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是由吐根酊、桑白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和盐酸麻黄碱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祛痰镇咳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肺热咳嗽、咳痰等症[1-3]。化学药品盐酸麻黄碱为一类精神药品,国家管控严格,文献也报道了较多对其含量测定方法[4-7];桑白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分别来源于桑白皮和桔梗,为常用中药材,质量控制相对较好;吐根酊由吐根药材提取精制而成,吐根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外药材标准及其提取物标准均相对简单[8-10],仅采用传统的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总碱含量。前期本课题组对40批的吐根酊研究发现,市场上吐根酊价格差异大,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用化学合成的吐根碱代替吐根酊使用。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现行标准(WS3-B1691-94)中仅对盐酸麻黄碱和吐根酊进行了薄层鉴别,个别企业的注册标准(YBZ14452004、YBZ16712005、YBZ20202005)对其中的盐酸麻黄碱含量进行了控制,但整体上现行标准对制剂的控制水平较低,薄层色谱法对吐根酊的鉴别也存在假阳性结果。本研究在前期对吐根酊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基础上[11],进一步建立了41个厂家181批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特征图谱上的主要色谱峰来源进行了归属,对制剂中的原料,特别是吐根酊的投料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15个厂家42批样品存在投入不合格吐根酊原料的情况。
1 仪器与试剂日本岛津Shimadzu 20-AD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DAD检测器、2010色谱工作站),超声波清洗器。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等试剂为分析纯。
盐酸麻黄碱(批号171241-201007,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吐根酊对照提取物(批号610004-20140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来源于全国41个生产厂家的共181批样品,吐根酊、桑白皮流浸膏和桔梗流浸膏由部分厂家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B)-0.4%磷酸溶液(A),梯度洗脱条件:5% B→20% B(0~15 min),20% B→30% B(15~25 min),30% B→90% B(25~35 min),90% B→100% B(35~45 min);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 μL。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5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吐根酊对照提取物溶液3 mL,加甲醇定容至50 mL量瓶中,作为吐根酊对照提取物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内容物研细,取约15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密塞,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160 W,频率40 kHz)30 min,放冷,静置,滤过,残渣加甲醇20 mL分次洗涤,滤过,合并滤液,置水浴上蒸至近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份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供试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各主要色谱峰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分别小于1.0%和0.1%,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2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次小儿化痰止咳颗粒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 μL,测得供试品溶液各主要色谱峰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分别小于5.0%和0.5%,表明重复性良好。
2.3.3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8、12、24 h进样10 μL,测得供试品溶液各主要色谱峰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分别小于1.0%和0.1%,表明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4 样品测定、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2.4.1 样品测定及特征图谱的建立实验测定41个厂家提供的181批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样品,详细比较各样品的液相色谱图,筛选出6个主要特征峰,构成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特征图谱(图 1)。通过与对照品和原料比较,确认其中1号峰为盐酸麻黄碱;2号、3号峰来源于桑白皮流浸膏;4号、5号、6号峰来源于吐根酊,并指认它们分别为吐根酚碱、吐根碱和吐根苷。确定吐根碱峰为内参比峰(峰5,S),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比值,见表 1。
![]() |
表 1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特征图谱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 Table 1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six peaks in typical chromatograms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
![]() |
图 1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对照特征图谱(共有模式) Fig. 1 Standard typical chromatograms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mutual model) |
2.4.2 利用特征图谱考察吐根酊原料投料情况
根据前期对吐根酊原料特征图谱的研究,比较各厂家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特征图谱,相对应也分为四类:第一类完全不显示吐根酊中三个主要色谱峰,有7个厂家共19个批号(典型图谱见图 2)。第二类仅显示吐根酊中一个主要色谱峰(峰5,吐根碱峰),有3个厂家共9个批号(典型图谱见图 3)。第三类虽显示吐根酊中3个主要色谱峰,但3个色谱峰含量明显降低,而在保留时间30.11、32.40 min处显示两个色谱峰,有5个厂家共14个批号(典型图谱见图 4)。第四类显示吐根酊中3个主要色谱峰,且3个主要色谱峰含量相对较高(典型图谱见图 5)。
![]() |
图 2 第1类小儿化痰止咳颗粒HPLC特征图谱 Fig. 2 1st typical chromatogram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
![]() |
图 3 第2类小儿化痰止咳颗粒HPLC特征图谱 Fig. 3 2nd typical chromatogram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
![]() |
图 4 第3类小儿化痰止咳颗粒HPLC特征图谱图 Fig. 4 3rd typical chromatograms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
![]() |
图 5 第4类小儿化痰止咳颗粒HPLC特征图谱 Fig. 5 4th typical chromatograms of Xiaoer Huatan Zhike Granule |
3 讨论 3.1 盐酸麻黄碱、桔梗投料分析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特征图谱上,各厂家的所有样品均明显检出盐酸麻黄碱峰,提示均有投料,这也与前期调研的情况相符。桔梗流浸膏中富含桔梗皂苷类成分,多采用蒸发光散射(ELSD)检测,文献[12]也有报道桔梗药材在紫外灯(210 nm)下的HPLC特征图谱。但由于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含桔梗流浸膏原料很少(相当含桔梗药材量为1%),因此,在此条件下,暂未显示桔梗流浸膏中的色谱峰。
3.2 桑白皮投料分析通过与各厂家提供的桑白皮流浸膏特征图谱进行比较,确认色谱峰2、峰3来源于桑白皮流浸膏。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特征图谱中,能够稳定而明显地出现色谱峰2和峰3的有21个厂家81批,提示这些厂家在桑白皮药材的选购和提取制备工艺方面有较好的控制。其他厂家则不能全部检出这2个色谱峰。
3.3 吐根酊投料分析综合前期研究,可以判断41个厂家181批样品中,26个厂家的139批样品具有第4类特征图谱特点,即均明显检出吐根酚碱、吐根碱和吐根苷3个色谱峰,提示投入了合格的吐根酊原料。另外,15个厂家的42批样品则显示其他3类特征图谱的特点,提示投入了不合格的劣质吐根酊原料。
3.4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质量分析吐根酊是本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同时结合桑白皮原料的分析情况,判断共23个厂家100批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存在不合格投料的情况,不合格企业占56.1%,不合格批数占55.2%。总体而言,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质量亟需提高。
3.5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标准修订建议现行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标准项目设置简单,且各生产企业标准间缺乏统一性;且部分检测项目存在假阳性,如薄层色谱鉴别吐根酊,样品在薄层色谱上与吐根酊对照提取物斑点一致,但HPLC谱显示如图 2,并没有吐根酊投料。因此,亟需对其标准进行提高和修订,建议增设吐根酊的HPLC鉴别方法,统一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限度,增加吐根生物碱类的含量测定项目。
[1] | 中药成方制剂[S].第9册. 1994. |
[2] | 姜秀风.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6):197–198. |
[3] | 龚明.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1例[J]. 中国药业, 2015,24(10):102–103. |
[4] | 韩桂茹, 王岳峰, 封淑华, 等.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3种生物碱的同时定量测定[J]. 中成药, 2013,35(7):1457–1461. |
[5] | 邓志坚. HPLC法测定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13(4):50–52. |
[6] | 郭德铭, 蒋琼, 陈波. HPLC测定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的盐酸麻黄碱[J]. 华西药学杂志, 2008,23(5):598–599. |
[7] | 周征, 魏京京. HPLC法测定小儿化痰止咳冲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6,26(1):132–133. |
[8] | 欧洲药典[S]. 7.0. 2009. |
[9] | 美国药典[S]. 35. 2011. |
[10] | 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S].第15册, 2003 |
[11] | 段营辉, 陈惠玲, 黄澜, 等. 吐根酊特征图谱研究与质量评价方法建立[J]. 药物分析杂志, 2015,35(6):1122–1126. |
[12] | 李喜凤, 郝哲, 刘素梅, 等. 不同采收期桔梗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J]. 中成药, 2010,32(3):529–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