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商建
    袁海龙,肖小河
    2011, 42(3):417-4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2159) [HTML](0) [PDF 386.43 K](2848)
    摘要:
    中药“用法”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日服次数是中药“用法”的主要事项和内容之一,直接关系临床疗效,然而针对日服次数合理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为了寻求中药日服次数研究的新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药效动力学-药动学(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科学确定中药日服次数、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  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商建
    袁海龙 肖小河
    2011, 42(3):417-419.
    [摘要](628) [HTML](0) [PDF 774.01 K](1189)
    摘要:
    中药"用法"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日服次数是中药"用法"的主要事项和内容之一,直接关系临床疗效,然而针对日服次数合理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为了寻求中药日服次数研究的新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药效动力学-药动学(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科学确定中药日服次数、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石蝉草中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朱文君,林梦感,杨国红,王奇巍,杨义芳
    2011, 42(3):420-4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76) [HTML](0) [PDF 555.79 K](2485)
    摘要:
    目的 研究石蝉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技术、混合解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S)-1,4-二羟基-2-(1′,13′-二酮基-十八碳-14′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1)和 (4S)-1,4-二羟基-2-(1′,14′-二酮基-十八碳-12′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2)。结论 化合物1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石蝉草酮A和石蝉草酮B。
    4  石蝉草中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朱文君 林梦感 杨国红 王奇巍 杨义芳
    2011, 42(3):420-423.
    [摘要](463) [HTML](0) [PDF 968.70 K](1292)
    摘要:
    目的研究石蝉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技术、混合解析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1,4-二羟基-2-(1',13'-二酮基-十八碳-14'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1)和(4S)-1,4-二羟基-2-(1',14'-二酮基-十八碳-12'反式-烯基)-1-环己烯-3-酮(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石蝉草酮A和石蝉草酮B。
    5  水茄的化学成分研究
    舒伟虎 周光雄 叶文才
    2011, 42(3):424-427.
    [摘要](948) [HTML](0) [PDF 871.95 K](1122)
    摘要: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6  水茄的化学成分研究
    舒伟虎,周光雄,叶文才
    2011, 42(3):424-4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32) [HTML](0) [PDF 521.23 K](2398)
    摘要:
    目的 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7  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I)
    葛丹丹,张 祎,刘二伟,王 涛,胡利民
    2011, 42(3):428-4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87) [HTML](0) [PDF 510.06 K](2249)
    摘要:
    目的 研究芒果Mangifera ind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芒果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3)、7-O-甲基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4)、鼠李糖-3-O-β-葡萄糖吡喃糖苷(5)、穗花衫双黄酮(6)、芒果苷(7)、鸢尾酚酮-3-C-β-葡萄糖苷(8)、桑橙素-3-C-β-葡萄糖苷(9)、2,4′,6-三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O-β-葡萄糖苷(10)、鸢尾酚酮-3-C-(6-O-p-羟基苯甲酰基)-β-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芒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的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8  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Ⅰ)
    葛丹丹 张祎 刘二伟 王涛 胡利民
    2011, 42(3):428-431.
    [摘要](821) [HTML](0) [PDF 859.30 K](1199)
    摘要:
    目的研究芒果Mangifera ind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芒果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3)、7-O-甲基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4)、鼠李糖-3-O-β-葡萄糖吡喃糖苷(5)、穗花衫双黄酮(6)、芒果苷(7)、鸢尾酚酮-3-C-β-葡萄糖苷(8)、桑橙素-3-C-β-葡萄糖苷(9)、2,4',6-三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O-β-葡萄糖苷(10)、鸢尾酚酮-3-C-(6-O-p-羟基苯甲酰基)-β-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芒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的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9  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孙 利,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但飞君,章卫民
    2011, 42(3):432-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2190) [HTML](0) [PDF 572.20 K](2310)
    摘要:
    目的 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海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sopimara-8(14),15-diene(1)、libertellenone A(2)、scopararane B(3)、diaporthein A(4)、diaporthein B(5)、11-deoxydiaporthein A(6);4个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啤酒甾醇(10),其中化合物5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9.2、4.4、9.9 μmol/L。结论 化合物12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10  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孙利 李冬利 陈玉婵 陶美华 但飞君 章卫民
    2011, 42(3):432-436.
    [摘要](1210) [HTML](0) [PDF 983.69 K](1280)
    摘要:
    目的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海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sopimara-8(14),15-diene(1)、libertellenone A(2)、scopararane B(3)、diaporthein A(4)、diaporthein B(5)、11-deoxydiaporthein A(6)4个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啤酒甾醇(10),其中化合物5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9.2、4.4、9.9μmol/L。结论化合物1、2和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11  米邦塔仙人掌化学成分研究(Ⅰ)
    罗川 张万年
    2011, 42(3):437-439.
    [摘要](938) [HTML](0) [PDF 831.71 K](1029)
    摘要:
    目的研究仙人掌属植物米邦塔仙人掌Opuntia milp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方法和光谱分析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从米邦塔仙人掌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1-十七烷醇(2)、5-羟甲基-2-呋喃甲醛(3)、丁香醛(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醛(6)、松柏醛(7)、对羟基桂皮醛(8)、槲皮素-3-甲基醚(9)、2,6-二甲氧基苯酚(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米邦塔仙人掌化学成分研究(I)
    罗 川,张万年
    2011, 42(3):437-4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41) [HTML](0) [PDF 514.14 K](2463)
    摘要:
    目的 研究仙人掌属植物米邦塔仙人掌Opuntia milp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方法和光谱分析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米邦塔仙人掌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1-十七烷醇(2)、5-羟甲基- 2-呋喃甲醛(3)、丁香醛(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醛(6)、松柏醛(7)、对羟基桂皮醛(8)、槲皮素-3-甲基醚(9)、2,6-二甲氧基苯酚(10)。结论 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信息
    2011, 42(3):439-439.
    [摘要](464)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开通网上在线投稿系统天津中草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4种期刊《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现代药物与临床》(原刊名《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药物评价研究》(原刊名《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为提高稿件处理系统。
    14  黑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
    孔丽娟,梁侨丽,吴启南,蒋继宏
    2011, 42(3):440-4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69) [HTML](0) [PDF 517.02 K](2007)
    摘要:
    目的 研究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黑三棱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壬二酸(azelaic acid,3)、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4)、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6,7,10-trihydroxy-8-octadecenoic acid,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三棱二苯乙炔(sanleng diphenylacetylene,7)、阿魏酸(ferulic acid,8)、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9)、2,7-二羟基呫吨酮(2,7-dihydroxy xanthone,10)、阿魏酸单甘油酯(glycerol ferulate,11)、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结论 化合物34911为首次从三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黑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
    孔丽娟 梁侨丽 吴启南 蒋继宏
    2011, 42(3):440-442.
    [摘要](878) [HTML](0) [PDF 837.90 K](979)
    摘要:
    目的研究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三棱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壬二酸(azelaic acid,3)、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4)、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6,7,10-trihydroxy-8-octadecenoic acid,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三棱二苯乙炔(sanleng diphenylacetylene,7)、阿魏酸(ferulic acid,8)、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5-di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9)、2,7-二羟基呫吨酮(2,7-dihydroxy xanthone,10)、阿魏酸单甘油酯(glycerol ferulate,11)、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结论化合物3、4和9~11为首次从三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高亮亮 许旭东 南海江 杨峻山 陈士林
    2011, 42(3):443-446.
    [摘要](1001) [HTML](0) [PDF 880.22 K](1092)
    摘要:
    目的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17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高亮亮,许旭东,南海江,杨峻山,陈士林
    2011, 42(3):443-4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36) [HTML](0) [PDF 528.53 K](2851)
    摘要:
    目的 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 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18  二至丸处方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腾飞,萧 伟,李 成,尚 强,王振中,祝倩倩,李 云
    2011, 42(3):447-4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00) [HTML](0) [PDF 492.28 K](2438)
    摘要:
    目的 对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木犀草素(3)、芹菜素(4)、槲皮素(5)、特女贞苷(6)、蟛蜞菊内酯(7)、去甲蟛蜞菊内酯(8)、甘露醇(9)、女贞苷G13(10)和木犀榄苷二甲酯(oleoside dimethyl ester,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19  二至丸处方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腾飞 萧伟 李成 尚强 王振中 祝倩倩 李云
    2011, 42(3):447-449.
    [摘要](515) [HTML](0) [PDF 829.50 K](940)
    摘要:
    目的对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木犀草素(3)、芹菜素(4)、槲皮素(5)、特女贞苷(6)、蟛蜞菊内酯(7)、去甲蟛蜞菊内酯(8)、甘露醇(9)、女贞苷G13(10)和木犀榄苷二甲酯(oleoside dimeth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20  节节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于红威 严铭铭 杨智 付影超 于雷 展月 万志强
    2011, 42(3):450-453.
    [摘要](720) [HTML](0) [PDF 868.49 K](1080)
    摘要:
    目的对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及其他多种色谱手段对节节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13C-NMR等技术及与对照品对照进行鉴定。结果从节节草石油醚、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乙醇萃取部位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肉桂酸(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无羁萜-3β-醇(6)、3,4',5,7-四羟基黄酮(7)、芹菜素(8)、3,5,7,3',4'-五羟基黄酮(9)、木犀草素(10)、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1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3)。结论化合物1、2、6、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节节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于红威,严铭铭,杨 智,付影超,于 雷,展 月,万志强
    2011, 42(3):450-4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41) [HTML](0) [PDF 1.45 M](1651)
    摘要:
    目的 对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及其他多种色谱手段对节节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13C-NMR等技术及与对照品对照进行鉴定。结果 从节节草石油醚、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乙醇萃取部位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肉桂酸(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无羁萜-3β-醇(6)、3,4′,5,7-四羟基黄酮(7)、芹菜素(8)、3,5,7,3′,4′-五羟基黄酮(9)、木犀草素(10)、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1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3)。结论 化合物126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周凌云
    2011, 42(3):454-4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40) [HTML](0) [PDF 512.13 K](1910)
    摘要:
    目的 研究紫珠Callicarpa pedunculata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珠枝叶中分得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素(β-amyrin,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高根二醇(erythrodiol,3)、熊果醇(uvaol,4)、乌索酸(3-hydroxy-12-ursen-28-oic acid,5)、3-oxo-12-ursen-28-oic acid(6)、3b,19a-d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7)、坡模酮酸(pomonic acid,8)、2b,3b,19a-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side,11)、b-谷甾醇(b-sitosterol,12)、胡萝卜苷(daucosterol,13)。结论 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紫珠中分得。
    23  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周凌云
    2011, 42(3):454-457.
    [摘要](568) [HTML](0) [PDF 855.49 K](898)
    摘要:
    目的研究紫珠Callicarpa pedunculata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珠枝叶中分得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素(β-amyrin,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高根二醇(erythrodiol,3)、熊果醇(uvaol,4)、乌索酸(3-hydroxy-12-ursen-28-oic acid,5)、3-oxo-12-ursen-28-oic acid(6)、3β,19α-d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7)、坡模酮酸(pomonic acid,8)、2β,3β,19α-trihydroxy-12-ursen-28-o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side,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胡萝卜苷(daucosterol,13)。结论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紫珠中分得。
    24  锁阳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晓梅 张倩 热娜·卡斯木 王新玲 王小青
    2011, 42(3):458-460.
    [摘要](846) [HTML](0) [PDF 834.32 K](877)
    摘要:
    目的对新疆产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MCI gel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方法,如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产锁阳全草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细梗香草内酯(capilliplactone,1)、芸香苷(rutin,2)、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3)、熊果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香草酸(vanillic acid,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结论化合物1和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5  锁阳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晓梅,张 倩,热娜·卡斯木,王新玲,王小青
    2011, 42(3):458-4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86) [HTML](0) [PDF 515.88 K](5742)
    摘要:
    目的 对新疆产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MCI gel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方法,如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新疆产锁阳全草中提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细梗香草内酯(capilliplactone,1)、芸香苷(rutin,2)、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3)、熊果酸(ursolic 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香草酸(vanillic acid,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6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廖正根,陈绪龙,赵国巍,祝婧云,梁新丽,钟绍金,曹运朝
    2011, 42(3):461-4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21) [HTML](0) [PDF 791.27 K](1894)
    摘要:
    目的 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Ⅲ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 μm。
    27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廖正根 陈绪龙 赵国巍 祝婧云 梁新丽 钟绍金 曹运朝
    2011, 42(3):461-465.
    [摘要](797) [HTML](0) [PDF 1.09 M](1039)
    摘要: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III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μm。
    28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
    蓝天凤 于宗渊 王岱杰 王晓 管仁军
    2011, 42(3):466-469.
    [摘要](837) [HTML](0) [PDF 880.70 K](1230)
    摘要:
    目的建立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的方法。方法丹参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F1、F2,分别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4∶3∶4∶2)、(8∶5∶8∶3)的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80 mg组分F1分离得到丹参酮I(14 mg)、二氢丹参酮I(22 mg)、丹参酮IIA(26 mg)80 mg组分F2分离得到二氢丹参酮(11 mg)、三叶鼠尾酮B(15 mg)、隐丹参酮(30 mg)6个化合物进行HPLC分析,质量分数均大于96%。结论硅胶柱色谱结合HSCC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丹参酮的方法。
    29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
    蓝天凤,于宗渊,王岱杰,王 晓,管仁军
    2011, 42(3):466-4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06) [HTML](0) [PDF 588.03 K](2037)
    摘要:
    目的 建立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的方法。方法 丹参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F1、F2,分别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4∶3∶4∶2)、(8∶5∶8∶3)的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80 mg组分F1分离得到丹参酮I(14 mg)、二氢丹参酮I(22 mg)、丹参酮IIA(26 mg);80 mg组分F2分离得到二氢丹参酮(11 mg)、三叶鼠尾酮B(15 mg)、隐丹参酮(30 mg);6个化合物进行HPLC分析,质量分数均大于96%。结论 硅胶柱色谱结合HSCC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丹参酮的方法。
    30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范云鹏,王德云,胡元亮,刘家国,高 焕,王远垒,郭利伟
    2011, 42(3):470-4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67) [HTML](0) [PDF 663.48 K](2510)
    摘要:
    目的 优选黄芪多糖脂质体制备的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微孔滤膜挤压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以脂药比、膜材比和超声时间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条件进行优选,鱼精蛋白法测定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包封率,透射电镜测定其形态和粒径。结果 薄膜分散-微孔滤膜挤压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脂药比10∶1,膜材比8∶1,超声时间20 min。结论 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重现性好。
    31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范云鹏 王德云 胡元亮 刘家国 高焕 王远垒 郭利伟
    2011, 42(3):470-473.
    [摘要](770) [HTML](0) [PDF 908.80 K](945)
    摘要:
    目的优选黄芪多糖脂质体制备的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微孔滤膜挤压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以脂药比、膜材比和超声时间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条件进行优选,鱼精蛋白法测定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包封率,透射电镜测定其形态和粒径。结果薄膜分散-微孔滤膜挤压法制备黄芪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脂药比10∶1,膜材比8∶1,超声时间20 min。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重现性好。
    32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王博 袁子民 程岚
    2011, 42(3):474-477.
    [摘要](573) [HTML](0) [PDF 903.88 K](1067)
    摘要:
    目的优化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缩聚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纳米粒,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254 nm,平均包封率90.17%。结论本实验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33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王 博,袁子民,程 岚
    2011, 42(3):474-4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02) [HTML](0) [PDF 605.68 K](2180)
    摘要:
    目的 优化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butylcyanoacrylate,P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缩聚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纳米粒,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254 nm,平均包封率90.17%。结论 本实验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34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孙 姣,孙泽沾,康 勇
    2011, 42(3):478-4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33) [HTML](0) [PDF 536.15 K](2390)
    摘要:
    目的 优化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方法 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 1+1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为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药液离心处理,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絮凝提纯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30 ℃,ZTC 1+1用量0.6 g/L,快搅速度45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0 min,絮凝后的药液再在转速3 000 r/min下离心20 min,此时甘草酸保留率为84%,药液浊度只有1.3 NTU。结论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的絮凝提纯效果明显优于醇沉法,絮凝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提纯。
    35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孙姣 孙泽沾 康勇
    2011, 42(3):478-483.
    [摘要](642) [HTML](0) [PDF 903.52 K](952)
    摘要:
    目的优化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方法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ZTC 1+1对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进行絮凝处理,以有效成分甘草酸保留率和药液浊度为衡量指标,考察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絮凝后的药液离心处理,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絮凝提纯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30℃,ZTC 1+1用量0.6 g/L,快搅速度450 r/min,快搅时间2 min,慢搅速度50 r/min,慢搅时间10 min,絮凝后的药液再在转速3 000 r/min下离心20 min,此时甘草酸保留率为84%,药液浊度只有1.3 NTU。结论 ZTC 1+1用于养阴清肺糖浆原药水提液的絮凝提纯效果明显优于醇沉法,絮凝法可以替代醇沉法用于养阴清肺糖浆水提液的提纯。
    36  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评价
    王庆月 唐斌斌 杜书君 郝保华
    2011, 42(3):484-486.
    [摘要](1012) [HTML](0) [PDF 825.87 K](1133)
    摘要:
    目的考察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单室扩散池,HPLC法检测接收池中青藤碱的质量浓度体内试验检测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W-N法计算累积吸收质量浓度。对体外累积透过质量浓度与体内累积吸收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回归方程为Y=0.097 24 X+0.323 91,r=0.955 1,体内外相关性非常显著(α=0.00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评价透皮给药系统体内外的相关性。
    37  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评价
    王庆月,唐斌斌,杜书君,郝保华
    2011, 42(3):484-4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690) [HTML](0) [PDF 565.67 K](1519)
    摘要:
    目的 考察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试验采用单室扩散池,HPLC法检测接受池中青藤碱的质量浓度;体内试验检测大鼠的血药水平,采用W-N法计算累积吸收质量浓度。对体外累积透过质量浓度与体内累积吸收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为Y=0.097 24 X+0.323 91,r=0.955 1,体内外相关性非常显著(α=0.001)。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评价透皮给药系统体内外的相关性。
    38  大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度测定
    韩 刚,阎林奇,索 炜,王成强,刘 莉,赵 媛
    2011, 42(3):487-4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57) [HTML](0) [PDF 577.83 K](1761)
    摘要:
    目的 将大黄素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大黄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和聚乙二醇(PEG 8000)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建立测定大黄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HPLC方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大黄素与PVP K30制成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速率最快,大黄素与PVP的质量比为1∶4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45 min累积溶出率为70%。结论 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大黄素的体外溶出速率。
    39  大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度测定
    韩刚 阎林奇 索炜 王成强 刘莉 赵媛
    2011, 42(3):487-490.
    [摘要](503) [HTML](0) [PDF 885.15 K](1215)
    摘要:
    目的将大黄素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大黄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和聚乙二醇(PEG 8000)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建立测定大黄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HPLC方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大黄素与PVP K30制成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速率最快,大黄素与PVP的质量比为1∶4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45 min累积溶出率为70%。结论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大黄素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大黄素的体外溶出速率。
    40  椒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王宏阳 蒋剑平 盛云杰 陈华 熊耀康
    2011, 42(3):491-494.
    [摘要](555) [HTML](0) [PDF 878.19 K](949)
    摘要:
    目的考察用β-环糊精包合椒目CO2超临界萃取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椒目油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8,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3 h。结论椒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椒目油的稳定性。
    41  椒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王宏阳,蒋剑平,盛云杰,陈 华,熊耀康
    2011, 42(3):491-4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14) [HTML](0) [PDF 587.65 K](1911)
    摘要:
    目的 考察用β-环糊精包合椒目CO2超临界萃取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包合物收率和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椒目油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椒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8,包合温度50 ℃,搅拌时间3 h。结论 椒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椒目油的稳定性。
    42  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王云龙,李延雪,邵礼梅,许世伟,冯振来,杨立志,姜雪敏
    2011, 42(3):495-4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03) [HTML](0) [PDF 577.69 K](2261)
    摘要:
    目的 建立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Extent C18柱(250 mm×4.6 mm,5 m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5,A)-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为:0~45 min,88%~40% A;45~70 min,40%~20% A;70~75 min,20%~10% A;75~80 min,10%~5% A;80~85 min,5% 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 ℃,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在HPLC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6个共有峰,建立了元胡止痛片的共有模式,在14批元胡止痛片样品中有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 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43  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王云龙 李延雪 邵礼梅 许世伟 冯振来 杨立志 姜雪敏
    2011, 42(3):495-497.
    [摘要](637) [HTML](0) [PDF 850.65 K](1043)
    摘要:
    目的建立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Extent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5,A)-甲醇(B),梯度洗脱程序为:0~45 min,88%~40%A45~70 min,40%~20%A70~75 min,20%~10%A75~80 min,10%~5%A80~85 min,5%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在HPLC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6个共有峰,建立了元胡止痛片的共有模式,在14批元胡止痛片样品中有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44  RP-HPLC法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5种黄酮类成分
    王鸽 张洪霞 薛秋霞 魏晓亮 张晓梅 赵怀清
    2011, 42(3):498-501.
    [摘要](1013) [HTML](0) [PDF 870.39 K](868)
    摘要: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1%冰醋酸溶液,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3.52~35.2μg/mL(r=0.999 8)、5.92~59.2μg/mL(r=0.999 9)、2.64~26.4μg/mL(r=0.999 7)、5.76~57.6μg/mL(r=0.999 7)、0.60~6.0μg/mL(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9%、99.8%、99.7%、99.8%、99.2%,RSD分别为0.6%、0.9%、1.0%、1.3%、1.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
    45  RP-HPLC法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5种黄酮类成分
    王 鸽,张洪霞,薛秋霞,魏晓亮,张晓梅,赵怀清
    2011, 42(3):498-5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55) [HTML](0) [PDF 582.01 K](2200)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 mm),流动相A为1%冰醋酸溶液,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3.52~35.2 mg/mL(r=0.999 8),5.92~59.2 mg/mL(r=0.999 9),2.64~26.4 mg/mL(r=0.999 7),5.76~57.6 mg/mL(r=0.999 7),0.60~6.0 mg/mL(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9%、99.8%、99.7%、99.8%、99.2%,RSD分别为0.6%、0.9%、1.0%、1.3%、1.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
    46  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许 靖,邢 丽,郑万有,郑 夺
    2011, 42(3):502-5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66) [HTML](0) [PDF 542.51 K](1947)
    摘要:
    目的 检测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方法 采用浓硫酸磺化法,选择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通过柱程序升温手段测定六六六4种异构体和滴滴涕4种异构体共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 最低检测限为1.5~25 ng/mL,平均回收率为92.0%~104.0%,续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远低于《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建立了一套简便、操作性强的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47  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许靖 邢丽 郑万有 郑夺
    2011, 42(3):502-504.
    [摘要](682) [HTML](0) [PDF 801.19 K](848)
    摘要:
    目的检测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方法采用浓硫酸磺化法,选择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通过柱程序升温手段测定六六六4种异构体和滴滴涕4种异构体共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最低检测限为1.5~25 ng/mL,平均回收率为92.0%~104.0%,续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远低于《中国药典》标准。结论建立了一套简便、操作性强的续断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48  甘草次酸修饰的壳寡糖-硬脂酸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胶束性质研究
    韩晓燕 张毅 赵培莉 谢春娴 齐学洁 张师愚
    2011, 42(3):505-509.
    [摘要](869) [HTML](0) [PDF 1005.07 K](1415)
    摘要:
    目的制备壳寡糖-硬脂酸(COS-SA)及具有肝靶向性的甘草次酸-壳寡糖-硬脂酸(GA-COS-SA)药物载体,并研究其形成胶束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作为偶联剂,使硬脂酸、甘草次酸先后与壳寡糖中氨基发生取代反应,制得两种壳寡糖嫁接聚合物。采用超声方法制备二者的胶束溶液,染料增溶法测定二者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激光光散射仪测定胶束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形态。结果成功制得两种壳寡糖聚合物,所形成的胶束具有较低的CMC,胶束粒子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分别为250、228 nm,且随疏水链段取代度增加,粒径变小,CMC降低。结论胶束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药物载体。
    49  甘草次酸修饰的壳寡糖-硬脂酸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胶束性质研究
    韩晓燕,张 毅,赵培莉,谢春娴,齐学洁,张师愚
    2011, 42(3):505-5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42) [HTML](0) [PDF 658.98 K](2593)
    摘要:
    目的 制备壳寡糖-硬脂酸(COS-SA)及具有肝靶向性的甘草次酸-壳寡糖-硬脂酸(GA-COS-SA)药物载体,并研究其形成胶束的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作为偶联剂,使硬脂酸、甘草次酸先后与壳寡糖中氨基发生取代反应,制得两种壳寡糖嫁接聚合物。采用超声方法制备二者的胶束溶液,染料增溶法测定二者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激光光散射仪测定胶束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形态。结果 成功制得两种壳寡糖聚合物,所形成的胶束具有较低的CMC,胶束粒子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分别为250、228 nm,且随疏水链段取代度增加,粒径变小,CMC降低。结论 胶束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药物载体。
    50  骨碎补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珂弟,乔 雪,梁永红,果德安,叶 敏
    2011, 42(3):510-5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95) [HTML](0) [PDF 672.40 K](2977)
    摘要:
    目的 对市售骨碎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为骨碎补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方法对购自全国各地共33批骨碎补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利用LC-MS指认特征色谱峰,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结果 建立了33批市售骨碎补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将化学组成与药材性状特征进行了关联,骨碎补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正品槲蕨与常用混淆品种大叶骨碎补,另外两类药材的原植物尚待鉴定。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应用于骨碎补的质量控制。
    51  骨碎补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珂弟 乔雪 梁永红 果德安 叶敏
    2011, 42(3):510-514.
    [摘要](783) [HTML](0) [PDF 949.54 K](1374)
    摘要:
    目的对市售骨碎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为骨碎补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对购自全国各地共33批骨碎补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利用LC-MS指认特征色谱峰,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结果建立了33批市售骨碎补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将化学组成与药材性状特征进行了关联,骨碎补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正品槲蕨与常用混淆品种大叶骨碎补,另外两类药材的原植物尚待鉴定。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应用于骨碎补的质量控制。
    52  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建国 步文磊 来伟旗 刘冬英 梅松 刘臻 孙丽华 江月仙 傅颖 王茵
    2011, 42(3):515-520.
    [摘要](1668) [HTML](0) [PDF 919.07 K](1533)
    摘要:
    目的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 g/kg 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桑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升高,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清胰岛素、肝HK的分泌和肝糖元的合成,提高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促进体质量恢复的作用桑叶多糖中剂量还具有促进肝PK分泌的作用,而对肝GSH-Px活性影响不明显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均增高,桑叶多糖具有降低脏器指数的作用。结论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HK、PK活性等综合作用,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元合成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53  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建国,步文磊,来伟旗,刘冬英,梅 松,刘 臻,孙丽华,江月仙,傅 颖,王 茵
    2011, 42(3):515-5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92) [HTML](0) [PDF 661.26 K](2026)
    摘要:
    目的 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 g/kg 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桑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升高,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清胰岛素、肝HK的分泌和肝糖元的合成,提高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促进体质量恢复的作用;桑叶多糖中剂量还具有促进肝PK分泌的作用,而对肝GSH-Px活性影响不明显;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均增高,桑叶多糖具有降低脏器指数的作用。结论 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HK、PK活性等综合作用,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元合成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54  柞蚕雄蛾提取液对荷瘤大鼠放疗后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张俊平,张维东,张月英,王朝霞,贾 青,王兆朋
    2011, 42(3):521-5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15) [HTML](0) [PDF 1.13 M](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W256荷瘤模型,常规放疗后,柞蚕雄蛾提取液16.53 mg/kg连续ig给药10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放疗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有增强趋势(P>0.05);放疗联合柞蚕雄蛾提取液(联合组)和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且HIF-1α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49,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放疗组较模型组HIF-1α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及未实施放疗的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55  柞蚕雄蛾提取液对荷瘤大鼠放疗后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张俊平 张维东 张月英 王朝霞 贾青 王兆朋
    2011, 42(3):521-525.
    [摘要](537) [HTML](0) [PDF 1014.50 K](1284)
    摘要:
    目的探讨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W256荷瘤模型,常规放疗后,柞蚕雄蛾提取液16.53 mg/kg连续ig给药10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放疗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有增强趋势(P>0.05)放疗联合柞蚕雄蛾提取液(联合组)和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且HIF-1α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49,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放疗组较模型组HIF-1α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柞蚕雄蛾提取液组肿瘤组织HIF-1α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柞蚕雄蛾提取液对放疗后及未实施放疗的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56  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与普通粉针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陈纭 金涌
    2011, 42(3):526-529.
    [摘要](547) [HTML](0) [PDF 861.43 K](1008)
    摘要:
    目的比较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KU-PLGA-NS)与注射用苦参素普通粉针剂(KUI)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建立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苦参素,采用ANOVA法选择房室模型,将所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程序进行分析,根据F值与AIC选择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等剂量KU-PLGA-NS和KUI的AUC0-t分别为(785.57±170.92)、(342.43±54.49)mg·L-1.min,Cmax为(18.51±2.47)、(28.48±5.40)mg/L,t1/2Ke为(91.69±1.94)、(11.51±2.47)min。结论 KU-PLGA-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KUI比较AUC和Cmax增加,t1/2延长。
    57  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与普通粉针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陈 纭,金 涌
    2011, 42(3):526-5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33) [HTML](0) [PDF 654.30 K](2274)
    摘要:
    目的 比较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KU-PLGA-NS)与注射用苦参素普通粉针剂(KUI)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建立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苦参素,采用ANOVA法选择房室模型,将所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程序进行分析,根据F值与AIC选择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等剂量KU-PLGA-NS和KUI的AUC0-t分别为(785.57±170.92)、(342.43±54.49)mg·L?1·min,Cmax为(18.51±2.47)、(28.48±5.40)mg/L,t1/2Ke为(91.69±1.94)、(11.51±2.47)min。结论 KU-PLGA-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KUI比较AUC和Cmax增加,t1/2延长。
    58  蒿鳖养阴软坚方抗CCl4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杨凤蕊,娄建石,方步武
    2011, 42(3):530-5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899) [HTML](0) [PDF 1.39 M](2244)
    摘要:
    目的 观察蒿鳖养阴软坚方抗CCl4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及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CCl4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量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随着剂量的增加,蒿鳖养阴软坚方组大鼠血清MDA水平逐渐下降,血清TP、ALB的量逐渐增加,肝组织Hyp的量和MMP-2活性逐渐下降,MMP-9活性变化不明显,肝组织α-SMA的表达下降。结论 蒿鳖养阴软坚方能够对抗CCl4复合因素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
    59  蒿鳖养阴软坚方抗CCl4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杨凤蕊 娄建石 方步武
    2011, 42(3):530-534.
    [摘要](572) [HTML](0) [PDF 939.77 K](996)
    摘要:
    目的观察蒿鳖养阴软坚方抗CCl4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及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CCl4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量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随着剂量的增加,蒿鳖养阴软坚方组大鼠血清MDA水平逐渐下降,血清TP、ALB的量逐渐增加,肝组织Hyp的量和MMP-2活性逐渐下降,MMP-9活性变化不明显,肝组织α-SMA的表达下降。结论蒿鳖养阴软坚方能够对抗CCl4复合因素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
    60  丹参提取物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丘宏强 陈崇宏
    2011, 42(3):535-537.
    [摘要](749) [HTML](0) [PDF 816.49 K](913)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含隐丹参酮85.11%)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形成及其对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丹参提取物对盐酸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脑内cAMP和NO水平。结果丹参提取物(80 mg/kg)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对吗啡依赖小鼠脑内cAMP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脑内NO水平。结论丹参提取物能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内NO水平有关。
    61  丹参提取物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丘宏强,陈崇宏<sup>
    2011, 42(3):535-5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06) [HTML](0) [PDF 640.09 K](1889)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提取物(含隐丹参酮85.11%)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形成及其对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丹参提取物对盐酸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脑内cAMP和NO水平。结果 丹参提取物(80 mg/kg)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对吗啡依赖小鼠脑内cAMP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脑内NO水平。结论 丹参提取物能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内NO水平有关。
    62  阿魏酸钠与苦参素的协同抗炎作用研究
    </sup>孙 妍,刘汉清,陈方芳,高 艳,许明波,刘志峰
    2011, 42(3):538-5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01) [HTML](0) [PDF 677.08 K](229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与苦参素(kushenin)即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联合用药的协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SF与OMT联合用药的抗炎作用。体外采用RAW264.7细胞观察联合用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NO合成的影响,用Griess法测定NO生成量。结果 SF与OMT联合应用时,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大剂量可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质量,但单独给予SF或OMT对上述3种炎症模型均无显著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F与OMT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SF与OMT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炎作用,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NO的产生,可能是其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63  阿魏酸钠与苦参素的协同抗炎作用研究
    孙妍 刘汉清 陈方芳 高艳 许明波 刘志峰
    2011, 42(3):538-541.
    [摘要](721) [HTML](0) [PDF 867.39 K](854)
    摘要: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与苦参素(kushenin)即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联合用药的协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SF与OMT联合用药的抗炎作用。体外采用RAW264.7细胞观察联合用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NO合成的影响,用Griess法测定NO生成量。结果 SF与OMT联合应用时,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大剂量可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质量,但单独给予SF或OMT对上述3种炎症模型均无显著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F与OMT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SF与OMT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炎作用,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NO的产生,可能是其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64  粉防己碱对脂多糖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细胞因子的作用
    罗福玲 赵恒光 李洪忠 万敬员 周岐新
    2011, 42(3):542-545.
    [摘要](800) [HTML](0) [PDF 893.03 K](1676)
    摘要: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LPS(1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et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t对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转运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当Tet浓度<1μmol/L时,单独或与1μg/mL LPS共培养,均对RAW264.7细胞生长无影响而当Tet浓度>10μmol/L时,单独或与LPS共培养均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Tet可使IL-6、TNF-α的释放受到抑制,相反可促进IL-10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t大剂量组细胞核红染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以阴性细胞(红染p65亚基主要集中在胞浆部位,使胞浆染色较深,胞核染色较浅,整个细胞成空泡状)为主。结论 Tet可以抑制LPS所致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与抑制NF-κB活化,进一步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产生,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等有关。
    65  粉防己碱对脂多糖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细胞因子的作用
    罗福玲,赵恒光,李洪忠,万敬员,周岐新
    2011, 42(3):542-5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56) [HTML](0) [PDF 3.05 M](1942)
    摘要: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LPS(1 μg/mL)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et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t对细胞核因子-κB(NF-κB)核转运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 当Tet浓度<1 μmol/L时,单独或与1 μg/mL LPS共培养,均对RAW264.7细胞生长无影响;而当Tet浓度>10 μmol/L时,单独或与LPS共培养均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Tet可使IL-6、TNF-α的释放受到抑制,相反可促进IL-10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t大剂量组细胞核红染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以阴性细胞(红染p65亚基主要集中在胞浆部位,使胞浆染色较深,胞核染色较浅,整个细胞成空泡状)为主。结论 Tet可以抑制LPS所致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与抑制NF-κB活化,进一步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产生,并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等有关。
    66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高脂饮食MKR小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成细华,喻 嵘,黄政德,吴勇军,伍参荣
    2011, 42(3):546-5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47) [HTML](0) [PDF 657.67 K](1566)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归降糖舒心方对高脂饮食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左归降糖舒心方干预治疗高脂饮食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采用电化学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的MKR小鼠空腹血糖高于MKR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血脂(TC、LDL-C、HDL-C)、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高于MKR组(P<0.01),而三酰甘油(TG)下降,低于MKR组(P<0.01)。经左归降糖舒心方或文迪雅干预治疗后,除左归降糖舒心方低剂量组血糖和hs-CRP下降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MKR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TG、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TC和LDL-C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降糖舒心方高剂量组HDL-C显著上升(P<0.01),而文迪雅组升高不显著(P>0.05)。左归降糖舒心方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左归降糖舒心方能调节高脂饮食MKR小鼠糖脂代谢、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保护血管、降低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风险。
    67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高脂饮食MKR小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成细华 喻嵘 黄政德 吴勇军 伍参荣
    2011, 42(3):546-549.
    [摘要](789) [HTML](0) [PDF 861.68 K](1035)
    摘要: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舒心方对高脂饮食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左归降糖舒心方干预治疗高脂饮食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采用电化学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高脂饲料喂养的MKR小鼠空腹血糖高于MKR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血脂(TC、LDL-C、HDL-C)、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高于MKR组(P<0.01),而三酰甘油(TG)下降,低于MKR组(P<0.01)。经左归降糖舒心方或文迪雅干预治疗后,除左归降糖舒心方低剂量组血糖和hs-CRP下降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MKR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TG、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TC和LDL-C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降糖舒心方高剂量组HDL-C显著上升(P<0.01),而文迪雅组升高不显著(P>0.05)。左归降糖舒心方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左归降糖舒心方能调节高脂饮食MKR小鼠糖脂代谢、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保护血管、降低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风险。
    68  亚麻木酚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李先伟 唐丽娟 杨解人
    2011, 42(3):550-554.
    [摘要](599) [HTML](0) [PDF 980.99 K](1266)
    摘要:
    目的观察亚麻木酚素(SDG)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DG(5、10、20、40μmol/L),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评价细胞侵袭能力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SDG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凋亡比率和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DG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促凋亡、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
    69  亚麻木酚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李先伟,唐丽娟,杨解人
    2011, 42(3):550-5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867) [HTML](0) [PDF 15.59 M](1244)
    摘要:
    目的 观察亚麻木酚素(SDG)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DG(5、10、20、40 μmol/L),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评价细胞侵袭能力;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SDG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凋亡比率和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DG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促凋亡、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
    70  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NCX与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于春泉,王 怡,李 芳,李欣桐
    2011, 42(3):555-5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42) [HTML](0) [PDF 675.21 K](1739)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由丹参、黄芪、香加皮等组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钠钙交换蛋白(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X)与肌浆网钙泵-2a(SR calcium ATPase-2a,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益气活血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连续ig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心肌组织NCX与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NCX mRNA的表达,上调SERCA2a mRNA的表达,其中益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NCX/SERCA2a mRNA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给药组均有下调NCX蛋白、上调SERCA蛋白表达的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够降低CHF大鼠NCX mRNA的表达,升高SERCA mRNA的表达,降低NCX/SERCA mRNA的比值,调节心肌细胞内钙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其可能为益气活血方改善心脏功能、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71  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NCX与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于春泉 王怡 李芳 李欣桐
    2011, 42(3):555-558.
    [摘要](651) [HTML](0) [PDF 881.12 K](1410)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由丹参、黄芪、香加皮等组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钠钙交换蛋白(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X)与肌浆网钙泵-2a(SR calcium ATPase-2a,SERCA2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益气活血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连续ig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心肌组织NCX与SERCA2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下调NCX mRNA的表达,上调SERCA2a mRNA的表达,其中益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NCX/SERCA2a mRNA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给药组均有下调NCX蛋白、上调SERCA蛋白表达的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降低CHF大鼠NCX mRNA的表达,升高SERCA mRNA的表达,降低NCX/SERCA mRNA的比值,调节心肌细胞内钙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其可能为益气活血方改善心脏功能、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72  银杏提取液对随意皮瓣bFGF表达的影响
    郑鑫 张义鹏 王安远 解学关 林丁盛 李志杰
    2011, 42(3):559-562.
    [摘要](772) [HTML](0) [PDF 903.80 K](1114)
    摘要:
    目的研究银杏提取液能否通过刺激随意皮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来促进皮瓣的成活。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只分为2组,构建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实验组大鼠每天ip银杏提取液100 mg/kg,对照组大鼠每天ip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 d通过大体观察皮瓣成活,血管造影术观察皮瓣血管显影程度,HE染色观察皮瓣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皮瓣的存活率为(67.07±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的存活率(48.64±2.09)%(P<0.01)。实验组皮瓣远端的血管显影程度、bF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提取液能通过刺激bFGF的表达来促进局部血管形成,从而在大体上促进高皮瓣的成活。
    73  银杏提取液对随意皮瓣bFGF表达的影响
    郑 鑫,张义鹏,王安远,解学关,林丁盛,李志杰﹡
    2011, 42(3):559-5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822) [HTML](0) [PDF 1.93 M](1467)
    摘要:
    目的 研究银杏提取液能否通过刺激随意皮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来促进皮瓣的成活。方法 取健康SD大鼠24只分为2组,构建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实验组大鼠每天ip银杏提取液100 mg/kg,对照组大鼠每天ip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 d通过大体观察皮瓣成活,血管造影术观察皮瓣血管显影程度,HE染色观察皮瓣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瓣的存活率为(67.07±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的存活率(48.64±2.09)%(P<0.01)。实验组皮瓣远端的血管显影程度、bF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提取液能通过刺激bFGF的表达来促进局部血管形成,从而在大体上促进高皮瓣的成活。
    74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王超权
    2011, 42(3):563-5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110) [HTML](0) [PDF 636.01 K](1769)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内科住院的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47例。葛根素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正常组20例。葛根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 1次,10 d为1个疗程。测定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ηbl,10 s?1)、全血高切黏度(ηbh,150 s?1)、血浆黏度(ηp,120 s?1)、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bg)、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ηrh、ηrl)。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ACS患者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ηrl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和ηr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降低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ACS患者高凝状态。
    75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王超权
    2011, 42(3):563-565.
    [摘要](740) [HTML](0) [PDF 808.73 K](1254)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47例。葛根素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正常组20例。葛根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10 d为1个疗程。测定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ηbl,10 s-1)、全血高切黏度(ηbh,150 s-1)、血浆黏度(ηp,120 s-1)、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bg)、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ηrh、ηrl)。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CS患者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ηrl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和ηr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降低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ACS患者高凝状态。
    76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苑鹤 林二培 朱波 俞巧仙 斯金平
    2011, 42(3):566-569.
    [摘要](1176) [HTML](0) [PDF 834.83 K](1106)
    摘要: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22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对105个铁皮石斛和3个紫皮石斛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6.38%14个铁皮石斛居群的多态位点(PPL)在10.79%~76.26%,平均为45.32%。结论全国主产区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丰富,铁皮石斛种质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种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栽培地点无关。
    77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苑 鹤,林二培,朱 波,俞巧仙,斯金平
    2011, 42(3):566-5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00) [HTML](0) [PDF 431.52 K](1816)
    摘要:
    目的 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从22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对105个铁皮石斛和3个紫皮石斛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6.38%;14个铁皮石斛居群的多态位点(PPL)在10.79%~76.26%,平均为45.32%。结论 全国主产区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丰富,铁皮石斛种质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种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栽培地点无关。
    78  砂仁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张忠廉,李学兰,杨春勇,唐德英,王继永,高微微
    2011, 42(3):570-5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586) [HTML](0) [PDF 548.37 K](2340)
    摘要:
    目的 对不同产地、不同表型性状的砂仁Amomi Fructus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对来自云南、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21个砂仁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同时,对其中16个阳春砂仁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大小等部分植物学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这些数据对各居群砂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SSR分析结果显示,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用于扩增,共检测出54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为22个,多态性可达40.7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1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184 2;各居群表型性状差异较小。结论 砂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79  砂仁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张忠廉 李学兰 杨春勇 唐德英 王继永 高微微
    2011, 42(3):570-574.
    [摘要](770) [HTML](0) [PDF 950.45 K](1058)
    摘要: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表型性状的砂仁Amomi Fructus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对来自云南、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21个砂仁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同时,对其中16个阳春砂仁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大小等部分植物学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这些数据对各居群砂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SSR分析结果显示,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用于扩增,共检测出54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为22个,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可达40.7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1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184 2各居群表型性状差异较小。结论砂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80  北五味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陈丽静 齐欣 王玉坤 张丽 马慧 郭志富 宋宇宁
    2011, 42(3):575-578.
    [摘要](828) [HTML](0) [PDF 843.49 K](1107)
    摘要:
    目的探究一种北五味子快速繁殖的方法。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得出北五味子的快速繁殖的最适培养基。结果在MS培养基上附加NAA 0.3 mg/L+ZT 0.1 mg/L+6-BA 1.5 mg/L时芽的增殖效果最好而附加NAA 0.2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为2 000 lx,光周期12 h。结论本研究所得最适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可用来提高北五味子产量及质量。
    81  北五味子快繁体系的建立
    陈丽静,齐 欣,王玉坤,张 丽,马 慧,郭志富,宋宇宁
    2011, 42(3):575-5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58) [HTML](0) [PDF 441.98 K](2009)
    摘要:
    目的 探究一种北五味子快速繁殖的方法。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得出北五味子的快速繁殖的最适培养基。结果 在MS培养基上附加NAA 0.3 mg/L+ZT 0.1 mg/L+6-BA 1.5 mg/L时芽的增殖效果最好;而附加NAA 0.2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光照强度为2 000 lx,光周期12 h。结论 本研究所得最适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可用来提高北五味子产量及质量。
    82  西洋参不同器官中皂苷量与鲨烯合成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蒋世翠,刘伟灿,王 义,孙春玉,李校堃,张美萍
    2011, 42(3):579-5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835) [HTML](0) [PDF 456.09 K](2286)
    摘要:
    目的 探讨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总皂苷和单体皂苷量的差异及其与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鲨烯合成酶(SQS)和鲨烯环氧酶(SQE)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4年生西洋参的14个组织器官为材料,索氏回流法提取总皂苷,采用HPLC法测定6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量,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QS和SQE基因在西洋参14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 总皂苷和单体皂苷量在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非常显著(P<0.01)。除人参皂苷Rb2外,各单体皂苷及总皂苷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SQS和SQE基因在14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并与人参皂苷Re、Rg1、Rb1、Rd和总皂苷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皂苷的量存在差异,SQS和SQE基因在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3  西洋参不同器官中皂苷量与鲨烯合成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蒋世翠 刘伟灿 王义 孙春玉 李校堃 张美萍
    2011, 42(3):579-584.
    [摘要](832) [HTML](0) [PDF 925.13 K](1093)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总皂苷和单体皂苷量的差异及其与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鲨烯合成酶(SQS)和鲨烯环氧酶(SQE)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西洋参的14个组织器官为材料,索氏回流法提取总皂苷,采用HPLC法测定6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量,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QS和SQE基因在西洋参14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总皂苷和单体皂苷量在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非常显著(P<0.01)。除人参皂苷Rb2外,各单体皂苷及总皂苷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SQS和SQE基因在14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并与人参皂苷Re、Rg1、Rb1、Rd和总皂苷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西洋参不同组织器官中皂苷的量存在差异,SQS和SQE基因在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4  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丁伟 张立红 潘晟昊 陈集双
    2011, 42(3):585-588.
    [摘要](1218) [HTML](0) [PDF 852.29 K](1187)
    摘要:
    目的建立水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快速、大量生产水半夏种苗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以水半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试验。结果愈伤培养基MS+NAA 0.2 mg/L+KT 1.0 mg/L+蔗糖3%+琼脂6 g/L可成功诱导水半夏愈伤组织丛生芽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2.0 mg/L+蔗糖3%+琼脂6 g/L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增殖倍数高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2 mg/L+IBA 0.4 mg/L+KT 0.2 mg/L+蔗糖3%+琼脂6 g/L+AC 0.3 g/L,有利于水半夏不定根的快速形成,12~14周即可获得再生水半夏植株。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1.5 mg/L+蔗糖3%+琼脂6 g/L为诱导水半夏分化一次性成苗的最佳激素配比,5~6周可形成试管苗,10周后可用于炼苗。结论建立的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为水半夏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且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水半夏种苗。
    85  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丁 伟 张立红 潘晟昊,陈集双
    2011, 42(3):585-5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364) [HTML](0) [PDF 656.51 K](2040)
    摘要:
    目的 建立水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快速、大量生产水半夏种苗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以水半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试验。结果 愈伤培养基MS+NAA 0.2 mg/L+KT 1.0 mg/L+蔗糖3 %+琼脂6 g/L可成功诱导水半夏愈伤组织;丛生芽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2.0 mg/L+蔗糖3 %+琼脂6 g/L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增殖倍数高;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2 mg/L+IBA 0.4 mg/L+KT 0.2 mg/L+蔗糖3 %+琼脂6 g/L+AC 0.3 g/L,有利于水半夏不定根的快速形成,12~14周即可获得再生水半夏植株。培养基MS+NAA 0.2 mg/L+6-BA 1.5 mg/L+蔗糖3 %+琼脂6 g/L为诱导水半夏分化一次性成苗的最佳激素配比,5~6周可形成试管苗,10周后可用于炼苗。结论 建立的水半夏组培快繁体系为水半夏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且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水半夏种苗。
    86  铁、锰、锌肥对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的影响
    王建安,林 菲,李艳芝,徐增莱,汪 琼,吴国荣
    2011, 42(3):589-5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80) [HTML](0) [PDF 438.83 K](1527)
    摘要:
    目的 大田条件下,研究铁、锰、锌肥对盾叶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量及根茎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施肥法,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的量,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结果 3种微肥使盾叶薯蓣根茎产量与薯蓣皂苷元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薯蓣皂苷元量的影响为锰肥>锌肥>铁肥,对根茎产量的影响为铁肥>锰肥>锌肥。结论 施用适当浓度的锰肥,对盾叶薯蓣的优质、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87  铁、锰、锌肥对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的影响
    王建安 林菲 李艳芝 徐增莱 汪琼 吴国荣
    2011, 42(3):589-592.
    [摘要](829) [HTML](0) [PDF 847.36 K](1044)
    摘要:
    目的大田条件下,研究铁、锰、锌肥对盾叶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量及根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施肥法,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的量,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结果 3种微肥使盾叶薯蓣根茎产量与薯蓣皂苷元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薯蓣皂苷元量的影响为锰肥>锌肥>铁肥,对根茎产量的影响为铁肥>锰肥>锌肥。结论施用适当浓度的锰肥,对盾叶薯蓣的优质、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88  石斛属植物及其混淆品的茎表皮细胞特征及其鉴别价值
    白音 包英华 王文全
    2011, 42(3):593-597.
    [摘要](900) [HTML](0) [PDF 899.39 K](1414)
    摘要:
    目的分析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特征,评价其鉴别价值。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制作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横切片利用测微尺测量茎表皮细胞的显微特征。结果 39种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细胞形状特征和细胞壁的增厚程度种间差异较大,而种内差异较小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有3种增厚现象,分别为不均匀增厚型、均匀增厚型和无增厚型金钗石斛属于无增厚型,马鞭石斛和铁皮石斛属于不均匀增厚型,但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属于均匀增厚型《中国药典》收载药用石斛茎表皮细胞的切向和径向直径比值为小于1.65±0.24或大于2.39±0.49,而3种混淆品均为1.98±0.23~2.35±0.77。结论表皮细胞类型和大小以及切向与径向直径比值可以作为鉴别石斛的主要显微特征,尤其对《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药用石斛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鉴别依据。
    89  石斛属植物及其混淆品的茎表皮细胞特征及其鉴别价值
    白 音,包英华,王文全
    2011, 42(3):593-5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272) [HTML](0) [PDF 997.91 K](1804)
    摘要:
    目的 分析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特征,评价其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制作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横切片;利用测微尺测量茎表皮细胞的显微特征。结果 39种药用石斛及其混淆品的茎细胞形状特征和细胞壁的增厚程度种间差异较大,而种内差异较小;石斛及其混淆品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有3种增厚现象,分别为不均匀增厚型、均匀增厚型和无增厚型;金钗石斛属于无增厚型,马鞭石斛和铁皮石斛属于不均匀增厚型,但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属于均匀增厚型;《中国药典》收载药用石斛茎表皮细胞的切向和径向直径比值为小于1.65±0.24或大于2.39±0.49,而3种混淆品均为在(1.98±0.23)~(2.35±0.77)。结论 表皮细胞类型和大小以及切向与径向直径比值可以作为鉴别石斛的主要显微特征,尤其对《中国药典》收载的3种药用石斛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鉴别依据。
    90  以中药诱导肿瘤休眠作为肿瘤防治策略的探讨
    王爱云,樊贤超,陆 茵,张伟伟,郑仕中
    2011, 42(3):598-6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90) [HTML](0) [PDF 484.32 K](1868)
    摘要: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91  以中药诱导肿瘤休眠作为肿瘤防治策略的探讨
    王爱云 樊贤超 陆茵 张伟伟 郑仕中
    2011, 42(3):598-601.
    [摘要](656) [HTML](0) [PDF 829.28 K](1482)
    摘要: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92  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及其在中药中的研究进展
    李峻媛 万丽 杨美华
    2011, 42(3):602-609.
    [摘要](719) [HTML](0) [PDF 958.12 K](1846)
    摘要:
    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7种真菌毒素及其药理毒性进行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一些主要国际组织和我国等地区现行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情况。这些限量标准主要针对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和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而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也有被其他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为此,讨论了在我国建立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建立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93  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及其在中药中的研究进展
    李峻媛,万 丽,杨美华<sup>
    2011, 42(3):602-6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089) [HTML](0) [PDF 508.11 K](2959)
    摘要:
    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7种真菌毒素及其药理毒性进行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一些主要国际组织和我国等地区现行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情况。这些限量标准主要针对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和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而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也有被其他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为此,讨论了在我国建立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建立中药材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94  医院饮片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初探
    </sup>孟庆安
    2011, 42(3):610-6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27) [HTML](0) [PDF 445.47 K](2057)
    摘要:
    运用现代数据库、数据仓库的理论,结合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使用Access和模块化设计方式建立适合医院对饮片信息实际利用需求的饮片信息库。建立了数据库信息来源路径的标示方法;确立了适合在医院范围内使用的中性饮片编码方法;确立了对数据库中饮片信息“量子化”拆分的方法;确立了由核心到外延,分别构架,采用接口连接的建库方法。通过初步应用,数据库的设计既满足了医院对饮片信息利用的实际需求,屏蔽各种庞杂的饮片信息,又为饮片信息的科学研究利用保留了充裕的可扩展空间,方便日后根据需要实现信息的补充和对接。
    95  医院饮片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初探
    孟庆安
    2011, 42(3):610-612.
    [摘要](1180) [HTML](0) [PDF 782.43 K](1030)
    摘要:
    运用现代数据库、数据仓库的理论,结合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基础,使用Access和模块化设计方式建立适合医院对饮片信息实际利用需求的饮片信息库。建立了数据库信息来源路径的标示方法确立了适合在医院范围内使用的中性饮片编码方法确立了对数据库中饮片信息"量子化"拆分的方法确立了由核心到外延,分别构架,采用接口连接的建库方法。通过初步应用,数据库的设计既满足了医院对饮片信息利用的实际需求,屏蔽各种庞杂的饮片信息,又为饮片信息的科学研究利用保留了充裕的可扩展空间,方便日后根据需要实现信息的补充和对接。
    96  苍耳子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王璟 莫传丽 却翎 照日格图 俞捷
    2011, 42(3):613-616.
    [摘要](1300) [HTML](0) [PDF 847.42 K](2142)
    摘要:
    苍耳子是传统的鼻科要药,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效,被认为无毒或有小毒。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正常剂量或是过量服用苍耳子出现肾脏、肝脏、心脏损伤或是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报道,其中肾脏和肝脏损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从临床报道和动物实验两方面对服用苍耳子出现的以肾脏损伤为主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总结了引起多器官损伤的毒性物质、毒性机制、量毒关系、炮制方法对毒性的影响等,为进一步研究苍耳子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97  苍耳子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王 璟,莫传丽,却 翎,照日格图,俞 捷
    2011, 42(3):613-6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910) [HTML](0) [PDF 507.75 K](2486)
    摘要:
    苍耳子是传统的鼻科要药,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效,被认为无毒或有小毒。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正常剂量或是过量服用苍耳子出现肾脏、肝脏、心脏损伤或是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报道,其中肾脏和肝脏损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从临床报道和动物实验两方面对服用苍耳子出现的以肾脏损伤为主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总结了引起多器官损伤的毒性物质、毒性机制、量毒关系、炮制方法对毒性的影响等,为进一步研究苍耳子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98  藤黄酸的研究进展
    侯文洁,萧 伟
    2011, 42(3):617-6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3.[sequence]
    [摘要](1424) [HTML](0) [PDF 481.72 K](2730)
    摘要: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分泌的干燥树脂,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用于癌症、脑水肿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藤黄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从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药动学和新剂型等方面阐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藤黄酸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99  藤黄酸的研究进展
    侯文洁 萧伟
    2011, 42(3):617-620.
    [摘要](1365) [HTML](0) [PDF 824.84 K](1722)
    摘要: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分泌的干燥树脂,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用于癌症、脑水肿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藤黄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从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药动学和新剂型等方面阐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藤黄酸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