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处置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张晓芳 周芳 王广基 张经纬
    2019, 42(3):369-37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1
    [摘要](419) [HTML](0) [PDF 1.19 M](1408)
    摘要:
    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异常调控会引起药物动力学过程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代谢酶/转运体异常调控的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受体、表观遗传修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系统回顾并总结了几类主要常见疾病状态下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调控变化及相关机制,同时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指导疾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基于疾病状态下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借鉴和思路。
    2  肿瘤代谢重排与肿瘤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莹 周芳
    2019, 42(3):378-38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2
    [摘要](1050) [HTML](0) [PDF 1.04 M](2290)
    摘要:
    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被认为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肿瘤组织通过代谢重编程以满足肿瘤快速生长对生物能量、生物合成和氧化还原的需求。伴随着肿瘤代谢重编程,细胞内外的一些代谢产物对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肿瘤微环境均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包括糖酵解的激活、脂质代谢的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强以及磷酸戊糖通路的激活。代谢重编程不仅发生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过程中,也发生在晚期肿瘤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与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化疗药物联合细胞代谢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望克服肿瘤耐药的策略。从这个角度讨论肿瘤细胞代谢与肿瘤耐药的关系,并总结出失调的代谢通路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来抑制对常规治疗耐药的肿瘤。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对肿瘤能量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王啟之 周芳
    2019, 42(3):385-39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3
    [摘要](428) [HTML](0) [PDF 1.06 M](1286)
    摘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s)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PPARs的3种亚型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转录活性与效应,能量代谢稳态对细胞的命运至关重要,关于肿瘤的能量代谢一直是热点问题。所有细胞活动都强烈依赖于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之间的平衡,破坏能量平衡和微环境,将表现出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包括葡萄糖消耗增加,线粒体呼吸的减少,细胞死亡抗性增强,所有这些都是癌症进展的原因。了解癌症中的代谢过程和阐明PPARs的调控机制会产生新的治疗策略。
    4  Sirtuin2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张一睿 阿基业 谢媛
    2019, 42(3):392-40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4
    [摘要](361) [HTML](0) [PDF 1.62 M](1836)
    摘要:
    Sirtuins是NAD+依赖性的进化保守的脱乙酰酶家族,家族内不同蛋白在亚细胞定位和功能方面显示出多样性。Sirtuin 2(SIRT2)在全身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富集于代谢相关组织,亚细胞定位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能穿梭于细胞核内,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尤其在调节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临床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靶点。目前以SIRT2为靶点的特效药还处于抑制剂或激动剂研发阶段,尚未有相关靶向特效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总结近年来SIRT2对体内外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作用靶点和相关调节剂及其与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5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代谢组学的调控研究
    魏青丽 孙润彬 阿基业 谢媛
    2019, 42(3):402-4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5
    [摘要](933) [HTML](0) [PDF 8.36 M](1274)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代谢调节作用。方法 小鼠适应性饲养3 d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高脂饮食模型(HFD)组、CUR (50 mg/kg)组。C组饲喂普通饲料,HFD和CUR组饲喂高脂饲料,CUR同时ig给药10周,C组和HFD组ig给予0.5% CMC-Na溶液,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给药结束后,取血和肝脏,肝组织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样品,数据通过Simca-P13.0及Metaboanalysis网络工具进行分析,找出代谢组变化趋势和相关差异化合物。此外,制备小鼠肝原代细胞,棕榈酸(PA)100 mmol/L诱导细胞NAFLD体外模型,观察CUR (10 μmol/L)对代谢组变化的影响。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FD小鼠肝脏组织存在大量红染油滴,CUR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脂质油滴明显减少。HE染色分析显示,与C组比较,HFD组小鼠肝脏组织有空泡状,CUR组小鼠肝脏组织与C组比较没有明显区别。对血清样和肝组织样品的GC-MS数据进行PLS-DA分析发现C组与HFD组偏离较远,而CUR组与HFD组相比出现向C组偏移的趋势,进一步S-plot分析发现影响较大的代谢为胆固醇的合成、酮体的生成以及氨基酸代谢,细胞实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经通路MetPA分析和代谢产物富集,血清和细胞中各组间差异化合物代谢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肝脏中代谢差异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和部分脂质代谢通路;进一步进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HFD组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UR能够降低这些氨基酸的水平。结论 高脂饮食会造成小鼠三大代谢的异常,姜黄素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代谢紊乱。
    6  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参数优化及代谢组学评价
    范慧君 邢婕 孙慧敏 田俊生 秦雪梅
    2019, 42(3):412-4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6
    [摘要](444) [HTML](0) [PDF 2.70 M](1184)
    摘要:
    目的 研究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和时间,并进行代谢组学评价。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和10%、20%、30%、40%、50% CCl4组。CCl4组sc给予不同浓度的CCl4大豆油溶液,注射体积为2 mL/kg,每周2次,连续8周,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油。大鼠于造模0、2、4、6、8周末置代谢笼12 h收集尿液,取出后采用眼球后静脉丛穿刺法取静脉血0.3 mL,常规分离血清;4、6周末各处死3只大鼠,取肝脏;8周末造模后处死大鼠,分离各脏器,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观察动物体质量、肝脏外观和病理切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对10% CCl4组尿液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测定,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保持增长;随着CCl4剂量增高,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渐趋缓慢。造模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10% CCl4组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其他组肝脏系数无显著性变化;20%~50% CCl4组的脾脏、肾脏系数,20%、40%、50% CCl4组的肺脏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0.01)。造模4周后,10% CCl4组大鼠肝脏出现了慢性炎症表现,而20%~50% CCl4组大鼠肝脏损伤明显,出现明显坏死现象;6周后,造模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肝硬化病变。造模组大鼠血清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0.01),且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造模4周起大鼠尿液与0周可以显著分离。共寻找到差异代谢物15个,6条重要的代谢通路,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等途径。结论 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剂量以10% CCl4、2 mL/kg为宜,造模时间以4~6周为宜,代谢组学研究可以动态追踪造模过程。
    7  FDA治疗严重衰弱或危及生命血液病药物简化的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2019, 42(3):422-4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7
    [摘要](380) [HTML](0) [PDF 1.02 M](1156)
    摘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4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的严重衰弱或危及生命的血液病:药物非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描述了这类药物简化的非临床研究方案,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以期对我国这类药物非临床研究和评价有帮助。
    8  龙牙楤木皂苷Ⅳ对原代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的影响
    李金诚 燕梦云 薛帆 依香叫 王松月 周文斌 裴凌鹏
    2019, 42(3):427-4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8
    [摘要](291) [HTML](0) [PDF 4.08 M](976)
    摘要:
    目的 研究龙牙楤木皂苷Ⅳ(Tarasaponin Ⅳ)对原代成骨细胞的分化及矿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消化SD乳鼠颅盖骨,获得原代前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arasaponin Ⅳ(10、20、30、40、50、60、70、80、90、100 μg/mL)作用于前成骨细胞的适宜质量浓度范围;用低、中、高浓度(0.5、5、50 μg/mL) Tarasaponin Ⅳ对成骨细胞进行干预,培养4 d后,试剂盒法进行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培养14 d后,按茜素红S染色试剂说明对细胞进行钙化结节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arasaponin Ⅳ各浓度组均能明显提高前成骨细胞活性(P<0.05、0.01),0~60 μg/mL内细胞生存率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比较,Tarasaponin Ⅳ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上清ALP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中、高浓度组细胞矿化结节数目显著增多(P<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Tarasaponin Ⅳ可以促进前成骨细胞生长,增强成骨细胞矿化过程。
    9  实时荧光定量PCR联合高通量测序分析杠柳毒苷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丽 马文娟 贾琪 欧阳慧子 常艳旭 何俊
    2019, 42(3):432-4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09
    [摘要](358) [HTML](0) [PDF 1.70 M](1245)
    摘要: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A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B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C组),每组5只。按杠柳毒苷10 mg/kg、三七总皂苷0.74和2.22 g/kg (分别相当于香加皮与三七的配伍比例为1:1和1:3)的剂量ig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qRT-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比较,杠柳毒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后,总菌、拟杆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上,3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的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可对大鼠肠道中的总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10  西黄丸组分中药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任瑶 江一鸣 项蓉蓉 童玉春 宋捷 梁文波
    2019, 42(3):437-44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0
    [摘要](901) [HTML](0) [PDF 3.41 M](1175)
    摘要:
    目的 研究西黄丸组分中药是否与西黄丸具有相似的抗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4T1乳腺癌细胞荷瘤建立动物模型,西黄丸低、中、高剂量(0.39、0.78、1.95 g/kg)和西黄丸组分中药0.3 mL (74.5 mg/kg榄香烯、2.73 mg/kg牛磺酸、0.52mg/kg麝香酮和4.75 mg/kg 11-羰基-β乙酯乳香酸混合物,对应于西黄丸高剂量组) ig给药14 d,剥离肿瘤组织,称质量,匀浆,制备单细胞悬液,免疫磁硃分离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及西黄丸低、中剂量组比较,西黄丸组分中药组肿瘤质量显著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西黄丸高剂量组比较,西黄丸组分中药组肿瘤质量、Treg细胞数量和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西黄丸组分中药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Treg细胞数量,进而表现与西黄丸相似的抗癌作用和机制。
    11  蜂毒肽通过Th1/Th2途径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免疫调节的影响
    贺守第 范钊坤 关丽 黎德育 杨平常 刘志刚 黄胜光
    2019, 42(3):444-44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1
    [摘要](360) [HTML](0) [PDF 1.62 M](1179)
    摘要:
    目的 探讨蜂毒肽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 成功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蜂毒肽(0.5 mg/kg)组、甲氨蝶呤(1 mg/只)组,每组6只,另选取未造模大鼠为对照组;造模第14天起,隔日1次ip蜂毒肽,每周1次ip甲氨蝶呤,对照组、模型组ip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1 d。观察关节肿胀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IgG1、IgG2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分离大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蜂毒肽组大鼠关节皮肤发红,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蜂毒肽显著抑制AI评分(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IgG、IgG2a、IFN-γ浓度(P<0.05),升高IgG1、IL-4浓度(P<0.05);显著下调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P<0.05),上调Th2细胞比例(P<0.05)。结论 蜂毒肽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抑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炎症。
    12  益脉康片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马薇 舒庆 周丹 赵小燕 马岩敏 李武良
    2019, 42(3):450-45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2
    [摘要](536) [HTML](0) [PDF 1.63 M](984)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脉康片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主要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4.30、8.61、17.22 mg/kg)组,采用伽玛刀对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造模,连续7 d。造模结束后,益脉康片组ig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采用Morris法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并对各组小鼠海马体CA1区进行TUNEL染色及尼氏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兔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酶氧化酶(NOX4)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第2~5天,对照组和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组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组第Ⅲ象限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尼氏染色中,与模型组比较,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小鼠海马体中神经细胞核核仁不清晰及细胞形态异常程度均明显减轻;TUNEL染色中,与模型组比较,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组均仅有呈散在的少量阳性染色神经元;免疫组化中,与模型组比较,益脉康片低、中、高剂量组中NOX4阳性染色均明显弱于模型组,且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益脉康片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抑制小鼠海马体中NOX4表达有关。
    13  基于脂肪酸探讨调和油对小鼠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王晓菲 宋捷
    2019, 42(3):456-46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3
    [摘要](316) [HTML](0) [PDF 1.05 M](949)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比例调和油的抗过敏效果,探讨脂肪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和油1(脂肪酸比例为饱和脂肪酸:ω-3:ω-6=1:1:1,5 mg/kg)组、调和油2(脂肪酸比例为饱和脂肪酸:ω-3:ω-6=2:2:1,5 mg/kg)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5 mg/kg)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ig 21 d。分别于给药期间的第1、8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ip 1 μg/μL鸡卵白蛋白(OVA)的佐剂溶液致敏,每只0.1 mL,对照组ip生理盐水;于给药期间的第15~21天,每天鼻腔滴注10 mg/mL OVA溶液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隔日ig 250 mg/mL、10 mL/kg的OVA溶液建立肠炎小鼠模型;观察过敏症状并评分;末次激发前2 d,小鼠足垫注射0.05 mLOVA (质量浓度2 mg/mL)溶液,48 h后用足体积记录仪测定每只小鼠左右后足足体积,计算足肿胀率;解剖小鼠,取心脏、脾脏、肾脏、肝脏、胸腺、肺脏、小肠与结肠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调和油1显著降低小鼠过敏性鼻炎评分(P<0.05),但不能显著减少小鼠搔鼻次数;调和油2、地塞米松组小鼠的搔鼻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但过敏性鼻炎评分显著升高(P<0.05);调和油1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肠道过敏评分和腹泻评分(P<0.05),但调和油2显著增加肠道过敏评分和腹泻评分(P<0.05);调和油1组、调和油2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足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和油1、2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调和油1组心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调和油2组心脏指数显著下降,结肠指数显著升高(P<0.05)。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均显著下降,肾脏、肝脏、肺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调和油1对过敏性鼻炎和肠炎均有良好的抗敏作用,但其止痒效果不佳且会加重胸腺反应;调和油2对过敏性鼻炎和肠炎抗过敏效果不佳同时又会加重肠道过敏症状,但其止痒效果良好且抗炎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指导患者在过敏期选用符合自身病情的调和油食用来改善过敏症状。
    14  牛樟芝水提取物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冲 侯娟 徐琳 芮菁
    2019, 42(3):462-46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4
    [摘要](733) [HTML](0) [PDF 1.10 M](953)
    摘要:
    目的 研究牛樟芝水提物的抗过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模型、小鼠全身皮肤瘙痒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在体抗过敏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体内试验中,牛樟芝水提物显著降低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提高右旋糖酐所致皮肤瘙痒阈值,减少小鼠瘙痒次数,抑制组胺所致血管通透性上升;体外试验中,其剂量相关性的抑制RBL-2H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牛樟芝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其机制与促进RBL-2H3细胞凋亡有关。
    15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临床安全性集中监测研究
    曹红波 郝长颖 毕京峰 罗瑞芝 谢艾琳 谢伟 刘俊凯
    2019, 42(3):467-4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5
    [摘要](657) [HTML](0) [PDF 1.10 M](960)
    摘要: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完善说明书,并为企业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集中监测的方法,纳入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共计44家医疗机构10 767例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确定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76%;主要不良反应见于皮肤及其附属系统;其中不良反应组的滴注速度明显快于无不良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最终均消失。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不良反应均属偶见,且不属于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相对安全,建议生产厂家应进行滴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信息、规范临床使用。
    16  聚山梨酯80对多源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研究
    杨慧萍 王蕴华 侯健 李智 万梅绪 李德坤 徐亮 鞠爱春
    2019, 42(3):472-47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6
    [摘要](1090) [HTML](0) [PDF 1.42 M](1215)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RBL-2H3、P815、Ku812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聚山梨酯80的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进而筛选出一套灵敏、稳定的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P815和Ku812细胞,测定3株细胞的生长曲线,在细胞生长对数期,以不同浓度(0.04、0.20、1.00、5.00、10.00、20.00、40.00、80.00 mg/mL)聚山梨酯80分别刺激3株细胞,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3株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计算脱颗粒百分率,同时以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并进一步检测聚山梨酯80对人的肥大细胞IgE释放的影响。结果 3株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中,各细胞的脱颗粒指标均随聚山梨酯8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聚山梨酯80对人源、大鼠、小鼠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较大统计学差异;与RBL-2H3细胞系比较,P815细胞和组胺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0.01),Ku812细胞组胺释放率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0.01),Ku812细胞脱颗粒最灵敏。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Ku812细胞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较差,而RBL-2H3细胞稳定性、可重复性均优于Ku812和P815细胞。0.04~80.00 mg/mL的聚山梨酯80溶液作用于Ku812细胞产生的IgE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聚山梨酯80诱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不经过IgE介导的类过敏反应,随着聚山梨酯80浓度的增大,3个细胞模型脱颗粒现象显著,相比于Ku812和P815细胞,RBL-2H3细胞更适合作为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模型。
    17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酸、血脂水平的影响
    陆阿楠 薛敬伟
    2019, 42(3):479-48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7
    [摘要](912) [HTML](0) [PDF 1.15 M](1026)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酸、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96例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晨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均治疗4周。治疗后评估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尿酸(UA)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NO水平升高,而UA水平降低,观察组的VEGF和NO水平均升高,而ET-1、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NO水平均升高,而ET-1、UA、TC、TG和LDL-C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18  替格瑞洛对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牛亚飞 尹倩 张兰 张冬亚 安鹏月
    2019, 42(3):484-4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8
    [摘要](350) [HTML](0) [PDF 1.01 M](1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安国市医院就诊的UA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常规基础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给予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CD40配体(CD 40L)水平及循环血内皮细胞(CE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频率、发作间隔和发作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且观察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发作间隔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6和外周血CE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0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和外周血CE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替格瑞洛治疗UA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效果显著,且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9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的临床评价
    利玲 李晓鹃 余强 廖华
    2019, 42(3):488-49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19
    [摘要](374) [HTML](0) [PDF 1003.56 K](946)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心绞痛改善情况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14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1)和观察组(n=78)。对照组患者口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8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脂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下移1 mm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1 mm时间、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等平板运动试验项目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MDA和SOD水平与各自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6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明显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心电图平板试验、改善血脂代谢,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  醋酸曲普瑞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激素替代周期治疗患者子宫内膜及性激素的影响
    陶朝慧 喻晓燕
    2019, 42(3):492-4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0
    [摘要](464) [HTML](0) [PDF 1.06 M](1153)
    摘要:
    目的 探讨醋酸曲普瑞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激素替代周期治疗患者子宫内膜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激素替代周期,观察组在激素替代周期治疗基础上使用醋酸曲普瑞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转换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厚(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内膜转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础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降低,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PRL、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激素替代周期在胚胎着床及临床妊娠方面较单纯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效果更理想,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联合方案并不会增高患者早期流产率。
    21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或顺铂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姚志芹 王秀琴 王艳虹
    2019, 42(3):497-50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1
    [摘要](383) [HTML](0) [PDF 1001.91 K](1103)
    摘要: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顺铂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2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B组27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34.6%,B组为40.7%,两组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9.1±1.9)个月,B组为(9.7±1.8)个月,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Ⅲ~Ⅳ血液学毒性、乏力、Ⅲ~Ⅳ消化道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Ⅲ~Ⅳ周围神经病变、Ⅲ~Ⅳ脱发、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效果相当,但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安全性较高。
    22  贞芪扶正颗粒与顺铂和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联用治疗宫颈癌的效果研究
    李春晓 李素红
    2019, 42(3):501-50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2
    [摘要](392) [HTML](0) [PDF 1.01 M](946)
    摘要:
    目的 研究贞芪扶正颗粒与顺铂和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联用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收治的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贞芪扶正颗粒治疗。1个治疗周期为21 d,共治疗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和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3+及CD8+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的T细胞亚群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卡氏(KPS)评分值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KPS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降低、贫血、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口腔炎以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贞芪扶正颗粒可以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3  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胡雪 李玮 孟永鹏
    2019, 42(3):505-50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3
    [摘要](370) [HTML](0) [PDF 1.01 M](1060)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0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及B组(54例),A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B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21 d为1个疗程,共用4~6个疗程。观察两组的实体瘤疗效、健康生存质量、治疗后1、2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 A组部分缓解率及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缓急、疾病稳定及病情进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健康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年的生存率高于B组,A组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吉西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对比,长春瑞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客观有效率及健康生存质量较高,且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4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对比
    郭梓耘
    2019, 42(3):509-51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4
    [摘要](370) [HTML](0) [PDF 1.01 M](962)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至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3组均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作为基础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米非司酮6.25 mg/d,B组予以米非司酮12.5 mg/d,C组予以米非司酮18.75mg/d。疗程为6个月。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以及子宫体积与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C组的血清内FSH、LH、P和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体内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SH、L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3组患者子宫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控制出血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和腹痛,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12.5 mg/d的剂量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最佳治疗剂量推荐临床使用。
    25  利培酮或喹硫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效果
    陈喜平 张满菊
    2019, 42(3):513-5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5
    [摘要](1255) [HTML](0) [PDF 980.08 K](983)
    摘要:
    目的 研究利培酮或者喹硫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9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以及喹硫平组。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MMSE评分、BEHAVE-AD评分以及TESS评分。结果 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幻觉、偏执妄想、行为紊乱、昼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焦虑恐惧以及情感障碍评分值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喹硫平组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或者喹硫平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与利培酮相比,喹硫平的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
    26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机制分析
    咸伟 董吉 周朝阳
    2019, 42(3):517-5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6
    [摘要](337) [HTML](0) [PDF 1.03 M](987)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回顾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共10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2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和尿微量蛋白尿(u-mAl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记录肝功能受损、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UA、Scr、BUN、u-mAlb、eGF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A、Scr、BUN和u-mAlb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和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尿酸血症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受损、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患者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27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常俊华 孙国朝
    2019, 42(3):521-52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7
    [摘要](306) [HTML](0) [PDF 1.03 M](1169)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南阳市精神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6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认知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确切,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28  普罗布考辅助治疗高血脂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努尔比亚·玉苏甫 姑丽牙尔·艾尼
    2019, 42(3):525-52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8
    [摘要](398) [HTML](0) [PDF 1014.19 K](883)
    摘要: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普罗布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要求为明确诊断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有高血脂的患者,62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降血糖、眼部对症治疗,而观察组36例患者则在降血糖、对症治疗的同时服用普罗布考,用量为3片/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眼底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则差异不明显。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T总抗氧化能力(AOC)显著上升,而丙二醛(MDA)下降,相对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底情况,有效率高达68.06%,而对照组仅有3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有很明显的提高作用,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显著,而对照组基本无改变,对比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情况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控制血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是普罗布考作用价值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29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霍蓓蓓 黄晗
    2019, 42(3):529-53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29
    [摘要](705) [HTML](0) [PDF 1.05 M](923)
    摘要:
    目的 探究吸入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儿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掀/次,2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1 g/次,1次/d,连续服用3 d后停用4 d,而后继续。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并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为65.3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ACT及MARS-A得分均有所上升,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C-ACT及MARS-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及PEF均有提升,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能够显著缓解慢性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同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30  雪梨止咳糖浆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丁黎 宋朝阳
    2019, 42(3):533-5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0
    [摘要](500) [HTML](0) [PDF 1.00 M](863)
    摘要:
    目的 探讨雪梨止咳糖浆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雪梨止咳糖浆,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咳嗽、喘息、咳痰、哮鸣音、胸膈满闷积分,治疗前后的用力呼气流量(FEF)取25%、50%肺活量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血清IgE水平,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咳嗽、喘息、咳痰、哮鸣音、胸膈满闷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F25%、FEF50%均明显升高,IgE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EF25%、FEF5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雪梨止咳糖浆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  牛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曹文才
    2019, 42(3):537-54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1
    [摘要](342) [HTML](0) [PDF 1.00 M](976)
    摘要:
    目的 研究牛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大剂量(每次7.5 mg,每天4次)的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牛肺泡表面活性剂。比较两组的发绀消失时间、呻吟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和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发绀消失时间、呻吟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气促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SpO2、血pCO2、pH及血pO2)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泌物阻塞鼻腔、感染和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方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氨溴索,且安全性较佳。
    32  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张剑
    2019, 42(3):541-54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2
    [摘要](812) [HTML](0) [PDF 1004.14 K](839)
    摘要:
    目的 研究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每次0.5 g,每6 h给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酚妥拉明0.2 mg/kg,每天给药2次。两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有效率74.07%比较,观察组有效率88.89%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每天吸痰次数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及用力呼气50%流速(MWV50)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33  硒补充治疗Graves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张岩松 王可可 赵春阳 姜明燕
    2019, 42(3):545-5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3
    [摘要](946) [HTML](0) [PDF 1.22 M](120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硒补充剂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Graves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6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RevMan 5.0及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硒补充剂治疗组Graves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降低[WMD=-1.48,95% CI (-1.93,-1.02)及WMD=-4.89,95% CI (-7.22,-2.56)],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升高[WMD=0.57,95% CI (0.29,0.86)];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免疫球蛋白IgM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硒补充治疗可显著改善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显著降低FT3及FT4水平,升高TSH水平,改善自身抗体水平,显著降低TPOAb、TGAb、TRAb、IgA及IgG水平。
    34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刘成林 万远太
    2019, 42(3):553-55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4
    [摘要](882) [HTML](0) [PDF 1.11 M](107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s,包括1 202名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总有效率[RR=1.38,95% CI (1.24,1.54),P<0.000 01]、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D=-25.98,95% CI (-34.68,-17.29),P<0.000 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MD=-20.21,95% CI (-24.49,-15.93),P<0.000 01]、总胆红素(TB)[MD=-9.92,95% CI (-16.41,-3.43),P=0.003]、碱性磷酸酶(ALP)[MD=-13.91,95% CI (-26.03,-1.79),P=0.0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1,95% CI (0.27,0.96),P=0.04]。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LT、AST、TB和ALP水平,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但本研究纳入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支持。
    35  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梁小娜 徐旭 田成旺 侯文彬
    2019, 42(3):559-56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5
    [摘要](835) [HTML](0) [PDF 1.02 M](1159)
    摘要:
    2018年11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阐明了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基本要求、临床定位、证候诊断、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试验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说明书撰写原则等。以《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主线,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中医临床验方"及不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传统经方"按照"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实施路径参考。
    36  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概述
    杨志欣 张蕾 王鑫 王莹 程静 侯立强
    2019, 42(3):563-56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6
    [摘要](1046) [HTML](0) [PDF 1.03 M](1959)
    摘要:
    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制备简单、减少胃肠道刺激、改善药物口服吸收、提高药物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优势,常作为解决疏水性和亲脂性药物口服吸收的重要策略。根据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整理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筛选与优化、质量评价、制剂新技术等内容;分析已上市药物应用情况,探究其发展瓶颈,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自乳化递药系统的发展,自微乳制剂的上市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
    37  儿童药物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张玲忠 李松梅 夏杰 熊朝霞 马殿飞 王荌
    2019, 42(3):570-574.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7
    [摘要](771) [HTML](0) [PDF 1.01 M](1127)
    摘要:
    药物性胰腺炎是因药物干预机体而诱导产生的一种消化道急症,近年来,针对该病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药物性胰腺炎的研究,而儿童作为药物介导胰腺炎的高危人群,缺少明显的临床表征,具有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从儿童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常见药物、早期诊断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重视程度,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期为儿童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38  不溶性微粒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析
    刘文清 王玥 杜守颖 肖瑶
    2019, 42(3):575-578.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8
    [摘要](556) [HTML](0) [PDF 945.81 K](1341)
    摘要:
    中药注射剂因其疗效显著、作用靶点多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不溶性微粒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了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和相关建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9  苦参碱类生物碱免疫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明发 沈雅琴
    2019, 42(3):579-58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39
    [摘要](455) [HTML](0) [PDF 1.03 M](1005)
    摘要:
    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护心、肝、肺、肾、脑、血管作用,对心脏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升高白细胞,平喘,抗溃疡,抗肝纤维化以及镇静、催眠、镇痛等中枢神经药理作用,也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苦参碱类生物碱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高剂量时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在低剂量时表现为免疫促进作用。综述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定碱和槐果碱的免疫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0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药动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嘉琪 罗轶凡 姜明燕 初阳
    2019, 42(3):586-59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40
    [摘要](1205) [HTML](0) [PDF 1.02 M](1487)
    摘要:
    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预防与治疗骨吸收相关疾病,包括第1代的依替膦酸二钠、替鲁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第2代的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第3代的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该类药物口服达峰时间较短,吸收率偏低,生物利用度很低;骨结合部分的半衰期较长,药物留存时间也较长。与双膦酸盐联用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主要为:含有二价阳离子药物、其他双膦酸盐药物、华法林、苯妥英、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癌药、激素、H2受体拮抗剂以及肾毒性药物。从药动学角度解释双膦酸的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41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婷婷 谢晓竞
    2019, 42(3):592-59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19.03.041
    [摘要](3775) [HTML](0) [PDF 1.02 M](2966)
    摘要: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由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组成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复方制剂,可以每天使用一或两次,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与目前的胰岛素制剂相比具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综述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及基础胰岛素方案比较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药物评价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