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4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李 强,杜思邈,张忠亮,吕春明,周永全,赵 燕,张 宁
    2013, 44(22):3095-31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1
    [摘要](1643) [HTML](0) [PDF 363.94 K](3007)
    摘要:
    中药指纹图谱在现代及未来的中药质量控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分析中药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分布的信息,符合中医中药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必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效成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进展,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2  凤丹籽饼粕化学成分研究
    刘 普,卢宗元,邓瑞雪,刘 欣,杨丹蕾,牛亚琪,尹卫平
    2013, 44(22):3105-31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2
    [摘要](909) [HTML](0) [PDF 429.80 K](1736)
    摘要:
    目的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凤丹籽饼粕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虎杖苷(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白桦脂酸(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凤丹苷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芍药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广东桑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唐本钦,杨婷婷,杨文强,王文婧,张晓琦,叶文才
    2013, 44(22):3109-31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3
    [摘要](1566) [HTML](0) [PDF 443.27 K](1526)
    摘要:
    目的 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广东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胞苷(3)、2-(1′, 2′, 3′, 4′-四羟基丁基)-5-(2″, 3″, 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 2′, 3′, 4′-四羟基丁基)-6-(2″, 3″, 4″-三羟基丁基)-吡嗪(5)、2-(1′, 2′, 3′, 4′-四羟基丁基)-5-(1″, 2″, 3″, 4″-四羟基丁基)-吡嗪(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9)、菊苣苷(10)、roseoside(11)、植醇(12)、伞形花内酯(13)、3-醛基吲哚(14)、咖啡酸乙酯(15)、蔗糖(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56141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4  罗布麻叶中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孔娜娜,方圣涛,刘 莺,夏传海
    2013, 44(22):3114-31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4
    [摘要](968) [HTML](0) [PDF 417.85 K](1572)
    摘要:
    目的 对药用盐生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叶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罗布麻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罗布麻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非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亭(1)、七叶内酯(2)、绿原酸甲酯(3)、绿原酸(4)、蚱蜢酮(5)、苯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6)、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1-β-O-苯甲酰-D-吡喃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醇(9)、异香草酸(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羽扇豆醇(13)、β-香树素(14)和α-亚麻酸(15)。结论 化合物23510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和罗布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黑面神根部化学成分的研究
    林理根,柯昌强,叶 阳
    2013, 44(22):3119-31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5
    [摘要](1232) [HTML](0) [PDF 416.28 K](1615)
    摘要:
    目的 研究山漆茎属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黑面神根95%乙醇冷浸液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1)、木栓醇(2)、羽扇烯酮(3)和算盘子二醇(4);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5)、豆甾烷-3β, 6β-二醇(6)和β-sitosterylglucoside-6′-octadecanoate(7);2个脑苷类化合物:1-O-β-D-glucopyranosyl-(2S, 3R, 4E, 8Z)-2-[(2-hydroxyoctadecanoyl) amido]-4, 8-octadecadiene-1, 3-diol(8)和1-O-β-D-glucopyranosyl-(2S, 3S, 4R, 8Z)- 2-[(2R)-2-hydroxypentacosanoylamino]-8-octadecene-1, 3, 4-triol(9);4个其他类化合物:(?)-表儿茶素(10)、ε-己内酯(11)、aviculin(12)和香草醛(13)。结论 化合物346911为首次从山漆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6  云锦杜鹃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曾 红,钱慧琴,梁兆昌,杨亚军,褚洪标,张勇慧,姚广民
    2013, 44(22):3123-31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6
    [摘要](1439) [HTML](0) [PDF 413.96 K](1784)
    摘要:
    目的 研究杜鹃花科植物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云锦杜鹃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苷(2)、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3)、反式咖啡酸(4)、顺式咖啡酸(5)、(2R, 3S)-6, 8-di-C-methyldihydrokaempferol(6)、秦皮素(7)、原儿茶酸(8)、槲皮素(9)、山柰酚(10)、杨梅素(11)、梫木毒素I(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锦杜鹃枝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0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7  大果榕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祁翠翠,陈光英,陈文豪,宋小平,韩长日
    2013, 44(22):3127-31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7
    [摘要](1325) [HTML](0) [PDF 417.91 K](1393)
    摘要:
    目的 对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大果榕根95%乙醇冷浸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香树脂醇(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豆甾烷-3, 6-二酮(4)、豆甾-7, 22-二烯- 3β, 5α, 6β-三醇(5)、3-(1-羟乙基)-7-羟基异苯并呋喃酮(6)、(R)-(+)-de-O-methyllasiodiplodin(7)、前胡醇(8)、(?)-3, 5-dimethyl-8-methoxy-3, 4-dihydroisocoumarin(9)、(R)-(?)-mellein methyl ether(10)、5-formyl-8-hydroxy-3, 4-dihydroisocoumarin(11)、(R)-(?)-5-methoxycarbonyl mellein(12)、β-胡萝卜苷(13)。结论 除化合物1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果榕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12为首次从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基于Minitab软件优化天舒胶囊一步制粒工艺
    张爱丽,章晨峰,邵 杰
    2013, 44(22):3131-31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8
    [摘要](1286) [HTML](0) [PDF 457.87 K](2283)
    摘要:
    目的 利用Minitab软件优化天舒胶囊一步制粒的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筛选出天舒胶囊一步制粒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流浸膏-糊精配比、输液频率、雾化压力,并确定非主要影响因素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复合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以颗粒合格率、含水量、休止角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利用Response Optimizer优化实验结果。结果 确定最佳一步制粒工艺条件为按流浸膏-糊精(1.57∶1)的配比将糊精置于流化床内,开启风机并加热,使底料在流化状态下升温至50 ℃,开启喷雾器,以32 Hz的输液频率喷入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流浸膏、风机频率30 Hz、进风温度60 ℃、雾化压力0.21 MPa、料液温度50 ℃。结论 用Minitab优化方案制得的颗粒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可应用于中药一步制粒工艺的优选。
    9  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张胜海,王英姿,段飞鹏,李彩霞,冯艾灵,孟繁蕴
    2013, 44(22):3136-31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09
    [摘要](1100) [HTML](0) [PDF 480.96 K](1516)
    摘要:
    目的 考察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以柿叶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 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是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1∶2,反应物质量浓度30 mg/mL,在30 ℃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6.9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10  传明酸传递体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李莎莎,宋艳丽,危红华,张朵朵,吴艳丽,郝保华
    2013, 44(22):3141-31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0
    [摘要](1351) [HTML](0) [PDF 450.57 K](1992)
    摘要: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传明酸传递体的处方。方法 逆向旋蒸法制备传明酸传递体;通过考察膜材比、脂药比及脱氧胆酸钠用量对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最优处方为膜材比2∶1、脂药比6∶1、脱氧胆酸钠用量为20 mg;以该处方制备所得传明酸传递体的包封率为(81.28±1.06)%、载药量为(4.67±0.28)%、平均粒径为(105.3±7.2)nm、Zeta电位为(?38.5±2.3)mV,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传明酸传递体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法。
    11  预处理对黄连解毒汤综合模拟体系陶瓷膜微滤过程的研究
    李 博,张连军,郭立玮,付廷明
    2013, 44(22):3147-31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1
    [摘要](1151) [HTML](0) [PDF 495.84 K](1133)
    摘要:
    目的 优化中药水提液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方法 以黄连解毒汤水提液中4种共性高分子物质和小分子药效物质(小檗碱、栀子苷)组成的综合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调节pH值对膜通量的改善较为明显,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调节pH值和离子强度(加入0.05 mol/L NaCl)时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相对理想。研究发现,膜堵塞阻力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黄连解毒汤以调节离子强度和调节pH值为6.5时的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对于中药水提液的膜分离前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2  小柴胡颗粒制剂-药材谱峰匹配指纹图谱研究
    陈文霞,武静莲,马 东,张 培,高 霞,胡芳弟
    2013, 44(22):3154-31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2
    [摘要](1352) [HTML](0) [PDF 468.25 K](1369)
    摘要:
    目的 建立小柴胡颗粒制剂的多波长指纹图谱并进行药材-制剂谱峰匹配研究,进一步验证单一波长下指纹图谱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3个厂家各3个批次及实验室自制3批小柴胡颗粒(共12批样品)进行多波长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并与相同色谱条件下的实验室自制小柴胡颗粒时所用的原药材指纹图谱进行谱峰匹配;RP-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的小柴胡颗粒中的指标成分的量。结果 在210、254、280、323 nm 4个波长下,同一药厂3个批次小柴胡颗粒之间及实验室自制的3批制剂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别较小,不同厂家的制剂之间,仅A厂制剂与实验室自制的3批制剂在4个波长下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其余二药厂除280 nm波长相似度在0.9以上外,在210、254、323 nm的相似度均小于0.9。在210、254、280、323 nm 4个波长,柴胡、甘草、党参和黄芩与小柴胡颗粒模式指纹图谱分别有5、5、2、18个色谱峰匹配;不同来源的小柴胡颗粒制剂中甘草酸和黄芩苷的量差异较大。在制剂中未能检测到柴胡皂苷a和d、阿魏酸、苍术内酯III、党参炔苷。结论 仅以280 nm波长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小柴胡颗粒制剂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制剂过程及工艺的影响,部分药材的指标成分并未在制剂中测得;多波长相似度评价结合制剂用药材与制剂指纹图谱谱峰匹配及活性组分的定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可为较全面评价中药制剂质量提供参考。
    13  一测多评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9种成分
    张亚非,王 雪 ,毕宇安 ,王振中 ,萧 伟 ,李 萍
    2013, 44(22):3162-31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3
    [摘要](1492) [HTML](0) [PDF 438.37 K](149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9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评价QAMS法用于热毒宁注射液质量控制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以热毒宁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间的f,栀子苷与断氧化马钱子苷间的f,比较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并对该方法进行再验证。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中各成分的f分别为f绿原酸/新绿原酸=0.965、f绿原酸/隐绿原酸=0.991、f绿原酸/咖啡酸=0.555、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1.283、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1.129、f栀子苷/断氧化马钱子苷=1.030。QAMS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再验证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f可信。结论 QAMS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热毒宁注射液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
    14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粪便1H-NMR代谢组学研究
    田俊生,史碧云,冯光明,秦雪梅
    2013, 44(22):3170-31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4
    [摘要](1476) [HTML](0) [PDF 553.41 K](1452)
    摘要:
    目的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大鼠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采用CUMS程序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H-NMR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鼠粪便提取物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差别明显,表明CUMS大鼠抑郁模型复制成功。在大鼠粪便的1H-NMR图谱中可以指认出30种内源性代谢产物,模型组中谷氨酰胺、乳酸、天冬氨酸的量明显增加,而尿嘧啶、酪氨酸、苯丙氨酸的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通过研究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阐明与抑郁症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15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姜制对黄连药性的影响
    钟凌云,廖智慧,龚千锋,席环环
    2013, 44(22):3177-31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5
    [摘要](1318) [HTML](0) [PDF 458.08 K](1399)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姜制前后寒热药性的差异。方法 分别制备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每天ig给予大鼠1次,连续给药29 d,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HPLC-MS/MS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生黄连和姜制黄连在血浆中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给药第29天生黄连组和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内源性物质的代谢状态差异最大。通过查找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发现,与生黄连组相比,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代谢物中涉及到氨基酸能量代谢的标记物的量增加,提示姜制黄连组氨基酸能量代谢强于生黄连,二者寒热药性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大鼠代谢物生物效应可以考察生黄连与姜黄连药性的差异,且结果与传统的“姜制黄连以热制寒,缓和黄连苦寒之性”的炮制理论相一致。代谢物组学可用于探讨炮制对药物药性影响的研究。
    16  淫羊藿水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杨 丽,朱晓峰,王攀攀,黄 丰,张荣华
    2013, 44(22):3182-31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6
    [摘要](1371) [HTML](0) [PDF 488.86 K](1237)
    摘要:
    目的 观察淫羊藿水提取物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向分化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阐释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ALP染色阳性率确定淫羊藿水提取物促MSCs骨向分化的最佳质量浓度,并以该质量浓度进行MSCs骨向分化实验。按是否添加经典成骨诱导液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成骨诱导剂组、淫羊藿水提取物(500 μg/mL)组、淫羊藿水提取物(500 μg/mL)+成骨诱导剂组,每3~4 d各组更换含相应物质培养液1次,连续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ALP、I型胶原(Col I)、骨钙素(BGP)和钙化结节等骨向分化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淫羊藿水提取物对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BMP-2的表达,研究淫羊藿水提取物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 淫羊藿水提取物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的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成骨诱导剂组、淫羊藿水提取物组及淫羊藿水提取物+成骨诱导剂组均能促进MSCs骨向分化及上调TGF-β1和BMP-2的表达。结论 淫羊藿促进MSCs骨向分化,上调TGF-β1、BMP-2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17  隐丹参酮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葛宇清,杨 波,程汝滨,黄 真,陈 喆
    2013, 44(22):3188-31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7
    [摘要](1420) [HTML](0) [PDF 3.27 M](1353)
    摘要: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线粒体途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隐丹参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Bax、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丹参酮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抑制剂环孢霉素A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隐丹参酮药效的影响。结果 隐丹参酮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提高蛋白Bax/Bcl-2的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增强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活性。环孢霉素A和cz-VAD-fmk均能减弱隐丹参酮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隐丹参酮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18  大黄附子汤含药血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吴 丽,蔡宝昌,刘 晓,蔡 皓,郑仕中,李 嬛
    2013, 44(22):3195-31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8
    [摘要](1377) [HTML](0) [PDF 586.27 K](1309)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汤含药血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分成模型组、大黄附子汤含药血清(2.5%、5.0%、10.0%)组、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AG490(10 μmol/L)阳性对照组,细胞继续培养2 h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含药血清、对照组给予空白血清0.5 mL,培养24 h,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JAK2、p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黄附子汤能显著减少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抑制pJAK2、pSTAT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大黄附子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降低pJAK2、pSTAT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6、TNF-α,从而减轻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
    19  微应变环境下柚皮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马信龙,孙晓雷,杜育任,赵 斌,李风波,马剑雄,张 扬,李 爽
    2013, 44(22):3200-32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19
    [摘要](1362) [HTML](0) [PDF 1.09 M](1344)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微应变环境下,柚皮苷体外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兔MSCs接种于硅橡胶膜上,利用EF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BioDynamic生物反应舱系统,对细胞进行周期性循环牵张微应变(微应变)加载。实验分成8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微应变组,柚皮苷不同质量浓度(2、20、200 ng/mL)组,微应变+柚皮苷(2、20、200 ng/m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指数;RT-PCR检测各组MSCs骨钙蛋白(OCN)、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 2)与I型胶原(Col I)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微应变环境下,柚皮苷使MSCs呈现明显的极性排列趋向,且细胞长轴平行力学刺激方向;显著提高MSCs的增殖活性;柚皮苷200 ng/mL显著上调OCN基因表达;不同质量浓度的柚皮苷均显著上调Runx 2基因表达,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低质量浓度柚皮苷促进Col I基因表达,而高质量浓度柚皮苷抑制了Col I基因的表达。结论 柚皮苷可增强在微应变环境下MSCs的增殖并能够促进其向成骨分化。
    20  不同产地老鹳草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尹海波,王吉华,涂秀文,朱明慧,姜海燕,钟 鸣
    2013, 44(22):3206-32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0
    [摘要](1323) [HTML](0) [PDF 835.69 K](1247)
    摘要:
    目的 从DNA水平对老鹳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老鹳草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单因素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老鹳草ISSR-PCR反应体系,对我国20个主要分布区的老鹳草进行ISSR-PCR扩增与检测,扩增结果转化为“0”、“1”矩阵后,利用Popgene32及Ntsyspc-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15条引物共得到20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97条呈现多态性,占94.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01 8~0.939 4。20份样品分为2大类,聚类较为复杂,大多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我国老鹳草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筛选优质种质奠定了遗传基础。
    21  西藏麻花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倪梁红,赵志礼,孟千万,嘎 务,米 玛
    2013, 44(22):3212-32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1
    [摘要](1014) [HTML](0) [PDF 477.90 K](1332)
    摘要:
    目的 对西藏不同产地17份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居群采样,以相同产地同属近缘种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为外类群比对,nrDNA ITS区序列分析,构建UPGMA系统树。结果 西藏产麻花艽nrDNA ITS区序列有1个多态性位点;外类群粗茎秦艽6份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麻花艽与外类群种间区别明显;17份不同产地麻花艽被划分为2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西藏麻花艽药材品质评价及麻花艽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22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张晓倩,王康才,张彦南,王 乾,崔志伟
    2013, 44(22):3216-32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2
    [摘要](1220) [HTML](0) [PDF 477.04 K](1167)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 用0.05~0.60 mmol/L 亚硝基铁氰化钠(SNP)溶液浸种,在0.7% NaCl胁迫下发芽,观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检测叶片中丙二醛(MDA)、光合色素和渗透性物质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 0.7% NaCl胁迫下,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用0.05~0.60 mmol/L SNP溶液浸种能促进水飞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叶片中MDA量,增加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和渗透性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提高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论 0.05~0.60 mmol/L SNP浸种能提高水飞蓟种子和幼苗的抗盐能力。不同栽培类型水飞蓟对SNP敏感度不同,其中,0.10 mmol/L SNP对白色种皮处理效果最好;0.40 mmol/L SNP对黑色种皮处理效果最好。
    23  不同影响因素下肉苁蓉中3种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蔡 鸿,鲍 忠,姜 勇,孙永强,徐新文,屠鹏飞
    2013, 44(22):3223-32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3
    [摘要](1294) [HTML](0) [PDF 499.17 K](1676)
    摘要: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肉苁蓉药材进行分析,为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及采收加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方法,对肉苁蓉药材中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进行测定;采用HPLC-ELSD法对肉苁蓉药材中半乳糖醇进行测定。基于3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对来源于我国内蒙古、新疆以及宁夏地区的68批肉苁蓉药材进行了分析,以期阐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生长期及空间搭载等因素对肉苁蓉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肉苁蓉药材活性成分量差异较大,产地以内蒙古和新疆等道地产地药材活性成分量较高;加工方法对肉苁蓉药材不同活性成分量影响不同,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以切片杀酶的方法为佳,半乳糖醇以直接干燥的方法为佳;不同生长期的肉苁蓉药材活性成分量为花序未长出地面的样品>花序长出地面但尚未开花的样品>开花的样品>花期后的样品;从对卫星搭载样品的分析结果看,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具有提高的趋势,而松果菊苷以及半乳糖醇的量变化很小。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生长期对肉苁蓉活性成分具有影响,为肉苁蓉药材质量控制和采收加工提供参考。
    24  HPLC-MS/MS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叶中9种成分
    支旭然,苑 霖,生 宁,张志勇,张晓旭,贾佩佩,张兰桐
    2013, 44(22):3231-32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4
    [摘要](1578) [HTML](0) [PDF 512.20 K](1585)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绿原酸、(+)-表松脂素-4′-O-葡萄糖苷的量。方法 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0 ℃,以甲醇-0.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 ℃。结果 9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7.20%~101.2%,精密度RSD为0.54%~1.24%。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连翘叶中9种活性成分的测定。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翘叶以5月份采收最佳。
    25  基于中药药效-药动学的中医药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进展
    周盼盼,王彦刚
    2013, 44(22):3236-32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5
    [摘要](1366) [HTML](0) [PDF 375.91 K](1389)
    摘要:
    结合不同医家对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从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药效-药动学相关研究等3方面,总结其研究进展,进一步肯定其临床使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强调方剂与证相互作用中的对应关系;中医方证相应理论可由药效学-药动学研究得到现代的科学诠释,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
    26  含马兜铃酸中药减毒的研究进展
    王潇晗,张连学,郜玉钢,臧 埔,周 瑞
    2013, 44(22):3241-32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6
    [摘要](1517) [HTML](0) [PDF 353.89 K](3355)
    摘要:
    含马兜铃酸的植物世界上有600余种,在中国有65种被用于治疗疾病。由于发生“马兜铃酸肾病”事件,1994年,法国率先禁售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此后多国陆续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发出禁令,可见,开展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去毒和减毒研究非常必要。从炮制、配伍、育种几个方面对含马兜铃酸中药减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7  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赵娅敏,马好文,孟淑娟
    2013, 44(22):3245-32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3.22.027
    [摘要](1258) [HTML](0) [PDF 394.80 K](2464)
    摘要: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具有抗氧化、抗菌、护肝、止痛镇痛、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改善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紫花苜蓿中已分离或检测到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该植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