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4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1, 44(6):0-0.
    [摘要](199) [HTML](0) [PDF 22.45 M](692)
    摘要:
    2  目录
    2021, 44(6):0-0.
    [摘要](144) [HTML](0) [PDF 1.25 M](654)
    摘要:
    3  欧盟药品上市后有效性研究管理制度简介
    吴宏辉,宋海波,张力,党海霞,杨天绎,马玉芳,王思成,杨晓晖
    2021, 44(6):1134-114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1
    [摘要](736) [HTML](0) [PDF 1.31 M](1144)
    摘要:
    药品上市后有效性研究旨在探索药品在真实临床环境应用中产生的实际效益,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重要环节。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构建了较成熟的上市后有效性研究监管体系和完善的组织结构,并将其纳入了药品风险管理计划,作为上市许可授权的考量。主要对EMA的上市后有效性研究管理体系进行系统介绍与分析,并结合中国药品上市后有效性研究现状,从法律法规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指南文件制定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进我国药品管理体系的完善。
    4  欧盟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监管体系分析与思考
    马玉芳,吴宏辉,张力,宋海波,黄举凯,杨天绎,温雅璐,EDWARDSBrian,杨晓晖
    2021, 44(6):1141-114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2
    [摘要](639) [HTML](0) [PDF 3.86 M](1230)
    摘要:
    效益风险评估贯穿于药品整个的生命周期。为保障药品全生命周期最佳效益风险比,识别并针对药品风险因素采取适宜的风险最小化措施,积极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尤为重要。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为了量化药品的安全隐患,基于评估药物的效益风险状况并支持监管决策而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postauthorisation safety study,PASS),为保障其顺利开展而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及监管流程。通过分析EMA开展PASS的制度及流程,提出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制定PASS指南及实施细则以及建立共享平台是丰富完善我国上市后安全评价体系的有效方式。
    5  欧盟特殊审评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措施研究
    吴宏辉,宋海波,张力,杨天绎,马玉芳,杨玉涵,黄举凯,EDWARDSBrian,杨晓晖
    2021, 44(6):1149-115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3
    [摘要](315) [HTML](0) [PDF 1.37 M](1176)
    摘要:
    经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特殊审评通道上市的药品在加速上市的同时,也需要接受更严格的上市后监管。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在系统梳理相关法规和文献的基础上,对EMA特殊审评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体系及其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结合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和特殊审评药品上市后监管现状,从管理理念、法规建设、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以及药品再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6  欧盟药品上市后额外监测制度及现状分析
    张舒,吴宏辉,张力,宋海波,马玉芳,黄举凯,温雅璐,杨天绎,杨晓晖
    2021, 44(6):1157-11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4
    [摘要](710) [HTML](0) [PDF 1.24 M](1111)
    摘要:
    欧盟为加强对特定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及时收集用药信息,引入了药品上市后额外监测制度。该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自发报告可疑的不良反应,以便对药品进行安全性评估。介绍了欧盟额外监测制度的管理程序、监测方式以及实施现状,并结合中国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实践情况,借鉴欧盟积累的经验,从完善法律体系和上报系统、制定额外监测药品纳入原则与目录、加强宣传等方面构建额外监测制度框架,为丰富我国药品上市后监测模式,完善药物警戒体系提供参考。
    7  欧盟药品不良反应医学文献监测的启示
    杨玉涵,杨天绎,张力,宋海波,吴宏辉,温雅璐,黄举凯,唐茹梦,杨晓晖
    2021, 44(6):1164-117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5
    [摘要](419) [HTML](0) [PDF 1.17 M](1039)
    摘要:
    医学文献监测指在一定范围内,收集、评估并上报待监测活性物质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提高上报不良反应报告的效率与质量,是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管理和报告的重要环节。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Medicines Agency,EMA)是最早开展医学文献监测的机构之一,现已建立了较规范的医学文献监测方案和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通过介绍分析EMA医学文献监测体系,并结合我国ADR监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制定监测技术指南与质量管理规范、推动不良反应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健全ADR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8  佐匹克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属性研究
    尹婕,白雅婷,南楠,陈华
    2021, 44(6):1171-11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6
    [摘要](715) [HTML](0) [PDF 3.51 M](981)
    摘要:
    目的 研究佐匹克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并对原研和3家仿制企业原料的关键理化性质进行对比评价,为佐匹克隆片剂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pH 6.8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佐匹克隆的固有溶出速率;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佐匹克隆的晶型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佐匹克隆不同pH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分别采用平行人工膜渗透性模型(PAMPA)和Caco-2细胞模型,考察佐匹克隆的有效渗透性。对佐匹克隆的BCS进行初步判定,并考察原研与仿制企业原料的差异。结果 原研与仿制企业的佐匹克隆晶型为同一晶型,为对映异构体形成的无水非中心对称的正交晶型化合物;佐匹克隆在酸性介质中溶解度最高,为高溶解度药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佐匹克隆在胃内几乎无吸收,在不同肠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PAMPA和Caco-2细胞模型均判定佐匹克隆为高渗透性药物,P-gp转运体参与佐匹克隆的肠道转运过程。原研与仿制企业原料的固有溶出速率、晶型、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有效渗透性基本一致。结论 佐匹克隆为BCS Ⅰ类药物;原研与仿制企业原料的关键理化性质基本一致;为佐匹克隆片的体外溶出行为评价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9  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模型上的摄取转运特性分析
    曹慧敏,董迎,狄留庆,赵晓莉
    2021, 44(6):1181-118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7
    [摘要](704) [HTML](0) [PDF 7.15 M](634)
    摘要:
    目的 研究茵陈活性成分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模型上的跨胎盘摄取转运特性。方法 建立滨蒿内酯及内标物质双氯芬酸钠在细胞裂解液、Hank's平衡盐溶液(HBSS)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MTT法考察滨蒿内酯(1、5、20、50、100、200、400、800、1 000 μ mol/L )作用4 h对BeWo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建立的UPLC-MS/MS法考察给药时间、药物浓度、温度、pH值、转运蛋白抑制剂对BeWo细胞摄取滨蒿内酯的影响;以BeWo单层细胞为体外模型,应用Transwell孔板,考察给药时间、药物浓度、转运蛋白抑制剂对滨蒿内酯的跨胎盘转运的影响。结果 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样品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药物含量的分析测定要求。滨蒿内酯在浓度为1~800 μmol/L时对BeWo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上的摄取随时间和浓度变化呈线性增加,在所选取的浓度范围内无饱和趋势,不符合米氏方程;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上的摄取量在4℃和37℃条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摄取转运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与生理条件下(pH 7.4)比较,在酸性条件下(pH 5.0或6.5),摄取量略有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碱性条件下(pH 8.6),摄取量显著减少(P<0.001);滨蒿内酯在细胞膜刷状缘侧的摄取不受各类膜转运蛋白底物或抑制剂的影响。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上的2个方向的转运速率无显著差异;二者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极为接近,药物外排率(Pratio)约为1;在考察的浓度范围(5、50、100、200、400 μmol/L)内,滨蒿内酯在母-胎和胎-母2个方向上转运均呈线性增加,且无饱和趋势;滨蒿内酯在BeWo单层细胞的转运不受各类膜转运蛋白底物或抑制剂的影响。结论 滨蒿内酯在BeWo细胞上的摄取及跨膜转运机制为非载体蛋白介导的被动转运。
    10  各国关于基于BCS分类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新进展及差异性分析
    孙建国,徐为人,汤立达,许风国,张尊建
    2021, 44(6):1190-11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8
    [摘要](1220) [HTML](0) [PDF 1.30 M](1069)
    摘要:
    在仿制药研究过程中通过体外评价方法替代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可以减少临床资源消耗,加快药品上市进度,这是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仿制药的快速发展,企业基于BCS的生物豁免申请需求越来越迫切,当药物制剂为具有全身作用的普通口服制剂,且药物活性成分符合溶解性和渗透性(BCS I和III类)标准,受试制剂剂型和规格与参比制剂相同,可适用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对国内外的基于BCS分类的生物豁免研究进展和法规进行综述,并对具体操作及申报要求提出一些思考。
    11  一致性评价中部分品种BCS分类不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案
    张宁,尹莉芳
    2021, 44(6):1197-12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09
    [摘要](700) [HTML](0) [PDF 1.20 M](1090)
    摘要:
    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旨在减少对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需求,即可以提供一种体内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基于BCS分类的生物等效性豁免需提供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和体外溶出数据。主要论述药物溶解性、渗透性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希望建立药物相关特性的标准化、规范化测定流程,以保证企业在申报生物等效性豁免时,所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12  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
    程金莲,谭刚,赵秀丽,王小宁,肖爽,朱雪琦,刘巧,曹彩,王少华,刘利军,王晓玲,丁倩,曹诗琴,李挺,陈志刚,王美霞,李思成,哈鹏程,张青松
    2021, 44(6):1201-120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0
    [摘要](337) [HTML](0) [PDF 1.31 M](579)
    摘要:
    作为“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系列标准之一,主要论述《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的起草背景、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以及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等负担的来源和识别、在儿科人群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临床试验执行过程时使受试者疼痛最小化的措施,以期从伦理角度对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管理提出指导意见。其适用于伦理审查中对于儿科人群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疼痛管理的伦理考虑,以及研究者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流程对儿科人群疼痛管理的关注。对临床试验中儿科人群疼痛予以更多关注,是保护儿科受试者权益的措施之一,有助于保障儿科临床试验顺利开展。
    13  我国上市后药品抽查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
    朱炯,刘文,王翀,胡增峣
    2021, 44(6):1207-121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1
    [摘要](307) [HTML](0) [PDF 1.23 M](695)
    摘要:
    我国药品上市后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是药品监督执法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药品,保护公众用药安全。这项工作的法律依据充分,主要包括国家药品抽检和地方药品抽检,用于评价和监督药品质量。通过药品抽检可以震慑不法分子,警示用药风险,服务产业发展。然而,抽样和检验工作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存在,建议加强新法规的宣贯培训、加强抽检工作管理、加大制售假劣药品的惩戒力度、加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并深挖药品抽检“大数据”。
    14  FDA提高临床试验人群多样性的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2021, 44(6):1215-122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2
    [摘要](706) [HTML](0) [PDF 1.34 M](858)
    摘要:
    只有临床试验充分反映最有可能使用药物的人群,才能获得药物上市后用药人群不同亚群的临床安全有效使用的准确信息。然而目前许多临床试验的某些人群的代表性仍然不足。为改变这种状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11月发布了“提高临床试验人群的多样性——合格标准、纳入实践和试验设计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推荐了许多方法,扩大临床试验参与者的合格标准、避免不必要地排除,促进临床试验人群的多样性,内容丰富、详实、切实可行。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待对我国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15  LC-MS/MS法分析人血浆中利培酮浓度及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李迷,夏媛媛,王维,刘静媛,刘珊珊,丁春晓,刘万卉,司端运
    2021, 44(6):1224-12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3
    [摘要](767) [HTML](0) [PDF 1.55 M](84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的浓度,并应用于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使用ZORBAX Eclipse XDB-C18 (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60%乙腈-40%甲醇、0.1%甲酸-5%乙腈-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检测条件下,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对利培酮及内标利培酮-d4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411.3→191.2、m/z 415.3→195.2;进行专属性、系统适用性、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方法学验证;8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无脱落)空腹单次口服利培酮片1 mg后,分别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10、20、30、45 min,1.00、1.25、1.50、2.00、3.00、4.00、5.00、6.00、8.00、12.00、16.00、24.00、36.00、48.00 h采集血样至含有肝素钠的抗凝管中,分离血浆样品,进行LC-MS/MS分析。结果 建立的LC-MS/MS法专属性良好,系统适用性良好,内标与待测物之间不存在交叉影响,人血浆中利培酮的线性范围为0.1~20.0 ng/mL,定量下限(LLOQ)为0.1 ng/mL,利培酮在空腹血浆、餐后血浆及溶血血浆中经内标归一化的基质效应分别为0.991~1.00、1.00~1.01和0.994~0.999,利培酮在人血浆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6.8%~99.7%,准确度、精密度以及稳定性等均符合有关要求。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利培酮片1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tt1/2分别为(0.969±0.248)h、(7.83±2.24)ng/mL、(25.5±12.0)h·ng/mL、(3.31±1.74)h。结论 建立的LC-MS/MS法前处理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满足生物分析的法规要求,可应用于利培酮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研究。
    16  叶底珠内生真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曹森,王婷,高天,王华,李俊南,朱倩倩,杜文,孙春龙,李学平
    2021, 44(6):1232-12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4
    [摘要](784) [HTML](0) [PDF 1.68 M](586)
    摘要: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醋酸乙酯粗提物的体外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筛选鉴定具有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为实验材料分离内生真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以及醋酸扭体法测定其代谢产物醋酸乙酯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抗炎作用以及镇痛作用。通过雷氏盐剩余比色法、Folin-Ciocalteu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活性菌株的总生物碱、总酚、总黄酮的含量,SPSS 16.0软件分析3种生物活性与3种成分含有量的相关性。基于核糖体RNA基因(即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多态性的序列分析,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59株,其中8株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10株对小鼠耳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株对醋酸诱导的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总酚含量和抗氧化作用、总生物碱含量和抗炎活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初步鉴定生物活性较高的8株内生真菌菌株为Chaetomium globosumChaetomium sp.、Fusarium sp.、Fusarium solaniCladosporium ramotenellumLeptosphaeria sp.、Phoma multirostrataPhoma sp.。结论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内生真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总酚和生物碱含量是影响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
    17  党参生品及不同米炒党参U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王梅,王越欣,李媛媛,武英茹,李宁,荆然,郝旭亮,倪艳
    2021, 44(6):1240-124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5
    [摘要](685) [HTML](0) [PDF 4.19 M](667)
    摘要:
    目的 比较小米和大米炒制党参Codonopsis Radix前后的指纹图谱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SB-C18,流动相为乙腈-0.15%冰醋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 μL。以党参炔苷为参照,建立生党参、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各9批)的U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指认;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SPS 20.0与SIMCA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UPLC法检测大米炒党参、小米炒党参、生党参各9批饮片中5-羟甲基糠醛(5-HMF)和党参炔苷含量。结果 9批党参生品的UPLC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分别均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指认了5-HMF、党参炔苷2个共有峰,党参“米”炒后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的UPLC指纹图谱未见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9批党参生品聚为一类,而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聚为另一类。与生党参比较,大米炒党参和小米炒党参中5-HM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3种饮片党参炔苷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党参生品及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的UPLC指纹图谱,不同炮制辅料对米炒党参中化学成分的影响趋势相同,但程度不同。
    18  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膜性肾病研究
    赵黎,刘巍,杨涛,张任,李正东,曾艳,陈华茜
    2021, 44(6):1247-12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6
    [摘要](571) [HTML](0) [PDF 7.84 M](662)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对膜性肾病大鼠的作用及对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15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60只大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膜性肾病模型,造模完成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2 mg/kg)组、五味子乙素(30 mg/kg)组、五味子乙素(30 mg/kg) +泼尼松(2 mg/kg)组。连续给药28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p-Akt、Akt、PI3K-P85、PI3K-P1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五味子乙素组、五味子乙素+泼尼松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TC、TG、MDA、BUN及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肾脏p-Akt、Akt、PI3K-P85、PI3K-P11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五味子乙素+泼尼松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给药组。结论 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对大鼠膜性肾病发挥显著改善作用,作用优于单给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19  大鼠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梅阿宁,傅鹏,张建军
    2021, 44(6):1253-12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7
    [摘要](777) [HTML](0) [PDF 2.67 M](814)
    摘要:
    目的 对体内碱性彗星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琼脂糖浓度、解旋时间和电泳时间进行探讨,建立大鼠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方法,并用阳性对照药甲磺酸乙酯进行验证实验。方法 肝细胞来源于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3层单细胞凝胶玻片。第1层琼脂糖凝胶提前1天铺,选用3种不同浓度(1.00%、0.75%、0.50%)的正常熔点琼脂糖,选用3种不同终浓度(0.91%、0.68%、0.45%)的低熔点琼脂糖和单细胞混悬液铺第2层,第3层低熔点琼脂糖浓度与第2层相同。玻片裂解过夜后,4℃下分别避光解旋4种不同时间(20、30、40、60 min),在2~10℃新鲜电泳液(pH>13)中以有效电压0.7 V/cm分别电泳3种不同时间(20、30、40 min),中和并用无水乙醇脱水后干燥保存。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并保存,用CASP软件对细胞图像分析,以细胞尾DNA百分比衡量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将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生理盐水和甲磺酸乙酯(200 mg/kg),ig给药2次,间隔21 h,最后1次给药后3 h收集肝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按照已建立的实验方法检测甲磺酸乙酯的遗传毒性。结果 第1层使用0.75%的琼脂糖溶液铺片合适,使用终浓度为0.68%的低熔点琼脂糖和单细胞混悬液铺第2层琼脂糖凝胶时,铺片合适,分别选择解旋20 min和电泳20 min作为解旋时间和电泳时间。经方法学检测,甲磺酸乙酯遗传毒性结果为阳性。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方法并验证成功,有利于彗星试验在新药安全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  丁香酚与甲基丁香酚的抗焦虑作用机制研究
    张洁,王强,梁雨璐,李忆红,解嘉琪,刘传鑫,黄建梅
    2021, 44(6):1259-12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8
    [摘要](763) [HTML](0) [PDF 2.24 M](832)
    摘要:
    目的 探究丁香酚及甲基丁香酚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1 mg/kg)组,丁香酚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组和甲基丁香酚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5% CMC-Na溶液,每只大鼠给药1 mL,ig给药,给药7 d后,除对照组外,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焦虑大鼠血清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单胺氧化酶A(MAO-A)、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乙醛脱氢酶(ALDH)及醛糖还原酶(AR)的表达量,同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海马体组织中相应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丁香酚高剂量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OE)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OT)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作用呈剂量相关性;随着剂量的增加,甲基丁香酚表现出抗焦虑作用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IRT1和MAO-A酶含量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丁香酚与甲基丁香酚均发挥显著回调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DH与AR含量显著下降,COMT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COMT与ALDH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AR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香酚可显著回调血清COMT、ALDH及AR含量(P<0.05、0.01),甲基丁香酚显著回调血清COMT、AR含量(P<0.05、0.01);丁香酚与甲基丁香酚能够显著抑制焦虑大鼠海马体COMT与ALDH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甲基丁香酚显著抑制AR的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丁香酚和甲基丁香酚抗焦虑活性良好,可通过调控SIRT1-MAO-A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代谢以及儿茶酚胺代谢通路中COMT、ALDH及AR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发挥作用。
    21  格列喹酮片的分剂量评价
    刘欢,赵丽霞,白雷
    2021, 44(6):1266-126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19
    [摘要](599) [HTML](0) [PDF 1.59 M](995)
    摘要:
    目的 评价单面带刻痕的格列喹酮片的分剂量药学特性。方法 分别采用切药器和手工对自研品和参比制剂进行分割,以分割前后质量损失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研品和参比制剂的可分割性;取在硬度上限(8 kg)和下限(4 kg)处的自研格列喹酮片分别用切药器分割后,考察分割质量损失;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研究分割后的片剂脆碎度;参考《欧洲药典》,随机取30片,分割后检测单一半片占半片平均片质量百分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喹酮整片、半片在pH 8.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曲线;参照《中国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通则0941),对切药器分割后的30片自研品进行含量均匀度测定。结果 质量损失结果表明手工分割和切药器分割无显著性差异;硬度上限与下限时片剂分割后的脆碎度和质量损失均符合要求;分割后片剂质量差异、脆碎度和含量均匀度均符合药典要求;自研品与参比制剂的半片溶出行为一致;与整片溶出量相比,分割后的自研品60 min溶出量为51.46%,参比制剂为49.12%。结论 自研品和参比制剂分割后的药学特性相同。
    22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秦少强,张占帅,石金铮,刘俊峰,李卓然,赵韩婷,王亚玲,李方江
    2021, 44(6):1270-12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0
    [摘要](444) [HTML](0) [PDF 1.34 M](811)
    摘要: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患者在停止服用ACEI类药物2 d后,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血清学指标[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水平变化,以及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比治疗前降低,LVEF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MMP-9和sST2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MMP-9和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C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3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张颖,于海永,李海波
    2021, 44(6):1275-12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1
    [摘要](642) [HTML](0) [PDF 1.29 M](531)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就诊并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0%于1 min内进行静脉推注,剩余90%+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注意最大用药剂量不超过8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脑血流速度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OD、GSH-P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的丙二醛(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MDA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IL-6、IF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脑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脑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24  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宋海军,杨祖悌,刘军,刘国磊
    2021, 44(6):1280-128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2
    [摘要](631) [HTML](0) [PDF 1.28 M](706)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南阳南石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T2)、拔管前(T3)、拔管后1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在T1、T2、T3、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术后1周、2周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观察组(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相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可更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25  凝血酶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凝血因子的影响
    房安芹,韩明辉,张敏,孟建芳
    2021, 44(6):1285-129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3
    [摘要](652) [HTML](0) [PDF 1.31 M](627)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8)。对照组自然分娩患者经臀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剖宫产患者经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若未达止血目的,于15、30 min后再次给药,但总剂量<2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凝血酶冻干粉宫腔灌注治疗,取2 000单位凝血酶+20 mL生理盐水,缓慢注进宫腔,再将5 mL生理盐水注入导管中拔出导管,无菌纱布堵塞宫颈口。侧卧,抬高臀部,4 h后取出宫颈纱布。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d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Ⅶ(F Ⅶ)、F Ⅷ、F Ⅸ]水平、创面闭合能力[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并发症发生率、生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持续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产后2 h、产后24 h)、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n、1 d血浆F Ⅶ、F Ⅷ、F 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 Ⅶ、F Ⅷ、F Ⅸ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d血清VEGF、VEGFR-1、VEGFR-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VEGFR-1、VEGFR-2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露时间、复潮时间、月经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第1次月经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酶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改善凝血因子水平及创面闭合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理机能恢复。
    26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丹,朱燕飞,张曙萱
    2021, 44(6):1291-129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4
    [摘要](482) [HTML](0) [PDF 1.24 M](63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疗效、母婴结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3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用药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患者分别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于睡前口服,1次/d;用量:高剂量组,150 mg/次;中剂量组,100 mg/d;低剂量组,50 mg/d,至妊娠37周停止用药。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母婴结局及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蛋白尿定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蛋白尿定量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中剂量组患者剖宫产及早产几率分别为4.88%及7.32%,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P<0.05),中、低剂量组产后出血几率均为2.44%,显著低于高剂量组(P<0.05),3组低体质量新生儿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高于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中、高剂量组(P<0.05)。结论 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剂量(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母婴结局,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27  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吴会玲,侯凤辉,娄侠,付晓燕
    2021, 44(6):1296-13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5
    [摘要](763) [HTML](0) [PDF 1.29 M](949)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2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联组(n=56)和二联组(n=56)。二联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d和氯吡格雷片300 mg/d,PCI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和氯吡格雷片75 mg/d,服用6个月。三联组在二联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注射液,起始0.5 h内以0.4 μg/(kg·min)的速率滴注,之后维持滴注的速率变为0.1 μg/(kg·min)。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血小板活化参数(CD62P、CD63)及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FS、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三联组患者LVFS、LVEF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三联组患者CD62P、CD63显著低于二联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8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超,王玉,汪钰,田月
    2021, 44(6):1301-130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6
    [摘要](729) [HTML](0) [PDF 1.32 M](777)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年—2019年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9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口服环孢素软胶囊,剂量3~5 mg/(kg·d),每日分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后休息2周。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Hb)、白细胞介素(IL)-17、IL-2、γ-干扰素(IFN)的水平。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测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2.9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7、IL-2、IFN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WHOQOL-10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WHOQOL-100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可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29  附桂骨痛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马捷,汤洋,陶海荣,胡小鹏,丁勇,陆雄伟
    2021, 44(6):1306-13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7
    [摘要](649) [HTML](0) [PDF 1.29 M](703)
    摘要:
    目的 探讨附桂骨痛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附桂骨痛胶囊,4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的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2(IL-32)、类风湿因子(RF)、血沉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32、RF、血沉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32、RF、血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附桂骨痛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30  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联合维生素K1治疗胆道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汪永钦,郑明友
    2021, 44(6):1311-131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8
    [摘要](465) [HTML](0) [PDF 1.26 M](582)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联合维生素K1治疗胆道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9年8月来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胆道术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治疗,10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4粒/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内止血率、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标志物以及肝功能变化。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 h内止血率高于对照组,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甘胆酸(CG)、人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G、LN和PCⅢ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改良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联合维生素K1可以较好的控制患者胆道术后出血,改善肝功能,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1  脉络舒通丸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张志
    2021, 44(6):1315-131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29
    [摘要](617) [HTML](0) [PDF 1.28 M](578)
    摘要:
    目的 观察脉络舒通丸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脉络舒通丸,12 g/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红肿、患肢肿胀、患肢疼痛以及筋脉条索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体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和T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基础上加用脉络舒通丸能显著增加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32  尼可地尔辅助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李炯侠,郭延丽,董泰玮,白杨,李敏,李小伟,卫培峰
    2021, 44(6):1320-132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30
    [摘要](661) [HTML](0) [PDF 1.86 M](781)
    摘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及预后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数据库,纳入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STEMI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采用Revman 5.3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s,93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STEMI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2发生率[OR=0.53,95% CI=(0.4,0.71)]、校正TIMI帧数[WMD=-8.93,95% CI=(-13.18,-4.67)]、左室射血分数[SMD=0.65,95% CI=(0.42,0.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WMD=-5.56,95% CI=(-7.75,-3.38)]、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0.54,95% CI=(0.4,0.72)]、再灌注心律失常[OR=0.55,95% CI=(0.33,0.91)]、心力衰竭发生情况[OR=0.4,95% CI=(0.19,0.86)]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接受PCI的STEMI患者手术期间冠状动脉内单独注射尼可地尔能改善患者冠脉血流量,保留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还可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3  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吴自勇,胡静,王伟,秦娜,廖华,肖晓林
    2021, 44(6):1330-133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31
    [摘要](695) [HTML](0) [PDF 1.32 M](68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2月发表的布地奈德持续吸入、单剂吸入和气管滴入分别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 049例患者,持续吸入组400例,单剂吸入组265例,气管滴入组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地奈德持续吸入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增加值大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气管滴入组和单剂吸入组;气管滴入组治疗后增加值大于单剂吸入组,中重度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剂反复使用率小于单剂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不同用药方式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是最优用药方案,其次为气管滴入给药,再次为单剂雾化吸入。
    34  中药来源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赵雨婷,冯心池
    2021, 44(6):1338-13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32
    [摘要](1048) [HTML](0) [PDF 1.37 M](759)
    摘要: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药物之一,可通过抑制体内高血糖状态下被激活的多元醇通路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而减少山梨醇的蓄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来源更加广泛,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2010—2020年报道的来源于中药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其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症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中药提取物,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35  附子心脏毒性及配伍减毒增效机制研究进展
    姜波,常晶晶,张春蕾,靳星,徐敬娅,李宝龙
    2021, 44(6):1346-135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33
    [摘要](995) [HTML](0) [PDF 1.31 M](1027)
    摘要:
    附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最主要的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其中心脏是主要的靶器官之一。目前普遍认为附子所致心脏毒性是由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的结果,其毒性机制与Ca2+超载、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以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研究发现附子与其他传统中草药配伍能通过影响体内代谢过程、抗Ca2+超载、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机制发挥减毒增效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附子心脏毒性及配伍减毒增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附子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36  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玲芳,李雨桐,唐迎紫,艾琳,张芮芹,王鑫国,牛丽颖
    2021, 44(6):1354-136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6.034
    [摘要](1258) [HTML](0) [PDF 1.27 M](1512)
    摘要:
    芍药甘草汤由白芍、炙甘草两味中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柔筋止痛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缓急止痛之方。文献报道芍药甘草汤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单萜糖苷类、酚酸类、鞣质类、生物碱类、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保肝、抗炎、止咳、平喘、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