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8;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 重症医学科,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28, China;
3.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ixth Division Hospital,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Wujiaqu 831300, 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主要表现有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及发热等,也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意识不清等症状[2]。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有研究显示[3-4],孟鲁司特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能够阻止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气道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重塑以及抗纤维化[5]。本研究探讨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56±14)岁;病程2~18年,平均(11±8.0)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为42%~71%,平均值为(57.1± 12.3)%。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6],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心肝肾疾病、肺结核等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所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4±16)岁,平均病程(10±7.2)年,肺功能中FEV1%pred平均水平为(54.4±11.6)%;治疗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12)岁,平均病程(12±8.5)年,肺功能中FEV1%pred平均水平为(60.9±12.9)%。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指标水平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抗感染、吸氧、化痰、支气管舒张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分包装,规格10 mg/片,批号20130218、20140908),1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相关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6]。显效:患者各项指标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水平,病情好转;有效:患者有部分指标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水平,病情好转;无效:患者各项指标经过治疗后均未恢复正常水平,病情未好转。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检测项目 1.4.1 肺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使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
1.4.2 炎症因子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于-20 ℃冰箱保存。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不良反应观察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过敏等。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red、FEV1/FVC、MVV%pred均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x±s,n=30) Table 2 Comparison on pulmonary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x±s,n=30 ) |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下降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n=30) Table 3 Comparison 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between two groups (x±s,n=30 )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有恶心,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治疗后好转,其余29例以及对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状态。作为一种破坏性的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功呈持续进行性恶化,且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自身防御能力下降,疾病常反复发作并引起多种心肺并发症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趋势以及恶化死亡的趋势不容乐观[7]。
肺功能是临床上判断气流是否受限的较好的方法,FEV1/FVC是一项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通过早期进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后的肺功能检测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FEV1%pred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较小,易于操作;MVV%pred是一项简单的负荷试验,用以衡量肺组织的弹性、呼吸道阻力、胸廓的弹性和呼吸机的力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孟鲁司特的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pred、FEV1/FVC、MVV%pred改善更明显,证实孟鲁司特可以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进而改善肺功能水平,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8]。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主要观点包括气道炎症、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等。有研究证实[9],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其中包括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等,而CRP、PCT是临床使用较多的炎症因子。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的前体,有研究发现血清PCT升高与发生细菌感染有关[10],当出现全身系统严重感染时,血清PCT会升高;而经过一阶段治疗后,当感染控制,血清PCT水平会下降。因此,PCT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全身严重感染的重要观察指标。众所周知,CRP能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因子[11]。CR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识别宿主体内的病原体和凋亡、坏死的细胞;通过募集补体系统和吞噬细胞来保护宿主抵抗病原体;清除凋亡和坏死细胞。有研究报道[12],正常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也可以表达分泌CRP,在呼吸道感染时增高,并且有抗微生物活性,提示CRP在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会明显下降,使用孟鲁司特钠效果更佳。由此可以证实,孟鲁司特可缓解气道炎症,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能减少气道因刺激引起的非细胞性炎症物质等。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减轻炎症症状,对于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方向。
[1] |
Moayeri F, Hsueh Y S, Clarke P, et al.
Health state utility valu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he challenge of heterogene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OPD, 2016, 13(3) : 380–398.
DOI:10.3109/15412555.2015.1092953 (![]() |
[2] |
房建珍, 毕丽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治新进展[J]. 医学与哲学, 2013, 34(8B) : 57–59.
(![]() |
[3] |
李玲, 苟洪波, 亚娜, 等.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34) : 4198–4199.
(![]() |
[4] |
孔卫乾, 王金华, 崔伟伦, 等.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疗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4) : 299–300.
(![]() |
[5] |
Jeon Y H, Min T K, Yang H J, 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telukast on atopic dermatitis in Korean children[J].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6, 8(4) : 305–311.
DOI:10.4168/aair.2016.8.4.305 (![]() |
[6]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255-264.
(![]() |
[7] |
Molinari N, Briand C, Vachier I, et al.
Hospitalizations for COPD exacerbations:Trends and determinants of death[J]. COPD, 2015, 12(6) : 621–627.
(![]() |
[8] |
陶俊.
孟鲁司特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10) : 1255–1256.
(![]() |
[9] |
丁晓芸, 万毅新, 武虹艳.
COPD患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及其与IL-8和IL-2相关性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0, 31(6) : 425–427.
(![]() |
[10] |
王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比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7) : 1233–1236.
(![]() |
[11] |
李向欣, 赵鹏程.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6) : 909–911.
(![]() |
[12] |
孙国磊, 曹洁, 董丽霞,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前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一年的随访研究[J]. 国际呼吸杂志, 2013, 33(7) : 513–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