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 单 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主 办 单 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编 辑 出 版 《现代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印 刷
国 内 发 型
邮 发 代 号 自办发行
国 外 发 行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1
Abstract:
目的 探讨龙胆苦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的改善作用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并将其分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龙胆苦苷(50、100 mg/kg)组、龙胆苦苷+SIRT1抑制剂(EX527)组,每组12只大鼠。另取12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大鼠心功能,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以及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以及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线粒体形态;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SIRT1、AMPK、PGC1α、III型胶原(Collagen III)、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龙胆苦苷组大鼠心肌组织病损程度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线粒体结构得到改善,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清中MDA、ST-2和NT‑proBNP水平,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以及Collagen III、Collagen I、α-SMA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血清中SO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SIRT1、p-AMPK/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龙胆苦苷100 mg/kg组相比,龙胆苦苷+EX527组大鼠心肌组织病损严重,线粒体肿胀破裂,心肌纤维化、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心功能下降,SIRT1、p-AMPK/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龙胆苦苷可能通过激活SIRT1/AMPK/PGC1α信号通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心保护功能。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2
Abstract:
目的 探讨丹参素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左前降支动脉闭塞30 min后再灌注3 h构建MIRI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丹参素5、15、25 mg/kg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操作,LAD穿线但不结扎。丹参素组在再灌注开始时ip丹参素5、15、25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将另外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素(25 mg/kg)组、erastin组和丹参素+erastin组,每组12只。丹参素组大鼠在再灌注开始时ip丹参素25 mg/kg,erastin组在MIR手术前1 h ip erastin 10 μmol/L,丹参素+erastin组大鼠在再灌注开始时ip丹参素25 mg/kg,在MIR手术前1 h ip erastin 10 μmol/L,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采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活性(GSH)和丙二醛(MDA)的活性,铁的含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Ⅱ(Collagen Ⅱ)水平;通过心电图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损伤关键蛋白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核Nrf2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丹参素组SOD及GSH活性明显升高,MDA活性和铁含量明显降低(P<0.01);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CK和LDH水平显著降低(P<0.01);α-SMA和Collagen Ⅱ水平显著降低(P<0.01);LVEDP水平显著降低, LVSP、+dp/dtmax和−dp/dtmax水平显著升高(P<0.01);丹参素可以有效改善细胞死亡状态,显著升高ACSL4、Nrf2、HO-1以及核Nrf2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GPX4表达水平(P<0.01)。结论 丹参素通过Nrf2/HO-1通路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铁死亡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3
Abstract: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皂苷a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PubChem、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柴胡皂苷a的分子结构和潜在靶点。将柴胡皂苷a和抑郁症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柴胡皂苷a靶点408个,抑郁相关靶点3 799个,最终得到200个共同靶点,包括白蛋白(AL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1)、热休克蛋白90 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转录信号转导和激活因子3(STAT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癌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癌症蛋白多糖、内分泌耐药、叉头框-O(FoxO)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Th17细胞分化、催乳素信号通路等通路在柴胡皂苷a抗抑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柴胡皂苷a可能通过作用于FoxO、催乳素、PI3K/Akt信号通路及ALB、Akt1、HSP90AA1、STAT3等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4
Abstract: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ETCM、BATMA-TCM、HERB数据库收集银丹心泰滴丸中4味药材的成分和靶点,并从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心绞痛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欧易云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核心成分和靶点的结合强度。结果 银丹心泰滴丸活性成分有33种,其中异银杏叶素、银杏新内酯、银杏内酯B、槲皮素、丹参酮I、隐丹参酮、绞股蓝皂苷XXVIII、绞股蓝素和(−)-龙脑等为其治疗心绞痛的核心成分;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的交集靶点有53个,主要有免疫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内皮素1(EDN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和NOS3;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参与IL-17、TNF、核因子-κB(NF-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证实银丹心泰滴丸的核心活性成分与心绞痛靶点的结合力较强。结论 挖掘了银丹心泰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活性成分、治疗靶点和调控机制,为后期银丹心泰滴丸的机制探索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5
Abstract: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斑马鱼实验探究仙鹤草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本草组鉴(HERB)数据库初步筛查出仙鹤草相关的活性成分;利用SEA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绘制平台获取共有的关键作用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ope 3.7.2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有效成分-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模型探讨仙鹤草水提液对糖皮质激素所致的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出仙鹤草的32种潜在活性成分,通过SEA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并筛选后得277个药物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潜在疾病靶点共654个。将药物-疾病的36个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通过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正调控、信号转导、DNA模板的正向调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将degree值前5个的有效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鞣花酸、芹菜素和山柰酚)与核心靶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雌激素受体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和Jun原癌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仙鹤草的5种活性成分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均较好。通过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模型验证仙鹤草水提液可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糖皮质激素所致的斑马鱼幼鱼骨形成抑制的现象。结论 揭示了仙鹤草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仙鹤草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6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究狼毒大戟治疗甲状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狼毒大戟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甲状腺癌靶点基因;基于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狼毒大戟-有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以及筛选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狼毒大戟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Western blotting分析狼毒大戟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JAK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 共获得狼毒大戟潜在活性成分38种、成分靶点488个,甲状腺癌靶点3 050个,交集靶点175个;狼毒大戟治疗甲状腺癌的生物过程包括磷酸化、蛋白磷酸化、细胞群增殖正调控等,相关信号通路涉EGFR/JAK2/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凋亡、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狼毒大戟治疗甲状腺癌的核心成分与JAK2、EGFR、STAT3具有显著的亲和力,结合性能稳定;Western blotting实验提示岩大戟内酯A呈浓度相关性抑制EGFR/JAK2/STAT3信号通路。结论 狼毒大戟可能通过调控多个关键靶点、多种生物学过程和多条信号通路,尤其是EGFR/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甲状腺癌效应,为今后深入研究狼毒大戟对甲状腺癌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黄慧琳,李志浩,刘经健,武伦,柯昌虎,刘慧敏,任芳玲,杨旺,明庭文,李鹏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7
Abstract: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以及体外实验探讨重楼皂苷I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重楼皂苷I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Venny 2.1和Cytoscape 3.10.0构建“重楼皂苷I-交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出重楼皂苷I抗宫颈癌的可能的核心靶点,通过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评估重楼皂苷I与关键信号通路中核心靶蛋白的结合潜力。通过CCK-8法检测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点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数据库得到105个重楼皂苷I作用靶点,Venn图得到96个交集靶点,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35个核心靶点。GO分析结果表明重楼皂苷I显著富集于200条生物过程,40个分子功能,49个细胞组分;KEGG富集分析获得99条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重楼皂苷I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蛋白(p38)有较好的结合力。体外细胞实验表明,重楼皂苷I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楼皂苷I可以上调MA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重楼皂苷I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宫颈癌作用。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8
Abstract: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美洲大蠊CII-3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筛选美洲大蠊CII-3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的预测;通过DisGeNet、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检索、归纳、筛选结直肠癌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对美洲大蠊CII-3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结直肠癌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CII-3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PPI网络和Cytoscape 3.10.1软件及centiscape 2.2插件,筛选出美洲大蠊CII-3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基因”和“疾病-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CII-3和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汇总了24种美洲大蠊CII-3的有效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环(脯氨酸-亮氨酸)、环(亮氨酸-丙氨酸)等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Venny 2.1.0平台取交集,得到150个潜在的作用靶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蛋白激酶B1(Akt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为主要的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美洲大蠊CII-3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预测的核心靶点对接结果均小于0 kJ/mol,结果显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美洲大蠊CII-3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治疗结直肠癌,为揭示CII-3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09
Abstract:
目的 制备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Lut-PC-MSNs),并进行药动学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Lut-PC-MSNs。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选择MSNs粉末与Lut-PC用量比、木犀草素质量浓度和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Lut-PC-MSNs最优处方。进行Lut-PC-MSNs样品表征,考察Lut-PC-MSNs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药行为。SD大鼠ig给予Lut-PC-MSNs(以木犀草素计40 mg/kg),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Lut-PC-MSNs最佳处方工艺为:MSNs粉末与Lut-PC用量比为1.45∶1.0,木犀草素质量浓度为1.1 mg/mL,搅拌时间为8.25 h。Lut-PC-MSNs粉末分散于纯化水后即可形成外观均一的混悬液。木犀草素在Lut-PC-MSNs以无定形状态存在。Lut-PC-MSNs在模拟胃肠液中累积释放度明显增加,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Lut-PC-MSNs药动学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至5.24倍。结论Lut-PC-MSNs处方简单,贮存稳定性好,显著增加了木犀草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0
Abstract:
目的 采用化学计量学、加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评价不同产地独脚金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独脚金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圣草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桃叶珊瑚苷、β-谷甾醇,同时检测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对结果进行PCA和OPLS-DA分析,挖掘影响产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建立加权TOPSIS与GRA融合模型,对不同产地独脚金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8批独脚金批次间差异较大,PCA结果显示18批独脚金聚为3类,OPLS-DA分析从13个变量中筛选出4个差异性标志物。加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融合模型显示18批样品的综合相对贴近度在0.293 1~0.665 8,以S14综合相对贴近度最高。结论 所建方法分析用时短,结果准确,可用于独脚金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1
Abstract:
目的 建立草红藤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手段评价不同产地的草红藤药材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草红藤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20批草红藤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色谱峰,分别是二氢杨梅素、杨梅素和花旗松素,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20批草红藤药材分为3类,经OPLS-DA筛选出3个差异成分。结论 建立的草红藤药材U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现性良好,同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草红藤的质量控制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2
Abstract: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解郁安神颗粒中栀子苷、异阿魏酸、阿魏酸、甘草酸和柴胡皂苷b2。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2%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进样量10 µL。结果 栀子苷、异阿魏酸、阿魏酸、甘草酸、柴胡皂苷b2的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33%、103.07%、101.36%、99.61%、100.00%,RSD值分别为0.69%、2.30%、2.44%、1.28%、1.28%。结论 检测结果准确,检测范围较广,适用于解郁安神颗粒的质量评价研究。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3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0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滴丸,2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VAS评分降低至少50%所需时间,及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SWBV)、全血高切黏度(HSWBV)、纤维蛋白原(FIB)、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多巴胺(D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降低至少50%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LSWBV、HSWBV、FIB、NO、CGRP、DA、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而5-H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快速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度、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等有关。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4
Abstract:
目的 探讨归脾丸与唑吡坦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126例失眠症(心脾两虚型),按照使用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归脾丸,8~10丸/次,3次/d;两组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斯匹格失眠量表(SPIEGE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易醒、乏力、入睡困难、体力下降好转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5-HT、GABA和BDNF水平明显升高,而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5-HT、GABA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脾丸与唑吡坦协同治疗,能使失眠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加快,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明显。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5
Abstract:
目的 探究奥美沙坦酯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拉贝洛尔片,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奥美沙坦酯片,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中医证候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血清内皮素-1(ET-1)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95.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大幅度下降,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RH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血清ET-1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内皮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修复。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6
Abstract:
目的 探讨瓜蒌皮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68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瓜蒌皮注射液,4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混合,2次/d。两组连续用药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心功能指标、舒适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升高,Sgarblssa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Sgarbl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白细胞介素17(IL-17)均显著降低,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Endocan、Galectin-9、IL-17低于对照组,而Nesfa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疗效显著,显著降低机体内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与应用。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7
Abstract: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肌损伤、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托伐普坦片,1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45 mg/次,3次/d。两组持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两组气短乏力积分、心悸积分、身寒肢冷积分、动则气喘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HFQ(情绪领域、身体邻域、其他邻域)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而6MWD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TnT、NT-proBNP、H-FA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生长转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GF-β1、GDF-15、sST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肌受损程度,减弱机体炎症反应,值得借鉴与推广。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8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养心定悸颗粒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南京江北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起始静脉注射负荷量左西孟旦注射液12 μg/kg,随后静脉滴注0.15~0.20 μg/(kg·min),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养心定悸颗粒,1袋/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心肌酶谱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8.33%(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P<0.05),治疗组SV、LVEF、CO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 min内最远步行距离试验(6MWT)距离增加,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下降(P<0.05),治疗组AST、CK-MB、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心定悸颗粒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强运动耐量,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和心肌酶谱指标。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19
Abstract:
目的 探讨在尼可地尔片基础上联合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尼可地尔片,1片/次,3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注射瓜蒌皮注射液,12 mL/次,1次/d,注射前用2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两组患者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血清心肌谱酶指标、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P<0.05);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末端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Lp-PLA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NT-proBNP、Lp-PLA2、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瓜蒌皮注射液和尼可地尔片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改善心功能指标和心肌谱酶指标,调节血清Lp-PLA2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0
Abstract:
目的 探讨宁心宝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美西律片,4片/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宁心宝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室性早搏占总心搏比例,Myerburg分级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心率变异性指标pNN50、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和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心率震荡指标震荡斜率(TS)和TO,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3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及占总心搏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yerburg分级评分均小于治疗前,而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NN50、rMSSD、SDNN、TS和血清NO水平均大于同组治疗前,而TO、NLR和血清IL-6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宁心宝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可有效稳定病情。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1
Abstract:
目的 探讨复方鲜竹沥液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以0.9%氯化钠溶液将4.5 g本品溶解后,再加入同一溶媒稀释至100 mL,缓慢滴注30 min以上,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鲜竹沥液,20 mL/次,3次/d。两组疗程都为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相关量表[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氧合指数(OI)和呼吸频率(R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介素(IL)-8、IL-17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1%(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胸闷痛、发热、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URB-65、PCRAES和PSI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URB-65、PCRAES和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I显著升高,而RR都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OI高于对照组,而R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RDW和血清CRP、IL-8、IL-17水平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NLR、RDW、CRP、IL-8、IL-17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基础上加用复方鲜竹沥液,能有效加快患者临床表现消除,促进肺部感染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减轻,改善呼吸功能,进一步控制机体炎症状态。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2
Abstract:
目的 探讨保和丸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宝坻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保和丸,8丸/次,3次/d。两组在完成4周的治疗后分析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程度、胃肠动力学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2%、93.6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不适、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排空率、胃蠕动次数和收缩次数均升高(P<0.05);治疗组的胃排空率、胃蠕动次数和收缩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促生长素、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胃促生长素、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和丸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3
Abstract: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睡前口服吡仑帕奈片,20~30 kg患儿1 mg/d,体质量>30 kg患儿2 mg/d作为起始剂量,每次加1个起始剂量,加量周期为2周,到达4 mg/d的剂量时维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拉莫三嗪片,年龄4~12岁者,初始剂量0.3 mg/(kg∙d),1次/d(或分2次服用)连服2周,后按0.3 mg/(kg∙d)连服2周,1次/d(或分2次服用),此后每2周增加1次剂量,最大增加量≤0.6 mg/(kg∙d),直至最佳疗效剂量,维持剂量一般在1~10 mg/(kg∙d);年龄≥12岁者,初始剂量25 mg/次,1次/d,连服2周,后按50 mg/次连服2周,1次/d,此后每2周加量50 mg/d,直至最佳疗效,维持剂量一般在100~200 mg/d。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QOLCE-16)和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HS3)评分,脑电图指标α波功率、θ波功率、痫样放电数、累及导联数和棘波指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谷氨酸(Gl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NHS3评分、痫样放电数、累及导联数、棘波指数及血清IL-6、MMP-9、Glu、NSE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CE-16评分、α波功率和θ波功率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儿童癫痫,能有效控制患儿癫痫发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紊乱及神经元损害,促进脑电异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4
Abstract: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儿童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肾积水或肾、输尿管结石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的80例尿路感染患儿,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3~9个月患儿20 mg/(kg∙d),3次/d;9个月~2岁患儿20 mg/(kg∙d),2次/d;2~6岁患儿,1袋/次,2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口服热淋清颗粒,4 g/次,3次/d。两组患儿用药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退热、尿菌转阴时间、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且以治疗组治疗后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协同治疗儿童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促使患儿机体的炎性因子减弱,使肾功能的恢复加快。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5
Abstract:
目的 探讨坤宝丸联合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替勃龙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坤宝丸,50 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KMI、SCL-90和MENQOL评分都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良KMI、SCL-90和MENQOL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都低于同组治疗前,雌二醇(E2)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8水平都低于同组治疗前,两组血清SOD水平都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β、IL-8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坤宝丸联合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症状,并能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及自由基损害,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及生存质量。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6
Abstract:
目的 探讨杜仲颗粒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0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首次剂量4 g,使用20 mL葡萄糖稀释后5 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2 g/h静脉滴注,1次/d,30 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杜仲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6.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3.0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螺旋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总血管阻力(TVR)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子宫螺旋动脉的S/D、RI、TVR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ibulin-3、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升高,血清可溶性Fms样络氨酸激酶-1(sFlt-1)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Fibulin-3、PE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Fl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杜仲颗粒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7
Abstract:
目的 探讨甲基多巴片联合乌拉地尔缓释片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共15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乌拉地尔缓释片,初始剂量1片/次,1次/d,持续治疗1周后调整剂量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基多巴片,1片/次,3次/d,每2天调整1次剂量,维持剂量2片/次,3次/d。2组在持续治疗2周统计疗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心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尿蛋白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子宫动脉的S/D、PI、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尿蛋白、TSP-1、D-二聚体、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基多巴片联合乌拉地尔缓释片可提高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压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管内皮损伤。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8
Abstract:
目的 探究曲安奈德联合泼尼松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从30 mg/d泼尼松开始以获得初始疾病控制,第1个月减量至20 mg/d,第2个月减量至10 mg/d,半个月减量至5 mg/d,直到治疗结束完全停药以防止症状反弹,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病变中心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每月注射1次20 mg/cm3,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房肿块大小及疼痛评分,及泌乳素(PR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IgM和Ig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肿块大小、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L、TNF-α、CRP、CD3+、CD4+、CD4+/CD8+、IgG、IgM、Ig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小肿块大小,减轻疼痛,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抑制过度免疫应答,平衡患者免疫功能。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29
Abstract:
目的 观察度普利尤单抗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94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成人首剂注射负荷剂量600 mg,2周后剂量300 mg。儿童体质量60 kg及以上,首剂负荷剂量600 mg,2周后第2剂300 mg。30 kg≤体质量<60 kg,首剂负荷剂量400 mg,2周后第2剂200 mg;15 kg≤体质量<30 kg,给予1剂600 mg。两组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DLQI)评分、特应性皮炎积分表(SCORAD)评分、瘙痒/睡眠和皮肤美观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皮肤红斑和皮肤丘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SCORAD评分、瘙痒/睡眠-数字评分分级法(NRS)和皮肤美观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与度普利尤单抗协同治疗,可改善患者特应性皮炎症状,促使炎性反应减弱,缓解患者皮损状态及生活质量。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0
Abstract:
目的 观察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5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8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取适量涂抹患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妙水仙膏涂抹患处,2次/d。两组用药2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评分(DLQI)、白细胞介素1β(IL-1β)、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烧灼感、皮肤胀痛、皮肤瘙痒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DLQ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IL-1β、SP、IL-6、5-HT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 五妙水仙膏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皮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皮损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提升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与应用。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1
Abstract:
目的 建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量化评价体系,探讨层次分析(AHP)-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评价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依据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经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小组专家研讨,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抽取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2023年7月—2024年12月292份使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的临床病历资料,利用AHP法确定评价标准中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采用TOPSIS法对该药物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各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依次为0.126 7、0.109 1、0.120 0、0.095 4、0.060 4、0.042 7、0.086 9、0.068 4、0.054 5、0.037 0、0.034 4、0.076 9、0.047 6、0.039 9。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在儿科临床应用合理性较高。结论 建立的AHP-TOPSIS法评价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在儿科临床利用的合理性,为其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2
Abstract:
目的 通过构建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促进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使用属性层次模型(AHM)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共197例患者的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评价的197例病例中,完全合理的有16例,占比8.12%;合理的有54例,占比27.41%;基本合理的有99例,占比50.25%;不合理的有28例,占比14.21%。结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在适应证、输液反应及处理、病程记录、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及监测等方面存在较高的不合理率。建立的英夫利西单抗的DUE标准,可用于临床合理用药的评价。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3
Abstract:
目的 基于加权TOPSIS法构建脯氨酸恒格列净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脯氨酸恒格列净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建立脯氨酸恒格列净DUE标准;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0月—2024年12月使用了脯氨酸恒格列净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DUE,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7项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分别为20.24%、19.05%、14.76%、15.95%、7.86%、10.48%、11.67%;Ci≥0.8有312例(60.47%),0.6≤Ci<0.8有148例(28.68%),Ci<0.6有56例(10.85%);5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观察与监测、不良反应、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4个方面。结论 加权TOPSIS法能够为临床药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本院脯氨酸恒格列净的使用情况整体良好,但仍需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以优化临床用药实践。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4
Abstract:
目的 分析天津市北辰医院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合并者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分离菌及其耐药情况等,为血流感染经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3、2024年血流感染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并对感染部位及分离菌的分布、常见分离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流感染主要来源于泌尿系感染,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2023年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耐药情况运用χ2检验,发现P<0.05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棒酸。2024年,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耐药情况运用χ2检验,发现除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替加环素外,药敏卡的药物均P<0.05。结论 天津市北辰医院血流感染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高达82.9%。耐药率>30%且P<0.05的药物分析发现,2023年及2024年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非糖尿病组均高于糖尿病组。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5
Abstract:
目的 基于日本药品不良事件报告(JADER)数据库对美洛加巴林药物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该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日本JADER数据库中2004年4月—2024年12月美洛加巴林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 最终得到39个有关美洛加巴林的信号,涉及12个SOC分类。主要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40.85%),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1.59%),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11.59%)等。其中,有18个信号未被药品说明书收载,占总数的48.72%,主要包括肾功能损害和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横纹肌溶解等。结论 检测出美洛加巴林新的不良事件信号对药品说明书现有的安全性信息提供了补充。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和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做出干预。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6
Abstract:
质量安全是血液制品的最关键的内容,亦是最基本的要求。药品生产六大系统实际上已涵盖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各要素。对国内外药品监管和检查机构针对全球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检查缺陷的收集、梳理与分析,结合血液制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特点,对血液制品生产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包装和标签系统、实验室控制系统的管理要点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为血液制品监督检查、企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建议和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7
Abstract: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导致严重的医学、精神和社会经济问题。目前已获批上市抗成瘾药物以纳曲酮、美沙酮、丁丙诺啡为主。研发自身不成瘾且有效对抗复吸的、不良反应低的广谱性抗成瘾药物对于成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大麻二酚具有良好的抗成瘾、防复吸的药效学作用,可抗阿片类药物成瘾、抗可卡因和合成苯丙胺类物质成瘾、抗酒精成瘾、抗尼古丁成瘾、抗新型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总结了大麻二酚抗药物成瘾的临床前、临床研究进展,为多角度认识大麻二酚作为治疗药物成瘾的候选药物的潜力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8
Abstract:
炎症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类型,其中特应性皮炎、银屑病为常见的两种炎症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治疗药物包括Janus激酶抑制剂、靶向先天免疫反应药物、靶向适应性免疫反应药物、抑制瘙痒反应药物等。综述了炎症性皮肤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寻找更有效的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39
Abstract: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小檗碱是一种非碱性、季铵化的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自噬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了小檗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40
Abstract: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增加了饮食管理的难度。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见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影响食欲。探讨了各类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影响食欲的研究进展,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41
Abstract: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妊娠并发症,临床治疗以解痉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为主。葛根素是由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成分,具有一系列生物活性,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滋养层细胞过度凋亡、增强抗缺氧能力、改善滋养层细胞运动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发挥治疗子痫前期的作用。综述了葛根素防治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子痫前期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42
Abstract: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2大恶性肿瘤,发病人群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的传统放化疗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使用。黄芩素是由黄芩干燥根中提取的天然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逆转细胞耐药性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总结了黄芩素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乳腺癌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2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5.02.043
Abstract:
抑郁症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神经精神系统病变,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以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为主。黄精多糖是黄精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强神经突触重塑性、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室旁核神经元异常激活发挥抗抑郁作用。总结了黄精多糖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