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3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有效应对流行病的新型临床试验设计
    孙昱
    2020, 43(6):977-9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1
    [摘要](785) [HTML](0) [PDF 1.89 M](735)
    摘要:
    对于迅速演变的流行病来说,仅开展传统临床试验还是不能及时得到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在未来更好地应对流行病暴发,可能需要接受一种灵活的试验设计,这种设计可以绕过、加速或重新安排传统的3个临床研究阶段,同时又遵循候选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科学规律。介绍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8个适应性临床试验,及1个平台试验,同时还列举了2个疫苗研发的由真实世界证据(RWE)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组成的混合设计方案。为了有效应对流行病,鼓励新型的临床试验设计,鼓励疫苗开发的新型研究策略。建议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流行病制定药物研发计划,以进行适应性的、持续的、多地区的临床研究。
    2  公共卫生事件中FDA应对短缺药品指导原则介绍
    王胜鹏,朱炯,王翀
    2020, 43(6):987-99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2
    [摘要](806) [HTML](0) [PDF 949.78 K](747)
    摘要: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3月,FDA发布“FD&C法案506C规定的永久停产和生产中断报告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为申请人和生产企业及时和详尽地报告药品和生物制品生产变化提出建议,以便FDA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可能的短缺药品,保障美国药品供应链稳定。该指导原则对完善我国药品生产中断报告制度具有参考价值。
    3  基于UPLC法和网络药理学的黄芩茎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严宝飞,刘嘉,段金廒,刘圣金,曾庆琪,富莹雪
    2020, 43(6):991-100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3
    [摘要](970) [HTML](0) [PDF 3.45 M](975)
    摘要: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黄芩茎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芩茎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测定11个产地黄芩茎叶样品中9种黄酮类、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利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上述12种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及NCBI数据库获取COVID-19靶点,导入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PPI网络,导入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将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蛋白酶结构域复合物(SARS-CoV-2-S-RBD-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酚酸类成分,但含量差异较大,野黄芩苷为黄芩茎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产地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不同产地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相似度较低,表明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样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可能与产地生态环境诸多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黄芩茎叶10种成分可通过干预30个靶点、127条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种化学成分与SARS-CoV-2-SRBD-ACE2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8种成分的结合活性优于诊疗方案中4种COVID-19治疗药物。结论 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全面可靠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方法,可为黄芩茎叶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黄芩茎叶治疗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对COVID-19引起的免疫系统紊乱、炎症等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黄芩茎叶中多种黄酮类、酚酸类成分具有潜在的抗SARS-CoV-2活性及COVID-19治疗作用。黄芩茎叶、黄芩茎叶解毒胶囊和由黄芩茎叶制得的黄芩茶可用于COVID-19的防治中,黄芩茎叶亦可作为原料提取用于治疗COVID-19的活性成分。
    4  COVID-19疫情期间捐赠药品的管理实践与思考
    邱志国,邓斌,吕永宁,张玉,罗立
    2020, 43(6):1003-100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4
    [摘要](921) [HTML](0) [PDF 912.23 K](664)
    摘要:
    目的 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捐赠药品的管理问题,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捐赠药品管理办法,以期为后续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查阅捐赠药品相关文献和管理办法,总结归纳其他医疗机构捐赠药品的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方案和我院发热门诊小组诊疗方案,制定我院COVID-19捐赠药品遴选目录和管理办法,指导我院捐赠药品的管理工作。结果 初步建立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捐赠药品管理办法,包括成立并完善COVID-19捐赠药品管理小组,制定捐赠药品遴选目录,捐赠药品接收和资质验证,捐赠药品的存储、发放和使用,捐赠药品账务管理和公示,部分剩余捐赠药品的处理。捐赠药品总使用率为86.64%。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药学人员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捐赠药品的管理经验,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管理策略,捐赠药品遴选使用指南的制定以及捐赠药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体系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推进。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肿瘤临床试验应对措施及其影响的分析
    房虹,樊琦,王海学,宋福鱼,唐玉,于安琪,孙超,黄慧瑶,吴大维,王书航,白颖,俞悦,方元,王辉,任晓婷,李宁,曹彩,徐兵河
    2020, 43(6):1008-101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5
    [摘要](1011) [HTML](0) [PDF 1.10 M](818)
    摘要:
    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受到重创,临床试验行业深受影响,也给研究机构管理和试验项目实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各大研究机构针对COVID-19防控要求下的应对措施,选取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8日,整理出本研究中心试验进展情况、处理方式、随访用药、脱落失访等情况,探讨疫情期间降低临床试验影响的可行性方法,旨在为今后探索临床试验的远程执行积累经验,为建立特殊时期临床试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6  氯喹和羟氯喹抗病毒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何蔚,常炳程
    2020, 43(6):1015-10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6
    [摘要](787) [HTML](0) [PDF 1.02 M](984)
    摘要:
    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对人类健康乃至社会发展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寻找预防及治疗药物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氯喹、羟基氯喹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疟疾、风湿免疫病的常用药,药品的成本低、安全性高。回顾了多项氯喹、羟氯喹抗病毒的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归纳了二者对于人冠状病毒(HCoV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寨卡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A71)、朊病毒等多类病毒的作用,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7  FDA对少于参照药适应症生物类似药许可证申请的建议
    萧惠来
    2020, 43(6):1021-102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7
    [摘要](740) [HTML](0) [PDF 1.03 M](704)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2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生物类似药和可互换的生物类似药:少于已许可的参照药所有使用条件的许可证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主要对少于参照药适应症的生物类似药申报注册类别和说明书的内容提出了建议。介绍该指导原则的内容,期望能扩大我国对这类药物研发和监管的视野。
    8  复方丹参片及其拆方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
    李晓霞,李新,林娟,王德勤,周福军,匡艳辉,黄启和,梁小娜,徐旭,郭海彪
    2020, 43(6):1026-10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8
    [摘要](955) [HTML](0) [PDF 3.35 M](635)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及其拆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高、低剂量(0.6、0.3 g/kg)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阳性药,6.9 mg/kg)组,丹参提取物(0.3 g/kg)组,三七粉(0.3 g/kg)组,ig给药,每日1次,预防给药7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大鼠结扎前及结扎后Ⅱ导心电图,观察ST段变化值;最后一次心电图检测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内皮素(ET)、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F1α)水平;取心脏,TTC染色检测心肌缺血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心肌缺血明显,血清心肌酶AST、LDH、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F1α水平显著降低,NO、eNOS水平显著降低,ET水平显著升高(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片高、低剂量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率显著降低,血清各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0.01);丹参提取物组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缺血率,血清CK-MB、LDH、eNOS、ET、TXB2、6-keto-F1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AST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七粉组心电图ST段、血清CK-MB、ET、TXB2、6-keto-F1α显著改善(P<0.05),心肌缺血率和AST、LDH、NO、e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改善冠心病大鼠心肌缺血方面,复方丹参片效果较单味药好,丹参提取物效果较三七粉效果较好。
    9  儿黄散白及胶双层膜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及毒性、刺激性研究
    王艳宏,盛开,李洪晶,杨柳,关枫,韩凤娟
    2020, 43(6):1033-10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09
    [摘要](798) [HTML](0) [PDF 1.97 M](669)
    摘要:
    目的 通过儿黄散白及胶双层膜(EHGBF)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安全性试验,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MTT法考察不同浓度(0.1、1.0、5.0、10.0 mg/mL)的EHGBF、无白及胶儿黄散双层膜、白及胶双层膜及空白基质膜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HGBF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膜剂阴道给药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试验,及对用药后家兔阴道取材肉眼观察及石蜡切片病理学观察,研究EHGBF对阴道刺激性。结果 空白基质膜对HeLa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EHGBF、白及胶双层膜、无白及胶儿黄散双层膜对HeLa细胞均发挥显著增殖抑制作用(P<0.05),作用强弱为EHGBF > 白及胶双层膜 > 无白及胶儿黄散双层膜;经过1、5、10 mg/mL浓度的EHGBF处理后,HeLa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EHGBF在大剂量使用下无致死性,对皮肤及阴道几乎没有刺激性。结论 EHGBF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无急性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性,对阴道黏膜几乎没有刺激性,安全性较好。
    10  大黄素通过调控TLR4/NF-κB通路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孙攀兴,邱春光
    2020, 43(6):1040-10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0
    [摘要](977) [HTML](0) [PDF 3.60 M](891)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运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筛选LPS体外诱导HUVEC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浓度及大黄素给药浓度。取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 μg/L LPS)、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阳性药,10 μmol/L)组和大黄素低、高剂量(40、80 μmol/L)组,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 p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浓度为1 μg/L,作用24、48 h,HUVEC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8%、51.2%; 40、80 μmol/L大黄素作用24、48 h对HUVEC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选择1 μg/L作为LPS造模浓度,40、80 μmol/L作用24 h作为大黄素给药条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NO、MDA、ROS、TNF-α含量显著升高,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大黄素给药后HUVEC细胞生存率显著升高,NO、MDA、ROS、TNF-α含量显著降低,TLR4、NF-κB p65、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大黄素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通路、抑制炎症有关。
    11  醒脑静注射液活性成分麝香酮对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可,李芮琳,赵磊,殷孟兰,徐耀,张彤,贾壮壮,胡利民,王少峡
    2020, 43(6):1046-105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1
    [摘要](928) [HTML](0) [PDF 3.01 M](790)
    摘要:
    目的 筛选醒脑静注射液8种单体(吉马酮、莪术二酮、β-榄香烯、樟脑、莪术烯醇、麝香酮、天然冰片、龙脑)中抑制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研究其对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8种单体(10 μmol/L)对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10 μmol/L的8种单体孵育BV-2细胞0.5 h,用0.1 μg/mL脂多糖(LPS)进行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Grei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浓度。不同浓度的麝香酮孵育BV-2细胞0.5 h,用0.1 μg/mL LPS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Greiss法检测NO浓度;Elisa法检测TNF-α、IL-6、白介素1受体α(IL-1Rα)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各个单体成分对正常培养的BV-2细胞无毒性作用。LPS刺激BV-2细胞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NO、TNF-α、IL-6、IL-1Rα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麝香酮5.0、7.5、10.0 μmol/L浓度可显著抑制NO、IL-6的产生,10 μmol/L麝香酮可显著抑制TNF-α的产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7种单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2.5、5.0 μmol/L麝香酮组IL-1Ra的释放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麝香酮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
    12  黄芪多糖调控细胞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的机制研究
    曹松,严晓燕,马军,景文江,张淑莲,王娟毅,李翔,吴翔,余洪刚
    2020, 43(6):1051-10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2
    [摘要](592) [HTML](0) [PDF 4.59 M](711)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通过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ip氨基甲酸酯(0.8 mg/g)建立NSCLC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表面结节的数量及形态在体评价黄芪多糖(300 mg/kg)的抗肿瘤活性;CCK8法评价黄芪多糖体外抗人NSCLC细胞系A549(40.00、20.00、10.00、5.00、2.50、1.25 μmol/L)和HCC827(100、50、25 μmol/L)增殖活性;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试验)评价黄芪多糖对A549(40 μmol/L)和HCC827(50 μmol/L)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研究黄芪多糖对VRK1/P53BP1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黄芪多糖和吉非替尼(阳性药)组的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5、0.01);黄芪多糖组的肿瘤结节呈近似圆形,与紧密排列的肿瘤结节边界清晰,模型和吉非替尼组的结节呈现不规则结构,细胞排列松散,更具侵略性。黄芪多糖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549和HCC827细胞增殖,显著缩短的彗尾和橄榄炬(P<0.05、0.001),保护DNA完整性;显著增加NSCLC细胞中VR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53BP1和VR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VRK1蛋白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移位;通过VRK1敲低反向验证上述结果。结论 黄芪多糖通过激活VRK1/P53BP1信号转导途径增强DNA损伤修复,进而抑制NSCLC细胞增殖。
    13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大鼠药动学研究
    吴雅丽,李洪义,潘德桐,胡晓丞,申文晋,蔡永明,司端运
    2020, 43(6):1059-106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3
    [摘要](749) [HTML](0) [PDF 1.91 M](772)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2M-118)在大鼠体内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v低、中和高剂量(1、2和4 mg/kg)2M-118,高剂量组大鼠于单次给药后,继续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8次。于给药前(0 h),首次及末次给药后5、10、20、30、45 min和1.0、1.5、2.0、4.0、6.0、8.0 h采集眼静脉丛全血约0.5 mL,制备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药物浓度,采用DAS 3.2.8药动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峰浓度(Cmax)、初始浓度(C0)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消除相半衰期(t1/2Z)随剂量递增明显延后,平均t1/2z分别为0.24、0.60和1.18 h;表观分布容积(Vz)随剂量递增而增大;各剂量组的清除率(CLz)较为一致。与同剂量(4 mg/kg)单次给药相比,大鼠多次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体内药物无蓄积倾向。结论 大鼠单次iv 2M-118后,在1~4 mg/kg剂量内,体内暴露量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清除可能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单次与多次iv给予相同剂量2M-118后,药动学行为特征基本一致,无明显药物蓄积。
    14  羟苯甲酯及羟苯甲酯钠对照品的稳定性研究
    熊婧,刘毅,宁保明,何兰
    2020, 43(6):1065-107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4
    [摘要](1634) [HTML](0) [PDF 4.17 M](1211)
    摘要:
    目的 对羟苯甲酯和羟苯甲酯钠对照品的包装、贮存及使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分析,通过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法测定羟苯甲酯和羟苯甲酯钠的水分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解吸附等温线,并与传统的引湿性试验结果相对比;通过费休氏容量滴定法测定并比较包装前后羟苯甲酯钠的水分含量和均匀性,干燥失重法测定包装前后羟苯甲酯的减失质量,考察了西林瓶和安瓿瓶两种包装用瓶的适用性;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热重分析法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了羟苯甲酯和羟苯甲酯钠的化学稳定性、晶型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结果 羟苯甲酯钠对照品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80%恒温恒湿箱内24 h,增重百分率为21.2%,极具引湿性;采用西林瓶或安瓿瓶包装均无法保证对照品量值的准确;引湿增重21.2%未对其HPLC纯度产生影响,但晶型发生了转变;热重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样品中的水分完全释放。羟苯甲酯对照品无引湿性,西林瓶包装足以保证其量值的准确;长期贮存稳定,干燥不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引湿前后未发生晶型转变。结论 通过对羟苯甲酯和羟苯甲酯钠对照品深入系统的研究,评价了对照品使用的关键点及风险级别,建议质量标准中采用羟苯甲酯对照品替代羟苯甲酯钠对照品。
    15  GC法测定高哌嗪中乙二胺和哌嗪的残留量
    甘冬彦,杨建玲,杨晓芸,陈云建
    2020, 43(6):1071-10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5
    [摘要](1279) [HTML](0) [PDF 1.07 M](973)
    摘要: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高哌嗪中杂质残留乙二胺和哌嗪。方法 采用GC法,色谱柱为CP-sil8 CB(30 m× 0.25 mm×0.50 μm);进样口温度240℃;升温程序:60℃保持1 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再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 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分流比为2∶ 1;进样方式为直接进样,进样量1 μL;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高哌嗪中乙二胺杂质和哌嗪杂质与主成分间均能有效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20.2~161.7 μg/mL(r=0.999 8),20.4~163.6 μg/mL(r=0.999 9)。重复性和精密度的RSD值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高哌嗪中乙二胺和哌嗪杂质的准确测定和质量控制。
    16  丸剂中非法添加环丙沙星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白洁,刘阳,刘静,袁松,张涛,朱雪妍,杨平荣
    2020, 43(6):1075-107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6
    [摘要](697) [HTML](0) [PDF 1.77 M](85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丸剂中非法添加环丙沙星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19F-核磁共振定量(19F-qNMR)法对添加入当归苦参丸中的环丙沙星进行检测,以4,4’-二氟二苯甲酮为内标,以氘代DMSO为溶剂,采集δ-120.3处环丙沙星信号和δ-104.8处内标信号面积,计算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环丙沙星和内标信号面积比为纵坐标,环丙沙星和内标质量比为横坐标,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3.384 1X+0.114 8,R2=0.992,环丙沙星在5~30 m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7.798×10-2 mg/mL,定量限为0.260 mg/mL。建立的19F-qNMR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检测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19F-qNMR法样品制备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适合对丸剂中非法添加的环丙沙星进行含量测定。
    17  舒脑欣滴丸治疗偏头痛(血虚血瘀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孙兴华,王东岩,张淼,李书霖,朱瑞增,王秀杰,刘金五,曹绪政,赵亮
    2020, 43(6):1079-108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7
    [摘要](794) [HTML](0) [PDF 1.15 M](782)
    摘要:
    目的 观察舒脑欣滴丸治疗偏头痛(血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来源于6家医疗机构的符合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证血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天舒胶囊4粒/次、3次/d,试验组口服舒脑欣滴丸,4粒/次、3次/d,疗程均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月发作天数、头痛程度、中医证候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单项症状(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头晕、善忘、失眠、面色苍白、唇甲紫暗)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事件和生命体征。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IDAS积分、HIT-6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MIDAS积分、HIT-6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症状中“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头晕”“失眠”“唇甲紫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中“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善忘”“面色苍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33%和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舒脑欣滴丸治疗偏头痛(血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8  乌灵胶囊联合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和军
    2020, 43(6):1086-109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8
    [摘要](750) [HTML](0) [PDF 1.10 M](1051)
    摘要: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 2019年10月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本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首次剂量为3 mg,1周后持续剂量6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状态。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IL-1β、IL-17、TNF-α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明显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BP、NSE比对照组低,BDN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帕利哌酮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保护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19  不同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的比较研究
    周志梅,徐甲芳,买雷
    2020, 43(6):1091-109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19
    [摘要](804) [HTML](0) [PDF 1.06 M](67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8年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癫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拉莫三嗪使用剂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拉莫三嗪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100 mg/d,维持10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50 mg/d,维持5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7.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300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能达到很好的疗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功能与认知功能。
    20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王丹,程义伍,周海群
    2020, 43(6):1095-109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0
    [摘要](747) [HTML](0) [PDF 1.01 M](786)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 2019年5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1岁以内:1.5 g/次,2次/d;1~2岁:3.0 g/次,2次/d;2岁以上3.0 g/次,3次/d,观察组在服用蒙脱石散后2 h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1岁以内:0.125 g/次,2次/d;1岁以上:0.25 g/次,2次/d。两组均根据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治疗4~7 d。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的大便频次及大便性状评分、止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推广应用。
    21  参芪肝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段树鹏,侯丽娟,王宏伟,宋新文
    2020, 43(6):1099-110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1
    [摘要](763) [HTML](0) [PDF 1.11 M](692)
    摘要:
    目的 探讨参芪肝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和治疗方式差异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口服抗病毒药物马来酸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芪肝康片治疗,2.1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和92.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和TBI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17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而Treg细胞频率及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Τh17细胞频率、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IL-17水平显著下降,而Treg细胞频率及TGF-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4.04%,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参芪肝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与影响Th17、Treg细胞频率及降低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有关。
    22  地奥司明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罗雪,易瑛,蒋雪梅,雷海
    2020, 43(6):1104-110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2
    [摘要](773) [HTML](0) [PDF 1.01 M](944)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片,5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0.9 g/次,2次/d。2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观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的淋巴水肿与乳腺癌问卷(LBCQ)评分、手臂5点周径、肩关节活动优良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BCQ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5点周径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虎口掌径与腕横纹周径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结论 地奥司明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不会改变患侧上肢5点周径,可促进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3  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冯小凤,姚慧妤,夏闪
    2020, 43(6):1108-11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3
    [摘要](625) [HTML](0) [PDF 1.04 M](54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第1日给予175 mg/m2的传统紫杉醇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3 h,给药前给予地塞米松预处理。次日采用5 AUC卡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 h。观察组患者给予175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 h;5 AUC卡铂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两组共治疗6个周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的60.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化疗药物使用费用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治疗药物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7 234.65,即增加1个效果单位,观察组需多花7 234.65元。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及经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4  免疫球蛋白联合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周丽霞,李李,王燕,何淑贞,莫丽芳
    2020, 43(6):1112-11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4
    [摘要](770) [HTML](0) [PDF 1.07 M](968)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5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治疗,从确诊为早孕开始治疗,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 mg,1次/d。隔日1次肌注注射用绒促性素,2 000 U,直至孕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前卵泡期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 mL,妊娠后立即再用1次,隔日1次肌注注射用绒促性素2 000 U,以后每隔4周1次,直至孕12周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抗缪勒管激素(AMH)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LH与T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TRP1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MH和CTRP1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能改善机体的性激素分泌平衡,提高患者生育功能与妊娠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25  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孔祥华,杨水艳,王仁存
    2020, 43(6):1117-11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5
    [摘要](751) [HTML](0) [PDF 1.06 M](822)
    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56例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动态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深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次,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10 U/次,对于止血效果不佳者再次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深部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6 U垂体后叶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 mL中于子宫肌层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止血情况;凝血指标变化;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和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15 min、2 h及24 h时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6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刘彦超,胡晓谷,史波
    2020, 43(6):1121-112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6
    [摘要](721) [HTML](0) [PDF 1.06 M](657)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DL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27  氢化可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吴清岩,陈秋芳,马丽娜
    2020, 43(6):1125-11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7
    [摘要](727) [HTML](0) [PDF 1.05 M](640)
    摘要:
    目的 探究氢化可的松联合阿昔洛韦在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iv阿昔洛韦注射液,应用剂量为40 mg/d,2次/d,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iv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应用剂量为100 mg/d,3~5 d后减一次半量,激素治疗时间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肢体瘫痪恢复时间、昏迷恢复时间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肢体瘫痪恢复时间、昏迷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10天时,观察组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其血清NSE水平,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28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何建芳,杨辰华,张楠
    2020, 43(6):1129-11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8
    [摘要](402) [HTML](0) [PDF 1.05 M](859)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津力达颗粒治疗,开水冲服,1袋/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和2 h 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机体内炎症水平,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9  艾迪注射液联合羟考酮治疗晚期胃癌癌痛的疗效观察
    凌智君
    2020, 43(6):1133-11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29
    [摘要](849) [HTML](0) [PDF 1016.46 K](710)
    摘要: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胃癌癌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 mL/次,1次/d。两组均给药7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止痛效果、体力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止痛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体力状态均有所缓解且保持稳定,观察组患者的体力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乏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有效地缓解晚期胃癌患者的癌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态。
    30  碳酸氢钠联合载药微球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景晓,乔新梅,李楠,符会妮
    2020, 43(6):1137-114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0
    [摘要](825) [HTML](0) [PDF 1.07 M](759)
    摘要: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联合载药微球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焦作市中医院诊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载药微球介入治疗,将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50 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将10 mL表柔比星溶液注入100~300 μm的Collisphere微球瓶中,混匀后静置10 min,用剩余的10 mL表柔比星注射器抽取微球瓶内悬液,混入非离子型等渗对比剂20 mL,均匀后抽取微球悬液进行常规介入栓塞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碳酸氢钠辅助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7 d分别经靶动脉灌注50 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30 mL各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为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与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碳酸氢钠联合载药微球表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31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陈玥,黄絮,郭冬杰
    2020, 43(6):1142-114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1
    [摘要](790) [HTML](0) [PDF 1.01 M](696)
    摘要:
    目的 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抗感染治疗药物监护的重点和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统计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病原学检出、抗感染药物使用和治疗药物监测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4.7岁,平均ECMO持续时间20.3 d,使用ECMO前即有肝功能不全者16例、肾功能不全5例、心衰7例、低蛋白血症18例,12例合并使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平均APACHEII评分为19.1分,SOFA评分为7.6分。ECMO撤离后最终治疗成功、存活患者7例,死亡、自动出院或放弃治疗21例。共培养出病原体55例,多数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治疗药物监测为万古霉素19例、碳青霉烯类11例、伏立康唑4例,血药浓度监测各品种均有超过半数未在治疗范围内。结论 ECMO影响危重患者的血药浓度,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32  系统评价塞来昔布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勇,郑立风,张青正,朱琳燕
    2020, 43(6):1147-115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2
    [摘要](903) [HTML](0) [PDF 1.19 M](80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塞来昔布联用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塞来昔布联用阿片药物对比单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s,1 2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用阿片,塞来昔布联用阿片药物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OR=1.94,95%CI=1.64~2.59)、减少日均阿片药物用量(MD=-10.64,95%CI=-15.03~-6.26)和提高生活质量(MD=3.53,95%CI=1.34~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阿片药物类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Meta-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吗啡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晕发生率和羟考酮便秘发生率(P<0.01),对阿片药物致排尿困难发生率无影响。结论 塞来昔布联用阿片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确切,同时可显著降低便秘和恶心呕吐等发生率。
    33  枣仁安神胶囊对比苯二氮类治疗失眠症的Meta-分析
    王方石,王晓男,贺薇,杨立超,马雪松
    2020, 43(6):1154-115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3
    [摘要](879) [HTML](0) [PDF 1.05 M](69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枣仁安神胶囊与苯二氮类药物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12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RCTs,共计1 1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枣仁安神胶囊与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6,1.07),P=0.669];枣仁安神胶囊相比于苯二氮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失眠症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19,95%CI(0.14,0.25),P=0.000]。结论 应用枣仁安神胶囊与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相似,而枣仁安神胶囊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4  大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万静,王新花,陈晓燕,汪丽丽
    2020, 43(6):1160-116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4
    [摘要](957) [HTML](0) [PDF 1.09 M](87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大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大剂量西地那非(>1 mg/kg)对比常规剂量西地那非(1 mg/kg)治疗PPH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12月。提取相关资料并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RCTs,共计7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肺动脉下降[MD=-4.21,95%CI(-5.72~-2.69)]、血氧饱和度增加[MD=2.79,95%CI(1.53~4.06)]、氧分压增加[MD=3.43,95%CI(2.19~4.67)]、二氧化碳分压下降[MD=-4.53,95%CI(-7.62~-1.4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OR=1.55,95%CI(0.61~3.95),P>0.05)]。结论 大剂量西地那非(>1 mg/kg)在治疗PPHN方面与常规剂量西地那非相比,临床疗效更优,安全性相当。
    35  藤苦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宁书怡,冯心池
    2020, 43(6):1167-117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5
    [摘要](987) [HTML](0) [PDF 1.13 M](876)
    摘要: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是我国傣族传统用药,在民间应用广泛,极具开发前景。藤苦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强心甾、三萜、有机酸、木脂素、苯环衍生物等。药理研究表明,藤苦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促进创伤愈合、抗癫痫等药理作用。对藤苦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36  马齿苋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鲍守民,贾红梅,邹忠梅,张宏武,郑宜,热增才旦,于猛
    2020, 43(6):1174-118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6
    [摘要](1151) [HTML](0) [PDF 2.56 M](1265)
    摘要:
    马齿苋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多糖等成分,因其生物碱结构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针对马齿苋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药理活性、质量评价及体内代谢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马齿苋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7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神经系统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顾文,王荔
    2020, 43(6):1183-118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7
    [摘要](636) [HTML](0) [PDF 1.03 M](628)
    摘要: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作为脑梗死的辅助治疗药,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近年研究发现SAFI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抗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斑块、改善认知功能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SAF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度研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38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大肠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0, 43(6):1189-11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06.038
    [摘要](521) [HTML](0) [PDF 1.07 M](884)
    摘要: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防治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诱发小鼠原发性结直肠癌和CT26细胞或SW480-EGFP细胞移植瘤在大鼠或小鼠体内生长。体外实验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浓度相关地抑制大肠癌SW480细胞、SW480-EGFP细胞、SW480/M5细胞、SW620细胞、SW1116细胞、LoVo细胞、HT-29细胞、Colon26细胞、HCT116细胞、HCT-8细胞、HCL细胞和LS174t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苦参碱能增强奥沙利铂抗SW480细胞、SW620细胞和SW1116细胞的作用。氧化苦参碱能增强5-氟尿嘧啶抗LoVo细胞的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