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化学药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但其毒副作用和远期疗效仍是困扰临床的问题之一。稳心颗粒(Wenxin Granules,WG)是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的抗心律失常的准字号中成药,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经动物实验表明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本文试图用Meta分析来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收集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Medline (Ovid) and Medline In-Process & Other-数据库、Embase (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时间截至2013年6月。
中文检索词:稳心颗粒、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随机、对照、盲法、单盲、双盲、三盲、安慰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案例等。英文检索词:Wenxin Granules、arrhythmia、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atrial premature beat、randomized、control、blind method、single blind、double blind、trible blind、placebo、systematic review、Meta analysis、case等。
1.2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语种限于中英文。(2)研究对象:凡符合西医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律失常疗效标准及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结果,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限制年龄性别。(3)干预措施: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不联合其他化学药;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或盐酸美西律或胺碘酮或美托洛尔。(4)疗效评定标准:在所纳入的研究中,临床疗效以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无效(包括无效和加重)为判断指标,其中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改善指标包括有效(包括显效和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早搏次数较用药前减少75%以上或房颤发作终止或基本终止,有效为早搏次数较用药前减少50%以上或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为未达有效者。(5)结局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①);次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②)、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③)、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④)。
1.3 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及非原始文献;(2)质量差,重要资料不全又无法获得的文献;(3)治疗组干预措施除稳心颗粒外还进行了对照组未使用的其他治疗方法;(4)对照组中无与稳心颗粒相对应的干预措施;(5)未设计对照组;(6)对于重复发表的研究,选择方法学报告更严谨者。
1.4 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用统一的质量评价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1)随机方法是否正确;(2)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方法是否正确;(3)是否采用盲法,对哪些人实施盲法;(4)有无失访或退出。按照质量由高到低分为A、B、C 3个等级,如果所有质量标准均满足者,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最小,评为A级;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不清楚或者仅为部分满足,则该研究存在中等程度偏倚的可能性,评为B级;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则该研究存在高度偏倚的可能性,评为C级。质量评价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
1.5 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量。采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对无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有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根据异质来源对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分亚组后仍有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基本情况初检得到2638篇中文文献(CNKI 808篇、维普861篇、万方数据库969篇),英文文献仅12篇,且不符合本研究要求,全部剔除。去重后998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共纳入25个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 9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515例,对照组1 432例(表 1)。
![]() |
表 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study |
用统一的质量评价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所有25篇文献均为B级。
2.2 结局指标 2.2.1 临床疗效(1)以普罗帕酮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普罗帕酮(OR=2.07,95% CI为1.52~2.83;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1)。
![]() | 图 1 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 Fig.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WG and Propafenon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2)以美托洛尔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美托洛尔(OR=3.68,95% CI为2.11~6.4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2)。
![]() | 图 2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WG and Metoprolol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3)以盐酸美西律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盐酸美西律(OR=3.16,95% CI为1.75~5.72,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3)。
![]() | 图 3 稳心颗粒与盐酸美西律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 Fig. 3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WG and Mexiletine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4)以胺碘酮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疗效方面与胺碘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R=1.29,95% CI为0.90~1.85,P=0.16)(图 4)。
![]() | 图 4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比较 Fig. 4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WG and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1)以普罗帕酮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普罗帕酮(OR=2.39,95% CI为1.72~3.34,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5)。
![]() | 图 5 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Fig. 5 Comparison on electrocardiogram improvement between WG and Propafenon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2)以美托洛尔为对照: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在心电图改善方面与美托洛尔无显著性差异(OR=1.80,95% CI为0.69~4.67,P=0.23,图 6)。
![]() | 图 6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Fig. 6 Comparison on electrocardiogram improvement between WG and Metoprolol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1)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稳心颗粒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OR=0.54,95% CI为0.29~0.98;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7)。
![]() | 图 7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Fig. 7 Comparison on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effects between WG and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2)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稳心颗粒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胺碘酮(OR=0.05,95% CI为0.02~0.16,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 8)。
![]() | 图 8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Fig. 8 Comparison on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adverse effects between WG and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
共有94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稳心颗粒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不良反应类型有头晕(72例)、恶心(48例)、口干(27例)、腹胀(41例)、胃胀(2例)、食欲下降(6例)、便秘(5例)(表 2)。
![]() |
表 2 稳心颗粒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Table 2 Situations of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WG |
无论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及本研究结果均证明稳心颗粒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确切,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相比较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本文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较低、数量有限,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严格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理与方法,尽可能提高研究设计和方法学的质量,对照研究应为大样本量、采用正确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双盲的研究设计,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只有选择这样的原始文献做出的Meta分析才更有说服力,更能够指导临床用药。
[1] | 李 敏.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63例临床观察 [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2(3): 227-228. |
[2] | 闫素霞.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疗效观察 [J]. 中外医疗, 2011(13): 115-117. |
[3] | 王翠玲.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分别用于治疗室性早搏药效对比研究 [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12): 177-179. |
[4] | 洪永春, 周金枝, 王和木.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7): 934. |
[5] | 董秋棉. 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J]. 河北医药, 2009, 31(9): 1083-1084. |
[6] | 曹淑萍, 宋卫芳.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76例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4): 132-133. |
[7] | 王 中, 陈 辉.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11): 33-34. |
[8] | 刘炼庆, 李科伦, 邓文全.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当代医学, 2011, 16(243): 133-134. |
[9] | 程 娟, 张宝洲.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96例疗效观察 [J]. 甘肃科技, 2013, 29(5): 133. |
[10] | 颜文涛. 步长稳心颗粒对照倍他乐克治疗房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J]. 吉林医学, 2007, 28(13): 1497. |
[11] | 张媛华, 高云飞.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65例临床观察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11): 43. |
[12] | 马爱萍, 经剑颖.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56例疗效分析 [J]. 医药前沿, 2013(12): 348. |
[13] | 刘鹃锋, 曹平良, 葛郁芝, 等.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 49(9): 52-54. |
[14] | 唐学田. 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0): 1766. |
[15] | 舒继承, 姚 辉, 沈跃建. 步长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的对比观察 [J]. 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11): 1068-1069. |
[16] | 朴华益.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11): 98-99. |
[17] | 丛 波, 潘延飞.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2): 258. |
[18] | 崔延子.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20(4): 149-150. |
[19] | 崔银香.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6(5): 165-166. |
[20] | 孙 刚, 张 波.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126例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 11(10): 793-794. |
[21] | 加银吉.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7(7): 620. |
[22] | 万经红, 丁 珍, 刘 青. 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间疗法, 2009, 17(12): 35. |
[23] | 于首洋, 于首元. 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8): 62. |
[24] | 宋书江.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122例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7): 619. |
[25] | 李绪贵, 黄 玲.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J]. 中外医疗, 2008, 27(31):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