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为传统中药剂型,由于煎煮不便、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剂型改革的一类新产品,具有可直接冲服、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等诸多优点[1]。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中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其量不尽相同。六味地黄汤方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滋阴补肾的祖方[2]。由熟地、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6味药组成,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是本方中各味药的有效成分[3, 4, 5, 6]。本实验通过对这6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比较,以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复方配伍中应用的可行性。
1 仪器与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紫外检测器、Anastar色谱工作站,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对照品毛蕊花糖苷(批号111530-201310,质量分数93.3%)、马钱苷(批号111640-201005,质量分数99.2%)、尿囊素(批号111501-200202,质量分数>98%)、丹皮酚(批号110708-200506,质量分数>98%)、23-乙酰泽泻醇B(批号111846-201203,质量分数99.5%),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茯苓酸(批号20140801/span>,天津丹溪国药研究所提供,质量分数>98%)。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asa Libosch. 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酒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除去杂质和残留果核、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rea opposite Thunb. 的干燥根茎、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 Juzep. 的干燥块茎,均购于天津饮片厂,由天津药物研究院魏吉城研究员鉴定。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配方颗粒及汤剂的制备 2.1.1 处方组成熟地黄16 g、酒萸肉8 g、牡丹皮6 g、山药8 g、茯苓6 g、泽泻6 g。
2.1.2 配方颗粒的制备取上述处方中的6味饮片,分别按煎煮、浓缩、干燥、制粒的工艺制成配方颗粒。每1克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的量:熟地黄2.5 g、酒萸肉3.3 g、牡丹皮5.0 g、山药6.7 g、茯苓6.7 g和泽泻5.0 g。
2.1.3 传统汤剂的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以上6味饮片,加水200 mL,浸泡30 min,煎煮45 min,倒出煎液,药渣加水150 mL煎煮45 min,合并煎液,调整体积至200 mL,备用。
2.1.4 配方颗粒汤剂的制备称与饮片相当量的配方颗粒,混合,加80~100 ℃的水150 mL,搅拌溶解,冷却后加水至200 mL,备用。
2.2 定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7, 8, 9, 10]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23-乙酰泽泻醇B的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见表 1。对照品、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见图 1。进样量均为10 μL。体积流量均为1.0 mL/min。
![]() |
表 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Table 1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nd system suitability test |
![]() | 图 1 对照品 (A)、传统汤剂 (B) 和配方颗粒 (C) 的HPLC图Fig.1 HPLC of references (A), traditional decoction (B) and formula granule (C) |
分别取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甲醇或乙腈稀释,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12.3、8.7、7.7、14.5、0.9、2.2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5、2、2 mL至10、25、25 mL量瓶中,再分别加甲醇、3 mL水与甲醇、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定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5、10、5 mL,蒸干,用流动相、甲醇、乙腈溶解并转移至10、5、10 mL量瓶中,再用相应溶媒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尿囊素、茯苓酸、23-乙酰泽泻醇B定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
2.2.4 线性关系试验分别取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流动相或甲醇或乙腈制成质量浓度为102.2、144.2、127.6、120.5、89.9、217.4 μg/mL的对照品储备液。将6种对照品储备液制成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进样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峰面积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分别为毛蕊花糖苷A=524 195.2 C-295.4,r=0.999 9,线性范围81.76~408.80 ng;马钱苷A=919 871.7 C+929.8,r=0.999 9,线性范围57.68~288.40 ng;丹皮酚A=2 522 429.7 C-353.8,r=0.999 7,线性范围25.52~255.20 ng;尿囊素A=149 169.3 C-615.4,r=0.999 8,线性范围48.2~771.2 ng;茯苓酸A=603 465.0 C+73.0,r=0.999 9,线性范围3.60~35.96 ng;23-乙酰泽泻醇B A=550 586.5 C-32.6,r=0.999 8,线性范围17.39~86.96 ng。
2.2.5 精密度试验分别吸取“2.2.2”项下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值,其RSD值分别为0.43%、0.48%、0.33%、0.55%、0.61%、0.48%,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考察分别精密吸取同一传统饮片汤剂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在0、2、4、6、8、24 h进样,测定峰面积值,其RSD值分别为0.57%、0.57%、0.46%、0.57、0.70%、0.5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2.7 重复性试验分别取“2.2.6”项下同一六味地黄方传统饮片汤剂,按“2.2.3”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平行制备6份,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计算平均质量浓度及RSD值。结果分别为21.8 μg/mL及1.03%、107.1 μg/mL及1.12%、9.5 μg/mL及1.08%、28.3 μg/mL及0.90%、0.5 μg/mL及1.28%、5.2 μg/mL及1.11%。
2.2.8 回收率试验分别精密量取“2.2.6”项下同一六味地黄方传统饮片汤剂,再对应添加毛蕊花糖苷对照品溶液(102.2 μg/mL)0.5 mL、马钱苷对照品溶液(28.8 μg/mL)4.0 mL、丹皮酚对照品溶液(2.6 μg/mL)4.0 mL、尿囊素对照品溶液(24.1 μg/mL)3.0 mL、茯苓酸对照品溶液(0.9 μg/mL)3.0 mL、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溶液(4.3 μg/mL)3.0 mL,分别按“2.2.3”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平行制备6份,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计算回收率及RSD值。结果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9.59%及1.25%、100.21%及1.54%、100.25%及1.45%、100.13%及1.28%、99.83%及1.44%、99.79%及1.43%。
2.2.9 样品测定取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样品中毛蕊花糖苷、马钱苷、丹皮酚、尿囊素、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量。结果见表 2。
![]() |
表 2 样品的测定结果 (n = 3) Table 2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samples (n = 3) |
从表 2结果看,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中毛蕊花糖苷和尿囊素的量基本一致,这是由于毛蕊花糖苷和尿囊素的水溶性较好,易从饮片中提取出来;马钱苷、茯苓酸和23-乙酰泽泻醇B的量,配方颗粒明显高于传统饮片,这是由于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所用溶媒量远远高于汤剂,煎煮时间又远远长于汤剂,这样提取的效率就明显高于汤剂;丹皮酚的量,配方颗粒明显低于传统饮片,这是由于丹皮酚为挥发性成分,在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损失较大;加之在传统汤剂合煎过程中,中药中其余成分可能对丹皮酚的溶解起到促进作用,造成配方颗粒中丹皮酚的量比传统汤剂低。因此,针对某些含有易挥发性等不稳定成分的配方颗粒,应进行相应工艺参数的优化,达到最优的效果。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考虑,现有的配方颗粒的生产参数大多是合理的、科学的,大多可以替代传统汤剂使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方便患者,是具有前途的一类新产品。
[1] | 叶殷殷, 曾元儿, 曹骋, 等.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5):807-809. |
[2] | 张永样. 六味地黄汤现代药理学及化学的初步研究[J]. 基础医学及临床, 2000, 20(5):15-19. |
[3] | 中国药典[S].一部. 2010. |
[4] | 张慧, 于澎, 张楠, 等. 毛蕊花糖苷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与临床, 2015, 31(3):41-43. |
[5] | 刘凯, 许惠琴, 吴佳蕾, 等. 马钱苷、莫诺苷对AGEs损伤HUVEC的增殖的影响[J]. 中国药理与临床, 2014, 30(3):53-57. |
[6] | 许文, 罗奋熔, 赵万里, 等. 泽泻降糖活性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4, 45(22):3238-3245. |
[7] | 张芳芳, 李伟东, 杨光明, 等. HPLC法测定麸炒山药饮片中尿囊素的含量[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2):146-148. |
[8] | 方东军, 赵润琴, 张晓娟. HPLC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J]. 中医药信息, 2012, 29(3):54-56. |
[9] | 陈德金, 祝晨蔯, 林朝展, 等. HPLC法测定裸花紫珠片中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的含量[J]. 中成药, 2011, 33(3):449-452. |
[10] | 王立新, 吴启南, 彭国平. 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测定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18(2):10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