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3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0, 43(11):0-0.
    [摘要](294) [HTML](0) [PDF 10.14 M](1124)
    摘要:
    2  目录
    2020, 43(11):0-0.
    [摘要](247) [HTML](0) [PDF 1.04 M](1208)
    摘要:
    3  FDA“供企业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治疗药物开发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2020, 43(11):2151-215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1
    [摘要](780) [HTML](0) [PDF 1.11 M](1398)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0年6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治疗药物开发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阐述了FDA目前对支持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适应症药物的总体开发方案和临床试验设计的看法。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望对中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修订以及这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和监管有帮助。
    4  公共卫生事件中欧盟维持药品最优供应指导原则介绍
    王胜鹏,朱炯,王翀,张弛
    2020, 43(11):2158-21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2
    [摘要](440) [HTML](0) [PDF 981.15 K](1371)
    摘要:
    为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供应稳定,2020年4月欧盟发布了“COVID-19持续期间的最优和合理药品供应以避免药品短缺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供了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欧盟成员国维持药品供应稳定应遵循的工作建议;并针对COVID-19治疗用药品和因疫情影响而具有短缺风险的药品,提出维持药品供应、流通和使用的最优措施。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完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5  甘草-大戟配伍对大戟峻下逐水作用的影响
    丁鹏敏,乔姗姗,刘斯琪,陶志,白根本,王如峰
    2020, 43(11):2163-216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3
    [摘要](1400) [HTML](0) [PDF 1.15 M](1592)
    摘要:
    目的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甘草-大戟配伍禁忌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即大戟单煎液组、甘草单煎液组、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和对照组,分别ig等体积大戟单煎液(0.24 g/kg)、甘草单煎液(0.72 g/kg)、甘草-大戟1:1合煎液(甘草0.24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2:1合煎液(甘草0.48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3:1合煎液(甘草0.72 g/kg、大戟0.24 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大戟、甘草单煎液剂量设置参考《中国药典》规定的人口服剂量,根据人和大鼠体表面积比例进行换算。观察大鼠的排尿量、尿液中总蛋白含量、排便量、小肠推进率,考察甘草对大戟峻下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大戟单煎液组比较,甘草-大戟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和排便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尿液中总蛋白浓度升高,其中,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便量均显著减少(P<0.05、0.01),甘草-大戟(1: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减少(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尿液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甘草与大戟配伍可明显拮抗大戟的利尿和泻下作用,影响大戟的峻下逐水功效。
    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分析
    耿胜男,谢鹏,李阳杰,杜钢军
    2020, 43(11):2168-217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4
    [摘要](1099) [HTML](0) [PDF 9.91 M](1310)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麻杏石甘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检索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及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支气管哮喘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映射获得麻杏石甘汤作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测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导入Cytoscape 3.7.2中筛选麻杏石甘汤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3.7.2对麻杏石甘汤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并构建麻杏石甘汤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中136个主成分可靶向98个哮喘相关靶点,关键有效成分包括麻黄碱、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MAPK3、TNF、TP53、VEGFA、JUN、EGFR、EGF、NOS3、CAT,涉及HIF-1、PI3K-Akt、MAPK、雌激素等71个信号通路和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细胞凋亡过程、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上皮细胞增殖、平滑肌细胞增殖等20个生物过程。结论 初步揭示了麻杏石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为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提供参考。
    7  银屑病(血热证)豚鼠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
    泰刚,李洋,杨志敏,赵思俊,王婷婷,张蕻,张弥,王思武
    2020, 43(11):2176-21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5
    [摘要](1191) [HTML](0) [PDF 1.18 M](1355)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医血热证的病因,复合银屑病症状,建立银屑病病证结合的豚鼠复合模型。方法 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法,ig给予豚鼠复方热药造成血热证模型,豚鼠耳部皮肤涂抹5%盐酸普萘洛尔乳剂造成银屑病模型,从体征、血流变、肛温及耳部皮肤病理变化对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消银片(2.1 g/kg)对其进行反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出现典型的血热证银屑病症状,肛温明显升高(P<0.05、0.01),全血黏度低切(LS)、中切(MS)、高切(HS)值均显著升高(P<0.01),耳组织质量和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0.01);Baker评分及炎细胞浸润数显著升高(P<0.01);肉眼观察,模型组豚鼠耳部潮红,皮肤表面形成结痂,出现白色银屑,触之耳组织表面粗糙、质地变硬、厚度增加;镜检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皮肤角化过度形成较厚的结痂,颗粒层不完整,棘层显著增厚,表皮突下延,乳突伸长呈杵状,新生毛细血管不同程度增多且血管充血,伴有不同程度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消银片组右耳厚度及质量,耳组织平均厚度及平均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Baker评分及炎细胞浸润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豚鼠血热证银屑病模型既有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又具有中医血热证的证候表现,是适用于中药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8  甘草酸铵调控IL-33/ST2通路对特应性皮炎小鼠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黄娇,罗杰伟,韩丽,杨莉,魏莹
    2020, 43(11):2181-218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6
    [摘要](1301) [HTML](0) [PDF 1.74 M](1369)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酸铵对特应性皮炎(AD)小鼠IL-33/ST2通路及肥大细胞的活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72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甘草酸铵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和泼尼松龙(阳性药,60 mg/kg)组。除对照组外,以丙酮-DNCB为致敏源构建AD小鼠模型,建模后各组ip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p生理盐水。记录小鼠夜间搔抓次数;甲苯胺蓝患处皮肤组织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33和ST2血清学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on blotting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的IL-33和ST2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显著增多(P<0.05),肥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IL-33和ST2的血清学水平、皮肤组织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龙组和甘草酸铵低、中、高剂量组的搔抓次数和肥大细胞密度分别显著减少和降低(P<0.05),IL-33、ST2的血清学水平、皮肤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甘草酸铵能够明显抑制AD模型小鼠IL-33和ST2的血清学水平、皮肤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降低了肥大细胞的活化程度,从而减轻AD的瘙痒症状。
    9  三子养亲汤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尿皮质素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表达的影响
    余洪刚,付大海,宋超,唐俊峰,马静维
    2020, 43(11):2187-219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7
    [摘要](1093) [HTML](0) [PDF 12.56 M](1254)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子养亲汤(SZ)对大鼠实验性支气管哮喘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诱发支气管哮喘,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1 mg/kg)组、SZ治疗(200 mg/kg)组和SZ单给药(不造模,200 mg/kg)组。试剂盒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性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Dunger's稀释液染色法进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BALF中氧化氮应激生物标记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LF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RNA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匀浆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肺中尿皮质素(UCN)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Z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IgE水平(P<0.05);显著降低BALF中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P<0.05);显著降低BALF中IL-4、IL-5、IL-13、IFN-γ和TNF-α水平(P<0.05);显著降低肺组织中SP-D和UCN的蛋白表达(P<0.05);HE染色结果表明,SZ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结论 SZ可通过下调SP-D和UCN表达改善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
    10  地氯雷他定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刘颖,王伟,郑雅楠,廖茂梁,王阳
    2020, 43(11):2193-22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8
    [摘要](1117) [HTML](0) [PDF 4.52 M](1486)
    摘要:
    目的 研究地氯雷他定(DL)自微乳的制剂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实验,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配伍实验,筛选出DL自微乳制剂的处方组成;以乳滴平均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制剂处方,并对DL自微乳的理化性质,溶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DL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中碳链三甘酯(MCT)(35%),乳化剂为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HS15)(45%),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20%)。所得自微乳制剂外观均一透明,略带黏性,自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0.21 nm,平均载药量为20.95 mg/g,包封率为76.56%。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DL 60 min累积溶出率达到93.78%。稳定性实验表明,高温、光照影响自微乳制剂的稳定性,制剂应低温避光保存。结论 DL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进而提高DL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11  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杨志欣,卞士嘉,王闻文,汲丽丽,王艳宏
    2020, 43(11):2201-220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09
    [摘要](1068) [HTML](0) [PDF 3.80 M](1267)
    摘要:
    目的 优化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薄膜分散制备苦参总黄酮脂质体,以苦参总黄酮的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脂质体凝胶剂的成型性、涂展性、光泽度、均匀度、pH值及稳定性等综合评分为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离心试验、低温试验、热恒温试验考察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稳定性,检测其pH值。结果 苦参总黄酮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9:1,磷酸缓冲盐pH值为7.0,苦参总黄酮的质量为0.05 g;平均包封率83.45%,平均粒径173.00 nm。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最佳处方为:卡波姆0.20 g、甘油2.59 g、三乙醇胺0.20 g,其脂质体凝胶剂的稳定性良好,当温度超过60℃时,凝胶剂的颜色变浅,pH值为6.53。结论 优化后的苦参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为苦参总黄酮经皮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12  基于UPLC-Q-TOF/HRMSE的活血解毒方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研究
    杨欣欣,刘传鑫,颜昌钖,常鑫鑫,李娅琦,王梓轩,肖治均,马长华
    2020, 43(11):2207-22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0
    [摘要](1283) [HTML](0) [PDF 1.77 M](1360)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HRMSE)技术对活血解毒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0.1%甲酸溶液(A)和0.1%甲酸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采用ESI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特征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与UNIFI数据库,鉴定活血解毒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 从活血解毒方中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7个、酚类化合物6个、皂苷类化合物30个、木质素类化合物6个、萜类化合物4个和其他类化合物5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HRMSE联用技术与UNIFI结合法能够系统、快速、准确地鉴定多种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及药效物质基础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13  一测多评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7种成分
    刘傲雪,徐彤彤,颜昱,吴清云,周丹丹,沙禕炜
    2020, 43(11):2217-22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1
    [摘要](1364) [HTML](0) [PDF 1.25 M](1485)
    摘要: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的含量。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进样量10 μL,并进行专属性、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与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铵、柴胡皂苷B2和柴胡皂苷B1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外标法测定15批小柴胡颗粒中的7个指标性成分对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HPLC法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要求;以黄芩苷为内参物,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铵、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相对于黄芩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8、0.52、0.57、1.80、0.82、1.08。一测多评法所测结果与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耐用性良好,可用于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
    14  不同溶氧量与残氧量对硫辛酸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井链,刘莉,陆赛花,周自桂,秦勇
    2020, 43(11):2222-22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2
    [摘要](2075) [HTML](0) [PDF 1.04 M](2305)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来源的硫辛酸注射液中的顶空残氧量和溶解氧量以及有关物质和主成分的含量,分析数据变化趋势,为硫辛酸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以原研制剂、自研3批不同溶氧量与残氧量的样品以及市售不同厂家样品为试验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样品的有关物质[杂质A(6,8-上硫辛烷酸)、杂质B(氧化杂质)、杂质C(降解杂质)]、含量和聚合物,X-325i顶空残氧/溶氧分析仪测定溶氧量与残氧量,进行高温、光照、低温、冻融循环等影响因素试验,以及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 较高溶氧残氧产品在高温条件下杂质B、C和杂质总量增长趋势明显;光照无外包装条件下,样品中溶氧量与残氧量均显著降低,杂质A和聚合物增长显著;光照带外包装条件下各样品均稳定;低温条件下各样品均稳定;冻融条件下低溶氧量样品不受影响,高溶氧量样品聚合物增加明显;加速条件下,所有自研制剂样品中杂质B和C增加趋势明显,所有样品中溶氧量呈下降趋势,残氧量基本无变化;长期条件下,高溶氧残氧样品杂质C和聚合物有增长趋势。结论 越低的氧含量越有利于质量控制,建议在中间产品中控制溶解氧<2 μg/mL,残氧量<2.0%,产品较稳定。
    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特灵眼药中铁、铅、钙、铝、镁、硼、钠
    刘晓明,王晓蕾,袁浩,王常顺,刘永利
    2020, 43(11):2229-22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3
    [摘要](1029) [HTML](0) [PDF 1.01 M](1228)
    摘要: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特灵眼药中铁(Fe)、铅(Pb)、钙(Ca)、铝(Al)、镁(Mg)、硼(B)、钠(Na)含量。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特灵眼药中Fe、Pb、Ca、Al、Mg、B、Na含量。结果 Fe、Pb、Ca、Al、Mg、B、Na线性范围为0.1~50.0 μg/mL(r=0.993 0~0.999 9);检测限为0.591 2~45.867 9 mg/kg;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6%;加样回收率为101.1%~110.0%,RSD为4.4%~5.7%,均小于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特灵眼药中铁、铅、钙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16  黄芩茎叶水浸液安全性系统评价研究
    刘德旺,蔡敏,吴建美,曲琳
    2020, 43(11):2233-224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4
    [摘要](617) [HTML](0) [PDF 19.52 M](1286)
    摘要:
    目的 对黄芩茎叶水浸液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以期为黄芩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称取黄芩茎叶,经2次90℃的水浸泡30 min,将2次滤液合并蒸发浓缩至所需浓度作为受试物。急性毒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受试物(15 g/kg)组,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4 d内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和体质量变化。遗传毒性实验:分别进行了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长期毒性实验:设置受试物低、中、高剂量(0.417、4.167、8.333 g/kg)组和对照组,给药90 d,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脏器质量及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致畸试验:将雌、雄大鼠1:1放置使其受孕,设置受试物低、中、高剂量(0.417、4.167、8.333 g/kg)组、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维生素A醋酸酯,1 g/kg)组,在受孕的第7~16天,每天ig给药,于第20天断头处死,记录子宫质量,吸收胎、早死胎、晚死胎及活胎数,逐一记录胎仔性别、体质量、体长、检查胎鼠外观有无异常,并进行骨骼检查。结果 小鼠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MTD)为15 g/kg,按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受试物有致突变作用。90 d喂养试验未见动物中毒性损伤改变。致畸试验表明,未见母体毒性,无致畸作用。结论 黄芩茎叶水浸液对受试动物无明显毒性。
    17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徐国防,高盼,刘平,赵岳,赖耀文,李广辉,张永玲,李晓苏,崔伟锋
    2020, 43(11):2241-224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5
    [摘要](3485) [HTML](0) [PDF 1.12 M](2227)
    摘要:
    目的 探究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CD4+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M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A和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中免疫因子表达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王阿红,李娜,吴娟,席玉镜,吴玉华
    2020, 43(11):2245-22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6
    [摘要](1149) [HTML](0) [PDF 1.08 M](1436)
    摘要:
    目的 探究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的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龙片,剂量为15 mg/d,连续治疗2个月,而后减量至5~10 mg/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环孢素注射液,2.5 mg应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滴,1次/d,持续2周;随后口服维持量5 g/d,持续治疗3个月。两组疗程均为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环瓜氨酸多肽(CC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和80.65%,两组对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P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β、TNF-α、CCP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孢素联合泼尼松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指标,降低患者CCP和CRP水平有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19  伊伐布雷定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王京,赵莉,赵婷婷
    2020, 43(11):2250-225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7
    [摘要](510) [HTML](0) [PDF 1.07 M](1296)
    摘要: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初始剂量2.5 mg/次,2次/d,之后根据患者心率调整给药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7.5 mg/次,2次/d,控制患者静息心率在55~65次/min,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 MWT)均明显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心率变异性指标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降低NT-proBNP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控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有积极意义。
    20  芪倍合剂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杜学芳,马尚超,张彩凤,张超群,李光艳,张兰芳,张利利,郭晓鹤,顾莉莉,杨妮,司玉静
    2020, 43(11):2254-22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8
    [摘要](1143) [HTML](0) [PDF 1.11 M](1478)
    摘要:
    目的 探讨芪倍合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其对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芪倍合剂,50 m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Baron评分、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9%、94.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和Baro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Mayo评分和Baro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17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水平均显著下降,而Treg细胞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h17细胞和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降低,而Treg细胞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和IL-23水平显著降低,而TGF-β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GF-β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倍合剂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机制与其能显著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21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汪发莲,杨生仁,李舜君,孙成芝
    2020, 43(11):2259-22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19
    [摘要](1263) [HTML](0) [PDF 1.07 M](1322)
    摘要: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升高,24 h尿钙(U-C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骨代谢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均显著降低,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骨转换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疗效确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2  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
    王平娟,李慧娟,王晓静
    2020, 43(11):2263-226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0
    [摘要](1239) [HTML](0) [PDF 1.04 M](1250)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84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将20 mL丹参注射液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30~40滴/min,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L/d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将30 mL硫酸镁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2 g/h,1次/d;丹参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用药1周,之后间隔3~5 d再持续用药1周,总用药周期为3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胎儿生长及新生儿发育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儿头围、腹围、股骨长度、双顶径的增长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血流变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娩出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指标,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23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田博,高飞,张舸洋,肖敏
    2020, 43(11):2268-2271,233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1
    [摘要](879) [HTML](0) [PDF 1.06 M](1289)
    摘要:
    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8例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应用剂量为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患者NIH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MMSE量表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于神经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24  多索茶碱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的影响
    段炳荣,赵波
    2020, 43(11):2272-2274,234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2
    [摘要](1104) [HTML](0) [PDF 1.07 M](1368)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联合氨溴索对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格尔木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将药物加入到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2~6岁儿童:7.5 mg/次,3次/d;2岁以下儿童:7.5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注射液,100 mg/次,以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 mL,时间应在20 min以上。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索茶碱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5  血清和肽素、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预后的关系探讨
    陈源浩,杨在东,张小芹,陈汉斌
    2020, 43(11):2275-22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3
    [摘要](977) [HTML](0) [PDF 1.26 M](130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4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6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另回顾同时间段体检中心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轻症肺炎患儿(105例)、健康婴幼儿童(82例)的资料,分别记为重症组、轻症组和健康组;并将重症组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A组(小于70分)、B组(71~80分)、C组(大于80分)。对比各组患儿的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重症组患儿PCIS评分与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的关系;重症组不同预后患儿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对重症组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A组、B组和C组、轻症组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且A、B、C 3组间的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所选患儿PCIS评分与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885、-0.907(P<0.05)。重症组死亡率为6.09%(22/361),存活患儿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均低于死亡患儿(P<0.05)。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预测小儿重症肺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5、11.55、7.18 ng/mL,三者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0.91%、97.87%、0.869。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普遍偏高,建议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定期检测血清和肽素、TLR2和TLR4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病情和生理状态,指导治疗,预测近期预后。
    26  柳氮磺吡啶联合地衣芽孢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李军辉,黄璠,许晓虹,袁燕燕
    2020, 43(11):2280-228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4
    [摘要](1276) [HTML](0) [PDF 1.10 M](1663)
    摘要:
    目的 研究柳氮磺吡啶联合地衣芽孢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顺序将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6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AI)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CAI评分、腹泻消失时间和血便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肠黏膜Toll样受体4(TLR-4)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联合地衣芽孢杆菌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水平,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7  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赵娜,蒋小芒,周月会
    2020, 43(11):2284-2286,23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5
    [摘要](1102) [HTML](0) [PDF 1.07 M](1268)
    摘要:
    目的 研究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拉贝洛尔片,1片/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不良妊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MDA和SO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可以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妊娠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水平。
    28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及其对RBP4、Apelin的影响
    宋寒梅
    2020, 43(11):2287-229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6
    [摘要](586) [HTML](0) [PDF 1.04 M](1081)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产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苏州明基医院就诊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首次剂量2.5~4.0 g,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后,5 min内缓慢iv,之后用60 mL 25%硫酸镁注射液加入到1 0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速度为1~2 g/h,20 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RBP4和Apelin水平,统计两组症状恢复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RBP4明显降低,Apelin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恢复正常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合并症包括心脏病、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相比单纯应用硫酸镁可更明显地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同时显著改善血清RBP4和Apelin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9  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Meta-分析
    路华林,路月亭,邓倩澜,许彦枝,刘铁军
    2020, 43(11):2291-23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7
    [摘要](1273) [HTML](0) [PDF 1.28 M](1738)
    摘要:
    目的 系统的评价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漱口水)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搜索他克莫司(软膏或漱口水)与皮质类固醇药物(对照药)比较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1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个RCTs、共1 2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RR=1.11,95% CI=1.02~1.22,P=0.022)及安全性(RR=0.62,95% CI=0.44~0.88,P=0.00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03%他克莫司比0.1%他克莫司更安全。结论 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他克莫司较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更低。
    30  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和GRADE评价
    解小龙,孟甜甜,杨芩瑜,高颖
    2020, 43(11):2301-23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8
    [摘要](881) [HTML](0) [PDF 1.19 M](1275)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重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 纳入14项RCTs,共1 0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RR=1.23,95% CI=(1.15,1.32),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RR=1.52,95% CI=(1.14,2.02),P=0.004];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NIHSS=-2.70,95% CI=(-3.80,-1.59),P<0.000 01;MDNDS=-3.87,95% CI=(-4.64,-3.09),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NIHSS=-1.87,95% CI=(-3.27,-0.47),P=0.009];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14.60,95% CI=(6.17,23.02),P=0.000 7]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36.11,95% CI=(27.04,45.18),P<0.000 01];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0.29,2.58),P=0.79]。GRADE系统评价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证据等级为低或极低,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证据等级较低,故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作进一步论证。
    31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中国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Meta-分析
    赵丹,郑蕾芳,程红斌,汪丽丽,胡东懿
    2020, 43(11):2311-231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29
    [摘要](1176) [HTML](0) [PDF 1.13 M](154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搜集大剂量[>2 mg/(kg·d)]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对比常规剂量[1~2 mg/(kg·d)]治疗中国儿童RMPP的临床对照研究(RCTs),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3个RCTs,1 017例患儿,涉及甲泼尼龙剂量≤10 mg/(kg·d)和>10 mg/(kg·d)。Meta-分析结果显示:(1)大剂量组临床有效率(RR=1.12,95% CI=1.07~1.1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亚组分析显示≤10 mg/(kg·d)剂量组临床有效率(RR=1.03,95% CI=0.99~1.08)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8);>10 mg/(kg·d)组临床有效率(RR=1.20,95% CI=1.12~1.28)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1)。(2)大剂量组退热时间(MD=-1.82,95% CI=-2.06~-1.57)、咳嗽消失时间(MD=-1.57,95% CI=-1.91~1.23)、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1.58,95% CI=-1.86~-1.31)和肺部阴影消失时间(MD=-5.30,95% CI=-7.84~-2.76)均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P<0.01)。(3)≤10 mg/(kg·d)剂量组的肺部阴影吸收率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RR=1.32,95% CI=1.05~1.65,P=0.02)。(4)大剂量组C反应蛋白水平(MD=-5.08,95% CI=-5.95~-4.21)显著小于常规剂量组(P<0.01)。(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RR=1.30,95% CI=0.99~1.71,P=0.06)。亚组分析显示≤10 mg/(kg·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9,95% CI=0.70~1.41,P=0.97)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10 mg/(kg·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2.05,95% CI=1.30~3.25,P<0.01)显著大于常规剂量组。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能显著提高儿童RMPP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其中≤10 mg/(kg·d)是较佳剂量,在此剂量下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5-羟甲基糠醛在中药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王梅,王越欣,武英茹,李宁,冯敏,张文智,荆然,郝旭亮,倪艳
    2020, 43(11):2319-232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0
    [摘要](1203) [HTML](0) [PDF 1.16 M](2034)
    摘要:
    5-羟甲基糠醛(5-HMF)是中药中广泛存在的化学成分,在中药炮制、贮藏、配伍过程中含量变化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HMF具有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抗过敏、保护神经细胞、抗炎等药理作用。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5-HMF在中药道地性、炮制加工、贮藏方面的含量变化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33  长春新碱抗肿瘤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郭曼曼,汪怡
    2020, 43(11):2328-233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1
    [摘要](1179) [HTML](0) [PDF 1.04 M](2022)
    摘要:
    长春新碱作为临床一线广谱化疗药物广泛用于实体瘤的治疗,由于存在药物半衰期短、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毒性强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提高长春新碱的肿瘤靶向性、延长体内滞留时间,将其制备成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长春新碱的新剂型研究主要有纳米粒、脂质体、微泡、微球等,这些新剂型提高了长春新碱生物利用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缓控释能力或肿瘤靶向能力。针对长春新碱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合理开发长春新碱新剂型提供理论依据。
    34  利福霉素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林立敏,叶寒辉
    2020, 43(11):2335-233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2
    [摘要](525) [HTML](0) [PDF 982.64 K](1690)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流行病种之一。利福平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因其长期应用和不规范治疗,利福平耐药逐渐增加,利福喷丁、利福布汀等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在抗结核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利福霉素类药物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对该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进行最优用药选择分析,并对该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的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
    35  生物标志物免疫分析方法学验证难点:稳定性
    满素勤,张雪,原月梦,朱晰,刘丹
    2020, 43(11):2340-234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3
    [摘要](1220) [HTML](0) [PDF 1.02 M](1940)
    摘要:
    在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学验证项中,稳定性验证是难点。与药动学分析不同的是,生物标志物分析待测物为内源性物质,其稳定性与标准品(一般为重组蛋白)有很大不同。所以,生物标志物稳定性验证样品应采用内源性真实样本。但是受分析方法变异影响,内源性真实样本的准确浓度无法得知,而且难以获取新鲜的未冻存过的样本,最终导致稳定性的接受标准难以界定。运用趋势控制图和计算机分析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生物标志物的稳定性。
    36  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的思考
    赵彤芳,元唯安,朱蕾蕾,叶宇婕
    2020, 43(11):2345-234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4
    [摘要](1131) [HTML](0) [PDF 997.34 K](1242)
    摘要:
    2019年末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对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也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基于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人群和流程的特殊性,引发了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药物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的一些思考。提出从受试者招募、筛选、入住的不同阶段,到受试者宣教、饮食管理及不良事件观察等多方面的应对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更好地保护受试者安全与权益,加强临床试验的风险控制,确保试验的顺利完成。
    37  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2020, 43(11):2349-23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0.11.035
    [摘要](594) [HTML](0) [PDF 1.15 M](1612)
    摘要:
    女贞子药对及女贞子的活性成分红景天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有平喘作用。红景天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有抗脂多糖、脓毒症、休克、百草枯、氯气、油酸和缺氧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作用,也有抗缺氧、香烟烟雾、二氧化硅、博来霉素和野百合碱引起的慢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作用。它们的肺保护作用的共同机制可能是:(1)上调T-bet基因表达和下调GATA3基因表达,调节Th1/Th2之间的平衡,抑制IgE生成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肺和气道的炎症反应;(2)上调Nrf-2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的炎性肺损伤;(3)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和阻滞TLR4/MyD88/NF-κB炎性信号通路,保护肺上皮细胞;(4)阻滞TGF-β1/Smad通路,抑制胶原合成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减轻肺纤维化形成。女贞子药对和红景天苷有抗病毒性肺炎作用,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除了直接抗病毒作用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是作用机制之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