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而形成的复杂科学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中医药学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中药新药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在传承创新中,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囯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医药和化学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思想。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感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学习2019年10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二十条精神125项内容,做到落地见效,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道路。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思想理念,以历史视野、发展眼光,创新发展我国中医药是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历经数千年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奥理论和博大智慧、认知方式、发展规律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弘扬、传承、创新”一直是推动国粹中医药走出一条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振兴关键。在中医药产业发展转型中,就中药研发和产业监管,中医药评价理论、标准、方法等存在问题和文化的不自信,从而迷失了自己。
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终身首席科学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中草药》和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主编,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国际药物代谢研究会中国办事处主任、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是我国药代动力学学科开拓者之一,创造性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新概念,从事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评价、中药质量控制和生物医药发展战略研究。
2019年这一历史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已经清楚指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精神贯穿始终。即唯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明白如何传承“精华”、如何守住“正”、如何创出“新”。正如文件指出的“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和传统产品研发中,创新中药新药评价和审评技术”。而背离自身规律,“正”不守,中医药特色优势亦无从谈起;“新”不创,难免会背离临床需求大的目标。当然,遵循自身规律并非意味着自我封闭,开放包容同样是遵循的需要。在协调发展中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就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不是要求全面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去粗存精、取长补短,并进一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发掘和光大其“精华”,中医药学传承精华主要包含科学精神、哲学思想、医学理论、临床经验以及人文德育5个部分内容。因此,如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传承中医药学的“精华”是中医药研究者要着力思考和认识的内容。
“守正”是创新之正道。中医药发展不但重视传承,而且更要重视创新。中医药创新之“守正”在于坚定中医药文化与理论的自信,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注重创新目标的现实意义。对于中药研究开发和产业持续发展来说,不论是产业拓展、药材种植与培育、新药或新产品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以医疗服务、健康需求、解决实际病患问题为第一出发点,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医药事业始终是中医药各学科的创新之根,也是中医药事业创新的守正指归。
因此,在回首2019年,迎来21世纪20年代之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医药发展特点的健康中国道路是医药人的共同使命。更确切地说着力培育名医、名院和名方,形成名厂、名药和名店,将是立足于世界的中医药生生不息、发扬光大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