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5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45(2):0-0.
    [摘要](179) [HTML](0) [PDF 4.55 M](911)
    摘要:
    2  目录
    2022, 45(2):0-0.
    [摘要](177) [HTML](0) [PDF 1.23 M](880)
    摘要:
    3  人用经验证据支持儿童中药新药注册及说明书变更的若干思考
    栾奕博,胡思源
    2022, 45(2):205-20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1
    [摘要](729) [HTML](0) [PDF 2.20 M](1046)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原则和研究文献,结合笔者的中药研发实践,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中药注册审批证据体系模式下,重点思考了人用经验及其证据形成、人用经验证据支持儿童中药新药注册和说明书变更几方面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认识,供儿童中药研发相关各方参考,以期充分利用人用经验证据,节约临床试验资源,加速儿童中药品种的研发进程。
    4  FDA《新药和生物制品的获益-风险评估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2022, 45(2):210-2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2
    [摘要](968) [HTML](0) [PDF 1.30 M](1935)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1年9月发布了《新药和生物制品的获益-风险评估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详细介绍了FDA目前采用的新药审评的获益-风险评估的"获益-风险框架"方法。该指导原则用最大的篇幅讨论了新药注册申请人为FDA获益-风险评估提供信息、上市前应采取的行动,也简要介绍了上市后应采取的措施。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期望对国内药品监管部门的新药和新生物制品的获益-风险评估有所启迪,特别是对药品注册申请人在新药和新生物制品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开发过程中,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获益-风险评估信息的行动有帮助,从而有益于加速药品审评的进程以及对申报药品做出准确审评结论。
    5  我国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落选品种的特征分析
    刘冬,韩鸿璨,安娜,李芳,王骏
    2022, 45(2):221-2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3
    [摘要](801) [HTML](0) [PDF 1.00 M](1136)
    摘要:
    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开发的对照药品,是仿制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有效进行仿制药开发以及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条件。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相关政策及其目录的发布与执行,有效推动了我国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进程,也为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科学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2020年1月-2021年10月中国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公示稿)中遴选未通过品种进行梳理,初步分析落选品种的主要特征,结合落选原因提出一般建议,为有序推进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以及化学仿制药品的立项与研发提供依据与参考。
    6  以OATP1B1/OATP1B3转运体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肝毒性成分筛选
    汪祺,文海若,马双成
    2022, 45(2):227-23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4
    [摘要](338) [HTML](0) [PDF 5.73 M](1094)
    摘要:
    目的 建立以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和OATP1B3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肝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方法 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将何首乌主要单体成分(48个)与OATP1B1/OATP1B3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以OATP1B1和OATP1B3主要转运底物胆红素作为阳性对照,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采用CCK-8法考察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AEG)、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G)、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处理24 h后对人源肝永生化肝细胞HepaRG的毒性强弱,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测定4种化合物对HepaRG细胞的OATP1B1和OATP1B3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与OATP1B1对接结果显示,polygonumnolide B3、ci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polygonumnolide B2、大黄素甲醚-8-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tran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大黄素-3-甲醚-8-O-β-D-葡萄糖苷、polygonumnolide B4、大黄酚-8-O-葡萄糖苷、EG、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AEG、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高于胆红素打分值的80%,可被初步认定为潜在毒性成分;与OATP1B3对接结果显示,tran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PG、polygonumnolide A4及虎杖苷高于胆红素打分值的80%,可被初步认定为潜在毒性成分。CCK-8实验进一步证实AEG、EG及PG均具肝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6.10、49.43、69.44 μg·mL-1,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与对照组比较,AEG、EG均可显著下调OATP1B1的mRNA表达水平(P<0.05);PG可显著下调OATP1B3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以OATP1B1/OATP1B3分子对接技术为切入点,可有效预测何首乌潜在肝毒性成分,实现快速高效的高通量筛选,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7  茜素型蒽醌基因突变风险评价
    文海若,闫明,叶倩,宋捷,鄂蕊,汪祺
    2022, 45(2):234-24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5
    [摘要](786) [HTML](0) [PDF 1.25 M](1009)
    摘要:
    目的 使用毒性预测软件及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茜素型蒽醌的基因突变风险。方法 通过毒性软件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茜素型蒽醌: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素-1-甲醚、羟基茜草素、光泽汀进行致突变风险预测;每个受试物设置5个给药浓度,分别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使用5种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开展基于6孔板培养的Ames试验,判断该类化合物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 软件基于蒽醌环的存在预测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诱导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在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甲基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TA102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大幅增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可导致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茜素型蒽醌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菌株的回复突变,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毒性风险对该类化合物合理监管具有重要价值。
    8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药效学研究
    李晗,高云航,宋玲,陈腾飞,侯红平,叶祖光,张广平
    2022, 45(2):241-25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6
    [摘要](773) [HTML](0) [PDF 1.58 M](988)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注射液原液1、2、4 mL·kg-1)组,每组20只,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方法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给药组ip复方苦参注射液,第14、28天取材。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肺系数、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进一步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量及饮水量均有所下降,精神萎靡,毛色暗淡发黄,同时模型组大鼠出现拱背及口唇、爪甲及尾尖均呈现紫黯现象,部分大鼠出现口鼻出血,呼吸困难现象。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活动和精神状态均有改善作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0.001),肺系数显著增加(P<0.001),肺功能指标潮气量下降(P<0.001),气道阻力升高(P<0.001),动态肺顺应性降低(P<0.001),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炎细胞浸润等明显损伤,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01),肺组织中HYP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P<0.001),MDA水平有增加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01),大鼠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0.001),潮气量显著上调(P<0.001),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1、0.001),动态肺顺应性显著上调(P<0.01、0.001),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水平降低(P<0.01、0.001),肺组织中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0.01、0.001),MDA有下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改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功能与肺部形态学病变,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以及下调肺组织中HYP含量与提高SOD活性,减轻炎性反应并增加抗氧化能力,对肺纤维化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9  基于整合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的补骨脂酚致肝毒性机制探讨
    陈成龙,姜欣洋,刘兰玲,史继童,朱振龙,赵东升
    2022, 45(2):251-2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7
    [摘要](795) [HTML](0) [PDF 14.25 M](1062)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补骨脂酚致肝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TCM-BATMAN挖掘补骨脂酚靶点,DisGeNET挖掘肝毒性基因;Cytoscape 3.7.0分别构建补骨脂酚靶点和肝毒性基因蛋白互作关系(PPI)网络,并Merge取交集,运用软件中插件分析获得关键靶点,构建生物学总调控网络,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评价补骨脂酚与潜在关键靶点结合的亲和力。结果 共获得补骨脂酚靶点3 952个,肝毒性基因6 025个和交集基因2 221个。经分析,补骨脂酚主要作用于TP53、HSP90AA1、EP300等关键靶点,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的调控,涉及多种酶调控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PI3K-Akt、MAPK、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引起肝毒性。补骨脂酚与EP300、HSP90AA1靶点的亲和力最强,能够与二者的结合口袋形成较强的疏水作用,total score值为8.858 2、7.217 8。结论 补骨脂酚致肝毒性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主要通过PI3K-Akt、MAPK、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引起肝毒性。
    10  荜铃胃痛颗粒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研究
    樊继法,曾海松,刘吉华
    2022, 45(2):259-2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8
    [摘要](821) [HTML](0) [PDF 4.66 M](1016)
    摘要:
    目的 探究荜铃胃痛颗粒对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荜铃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0.79、1.58、3.16 g·kg-1)组和西咪替丁(42.00 mg·kg-1,阳性药)组,每组8只;各组均按剂量预给药8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末次给药30 min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g给予1 mL无水乙醇造模,1 h后牺牲动物取材;展开胃黏膜面拍照,测量溃疡面积,取部分胃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胃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和胃黏膜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01),大鼠血清中IL-1β(P<0.01)和TNF-α(P<0.05)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鼠胃组织MPO活力显著升高(P<0.001),大鼠胃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和胃黏膜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荜铃胃痛颗粒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胃组织中MPO活力显著降低(P<0.01、0.001),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胃组织PGE2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保护胃黏膜等发挥对胃溃疡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新加白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抗炎作用初步验证
    杜世拔,李国政,郑靓,卢微嫒
    2022, 45(2):266-27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09
    [摘要](861) [HTML](0) [PDF 2.83 M](962)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新加白虎汤调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利用ELISA法初步验证其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查找新加白虎汤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查找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疾病靶点。将新加白虎汤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将得到的交集蛋白靶标基因输入Cytoscape中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新加白虎汤(20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除对照组外,第5天给药后1 h,于大鼠右踝关节背侧关节腔注射3%尿酸钠(MSU)溶液100 μL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大鼠足踝关节的肿胀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分析得到新加白虎汤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靶点基因32个,PPI分析共得到前10个靶基因为IL6TNFINSMAPKIL1BPTGS2PPARGMMP9CCL2SIRT1。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新加白虎汤可能作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253个生物学过程和46条相关通路,前5个生物学过程分别为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急性炎症反应、细胞对活性氧的反应、炎症反应的正调控、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前5个通路分别为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糖尿病的AGE-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与模型组比较,新加白虎汤组足踝关节肿胀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加白虎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对痛风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新加白虎汤能够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12  罗布麻叶水提物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何伟,王莉,黄景凤,刘磊,刘小愉,都田芳,李治建,马丽,买买提·艾力
    2022, 45(2):274-2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0
    [摘要](846) [HTML](0) [PDF 1.21 M](1043)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Apocynum venetum leaves,AVLWE)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ICR小鼠分为对照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40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58、1.17、2.34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于末次给药前1 d给药60 min后,应用旷场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5 min自主活动;于末次给药45 min后,各组动物ip 1%戊巴比妥钠(35 mg·kg-1,阈下催眠剂量),记录30 min内入睡潜伏期、入睡动物数、睡眠时间;结束后麻醉处死动物,取脑称质量并计算脑系数。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右佐匹克隆(阳性药,0.27 mg·kg-1)组和AVLWE低、中、高剂量(0.40、0.81、1.62 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每周称体质量;除对照组外,给药第28、29天ip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大鼠失眠模型,给药结束称取脑质量并计算脑系数,取下丘脑,ELISA试剂盒法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 小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0.01);右佐匹克隆片和AVLWE中、高剂量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5);AVLWE低、中、高剂量组脑系数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第1~4周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AVLWE高剂量组脑系数显著升高(P<0.05);右佐匹克隆片组、AVLWE高剂量组DA水平显著降低(P<0.05)、5-HIAA水平显著升高(P<0.01),AVLWE低、中、高剂量组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AVLWE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5-HT水平、下调DA水平有关。
    13  金丝桃苷对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保护作用
    关晓娇,赵文婷,闵冬雨,刘驰,尚永婧,胡丽萍
    2022, 45(2):281-2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1
    [摘要](616) [HTML](0) [PDF 2.56 M](1017)
    摘要: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金丝桃苷(200 mg/kg)组和辛伐他汀(阳性对照药,5.2 mg/kg)组,每组12只;另将12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3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构建MAFLD模型,同时每天ig给药2次,对照组和模型组ig 0.5% CMC-Na溶液,连续给药12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内脂肪沉积情况;全血项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丝桃苷可以减小模型小鼠肝脏细胞空洞和炎症浸润;显著改善脂质沉积(P<0.01);显著降低血清LDL-C、AST、ALT水平(P<0.01);显著降低肝脏MDA、IL-6和TNF-α水平(P<0.01),显著升高肝脏SOD和GSH-Px水平(P<0.05、0.01)。结论 金丝桃苷通过减少脂质囤积、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对MAFLD的保护作用。
    14  余甘子鞣质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张艳鹤,郑亚云,芦超,常文娟,靳菲菲,李锦秀,张超
    2022, 45(2):287-29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2
    [摘要](835) [HTML](0) [PDF 9.03 M](890)
    摘要:
    目的 研究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鞣质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余甘子鞣质低、高剂量(200、400 mg·kg-1)组及非诺贝特(阳性药,50 mg·kg-1)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常规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MAFLD小鼠模型;ig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处死小鼠,收集血液、肝脏、粪便。计算肝脏系数;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mRNA和蛋白表达量;PCR扩增法检测实验前后小鼠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余甘子鞣质干预后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0.01),小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减轻;小鼠血清中ALT、AST、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肝组织中SREBP-1、FASN、ACC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余甘子鞣质能够通过SREBP-1/FASN/ACC通路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改善MAFLD。
    15  他克莫司对白癜风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及黑素细胞丢失的影响
    王小媛,王颖娟,康乐
    2022, 45(2):294-3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3
    [摘要](893) [HTML](0) [PDF 19.37 M](892)
    摘要:
    目的 探究他克莫司对白癜风小鼠辅助性T17(Th17)/调节性T (Treg)细胞平衡和黑素细胞丢失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他克莫司低、中、高剂量组(涂抹10、50、100 mg 0.03%他克莫司软膏),使用松香/蜡混合物对小鼠背部相同位置进行去毛,大小为2 cm×2 cm,将其分为两部分:用药区域与非用药区域,面积1:1。除对照组外,于小鼠背部用药区均匀涂抹50 mg 40%莫诺苯宗软膏,每天1次,连续90 d,制备白癜风模型。莫诺苯宗涂抹30 d后开始于相同位置涂抹他克莫司软膏,2种药膏涂抹时间间隔7 h,他克莫司软膏每天早晚各涂抹1次,连续用药60 d。肉眼观察小鼠皮毛脱色情况并进行脱色评分,通过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小鼠皮肤黑素细胞和黑色素的分布,取小鼠皮损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马松染色(MF)对基底层黑素细胞和含黑色素的毛囊进行计数,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周血中Th17和Treg淋巴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和叉头型基因p3(Foxp3)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白癜风模型组小鼠用药区皮毛明显脱色,脱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皮损处色素明显缺失;含黑色素的毛囊和黑素细胞显著减少(P<0.05);Th17/Treg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7、IL-22水平显著上升,Foxp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他克莫司各组小鼠皮毛脱色情况明显改善,脱色评分显著降低(P<0.05),皮损处可见色素分布及黑素细胞;含黑色素的毛囊和黑素细胞显著增多(P<0.05);Th17/Treg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IL-17、IL-22水平显著降低,Foxp3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他克莫司可调控白癜风小鼠Th17/Treg淋巴细胞平衡,抑制其黑素细胞丢失。
    16  阿霉素急性心脏毒性大鼠造模方法研究
    吕清波,潘均华,李帅,王怡,舒乐新
    2022, 45(2):301-30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4
    [摘要](1174) [HTML](0) [PDF 7.19 M](1137)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阿霉素制备急性心脏毒性大鼠模型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5只,分别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模型组1(n=20)和模型组2(n=13)。模型组1大鼠按2.5 mg·kg-1 ip阿霉素,每2天1次,持续16 d,累积剂量为20 mg·kg-1,考察累积剂量为15、20 mg·kg-1时的药效学指标;模型组2大鼠按5.0 mg·kg-1 ip阿霉素,每2天1次,持续10 d,累积剂量为25 mg·kg-1,考察累积剂量为15、20、25 mg·kg-1时药效学指标;对照组大鼠给予与模型组1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2天1次,持续16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死亡率、超声心动图、心脏指数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大鼠第6、8、10、12、14、16天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0.01);模型组2第4、6、8、10天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0.01);模型组1和2大鼠均出现精神状况不佳,进食量降低,活动强度减弱等情况,且部分鼠出现腹泻,模型组2大鼠腹泻情况比模型组1更严重。对照组未出现大鼠死亡,阿霉素累积剂量为15 mg·kg-1时,模型组1、2死亡率分别为30%、15.4%;累积剂量为20 mg·kg-1时,模型组1、2死亡率分别为70%、46.2%;累积剂量为25 mg·kg-1时,模型组2的死亡率为69.2%。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累积给药15 mg·kg-1时,模型组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质量(LV Mass)均显著减小(P<0.05);模型组2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IV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LV Mass均显著减小(P<0.05、0.01)。阿霉素累积给药20 mg·kg-1时,模型组1的LVIDd、LVPWs、LV Mass均显著减小(P<0.05、0.01);模型组2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IVSd、IVSs、LVPWs均显著减小(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收缩期左室容积(LV Vols)显著增加(P<0.05)。阿霉素累积给药25 mg·kg-1时,模型组2的FS、IVSd、IVSs、LV Mass均显著减小(P<0.01),LV Vols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的心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累积给药15 mg·kg-1时,模型组2的血清CK和CK-MB水平显著升高(P<0.01);阿霉素累积给药20 mg·kg-1时,模型组2的血清CK、LDH、CK-MB水平皆显著升高(P<0.01)。结论 阿霉素单次ip 5.0 mg·kg-1,每2天1次,持续4次,累积剂量20 mg·kg-1,造模效果更佳。
    17  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方雅玲,张玉琴,吴长辉,徐伟
    2022, 45(2):308-31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5
    [摘要](441) [HTML](0) [PDF 6.45 M](1195)
    摘要: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药,4 mg·kg-1)组,灵芝孢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1)组,破壁灵芝孢子粉低、中、高剂量(0.6、1.2、2.4 g·kg-1)组,灵芝孢子油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1)组,每组20只。ig给药,每天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禁食12 h,除对照组外,每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ig无水乙醇(10 mL·kg-1)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1.5 h后取材;每组余下10只小鼠ig吲哚美辛(40 mg·kg-1)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3 h后取材。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胃出血和溃疡情况,进行胃损伤评分,计算损伤抑制率和损伤发生率。结果 各组小鼠给药过程中无异常。小鼠给予无水乙醇后,模型组和奥美拉唑组10 min后开始出现行动变缓,肢体活动不协调,呼吸加深、频率减慢等症状,而给予灵芝孢子提取物、破壁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孢子油的小鼠在30 min后才陆续出现症状;给予吲哚美辛的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各组之间无差别;对照组小鼠行为活动如常。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经无水乙醇、吲哚美辛ig导致非常明显的胃溃疡,胃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损伤发生率为100%;与模型组比较,预防性给予灵芝孢子提取物、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可明显降低胃出血或溃疡等胃黏膜损伤,其中灵芝孢子提取物高剂量组、破壁灵芝孢子粉组、灵芝孢子油组的胃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损伤抑制率显著提高(P<0.01),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小鼠急性胃溃疡的发生,灵芝孢子油效果最佳,破壁灵芝孢子粉次之,并且对于无水乙醇导致的急性胃溃疡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甲磺酸卡莫司他原料药中8种无机元素
    邓瑶,雷勇胜,丁文宇,穆帅,张慕军,陈蔚,潘毅
    2022, 45(2):314-31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6
    [摘要](735) [HTML](0) [PDF 1.17 M](1032)
    摘要:
    目的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甲磺酸卡莫司他原料药中镉(Cd)、铅(Pb)、砷(As)、汞(Hg)、钴(Co)、矾(V)、镍(Ni)、铬(Cr)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以73Ge、115In、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进行测定,射频功率1 550 W,雾化气流量1.1 L·min-1,雾化室温度2.7℃,测量模式为碰撞池模式(KED),碰撞气体积流量4.3 mL·min-1,冷却气体积流量14.0 L·min-1,辅助气体积流量0.8 L·min-1,泵速40 r·min-1结果 8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加样回收率在88.9%~124.7%(n=3);重复性试验RSD为0.9%~2.3%(n=6);中间精密度试验RSD为1.0%~13.8%(n=12),均满足USP<233>方法学验证的要求。样品检测的结果远小于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元素杂质指导原则Q3D》(ICH Q3D)中各无机元素的每日允许暴露量(PDE)。结论 建立的ICP-MS法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甲磺酸卡莫司他原料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纤溶酶纯度的方法研究
    郜昭慧,周长明,王静
    2022, 45(2):320-3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7
    [摘要](831) [HTML](0) [PDF 1.79 M](1015)
    摘要:
    目的 建立纤溶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SG300(250 mm×4.6 mm,5 μm),以0.1%三氟乙酸溶液-乙腈(95:5)为流动相A,以0.08%三氟乙酸溶液-乙腈(20:80)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7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考察。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对3批样品纯度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反相色谱法专属性强,检测限为0.01%,耐用性强。对3批样品进行检测,质量分数在93.5%~96.9%,结果准确。结论 建立反相色谱法测定纤溶酶纯度,分辨率更高、重现性更好,可进行更好的质量控制。
    20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LL-37、ILT3水平的影响
    冯薇,栾绍华,郭会敏
    2022, 45(2):324-33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8
    [摘要](420) [HTML](0) [PDF 1.31 M](983)
    摘要:
    目的 探究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抗菌肽(LL-37)、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ILT3)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于北京核工业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大柴胡汤(组方:柴胡、枳实、黄芩各15 g,白芍、丹参、茯苓、陈皮各20 g,大黄、半夏、甘草各10 g),组方药材煎煮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另随症加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患者左室间隔厚度(I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血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骨保护素(OPG)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LL-37、ILT3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同时评价患者的中医及西医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IST、LVPWT、IVRT、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CRP、OPG、IL-6、LL-37、ILT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中医及西医总有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LL-37、ILT3水平,提高疗效。
    21  囊液抽吸加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及玻璃酸钠对贝克氏囊肿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左杨斌,薛立春,谢志敏,陈雄
    2022, 45(2):331-3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19
    [摘要](654) [HTML](0) [PDF 1.21 M](1002)
    摘要: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囊液抽吸加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及玻璃酸钠对贝克氏囊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贝克氏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进行S形切口,将囊肿从根部切除。试验组患者给予囊液抽吸加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及玻璃酸钠治疗,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下选择最浅表的囊肿一端进行穿刺,将囊液抽取出来,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其囊腔进行清洗,直至冲洗液体变清亮。针头不拔出,向关节腔内注射20 mg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及2 mL的1%玻璃酸钠注射液,包扎固定膝关节,保持制动48 h。每周1次,连续进行5周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骨代谢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骨保护素(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没有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膝关节感染、皮瓣坏死、切口开裂等并发症。结论 囊液抽吸加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及玻璃酸钠治疗贝克氏囊肿,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2  阿托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晓燕,万廷信,李银霞,路新强,徐成亮,陈建丽,李洋
    2022, 45(2):337-34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0
    [摘要](1677) [HTML](0) [PDF 1.22 M](2609)
    摘要: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4例,试验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第1~3天,每天5 mg,第4天增加剂量,每次1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每次20 mg,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 (CysC)水平,应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肌酐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81.81%,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β2-MG、CysC和血肌酐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β2-MG、CysC和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UAER、β2-MG、CysC和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咳嗽1例、头晕1例、恶心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试验组咳嗽1例、头晕2例、恶心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阿托伐他汀联合达格列净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和微血管并发症,提升肾小球滤过功能,提高降糖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3  安脑丸联合丙戊酸钠对老年躁狂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GSK3活性、炎症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敏,彭代辉
    2022, 45(2):343-3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1
    [摘要](745) [HTML](0) [PDF 1.24 M](1067)
    摘要:
    目的 探究安脑丸联合丙戊酸钠对老年躁狂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活性、炎症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躁狂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500 mg,每天1次;1周内可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情况增加至每天1 000~1 50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初始剂量为每次6 g,每天2次;2周后调整药物剂量为每次3 g,每天1次。两组药物均为口服,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SK3相关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水平,采用元认知问卷(MCQ-30)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8周后两组BRMS、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PBMC中pSer21-GSK3α、pSer9-GSK3β、total-GSK3α、total-GSK3β、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MCQ-30量表认知自信、自我认知意识、积极信念、控制思维的倾向、失控和危机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安脑丸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老年躁狂抑郁症能显著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躁狂与抑郁程度,还可下调GSK3活性、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认知能力,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4  坤泰胶囊联合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刘玉兰
    2022, 45(2):350-35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2
    [摘要](844) [HTML](0) [PDF 1.11 M](856)
    摘要:
    目的 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替勃龙治疗,每次1.25 mg,每天1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坤泰胶囊治疗,每次2.0 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采用改良Kupperman Index量表(KI)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以患者治疗前后KI评分改善程度为依据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50%略高于对照组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替勃龙治疗基础上加用坤泰胶囊,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高。
    25  锡类散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
    崔萍,刘金响,史英,张聪伟,李敏
    2022, 45(2):355-3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3
    [摘要](830) [HTML](0) [PDF 1.29 M](1235)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锡类散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筛选锡类散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s,包括1 083病例,其中试验组(锡类散灌肠)541例、对照组5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锡类散灌肠辅助治疗在总有效率[RR=1.21,95% CI (1.15,1.27)]、治愈率[RR=1.36,95% CI (1.18,1.58)]、复发率[RR=0.34,95% CI (0.18,0.66)]、疾病活动指数[MD=-0.45,95% CI (-0.45,-0.20)]、结肠镜检查积分[SMD=-0.38,95% CI (-0.61,-0.1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RR=1.04,95% CI (0.69,1.57),P=0.70]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治疗后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但是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双盲RCTs来证实。
    26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陈乾,郭宏举,常李荣,史宁
    2022, 45(2):364-3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4
    [摘要](773) [HTML](0) [PDF 1.67 M](95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关于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创建至2021年6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RCTs,包括1 26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38例、对照组6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组总有效率[RR=1.48,95% CI (1.36,1.62)],细胞角蛋白19片段[RR=-1.50,95% CI (-1.75,-1.25)]、血清癌胚抗原[RR=-4.05,95% CI (-4.30,-3.80)]、基质金属蛋白酶-9[RR=-401.98,95% CI (-438.82,-365.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R=-192.54,95% CI (-211.55,-173.5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 01);治疗组消化道不适、蛋白尿、白细胞降低以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危险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27  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阳,刘凡琪,田爽,李自强
    2022, 45(2):375-38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5
    [摘要](854) [HTML](0) [PDF 1.22 M](1171)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的特点。目前,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有效治疗药物相对匮乏,中医药治疗胆汁淤积肝损伤(CLI)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备受关注。常用中药包括清热利湿类、活血化瘀类或凉血化痰类单味药及相关复方,其改善CLI的作用机制研究多聚焦在法尼醇X受体(F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早期生长因子-1(EGR-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等通路。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地阐述常见中药单味药和复方治疗CLI的药理作用机制,旨在为中药治疗CLI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中药创新药开发及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8  桦褐孔菌活性组分提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郑静茹,曲中原,陈大忠
    2022, 45(2):382-38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6
    [摘要](938) [HTML](0) [PDF 1.19 M](1189)
    摘要: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属于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分布于中国、芬兰、波兰、俄罗斯及日本等国家。桦褐孔菌具有抗衰老和抑制病毒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糖尿病及心脏病,主要成分为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木质素及黑色素,其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涉及水提法、超声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诱导结合负压空气化提取法,分析方法主要为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及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29  桂枝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铁林,刘雪妮,史传奎
    2022, 45(2):390-3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7
    [摘要](1284) [HTML](0) [PDF 1.16 M](2306)
    摘要: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和生姜5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中医常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对体温、汗腺分泌、血压、免疫功能及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桂枝汤奠定基础。
    30  苦参碱防治高血糖、高血脂症及其并发症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2, 45(2):397-40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2.028
    [摘要](418) [HTML](0) [PDF 1.19 M](1075)
    摘要:
    苦参碱可防治高糖、高脂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脂肪肝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肺、腹膜纤维化并发症。苦参碱防治这些并发症的药理机制可能是:(1)苦参碱的降血糖、调血脂及抗氧化作用,从源头上减少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2)苦参碱的抗氧化、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可保护和修复β细胞,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也可保护累及的心血管系统、肾脏、肝脏、肺和视网膜等其他器官,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因此,苦参碱有开发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新药的潜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