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PEG-蛋白质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与安全性评价
    张 旋,刘昌孝
    2010, 33(4):249-253.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6645) [HTML](0) [PDF 906.69 K](5100)
    摘要:
    聚乙二醇化蛋白质(pegylated protein,PEG-蛋白质)是延长蛋白质类药物半衰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延缓蛋白的排泄,提高其抗酶解的能力,增加其溶解性与稳定性,以及降低其免疫原性,可显著延长蛋白质类药物体内的生物活性,从而改善蛋白质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由于方法学上的限制,PEG-蛋白质类药物的代谢、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极具挑战,但众多的文献资料表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分子的体内代谢与安全性已经确立,无需过度担心PEG-蛋白质类药物的安全性。将从PEG-蛋白质体内组织分布与排泄研究方法、PEG的代谢与安全性和PEG-蛋白质类药物动物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3方面介绍和评述PEG-蛋白药物的体内代谢与安全性评价问题。
    2  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生物学特性研究
    陆 洁,刘 静,裴天仙,田兴美,申秀萍
    2013, 36:1-5.
    [摘要](4740) [HTML](0) [PDF 512.63 K](19493)
    摘要:
    目的 对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糖尿病研究的需要。方法 在试验周期内,测定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体质量及摄食饮水量,并测定21周龄模型动物的糖耐量、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进行胰腺的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并与db/m小鼠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过度肥胖,伴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且肝脏和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胰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与血液学测定结果一致,并可观察到胰岛中A细胞和B细胞的分布变化情况。结论 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病研究参考。
    3  T细胞受体基因修饰在过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邰 文,刘东博,吴 疆,潘明佳,陈常青
    2011, 34(2):105-109.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696) [HTML](0) [PDF 944.19 K](7842)
    摘要:
    T细胞过继性转移可以增强免疫系统介导的对肿瘤细胞的消除,是近年来获得较高关注的一种特异性、无毒性的癌症新疗法,此方法对于治疗血液性和实体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效果。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能够增强其免疫能力,保持T细胞的持久活性,同时也可以克服肿瘤自身的免疫逃避机制,潜在提高免疫治疗应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成功率。在T细胞过继转移中,T细胞受体(TCR)基因转移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具有已知抗原特异性和功能亲和性的T细胞,应用于病毒感染或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TCR基因转移利用逆转录病毒或慢病毒作为载体,其中包含了从所需抗体特异性T细胞群中克隆得到的TCR-α和TCR-β链基因序列,然后应用TCR编码载体转导体外的原始T细胞。为产生带有所需功能特异性的转导T细胞,引入的TCR-α和TCR-β链必须形成异源二聚体,与CD3复合体结合从而在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
    4  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治疗氟尿嘧啶耐药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易涵 古再丽努尔·如则托合提 姜明燕 王佳妮
    2020, 43(2):293-29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2.022
    [摘要](4641) [HTML](0) [PDF 1.13 M](2084)
    摘要: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方案在氟尿嘧啶类药物耐药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氟尿嘧啶类耐药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30例,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IR);实验组30例,应用IR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6.67%和3.33%,DCR分别为66.67%和53.33%,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和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4)。两组不良反应以Ⅰ/Ⅱ级多见,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实验组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如出血、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皮疹、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与雷替曲塞方案可提高既往氟尿嘧啶类治疗耐药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增加,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5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草案)
    钟大放,李 高,刘昌孝
    2011, 34(6):409-415.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544) [HTML](0) [PDF 975.45 K](6477)
    摘要:
    根据目前国际上对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的相关指导原则,建议《中国药典》修订和扩充现有的的指导原则,以适应新药开发和仿制药开发的需求。内容包括:指导原则适用范围,生物分析方法确证,试验样品分析,配体结合分析,试验报告,以及生物分析相关定义。其中,对基质效应、已测样品再分析、稳定性考察等列出了详细的要求。
    6  A/B型流感病毒治疗药物——帕拉米韦水合物(Peramivir hydrate)
    赵丽嘉,王利华,胡雅萍,陈常青
    2010, 33(5):400-406.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413) [HTML](0) [PDF 876.93 K](4786)
    摘要:
    7  FDA生物分析方法确证的发展与动态
    夏媛媛,司端运,刘昌孝
    2009, 32(2):123-129.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356) [HTML](0) [PDF 812.08 K](19931)
    摘要:
    美国制药学会(AAPS)联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分别于1990年、2000年以及2006年召开了3届生物分析方法研讨班,在前两届研讨班的基础上,FDA于2001年出台了一份正式的生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回顾和阐述生物分析方法在近20年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为生物分析方法具体应用到动物或人体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8  人参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高文芹,贾 力,赵余庆
    2011, 34(1):53-58.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261) [HTML](0) [PDF 1.00 M](12211)
    摘要:
    总结人参抗癌作用的研究,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述和讨论。人参可以做为一种辅助药品或免疫增强剂用于化疗后的癌症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食欲和增强身体素质。尽管人参皂苷(尤其是Rh2、Rg3、化合物K和25-OCH3-PPD)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但是其临床效果却有待检验。
    9  参麦注射液渗透压和溶血率现状的调查
    朱社敏 匡 荣 王 丹 蔡 菲 倪维芳
    2010, 33(1):5-8.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174) [HTML](0) [PDF 972.94 K](4024)
    摘要:
    目的:为做好参麦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渗透压测定采用冰点测定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渗透压测定,并计算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的比值;溶血率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溶血率测定。结果:渗透压测定,样品原液均为低渗溶液,渗透压值在96~180 mOsmol/kg,1→4~1→8稀释后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比可达0.9;溶血率测定,样品稀释倍数在小于1→16时,样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溶血率>5%),1→32倍稀释时,溶血率均小于等于5%。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的渗透压和溶血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增加渗透压和溶血率测定来控制其质量。
    10  中药植物药国际研发的新展望
    赵利斌,何 毅,郭治昕,孙 鹤
    2011, 34(1):1-7.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050) [HTML](0) [PDF 996.60 K](6343)
    摘要:
    随着全球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的健康需求,如何保证源源不断的创新药研发和上市的可持续性,是当今国内外医药界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美、欧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陆续对植物药的管理法规进行了灵活调整,在认可植物药与非植物药具有等同地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产品审批和上市的技术要求。简要分析欧美国家中药植物药监管法规的变化,以我国中药国际化的第一个示范品种复方丹参滴丸的申请为例,对其从1997年首次取得美国FDA的IND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后续研究以及美国II期临床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和回顾,探讨与美国FDA沟通的最新经验和体会,对中药未来的国际研发提出新的展望。
    11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
    庄露凝,谷 元,刘昌孝
    2011, 34(3):161-166.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4033) [HTML](0) [PDF 1.09 M](5273)
    摘要:
    新药评价已经成为新药研发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安全合理用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模型是将PK和PD两个相互关联的动力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探讨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为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药物的效应随剂量(或浓度)及时间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着重综述PK/PD模型的发展和在临床前和临床中的应用,证实了PK/PD模型可以为新药评价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并大幅度缩短实验周期,节省实验资源,比传统的药物开发策略更加准确可靠。随着药物评价学的不断完善,模拟软件和模拟条件的标准化,PK/PD模型在未来的药物开发中必将更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加速药物开发的进程。
    12  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白小岗,王晶,白婷,李霞
    2021, 44(1):157-16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1.023
    [摘要](4014) [HTML](0) [PDF 1.16 M](1704)
    摘要:
    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两组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HbA1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FBG、2 h PG、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DD和PP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ODD和PPG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能起到协同作用,有效控制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与低血糖的风险。
    13  FDA患者用“使用说明书(IFU)”内容和格式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2019, 42(12):2348-235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12.011
    [摘要](3884) [HTML](0) [PDF 1.02 M](721)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9年7月发布了“使用说明书(IFU)——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以及药品-器械和生物制品-器械组合产品的患者用说明书——内容和格式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对IFU的内容和格式提出了建议。提供专为患者阅读的说明书是国际惯例,IFU只是这类说明书的一种,而中国目前尚无这种说明书。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待通俗易懂的患者用说明书早日在中国问世。
    14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
    许海玉 张铁军 赵 平 朱雪瑜 许 浚
    2010, 33(1):30-35.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3787) [HTML](0) [PDF 1.03 M](6294)
    摘要: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5  中药体外抑菌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马建凤 刘华钢 朱 丹
    2010, 33(1):42-45.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3783) [HTML](0) [PDF 952.99 K](7389)
    摘要:
    目前利用我国中医药宝藏进行抗菌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药因其作用独特日益受到关注。体外研究是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抑菌试验方法应进行标准化,使其更为方便和灵敏,为准确评价药物作用提供重要依据。回顾了近年来研究中药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试验方法。
    16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婷婷 谢晓竞
    2019, 42(3):592-5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41
    [摘要](3772) [HTML](0) [PDF 1.02 M](2963)
    摘要: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由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组成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复方制剂,可以每天使用一或两次,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与目前的胰岛素制剂相比具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综述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及基础胰岛素方案比较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17  基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王笑晴
    2011, 34(5):360-363.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3711) [HTML](0) [PDF 994.14 K](15871)
    摘要:
    目的 建立高通量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实验方法,对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姜黄醇提物和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测定波长515 nm,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62.5~750.0 μg/mL线性良好,方法可靠。姜黄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7.78 mg/mL)明显强于水提物(IC50 14.84 mg/mL)。结论 建立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方法可靠、简便、灵敏,其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抗氧化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18  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的程序及意义
    项宗尚,蔡永明,王海荣,张 骏,李春雨,张宗鹏
    2011, 34(1):44-48.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3670) [HTML](0) [PDF 972.35 K](6982)
    摘要:
    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是实验动物管理和科学应用高标准的象征,是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介绍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的基本概念、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IACUC)、兽医和职业安全与健康(OHS)在认证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开展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对新药研发公司及研究机构在提高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与国际认可度,确保实验方案合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有效等方面的意义,为国内相关机构开展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9  阿魏酸药动学研究进展
    邹全飞,马 坤,陆 榕
    2013, 36:1-5.
    [摘要](3649) [HTML](0) [PDF 364.11 K](10638)
    摘要:
    阿魏酸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功能性酚酸,也是当归、升麻、川芎等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能有效提高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对阿魏酸药动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阿魏酸作为咖啡酸代谢物的药动学研究、阿魏酸的吸收动力学研究、阿魏酸的代谢和排泄研究、以及阿魏酸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及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0  微球制剂的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和评价
    闫莉萍,王海学,彭 健
    2010, 33(5):332-334. DOI: 10.7501/j.issn.0253-6376.[year].[issue].[sequence]
    [摘要](3647) [HTML](0) [PDF 913.17 K](7811)
    摘要:
    总结国内外批准上市和研发中微球剂型的药理毒理研究和评价情况。根据已上市微球制剂研发中所进行的药理毒理研究信息,总结微球制剂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中需关注的研究内容和试验要求。希望微球制剂研究者能够根据微球制剂的开发目的和特点,开展完善合理的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以阐明开发微球制剂的药理毒理特点,将微球制剂开发成为临床需要且特点明显的新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