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鉴定大鼠ig给药白术后血清、尿液/粪便和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白术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差异,并推测其代谢途径。方法 SD健康大鼠27只,按照人体等效剂量的2倍高倍剂量ig给予白术水煎液,制备给药后大鼠血清、尿液/粪便和组织(肠、肝、肾、脾、心、脑)的甲醇提取液,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根据实验得到的化合物相对保留时间、质荷比、准分子离子峰及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与对照品、文献数据、MassBank Europe数据库、MassBank of North America数据库以及安捷伦个人化合物数据库与谱库(PCDL)进行比较,鉴定白术在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代谢产物与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对白术药材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大鼠血清中共鉴定出原型成分53个、代谢型成分54个;大鼠尿液中共鉴定出原型成分56个、代谢型成分48个;大鼠粪便中共鉴定出原型成分90个、代谢型成分53个;大鼠各组织中共鉴定出原型成分62个、代谢型成分54个。原型成分主要涉及酚酸类、萜类、有机酸类等;代谢型成分主要来自酚酸类、萜类等。其中,在肠、肝、肾、脾等组织中富集的原型成分主要以萜类物质为主。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MS分析方法能有效鉴别白术在大鼠体内的原型及代谢型成分群。白术在大鼠体内主要进行Ⅰ相和Ⅱ相代谢反应。其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快,生成多种酚酸类物质,且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萜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多以原型形式存在,代谢较为缓慢,且在肠、肝、肾、脾等组织中显著富集,结合相关报道的白术健脾、补气、保肝的药理作用,推测萜类成分是白术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
摘要: 目的 综合运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网络药理学以及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含灵芝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药智网收集含灵芝保健品的备案信息,分析原料中药及其配伍规律。整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本草组鉴(Herbal Expert Review,HERB)等多个数据库及检索相关文献,收集灵芝的活性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收集灵芝主要保健功能的关键靶点,并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研究,最终运用AutoDock软件完成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纳入857种含灵芝保健品,涉及201味中药,功效以止咳平喘、补气安神为主,四气以平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肺经、肾经、心经、肝经为主,剂型以胶囊剂为主,主要保健功能为“有助于增强免疫力”(571次)。筛选得到灵芝活性成分298个、作用靶点1 114个,灵芝增强免疫力潜在靶点367个、核心靶点67个。灵芝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主要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过程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病毒、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表明,灵芝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自发稳定结合。结论 综合运用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深入剖析含灵芝保健食品的原料配伍规律及其增强免疫力机制通路,初步揭示灵芝活性成分的关键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从而为灵芝后续保健品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