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6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46(1):0-0.
    [摘要](136) [HTML](0) [PDF 6.89 M](260)
    摘要:
    2  目录
    2023, 46(1):0-0.
    [摘要](119) [HTML](0) [PDF 1.12 M](299)
    摘要:
    3  中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第二批)品种特征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要求
    韩鸿璨,刘冬,王骏
    2023, 46(1):1-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1
    [摘要](502) [HTML](0) [PDF 1.21 M](659)
    摘要:
    为及时满足国内临床用药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于2019年10月、2021年2月发布2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清单》。检索并整理了《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第二批)》纳入品种的适应证、批准文号数量、临床试验登记等信息,结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个药指南,对目录中涉及的相关品种生物等效性研究要求进行梳理,结合品种特征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要求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国内研究机构及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4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解剖病理学数据差错原因和风险控制要点
    胡文元,郑少秋,闫振龙,钱庄,陈晓俊,钟小群,胡静,李一昊,彭瑞楠,王娅,李慧,葛建雅,缪成贤,邵薇,张亚群,吕建军,李华
    2023, 46(1):8-1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2
    [摘要](232) [HTML](0) [PDF 1.08 M](458)
    摘要:
    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中,解剖病理学数据对受试物的后续临床试验和使用至关重要。解剖病理学数据主观性强,需要经验丰富的专题病理学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书写合理的解剖病理学报告。而且需要专题负责人、专题监察员、毒理学家和专题病理学家加强交流和合作来减少差错和控制风险。简要介绍了解剖病理学数据差错原因和风险控制要点,以期为提高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解剖病理学数据质量和风险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5  FDA“乳糜泻:开发无麸质饮食辅助治疗药物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王慧明,萧惠来
    2023, 46(1):14-1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3
    [摘要](185) [HTML](0) [PDF 1.14 M](417)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4月发布了“乳糜泻:开发无麸质饮食辅助治疗药物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草案提出了无麸质饮食辅助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的建议,详细说明了开发这类药物临床试验关键要素的许多具体建议,包括试验人群、试验设计、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草案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这类药物开发的临床研究及其监管有帮助。
    6  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制药用水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张帆,刘福利,董武军
    2023, 46(1):19-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4
    [摘要](599) [HTML](0) [PDF 1.10 M](467)
    摘要:
    制药用水广泛用于药品生产过程和药物制剂的制备,同时也被用作溶剂、冲洗剂等。制药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与药品的安全息息相关。概述分析了中国、美国和欧盟制药用水的管理、质量控制要求及其差异,同时探讨了制药用水分类、注射用水制法及制药用水微生物控制,为国内制药用水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及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瑞香抗胃癌作用机制探讨及实验验证
    姜金玲,候骄洋,姚国栋
    2023, 46(1):24-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5
    [摘要](520) [HTML](0) [PDF 35.54 M](482)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瑞香发挥抗胃癌作用的潜在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瑞香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获得黄瑞香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检索获得胃癌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瑞香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Metascape数据库对成分和胃癌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TT实验考察黄瑞香异戊烯基黄酮成分构树黄酮醇F(broussoflavonol 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体外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这3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作用48h后胃癌MGC803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基因的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黄瑞香70个活性成分,黄瑞香作用于胃癌的42个相关靶点,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Ⅰ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酪氨酸激酶(MET)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为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瑞香作用于胃癌主要富集在癌症、PI3K/Akt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通路中。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异戊烯基黄酮成分构树黄酮醇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构树黄酮醇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可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EGFRPI3KAkt基因的表达(P<0.05、0.01、0.001)。结论 黄瑞香可能以异戊烯基黄酮为主要的抗胃癌活性成分,以EGFR、BRAF、PIKC3A、MET等蛋白为核心作用靶点,主要经I3K/Akt以及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8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毒理学的商陆致肝损伤潜在毒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探讨
    郭秀欢,雷艳,黄宏威,李梦雨,华羽彤,刘传鑫,袁瑞娟
    2023, 46(1):37-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6
    [摘要](474) [HTML](0) [PDF 10.82 M](401)
    摘要: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商陆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商陆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商陆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TCMSP、ETCM和BATMAN-TCM数据库预测商陆成分靶点;通过CTD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肝损伤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 1.2.0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利用UPLC-Q-TOF-MS/MS法从商陆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及少量黄酮、酚酸、挥发油等。共获得101个共有靶点,筛选出26个核心靶点,包括ALB、TNF、AKT1等;涉及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途径密切相关。筛选到6个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美商陆苷F、美商陆皂苷元、商陆皂苷A、商陆皂苷元、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及芥子酸与ALB、TNF、AKTI等靶点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商陆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推测主要毒性成分可能为三萜皂苷类,通过促进炎症发生、调控肝纤维化进程、诱导肝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肝损伤。
    9  槲皮素脂质体抑制小鼠肺组织炎症作用的研究
    翟芷淇,付悦,张馨月,黄晓佳
    2023, 46(1):50-5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7
    [摘要](534) [HTML](0) [PDF 12.65 M](395)
    摘要:
    目的 制备槲皮素脂质体以提高水溶性,研究槲皮素脂质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将槲皮素包裹于脂质体中,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貌特征。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脂质体组、槲皮素(20mg·kg-1)组和槲皮素脂质体(以槲皮素计20mg·kg-1)组,每组4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ip 3mg·kg-1LPS,2h后ip相应药物,24h后取出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槲皮素脂质体呈圆球状,粒径135nm,多分散系数0.260,电位(-4.28±0.66)mV。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脂质体20mg·kg-1能显著改善炎症引发的肺部结构变化,减轻免疫细胞浸润肺组织导致的肺泡壁增厚和肺泡结构紊乱,而槲皮素20mg·kg-1没有表现出治疗效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脂质体20mg·kg-1可显著抑制肺组织成熟IL-1β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P<0.01),而槲皮素20mg·kg-1不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脂质体制剂增强了槲皮素对小鼠肺部炎症的抑制作用,减轻了LPS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10  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运动能力和肝脏线粒体的影响
    赵伟迪,韩雨梅,冀翠,武文泽,赵云昊,田俊生,秦雪梅
    2023, 46(1):56-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8
    [摘要](257) [HTML](0) [PDF 3.78 M](380)
    摘要: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运动能力及肝脏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35mg·kg-1)组和逍遥散(生药21.2g·kg-1)组,除对照组外,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于造模同时ig给药,连续28d,每周称体质量。造模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爬杆实验和转棒实验行为学测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线粒体超微结构;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清睾酮、皮质酮水平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RCC)I、III、IV、V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的穿越格数及直立次数、爬杆实验得分和转棒实验在棒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0.01);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增加(P<0.05),睾酮水平和睾酮-皮质酮比值(T/C)显著降低(P<0.05、0.01);大鼠肝脏线粒体数目减少,外膜模糊,基质疏松;肝脏线粒体ATP水平及MRCCⅠ、Ⅲ、Ⅳ、Ⅴ活性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旷场实验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增加(P<0.05、0.01),糖水偏好率显著增高(P<0.05),爬杆实验得分显著增加(P<0.01),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酮水平显著降低(P<0.05),T/C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脏线粒体嵴清晰,结构较为完整;肝脏线粒体ATP水平和MRCCⅠ、Ⅴ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逍遥散能够显著改善CUMS大鼠肝脏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提高其运动能力,发挥抗抑郁作用。
    11  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抗生物膜活性的评价
    傅钰瑛,陈小萌,Srinivasan Ramanathan,李珍,刘柱,林向民
    2023, 46(1):64-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09
    [摘要](461) [HTML](0) [PDF 5.51 M](405)
    摘要:
    目的 评价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抗生物膜生成活性。方法 采取甲醇浸提的方法制备中药甲醇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600nm处的吸光度(A600)值测定各提取物(0.1、0.2、0.4、0.8、1.6、3.2mg·mL-1)作用16h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率;结晶紫染色法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提取物的抗生物膜活性。结果 苏木、白芍、侧柏叶等32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其中苏木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最大抑菌率达95.56%,起效质量浓度为0.1mg·mL-1;石菖蒲、大青叶、广藿香等2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成,其中白芍的最大抑制率达96.78%。结论 夏枯草、野菊花、大青叶、赤芍、石菖蒲、地肤子、连翘、苏木、肉桂、女贞子、白芍、甘草、肉豆蔻、鸡血藤、乌药、莪术、侧柏叶17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同时具有抑菌和抑制生物膜生长活性。
    12  氯喹和硫酸羟氯喹对SARS-CoV-2体外抗病毒活性的差异研究
    但德苗,刘小可,杜洪桥,卢佳,李新国
    2023, 46(1):72-7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0
    [摘要](653) [HTML](0) [PDF 1.91 M](343)
    摘要:
    目的 通过改变药物与病毒引入的先后顺序,探讨氯喹与硫酸羟氯喹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不同变体(Prototype、Beta、Delta、Omicron)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预防研究:Vero E6细胞用氯喹或硫酸羟氯喹(200.00、150.00、100.00、50.00、16.70、5.55、1.85、0.62、0.21μmol·L-1)孵育1h,加入病毒附着2h,去除病毒-药物混合物,用新鲜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治疗研究:Vero E6细胞中加入病毒吸附2h,去除病毒,用含氯喹或硫酸羟氯喹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全时研究:Vero E6细胞用药物孵育1h,加入病毒附着2h,去除病毒-药物混合物,用含药物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培养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变圆脱落判断细胞病变情况,计算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药物选择指数(SI)。结果 2种药物对于SARS-CoV-2的预防效果较差;氯喹和硫酸羟氯喹在治疗和全时处理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其中硫酸羟氯喹的EC50小于氯喹,SI大于氯喹,抗病毒效果较氯喹更优越。在治疗和全时处理条件下,氯喹(EC50=0.904μmol·L-1)和硫酸羟氯喹(EC50=0.143μmol·L-1)对Omicron变异株抗病毒效果较其他变种更明显。结论 氯喹和硫酸羟氯喹在治疗和全时处理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且2种药物对Omicron变异株的活性高于其他变种。
    13  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解南,朱彦蓉,袁志兵,张继稳,谢和兵
    2023, 46(1):78-8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1
    [摘要](562) [HTML](0) [PDF 6.70 M](414)
    摘要:
    目的 研究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初步探讨相关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二十五味鬼臼丸(50、100、2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调整肉汤培养基中的二十五味鬼臼丸浓度为0.5MIC、1.0MIC和2.0MIC,分别加入1.0×108CFU·mL-1菌悬液,以不含药液而含菌量相同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在37℃、120r·min-1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每小时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定吸光度(A600)值,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每2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试剂盒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每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60nm处测定A260值,以A260值表示DNA/RNA大分子相对量;每小时取样,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于595nm处测定A595值,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培养8h后,离心留沉淀,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菌体蛋白含量。结果 二十五味鬼臼丸50、100、2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33±0.75)、(16.33±0.41)、(19.17±0.68)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mg·mL-1;与对照组相比,二十五味鬼臼丸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显著减缓(P<0.05),胞外的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胞外DNA/RNA大分子相对量显著升高(P<0.01),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菌体总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二十五味鬼臼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致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结构破损,且对菌体蛋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14  积雪草酸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刘嘉,严宝飞,许晨新,曾庆琪
    2023, 46(1):85-9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2
    [摘要](466) [HTML](0) [PDF 8.73 M](322)
    摘要:
    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A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积雪草酸(5、10、20、40、80、160μmol·L-1)对PC-3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ochest法和Annexin V/PI法检测积雪草酸(20、30、40μmol·L-1)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JC-1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和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法、JC-1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2激动剂coumermycin A1(C-A1)对积雪草酸诱导PC-3细胞线粒体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积雪草酸可浓度及时间相关性地抑制PC-3细胞增殖,20~160μmol·L-1组差异显著(P<0.01),作用24、48、72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9.98、23.04、13.81μmol·L-1;20、30、40μmol·L-1积雪草酸显著促进PC-3细胞凋亡(P<0.05、0.01);可明显导致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显著上调PC-3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Bax、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0.01),显著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P<0.05、0.01),显著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5、0.01)。与积雪草酸组比较,积雪草酸+C-A1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凋亡水平(P<0.01),明显抑制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显著下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1),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P<0.01),显著提升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积雪草酸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发生线粒体凋亡,进而发挥抗前列腺癌作用。
    15  CD44阳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扰乱大鼠血小板稳态研究
    杜伟,杨雪,安康,梅小利,何白英,龙成燕,于冰,黄崇刚
    2023, 46(1):92-9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3
    [摘要](493) [HTML](0) [PDF 16.70 M](433)
    摘要: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分析与动物实验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机体血小板稳态的关系。方法 运用DisGeNET、GeneCards、STRING 11.5等数据库,分析hUCMSCs诱发血小板减少的靶点及通路。将SD大鼠随机区组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溶媒对照(80mg·kg-1白蛋白)组和hUCMSCs高、中、低剂量(1.0×107、5×106、2.5×106个·kg-1,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10.0、5.0、2.5倍)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每周按10mL·kg-1尾iv1次,共4次,与临床拟用方法一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小板相关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剖取大鼠胸骨,取骨髓,制备骨髓涂片,瑞特-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测量脾脏总长度;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脾脏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肝脏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Krüppel样因子1(Klf1)、Friend白血病整合素1(FLI1)、GATA结合蛋白1(GATA1)mRNA变化。结果 hUCMSCs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靶点有209个,作用于158条信号通路,与血小板生成最密切的通路为造血细胞谱通路,包含了20个靶点。以平均连接度筛选出14个核心靶点:IL6、TNFRSF11A、CD34、KIT、IL4、CSF2、CSF3、IL3、IL2RA、TPO、EPO、TFRC、CD44、IL11。CD44既是核心靶点又是hUCMSCs阳性表面标志物。与阴性对照、溶媒对照组比较,hUCMSCs高、中、低剂量组PLT、PCT显著降低(P<0.05),PDW、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CMSCs组全片巨核细胞总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CMSCs高、中剂量组脾脏长度显著增加(P<0.05);PAS染色见hUCMSCs高、中剂量组脾脏血小板储存增加;hUCMSCs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组织TPOMplKLF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FLI1GATA1 mRNA表达变化不显著。结论 CD44+hUCMSCs可能通过促脾脏吞噬血小板,增加血小板在脾脏中储存,使血液中PLT、PCT减少,从而扰乱血小板稳态。
    16  以泊洛沙姆188或聚乙二醇8000为载体制备槲皮素晶体分散体系的表征及体外溶出行为研究
    闫秋丽,章勇,刘耀,胡春晖,严海英
    2023, 46(1):100-10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4
    [摘要](474) [HTML](0) [PDF 5.54 M](496)
    摘要:
    目的 制备不同高分子材料的槲皮素(QUR)结晶固体分散体(QUR-CSD),探讨高分子材料对QUR-CSD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P188)或聚乙二醇8000(PEG8000)为载体,QUR为模型药物,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2种QUR-CSD(CSD-P188-QUR、CSD-PEG-QU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观察晶体学特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起始熔融温度(Tc,onset);通过粉末溶出、本征溶出、片剂pH转换溶出实验考察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CSD表征结果显示,2种QUR-CSD中QUR均以结晶态存在,晶体粒径、晶畴尺寸和结晶度均较原料药有所减小,且以P188为载体的CSD对药物上述性质的影响更明显。3种不同的体外溶出实验结果均显示CSD-P188-QUR溶出行为最佳,其次是CSD-PEG-QUR,QUR最差。结论 2种高分子材料均可通过影响CSD中QUR的微观结构来改善其体外溶出行为,且以P188为载体的CSD对药物微观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
    17  他达拉非微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吴婧楠,蒋巧萍,宇泉霖,孙常胜,吴雪纯,邱旖,郭杏梅,孙腾跃,蔡程科,王洪飞
    2023, 46(1):108-11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5
    [摘要](596) [HTML](0) [PDF 4.37 M](373)
    摘要:
    目的 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含载体辅料的他达拉非微粒,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含载体辅料的他达拉非微粒,将主药于50℃超声条件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作为油相。将聚乙烯醇(PVA)于磁力搅拌加热条件下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趁热用0.45μm的微孔滤膜真空抽滤,得续滤液,作为水相。油相与水相经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初乳液,将初乳液倒入快速不锈钢膜乳化装置,氮气加压,过膜,收集乳液。将乳液与固化液混合后固化至无有机溶剂气味,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即得到他达拉非微粒冻干粉。以微粒粒径及焓变值的综合评价为指标,对有机溶剂种类、PVA浓度、药物质量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过膜次数、固化方式、固化液pH值进行单因素考察,初步筛选出他达拉非微粒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直接释药法测定并比较他达拉非原料药与微粒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率,并对其释放行为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经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他达拉非微粒的制备条件为:有机溶剂醋酸乙酯,PVA浓度为3%,油水相体积比为1∶1,油相药物的质量浓度为5mg·mL-1,固化液pH值为4.5,四级串联不锈钢膜过膜1次,旋转蒸发仪固化。他达拉非微粒平均10%、50%、90%的颗粒尺寸在所测得的尺寸值(D10、D50、D90)分别为30.3、72.0、126μm,扫描电镜下呈现较为均匀的长条片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其焓变值为2033.8mJ·mg-1·s-1,显示其结晶程度降低;平均药物质量分数为99.07%。他达拉非微粒在4h时累积释放率可达94.00%,而原料药在4h内仅释放54.56%,两者体外释放均符合Logistic方程。结论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的微粒可使他达拉非粒径更均一,结晶程度降低,溶出度提高,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
    18  基于斑马鱼模型不同提取方法人源胎盘冻干粉抗抑郁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任季禹,高代丽,辛秀秀,张姗姗,杨凯,刘可春,臧传宝,靳梦
    2023, 46(1):116-1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6
    [摘要](576) [HTML](0) [PDF 7.32 M](556)
    摘要:
    目的 明确人源胎盘冻干粉是否具有抗利血平诱发斑马鱼抑郁症的活性,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胎盘冻干粉抗抑郁活性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月龄野生型斑马鱼AB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模型组、丁螺环酮(阳性药,3mg·L-1)组和胎盘冻干粉酶解、水提、50%醇提、醇提、二氯甲烷提(均为5mg·L-1)组,每组12条。除对照组外,各组以利血平处理20min造模,而后更换相应含药养鱼用水,至14d,每天换水。14d时用Zebra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对各组斑马鱼进行新型水槽测试,分析其行为变化。收集鱼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抑郁、神经调控相关基因(bdnfpomchcrtmaonf-κbpparγ)的mRNA表达;试剂盒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进入新型水槽上部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上部游动距离及时间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螺环酮、胎盘冻干粉酶解物组斑马鱼进入上部次数显著增加(P<0.05),上部游动距离及时间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的bdnfpomchcrtmao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0.001),nf-κbppar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经不同提取方法胎盘冻干粉处理后bdnfpomcmao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0.01、0.001),酶解、水提、醇提组hcrt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酶解、水提组nf-κb mRNA水平和酶解组pparγ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T活性显著升高(P<0.001),SOD活性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经不同提取方法胎盘冻干粉处理后CAT活性显著降低(P<0.001),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人源胎盘冻干粉具有抗利血平诱发斑马鱼抑郁症的活性,且胎盘冻干粉酶解抗抑郁症活性最好,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1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艾立布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研究
    狄潘潘,胡云飞,孟祥松
    2023, 46(1):124-13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7
    [摘要](604) [HTML](0) [PDF 1.58 M](927)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艾立布林不良事件(AD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10年12月15日—2022年3月31日的ADE报告数据,以“艾立布林”为目标药物,检索关键词为“eribulin”“eribulin mesylate”及“halaven”。采用WPS表格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原因、ADE上报人员和上报国家、ADE严重程度和类型等。采用《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E进行描述、分类和统计。采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艾立布林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艾立布林ADE报告4159份,涉及26个SOC,其中严重ADE报告3898份。上报人员以医务人员为主(91.92%),上报国家以日本为主(29.36%),患者年龄以18~64岁居多,性别以女性占比最高(87.67%)。采用ROR法和MHRA法共获得150个ADE风险信号,包括假性肝硬化、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及生殖器脓肿等新发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在使用艾立布林时,除药物说明书载入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点关注假性肝硬化、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及生殖器脓肿等风险,以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2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和数据分析
    王凤玲,王新茗,黄玲,郑玲利,陈力
    2023, 46(1):131-13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8
    [摘要](757) [HTML](0) [PDF 1.40 M](736)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6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血液系统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2017年第1季度—2021年第3季度共19个季度的FAERS数据,采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法(MHRA)检测数据库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ADE信号,统计并分析血液系统ADE信号的相关信息。结果 从FAERS数据库得到以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6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共389431例次,涉及报告病例116706例。血液系统ADE报告共计47144例次,涉及报告病例9658例。氯氮平产生血液系统信号22个,涉及报告病例6808例;奥氮平产生血液系统信号19个,涉及报告病例736例;喹硫平产生血液系统信号18个,涉及报告病例560例;阿立哌唑产生血液系统信号8个,涉及报告病例60例;利培酮产生血液系统信号3个,涉及报告病例16例;齐拉西酮产生血液系统信号1个,涉及报告病例5例。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血液系统ADE信号挖掘有助于开展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21  基于FAERS数据库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田宜玄,苏长海,李岩,杨俊丽,解沛涛
    2023, 46(1):139-1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19
    [摘要](662) [HTML](0) [PDF 1.62 M](722)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ADE),为临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从2004年至2022年第1季度的ADE报告,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对65岁以上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ADE进行预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ADE进行挖掘与分析,获得发生频次及信号强度前10位的ADE,并分析前10位的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以万古霉素为首要怀疑药品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ADE报告共2221份,检测到ADE信号2194个,其中445个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照发生频次排序,ADE分别为药物超敏反应(313例)、急性肾损伤(301例)及发热(296例)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序,ADE分别为禽流感(ROR=4312.79)、细菌性心包炎(ROR=2985.78)及假丝酵母菌脑膜炎(ROR=1658.77)。联合用药中,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1例,庆大霉素119例及美罗培南112例。结论 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警惕肾毒性、超敏反应及谷浓度,同时应注意联合用药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22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左乙拉西坦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王新茗,王凤玲,黄玲,李燕,蒋婷,郑玲利,陈力
    2023, 46(1):146-1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0
    [摘要](709) [HTML](0) [PDF 2.02 M](105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不良事件(ADE)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2017年1季度至2021年3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左乙拉西坦的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 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622个有效信号,涉及24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妊娠期及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6个。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左乙拉西坦ADE信号挖掘可促进左乙拉西坦的安全、合理使用。
    23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吗替麦考酚酯安全信号挖掘与分析
    谢孟桥,周渊澄,黄惠英,胡佳,张珊
    2023, 46(1):153-1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1
    [摘要](684) [HTML](0) [PDF 1.43 M](96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吗替麦考酚酯不良事件(ADE)的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工具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2021年的吗替麦考酚酯ADE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数据库中以吗替麦考酚酯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52327例。采用比例失衡法提取到阳性信号2225个,累及24个系统和器官,ADE例次排序前50位中挖掘到9项说明书中未记录的信号,其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和可逆性后部脑部综合征(RPLS)尤其值得关注。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引起的总体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均较轻,但更容易出现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胆纤维化。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在临床应用中应定期监测相应指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24  玉屏风散联合化学药喷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
    谢云雪,刘旻
    2023, 46(1):159-16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2
    [摘要](179) [HTML](0) [PDF 1.51 M](48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玉屏风散联合化学药喷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玉屏风散(颗粒)联合化学药喷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9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参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s,包括11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颗粒)联合化学药喷雾(试验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化学药喷雾(对照组)[OR=3.41,95%CI(2.35,4.96),P<0.00001];试验组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MD=3.59,95%CI(2.12,5.06),P<0.00001],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等],FEV1[MD=0.57,95%CI(0.43,0.71),P<0.0001]、PEF[MD=0.66,95%CI(0.40,0.92),P<0.00001]。结论 玉屏风散(颗粒)联合化学药喷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适于临床应用。
    25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Meta分析和GRADE评价
    陈刚,李峰,高泉阳,郭艳幸,郭艳锦
    2023, 46(1):169-1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3
    [摘要](539) [HTML](0) [PDF 1.85 M](39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仙灵骨葆胶囊(XLGB)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1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有关XLGB治疗ONF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位研究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iew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 pro 3.6.1软件对汇总的证据进行分级。结果 共纳入13项RCTs,包括1126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XLGB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MD=10.88,95%CI(6.66,15.1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RR=1.23,95%CI(1.15,1.30)]、视觉模拟评分[MD=-2.01,95%CI(-2.09,-1.93)],提高患者Wards三角[MD=0.04,95%CI(0.03,0.04)]、股骨粗隆[MD=0.04,95%CI(0.03,0.04)]和股骨颈骨密度[MD=0.06,95%CI(0.05,0.08)],改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MD=8.47,95%CI(7.02,9.92)]和纤维蛋白原[MD=-0.42,95%CI(-0.50,-0.35)],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001)。XLGB治疗不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GRADE对现有证据质量评级为低或极低质量。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XLGB治疗ONFH患者疗效明确,安全可靠,但鉴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高,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本结论。
    26  用于药物毒理学评价的器官芯片认证和验证研究进展
    俞月,周晓冰,耿兴超,李波
    2023, 46(1):180-1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4
    [摘要](655) [HTML](0) [PDF 1.22 M](97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单器官芯片模型及多器官芯片模型不断出现,但如何准确评价器官芯片的性能,推动其向药物研发及注册监管的应用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器官芯片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法规要求,总结了国际上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开展的器官芯片认证和验证工作的现状,通过解读国际专家共识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就器官芯片的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后续器官芯片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7  通关藤抗肿瘤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双凤,黄家彦,韩笑,尹双双,蒲位凌,于海洋
    2023, 46(1):187-19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5
    [摘要](857) [HTML](0) [PDF 1.66 M](926)
    摘要:
    恶性肿瘤长久以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中药通关藤的茎和根以及其他部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哮喘病、风湿病和气管炎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通关藤的抗肿瘤作用,由通关藤的提取物制成的消癌平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癌、肺癌、食道癌和胃癌等。至今为止,已从通关藤的各个部位提取鉴定出包括C21甾体皂苷、甾醇/环醇类、有机酸类、多糖类、三萜类、脂肪酸类、酯类等在内的几百种化学成分。C21甾体皂苷类为通关藤的首要特征和抗肿瘤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通关藤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活性,主要体现在抗肝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通关藤的单方制剂消癌平的常用剂型有片剂、糖浆、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通关藤及其制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抗肿瘤作用,具体体现为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肿瘤细胞血管生成、介导细胞凋亡、促进分化等,还包括对其他抗癌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综述通关藤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机制的近年研究进展及现状,旨在为通关藤的应用开发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28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黄芩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孙帅,钱琪,王鑫国,牛丽颖
    2023, 46(1):198-20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6
    [摘要](372) [HTML](0) [PDF 6.71 M](804)
    摘要:
    为了解黄芩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直观的数据参考依据和相关建议,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以及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关于黄芩的文献,通过VOS viewer软件呈现可视化图谱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22年来黄芩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对黄芩的研究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为主;关键词叠加时间可视化图谱显示黄芩-黄连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黄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有关黄芩的研究前沿内容;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是探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方法。
    29  中药制剂掩味用包衣材料的研究进展
    兰子君,郭福贵,王越欣,毛昕淑,苏月莹,程玉钏,倪艳
    2023, 46(1):208-21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7
    [摘要](732) [HTML](0) [PDF 1.21 M](798)
    摘要:
    中药口服制剂多为复杂体系,口感较差,影响着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对其进行口感改良具有现实意义。矫掩味方法多样,其中包衣法较为常用,包衣层可减少药物与苦味受体的接触,从而达到掩味的目的。采用包衣法掩味时,除需保证良好的掩味效果外还需保证药物的释放,包衣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药制剂常用的包衣材料主要包括糖类如壳聚糖、环糊精、纤维素衍生物等,树脂类如丙烯酸树脂等,脂类如巴西棕榈蜡、山嵛酸甘油酯等。对常用的掩味用包衣辅料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中药掩味包衣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30  丹参活性成分及制剂改善脑侧支循环及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姚宇晴,陈璐,李德坤,万梅绪,李智,张燕欣,鞠爱春
    2023, 46(1):216-22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8
    [摘要](755) [HTML](0) [PDF 1.21 M](758)
    摘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脑血管病上方面效果良好,其主要活性成分和制剂均具有良好的改善脑侧支循环及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理作用。通过对改善脑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的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类和丹参酮类)和丹参类制剂(丹参注射剂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及口服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颗粒等)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与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相关的脑血管病治疗提供依据。
    31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防治高血糖、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3, 46(1):225-2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3.01.029
    [摘要](470) [HTML](0) [PDF 1.24 M](858)
    摘要: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是来自于中药厚朴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药理活性。它们都可通过保护胰腺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及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水平;还能通过抑制脂质合成和促进脂质分解,产生调血脂作用。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可通过降血糖、调血脂及抗氧化作用,从源头上减少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还可通过抗氧化、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肾脏、肝脏、胰腺等组织器官对抗高血糖、高脂血症诱导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有开发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新药的潜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