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定性分析通络明目胶囊(Tongluo Mingmu Capsule,TLMMC)的化学成分谱。方法 固定相为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µ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0 mL/min,进样量5 mL。整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ChemSpider(http://www.ChemSpider.com/)、Chemical Book(http://www. chemicalbook.com/)和相关文献,建立了TLMMC的内部数据库。根据已有对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结合上述内部数据库对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从TLMMC中共定性鉴别了82种化学成分,采用已有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离子的对比,确定了其中42种成分;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离子的比对推测了另外40种成分的可能存在。82种化学成分包括36种黄酮、11种三萜皂苷、11种单萜、8种蒽醌以及16种其他化合物;其中13种化学成分来自黄芪、13种化学成分来自银杏叶、8种化学成分来自赤芍、8种化学成分来自墨旱莲、6种化学成分来自地黄、6种化学成分来自粉葛、5种化学成分来自决明子、5种化学成分来自大黄、5种化学成分来自三七、5种化学成分来自蒲黄、4种化学成分来自女贞子、4种化学成分来自地龙。结论 建立的UHPLC-Q-TOF-MS法可快速、全面地分析TLMMC的化学轮廓;采用该方法共鉴定了82种成分,涵盖制剂中的全部12味中药。本结果较为系统地阐明了TLMMC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其起效机制的解析和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摘要: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spra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的中药苦味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以白术内酯类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对接与生物传感技术揭示其与苦味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实现苦味属性从传统经验判定到分子水平表征的跨越,为完善白术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支撑。方法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制备并筛选富含内酯类成分的白术组分;通过UPLC-MS/MS与分子对接技术,在分子水平解析白术组分与味觉受体的相互作用特征;采用生物传感器与UPLC-MS/MS联用技术,实现白术组分苦味关键质量属性的精准辨识。结果 成功制得白术不同极性组分11个,其中白术醇提物70%组分的总内酯含量最高,为后续性味研究的理想载体;分子对接实验显示白术组分与II型味觉受体家族14号成员(taste receptor type 2 member 14,TAS2R14)的结合展现出明显优势,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白术组分具有强烈趋于苦味属性的作用特质;进一步构建苦味生物传感器,对白术组分的苦味属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白术组分与TAS2R14的相互结合强度为49.0 ng/L,属于强相互作用,表明以内酯类成分为主的白术组分具有显著的苦味属性,该结果与分子对接结果相互印证,增强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最后,联合UPLC-MS/MS技术,共辨识得到包括白术内酯II在内的苦味关键质量属性13个,在物质基础层面表明白术组分与苦味受体TAS2R14的结合受关键质量属性驱动,为理解白术内酯类成分苦味特性提供直接证据。结论 通过多技术融合的系统性研究,从分子相互作用到物质基础层面揭示了白术内酯类成分苦味属性的本质,所发现的苦味关键质量属性为建立基于苦味特征的白术质量控制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提出的技术路线为中药苦味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参考。
摘要: 抑郁症作为一种多维度病理异质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尤见疲劳、动力缺失等核心症状。中医认为“郁证”本质在于五脏气机失调,而现代研究发现,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枢纽,其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MQCS)主导的“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免疫稳态”级联反应,与中医“气”的功能高度契合。MQCS失衡会破坏“气血-脏腑-神志”动态平衡,从而在分子层面阐释“气机失调”致郁的病理基础,为“调和五脏”抗抑郁治则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库,应用CiteSpace软件与系统药理学方法,构建MQCS动态监测体系,解析中药复方调控线粒体功能的时空网络作用,揭示其多级联反应机制。创新性地将中医抽象思维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体系,搭建了从“宏观辨证”到“微观适配”的转化桥梁,为精准医学框架下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操作化的方法学基础,同时为中西医整合医学的迭代升级奠定理论基石。
摘要: 天麻Gastrodiae Rhizoma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及食用历史,是一种名贵的药食同源中药。多糖作为天麻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抑菌、抑制肿瘤、增强免疫、改善记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缓解骨质疏松、调节肠道微生物等功效,在食品、功能性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当前天麻多糖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综述天麻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结构修饰、药理活性及其在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天麻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