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5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45(7):0-0.
    [摘要](158) [HTML](0) [PDF 580.48 K](330)
    摘要:
    2  目录
    2022, 45(7):0-0.
    [摘要](155) [HTML](0) [PDF 1.13 M](504)
    摘要:
    3  天然药物成分致突变性风险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文海若,兰洁,叶倩,赵婷婷,汪祺,耿兴超
    2022, 45(7):1221-12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1
    [摘要](653) [HTML](0) [PDF 1.21 M](607)
    摘要:
    天然药物成分复杂,无法逐一完成系统的致癌性风险评价及体内遗传毒性试验。鉴于计算机毒理学结合体外致突变风险评价方法在遗传毒性杂质致突变性评价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可考虑将此评价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致突变性筛选与机制研究。从计算机毒理学和体外致突变性评价两方面出发,综述天然药物致突变性的研究方法,为其遗传毒性试验评价及监管提供借鉴。
    4  茜素型蒽醌化合物体外Pig-a基因突变性试验研究
    闫明,叶倩,王雪,汪祺,文海若
    2022, 45(7):1227-12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2
    [摘要](624) [HTML](0) [PDF 2.07 M](462)
    摘要:
    目的 对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7种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取代基结构与其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3.7.2.C)分别与系列浓度的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草素-1-甲醚和光泽汀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培养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抗体孵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突变(CD45+CD90.2-)率。结果 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16 μg· mL-1)组、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组、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31.25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在有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4、8 μg· mL-1)、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茜草素-1-甲醚(3.75、15.00 μg· mL-1)、甲基异茜草素(12.5、25.0、50.0、100.0 μ g · mL-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5、30、60 μ g · mL-1)、异茜草素(2.50、5.00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 羟基取代基所在位点是茜素型蒽醌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5  基于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评价
    王亚楠,叶倩,王雪,汪祺,文海若
    2022, 45(7):1233-12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3
    [摘要](543) [HTML](0) [PDF 4.24 M](553)
    摘要:
    目的 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 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表达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标定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细胞(CD45CD90)发生率。结果 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芦荟大黄素25 μg·mL-1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 S9代谢活化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大黄素50 μg·mL-1组,羟基大黄素6.25、12.5、25 μg·mL-1组,大黄酚25、50、100 μg·mL-1组和大黄酸12.5、25、50 μg·mL-1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 羟基取代基的多寡及所在位点是蒽醌类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及致癌性作用仍需进行大量体内研究证实。
    6  基于毒理学软件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的大黄素型蒽醌基因突变风险评价
    王亚楠,王雪,汪祺,文海若
    2022, 45(7):1240-124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4
    [摘要](542) [HTML](0) [PDF 1.31 M](539)
    摘要:
    目的 使用毒理学软件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的致突变风险,分析不同取代基及所在位置对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的影响。方法 使用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对大黄素、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致突变风险进行预测,并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及大肠杆菌WP2 uvrA开展基于6孔板的Ames试验,评价10种大黄素型蒽醌的致突变性。结果 基于蒽醌母核结构,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毒性预测软件提示所有大黄素型蒽醌均存在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状态下,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大黄酸导致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在大鼠肝S9代谢活化状态下,大黄素和大黄酸导致TA98和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羟基大黄素导致TA97、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芦荟大黄素导致TA98、TA1537和WP2 uvrA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素甲醚导致TA1537 Ames菌落数增加,大黄酚导致TA1537和WP2 uvrA回复菌落突变数增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可引起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在大黄素母核的基础引入羟基后其诱变能力显著升高,较大葡萄糖苷基团的引入反而使受试物诱变能力降低。
    7  光泽汀体内遗传毒性风险评价
    闫明,王雪,秦超,汪祺,文海若
    2022, 45(7):1248-125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5
    [摘要](316) [HTML](0) [PDF 5.34 M](460)
    摘要:
    目的 评价光泽汀小鼠体内的遗传毒性。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溶剂对照(0.5% CMC-Na)组、茜草素(200 mg·kg-1,结构对照)组、乙酰基亚硝基脲(ENU,40 mg·kg-1,阳性对照)组、甲基磺酸乙酯(EMS,200 mg·kg-1,阳性对照)组和光泽汀低、中、高剂量(100、200、300 mg·kg-1)组,溶剂、光泽汀和茜草素连续7 d ig给予,给药第1天记为D1,阳性对照ENU和EMS分别连续3 d给予,均每天给药1次。于D7、D56采集约0.5 mL外周血用于血清生化检测;于D14、D28、D42、D56采集外周血开展Pig-a基因突变试验;末次给药后采集肝、肾细胞开展彗星试验,分析每只动物至少100个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末次给药后制备骨髓细胞样本,计算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解剖后取心、肝、脾、肺以及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试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症状未见明显异常,各组动物体质量未见明显差异,未见与给予受试物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光泽汀低、中、高剂量组及EMS组肾脏尾DNA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0.001),光泽汀高剂量组及EMS组肝脏尾DNA百分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0.001)。光泽汀与茜草素的小鼠骨髓微核试验、Pig-a基因突变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100~300 mg·kg-1光泽汀未见对小鼠整体产生明显毒性。光泽汀可导致小鼠肝、肾细胞DNA损伤,肾细胞DN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
    8  FDA “药物升压效应评估”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第1次修订版)介绍
    萧惠来
    2022, 45(7):1255-126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6
    [摘要](609) [HTML](0) [PDF 1.21 M](498)
    摘要:
    血压升高可增加卒中、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主张将评估药物对血压的作用纳入药物风险评估。为此,FDA于2018年5月发布了“药物升压效应评估”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提出了有关药物对血压作用上市前评估的建议。2022年2月,FDA又发布了该指导原则草案的第1次修订版,增加了对研究设计的许多细节的建议,还增加了对其评估结果列入药品说明书的具体建议。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修订版内容,期待国内的药物研发人员对此予以重视,主动将新药对血压的影响列入药物临床风险研究;也期待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
    9  非无菌水性基质药品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控制的一般考虑
    张帆,董武军,史敬芬,张耀
    2022, 45(7):1261-12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7
    [摘要](909) [HTML](0) [PDF 1.10 M](966)
    摘要: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Burkholderia cepacia complex,BCC)在营养有限的水性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一些治疗用抗菌药和常用抑菌剂具有耐药性,可引起囊性纤维化、慢性肉芽肿患者或低免疫力易感人群的严重感染。BCC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确归为不可接受微生物,因此,非无菌水性基质药品中BCC的预防及控制对药品安全至关重要。主要对BCC的特性、检测方法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进行阐述,为非无菌水性基质药品中BCC的研究和控制提供参考。
    10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蛋白表达及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罗立,卢树宏,张嘉慧,郑锦芬,沈飞海,黄芝瑛
    2022, 45(7):1266-127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8
    [摘要](671) [HTML](0) [PDF 2.27 M](418)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影响睾丸支持细胞的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蛋白表达及脂质代谢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系TM4细胞,CCK-8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64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凋亡率;氟硼二吡咯化合物(BODIPY)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内脂滴聚积情况;试剂盒法检测雷公藤甲素(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细胞内三酰甘油(TG)水平;TM4细胞经0.1 mmol·L-1三磷酸腺苷(ATP)预处理3 h后,再与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共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TM4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或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作用6、12、24、36、48 h后TM4细胞中CD36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雷公藤甲素(40、80、160、320 nmol·L-1)作用24 h蛋白激酶1(PKD1)及其磷酸化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和叉头框蛋白O1(FOX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80、160、320、640 nmol·L-1浓度组TM4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4.1 nmol·L-1; 80、160、320 nmol·L-1雷公藤甲素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9%、23.17%、32.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BODIPY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内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1),油红O染色也显示,雷公藤甲素160 nmol·L-1组细胞内脂滴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TM4细胞内TG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使用ATP协同给药显著减轻了雷公藤甲素对TM4细胞存活率的抑制(P<0.01)。与对照组比较,80、160、320 nmol·L-1的雷公藤甲素作用24 h后,TM4细胞的CD36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160 nmol·L-1雷公藤甲素作用于TM4细胞6、12、24、36、48 h,CD36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4 h达到峰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组TM4细胞中PKD1及其丝氨酸744-748位点磷酸化水平、HDAC7和FOXO1的蛋白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0.01)。结论 雷公藤甲素对睾丸支持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损伤机制与其诱导的脂质代谢紊乱和ATP缺乏相关。CD36在损伤过程中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初期代偿性上升可能是一种细胞的应激性保护机制,PKD1/HDAC7/FOXO1信号通路的抑制介导了CD36表达的调控。
    11  盐酸小檗碱介导LINC01619/miR-27a/FOXO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db/db小鼠内质网应激作用研究
    陈诚,邓斌
    2022, 45(7):1274-128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09
    [摘要](614) [HTML](0) [PDF 5.78 M](466)
    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肾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8只C57BL/KS-db(db/m)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24只C57BL/KS-db(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300 mg·kg-1)组和盐酸小檗碱(300 mg·kg-1)组,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ig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称体质量及肾脏质量,计算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液中尿肌酐、24 h尿蛋白,以及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糖原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LINC01619/miR-27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叉头框蛋白O1 (FOXO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小檗碱组空腹血糖、体质量、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显著降低(P<0.01),尿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肾脏组织ROS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01),GSH、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MCP-1水平显著下降(P<0.05);肾脏组织中LINC01619表达显著升高(P<0.01),miR-27a表达显著降低(P<0.01);肾脏组织中FOX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改善db/db小鼠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LINC01619/miR-27a/FOXO1通路,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潜在分子机制探讨
    陈凯,陈敏娜,王琼,董静,马淑慧,赵学飞,赵运
    2022, 45(7):1282-129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0
    [摘要](809) [HTML](0) [PDF 6.15 M](721)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探究
    单萍,姚汉云,王莉,张亚云
    2022, 45(7):1294-13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1
    [摘要](604) [HTML](0) [PDF 7.11 M](574)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模拟对接技术探究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苏合香丸中15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tring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和收集,采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得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共有靶点,并经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可视化,通过网络拓扑算法获得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获得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靶点,通过DAVID平台对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苏合香丸的主要活性化合物66个,其中1,2,15,16-四氢丹参酮、荜茇壬二烯哌啶、去甲波尔定、乌药醚内酯等9个化合物可能是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核心成分;筛选出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靶点63个,核心靶点11个,其中IL10、ESR1、CXCL8以及CASP3是关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苏合香丸主要对机体炎症反应、NO生成、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机体对脂多糖、药物的细胞反应等生物过程进行调控,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途径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结论 初步探究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效物质、后期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作用机制初探
    于尚玥,李瑞吉,王婷婷,刘金辉,左泽平,李依林,裴海鸾,田时秋,王志斌
    2022, 45(7):1312-132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2
    [摘要](662) [HTML](0) [PDF 2.38 M](739)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OMIM数据库获得肝硬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大黄-桃仁药对活性成分-肝硬化-靶点网络模型,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studio软件、Bioconductor软件等平台分析筛选出的靶蛋白,获得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取前30条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信号通路。结果 得到符合条件的大黄-桃仁药对药对活性成分29个,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芦荟大黄素与泽兰黄醇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硬化的22个潜在靶点,从PPI网络得到TP53、MAPK3、HSP90等9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相关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干预调控血管系统的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过影响癌症中的microRNAs(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以及乙型肝炎进程等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 大黄-桃仁药对通过调控血管系统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等对肝硬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癌症中的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等。
    15  不同粒径聚乙二醇化维生素K1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储晓婷,周梅,汪康,丁帅,吴宗好,聂久胜,桂双英,李真宝
    2022, 45(7):1323-13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3
    [摘要](594) [HTML](0) [PDF 3.91 M](634)
    摘要:
    目的 制备不同粒径聚乙二醇化维生素K1(VK1)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考察体内药动学和促凝药效。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不同粒径的VK1脂质体,采用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粒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以粒径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在4℃下储存1个月、在磷酸缓冲液(PBS,pH 6.8)及pH 1.2水溶液中48 h的稳定性;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考察肠吸收特性;ig给药考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以华法林钠诱导大鼠低凝血酶原血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II、V、VII和IX含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评价不同粒径VK1脂质体(2 mg·kg-1)促凝效果。结果 制备了3种VK1脂质体(Lip-180、Lip-120、Lip-60),粒径分别为(182.40±2.17) nm、(114.38±0.60) nm和(68.42±0.73) nm,PDI分别为0.21±0.01、0.12±0.00和0.17±0.01 ,电位分别为(-27.67±1.58)、(-22.93±1.81)、(-26.63±1.37)mV,脂质体均呈球形,分布均匀,包封率均>90%,载药量均>2.90%,稳定性良好。与Lip-180相比,Lip-120和Lip-60表现出更缓慢的释放性能和更好的跨膜吸收速率。Lip-120及Lip-60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是Lip-180的1.52和1.80倍,并且Lip-120与Lip-60的AUC0-∞分别是维生素K1注射剂(市售对照)的1.24与1.46倍。与低凝血酶原血症模型大鼠比较,经ig给药Lip-180、Lip-120、Lip-60及维生素K1注射剂后,PT显著降低(P<0.001),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水平均升高,其中,Lip-60作用最显著,除给药后6 h的凝血因子Ⅹ外,均差异显著(P<0.05、0.01、0.001)。结论 聚乙二醇化VK1脂质体分布均匀,稳定性高,释放缓慢,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体内促凝效果较好,优选粒径最小的Lip-60。
    16  刺五加注射液UPLC-MS成分分析及其抗抑郁作用研究
    严妍,李杏花,王旭,房城,吴修红
    2022, 45(7):1332-134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4
    [摘要](746) [HTML](0) [PDF 3.51 M](626)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分析方法,对刺五加注射液(CWJI)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或表征;进一步研究CWJI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优化后的UPLC-MS分析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提取质谱峰的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信息,鉴定CWJI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多塞平注射液(DH,阳性药,4.5 mg·kg-1)组和CWJI低、中、高剂量(44.1、88.2、132.3 mg·kg-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利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28 d)的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开始ip给药,每天2次,每次间隔3 h。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率、敞箱实验(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粪便粒数)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法测定血浆中神经肽Y (NPY)、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 在CWJI中共鉴定出29个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刺五加苷D、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咖啡酸、绿原酸等。抗抑郁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CWJI高剂量组与DH组在实验第21、28天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 CWJI低、中、高剂量组及DH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显著增加(P<0.05、0.01); CWJI低、中、高剂量组及DH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均显著增加(P<0.01),中、高剂量组及DH组大鼠的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多(P<0.01),粪便粒数均显著减少(P<0.05、0.01); CWJI低、中、高剂量组和DH组大鼠血浆中的NPY水平均显著升高,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中、高剂量组和DH组的S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CWJI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化学成分以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可能是其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
    17  胡黄连苷Ⅱ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利胆作用研究
    谭琴,李鹏,丁选胜
    2022, 45(7):1343-13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5
    [摘要](571) [HTML](0) [PDF 1.38 M](342)
    摘要:
    目的 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和利胆作用。方法 保肝作用和利胆作用研究各选取60只健康SD大鼠,均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胡黄连苷II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分别1次性ip给予CCl4油溶液(50%橄榄油、2 mL·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保肝作用研究:在造模后3、24和48 h ig给药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溶剂,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利胆作用研究:大鼠造模12 h之后进行胆管插管,并通过十二指肠给药,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90及120 min分别记录胆汁流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胡黄连苷II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P、TBA和TBIL水平(P<0.01);显著降低大鼠肝脏MDA水平,并显著增加肝脏SOD、CAT、GSH、GST及GSH-Px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P<0.01),且呈剂量相关性。胡黄连苷II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模型大鼠肝脏病变范围与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后时间点胡黄连苷II均可显著增加胆汁流量(P<0.01),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胡黄连苷II能显著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并增加胆汁流量。
    1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有关物质测定法中色谱参数转化的探讨
    李婕,陈丽莉,徐子航,徐永威,曹媛媛,黄海伟
    2022, 45(7):1350-135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6
    [摘要](685) [HTML](0) [PDF 1.36 M](387)
    摘要:
    目的 将《中国药典》项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有关物质测定法的色谱参数进行转化,缩短液相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柱(100 mm×3 mm,2.5 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05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86:14),流动相B为0.05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60:40),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 (95:5)等度洗脱,待头孢噻肟钠洗脱完毕后,立即进行线性梯度洗脱(0~0.7 min 95%→75% A,0.7~2.7 min 75% A,2.7~7.8 min 75%→0 A,7.8~9.5 min 100% B,9.5~11.2 min 0→95% A,11.2~14.6 min 95% A),体积流量为0.5 mL·min-1,进样体积为2 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 色谱参数转化后运行时间从80 min缩短至26 min,方法专属性、稳定性、色谱柱耐用性均良好。结论 色谱参数转化后的方法专属、节能环保,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有关物质检测。
    19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kisspeptin的影响
    张晓娟,张洁,娄萍萍,秦静,周亚茹,庞建华
    2022, 45(7):1355-136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7
    [摘要](583) [HTML](0) [PDF 1.23 M](394)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的疗效及对血清吻素(kissp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诊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患者,通过简便估算样本量方法,共计纳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每次1片,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餐后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kisspeptin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腰围、臀围、WHR、体质量、BMI、FPG、2hPG、HOMA-IR、HbA1C、TG、TC、LDL-C、kisspeptin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FINS、HOMA-β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改善腰围、臀围、BMI、FPG、FINS、2hPG、TG、kisspeptin和HOMA-β等指标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2例次,头疼头晕1例次;试验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1例次,头疼头晕1例次,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临床安全有效,患者无体质量增加的风险,两药联用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水平,降低血清kisspeptin水平,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20  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miR-204-5p、miR-1269表达的影响
    姜伟华,容宇,张月,高永山,王宇琛,杨燕君,董跃华,张振明
    2022, 45(7):1361-136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8
    [摘要](511) [HTML](0) [PDF 1.26 M](329)
    摘要:
    目的 从miR-204-5p、miR-1269表达变化方面观察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NSCLC患者82例,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给予TP化疗,紫杉醇剂量1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剂量30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试验组在对照组TP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埃克替尼,TP化疗方案及操作同对照组,同时口服埃克替尼,每次125 mg,每天3次,当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时,可暂停(1~2周)服用,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恢复每次125 mg,每天3次。4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容积(FVC)]、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l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miR-204-5p、miR-1269水平。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3.90%,疾病控制率(DCR)为82.9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39%、63.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同时间点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EA、CYFRA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CA125、CEA、CYFRA21-1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间点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iR-204-5p、miR-126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两组miR-204-5p较治疗前升高,miR-1269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间点试验组miR-204-5p高于对照组,miR-1269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miR-204-5p、miR-1269表达,且安全性高。
    21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治疗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静,王志芬,李颖,刘峥
    2022, 45(7):1368-137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19
    [摘要](582) [HTML](0) [PDF 1.18 M](398)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治疗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2017年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晚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2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根据分子亚型又将两组分别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对照组采用每天1次,每次1.8~2.0 Gy的常规分割放疗方案,每周照射5 d,共放疗25~28次。试验组放疗方式同对照组,在放疗期间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剂量为260 mg·m-2,静脉滴注30 min,每3周给药1次,至放疗结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评级情况、5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的总有效率(RR,60.00%、53.85%、83.33%、8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亚型的RR(10.00%、14.29%、62.50%、73.1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的肿瘤控制率(DCR,80.00%、84.62%、93.33%、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亚型的DCR(20.00%、50.00%、81.25%、92.6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Luminal A型患者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同亚型(P<0.05)。不同的年龄、临床近期疗效、分子分型、治疗措施的乳腺癌患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70岁为5年无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分子分型、治疗措施为5年无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26%、41.24%(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液学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84%、53.61%(P>0.05)。结论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放疗能有效提升不同分子亚型老年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治疗后1年乳房外形评级,提高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安全性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分子分型、治疗措施,临床上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预后。
    22  伊布利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房颤的预防效果
    郑远彪,葛建军,凌飞
    2022, 45(7):1376-138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0
    [摘要](552) [HTML](0) [PDF 1.22 M](476)
    摘要: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48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73)和试验组(n=75)。两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第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每次20 mg,每晚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10 min内静脉推注给药。静推过程中若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则停止推注。静推后10 min若患者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则间隔30 min再次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若仍房颤,则镇静后,给予200 J同步直流电复律。两组术后均常规抗凝,疗程7 d。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分别于给药前、第1次给药后30 min及第1次给药后24 h测定患者左心房内径、血清肌钙蛋白I(CTnI)、P波离散度,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房颤起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大心室率、单次房颤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30 min,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24 h,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30 min,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24 h,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可有效控制心房内径增大,延缓心肌重构。
    23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
    陈国全
    2022, 45(7):1382-13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1
    [摘要](586) [HTML](0) [PDF 1.16 M](413)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如平喘止咳、祛痰等,抗病毒药物采用利巴韦林含片,按照患儿体质量每次剂量为0.01 g·kg-1,每天3次,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5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每次取痰热清注射液2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7%(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69.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4%(P<0.01);试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前,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试验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呕吐、恶心和皮疹,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同,差异不显著。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能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4  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系统评价
    胡帅航,王烁,徐思雨,周彤,侯炜
    2022, 45(7):1387-139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2
    [摘要](623) [HTML](0) [PDF 1.31 M](48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4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RCTs,包括1 51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75例、对照组740例。汇总全部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22,95% CI(1.11,1.34)]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DCR)[RR=1.10,95% CI(1.05,1.16)]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R=1.30,95% CI(1.18,1.44),P<0.01],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RR=0.53,95% CI(0.41,0.70),P<0.01],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RR=0.53,95% CI(0.28,0.98),P<0.05],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57,95% CI(0.47,0.70),P<0.01],降低腹泻发生率[RR=0.30,95% CI(0.14,0.65),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ORR及DCR研究结果稳健,证据可靠。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较单纯化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鉴于本研究局限性,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RCT对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25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林绿萍,陈思月,高旭,刘晓芳
    2022, 45(7):1399-140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3
    [摘要](571) [HTML](0) [PDF 1.20 M](54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起至2022年1月22日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s、包括1 417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组较单独使用多潘立酮(对照)组能缩短患儿食欲恢复时间[MD=-2.06,95% CI(-2.32,-1.81)]、恶心呕吐消失时间[MD=-2.07,95% CI(-2.34,-1.70)]、提高总有效率[RR=1.26,95% CI(1.20,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不良反应率[RR=0.71,95% CI(0.44,1.14),P=0.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用多潘立酮,且安全性没有明显差别。
    26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梁志远,黄芝瑛,王雪,耿兴超,林志,屈哲
    2022, 45(7):1407-141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4
    [摘要](685) [HTML](0) [PDF 1.23 M](678)
    摘要: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MION)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特殊性质(如磁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与人脑相关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ION在脑内的蓄积可能会导致潜在的神经毒性。从MION的表征、入脑方式、神经毒性效应以及神经毒性机制等方面概述了MION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者对纳米毒理学中的神经毒理学还了解甚少,轻度或中度的神经毒性可能很微妙且难以检测。因此,对于MION这类可能入脑或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纳米药物,应深入探究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进而建立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策略,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7  纳米药物制剂体内分析方法及药动学研究进展和问题策略分析
    仲曼,胡慧慧,缪明星,何华,郝琨
    2022, 45(7):1413-142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5
    [摘要](872) [HTML](0) [PDF 2.05 M](718)
    摘要: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制剂在改善药物递送、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已成为临床新药开发研究的热点,为诸多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对纳米药物制剂的体内过程了解不够全面,导致纳米药物制剂的临床转化率极低,严重制约了纳米药物制剂的发展。基于纳米药物制剂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目前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调研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具有不同纳米载体类型的纳米药物制剂的种类,对纳米药物制剂体内药物浓度分析测定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析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对纳米药物制剂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旨在为纳米药物制剂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以获取更为全面的体内药动学数据,提高药物的临床转化率。同时针对目前纳米药物制剂的载体研究、体内浓度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28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金银花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马涵玉,钱琪,牛丽颖
    2022, 45(7):1426-143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6
    [摘要](644) [HTML](0) [PDF 2.91 M](666)
    摘要:
    为全面了解中药金银花近20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收集了2002—2021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涉及金银花研究的8 871篇中文文献与311篇英文文献,利用VOS 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以酚酸类成分为主的关于金银花活性成分的研究、基于数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研究以及金银花抗炎、抗病毒的药理学研究为当前金银花相关研究领域的3个热点研究方向,金银花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和金银花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活性成分、研究方法、配伍研究、组方与制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5个方面对金银花的研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9  败酱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慧心,黄莹莹,李子欣,易丹,张莹
    2022, 45(7):1435-14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7
    [摘要](724) [HTML](0) [PDF 1.10 M](738)
    摘要:
    败酱草来源于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和白花败酱P.villosa的带根全草,其乙醇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皂苷类。败酱草抗结直肠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调节信号传导通路,逆转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败酱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结直肠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30  姜黄素纳米制剂抗消化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惜琴,范媛媛,梁靓靓,陈苏宁
    2022, 45(7):1440-14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8
    [摘要](730) [HTML](0) [PDF 1.13 M](840)
    摘要: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药动学差,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主要包括纳米颗粒、脂质体、胶束、聚合物、纳米凝胶等)有效改善了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溶解性,提高了体内药物活性。就姜黄素纳米制剂在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食管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纳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31  可提取物与浸出物的毒理学风险评价策略
    谢阳国,程盈,侯伟,张仲理,张磊
    2022, 45(7):1446-14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29
    [摘要](616) [HTML](0) [PDF 1.23 M](1450)
    摘要:
    生产用一次性组件与容器密闭系统中的可提取物和浸出物(extractable&leachable,E&L)安全性评估是药品上市申报的重要环节之一。E&L的毒理学评价是其安全性评估的重点内容,目前尚未有E&L毒理学评价的系统性指导法规,特别是多个毒理数据来源的合理选择,以及毒理数据缺乏的问题,是E&L安全性评估的难点。基于E&L安全性评估,重点介绍了安全阈值的确定策略,包括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和日摄入量计算、多层次毒理学关注阈值的选择;相关毒理数据的选择和评价,包括毒理学观测指标和试验选择,以及关键毒性效应的选择。并结合实际事例,为解决E&L研究中安全性评估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提供借鉴。
    32  厚朴酚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2, 45(7):1453-146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7.030
    [摘要](530) [HTML](0) [PDF 1.25 M](657)
    摘要:
    厚朴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厚朴酚是一种疏水性联苯酚类结构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脂,在胃肠道吸收较差,但分布广泛,约50%口服剂量的厚朴酚经胃肠道排出体外,40%以上的厚朴酚经代谢后排出体外。通过综述厚朴酚药动学参数、体内过程,总结厚朴酚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