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5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45(5):0-0.
    [摘要](187) [HTML](0) [PDF 819.21 K](471)
    摘要:
    2  目录
    2022, 45(5):0-0.
    [摘要](170) [HTML](0) [PDF 1.27 M](496)
    摘要:
    3  安慰剂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史万忠,元唯安
    2022, 45(5):817-8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1
    [摘要](822) [HTML](0) [PDF 1.14 M](604)
    摘要:
    由于方法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特点,中药安慰剂在临床研究使用较为广泛。中药安慰剂质量和模拟效果,影响整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从中药安慰剂制作的技术难度,与受试药物相似性,客观化、规范化模拟效果评价,服用依从性等方面探讨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慰剂制作技术和可用原辅料研究;出台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估指导原则,引导研发企业加强相关研究;增加客观性评价指标设置,提高临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根据不同研究阶段、剂型和给药方式,通过流程设计和管理,弥补中药安慰剂模拟效果不佳等缺陷的建议和思考。
    4  FDA“用于急性疼痛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开发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萧惠来
    2022, 45(5):822-82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2
    [摘要](767) [HTML](0) [PDF 1.21 M](1000)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22年2月发布了“用于急性疼痛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开发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旨在帮助申请人开发用于治疗持续30 d的急性疼痛的阿片类药物替代品,促进这类药物的发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对抗阿片类药物的误用、滥用和成瘾。该指导原则阐述了FDA目前对下列3方面的具体看法:用于急性疼痛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试验方案、其说明书中关于消除或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描述以及这类药物的加快审批程序。重点是前两者,尤其是临床试验方案。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望对中国这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及其监管有所帮助。
    5  中国他达拉非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现状及其审评要求
    刘冬,韩鸿璨,王骏
    2022, 45(5):828-8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3
    [摘要](421) [HTML](0) [PDF 1.21 M](750)
    摘要:
    他达拉非片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及改善勃起功能障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和体征,属临床常用药物,也是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后多家企业立项仿制的重点关注品种之一。结合欧盟、美国该品种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要求,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开展的他达拉非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生物等效性试验审评中发现的多种情况提出一般考虑,为他达拉非片仿制药研发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提供依据与参考。
    6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三七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机制及实验验证
    耿乐,刘璇,冯小可,蒲美旨,魏睦新
    2022, 45(5):833-84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4
    [摘要](621) [HTML](0) [PDF 11.03 M](637)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三七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疾病机制,研究三七中有效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3对Hp造成的胃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Herb数据库收集“三七”的相关预测靶点,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Hp相关疾病的靶点;使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绘制Venn图,得到靶点交集;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GES-1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Rb3低、中和高浓度(1、5、10 μ mol· L-1)组,人参皂苷Rb3组使用相应浓度的人参皂苷Rb3预处理,培养过夜12 h至融合度为70%~80%。Hp悉尼株1 (SS1)按感染复数(MOI) 100加入细胞中制备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b3继续给药,共培养48 h。对照组不加SS1,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加药。改良吉姆萨染色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和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TP53、Bax、Bcl-2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p-Akt、cleaved/pro-Caspase 9、Bcl-2、Bax、cleaved/pro-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三七治疗Hp相关疾病的靶点共16个,其PPI网络分析得到按度值大小排名前6位靶点为TP53、CASP3、PTGS2、IL6、TNF、IL1β。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均显示与凋亡相关。与模型组比较,经人参皂苷Rb3处理后,GES-1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深染,破裂的细胞逐渐减少;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细胞核强荧光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TP53与Bax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Bcl-2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 p-Akt、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53、Bax、cleaved/pro-Caspase 9与cleaved/pro-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七可能通过包括炎症及凋亡在内的多种途径治疗Hp相关疾病,人参皂苷Rb3对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发挥显著改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调节Akt的磷酸化和P53的表达。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热毒宁注射液抗SARS、MERS和COVID-19的潜在共性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研究
    王高举,焦红军
    2022, 45(5):842-8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5
    [摘要](333) [HTML](0) [PDF 2.33 M](624)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共性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热毒宁注射液中青蒿、金银花、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相关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中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搜集“COVID-19”“SARS”和“MERS”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数据库映射筛选出3种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共有靶点;将SARS、MERS和COVID-19的共有靶点与热毒宁注射液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网络图;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绘制柱状图及气泡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选取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关键化合物与重要靶点蛋白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筛选得到31个活性化合物中,207个相应作用靶点;SARS相关靶点2 453个,MERS相关靶点805个,COVID-19相关靶点2 571个,3种疾病共有靶点786个,与热毒宁注射液的共同靶点11个,分别为HSPA5、CRP、MAPK1、HMOX1、TGFB1、HSP90AA1、TP53、DPP4、CXCL10、PLAT、PRKACA。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进程(BP) 995个,分子功能(MF) 71种,细胞组分(CC)31种。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9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前列腺癌、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肝细胞癌、癌症中的蛋白多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感染、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3种核心活性黄酮类化合物与关键靶点MAPK1、PRKACA、HSP90AA1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并且3种活性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结合能较推荐化学药小。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对SARS、MERS和COVID-19 3种疾病具有潜在共性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活性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作用于MAPK1、PRKACA、HSP90AA1等靶点,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风暴、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等作用有关。
    8  白头翁皂苷B4栓剂治疗大鼠痔疮的药效学研究
    张琛伟,许琼明,高红伟,苑仁祎坤,杨世林
    2022, 45(5):853-8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6
    [摘要](613) [HTML](0) [PDF 23.94 M](609)
    摘要:
    目的 探究白头翁皂苷B4栓剂对冰醋酸、巴豆油及细菌所致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36型号和38型号制备含白头翁皂苷B4 5、10、20 mg·粒-1的栓剂。分别用冰醋酸、巴豆油、细菌建立急性痔疮大鼠模型,每种模型制备完成后大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栓剂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阳性药,1 g·kg-1)组和白头翁皂苷B4栓剂(5、10、20 mg·粒-1)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白头翁皂苷B4栓剂各剂量组每天给药2次,给药3 d,共6次;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每天1次,给药3 d,共3次。3 d后取大鼠肛门组织,HE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常规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肛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皂苷B4栓剂明显改善大鼠肛周组织充血肿胀及肛周组织病变,显著降低血液中WBC、LYMPH和NEUT水平,显著抑制血清和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P<0.05、0.01、0.001)。结论 白头翁皂苷B4栓剂能有效改善急性痔疮模型大鼠的组织病变,调节免疫细胞,抑制炎症因子反应,对急性痔疮具有治疗作用。
    9  诃子酸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酶表型研究
    刘羽康,张东旭,李偲,张志丹,张爱杰,董世奇,孙际宾,樊慧蓉
    2022, 45(5):864-87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7
    [摘要](574) [HTML](0) [PDF 2.17 M](652)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诃子酸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在人、犬、猴、小鼠、大鼠肝微粒体中的Ⅰ相、Ⅱ相代谢稳定性及种属差异,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表型。方法 将诃子酸与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应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诃子酸的含量,考察其代谢稳定性及体外动力学参数。采用化学抑制剂法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表型。将诃子酸与各CYP450同工酶CYP1A2、CYP2A6、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的特异性抑制剂(α-萘黄酮、香豆素、磺胺苯吡唑、噻氯匹定、奎尼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酮康唑)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果 诃子酸在Ⅰ相、Ⅱ相孵育体系中均可代谢,在Ⅰ相代谢中,犬肝微粒体孵育与人最为相似,半衰期(t1/2)分别为115.50 min和121.58 min;Ⅱ相代谢中5个种属代谢稳定性均中等,其中猴与人肝微粒体代谢趋势最为相近。诃子酸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是由多种CYP酶共同介导的,其中CYP2C9、CYP2E1和CYP3A4是主要的同工酶。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诃子酸浓度的测定及体外代谢的研究。诃子酸在人、犬、猴、小鼠、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存在一定种属差异,且其代谢过程与多种CYP酶相关。
    10  基于路径分析数学模型探讨逍遥散功效药队抗抑郁配伍关系
    渐衬,李孟宇,王雅泽,吕梦,李顺勇,陈士剑,秦雪梅,刘晓节
    2022, 45(5):871-87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8
    [摘要](678) [HTML](0) [PDF 3.10 M](479)
    摘要:
    目的 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定量表征逍遥散功效药队(健脾药队、疏肝药队)对整方抗抑郁药效的贡献。方法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基于行为学数据以及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25 g·kg-1,柴胡、薄荷、白芍、当归)组、健脾(21.3 g·kg-1,白术、茯苓、生姜、甘草)组、逍遥散(46.3 g·kg-1,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质量比为6∶6∶6∶6∶6∶3∶2∶2)组,制备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同时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给药1 h后开始造模,每天给药1次,持续28 d。在第0、1、2、3、4周分别对所有动物进行称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在造模结束后对大鼠进行强迫游泳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处理、分析行为学数据,并绘制路径分析效果图。结果 造模第4周,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水迷宫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质量、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0.01) ,其中逍遥散组效果最优,健脾组效果次之,最后为疏肝组;各给药组糖水偏爱率显著增加(P< 0.01) ,逍遥散的作用优于健脾组和疏肝组,与对照组最为接近;各给药组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 0.05、0.01),健脾的效果优于逍遥散和疏肝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疏肝药队对整方的作用是促进作用,但健脾药队具有抑制作用,疏肝药队的正向作用强于健脾药队的抑制作用;水迷宫实验: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均发挥正向促进作用;糖水偏爱率:健脾药队对整方的贡献是正向促进作用,但疏肝药队是抑制作用,健脾药队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疏肝药队的抑制作用;强迫游泳:健脾药队的作用是正向促进的,但疏肝药队是抑制作用,疏肝的抑制作用强于健脾的正向作用。结论 与疏肝药队相比,健脾药队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行为学指标;路径分析模型可直观反映各药队抗抑郁作用的强弱,又能定量表征各药队对整方抗抑郁作用的贡献。
    11  千金黄连片对高脂高糖致糖耐量异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马莉,黄妍,侯衍豹,刘静,田成旺
    2022, 45(5):878-88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09
    [摘要](455) [HTML](0) [PDF 1.37 M](476)
    摘要:
    目的 观察千金黄连片对高脂高糖致糖耐量异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喂饲高脂高糖饲料,连续喂饲5个月,测定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糖负荷(2.5 g·kg-1)后0.5 h血糖值,挑选糖耐量异常的大鼠[0.5 h血糖值>8.5 mmol·L-1及0.5 h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大于对照组]70只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片(125 mg·kg-1)组、金芪降糖片(2.1 g·kg-1)组、辛伐他汀组(0.8 mg·kg-1)和千金黄连片高、中、低剂量(生药6.50、3.25、1.60 g·kg-1)组,ig给药,给药体积10 mL·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8 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观察千金黄连片给药1次对糖耐量的影响及给药多次对糖耐量、胰岛素耐量、淀粉耐量、血脂的影响:①糖耐量:禁食但不禁水12 h后,各组ig给予2.5 g·kg-1的葡萄糖,分别测定给予葡萄糖前、给予葡萄糖后30、60、120 min各组大鼠血糖水平并计算AUC;②胰岛素耐量:动物不禁食,测定给胰岛素前血糖,各组sc给予5 U·kg-1的胰岛素溶液,测定给予胰岛素后45、90、180 min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并计算AUC;③淀粉耐量:禁食但不禁水16 h后,各组ig给予2.5 g·kg-1的淀粉糊,分别测定给淀粉前、给予淀粉后30、60、120 min各组大鼠血糖水平。于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千金黄连片给药1次、给药1周、给药3周能显著降低高脂高糖致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及AUC(P<0.05、0.01、0.001) ;给药3周能使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给药4周能显著降低淀粉负荷后血糖(P<0.05、0.01),显著降低血清TG、LDL-C水平(P<0.01、0.001)。结论 千金黄连片能显著地改善糖耐量异常;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血清TG、LDL-C水平,改善脂质代谢异常。其降血糖作用与盐酸二甲双胍片相当,强于金芪降糖片,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强于盐酸二甲双胍片和金芪降糖片,调节血脂的作用与盐酸二甲双胍片、辛伐他汀相当。
    12  低氧培养环境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莉,杨俊晔,房敬超,张华,徐志国,韩俊领,张宇,杜为
    2022, 45(5):886-89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0
    [摘要](535) [HTML](0) [PDF 20.95 M](582)
    摘要:
    目的 研究低氧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5% O2和21% O2环境下培养hUCMSCs,使用群体倍增时间(PDT)评价hUCMSCs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73、CD90、CD105、CD34、CD45、HLA-DR的表达;培养基诱导分化后,茜素红-S对含钙骨细胞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分化,油红O对脂滴染色检测成脂诱导分化,阿尔新蓝8GX对蛋白多糖检测软骨诱导分化;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法检测hUCMSCs对植物血凝素P(PHA-P)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1(SDF-1)、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GF-2浓度。结果 21% O2和5% O2环境培养的hUCMSCs表面标志CD73、CD90、CD105的表达均为阳性(>95%),CD34、CD45、HLA-DR的表达均为阴性(<2%),均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的能力;5% O2组的PDT均显著小于21% O2组(P<0.05);PBMC经PHA-P刺激后观察到细胞增殖聚集,与hUCMSCs共培养后几乎没有聚集出现,与PBMC+PHA-P组比较,PBMC+PHA-P+hUCMSCs(21%或5% O2)组子代细胞明显减少,PBMC+PHA-P+hUCMSCs(5% O2)组PBMC抑制率为(61.44±0.92)%,与PBMC+PHA-P+hUCMSCs (21% O2)抑制率(60.48±4.00)%相当,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hUCMSCs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与21% O2组比较,5% O2组hUCMSCs HIF-1α、IGF-2、SDF-1、HGF、VEGF、bFGF、N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01),TGF-β无明显变化; 5% O2组hUCMSCs培养上清IGF-2水平显著高于21% O2组(P<0.001)。结论 5% O2环境可使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强,尤其是IGF-2,但依然保持着与21% O2环境培养的hUCMSCs相似的表型、分化能力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能力。
    13  五味子乙素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BDNF/TrkB/CREB通路的影响
    王钦,蔡萧君,吴圆圆,李宇,王彤,余真真,李文丽
    2022, 45(5):895-90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1
    [摘要](617) [HTML](0) [PDF 13.03 M](516)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制备抑郁症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3 mg·kg-1)组、五味子乙素(5 m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8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给药后进行旷场、悬尾、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观察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TrkB、CREB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BDNF、TrkB、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垂直得分显著降低(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漂浮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IHC结果显示海马BDNF表达明显降低;海马BDNF、TrkB、CRE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氟西汀及五味子乙素组大鼠水平、垂直得分显著增加(P<0.05),不动时间和漂浮时间显著减少(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复原,海马组织中BDNF染色明显增加;BDNF、TrkB、CRE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14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唐敏,戴仕林,周礼仕,邵思颖,严宝飞
    2022, 45(5):902-90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2
    [摘要](515) [HTML](0) [PDF 2.90 M](44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BTF)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SBTF(5、10、20、50、100、200、400、600 μg·mL-1)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BTF (80、120、160 μg·mL-1)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SBTF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SBTF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BTF对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BTF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干预24、48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56.50、98.59 μg·mL-1;SBTF显著提高HCT116细胞凋亡率(P<0.05、0.01);SBTF明显促进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SBTF显著降低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率(P<0.05、0.01);SBTF显著上调HCT116细胞的Bax/Bcl-2值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0.01),显著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SBTF可通过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15  丹参酮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制备及脑部药物递送研究
    高羚毓,贾瑞欣,毕野,邱智东,李银清,苏婷,邱野
    2022, 45(5):909-91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3
    [摘要](683) [HTML](0) [PDF 3.81 M](478)
    摘要:
    目的 为了改善丹参酮ⅡA(TanⅡA)的溶解性、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制备Tan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TanⅡAPLNs)并进行体外释放、药动学、脑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建立TanⅡA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纳米制剂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优化TanⅡA-PLNs的制备工艺,分别优化TanⅡA与蛋黄磷脂(Egg-PC)的比例、Egg-PC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比例、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进行TanⅡA-PLNs的处方验证、稳定性考察、体外释放考察。建立TanⅡA在血浆和脑匀浆中的液-质联用(LC-MS)检测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2组,给药前12 h禁食,一组ig 25 mg·kg-1的TanⅡA混悬液,另一组尾iv 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5、15、30、60、120、240、360、480、720 min眼眶取血约0.5 mL,LC-MS法进行药动学检测。取KM小鼠4只,尾iv DiR标记的TanIIA-PLNs,给药30、60、120、240 min后处死解剖,通过荧光成像观察TanIIA-PLNs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取KM小鼠12只,随机分成4组,给药前12 h禁食,尾iv 2.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30、60、120、240 min处死小鼠,剥离完整大脑组织,称质量,加入2倍超纯水匀浆,LC-MS法检测TanⅡA水平。结果 TanⅡA-PLNs的最优处方为TanⅡA∶Egg-PC为1∶4、Egg-PC∶PLGA为5∶2、有机分散体系∶水分散体系为1∶15。以Egg-PC/PLGA作为脂质纳米粒的膜材,采用纳米粒沉淀法制备的TanⅡA-PLNs的平均粒径为272 nm,Zeta电位为-4.93 mV,包封率为88.2%,载药量为18%。在避光、干燥(室温)的条件下TanIIA-PLNs冻干粉稳定。TanIIA原料药在48 h内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93.75±0.75)%,与Korsmeyer-Peppas释放方程拟合程度较好; TanIIAPLNs在400 h左右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89.44±2.22)%,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度最好。药动学结果表明,大鼠尾iv TanⅡA-PLNs给药剂量是ig TanⅡA原料药剂量的1/5,TanⅡA-PLNs的AUC0-tt1/2ß是TanⅡA原料药的2.8和1.5倍。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30 min时肝组织显示荧光; 60 min时脑组织显示出荧光,120 min时脑组织荧光最强,240 min时脑组织荧光变弱。TanⅡA-PLNs给药2 h后,TanⅡA脑匀浆质量浓度为235.5 ng·g-1结论 制备的TanⅡA-PLNs均一稳定,包封率较高,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提高了TanⅡA的血药浓度,可增加药物在脑部的暴露。
    16  覆盆子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式对质量影响研究
    崔琳琳,冯巧巧,曹玲,高艳红
    2022, 45(5):918-92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4
    [摘要](718) [HTML](0) [PDF 1.93 M](484)
    摘要:
    目的 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覆盆子生药粉最佳湿热灭菌工艺,对比不同灭菌方式对覆盆子生药粉的灭菌效果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鞣花酸的含量和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法、指标重复性相关(CRITIC)法和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正交试验筛选覆盆子湿热灭菌工艺中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和物料厚度,优化覆盆子灭菌工艺参数;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测,生药粉椴树苷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山柰酚3-O-芸香糖苷和糅花酸含量检测,指纹图谱检测,对比采用湿热灭菌、辐照灭菌、干热灭菌和乙醇灭菌法对覆盆子生药灭菌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较AHP法和CRITIC法更为科学、合理,按照其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的覆盆子最佳湿热灭菌工艺条件为灭菌时间15 min、灭菌温度115℃、物料厚度5 mm;各灭菌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等均符合药典规定,与未灭菌生药粉相比,山柰酚3-O-芸香糖苷经乙醇灭菌与干热灭菌后含量降低,糅花酸经干热灭菌后含量增加;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干热灭菌与未灭菌相比相似度较低,辐照灭菌、湿热灭菌与未灭菌相比相似度较高。结论 湿热灭菌法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可在较低温度、更短时间得到符合规定的覆盆子生药粉,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
    17  UHPLC-FLD法测定不同产地大黄中6种大黄蒽醌
    贾志鑫,刘力榕,张银环,刘洁,李月婷,肖红斌
    2022, 45(5):926-9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5
    [摘要](466) [HTML](0) [PDF 1.68 M](501)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UHPLC-FLD)法同时测定大黄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并应用于10个不同产地大黄饮片的分析。方法 大黄粉末经甲醇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50 mm×4.6 mm,2.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1;柱温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进行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及检出限、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考察。应用已建立的方法分析10个不同产地大黄饮片中6种大黄蒽醌含量。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103.2%,RSD为1.27%~2.15%。10个不同产地大黄饮片中蒽醌总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不同产地的大黄中蒽醌单体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 建立的UHPLC-FLD法灵敏、快速、准确、稳定且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中6种大黄蒽醌的含量测定。
    18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张均秀,齐帅,高磊
    2022, 45(5):932-93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6
    [摘要](645) [HTML](0) [PDF 1.34 M](502)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管瘤婴幼儿15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将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纱布湿敷在血管瘤部位及周围皮肤,早晚各1次,每次1 h。试验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聚桂醇局部注射方法:将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按照1∶3比例混合,来回推注制成泡沫状硬化剂,制作完成后需尽快注射。也可直接注射聚桂醇原液,体积较小的血管瘤可进行单点注射;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可进行多点注射。间隔1个月再注射1次,根据患儿情况治疗1~4个月。两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瘤体颜色及大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管瘤厚度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瘤体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67%,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并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19  艾司唑仑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任月霞,汤首俊,贺建军
    2022, 45(5):938-9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7
    [摘要](756) [HTML](0) [PDF 3.75 M](486)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唑仑联合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n=49)、rTMS组(n=49)、联合组(n=50),药物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晚上入睡前口服1 mg,每天1次;rTMS组给予低频rTMS,应用YRD CCY-1型经颅磁刺激器,取坐位,将其安放于四神聪、安眠、本神、百会、神庭穴位,刺激频率1 Hz,刺激时间每个序列选定50 s,间歇5 s,连续治疗1 500次脉冲,每天1次;联合组给予艾司唑仑片+低频rTMS,艾司唑仑片用法用量同药物组,低频rTMS具体步骤同rTMS组。3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图(PSG)相关指标[睡眠潜伏期(SO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期(REM)]、情景记忆指标[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包括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即刻记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药物组和rTMS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和71.43%,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药物组和rTMS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标PSQI评分、SOL、SE、RE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标PSQI评分、SOL、SE、RE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SOL显著短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SE、REM显著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1个月后药物组SOL显著短于rTMS组,SE、REM显著高于rTMS组(P<0.05)。治疗前3组AV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AVMT评分各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即刻记忆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且rTMS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1个月后药物组和rTMS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GABA、5-HT、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血清GABA、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患者血清5-HT、GABA水平显著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NE水平显著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1个月后药物组和rTMS组血清5-HT、GABA、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唑仑联合rTMS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效果确切,有利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记忆功能,且安全性高。
    20  清咳平喘颗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张燕,王梅,唐海成
    2022, 45(5):946-95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8
    [摘要](670) [HTML](0) [PDF 1.28 M](549)
    摘要: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常规给予低流量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咳平喘颗粒,开水冲服,每次10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8.6%)(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AT评分、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PC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WBC、CRP、PCT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与对照组(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协同作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21  基于HIS真实世界注射用更昔洛韦儿科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
    薛智民,高明娥,秦倩倩,张云霞,赵杰,赵瑞玲
    2022, 45(5):952-95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19
    [摘要](472) [HTML](0) [PDF 2.32 M](564)
    摘要:
    目的 基于HIS真实世界评价儿童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患儿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对患儿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溶媒、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的患儿共942例,ADR发生率为8.92%(84/942),均为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皮疹;10%葡萄糖注射液溶媒组(14.55%)及1岁及以下儿童(14.56%)ADR发生率比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更昔洛韦在儿童的临床应用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ADR多发生在用药1周内,程度较轻,与原患疾病、合并用药可能相关,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22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的影响
    陈蓉,刘洪峰
    2022, 45(5):957-96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0
    [摘要](291) [HTML](0) [PDF 1.69 M](546)
    摘要: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98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每次静脉滴注1.0×105 U,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口服,每次0.42 g,每天2次。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菌含量、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较对照组的75.51%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葡萄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症状改善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调节外周血NLRP3、Caspase-1水平,且安全性高。
    23  依达拉奉超适应症治疗病毒性脑炎的Meta分析及GRADE评价
    高梦霞,阎明源,王海若,卓于迪,陈燚,温春丽,常静玲,高颖,朱陵群
    2022, 45(5):965-9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1
    [摘要](591) [HTML](0) [PDF 1.51 M](809)
    摘要:
    目的 对依达拉奉超适应症用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依达拉奉治疗病毒性脑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日。利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ochrane手册5.1.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分级。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包含1 1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0,95% CI(1.14,1.26),P<0.000 01];并且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SMD=-1.73,95% CI(-2.28,-1.18),P<0.000 01]、血清S100B蛋白浓度[MD=-0.11,95% CI(-0.13,-0.10),P<0.000 01]、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MD=-1.42,95% CI(-1.95,-0.89),P<0.000 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3.19,95% CI(-7.11,0.73),P=0.11],但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浓度[MD=0.98,95% CI(0.66,1.30),P<0.000 01]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4,95% CI(-0.15,0.07),P=0.51]。GRADE评估为低或极低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依达拉奉超适应症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因纳入研究证据等级较低,样本量较少,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高标准的研究证明。
    24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范玲,张春燕,谭茜元,谢星星,黄飞鸿,余志刚
    2022, 45(5):975-98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2
    [摘要](784) [HTML](0) [PDF 1.25 M](54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via OVID)、EBSCO、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相关临床试验注册网中有关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至2022年1月;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严格质量评价和数据、信息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项RCTs,高质量文献占87.5%;共1 16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艾司西酞普兰组)585例、对照组(西酞普兰组)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6周末,两组治愈率[OR=1.70,95% CI(1.02,2.83),P<0.05]、有效率[OR=1.36,95% CI(1.01,1.81),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恶心事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9,95% CI(0.49,0.98),P<0.05],失眠、厌食(食欲不振)、头晕、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长期疗效更佳,但恶心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临床使用时视患者耐受情况个体化选择。
    25  常用免疫抑制剂致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杜敏,江振洲,张陆勇
    2022, 45(5):982-98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3
    [摘要](684) [HTML](0) [PDF 1.33 M](568)
    摘要:
    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多用于防治免疫异常所致的疾病,如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肝脏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采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间联合用药和联合保肝药等方式,以减少其肝脏不良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和来氟米特等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所致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26  地龙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商烨,齐丽娜,金华,李晋,何俊,常艳旭
    2022, 45(5):989-9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4
    [摘要](1133) [HTML](0) [PDF 1.34 M](1050)
    摘要:
    地龙是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高热神昏、肺热咳喘、半身不遂等。地龙所含化学成分众多,其中氨基酸类、多肽类、核苷类和有机酸等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具有抗炎、抗血栓、心脏保护、抗肿瘤和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等作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龙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地龙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7  青黛及其有效成分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曦,徐小婷,MOHAMMED Ismail,肖莉,孙丽新,张陆勇
    2022, 45(5):997-100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5
    [摘要](586) [HTML](0) [PDF 1.27 M](781)
    摘要:
    青黛(Indigo Naturalis)是传统中药,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银屑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青黛及其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取得显著疗效,其药理作用机制涉及抗炎、促黏膜愈合、维护肠道免疫稳态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青黛及其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28  和厚朴酚及厚朴酚抗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2, 45(5):1003-100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6
    [摘要](363) [HTML](0) [PDF 1.28 M](625)
    摘要:
    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上海201204
    29  溃疡性结肠炎非临床药效学模型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建议
    周植星,陈美灵,崔岚,张晓东
    2022, 45(5):1010-10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5.027
    [摘要](622) [HTML](0) [PDF 1.30 M](769)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由于UC病因复杂,发病环节多,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且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UC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UC活动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重症难治性UC的治疗。近年来,UC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申请(IND)呈现上升趋势。非临床药效学试验是支持药物进入II期探索性临床试验的重要依据,而动物模型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的关键因素。目前UC非临床研究模型比较成熟,近年来随着转基因(transgenic,Tg)和基因敲除(knock out,KO)技术的发展,可以选择使用各种UC动物模型解决与UC相关的特定病理生理问题,并对特定成分/途径相关的候选药物进行非临床药效学评价。本文对目前UC非临床药效学模型种类、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综述,并根据各模型特点对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UC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以及UC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