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5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42(12):0-0.
    [摘要](110) [HTML](0) [PDF 3.44 M](342)
    摘要:
    2  目录
    2022, 42(12):0-0.
    [摘要](122) [HTML](0) [PDF 1.17 M](405)
    摘要:
    3  生物制品的致癌性评估及风险管理策略
    张素才,宫田田,孙云霞,孙涛
    2022, 42(12):2392-240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1
    [摘要](727) [HTML](0) [PDF 1.30 M](731)
    摘要:
    大多数生物制品不会成为完全致癌物,但可以通过其药理学放大作用、免疫调节等成为肿瘤促长剂。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S1A和S6(R1)指导原则中对生物制品的致癌性评估有简单描述,但均缺少明确案例,且未考虑到新型技术药物的出现和监管思路的改变等情况。通过汇总2014—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53项长期用药的生物制品的致癌性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和实际工作经验,从生物制品的致癌性特点、致癌性评估策略、致癌性风险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为国内同行、新药申报企业和审评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4  基于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结果的风险排查整改情况分析
    王翀,刘文,朱炯
    2022, 42(12):2404-24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2
    [摘要](352) [HTML](0) [PDF 1.36 M](437)
    摘要:
    基于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结果,针对尚不显著影响药品质量安全且非药品生产企业主观故意造成的一般性风险组织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自行排查整改的工作是我国药品监管的创新性策略。2021年的问题排查有效率达80.80%,整改和预防率高达96.2%,生产企业采取召回措施的风险控制率为9.2%;暂停相关品种的生产或销售的风险控制率为13.2%,整改措施包括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修订内控标准、加强原辅包质量控制等。多管齐下的整改措施有效促进了药品质量的提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也存在风险排查失败等情况,建议国家药品抽检承检机构进一步提升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和靶向性;建议生产企业正确认识该项工作,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排查;建议药监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督促、指导和帮扶,促进生产企业针对相关风险积极认真开展排查并切实整改到位,夯实药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5  FDA对药品说明书中提供钠、钾和磷的定量信息的相关要求
    王慧明,萧惠来
    2022, 42(12):2411-24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3
    [摘要](594) [HTML](0) [PDF 1.16 M](448)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9月发布了“人用OTC和处方药品说明书中钠、钾和磷的定量信息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草案要求人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中要提供钠、钾和磷的定量信息,详细阐明了对这些信息内容和位置的建议并在附录中列举了示例。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草案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我国这类说明书的撰写和监管有所帮助。
    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逍遥散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探讨及实验验证
    洪菲惠,陈雨婵,陈洁欣,李慧敏,彭东辉,夏永刚,王秋红,匡海学
    2022, 42(12):2417-242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4
    [摘要](617) [HTML](0) [PDF 23.01 M](51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逍遥散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机制,并观察逍遥散对MAFLD模型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逍遥散各组成味药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MAFLD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喂食蛋氨酸及胆碱缺乏(MCD)饲料构建MAFLD小鼠模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78mg·kg-1·d-1)或逍遥散低、中、高剂量(1.437、2.874、5.748g·kg-1·d-1)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HE染色考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GS2、ESR1、NOS2及PPARG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筛选得到逍遥散治疗MAFLD的作用靶点有133个,核心成分主要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猪苓酸C等,关键靶点为PTGS2、ESR1、NOS2及PPARG等,主要的生物学通路为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山柰酚与PTGS2、ESR1、NOS2及PPARG等均有较强的结合。体内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小鼠AST、ALT、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均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小鼠PTGS2、ESR1及NOS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PAR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PTGS2、ESR1、NOS2及PPARG等靶标,IL-17信号通路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治疗MAFLD。
    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作用机制探讨和实验验证
    杨晓娟,邬国松,牛明,王兰,毛乾泰,冀召帅,艾超
    2022, 42(12):2430-244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5
    [摘要](540) [HTML](0) [PDF 12.82 M](558)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对部分主要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TCMID)中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药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炙)、延胡索(炙)、甘草(炙)的化学成分,并在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中收集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在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搜索与胃炎相关的蛋白和基因,建立胃炎靶点数据库;通过DIP数据库将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关联,建立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相关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5.1软件自带的G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功能注释;通过人类基因和基因表型综合数据库(OMM)筛选炎症相关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靶细胞进行富集。体外细胞实验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对象,采用1μg·mL-1脂多糖(LPS)和0.2μg·mL-1γ干扰素(IFN-γ)制备细胞模型,以含有最大无毒剂量气滞胃痛颗粒内容物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模型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各组RAW264.7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主要潜在的活性成分25个,重要靶点20个,其中关键靶点包括COX-2、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与胃炎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其药效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炎症、血管内稳态、免疫、中枢神经及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的影响。气滞胃痛颗粒对RAW264.7模型细胞中COX-2iNOSIL-6TNF-α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可能主要通过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损伤、消除感染等实现其治疗胃炎作用。
    8  圣草次苷激活Nrf2信号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研究
    陈荣昌,王梦晨,杨龙坡,孙晓波
    2022, 42(12):2443-24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6
    [摘要](417) [HTML](0) [PDF 6.55 M](418)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考察圣草次苷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无糖无血清培养基结合厌氧(94%N2、5%CO2、1%O2)处理H9c2心肌细胞4h后,更换新鲜完全培养基再放入正常孵箱复氧24h,制备H/R损伤模型。在造模前12h给予圣草次苷(5、10、20μg·mL-1),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实验中选择灯盏乙素(20μg·mL-1)作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DMSO。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和JC-1探针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蛋白中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总蛋白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损伤诱导的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明显增加,LDH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内MDA水平明显升高,SOD、CAT、GSH-Px活力明显降低,ROS释放明显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圣草次苷可剂量相关性地改善上述变化,其中10、20μg·mL-1组均差异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Nrf2核转位以及HO-1、GCL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圣草次苷10、20μg·mL-1显著增加Nrf2核转位及HO-1、GCL表达水平(P<0.01)。结论 圣草次苷能够保护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可能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信号通路,增加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以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
    9  肉桂多次ig给药在肾阳虚大鼠体内的积累和代谢分析
    张哲,汪祺,陈建华,赵雯雯,孙秀蕊,韩洪翠,王雪,荆紫琪,张玉杰,马双成
    2022, 42(12):2450-245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7
    [摘要](359) [HTML](0) [PDF 1.63 M](448)
    摘要:
    目的 考察肉桂多次ig给予肾阳虚大鼠后,鉴定大鼠肾脏、血液、尿液、粪便中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ip氢化可的松方法制备大鼠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生药量1.35g·kg-1·d-1ig肉桂提取物,连续15d。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血浆、尿液、粪便和肾组织样品,进行UPLC-LTQ-Orbitrap-MS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多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报道对各样本中的成分进行确认,并推测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结果 从肾阳虚模型大鼠各样本中共鉴定出24个成分,其中3个原型成分,21个代谢产物,包括12个原花青素类、8个木脂素类、2个二萜类、2个有机酸。结论 肉桂成分在肾阳虚大鼠体内代谢广泛,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甲基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尿液中检出的化学成分最多,其次为血液、肾组织、粪便。长期给药情况下以原型存在于靶器官和血中成分很少,推测代谢物发挥药效的可能性较大。
    10  参麦注射液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钙信号的影响
    张章,于婷婷,李森
    2022, 42(12):2458-24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8
    [摘要](703) [HTML](0) [PDF 1.76 M](312)
    摘要: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钙信号的影响。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参麦注射液(培养基中终体积分数为0.25%、0.50%、1.00%、2.00%)培养24h对HiPSC-CM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钙离子探针Fluo-4研究参麦注射液(2%,处理3min)对HiPSC-CM自发钙瞬变频率的影响,并在不同电刺激频率(0.2、1.0、2.0Hz)下研究参麦注射液对HiPSC-CM钙瞬变振幅、上升及下降时间和半峰全宽(FWHM)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对HiPSC-CM无毒性,且在体积分数2%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加药前比较,对照组加药后自发钙瞬变频率没有明显变化,2%的参麦注射液组自发钙瞬变频率显著降低(P<0.001)。与加药前比较,在0.2、1.0Hz电刺激频率下,参麦注射液显著降低HiPSC-CM的钙瞬变振幅、上升及下降时间和FWHM(P<0.01);在2.0Hz电刺激频率下,参麦注射液显著降低HiPSC-CM的上升、下降时间和FWHM(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够降低HiPSC-CM自发钙瞬变的频率,且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能降低HiPSC-CM的钙瞬变振幅,表明钙信号调控可能是参麦注射液心肌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
    11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定量的千斤拔质量评价研究
    王宝林,丘海芯,甘金月,杨世林,王峥涛,高红伟,刘振杰,莫梦欢
    2022, 42(12):2464-247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09
    [摘要](367) [HTML](0) [PDF 2.72 M](412)
    摘要:
    目的 建立千斤拔Moghania Radix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XBridge®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0.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对24批千斤拔(编号为S1~S24,其中S2~S9为采集的新鲜全株植物,实验室低温干燥而得,其余样品为市场购买药材或饮片)构建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相关成分的含量,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24批不同来源千斤拔指纹图谱共标定11个共有峰,指认出染料木苷、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染料木素。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各批次相似度在0.707~0.981;聚类分析将24批千斤拔分为2类,S2~S5、S6、S8、S9号样品(均为新鲜全株植物)聚为一类,其他17份样品聚为一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4是影响样品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选取前4个主因子对不同产地的千斤拔进行评分,24批样品的综合得分在5.34~-3.61,说明各批次质量差异相对较大;样品中综合得分最高是S4,各饮片样品的综合得分较低。24批样品中染料木苷、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0.57、0.11~2.85、0.15~0.71mg·g-1,不同批次之间3个成分质量分数差异较大,批次之间3个成分含量总体呈现出二低一高的趋势,建议使用3个成分总和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千斤拔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12  基于生物可给性和靶器官毒性剂量法的乌梢蛇中铅和砷联合暴露评估
    左甜甜,高飞,金红宇,刘丽娜,王丹丹,昝珂,马双成
    2022, 42(12):2473-247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0
    [摘要](562) [HTML](0) [PDF 1.17 M](495)
    摘要:
    目的 通过考察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中铅(Pb)和砷(As)的生物可给性,并探索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在评估中药中重金属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为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胃-肠两步模拟消化(in vitro PBET)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乌梢蛇中Pb和As的生物可给性进行考察,根据其生物可给性计算其日暴露量。采用危害指数(HI)法对于Pb和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筛查;进一步针对不同毒理学终点,采用TTD法对Pb和As的累积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结果 8批乌梢蛇中Pb和As的合格率为100%。HI法的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所有批次乌梢蛇中Pb和As的HI值均<1。TTD法评估结果表明,作用终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血液和睾丸,所有批次乌梢蛇的HI值均<1,健康风险可接受。结论 基于生物可给性,探索乌梢蛇中Pb和As的累积风险评估方法,为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的方法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限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13  甘草次酸修饰马钱子碱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肝靶向性评价
    李鞠,夏昭睿,于欣,管庆霞,赵金椽
    2022, 42(12):2478-248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1
    [摘要](608) [HTML](0) [PDF 6.46 M](459)
    摘要:
    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GA)修饰的马钱子碱(B)-聚乙二醇-二硫代二丙酸-单硬脂酸甘油酯(PSG)纳米粒(NPs)(B-GPSG-NPs)并评价其体内外肝靶向性。方法 采用溶剂乳化超声法制备B-GPSG-NPs和B-PSG-NPs,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测定其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建立检测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马钱子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将雌雄各半的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马钱子碱组、B-PSG-NPs组、B-GPSG-NPs组,禁食不禁水12h后,尾iv相应溶液(以马钱子碱计10mg·kg-1),分别于给药后10、30、60、120、180min取各组织进行HPLC检测,计算相对摄取率(Re)和靶向效率(Te),以评价给药系统的体内靶向性。制备载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的FITC-B-PSG-NPs、FITC-B-GPSG-NPs,FITC、空白PSG载体制成的纳米粒(PSG-NPs)、空白GPSG载体制成的纳米粒(GPSG-NPs)以及含马钱子碱质量浓度分别为500、250、125μg·mL-1的FITC-B-PSG-NPs和FITC-B-GPSG-NPs与CBRH-7919肝癌细胞共培养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BRH-7919细胞对各受试物的摄取情况,以评价给药系统的体外靶向性。结果 B-GPSG-NPs的粒径为(98.91±3.62)nm,呈正态分布;PDI值为(0.221±0.006),Zeta电位为-(19.63±0.40)mV,包封率为(78.37±1.83)%,载药量为(2.86±0.05)%;B-PSG-NPs与B-GPSG-NPs组肝脏的Re分别为1.49和1.72,明显高于其他组织;马钱子碱组肾脏Te最高,脑Te最低,而B-PSG-NPs和B-GPSG-NPs组肝脏中马钱子碱的Te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CBRH-7919细胞摄取B-GPSG-NPs效率明显高于B-PSG-NPs,并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结论 制备的BGPSG-NPs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肝靶向效应,且优于无GA修饰的B-PSG-NPs。
    14  少腹逐瘀汤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研究
    洪金妮,林达涛,陈仔颖,李素敏
    2022, 42(12):2486-249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2
    [摘要](576) [HTML](0) [PDF 2.29 M](348)
    摘要:
    目的 研究少腹逐瘀汤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法构建大鼠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造模成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少腹逐瘀汤(以生药计5g·kg-1,临床等效剂量)组、盐酸左氧氟沙星(阳性药,80mg·kg-1)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于成模后第8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雌鼠与成熟雄鼠按2∶1合笼,观察受孕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输卵管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水平。原代培养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10nmol·L-1脂多糖(LPS)刺激24h制备炎症模型,造模同时给予10mg·L-1盐酸左氧氟沙星、10mg·L-1少腹逐瘀汤处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LRP3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中NLRP3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受孕率为60%,模型组的受孕率为40%,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和少腹逐瘀汤组的受孕率均为80%。对照组大鼠输卵管结构清晰,黏膜皱褶丰富,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管腔通畅;模型组大鼠的输卵管结构分界欠清,黏膜皱褶消失,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管腔狭窄,出现梗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盐酸左氧氟沙星组与少腹逐瘀汤组大鼠输卵管结构有改善,管壁组织结构尚清晰,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欠规整,管腔通畅,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输卵管组织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组输卵管组织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输卵管上皮细胞NLRP3蛋白和NLRP3IL-1βIL-6TNF-α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组NLRP3蛋白和NLRP3IL-1βIL-6TNF-α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15  六味地黄丸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闫雪,马书鸽,雷琼,何田田
    2022, 42(12):2494-25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3
    [摘要](555) [HTML](0) [PDF 1.50 M](499)
    摘要:
    目的 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探究六味地黄丸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PCOS大鼠内分泌代谢产生影响。方法 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药,50mg·kg-1)组、六味地黄丸(50mg·kg-1)组、六味地黄丸(50mg·kg-1)+SRI-011381(TGF-β1/SMAD通路激活剂,100ng·kg-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ig1mg·kg-1来曲唑(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并喂食高脂饲料,连续15d,构建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每日ig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并喂食普通饲料。造模完成后,各组ig给药,对照组、模型组分别ig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10d。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子宫的病理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卵巢及子宫结构完整;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腔缩小,卵巢多囊化严重,血清T、FSH、LH水平均显著提高,TGF-β1、SMAD2、SMAD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及六味地黄丸处理后,大鼠卵巢多囊化明显缓解,子宫腔扩张,血清T、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TGF-β1、SMAD2、SMAD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以上指标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六味地黄丸组相比,六味地黄丸+SRI-011381组大鼠卵巢多囊化加重,血清T、FSH、LH水平均显著升高,TGF-β1、SMAD2、SMAD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可有效抑制TGF-β1、SMAD2、SMAD3mRNA及蛋白的表达,缓解卵巢多囊化、子宫腔扩张,调节内分泌代谢,从而改善PCOS病情。
    16  梓醇对尘肺大鼠运动能力及骨骼肌功能改善作用研究
    刘薇,赵彤彤,李春云,王涛,何君
    2022, 42(12):2501-250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4
    [摘要](342) [HTML](0) [PDF 10.45 M](401)
    摘要:
    目的 探讨梓醇对尘肺模型大鼠运动能力及骨骼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通过气管注射石英粉尘建立大鼠慢性尘肺模型,造模3个月后,取造模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梓醇100mg·kg-1组、梓醇50mg·kg-1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大鼠ig给药,每天1次,每周给药6d,连续给药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体质量变化;采用小动物跑台检测大鼠的1次力竭运动时间;采用抓力测定仪进行大鼠骨骼肌力量检测;解剖大鼠取同一位置肺叶,HE染色用于观察肺组织基本结构及炎症反应等状态,Masson染色用于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和纤维化情况;取双侧后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称质量,计算质量指数(肌肉质量/体质量);试剂盒法检测腓肠肌组织线粒体膜电位(△φm)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过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梓醇100、50mg·kg-1对尘肺大鼠肺部炎症和纤维未见显著改善;梓醇100、50mg·kg-1均能显著延长尘肺大鼠跑动力竭时间(P<0.05、0.01);梓醇可显著增加尘肺大鼠的肌肉抓力,其中100mg·kg-1组差异显著(P<0.05);梓醇100mg·kg-1组尘肺大鼠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50mg·kg-1组的比目鱼肌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梓醇可明显升高尘肺大鼠腓肠肌ATP水平和△φm,其中100mg·kg-1组差异显著(P<0.05);梓醇100mg·kg-1显著增加腓肠肌SDH和SOD活力、同时降低MDA水平(P<0.05、0.01),梓醇50mg·kg-1显著增加腓肠肌SDH活力、同时降低MDA水平(P<0.05、0.01);梓醇100、50mg·kg-1显著上调腓肠肌中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表达(P<0.05、0.01)。结论 梓醇可以调节尘肺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减轻肌肉萎缩并增强运动能力,此作用可能通过PGC-1α/NRF1、TFAM途径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而介导。
    17  商陆皂苷甲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谭子富,李家权,于颖,张娟
    2022, 42(12):2509-251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5
    [摘要](517) [HTML](0) [PDF 9.87 M](351)
    摘要:
    目的 研究商陆皂苷甲(Es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片(SIMT,10mg·kg-1,阳性对照)组和EsA高、低剂量(10、2.5mg·kg-1)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联合ip7×105U·kg-1维生素D3(在第3天注射)制备AS模型。造模的同时ip给药,每天1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胸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胸主动脉核因子κB(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可见明显蓝色钙状斑块;胸主动脉TLR4和MyD88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sA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P<0.05、0.01);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大致恢复正常,蓝色钙状斑块减少;胸主动脉TLR4和MyD88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EsA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AS发挥改善作用。
    18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抑瘤汤联合紫杉醇对上皮性卵巢癌的作用研究
    洪金妮,林达涛,陈仔颖,陈捷
    2022, 42(12):2515-25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6
    [摘要](473) [HTML](0) [PDF 3.15 M](374)
    摘要:
    目的 研究抑瘤汤对上皮性卵巢癌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人体的良性肿物和卵巢癌组织中NLRP3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A2780,分成对照组、化疗(给予DMSO溶解的紫杉醇100nmol·L-1)组、化疗+抑瘤汤(1、10、100mg·L-1)组,对照组加入等量DMSO,干预12、24、48、72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合适的抑瘤汤浓度及干预时间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IL-1β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LRP3、Caspase-1、ASC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 与卵巢良性肿物组相比,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组织中NLRP3及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干预24、48、72h后,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0.001);与化疗组相比,化疗+100mg·L-1抑瘤汤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0.001),选取100mg·L-1抑瘤汤干预48h进行后续研究。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的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及化疗组相比,化疗+抑瘤汤组的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和化疗+抑瘤汤组的NLRP3 mRNA和上清中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与化疗组相比,化疗+抑瘤汤组的NLRP3mRNA和上清中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的Caspase-1、ASC、IL-1β的mRNA水平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抑瘤汤组的Caspase-1ASCIL-1β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和化疗+抑瘤汤组细胞上清中的Caspase-1、ASC、IL-1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与化疗组相比,化疗+抑瘤汤组的Caspase-1、ASC、IL-1β蛋白进一步降低,其中Caspase-1、ASC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在卵巢癌中高表达,抑瘤汤可抑制卵巢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
    19  苹果酸舒尼替尼杂质的遗传毒性(Q)SAR评价及Ames试验评估
    张娟,祝清芬,耿雪,赵艳霞,徐国芹,陈晓荔,毕爱莲
    2022, 42(12):2522-25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7
    [摘要](503) [HTML](0) [PDF 1.47 M](476)
    摘要:
    目的 对苹果酸舒尼替尼的3个已知杂质进行(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模型[(Q)SAR]评价,并对杂质E进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M7指导原则的要求,采用基于专家知识规则的Derek和基于统计学的Sarah两类(Q)SAR评价系统,对苹果酸舒尼替尼的3个杂质——杂质v-7、杂质v-1及杂质E进行评价和分类。对于确定为遗传毒性阳性的杂质E,采用Ames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苹果酸舒尼替尼的杂质v-7、杂质v-1预测结果为阴性,杂质E预测结果为阳性,且分类为3类。在加与不加S9的条件下,Ames试验中杂质E8~5000μg·皿-1质量浓度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苹果酸舒尼替尼的3个杂质——杂质v-7、杂质v-1及杂质E均可以按照非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
    20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肺癌的疗效及与IFN-γ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霍丽颖,杨丽晖,赵新超,张培芳,祁瑞哲,张秀芬
    2022, 42(12):2527-253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8
    [摘要](425) [HTML](0) [PDF 1.34 M](407)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疗效与IFN-γ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纳入同期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进行化疗,试验组应用纳武利尤单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疗效,观察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IFN-γ基因+874A/T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与纳武利尤单抗疗效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8.0%,高于对照组的1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中脱发、贫血、肌肉酸痛、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疲倦、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个月后,试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00个月(95%CI:2.120~10.425);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64个月(95%CI:2.021~11.230)。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异(χ2=3.84,P=0.912);肺癌患者IFN-γ+874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5.33%、48.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的6.0%、22.0%(P<0.05);试验组75例患者中15例有效(20.0%),有效患者中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占比与无效患者基因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能够提升肺癌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肺癌疗效可能有关。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郭丽萍,王高彪,于丽,袁冬冬
    2022, 42(12):2534-254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19
    [摘要](578) [HTML](0) [PDF 1.21 M](476)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18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的ACS患者100例,采用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并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分为对照组和不良反应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的40例纳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纳入不良反应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60.0%,84例(84.0%)患者存在低血小板反应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小板反应性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吸烟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s27.5%,P=0.016)。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和轻中度呼吸困难,用药后1个月内出血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用药后2~6个月(出血发生率:38.0%vs1.0%,P<0.001;呼吸困难发生率:32.0%vs8.0%,P<0.001)。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女性和贫血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吸烟和出血事件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呼吸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早期出血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但程度较轻,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前评估、加强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杏贝止咳颗粒辅助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
    吴立峥,李云涛,邢磊
    2022, 42(12):2541-254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0
    [摘要](610) [HTML](0) [PDF 1.21 M](564)
    摘要:
    目的 探讨杏贝止咳颗粒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II)]联合健康教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杏贝止咳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质量(ADL)和COPD患者生活质量(CAT)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资料(病程、合并疾病、吸氧、氧疗、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注射疫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FEV1%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FEV1、FEV1%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A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CAT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杏贝止咳颗粒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3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谢先余,蒋志坤,花继平
    2022, 42(12):2548-255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1
    [摘要](512) [HTML](0) [PDF 1.16 M](651)
    摘要: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淮北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住院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59)。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每次取5.2g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中医心衰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LHFQ)评分、脑钠肽(BNP)等指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心功能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0.01),试验组治疗7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7d的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7d比较,试验组治疗14d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BNP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7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14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BNP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试验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更早、更快、更明显地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中医证候、6MWD、MLHFQ的改善优先于BNP,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4  围术期应用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系统评价
    曹美灵,桂涛,黄美华,朱利,甘霖,王智慧,陈燕,万贵平
    2022, 42(12):2555-25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2
    [摘要](544) [HTML](0) [PDF 1.27 M](31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保守性手术围术期应用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围术期应用亮丙瑞林治疗A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8日,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Manager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RCTs、包括10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亮丙瑞林能够减轻术后3个月痛经[SMD=-1.61,95%CI(-2.60,-0.63),P=0.001],减小术后3个月月经量[SMD=-1.02,95%CI(-1.43,-0.60),P<0.00001]和术后12个月月经量[SMD=-1.07,95%CI(-1.36,-0.79),P<0.00001],两组术后12个月痛经[SMD=-2.88,95%CI(-5.89,0.13),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亮丙瑞林能够减轻术后3个月痛经[SMD=-2.94,95%CI(-3.59,-2.29),P<0.00001]和12个月痛经[SMD=-1.53,95%CI(-2.51,-0.55),P<0.00001],减小术后3个月月经量[SMD=-0.62,95%CI(-1.06,-0.18),P=0.006]和12个月月经量[SMD=-7.93,95%CI(-9.12,-6.7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应用亮丙瑞林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率、促进术后康复,术后短期应用亮丙瑞林疗效显著并能够减少复发,术前或术后应用亮丙瑞林均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5  美金刚对比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Meta分析
    胡一斌,张立娟,马屹峥,毕淑月,侯翰如,李明襄,刘长宁,王康锋
    2022, 42(12):2564-257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3
    [摘要](592) [HTML](0) [PDF 1.31 M](452)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美金刚对比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7月1日收录的有关美金刚、多奈哌齐分别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偏倚风险,并收集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总计1219名患者,其中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组610例、多奈哌齐联合多巴丝肼组6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在改善MMSE评分、改善MoCA评分、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均优于多奈哌齐联合多巴丝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对比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 美金刚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多奈哌齐,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6  抗体偶联药物及其体内外代谢的研究进展
    陶泽萍,许波华,周璐,柳庆龙,张云,陶巧玉,张金明,赵小平
    2022, 42(12):2574-258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4
    [摘要](324) [HTML](0) [PDF 1.27 M](1077)
    摘要: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小分子高效杀伤作用的优点,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清除,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自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第一个ADC药物吉妥珠单抗(Mylotarg)以来,迄今全球已有14个ADC药物获批上市。这类新型的抗癌药物正引领癌症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基于ADC药物的构建核心和抗肿瘤作用机制,对ADC药物的体内外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代谢角度为ADC药物的设计、开发、临床前药理、毒理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7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遗传毒性杂质检测的研究进展
    彭诗雁,陈华,尹婕
    2022, 42(12):2583-259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5
    [摘要](509) [HTML](0) [PDF 1.19 M](474)
    摘要:
    遗传毒性杂质种类繁多且通常痕量存在于药物中,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相对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极适用于分析药物中的遗传毒性杂质。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遗传毒性杂质的极性、挥发性、热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建立合适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综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液相色谱、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6种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在遗传毒性杂质(如亚硝胺类、磺酸酯类、卤代烷烃类等)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遗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28  旋覆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峥,马丽萍,姚铁,丁丽琴,邱峰,张德芹
    2022, 42(12):2591-260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6
    [摘要](482) [HTML](0) [PDF 1.32 M](631)
    摘要:
    旋覆花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的常用药,是具有沉降药性的代表药味。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旋覆花主要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其他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多糖类等多种化合物,旋覆花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抗衰老、降糖调脂、抗过敏、抗动脉硬化、抗心肌损伤、抗氧化、抗黑色素生成、抗肝损伤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中国药典》收载的2种旋覆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进一步阐明旋覆花沉降药性的科学内涵提供文献依据。
    29  葛根异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凯,魏平慧,史琳
    2022, 42(12):2602-26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7
    [摘要](813) [HTML](0) [PDF 1.20 M](600)
    摘要:
    葛根Pueraria lobata是药食同源中药,具有多种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异黄酮类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已经分离到53个葛根异黄酮化合物,包括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葛根素木糖苷、3'-羟基葛根素、染料木素、染料木苷、鹰嘴豆芽素A、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具有解酒护肝、降血糖、调血脂、缓解绝经性骨质疏松、抗肿瘤、心脏保护、抗炎、神经保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葛根异黄酮类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30  白内障动物模型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熊亚妮,孟永,钱仪敏,谢金华,李华
    2022, 42(12):2611-26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2.12.028
    [摘要](608) [HTML](0) [PDF 1.15 M](803)
    摘要:
    白内障的防治一直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上还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构建及选择合适的白内障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筛选和评价防治白内障药物的有效手段。因此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人工诱导性和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式、特点及在药物评价研究发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总结基于不同药理机制的抗白内障药物研究进展,提出目前应增加晶状体聚集蛋白溶解药物的发现,以期推动白内障药物治疗的发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