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常见疾病。我国肺结核患者占全球发病率的25%,是当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据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结核杆菌的人数为5亿,目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高达500万[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发展,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急剧增长,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 200万。肺结核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且两病好发年龄相似,因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病人数增长迅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一种病情复杂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症状较重,预后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探索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为使患者多方面受益,开辟新途径和突破点,本文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169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结核内科)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82例;年龄32~72岁,平均(39.4±2.41)岁。胸部影像学(X线或CT)提示:肺部干酪样病灶侵及多个肺野104例,65例显示肺部虫蚀样改变伴空洞。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WBC增高128例,贫血74例;痰涂片抗酸菌染色阳性98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阳性17例;空腹血糖在9.2~18.0 mmol/L,平均(12.3±1.4)mmol/L。临床症状:119例患者有午后发热,14例为高热;12例伴咯血,其中2例为大咯血;21例伴有胸闷、胸痛;33例伴盗汗;74例有消瘦。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69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入选本研究,均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患者均可主动配合完成调查,并取得患者监护人或患者本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1.2 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
1.2.2 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肺结核和糖尿病的诊断;②均为先发现肺结核后合并糖尿病;③取得患者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①喹诺酮类及抗结核药物过敏史;②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③已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严重感染等;④既往精神性疾病史或认知障碍及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抗结核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利福平胶囊(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5 g,批号131001)0.45~0.6 g/d,异烟肼(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批号131201)0.3 g/d,乙胺丁醇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批号131101)0.75~1.0 g/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广东逸舒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 g,批号20131101)0.4 g/d,口服;对照组给予吡嗪酰胺(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批号131201)1.5~2.0 g/d,口服。疗程均为4周。
1.3.2 糖尿病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低于14.0 mmol/L者给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 mg/500 mg,批号150703)或格列本脲(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 mg,批号A100901)治疗,降糖效果不佳者同时配合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高于14 mmol/L,症状明显,并发症较多者给予胰岛素治疗。疗程4周。
1.4 疗效评定治疗4周后,取两组患者晨起服药后1.5 h静脉血3 mL两份,分别送往检验室和药物研究室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尿酸(BUA)和血药峰浓度;取患者晨起清洁中断晨尿,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痰涂片检查,观察痰菌减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本临床试验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后肾功能检测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U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UA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BUA检测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Alb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Alb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Alb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及mAlb检测结果(x±s) Table 1 Detection results of renal function and mAlb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x±s) |
2.2 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血药峰浓度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69例(81.18%),明显优于对照组48例(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药峰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和血药峰浓度情况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n negative sputum and peak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
3 讨论
结核病是目前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据世界第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4]。结核病使机体代谢紊乱,糖尿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又加重结核的感染,且易使治愈的结核病灶复发[5]。肺结核和糖尿病相互影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危重复合疾病,70%以上为中重度患者[6]。
糖尿病患者日久会有肾损害,肾损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另外,抗结核药物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因此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于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格外重要。本研究显示,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治疗后BUA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采用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有研究显示[7],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血药浓度对临床用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发现,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血药峰浓度明显高于吡嗪酰胺治疗组患者,表明在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要注意检测血药峰浓度,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必要时减量治疗。mAlb在肾小球损害早期排出量增加,并随着肾损害的加重增加,mAlb能够检测到尿常规不能发现的轻微肾损伤,因此广泛应用于原发、继发性的肾损伤检测,本研究对两组患者mAlb的监测结果显示,吡嗪酰胺治疗组治疗后mAlb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表明吡嗪酰胺治疗的肾损害高于左氧氟沙星,提示在采用吡嗪酰胺治疗时应同时关注肾功能的保护。左氧氟沙星通过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抑制细菌DNA复制及合成,达到抗菌作用,其抗结核作用得到临床广泛肯定[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明显优于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本研究立足于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左氧氟沙星对比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吡嗪酰胺治疗能够导致患者治疗后BUA和mAlb增高,对肾功能的损害高于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较吡嗪酰胺相对理想,但治疗后血药峰浓度高于吡嗪酰胺。因此提示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较吡嗪酰胺治疗不良反应少,但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血药峰浓度,注意高峰时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同时分析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试验时间有限,且未能做长时间随访,未能了解本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因此本试验所取得的结果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同时,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
[1] |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2012,34 (4) :485–508. |
[2]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 (2) :70–74. |
[3]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 (1) . |
[4] | 李翠平.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4. |
[5] | 孔荣丽.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98例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1) :135–136. |
[6] | 马玙, 朱莉贞, 潘毓萱. 结核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
[7] | 郑春兰. 吡嗪酰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肾功能影响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17 (11) :2029–2030. |
[8] | 陆宇. 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作用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1) :5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