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AH)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因此,有效降低肺动脉阻力及逆转肺血管病变,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米力农注射液不仅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还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并能够提高心室舒张期顺应性[2]。吸入用伊洛前列素具有抑制血小板(PLT)聚集、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3]。本研究对CHD-PAH患者采用米力农注射液联合吸入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HD-PAH诊断标准[4]。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2±0.18)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3例,未矫正先天性心脏病25例,结缔组织病26例。
排除标准:(1)心脏瓣膜病、COPD、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肺静脉闭塞性疾病及肺毛细血管血管瘤等其他心肺疾病;(2)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伴有严重精神障碍及不配合治疗者;(5)对研究药物过敏者;(6)合并原发性心肌病及急性冠脉综合症者;(7)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8±0.12)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未矫正先天性心脏病11例,结缔组织病14例。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45±0.14)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6例,未矫正先天性心脏病14例,结缔组织病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口腔雾化吸入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BerliMed S.A.生产,规格2 mL:20 μg,产品批号140208),10 μg混于生理盐水2 mL,10 min/次,6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米力农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5 mg,产品批号140214),50 μg/kg溶于20 mL葡萄糖溶液,5~10 min缓慢注射,然后以0.5 μg/kg的剂量溶于生理盐水50 mL,持续泵入3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疗效判定[5]显效: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95%或者肺动脉压(PAP)<30 mmHg(1 mmHg=133 Pa);有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pO2增加超过10%或PAP下降超过10 mmHg;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pO2、PAP都无改善。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利用GEM3000血气分析仪来测定治疗前后SpO2;所有患者均在静息状态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PAP、主动脉压,采用Fick法计算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Pp/P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钠尿肽(BNP);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Borg评分)[6]和心脏功能分级(NYHAFC)[7]进行比较。
1.5 不良反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压、头痛、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SpO2、Borg评分、NYHAFC、BNP变化及右心导管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SpO2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pO2均明显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增加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SpO2变化比较(x±s,n=32) 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change of SpO2 between two groups (x±s,n=32 ) |
2.3 两组Borg评分、NYHAFC、BNP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Borg评分、NYHAFC、BNP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Borg评分、NYHAFC、BNP变化比较(x±s,n=32) Table 3 Comparison on the change of Borg score,NYHAFC and BNP between two groups (x±s,n=32 ) |
2.4 两组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sPAP、mPAP、Pp/Ps均明显降低,同时Qp/Qs值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
表 4 两组患者右心导管结果比较(x±s,n=32) Table 4 Comparison on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x±s,n=32 ) |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PAH是导致CH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对PAH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肺血管的重构同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并且NO、内皮素-1(ET-1)等血管活性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8]。因此,有效降低肺动脉阻力及将肺血管病变逆转,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米力农注射液不仅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还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并能够提高心室舒张期顺应性[2]。其具体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PDF-III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灭活,从而增高心肌细胞内cAMP的浓度,使得Ca2+内流增加,起到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同时还对血管平滑肌起到松弛作用,促进血管扩张,进而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左室充盈压,改善左室功能,并增加心脏指数,但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9]。米力农注射液的强心作用与其他强心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点在于,米力农注射液不仅减小射血阻力,同时舒张期心室顺应性也得到了改善,进而消除了因心肌收缩力增强而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前列环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产物,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PLT聚集等作用。研究显示,PAH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前列环素较健康人群明显减少[10]。吸入用伊洛前列素为前列环素的一种类似物,吸入后在肺内局部具有较高的浓度,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致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AMP升高,促使钙泵激活,引起Ca2+外流,于此同时K+通道也打开,导致膜超级化;细胞内cAMP的升高还能抑制肌球蛋白激酶,可有效抑制PLT聚集,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3]。因此,本研究采用米力农注射液与吸入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联合治疗CHD-P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右心导管检查可有效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判断PAH性质及评估心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11]。BNP是一种有着生物活性的激素,主要产生于心肌细胞,并在心室功能不全时释放入血,使得心脏功能增加,所以可作为判断心室功能的一个指标[12]。呼吸困难为PAH的最常见症状,临床上常用Borg 呼吸困难分级指数评价其程度[5]。
本研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3.75%。治疗后,两组SpO2显著增加,且治疗组增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org评分、NYHAFC、BNP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PAP、mPAP、Pp/Ps均降低,而Qp/Qs则升高,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说明米力农注射液联合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治疗CHD-PAH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米力农注射液联合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治疗CHD-PAH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尚小珂, 肖书娜, 周红梅, 等.
肺动脉高压与心律失常[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 : 1–4.
(![]() |
[2] |
顾莹莹.
米力农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 : 169–170.
(![]() |
[3] |
代立志, 吴文汇, 荆志成.
伊洛前列素药理机制及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进展[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 9(3) : 199–201.
(![]() |
[4] |
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
心脏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878-933.
(![]() |
[5] |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59-68.
(![]() |
[6] |
Borg G A V.
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82, 14(5) : 377–381.
(![]() |
[7]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12(35):1076-1095.
(![]() |
[8] |
任红英, 赵春华.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探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 11(6) : 370–374.
(![]() |
[9] |
方阅, 张渊, 寿佳慧.
米力农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1999, 8(6) : 381–383.
(![]() |
[10] |
Christman B W, McPherson C D, Newman J H, et al.
An imbalance between the excretion of thromboxane and prostacyclin metabolites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N Engl J Med, 1992, 327(2) : 70–75.
DOI:10.1056/NEJM199207093270202 (![]() |
[11] |
周爱卿.
心导管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01-108.
(![]() |
[12] |
李莲.
多巴胺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BN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9) : 99–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