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及情绪障碍,据报道我国该病患病率为1.5%~10%[1],临床上以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常导致患儿出现学习困难、品行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以及适应能力差等情况,并有50%左右的患儿上述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家庭幸福[2]。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极为重要的。阿立哌唑可对突触前多巴胺(DA)D2受体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对中枢DA神经元活性进行抑制,使得突触前神经末梢DA合成及释放减少,进而影响患儿兴奋性及控制能力[3]。托莫西汀为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首个非兴奋药物,能够促进患儿注意力及记忆力增强,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4]。本研究旨在比较托莫西汀和阿立哌唑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5]。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3±0.42)岁;病程4~36个月,平均病程(23.64±1.48)个月。
排除标准:(1)广泛性发育障碍者;(2)智力低下者;(3)精神发育迟滞者;(4)既往有抽动及精神分裂症病史者;(5)有自杀倾向者;(6)近期应用过相关药物治疗者;(7)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2 药物阿立哌唑片由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 mg/片,产品批号150110;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由LILLY DEL CARIBE Inc生产,规格10 mg/粒,产品批号150107。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0.25±0.37)岁;病程4~36个月,平均病程(23.58±1.43)个月。治疗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10.31±0.39)岁;病程5~36个月,平均病程(23.62±1.45)个月。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患儿口服阿立哌唑片,1片/次,每晚1次。治疗组患儿口服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初始剂量为每天0.5 mg/kg,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反应及耐药性进行剂量调整,每天最大剂量为1.4 mg/kg。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周。
1.4 疗效评价标准[6]痊愈:治疗后患儿症状完全消失,SNAP-IV评分减少≥80%,停药半年后相关症状未复现,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显效:治疗后患儿症状较前明显改善,50%≤SNAP-IV评分减少<80%,学习成绩较前有所提高;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较前有所改善,30%≤SNAP-IV评分减少<50%,学习成绩不稳定;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较前没有改善,SNAP-IV评分减少<3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观察指标 1.5.1 SNAP-IV量表评分比较该量表共由26个问题组成,包括9个注意力不集中问题、9个多动/冲动问题及8个对立违抗问题等3个方面。每个问题按照行为出现频率分为4个等级:完全无计0分,有一点计1分,不少计2分,很多计3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7]。
1.5.2 数字划消由阿拉伯数字构成,分五部分:划去数字3,划去3前面的数字,划去3前面的7,划去3和7中间的数字,划去3和7中间的偶数。被试者在电脑上完成测试,并由电脑自动统计出失误率[8]。
1.5.3 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比较由患儿父/母在电脑上完成测评,结果统计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行为越差[9]。
1.6 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疲劳、食欲减退、眩晕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分析,连续变量分析使用t检验,采用x±s表示,率的比较选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对立违抗3个方面的SNAP-IV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同时数字划消失误率及Conners父母量表测验结果也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观察指标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3。
![]() |
表 2 两组SNAP-IV量表评分比较(x±s,n=44) Table 2 Comparison on SNAP-IV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x±s,n=44 ) |
![]() |
表 3 两组数字划消失测验和Conners父母量表比较(x±s,n=44) Table 3 Comparison on digital cancellation error test and Conners parents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x±s,n=44 )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消化不良2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减退2例,眩晕2例,疲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治疗组出现消化不良1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减退3例,眩晕1例,疲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为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障碍造成的轻度脑功能缺陷[10]。临床上治疗常采用的中枢兴奋剂,虽然可增加NE和突出间隙DA浓度,明显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但有研究显示,在应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时有15%~30%患儿出现抽动或原有症状加重,并存在成瘾风险,长期应用可导致呆板和意志力减退等现象[11]。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阿立哌唑可对突触前DA D2受体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对中枢DA神经元活性进行抑制,使得突触前神经末梢DA合成及释放减少,来对患儿兴奋性及控制能力产生影响[3]。托莫西汀为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首个非兴奋药物,可选择性的与突触前膜NE再摄取转运体结合,抑制NE再摄取,而与其神经递质亲和力极低,所以可增加突触间隙NE水平和前额叶皮质DA水平,促进患儿注意力及记忆力增强,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而不会导致伏隔核部位的DA水平增加,所以不会发生成瘾,并且该药也不增加纹状体DA水平,因此不会诱导抽动症状或增加运动障碍[4]。
数字划消测验为测评患儿注意力常使用的试验方法。Conners父母量表是常用于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判定儿童是否有多动症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他们的损害程度。本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治疗后两组患者SNAP-IV量表评分和数字划消失误率及Conners父母量表测验结果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说明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
总之,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郝伟.
精神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6-200.
(![]() |
[2] |
静进.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2) : 965–970.
(![]() |
[3] |
吉中孚.
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5) : 123–125.
(![]() |
[4] |
刘云海, 王虹.
小儿多动症治疗新药:盐酸托莫西汀[J]. 医药导报, 2004, 23(5) : 338.
(![]() |
[5] |
秦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诊断标准简介与比较[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2) : 799–800.
(![]() |
[6]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等.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10) : 758–759.
(![]() |
[7] |
周晋波, 郭兰婷, 陈颖.
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的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6) : 424–428.
(![]() |
[8] |
刘豫鑫, 王玉凤, 杨莉.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为多动综合征患儿的认知功能比较[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37(2) : 43–46.
(![]() |
[9] |
杜巧新, 陈溪, 王段霞, 等.
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听障儿童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12) : 1138–1140.
(![]() |
[10] |
Stergiakouli E, Hamshere M, Holmans P,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to the risk and pathogenesis of ADHD[J]. Am J Psychiatry, 2012, 169(2) : 186–194.
DOI:10.1176/appi.ajp.2011.11040551 (![]() |
[11] |
徐通.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12) : 877–8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