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7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4, 47(7).
    [摘要](108) [HTML](0) [PDF 3.42 M](227)
    摘要:
    2  目录
    2024, 47(7).
    [摘要](107) [HTML](0) [PDF 1.12 M](324)
    摘要:
    3  白头翁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苑仁祎坤,王琴琴,何佳,倪兴华,刘璟钰,宁玉洁,谢晓芸,刘丽娜,肖琳钰,杨世林,高红伟
    2024, 47(7):1421-14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1
    [摘要](600) [HTML](0) [PDF 1.35 M](1090)
    摘要:
    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气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白头翁提取物及有效部位对肺癌、肠癌、肝癌、胃癌、卵巢癌、白血病、黑色素瘤等均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其抗肿瘤的主要有效部位为白头翁皂苷。白头翁皂苷及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白头翁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其他作用还有抗衰老、抗菌、抗病毒、降血糖等。综述了白头翁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现状,以期为白头翁的进一步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4  白头翁皂苷组合物对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
    黄天衍,苑仁祎坤,何佳,韩珊,李佶朗,梁晓伟,高翔,高红伟
    2024, 47(7):1433-144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2
    [摘要](192) [HTML](0) [PDF 3.47 M](327)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头翁皂苷 B4和常春藤皂苷 C(HSC,又名白头翁皂苷 B5)质量比为 4∶1的组合物对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50只小鼠i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帕金森病(PD)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左旋多巴胺片(阳性对照,30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HSC高、中、低剂量(20、10、5 mg·kg-1)组,每组10只,ig给药14 d,每天1次,对照、模型组小鼠ig等量0.9%的氯化钠溶液。每2天观察动物震颤行为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于给药第7、14天展开行为学实验并记录评分;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黑质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 α-突触核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检测小鼠脑组织多巴胺转运体(DAT)、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将 50只 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阳性药,1.5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HSC高、中、低剂量(20、10、5 mg·kg-1)组,取 10只同背景 APP/PS1转基因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28 d,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0.9%的氯化钠溶液。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记录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环氧化酶 2(COX-2)和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在 PD模型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HSC显著降低震颤麻痹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旷场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爬杆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悬挂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游泳实验评分(P<0.01、0.001),显著降低行为学实验综合评分(P<0.001),明显改善黑质体结构损伤,明显降低α-突触核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DATTH mRNA水平(P<0.05、0.01、0.001)。在AD模型小鼠中,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HSC显著缩短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P<0.001),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的累计停留时间(P<0.05、0.01、0.001),显著增加准确穿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P<0.05、0.01),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0.05、0.01、0.001),显著降低 ROS水平、升高 SOD和 GSH-Px的水平(P<0.05、0.01、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HSC对 PD和 A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改善脑组织和神经元损伤等来实现。
    5  白头翁皂苷B4治疗大鼠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研究
    高翔,陈厦特,王琴琴,李佶朗,梁晓伟,苑仁祎坤,高红伟,杨世林
    2024, 47(7):1444-145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3
    [摘要](307) [HTML](0) [PDF 13.03 M](273)
    摘要:
    目的 基于大鼠体内实验以及网络药理学探讨白头翁皂苷B4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阳性药,1.25 m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每组 8只。采用雌激素负荷法制备子宫肌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ip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ip等量0.9%氯化钠溶液。通过对大鼠一般行为学的观察、子宫组织的明场以及病理HE染色切片观察、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与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明确白头翁皂苷 B4对大鼠子宫肌瘤是否有治疗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白头翁皂苷 B4与子宫肌瘤的交互靶点,并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信息的构建以及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将靶点以及药物进行AutoDockVina分子对接分析,确定作用靶点;最终对组织进行相关靶点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行验证。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B4组大鼠子宫形态明显好转,子宫指数显著降低(P<0.001);HE染色显示,白头翁皂苷B4组大鼠子宫平滑细胞排列整齐,形态正常,色泽均一,肌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血清及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通过Pubchem数据库筛选得到白头翁皂苷B4相关作用靶点23个,与子宫肌瘤共同作用靶点8个,富集得到69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NF-κB、小细胞肺癌、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AutoDock Vina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 B4与关键靶点 BCL2、BAX、Caspase3结合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中、高剂量组 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可能通过BCL2、BAX、Caspase-3等关键靶点诱导凋亡,同时降低雌二醇、孕酮、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治疗子宫肌瘤。
    6  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药效学研究
    陈炼,韩珊,王宝林,董智丹,唐婉润,杨世林,潘其明,苑仁祎坤,高红伟
    2024, 47(7):1452-14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4
    [摘要](191) [HTML](0) [PDF 2.06 M](236)
    摘要:
    目的 酶水解法制备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探究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通过α-L鼠李糖苷酶水解白头翁皂苷B5,分离纯化后得到其衍生物,采用ip LPS致雄性BALB/c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阳性药,5 mg·kg-1)和白头翁皂苷 B5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及白头翁皂苷 B5衍生物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每组 10只,造模前 2 h和造模后6 h给药。末次给药后6 h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仪计数血液中的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皂苷 B5组及其衍生物组小鼠的血清 WBC、Neu、CRE、BUN水平及血清和肾组织中 TNF- α、 IL-6、 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白头翁皂苷B5组相比,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衍生物组可显著降低WBC、Neu和BUN的数量(P<0.05、0.01、0.001);在低剂量下可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CRE的水平(P<0.001)和肾组织中IL-6、IL-1β的释放(P<0.001);在高剂量下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白头翁皂苷B5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由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肾脏组织损伤程度,相同剂量下,白头翁皂苷B5的C-28位脱糖衍生物药效优于白头翁皂苷B5
    7  白头翁皂苷B4对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孙凯丽,何佳,杨明,苑仁祎坤,高红伟,杨世林
    2024, 47(7):1459-14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5
    [摘要](263) [HTML](0) [PDF 2.30 M](362)
    摘要:
    目的 研究白头翁皂苷B4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的C57小鼠设为对照组,共6只,给予正常饮食;给予 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 9周后,随机分为 4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5 mg·kg-1)组及白头翁皂苷 B4低、高剂量(5、20 mg·kg-1)组,每组7只。ig给药9周,C57对照组和ApoE-/-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的氯化钠溶液。给药的同时造模小鼠仍给予高脂饮食,每周统计 1次体质量,给药 9周后进行取材。通过兽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全血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及淋巴细胞(Lym)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通过全长主动脉油红染色检测主动脉中脂质积累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和油红O染色法检测主动脉窦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在白头翁皂苷B4及辛伐他汀给药后,体质量呈降低趋势;PLT、WBC、Neu、Lym、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血清TC、F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01);全长主动脉被染红区域显著缩小(P<0.001);主动脉窦油红染色区域面积明显减少,小鼠主动脉窦斑块减少,可见少量泡沫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中膜层平滑肌及弹性纤维排列增厚不明显,胶原含量多且分布规律,胶原间的腔隙减少,油红染色区域面积明显减少。结论 白头翁皂苷B4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脂质浸润和炎症反应有关。
    8  白头翁皂苷B4栓剂改善大鼠痛风药效学研究
    梁晓伟,何佳,高翔,李佶朗,徐志鹏,倪兴华,苑仁祎坤,高红伟,杨世林
    2024, 47(7):1466-14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6
    [摘要](244) [HTML](0) [PDF 7.45 M](307)
    摘要:
    目的 研究白头翁皂苷B4栓剂抗痛风作用。方法 应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制备白头翁皂苷B4栓剂;使用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9、18、36 mg·kg-1,直肠给药)对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后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给予别嘌醇(阳性药,22 mg·kg-1,ip给药)和白头翁皂苷 B4栓剂低 、中 、高剂量(9、18、36 mg·kg-1),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XOD)、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尿酸、BUN、肌酐(CRE)、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HE染色后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动物模型,足容积测量仪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对肿胀率的影响;使用甲醛诱导小鼠致痛模型,观察白头翁皂苷 B4栓剂(13、26、52 mg·kg-1)对舔足次数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 B4栓剂能够显著抑制尿酸钠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P<0.05、0.01、0.001),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MCP-1、TNF-α、IL-6、IL-1β水平(P<0.05、0.01、0.001);降低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XOD、BUN水平,降低肝脏中尿酸、BUN、CRE和MDA水平,升高肝脏中GSH-Px、CAT水平(P<0.05、0.01、0.001),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P<0.05);显著减少甲醛诱导小鼠致痛模型的舔足次数(P<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栓剂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抗急性高尿酸血症及抗炎镇痛作用。
    9  FDA“药品和生物制品开发主方案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辛晓娜,萧惠来
    2024, 47(7):1475-148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7
    [摘要](212) [HTML](0) [PDF 1.29 M](460)
    摘要:
    主方案是针对多个可能具有不同目标的子研究而设计的一个整体性的临床试验方案,并涉及在整个试验框架下对一种或多种疾病或疾病亚型的一种或多种试验药物的协调评价。使用主方案进行良好设计和实施的试验,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增加从试验中获得的信息量来加速药物开发。美国FDA在2023年12月发布了“药品和生物制品开发主方案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旨在说明采用主方案设计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的要求。详细介绍了该篇指导原则,重点围绕为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质性证据的随机伞式和平台试验,讨论了主方案设计和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并结合我国现行的指导原则要求,从监管角度对采用主方案设计展开讨论,以期促进主方案设计在我国的研发应用,并指导监管实践。
    10  金振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作用和分子机制
    董佳裕,刘鑫,苏真真,邢薇薇,徐欣玉,徐利,杨钰冰,李美瑶,张新庄,曹亮,王振中,武子寅,肖伟
    2024, 47(7):1486-150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8
    [摘要](265) [HTML](0) [PDF 6.64 M](422)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炎症模型,研究金振口服液(Jinzhen Oral Liquid,JZOL)对支气管哮喘的药效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 66只雌性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将其分为模型组和 JZOL高、中、低剂量(4.4、2.2、1.1 mg·kg-1)组和地塞米松组(Dex,2 mg·kg-1)。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测定小鼠气道反应Penh值。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情况。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ELISA检测 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免疫球蛋白G1(IgG1)浓度。采用20 ng·mL-1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A549细胞24 h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4个质量浓度JZOL(5.39、2.69、1.35、0.67 mg·mL-1)处理组。MTS法测定JZOL对A549细胞的药物毒性。采用 RNA-seq技术对 6个实验组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对其进行 GSEA通路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注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实验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JZOL能够改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降低小鼠气道高反应性Penh值,减少BALF中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降低BALF中TNF-α和血清中IgE和IgG1的浓度。体外实验表明,JZOL对 A549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 5.39 mg·mL-1。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获得 46条炎症模型相关通路,而 JZOL不同浓度处理组对这些通路的逆转比例分别为 34.8% (5.39 mg·mL-1)、50%(2.69 mg·mL-1)、32.6%(1.35 mg·mL-1)和26%(0.67 mg·mL-1)。差异表达基因(DEG)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富集到58条通路;与模型组相比,JZOL处理组共富集到32条通路,逆转了IL-17、TNF、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对IL-17信号通路中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趋化因子配体2(CXCL2)、脂质运载蛋白2(LCN2)进行qRT-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JZOL对由OVA诱导的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功效,能有效缓解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并抑制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其抗炎效果是通过调节CXCL1、CXCL2和LCN2这几个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IL-17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霍山石斛治疗肝损伤作用机制探讨及体内实验验证
    林彩霞,陈涛,王成,贾婉秋,廖茂梁,韩邦兴,顾欣雨,袁秀珍,刘东,苏婷
    2024, 47(7):1502-151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09
    [摘要](360) [HTML](0) [PDF 17.67 M](285)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方法探讨霍山石斛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霍山石斛成分,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肝损伤相关基因,将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利用 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构建乙醇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考察霍山石斛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霍山石斛中 33个活性成分,与肝损伤共有靶点 224个,包含 AKT1、EGFR、SRC等,涉及癌症途径、PI3K/Akt通路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霍山石斛水提物能够缓解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并极显著降低AST、ALT和TNF-α、IL-6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蛋白激酶B(Akt)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霍山石斛水提物可以通过下调AktIKKNF-κB mRNA表达水平,影响NF-κB信号通路上游,参与酒精性肝损伤通路中炎症反应的调控,提示霍山石斛具有改善酒精性肝病的潜在作用,为揭示霍山石斛治疗肝损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12  基于斑马鱼模型水合橙皮内酯增强免疫作用及基于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
    于子翔,吕婧,刘璐,张冠群,张彬,高燕,赵渤年
    2024, 47(7):1513-151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0
    [摘要](164) [HTML](0) [PDF 4.39 M](407)
    摘要:
    目的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枳壳的活性成分水合橙皮内酯增强免疫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2种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以雷帕霉素建立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模型,以酒石酸长春瑞滨建立静脉血管中巨噬细胞荧光强度减弱模型,检测水合橙皮内酯(10、20、50、100、200 μg·mL-1)各给药组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斑马鱼尾部静脉血管中巨噬细胞荧光强度,计算中性粒细胞增长率和巨噬细胞改善率。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水合橙皮内酯增强免疫作用的机制,使用 Pharm Mapper、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进行水合橙皮内酯靶点筛选,运用Gene Cards数据库和 OMIM数据库检索增强免疫相关靶点,运用 Venny2.1将上述两组靶点取交集后导入 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 Cytoscape3.9.1软件中构建水合橙皮内酯的增强靶点 PPI网络,并以节点度值的中位数筛选关键靶点。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水合橙皮内酯可显著增加斑马鱼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P<0.01、0.001)、静脉血管中巨噬细胞荧光强度(P<0.05),证明水合橙皮内酯具有抗雷帕霉素、酒石酸长春瑞滨引起的免疫力低下作用,呈剂量相关性。水合橙皮内酯增强免疫的作用机制可能与 AKT1、EGFR、SRC、MMP9、ESR1等关键靶点及 PI3K-Akt、Rap1、AGE-RAGE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水合橙皮内酯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Rap1、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13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多脑区免疫机制及治疗中药预测
    宋晓娜,高耀,王晓堂,陈文璐,闫晓如,范炤,宋国华
    2024, 47(7):1520-15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1
    [摘要](307) [HTML](0) [PDF 5.28 M](334)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D)不同脑区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各脑区的免疫机制,以预测潜在的治疗中药。方法 从 GEO数据库获得 AD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对各脑区最相关的模块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获得核心基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对差异基因进行免疫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 CIBERSORT算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模式,通过 Coremine Medical筛选治疗 AD的潜在中药。结果 大脑的内嗅皮层(EC)区有 3 280个差异基因、海马体(HIP)区有 1 591个差异基因、内侧颞回(MTG)区有 3 995个差异基因、后扣带(PC)区有 2 056个差异基因、额上回(SFG)区有907个差异基因、初级视觉皮层(VCX)区有1 480个差异基。其中EC与VCX区与blue模块相关性高、HIP与PC区与turquoise模块相关性高、MTG、SFG别与绿色和黄色模块相关性高。PPI网络显示 EC区有 4个 Hub基因,HIP区有 13个Hub基因,MTG区有 4个 Hub基因,PC区有 9个 Hub基因,SFG区有 17个 Hub基因,VCX区有 13个 Hub基因。不同脑区富集有不同免疫通路的模块。通过基因映射到姜黄为治疗 AD的潜在中药,其映射到 EP300PPARGCCND1GSK3BBCL2EGFRKDRMYCIL1B等基因上。结论 AD患者在不同脑区表现出多样化的免疫途径,这种差异与AD发病机制紧密相连。姜黄有望作为治疗AD的潜在中药。
    14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石崖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皮振宇,李静,何颂华,李振麟,王伟,赵晓芳,罗雪菲,冷静,兰太进
    2024, 47(7):1529-15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2
    [摘要](216) [HTML](0) [PDF 10.52 M](212)
    摘要:
    目的 基于 HPLC指纹图谱数据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和网络药理学技术 ,预测石崖茶潜在质量标志物 (Q-Marker),为提升其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10批次广西不同产地石崖茶HPLC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不同批次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并进行成分质谱鉴定;通过网络药理学对筛选鉴定出的成分构建“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分析预测石崖茶的Q-Marker,基于可测性原则对Q-Marker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不同批次石崖茶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2个共有峰,经化学模式识别,筛选出批次间5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分别鉴定为山茶苷A、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苷、芹菜素。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5种差异成分直接相关靶点211个,其映射的KEGG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抵抗、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等,映射的161个信号通路与石崖茶主要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石崖茶中山茶苷 A、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苷和芹菜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41.56~96.90、85.45~101.01、7.39~12.96、5.74~15.22、2.65~12.43 mg·g-1。根据Q-Marker的五原则,初步预测山茶苷A、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苷、芹菜素为石崖茶的Q-Marker。结论 初步预测了石崖茶的Q-Marker,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参考。
    15  五子衍宗丸通过下调IL-17通路减少细胞凋亡治疗少弱精子症
    毛静,张立新,王文凯,陈霞
    2024, 47(7):1540-155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3
    [摘要](350) [HTML](0) [PDF 26.68 M](276)
    摘要:
    目的 探究五子衍宗丸(WZYZP)治疗少弱精子症(OAS)的药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环磷酰胺(CTX)诱导的SD大鼠作为OAS的体内模型,通过ig 0.5、1.5 g·kg-1 WZYZP探究其治疗OAS大鼠的体内药效与作用机制。通过全自动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大鼠精子参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给药后OAS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WZYZP治疗OAS的具体靶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睾丸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TUNEL染色测定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p38和p38的表达水平。使用HPLC检测WZYZP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与网络药理学所得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以探索其具体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WZYZP可显著改善 CTX诱导的 OAS大鼠精子参数、血清睾酮水平(P<0.001)和睾丸组织形态学。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WZYZP与OAS的关键通路为IL-17,关键靶点为 Caspase3、p38、NF-κB、HSP90和 ERK1/2。TUNEL染色结果表明,1.5 g·kg-1 WZYZP可显著降低 OAS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 (P<0.05)。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相比 , 1.5 g·kg-1WZYZP组 Caspase-3 (P < 0.001)和HSP90AA1(P < 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F-κBP < 0.05)、ERK1/2(P < 0.05)和 p38(P < 0.05)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分子对接模拟结果发现,8种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五味子醇甲、金丝桃苷、山柰酚、紫云英苷、五味子甲素、异槲皮素和绿原酸)和IL-17通路5种相关靶点(HSP90AA1、ERK、p38、NF-κB和Caspase3)的结合能均小于-20.92 kJ·mol-1,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WZYZP可通过下调IL-17通路减少细胞凋亡发挥治疗OAS作用。
    16  重组人Siglec-1蛋白的制备及基于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天然配体的筛选
    曹娟,杨忠杰,郑奕,杨雷,李森森
    2024, 47(7):1556-15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4
    [摘要](150) [HTML](0) [PDF 4.20 M](229)
    摘要:
    目的 构建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凝集素1(Sigle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Siglec-1重组蛋白,构建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F-LC-MS)筛选 Siglec-1蛋白天然配体。方法 利用 DNA重组技术构建 Siglec-1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iglec-1重组蛋白,通过Ni柱亲和色谱柱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Siglec-1重组蛋白纯度。建立UF-LC-MS技术研究金银花、甘草、迷迭香、菊苣中6个主要组分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甘草酸、甘草次酸、菊苣酸对 Siglec-1蛋白的亲和力,通过比较样品组和蛋白变性组超滤液中待测物的峰面积,计算各待测物特异结合率。结果 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表达质粒 pET-22b-Siglec-1-His构建正确;纯化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质量分数达90%以上;建立了UF-LC-MS筛选体系,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了高纯度、高产量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
    17  包载三苯基膦-阿霉素和槲皮素的还原敏感性抗肿瘤耐药纳米混合胶束的制备及评价
    李禄辉,郭允,侯先巧,蒲晓辉
    2024, 47(7):1563-15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5
    [摘要](217) [HTML](0) [PDF 2.58 M](342)
    摘要:
    目的 制备包载三苯基膦-阿霉素(TPP-DOX,TD)和槲皮素(Que)的还原敏感性抗肿瘤耐药纳米混合胶束,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评价。方法 以还原敏感性聚合物材料聚乙二醇-脱氧胆酸-二硫键-聚天冬氨酸苄酯(mPEG-DCA-SS-PBLA,PDSP)和非还原敏感性聚合物材料聚乙二醇-脱氧胆酸-碳碳键-聚天冬氨酸苄酯(PDCP)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分别包载TD和Que,制备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PDSP@TD、PDSP@Que和非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PDCP@TD、PDCP@Que。应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各胶束粒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仪分析其 Zeta电位;HPLC法检测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镜法观察形态;进行各胶束储存稳定性、稀释稳定性、血浆稳定性、冻干粉复溶稳定性考察;考察 10 μmol·L-1、10、20 mmol·L-1谷胱甘肽(GSH)对胶束粒径的影响;考察在含0、10 μmol·L-1、10 mmol·L-1、20 mmol·L-1 GSH的释放介质中各胶束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制备的PDSP@TD、PDCP@TD胶束粒径约为 180 nm,PDSP@Que、PDCP@Que胶束的粒径约为230 nm;胶束的Zeta电位均在-17.4 mV以下;4种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在6.3%和65.3%以上;4种胶束的形态均呈类球形,物理稳定性良好;在浓度为 10、20 mmol·L-1的 GSH存在下,PDSP@TD和 PDSP@Que粒径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游离药物 TD和 Que在含有 20 mmol·L-1 GSH的释放介质中 48 h 时的累积释放率均小于 30%,PDCP@TD 和PDCP@Que在所有介质中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均在38%左右,PDSP@TD、PDSP@Que及混合胶束在20 mmol·L-1 GSH释放介质中 48 h 内累积释放率均在 78% 左右。结论 制备的还原敏感性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肿瘤细胞内还原敏感性,可以用于后续体内外抗肿瘤耐药研究。
    18  四妙勇安汤通过MEK1/2-ErK1/2途径改善尿酸钠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沈雨宇,牛梦伟,杨小英,俸婷婷,周英,尹志刚,刘畅
    2024, 47(7):1572-158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6
    [摘要](226) [HTML](0) [PDF 8.14 M](396)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四妙勇安汤干预痛风性关节炎的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关系网络。将 48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0.000 3 g·kg-1)组及四妙勇安汤低、中、高剂量(6.075、12.150、24.300 g·kg-1)组,每组 8只,预防性 ig给药,每天1次,持续7 d,ig第3天,除了对照组,构建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测量并计算大鼠踝关节肿胀度,HE染色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IL-17F、环氧化酶-2 (COX-2)、趋化因子配体 2 (CXCL2)、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 α 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关节组织中MEK1/2-ErK1/2途径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AKT1、ALB、TNF、HSP90AA1、EGFR、SRC、VEGFA、CCND1、HRAS、MAPK3MAP2K1可能是四妙勇安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较重要的有效成分;生物过程(BP)中富集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对细胞迁移的积极调节、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负调节、小分子代谢过程的调控等过程密切相关,细胞组分(CC)分析包括分泌颗粒、细胞质囊泡、内质网、高尔基、血小板颗粒等,分子功能(MF)中富集基因靠前的有转录因子结合、蛋白激酶活性、激酶调节活性等;KEGG代谢通路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汤高剂量可明显改善踝关节肿胀度(P<0.05);中、高剂量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炎性浸润;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中、高剂量组MAPK3MAP2K1的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高剂量组ErK1/2、ME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 四妙勇安汤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关键靶点ErK1/2、MEK1/2的表达,抑制下游炎症因子IL-17、TNF-α、IL-1β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发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19  王不留行黄酮苷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蔡维维,张仕杰,文媛嫄,朱雪雪,侯豹,孙海建,邱丽颖
    2024, 47(7):1583-159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7
    [摘要](317) [HTML](0) [PDF 32.77 M](327)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王不留行黄酮苷(VAC)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 VAC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 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肺脓毒症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Draw Venn Diagram 软件构建 VAC 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利用 STRING 11.5数据库和 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共同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 Metascape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 ip 给予脂多糖(LPS)构建脓毒症模型,造模同时给予 VAC(1、5 mg·kg-1)或地塞米松干预,取各组小鼠肺组织及血清,苏木精-伊红(HE)、Masson 及 TUNEL 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纤维化及细胞凋亡情况,ELISA 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炎症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VAC和肺脓毒症共同靶点有44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BP)823个条目、细胞组分(CC)52个条目和分子功能(MF)49个条目;KEGG分析筛选出癌症通路、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等 20 条信号通路。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损伤且纤维化严重,肺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及肺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1、0.001)。与模型组相比,VAC及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改善,纤维化程度减轻,肺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炎症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数量降低,PI3K、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0.01、0.001)。动物实验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结果一致。结论 VAC 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PI3K-Akt、NLRP3/TNF-α等通路抑制炎症的发展有关,为VAC抗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20  痛风康宁片对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姜溪,只德广,赵秀义,陈芙蓉,董坚强,岳南
    2024, 47(7):1595-160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8
    [摘要](230) [HTML](0) [PDF 25.88 M](289)
    摘要:
    目的 采用多种实验模型评价痛风康宁片(TKT)对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ig酵母膏联合ip氧嗪酸钾法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酵母膏(20 g·kg-1)连续ig 7 d,且于ig酵母膏第5天开始给药,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 TKT 低、中、高(0.58、1.15、2.30 g·kg-1)组和苯溴马隆 27 mg·kg-1组,对照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 0.5%CMC-Na,每天 ig给药 1次,给药第 3天(即 ig酵母膏第 7天),ip注射氧嗪酸钾 200 mg·kg-1造模。检测注射氧嗪酸钾后 2、4 h的血清尿酸浓度、尿量、尿液中尿酸排出量及肾脏中尿酸盐转运体 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1(OAT1)、OAT3抗体表达,评价TKT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作用;采用次黄嘌呤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TKT低、中、高剂量(0.83、1.66、3.33 g·kg-1)组及苯溴马隆 39 mg·kg-1组,每天 ig给药 1次,连续给药 5 d,对照及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5% CMC-Na,检测血尿酸、尿酸酶及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评价TKT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作用;采用大鼠水负荷模型,设置对照组和TKT低、中、高(0.58、1.15、2.30 g·kg-1)组及氢氯噻嗪27 m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 3 d,对照组给予等容量 0.5% CMC-Na,通过检测给药后 1、2、3、4、5 h 的尿量及给药后 5 h 内总尿量,评价TKT 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KT(0.58、1.15、2.30 g·kg-1)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浓度(P<0.05、0.01),明显增加尿酸排出量(P<0.05、0.01),明显增加肾脏OAT1的表达(P<0.05、0.01),1.15、2.30 g·kg-1能明显减少肾脏 URAT1 的表达 (P<0.05、 0.01); TKT (1.66、 3.33 g·kg-1) 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尿酸浓度 (P<0.05、 0.01),TKT(0.83、1.66、3.33 g·kg-1)能明显增加尿酸酶含量(P<0.05、0.01);TKT(0.58、1.15、2.30 g·kg-1)能明显增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尿量(P<0.05、0.01),明显增加给药后5 h总尿量(P<0.05、0.01)。结论 TKT通过促进尿酸分泌、抑制尿酸重吸收及利尿作用,使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降低、尿尿酸排出量明显增加,显示对实验性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1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治疗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罗敏怡,徐丽艳,谢和兵,侯海荣,王荣春,何金洋,陈锡强
    2024, 47(7):1604-16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19
    [摘要](223) [HTML](0) [PDF 12.88 M](278)
    摘要:
    目的 探讨藏药经典方肺热普清散对小鼠肝炎病毒A59(MHV-A59)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 MHV-A59 滴鼻操作建立小鼠冠状病毒感染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3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考察记录造模期内小鼠体质量变化,处死后称体质量并计算小鼠肺脏指数和肝脏指数;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IL-1βIL-18 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MHV-A59病毒载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热普清散对肝脏和肺脏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肺热普清散 3 个剂量组的体质量每日递增,中、高剂量组在第5~8天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小鼠肺脏指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肺热普清散中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病毒感染后血清中炎症因子 IL-1β 和 IL-18 显著性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 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 IL-18水平(P<0.001、0.01);模型组肝脏组织中 IL-1βIL-18 的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肝脏中 IL-1β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热普清散 3组实验动物肝脏组织中 IL-18水平未出现显著性变化;MHV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肺热普清散高剂量组血清中MHV载量显著性降低(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细胞出现广泛坏死和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气球样变等现象,肺热普清散高剂量和利巴韦林组出现点状病灶、炎症细胞浸润等明显减少现象;模型组肺组织肺泡明显间隔增厚,间质水肿,肺泡被压缩,有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现象,而肺热普清散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肺组织肺泡间隔较窄,肺泡舒展,局部有炎性浸润和出血,肺泡腔内的分泌物明显减少。结论 肺热普清散对MHV-A59感染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和抑制感染后炎症因子有关。
    22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综合评价
    曾静,胡思源,白思远,李梅芳,牛丽青,张梦也,许玥,蔡秋晗
    2024, 47(7):1611-161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0
    [摘要](195) [HTML](0) [PDF 1.24 M](360)
    摘要:
    目的 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判断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选择《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评价指标,基于文献资料(公开/未公开)、证据性信息、临床调查问卷等,通过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等收集证据,应用《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工具》进行综合价值判断,对儿泻停颗粒开展评价。结果 (1)安全性维度:儿泻停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且风险可控,证据充分,得分 24.47分。(2)有效性维度:Meta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均提示,本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在同类品种中成药疗效排序为第2位,得分31.94分;(3)经济性维度:本品日药品费用为3.1~24.6元,每增加1个单位有效率,仅需多花费0.40~3.14元,具有经济学优势,得分3.63分。(4)适宜性维度:本品药物信息和药品使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得分 7.87 分。(5)可及性维度:本品在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及性,得分6.34分。(6)创新性维度:本品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化了工艺、提高和修订质量标准;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具有良好创新性,得分2.73分。(7)综合评价结果:儿泻停颗粒的综合价值指数为76.98。结论 儿泻停颗粒综合价值指数≥75,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临床综合价值较好。
    23  抑郁症患儿体内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惠兰,王磊,赵婷,李红健,于鲁海
    2024, 47(7):1619-16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1
    [摘要](221) [HTML](0) [PDF 1.47 M](357)
    摘要:
    目的 评估抑郁症患儿体内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期间服用盐酸舍曲林的119例抑郁症患者儿的血浆谷浓度,分析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患儿中14例患儿的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10 ng·mL-1,105例患儿盐酸舍曲林谷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0~150 ng·mL-1)。患儿的盐酸舍曲林给药剂量与血浆谷浓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差(r=0.223,P<0.05)。男性患儿的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剂量比(CDR)值显著高于女性患儿(t=-2.399,P<0.05);汉族患儿的盐酸舍曲林 CDR 值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患儿(t=2.505,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患儿的盐酸舍曲林 CDR 值显著高于 BMI<18.5 kg·m-2和 18.5 kg·m-2≤BMI≤24.0 kg·m-2患儿(F=15.345,P<0.05)。结论 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在抑郁症患儿中的个体差异大,性别、民族和BMI可能影响盐酸舍曲林血浆谷浓度。
    24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郭晓丹,魏晓霞,周建华,褚延乐,吴文华,林慧婷
    2024, 47(7):1624-163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2
    [摘要](351) [HTML](0) [PDF 2.25 M](389)
    摘要:
    目的 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经济性。方法 构建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来检验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安慰剂联合化疗方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 ICER为 91 570.87元/QALY,远低于我国 3倍人均 GDP;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对模型结果影响程度最大的3个因素分别是无进展生存状态(PFS)的效用值、卡瑞利珠单抗成本及疾病进展后成本;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当意愿支付值大于15万元,卡瑞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GP方案)更具经济性的概率为100%;情境分析验证了基础分析的稳健性。结论 在我国3倍人均GDP的意愿支付值下,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P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更具经济性。
    25  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监管与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王胜鹏,赵晓婷,刘刚,王慧
    2024, 47(7):1631-163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3
    [摘要](268) [HTML](0) [PDF 1.26 M](844)
    摘要:
    遗传毒性物质亚硝胺类杂质是近年来化学药品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和检验指标之一。对比分析中国、欧盟、美国等药品监管机构对亚硝胺杂质的监管策略,分析各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机构的亚硝胺杂质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提出应加强亚硝胺杂质来源的监管科学研究、完善基于风险评估的监管策略、强化监管机构间监管策略和标准的协调、加快检验技术开发和利用好抽样检验监管手段保障药品供应链安全,为做好我国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6  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的中药有效成分缓解肝损伤研究进展
    罗美美,朱星宇,胡乐涛,吴育,李伟东
    2024, 47(7):1638-164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4
    [摘要](448) [HTML](0) [PDF 1.30 M](643)
    摘要:
    近年研究已证实,氧化应激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通过调控氧化应激以缓解肝损伤。中药单体或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铁死亡、炎症和细胞焦亡的发生以缓解肝损伤。对中药中的黄酮类、多糖、酚酸、甾体类等有效成分通过 Nrf2/HO-1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与肝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对于寻求靶向 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缓解肝损伤作用的中药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治疗肝损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7  基于《中国药典》中药片剂质量控制项目变化趋势分析
    吴琼,谢君,张轶欧,杨钤,郝振明,康娅,张玲
    2024, 47(7):1645-16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5
    [摘要](347) [HTML](0) [PDF 1.22 M](752)
    摘要:
    基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与2020年版,系统性分析比较2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片剂质量控制项目的相关内容,详细梳理性状、鉴别、检查项、含量测定、浸出物检测、特征图谱与指纹图谱等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差异。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2020年版中对多项质量控制项目进行了完善和细节补充,提升了《中国药典》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针对目前《中国药典》在中药片剂质量控制项目方面的不足,对中药片剂的未来发展和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思考和建议,为提高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新版《中国药典》中药片剂的编写和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28  皮肤穿透肽的研究进展
    黄钰卿,王宇岐,丁平田,张柯达,谢媛媛
    2024, 47(7):1653-166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4.07.026
    [摘要](518) [HTML](0) [PDF 1.32 M](770)
    摘要:
    皮肤穿透肽(SPP)是一类能够促进药物或活性成分通过皮肤屏障的肽类分子。SP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用于输送各种类型的药物或活性成分,包括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特点使得SPP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于SPP的结构、机制、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验。按来源分类,SPP可分为3类:蛋白质来源的SPP、基因重组来源的SPP和人工设计合成的SPP;其促渗机制可以从作用于角质层和作用于皮肤附属器这2个方面来阐述;其主要的应用方式包括4种:SPP与药物的物理混合、SPP与药物形成共价连接、SPP与蛋白类药物形成融合蛋白、SPP修饰药物载体,综述 SPP不同来源 SPP种类、不同 SPP的促渗机制及应用方式,分析其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SPP的开发和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