甘遂Kansui Radix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1],其性苦、寒,有毒,具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功效。中医临床历代均采用醋制法降低其毒性,缓和其峻猛之药性。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与生甘遂比较,醋甘遂对正常大鼠肝、胃、肠的毒性降低[2-3]。同时与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比较,醋甘遂对大鼠的肝、胃、肠毒性显著降低,表现为“有故无殒”[4]。然而,甘遂醋制前后泻水逐饮活性是否存在差异尚缺少深入研究,故本实验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从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值及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方面考察生、醋甘遂粉末及其醇提加水提物泻水逐饮功效的差异,以期为甘遂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及试剂TDZ4-WS台式低速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美国Bio-Red公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合氯醛(Kermel);氯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呋塞米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021074);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ADH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药材甘遂药材购自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唐于平教授鉴定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
1.3 动物与细胞雄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30±20)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浙)2014-0001。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株(乳腺癌细胞)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生、醋甘遂粉末及醇提加水提物的制备 2.1.1 生甘遂粉末的制备生甘遂打粉过4号筛,备用。HPLC-UV、UPLC-TQ-MS测定含大戟醇1.689 mg/g、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0.15 μg/g、甘遂萜酯A 15.17 μg/g。
2.1.2 醋甘遂粉末的制备将所购甘遂生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II D醋炙法加醋拌匀闷透,待醋被吸尽后,炒锅加热至260 ℃左右,翻炒9 min至颜色加深,略有焦斑,出锅放凉。每100 kg甘遂用醋30 kg。打粉过4号筛备用,含大戟醇1.462 mg/g、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16.40 μg/g、甘遂萜酯A 12.74 μg/g。
2.1.3 生、醋甘遂醇提加水提物的制备称取适量生、醋甘遂粉末(过4号筛),加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趁热滤过,残渣加10倍量的水加热回流2次,每次2 h,趁热滤过,合并4次滤液并浓缩至浸膏。生品浸膏含大戟醇1.562 mg/g、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21.20 μg/g、甘遂萜酯A 8.423 μg/g;醋品浸膏含大戟醇1.406 mg/g、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1.17 μg/g、甘遂萜酯A 3.321 μg/g。
生、醋甘遂粉末及浸膏临用前加0.5% CMC-Na溶解并稀释至34 mg/mL(均按生药量计算)。
2.2 分组、造模及给药将SD大鼠置于室温、通风的清洁级动物室中,自由摄食饮水,适应3 d后,仿Aston[5]利尿筛选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大鼠,进入正式实验。取合格SD大鼠56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呋塞米片加0.5% CMC-Na制成0.42 mg/mL的药液,剂量为4.2 mg/kg)组、生甘遂粉末组、醋甘遂粉末组、生甘遂提取物组、醋甘遂提取物组,甘遂各药物组剂量均为340 mg/kg(生药计)。
将冻存的Walker-256细胞株37 ℃复苏呈液态,1 000 r/min离心5 min,沉淀用生理盐水悬浮至细胞密度1.2×108/mL,每只大鼠注射1 mL,进行传代,将传代后的腹水抽出进行细胞计数,用生理盐水稀释至细胞密度1×107/mL,再给除对照组外的其余大鼠进行ip接种,每只大鼠ip 1 mL,复制癌性腹水模型。造模次日开始给药。对照组、模型组ig给予0.5% CMC-Na,其余各组ig给予相应剂量药液,给药体积10 mL/kg,每日1次,连续7 d。
2.3 大体观察给药后观察大鼠精神状态、行为活动、皮肤毛色、饮食状况、二便情况、死亡情况。
2.4 指标检测 2.4.1 对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及尿pH值的影响第4天给药后,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禁食不禁水,收集24 h尿液,测量尿液体积,测定尿液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及pH值。末次给药1 h后,取腹水,通过计算取腹水前后大鼠体质量的差值间接测量腹水量。
2.4.2 对大鼠血清PRA、Ang II、ALD、ADH水平的影响第7天给药1 h后颈总动脉取血,静置30 min后,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血清PRA、Ang II、ALD、ADH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完成。
2.5 数据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定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数据方差不齐,不满足t检验条件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毛发光泽,行动敏捷,二便正常。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眼神黯淡,毛发无光泽,耸毛,蜷缩,腹部胀大。各给药组大鼠眼无神,毛色发黄,腹部肿胀,与模型组比较,症状有所减轻。
3.2 对大鼠尿量及腹水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显著减少(P<0.01),生成腹水。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加(P<0.01),腹水量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0.01)。其中生甘遂粉末组和醋甘遂粉末组功效最为明显,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见表 1。
![]() |
表 1 各组大鼠尿量及腹水量比较 (x±s, n = 8) Table 1 Comparison on volume of urine and ascites of rats in each group (x±s, n = 8) |
3.3 对大鼠尿钠、钾、氯离子及尿液pH值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及尿pH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及尿pH值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生甘遂粉末组和醋甘遂粉末组作用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见表 2。
![]() |
表 2 各组大鼠尿钠、钾、氯离子及尿pH值的比较 (x±s, n = 8) Table 2 Comparison on urinary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ion,and pH value of rats in each group (x±s, n = 8) |
3.4 对大鼠血清PRA、Ang II、ALD、ADH水平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RA、Ang II、ALD、AD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PRA、Ang II、ALD、AD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其中生甘遂粉末组和醋甘遂粉末组作用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见表 3。
![]() |
表 3 各组大鼠血清PRA、Ang II、ALD、ADH水平比较 (x±s, n = 8) Table 3 Comparison on PRA,Ang II,ALD,and ADH in serum of rats in each group (x±s, n = 8) |
4 讨论
癌性腹水又称恶性腹腔积液,属于中医“臌胀”范畴。《灵枢·水胀》曰:“鼓胀如何?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临床以腹大胀满,皮急如鼓为主要特征,为中医四大顽证之一。患者大量生成的腹水可压迫肾脏致少尿症状,使体液电解质紊乱,尿液酸碱失衡。肾的球旁细胞感受钠量减少的刺激,致入球小动脉压力感受器分泌肾素增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I、II[6],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ALD,致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6-8],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分泌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8],尿量排出减少,水液停留体内而加重水肿。腹水往往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肾衰竭、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死亡率,其现代治疗常采用服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排放腹水、腹水回输、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技术等手段,但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不理想。
甘遂泻水逐饮作用峻猛,可使体内滞留水液随二便排出,治疗腹水效果显著。但其具明确的肝、胃肠毒性,对皮肤、黏膜亦具有严重的刺激作用,易引起黏膜炎症、充血[9],剂量不当时易产生腹泻、脱水、昏迷等中毒症状。中医历来采用醋制以降低甘遂毒性,缓和其峻猛之效,可显著缓解药物对黏膜的强烈刺激[10],减轻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目前对生、醋甘遂药效的比较鲜有报道,醋制降低毒性的同时泻水逐饮功效如何变化亦不明确。甘遂醋制前后药效差异研究的缺失,使得近代医生因不知其醋制减毒后是否仍有斩夺之功,多慑于其毒性,畏其峻利而弃用,限制了甘遂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醋甘遂粉末及其醇提加水提物在340 mg/kg(按生药量计算)剂量下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显著[11],故本实验选用该剂量。本实验中,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大鼠有不同程度腹水量减少,尿量增加的趋势,尿中钠、钾、氯离子水平和尿液pH值均趋于正常,血清PRA、AngII、ALD、ADH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提示生、醋甘遂粉末及提取物均具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不同程度抑制腹水产生,减轻机体电解质紊乱、体液酸碱失衡的症状,并对RAAS及ALD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见,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泻水逐饮之效,对癌性腹水大鼠模型均有良好的治疗改善作用。其中生、醋甘遂粉末组效果最佳,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推测甘遂醋制毒性显著降低的同时,其泻水逐饮功效得以保留,表现为“减毒存效”,也从一定层面上验证了甘遂临床用药多醋制的合理性。
甘遂主要含巨大戟烷型二萜、假白榄烷型二萜及三萜等成分[12],其中巨大戟烷型二萜类和含有8-烯-7-酮结构的三萜类成分为其主要毒性成分[13]。甘遂醋制后萜类成分水平降低[14-15],并产生新的成分[16],同时其泻水逐饮功效得以保留[11],推测可能与其毒性成分在醋制过程中结构发生转化有关。后续将在本实验基础上深入考察生、醋甘遂的成分差异,以期揭示甘遂醋制“减毒存效”的内在本质,为甘遂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1] | 中国药典[S]. 一部. 2015. |
[2] | 王文晓, 高兰, 张丽, 等. 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黏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J]. 中草药 , 2014, 45 (22) :3289–3294. |
[3] | 高兰, 颜晓静, 李征军, 等. 醋炙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3, 19 (10) :257–260. |
[4] | 曹亮亮, 王文晓, 张丽, 等.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醋甘遂毒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 40 (16) :3249–3255. |
[5] | Aston R. A rat diuretic screening procedure[J]. Toxicology , 1959, 1 (3) :277–282. |
[6] | 张俊杰, 林庚庭, 滕飞, 等. 桃核参术汤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3, 28 (4) :930–933. |
[7] | 许瑞, 陶伟伟, 段金廒, 等. 基于对小鼠利尿与泻下作用探讨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理论依据[J]. 中草药 , 2014, 45 (14) :2056–2059. |
[8] | 文小敏, 李云鹏, 武凯歌, 等.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醛固酮、血浆抗利尿激素影响的研究[J]. 新中医 , 2010, 42 (5) :98–99. |
[9] | 易剑锋, 叶蓁蓁, 潘海邦, 等. 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5, 21 (10) :182–186. |
[10] | 刁义平. 生甘遂和醋甘遂提取物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实验研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2007, 9 (4) :243–246. |
[11] | 曹亮亮, 王文晓, 张丽, 等. 醋甘遂不同提取部位对癌性腹水大鼠泻水逐饮功效比较研究[J]. 中草药 , 2015, 46 (17) :2593–2598. |
[12] | 王立岩. 甘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2003. |
[13] | Zhang L, Gao L, Li Z, et al. Bio-Guided Isolation of the cytotoxic terpenoids from the roots of Euphorbia kansui against human normal cell lines LO2 and GES-1[J]. Int J Mol Sci , 2012, 13 (9) :11247–11259. |
[14] | Yan X, Zhang L, Guo J, et al. Processing of kansui roots stir-baked with vinegar reduces kansui-induced hepatocyte cytotoxicity by decreasing the contents of toxic terpenoids and regulating the cell apoptosis pathway[J]. Molecules , 2014, 19 (6) :7237–7254. DOI:10.3390/molecules19067237 |
[15] |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等. 甘遂不同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的变化研究[J]. 中成药 , 2011, 33 (12) :2122–2125. |
[16] | 石典花, 孙立立, 张军. 甘遂醋炙前后石油醚部位的GC-MS分析[J]. 中国药房 , 2013, 24 (43) :4070–4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