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  2017, Vol. 48 Issue (2): 278-282
0
  PDF    
基于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复方虎杖方提取工艺研究
汪露露1,2, 何丹丹2, 王满1,2, 刘胜2, 鞠建明2, 刘克冕2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8
摘要: 目的 建立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提取工艺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方虎杖方乙醇提取工艺优化。 方法 以复方虎杖方为模型药物,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对共有峰峰面积进行PCA,以总因子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U9(93×31)均匀设计法考察提取次数(X1)、乙醇用量(X2)、乙醇体积分数(X3)和提取时间(X4)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结果 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效应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0.997),应用建立的方法优化得到复方虎杖方最适宜醇提工艺为6倍量9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有效,适合复方虎杖方提取,可以为复方中药提取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方虎杖方     均匀设计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提取工艺     HPLC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Compound Huzhang Prescription based on fingerprint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NG Lu-lu1,2, HE Dan-dan2, WANG Man1,2, LIU Sheng2, JU Jian-ming2, LIU Ke-mian2     
1.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China;
2.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xtra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fingerprint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was finally applied to Compound Huzhang ethanol extra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Methods Taking Compound Huzhang prescription as model drug, different ethanol extraction condition fingerprint was established by HPLC, harvesting the areas of the common peaks, the total factor scores were calculated by PCA. Arranged experiments with U9(93×31) uniform design method, choosing the total factor scores as index, the influence of extration times(X1), alcohol consumption(X2), alcohol concentration(X3), and time of extracting(X4) on the yield of extract was investigated, then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optimum ethanol extraction condition were selected by multi-nonlinear mathematic models. Results Multi-nonlinear mathematic models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e indexes and factor variables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997.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Compound Huzhang Prescription were extracted in 90% ethanol six times as much as it for three times, 1 h once. Conclus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extraction method is suitable and feasible that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Key words: Compound Huzhang Prescription     uniform design     fingerprint     PCA     extraction process     HPLC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定性定量手段,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能全面反映中药提取状况[1-2],可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提取物色谱峰较多,各峰权重系数难以确定,给综合评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是一种浓缩数据、简化数据的统计学方法,该法利用降维思想,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在不损失或尽量少损失原有指标信息的情况下把多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互相独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的综合指标,有效地避免了综合评价时主观加权的弊端[3-4]。因此,指纹图谱技术结合PCA既能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工艺提取指标成分选择不全面的问题[5],又能将多指标数据进行简化,便于综合评价。

复方虎杖方由虎杖、黄柏、金钱草、茵陈、垂盆草、青黛、五味子7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肝利胆、降酶退黄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胆湿热证[6-7]以及复发性生殖器疱疹[8]等。课题组前期优化了该方的水提工艺[9],但分析处方组成,该方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脂溶性成分,如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酮类成分[10];药效学实验进一步表明,醇提效果明显优于水提[10]。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应用指纹图谱结合PCA技术优选复方虎杖方的醇提工艺,确定最适宜提取参数。

1 仪器与材料

AT201型1/10万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Alliance 2695四元泵及自动进样系统,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Milli-Q型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BUCHI-200旋转蒸发仪,瑞士步琪有限公司;KQ-25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超纯水,自制;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虎杖、黄柏、金钱草、垂盆草、茵陈、青黛、五味子药材均购自安徽丰原铜陵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钱士辉研究员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相关规定,其中虎杖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茎和根,黄柏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Phyllodendion chinese Schneid. 的干燥树皮,金钱草为报春花科马蹄金属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垂盆草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干燥全草,茵陈为菊科蒿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的干燥地上部分,青黛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的叶或茎叶,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液制备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复方虎杖方中的各味药材,共9份,每份含有1个处方量的药材111 g,分别将药材置圆底烧瓶中,按照表 1中条件回流提取,考察提取次数(X1)、乙醇用量(X2)、乙醇体积分数(X3)、提取时间(X4)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00 mL,冷藏备用。

表 1 U9(93×31) 均匀设计因素与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U9(93 × 31) uniform design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吸取上述不同提取条件下制备的提取液2 mL,置10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近刻度,超声10 min(功率250 W),放至室温,定容至刻度,高速离心10 min(12 000 r/min),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54 nm;梯度洗脱程序:0~35 min,10%~45%乙腈;35~60 min,45%~90%乙腈;60~70 min,90%乙腈;70~72 min,90%~10%乙腈;72~82 min,10%乙腈。

2.4 精密度试验

取均匀设计4号实验提取条件下的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20 μL,计算各共有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结果表明22个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0.03%、0~0.53%,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取均匀设计4号实验条件下的提取液,制备供试品溶液,重复6份,分别进样20 μL,计算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结果表明22个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0.02%、0.09%~0.67%,说明该实验方法重复性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均匀设计4号实验提取条件下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0、12 h进样20 μL,计算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结果表明22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0.03%、0.003%~0.480%,说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

2.7 样品分析测定

分别吸取9个样品的供试品溶液各2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采用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图谱初步分析,确定了22个共有色谱峰,见图 1

图 1 不同提取条件下9个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 Fig.1 HPLC fingerprint of nin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ethanol extraction conditions

2.8 数据处理与结果 2.8.1 主成分提取及贡献率计算[3-4]

采用SPSS 17.0对均匀设计的各组样品的峰面积进行降维处理,获取能代表原始峰面积的主成分及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见表 2。根据主成分的提取原则,取特征值λ>1的特征根对应的成分作为提取主成分。因此选取的前4个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13.031、4.308、1.628、1.337,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9.230%、19.581%、7.402%、6.07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288%,说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始色谱峰峰面积的大部分(92.288%)信息。

表 2 解释的总方差 Table 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of extracted components

综合得分(F)计算[11]

以提取的4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乘以相应的方差算数平方根得到4个主成分的得分,即主成分1得分(F1)=主成分1因子得分×初始特征值的算数平方根,以此类推得到主成分2、3、4得分(F2F3F4)。按照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均匀设计9个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以看出6号样品综合得分最高,表明其提取条件为最适宜。

表 3 U9(93×31) 均匀设计方案与结果 Table 3 Test and results of U9(93 × 31) uniform design

F=0.641 80 F1+0.212 17 F2+0.080 18 F3+0.065 85 F4

2.8.3 回归模型的分析及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为了揭示多个因素对指标的内在关系,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所建模型评价结果见表 4。由概率值P<0.05可知,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4 模型回归方差分析 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model regression

各变量对回归模型的贡献及意义见表 5。由表 5中数据可得到回归方程为Y=−36.749+2.101 X1-0.273 X22+0.180 X1X3+6.121 X2-0.001 X32-1.183 X1X2+1.252 X12r=0.997,以Y为评价指标时,同时考虑各变量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回归方程选入X1X22X1X3X2X32X1X2X12变量,说明这7个变量(即提取次数、溶剂倍量2次方交互项、提取次数和乙醇体积分数交互项、溶剂倍量、乙醇体积分数2次方交互项、提取次数和溶剂倍量交互项、提取次数2次方交互项)对复方虎杖方醇提取工艺效果影响比较显著。由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可推知单一变量对Y的影响大小为溶剂倍量>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

表 5 各变量的统计检验 Table 5 Statistical test of each variables

根据最优回归方程用Excel 2003进行规划求解,得到各个变量的取值为X1=3,X2=6,X3=90,组合条件最优,求得Y=26.93。由于X4对复方虎杖方醇提取工艺效果影响不是特别显著,根据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条件优选X4=1,所以确定的最优的醇提工艺条件为用6倍量的9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

2.8.4 验证试验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同一批药材3份,每份111 g,按照优选的提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依法制备供试品并测定,综合分析各共有峰面积得到3份样品的平均综合得分为5.6,RSD为0.5%,表明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3 讨论

现代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常常会选择出膏率、某1个或数个指标成分[12,-15],亦或出膏率与指标成分综合评分[16-21]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一方面,以出膏率作为指标,对水提工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反映了药材提取的程度,但对醇提指导意义不大,通常醇浓度越高,出膏率越低,因此不能反映药材的提取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复方中药组成药味较多,成分复杂,是由许多活性成分协同发挥作用的,因此在研究提取工艺时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成分远远不够。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反映中药中所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技术,主要以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进行定性,以峰面积进行半定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中药从药材到产品的整个提取分离过程中[20]。由于指纹图谱涵盖的信息量大,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出膏率、一个或几个指标成分作为考察指标相比,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更加能反映提取的效果[21]。本研究优化了分离条件,建立了复方虎杖方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提取物的共有峰,用作工艺优化的指标成分,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

选择复方虎杖方指纹图谱中22个谱峰作为工艺优化的考察指标,数据繁琐,各峰权重系数难以确定,给综合评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采用PCA法,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来的22个指标组合成4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涵盖了原始色谱峰92.288%的信息),从而在不丢掉原来主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了变量间共线性的问题,这种浓缩数据、简化数据的统计学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均匀设计数据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22-23]

本研究首次将指纹图谱技术与PCA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用于中药提取工艺优选,既全面考察了药材提取状况,又简化了数据处理,适合中药水提、醇提工艺考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鞠建明, 段金廒, 钱大玮, 等. 不同树龄邳州银杏叶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比较[J]. 中草药, 2005, 36(9):1388–1391.
[2] 李强, 杜思邈, 张忠亮, 等.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 中草药, 2013, 44(22):3095–3104.
[3] 王璐璐, 刘炳周, 王满, 等. 主成分分析结合均匀设计法用于优选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研究[J]. 中草药, 2016, 47(10):1682–1689.
[4] 陆兆光, 闫明, 杨晶,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金黄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 中草药, 2016, 47(15):2635–2640.
[5] 殷明阳, 刘素香, 张铁军, 等. 复方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概况[J]. 中草药, 2015, 46(21):3279–3283.
[6] 韩政. 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14, 30(10):11–13.
[7] 刘丹. 复方虎杖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8] 肖红梅. 复方虎杖散颗粒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9] 李振华, 华俊磊, 鞠建明, 等. 复方虎杖颗粒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6):1390–1392.
[10] 李振华. 复方虎杖颗粒药学及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11] 程翼宇, 瞿海斌. 医药信息学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2] 朱裕林, 陈卫东, 张冬梅, 等. 淫羊藿醇提取与水提取工艺的比较[J]. 中成药, 2015, 37(2):435–437.
[13] 虞立, 张宇燕, 杨洁红, 等. R语言多目标优化养阴通脑颗粒组方中3种黄酮类指标成分提取工艺[J]. 中草药, 2015, 46(8):1156–1160.
[14] 贺葵邦, 王英姿, 张春泥, 等. 正交试验优选地龙水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6):33–35.
[15] 朱亚楠, 李萍, 王满, 等. 多指标均匀设计法优选痤疮消凝胶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9):24–27.
[16] 伍振峰, 陈伟良, 王雅琪, 等. 丹参减压提取工艺优化及技术适宜性研究[J]. 中草药, 2014, 45(6):795–800.
[17] 杨水清. 均匀设计法优选坤安颗粒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2):29–31.
[18] 李文兰, 任晓蕾, 赵稷, 等. 均匀设计法优选金匮肾气丸中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J]. 中草药, 2008, 39(2):199–202.
[19] 吴迪. 陈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过敏活性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6.
[20] 丰加涛, 金郁, 王金成, 等. 基于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J]. 色谱, 2008, 26(2):180–185.
[21] 杨晓旭, 高家荣, 韩燕全, 等. 正交试验结合指纹图谱优选补骨脂-肉豆蔻药对醇提工艺[J]. 中草药, 2014, 45(15):2178–2183.
[22] 张亚中. 基于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主成分分析[J]. 中草药, 2013, 44(7):829–833.
[23] 刘仁权. SPSS统计软件[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