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2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果蝇在抗衰老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冯雪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2019, 42(8):1489-149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1
    [摘要](1074) [HTML](0) [PDF 1.14 M](358)
    摘要:
    果蝇作为广泛应用于衰老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与其他衰老的动物模型相比较,果蝇衰老模型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雌雄易分辨,实验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够保证足够的数量以及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同时还有基因保守性高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常用的衰老模式生物,近些年其在加快抗衰老药物的筛选速度和衰老的机制研究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果蝇衰老模型的建立方法、给药方式、药效学评价、抗衰老通路及果蝇在部分抗衰老中药中的应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5种果蝇衰老模型,不同的给药方式以及行为学,生化指标和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模式生物果蝇与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和机制,列举了的部分抗衰老中药在衰老模式生物果蝇中的应用,为今后衰老机制的研究、抗衰老中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2  EMA对说明书中辅料乳糖和环糊精安全性资料的最新要求
    张明 萧惠来
    2019, 42(8):1498-150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2
    [摘要](606) [HTML](0) [PDF 1.06 M](500)
    摘要:
    欧洲药品局(EMA)于2017年10月发布了"有关人用药品辅料环糊精的问答"文件,该文件回答了环糊精作为人用药品辅料使用中的安全性等问题。2018年11月EMA又发布了"人用药品辅料乳糖的包装说明书资料(草案)"文件,详细评价了乳糖的安全性。介绍上述2个文件中有关说明书中新的辅料乳糖和环糊精安全性资料撰写要求的内容,期望我国生产厂家借鉴欧盟的做法,在含有辅料乳糖和环糊精的说明书中提供乳糖和环糊精的安全性信息,确保用药者的安全。
    3  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中药注册分类及技术性申报资料要求的对比
    孙昱
    2019, 42(8):1503-150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3
    [摘要](1087) [HTML](0) [PDF 930.16 K](320)
    摘要:
    中药新药的注册申报涉及多种情况,其中中药经典名方、中药注射剂、中西药复方制剂等方面均为注册申报或中药监管所关注的热点或难点。重点比较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成药注册中固有药类别(古方)与中国内地经典名方(目前属于中药新药注册分类6.1类)注册申报的技术性资料要求的异同,同时对中药注射剂和中西药复方制剂不同的注册分类情况进行了对比。
    4  黄芪多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因子及脑积水的影响
    朱世杰 张明阳 秦源 刘兆昌 李潺 田维毅 唐中生 罗亚非 陆莹 范瑞娟
    2019, 42(8):1509-151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4
    [摘要](649) [HTML](0) [PDF 1.76 M](226)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芪多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元凋亡因子及脑积水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发挥作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采用颅内血管刺破法建立SAH模型后,黄芪多糖组ip给予黄芪多糖40 mg/kg,1次/d,模型组给予和假手术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部核因子(NF)-κB、Bcl2、Caspase3、AQP4的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分别扫描各组大鼠脑室,统计脑室大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部凋亡相关因子Bcl2、Caspase3、NF-κB均有明显的表达(P<0.01),但模型组上调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3及NF-κB表达的效果弱于黄芪多糖组(P<0.01)。与假手术组对比,黄芪多糖组和模型组海马部AQP4的表达和脑室指数均明显提高(P<0.01),黄芪多糖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部AQP4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而黄芪多糖组脑室指数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 黄芪多糖能通过调节NF-κB、Bcl2、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SAH大鼠海马部位神经元的凋亡,而减轻因SAH引起的脑积水,在早期可能不是主要通过调节AQP4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5  天料木中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及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玉琴 孙承韬 王宏运 徐伟 褚克丹
    2019, 42(8):1515-151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5
    [摘要](831) [HTML](0) [PDF 1.25 M](232)
    摘要:
    目的 探讨天料木中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4-hydroxy-2-{[(benzoyl) 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6-benzoate (HPGB)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3T3-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MC3T3-1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细胞分化情况,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分析糖蛋白Dickkop (DKK-1)、骨保护素(OPG)、骨桥蛋白(OPN)、骨钙素(BG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分析DKK-1、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在3~300 μmol/L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具有浓度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可提高MC3T3-E1的ALP活性。蛋白结果表明,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可显著上调MC3T3-E1细胞中OPG、OPN的表达,DKK-1、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显著提高了OPG/RANKL值。同时,mRNA结果显示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可显著上调MC3T3-E1细胞中OPG mRNA表达,显著提高OPG/RANKL值。结论 异香豆素糖苷化合物可通过上调OPG、OPN的表达、提高OPG/RANKL值,促进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
    6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克隆抗体体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风险评估
    彭伟 刘忠 张贵民 赵丽丽
    2019, 42(8):1520-152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6
    [摘要](777) [HTML](0) [PDF 1.41 M](228)
    摘要:
    目的 选择合适的方法评价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的风险。方法 通过抗体与人PBMC细胞共培养6、24 h,并用流式技术评估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F520)和已上市抗PD-1单克隆抗体Opdivo、Keytruda是否存在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风险。结果 成功建立了采用人PBMC细胞在体外进行抗PD-1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释放的评价技术。结论 与人PBMC细胞的共培养6、24 h,F520、Opdivo和Keytruda在体外均不存在引起CRS的风险。
    7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大鼠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李勇 曾菊芳 陈祥燕 谢晓娟 万峰
    2019, 42(8):1523-153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7
    [摘要](848) [HTML](0) [PDF 1.96 M](240)
    摘要:
    目的 通过SD大鼠的单次和重复静脉给药毒性试验,评价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氢溴酸樟柳碱10、50、200 mg/kg剂量组,每组30只,尾iv给药,连续13周,停药恢复4周。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在364.5~504.5 mg/kg对大鼠产生明显毒性,症状有给药时尖叫、俯卧、后肢无力、颤抖、抽搐、惊厥、瞳孔散大、尾部发绀等,甚至造成个别动物死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50、200 mg/kg剂量组出现体质量增长减缓,摄食下降,给药后尖叫,鼻端、眼周异常分泌物增多,皮肤脱毛、结痂,耳廓溃疡、缺损,瞳孔散大,尾部发绀,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Cl-浓度升高等症状,200 mg/kg剂量组还出现给药后肌张力减退、颤抖、抽搐、呼吸困难、皮下炎性包块等表现。溶媒对照组和200 mg/kg剂量组动物注射部位均出现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严重程度无差异,停药4周后病变减轻。结论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SD大鼠静脉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428.8 m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 573倍;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 mg/kg,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60倍。
    8  补骨脂不同提取部位大鼠给药3个月的毒性比较研究
    杨莉 王昭昕 卢国彦 王跃飞 张玥 周昆
    2019, 42(8):1531-15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8
    [摘要](857) [HTML](0) [PDF 1.04 M](207)
    摘要:
    目的 研究补骨脂不同提取部位大鼠长期ig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 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备得到补骨脂不同部位提取物,即渗漉药渣、上层渗漉液和混合物。将SD大鼠98只,按体质量、性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补骨脂药渣高、低剂量组,补骨脂干膏高、低剂量组,补骨脂混合物高、低剂量组(高、低剂量均相当于生药6、3 g/kg),每组14只。以1 mL/100 g剂量ig给药12周。每周称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剖取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取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取肝脏和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物高剂量组以及干膏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干膏低剂量组雌性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无显著差异。除干膏高、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雄性、雌性大鼠肝脏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雄性大鼠混合物高剂量组以及药渣高、低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三酰甘油(TG)显著下降(P<0.05、0.01),混合高剂量组和干膏高、低剂量组尿素氨(BUN)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大鼠混合物高剂量组和干膏高剂量组总胆汁酸(TBA)显著升高(P<0.01),混合物高剂量组和药渣高、低剂量组总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大鼠长期ig给予补骨脂不同提取物可造成一定的毒性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并且损伤程度存在雌雄差异。
    9  食蟹猴sc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30 d安全性评价
    徐德璐 胡雷 兰天龙 钟飞 刘艳菊 周博宇
    2019, 42(8):1537-154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09
    [摘要](931) [HTML](0) [PDF 1.19 M](247)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β-1a (rhIFN β-1a)注射液的毒副反应靶器官及其恢复情况,预测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食蟹猴sc重复给予rhIFN β-1a注射液3.9、13.2、45.0 μg/kg,连续30 d,每组6只动物,雌雄各半,停药后恢复16 d。观察药物对一般体征、饮食、肛温、体质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尿液分析、血液学、血液生化、心电图、眼科检查、骨髓涂片、免疫学指标、免疫原性检查,在给药结束和恢复结束进行大体剖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5.0 μg/kg rhIFN β-1a组动物出现一过性肛温升高,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降低,该变化在给药期内能恢复。其余一般指标、心电图、血液生化、尿液生化、骨髓检查、大体解剖、脏器质量及系数、组织学检查、免疫学指标检查未见异常。免疫原性试验可见给药20 d后绝大部分动物开始出现抗体,给药30 d时所有动物均出现抗体,各剂量组绝大多数产生结合抗体的动物血清可检测到具有中和rhIFN β-1a注射液活性的抗体,结合抗体以及中和抗体的滴度均与剂量呈非相关性关系,具有随给药时间延长抗体强度增强的趋势。结论 食蟹猴连续sc重复给予rhIFN β-1a注射液30 d,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13.2 μg/kg,该剂量为人临床拟用剂量0.135 μg/kg的97.8倍。rhIFN β-1a注射液对食蟹猴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10  基于平行人工膜渗透分析法对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优化及其药物渗透性评价研究
    王洋洋 黄聪 王彩君 肖娟兰 刘昌孝 何新
    2019, 42(8):1544-155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0
    [摘要](873) [HTML](0) [PDF 1.55 M](387)
    摘要:
    目的 基于平行人工膜渗透分析法(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alysis,PAMPA)对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rug dissolution and absorption simulating system,DDASS)的生物膜系统进行改进,以单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和氢氯噻嗪为工具药进行渗透性考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药物渗透性考察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DDASS系统对药物渗透性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对药物体内吸收百分率进行预测。方法 以疏水性半透膜为载体,将1%大豆卵磷脂和0.1%胆固醇的正十二烷溶液涂于疏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上制备人工渗透膜,以人工渗透膜取代DDASS中的大鼠肠管,以BCS I类药单硝酸异山梨酯,BCS Ⅱ类药奥美拉唑和BCS Ⅲ类药氢氯噻嗪为工具药考察其在DDASS系统中经人工渗透膜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对上述3种药物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的测定,验证人工渗透膜对药物BCS归类的准确性。结果 单硝酸异山梨酯、奥美拉唑和氢氯噻嗪基于PAMPA优化DDASS法测得Papp分别为(3.644±0.291)×10-6、(2.391±0.020)×10-6、(0.129±0.032)×10-6 cm/s;上述药物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测得Peff分别为(37.69±2.67)×10-5、(33.72±5.02)×10-5、(14.37±1.66)×10-5 cm/s。三者的体内吸收百分率预测值分别为95.36%、65.76%、5.61%,与Papp呈正相关。结论 基于DDASS优化PAMPA法对3种不同BCS分类药物渗透性的考察结果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果一致,均证明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奥美拉唑为高渗透性药物,氢氯噻嗪为低渗透性药物,符合FDA对三者的BCS分类。表明基于DDASS优化PAMPA法考察药物渗透性,结果准确,简单方便,节约资源,体内吸收百分率预测值具有参考价值,为仿制药申请生物等效性豁免及为创新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体外预测平台。
    11  盐酸丁卡因凝胶的制备及评价研究
    陶敏 彭龙 王琦 周朝阳 李志平 肖若蕾 梅兴国
    2019, 42(8):1551-155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1
    [摘要](517) [HTML](0) [PDF 1.65 M](352)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经皮渗透试验和药效学评价研究,筛选盐酸丁卡因凝胶的最佳处方。方法 采用Valin-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透过介质,以8 h的累积渗透量为指标,考察促渗剂氮酮、丙二醇及中和剂三乙醇胺用量对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处方。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对最佳处方制备的凝胶与市售制剂进行对比,进行药效学评价。结果 最优处方的组成为:盐酸丁卡因5 g,卡波姆1 g,乙醇20 g,聚山梨酯-80 6 g,氮酮1 g,丙二醇10 g,三乙醇胺6 g,纯化水补足至100 g。以最优处方制得的凝胶8 h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分别为(416.9±9.95)μg/cm,(69.18±1.27)μg/(cm· h)。与市售制剂相比较,小鼠痛阈值在给药后2 h内显著提高。结论 制得的盐酸丁卡因凝胶基本性质良好,具有较佳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12  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药效学评价
    方宁
    2019, 42(8):1557-15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2
    [摘要](388) [HTML](0) [PDF 1.40 M](216)
    摘要: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纳米制剂载体材料将葫芦素B制备成纳米粒,并考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 使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以PLGA浓度(X1)、PVA浓度(X2)和药物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以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处方;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考察了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比较了葫芦素B与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PLGA浓度为9.0%,PVA浓度为2.0%,药物浓度为4.5%,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45.4±15.8) nm,Zeta电位值为(-7.6±0.8) mV;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释药前期出现突释,后期平缓,48 h药物释放达到86%;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葫芦素B。结论 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可延缓药物释放,提高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13  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金家骅 李丽琦 丁礼琴 曹无介 朱晓萍 姜丙华 王加伟 刘晓 谢卫红 陈志斌
    2019, 42(8):1563-156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3
    [摘要](862) [HTML](0) [PDF 1.10 M](234)
    摘要:
    目的 以仁丹为对照评价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纳入中暑(暑热证)受试者176例,其中试验组13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物理降温和对症处理,试验组口服或含服龙虎人丹8粒/次,对照组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仁丹20粒/次,两组均3次/d,连续服药1 d。结果 用药后2 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37.12%和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痊愈率、其他单项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虎人丹治疗中暑(暑热证)可缩短中暑主要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渴的缓解时间。
    14  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巩小琳 张秋丽 程晓华 赵彬 周玥
    2019, 42(8):1568-15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4
    [摘要](1195) [HTML](0) [PDF 1.01 M](529)
    摘要: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月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水飞蓟宾,观察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水飞蓟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水平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GT、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GGT、ALT及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Dbil及I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bil、Dbil及I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TC及TG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LDL-C、TC及TG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提高肝功能。
    15  低剂量地西他滨与支持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璐
    2019, 42(8):1572-157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5
    [摘要](383) [HTML](0) [PDF 1.01 M](262)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与支持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第1~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至少间隔3周,治疗至少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2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4.5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级以上感染和因不良反应死亡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为32.73%和3.6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和29.09%(P<0.05)。结论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患者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在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16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和预后
    冯军鹏 梁梅芳 王有恒 闫伟
    2019, 42(8):1576-15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6
    [摘要](322) [HTML](0) [PDF 1.02 M](258)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和预后。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iv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且预后效果较为满意。
    17  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汪艳宁 朱冠男
    2019, 42(8):1580-158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7
    [摘要](595) [HTML](0) [PDF 1013.90 K](216)
    摘要:
    目的 研究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治疗,1.0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4 g/次,2次/d。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的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8  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协同恩替卡韦对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杜跃亮 郭敏 林静 刘栋
    2019, 42(8):1584-15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8
    [摘要](341) [HTML](0) [PDF 1.02 M](247)
    摘要: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协同恩替卡韦对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漯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7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2%,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血清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与IFN-γ/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可协同恩替卡韦减少蛋白尿定量,清除乙肝病毒,抑制IFN-γ的生成,疗效显著,对促进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19  司维拉姆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高晓婷 强博
    2019, 42(8):1588-159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19
    [摘要](335) [HTML](0) [PDF 1.01 M](250)
    摘要:
    目的 司维拉姆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治疗,每次50 m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司维拉姆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脂代谢指标、血钙和血磷,并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磷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临床检测指标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2年生存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司维拉姆联合依帕司他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管钙化情况,降低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0  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效果分析
    刘超 汪治华 王旭艳 李佳 邱世超 荀泽丽
    2019, 42(8):1592-159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0
    [摘要](510) [HTML](0) [PDF 1009.60 K](207)
    摘要: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亮丙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骨龄指数,B超观察两组患儿的乳房转归情况、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骨龄指数比较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乳房转归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乳房转归有效率较高,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延缓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21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杨文庆
    2019, 42(8):1596-159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1
    [摘要](542) [HTML](0) [PDF 1.02 M](199)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 μg/(kg·h),10 min内泵完,再以0.5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按照相同的输注方式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复苏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及镇静效果分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0-T3时刻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先降低再升高最终又降低,且T1T2时刻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可显著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减少复苏期躁动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转归。
    22  特布他林联合炎琥宁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张平如 张国来
    2019, 42(8):1600-160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2
    [摘要](662) [HTML](0) [PDF 1.03 M](251)
    摘要:
    目的 探讨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5~10 mg/kg的剂量加入10%葡萄糖溶液55~250 mL中,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G-CSF、MCP-1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F和MCP-1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F和MC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以及血清G-CSF与MCP-1水平。
    23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张蕾
    2019, 42(8):1605-160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3
    [摘要](653) [HTML](0) [PDF 1.02 M](188)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8年10月-2014年10月到武汉商职医院诊治的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共96例,根据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治疗时间≥ 3年,对照组48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1、2、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治疗时间是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率的重要因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及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乏力及皮肤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 延长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间至3年以上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明显升高,安全性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4  甲氨蝶呤联合麝香乌龙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颖 刘伟 吴娟娟
    2019, 42(8):1609-161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4
    [摘要](341) [HTML](0) [PDF 1.04 M](236)
    摘要:
    目的 研究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麝香乌龙丸,每次3 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片,每次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0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1、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IL-1、IL-6、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该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IL-1、IL-6、TNF-α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5  青海省人民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性的探讨
    刘潇
    2019, 42(8):1613-16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5
    [摘要](311) [HTML](0) [PDF 1.00 M](263)
    摘要:
    目的 考察青海省人民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药物干预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高Hcy血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5年1-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断为高Hcy血症的住院患者273例,考察Hcy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之间的差异及各科室治疗高Hcy血症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Hcy与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不存在相关性。273例高Hcy血症血症患者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占88.67%。273例高Hcy血症患者药物干预率为72.5%。结论 青海省人民医院各科使用降Hcy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合理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治疗Hcy合并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26  荆门市680例患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佳 张曼 范晔 熊学丽 刘青 白玉
    2019, 42(8):1617-16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6
    [摘要](361) [HTML](0) [PDF 990.08 K](201)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A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荆门市石化医院上报的680例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资料,根据AS诊断标准分为AS组(128例)和非AS组(552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严重过敏反应的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AS占ADR的18.82%,49.22%发生在首次用药30 min内,绝大部分患者经停药、吸氧、抗过敏等干预后其过敏症状逐渐改善,最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过敏史、入住ICU、肾功能、联合用药种类数、联合中药注射剂、超剂量用药、输液浓度和预处理与A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输液前后冲管)、肌酐清除率<30 mL/min、入住ICU、输液浓度>1mg/mL、联用中药注射剂、超剂量用药和年龄<3岁是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儿童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
    27  2011—2018年鄂东医疗集团4家医院头孢菌素类药品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肖晓林 汪琴庆 朱锦婷 顾园 廖华
    2019, 42(8):1622-162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7
    [摘要](345) [HTML](0) [PDF 1.04 M](264)
    摘要: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品导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8年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市普爱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和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27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干预措施及预后情况,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名称及累积用药时间等相关因素,数据采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凝血功能异常例数占总ADR的例数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从16.06%上升至22.76%;共涉及1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和头孢曲松。合并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联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及累积用药>5 d是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经停药、对症干预等措施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与出血倾向,预防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
    28  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Meta-分析
    万静 游勇 陈晓燕 牛小玲
    2019, 42(8):1628-16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8
    [摘要](476) [HTML](0) [PDF 1.23 M](23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 042例和9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痊愈率大于对照组[RR=0.68,95% CI (0.62,0.76),P<0.01]、黄疸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MD=1.97,95% CI (1.77,2.17),P<0.01]、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MD=10.64,95% CI (9.07,12.20),P<0.01],亚组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小于对照组[RR=1.96,95% CI (1.23,3.13),P<0.01];亚组分析显示观察组ADR发生率小于空白对照组[RR=2.51,95% CI (1.12,5.66),P=0.03],但与茵栀黄口服制剂组[RR=1.98,95% CI (0.90,4.33),P>0.05]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组[RR=1.45,95% CI (0.62,3.39),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茵栀黄口服制剂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持续时间,加快黄疸的消退。
    29  普罗布考预防对比剂肾病的Meta-分析
    李思淼 梁宇 赵春阳 姜明燕
    2019, 42(8):1637-164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29
    [摘要](509) [HTML](0) [PDF 1.76 M](218)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普罗布考对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2018年11月,收集应用普罗布考预防对比剂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RCT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和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RCTs,包括35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321,95% CI (0.236~0.437),P=0.000]。术后24 h、48 h、72 h的肌酐水平,普罗布考组均低于对照组[SMD=-0.523,95% CI (-0.957~-0.106),P=0.014]、[SMD=-0.679,95% CI (-0.997~-0.362),P=0.000]、[SMD=-0.461,95% CI (-0.645~-0.277),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结合仅造影后水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普罗布考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罗布考结合造影前后水化及仅造影前水化对对比剂肾病有保护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30  马兜铃酸类成分检测与分析研究进展
    刘静 戴忠 程显隆 魏锋 马双成
    2019, 42(8):1644-165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0
    [摘要](373) [HTML](0) [PDF 1.25 M](326)
    摘要:
    马兜铃酸类成分是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硝基菲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肾毒性、致癌和致基因突变等作用。我国自2003年以来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其中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等药材已被禁用。目前,一些马兜铃酸含量低的中药材与中成药仍在使用中,鉴于马兜铃酸成分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药材与制剂的风险评估。在归纳马兜铃酸类成分结构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的检测分析方法进展进行了总结,为其风险控制与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1  雷公藤内酯醇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李唯 陈阿虹 阙慧卿 郭舜民 林绥
    2019, 42(8):1651-16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1
    [摘要](557) [HTML](0) [PDF 2.00 M](307)
    摘要:
    雷公藤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副作用大等特点限制了临床的使用。为了获得高效低毒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又有了新进展,包括对其14位羟基、不饱和五元内酯环、B环、13位异丙基和10位甲基的结构改造,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其中对14位羟基进行前药设计,从而降低了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14位羟基改造为α-羟基衍生物后发现了与雷公藤内酯醇活性相当的衍生物。综述了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32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袁梦瑚 顾鸣宇 谭月晴 高君伟
    2019, 42(8):1663-166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2
    [摘要](737) [HTML](0) [PDF 1.05 M](259)
    摘要:
    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为一类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疗效确切、给药方便、总体耐受性好,但目前尚未被批准用于1型糖尿病。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DPP-4抑制剂可以辅助胰岛素改善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减少胰岛素剂量,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和体质量。因此,DPP-4抑制剂可能可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辅助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免疫机制使胰岛β细胞免受摧毁。
    3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参与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翔 毕俏杰
    2019, 42(8):1670-167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3
    [摘要](897) [HTML](0) [PDF 1007.40 K](411)
    摘要:
    糖皮质激素(GC)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然而部分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激素抵抗性。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截至目前被认为唯一能负向调节GC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但MIF在糖皮质激素抵抗机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尚未完全阐明。对MIF参与抵抗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机制进行综述。
    34  小檗碱调脂的研究进展
    刘昊 周志斌
    2019, 42(8):1676-167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4
    [摘要](865) [HTML](0) [PDF 1014.86 K](254)
    摘要: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心脏保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以及免疫抑制等。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檗碱调脂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调节血浆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等方面对小檗碱改善血脂机制加以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35  梓醇的研究进展
    张江南 刘克辛
    2019, 42(8):1680-168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5
    [摘要](888) [HTML](0) [PDF 1004.09 K](530)
    摘要:
    梓醇作为地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参考目前梓醇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理化性质、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四方面对梓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梓醇的临床用药提供更有意义的依据。
    36  中药保护心肌的活性成分(部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薛慧文 胡超群 郑书臣 傅旎旎 赵启韬
    2019, 42(8):1685-168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8.036
    [摘要](795) [HTML](0) [PDF 941.72 K](303)
    摘要:
    近10年来,新发现了36种中药活性成分(部位)能够有效保护损伤心肌,分别通过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调节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发挥对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对此做系统论述及整理,为心血管领域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