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在胰岛素抵抗(IR)的基础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受到损害所致。研究发现[1],炎症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并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受损及IR加重。随着病程进展,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者危及生命。利拉鲁肽具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及改善胰岛功能等作用[2]。二甲双胍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防糖尿病并发血管类疾病的作用[3]。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病,病机特征为素体虚弱,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六味地黄丸可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IR和机体糖耐量[4]。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消除血糖难控因素,辅助降糖,改善症状和体质,预防、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等特点。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IR和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极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旨在为2型糖尿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以及入组前曾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体质量指数>24 kg/m2且血糖控制不佳者。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2.72±2.41)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3.81±1.27)年。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实验药物过敏者;近期有严重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或伴有感染者;有胰腺炎、胰腺癌、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以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病史或家族史;有炎性反应性肠病和糖尿病胃轻瘫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0 mg/片,产品批号20130858;利拉鲁肽注射液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规格3 mL∶18 mg,产品批号201304089;六味地黄丸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规格1.44 g/8丸,产品批号20135612。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2.63±2.35)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3.79±1.26)年。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2.65±2.3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3.76±1.24)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入选患者均进行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1片/次,3次/d;同时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次,1次/d,若1~2周后无不良反应,剂量调整为1.2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8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有效:空腹血糖7.0~8.0 mmol/L,餐后2 h血糖9.0~10.0 mmol/L,HbAlc在7%~8%;无效: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HbAlc>8%。
$总有效率=\left( 显效+有效 \right)/总例数$ |
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的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C-肽水平(CP)。
$\begin{align} &胰岛素分泌指数\left( HOMA-\beta \right)=\left( 20\times FINS \right)/\left( FPG-3.5 \right) \\ &胰岛素抵抗指数\left( HOMA-IR \right)=\left( FPG\times FINS \right)/22.5 \\ \end{align}$ |
氧化酶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6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恶心、腹泻、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脂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x±s,n = 42) 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42 )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FPG、餐后2 h血糖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PG、餐后2 h血糖和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x±s,n = 42) Table 3 Comparison on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42 ) |
2.4 两组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比较
治疗后两组CP、1 h CP、空腹胰岛素、1 h胰岛素均有所上升,HOMA-IR降低,HOMA-β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
表 4 两组HOMA-β和HOMA-IR比较(x±s,n = 42) Table 4 Comparison on HOMA-β and HOMA-IR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42 ) |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 |
表 5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x±s,n = 42) Table 5 Comparison on serum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42 ) |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恶心、腹泻症状2例,治疗组1例,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些不良反应均消失,且两组均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3 讨论2型糖尿病是在IR的基础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受到损害所致的一种餐后高血糖的代谢综合征。对于2型糖尿病初发特别是肥胖患者,IR具有主要地位,且炎症细胞也参与到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为肝脏合成的一种炎性反应标记物,hs-CRP是反映低水平炎性反应的灵敏指标[7]。IL-6属于多功能促炎因子,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VEC)上,合成黏附分子,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发生,进而加重胰岛β细胞的损害,还能促进T、B淋巴细胞过度激活及扩增,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凋亡[8]。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促进炎症细胞聚集、黏附,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9]。IR是脂肪肝形成的启动因素,外周IR、游离脂肪酸增加以及肝脏内三酰甘油的增加,会促进脂肪肝的形成,而脂肪肝的形成也会加剧IR和高胰岛素血症,并可诱导脂质过氧化、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10],因此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水平可反映IR水平。HOMA-β是评价胰岛素分泌的经典方法,其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而HOMA-IR是迄今应用较广的评价机体IR的简易参数,其与患者胰高血糖素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性[11]。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消渴的病变部位以肾脏为主。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积,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在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改善血糖、血脂、血液循环等方面,中药均有明确的疗效,且在防治并发症方面显示一定优势。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IR和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利拉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同人体GLP-1有着97%的相似性,其结合可释放出具有活性的GLP-1,并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的降解,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克服天然GLP-1易水解的缺点[12],具有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及改善胰岛功能等作用[2],并具有很好的调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13]。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不仅具有抑制肝糖原合成、降低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等降糖作用,还能够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快速分解脂肪纤维蛋白降低血脂,并可降低血小板(PLT)凝聚,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类疾病[3]。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泽泻、牡丹皮、茯苓、山茱萸(制)及山药等制成中药制剂,具有滋阴补肾的功能,用于肾阴亏损。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维持胰腺组织形态,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IR和机体糖耐量,此外还可通过降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来减少山梨醇旁路代谢,进而改善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渗出,防止肾小管变性,减少尿蛋白[4]。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本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5.2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HOMA-β和HOMA-IR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观察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所有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纠正血脂异常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邹军, 肖常青, 潘海林. 不同糖代谢人群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邹军, 肖常青, 潘海林.
不同糖代谢人群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07, 24 (5) : 732–734.
(![]() |
[2] |
张莉雪, 李阳, 杨丽. 利拉鲁肽的药理作用及其缓释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
张莉雪, 李阳, 杨丽.
利拉鲁肽的药理作用及其缓释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15, 32 (6) : 496–502.
(![]() |
[3] |
赵明, 刘志民.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赵明, 刘志民.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解放军药学学报 , 2003, 19 (5) : 370–372.
(![]() |
[4] |
吴昆仑, 吴眉. 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J].
吴昆仑, 吴眉.
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中成药 , 2005, 27 (11) : 15–18.
(![]() |
[5]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糖尿病杂志 , 2014, 22 (8) : 2–42.
(![]() |
[6] |
A DA.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Diabetes Care , 2013, 36 (Supp 1) : 4–10.
(![]() |
[7] |
Zheng N, Shi X, Chen X,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inflammatory markers,hemostatic markers,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182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ab Med , 2015, 46 (3) : 214–220.
DOI:10.1309/LMF8R2KSTOW3FLKD (![]() |
[8] |
陈雨, 郑少雄, 郝杰, 等. 白介素6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J].
陈雨, 郑少雄, 郝杰, 等.
白介素6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中国临床医学 , 2011, 18 (1) : 32–34.
(![]() |
[9] |
Bennett S M A, Agrawal A, Elasha H, et al.
Rosiglitazon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glucose toleranc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iabetic Med , 2004, 21 (5) : 415–422.
DOI:10.1111/dme.2004.21.issue-5 (![]() |
[10] |
徐一甄.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J].
徐一甄.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 国际内科学杂志 , 1998, 25 (1) : 12–14.
(![]() |
[11] |
伍绍国, 黄钰君, 何荣国, 等.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比较研究[J].
伍绍国, 黄钰君, 何荣国, 等.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比较研究. 实验与检验医学 , 2014, 32 (2) : 114–118.
(![]() |
[12] |
Henstridge D C, Whtham M, Febbraio M A.
Chaperoning to the metabolic party:the emerging therapeutic role of heat-shock proteins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ol Metab , 2014, 3 (8) : 781–793.
DOI:10.1016/j.molmet.2014.08.003 (![]() |
[13] |
胡海杰, 黄蕊, 郭晨虹, 等. 利拉鲁肽对高血脂小鼠血脂的影响[J].
胡海杰, 黄蕊, 郭晨虹, 等.
利拉鲁肽对高血脂小鼠血脂的影响. 药物评价研究 , 2016, 39 (1) : 66–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