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原理重点研究室, 辽宁 大连 116600;
3. 辽宁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600
2. Key Laboratory of Processing Principle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lian 116600, China;
3. Liaoning Province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Dalian 116600, China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Morinda L. 植物。味甘、辛,性微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1],是著名的补肾阳药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4种炮制品。传统认为生品味辛而温,以补肝肾、祛风湿力强,适用于肾虚兼有风湿之证;盐制巴戟天功专入肾,温而不燥,增强了补肾助阳的作用,多用于阳痿,宫冷不孕等证;制巴戟天甘味更浓,增强补益作用,能补肾助阳、益气养血,多用于脾肾亏损之证[2]。炮制品功效各异,其根源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比发生了变化。巴戟天主要含有蒽醌类、环烯醚萜类、多糖、寡糖等多种化学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降压、调脂、抗癌、抗病毒、凝血等生物活性[3],是巴戟天中种类最多、量最多的化合物。因此研究不同产地巴戟天不同炮制品蒽醌类化合物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为揭示巴戟天炮制原理奠定科学基础。
1 仪器与材料Waters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8检测PDA器;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科学有限公司);磷酸(色谱级),甲醇(色谱级),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甘草素对照品(购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3050901,质量分数≥98%);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甲氧基-2-羟基蒽醌均由本炮制研究室分离纯化得到,质量分数≥98%。从各药材产地先后收集10批巴戟天药材,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翟延君教授鉴定,均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肉质根,见表 1。10批药材按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版[4]炮制方法,制得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10批样品编号为S1~S10。
![]() |
表 1 巴戟天药材产地及来源 Table 1 Origins and sources of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Eco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01~5 min,50%甲醇;5~13 min,50%~58%甲醇;13~20 min,58%~58.7%甲醇;20~30 min,58.7%甲醇;30~53 min,58.7%~60%甲醇;53~70 min,60%~68%甲醇;70~73 min,68%~70%甲醇;73~100 min,70%~85%甲醇;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为28 ℃;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77 nm。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甘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甲氧基-2-羟基蒽醌,加甲醇分别制成1 mg/mL对照品储备液,各取50 μL混合,0.45 μm滤膜滤过,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各批次巴戟天炮制品粉末(过60目筛)2 g,置圆底烧瓶内,加氯仿100 mL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5 mL,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摇匀,即得。
2.4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色谱条件连续测定6次,记录指纹图谱,测得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药材样品6份,按“2.3”项方法平行制备,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记录指纹图谱,测得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置室温条件下,按“2.1”项中色谱条件,分别0、2、4、8、12、24、48 h进样测定,记录指纹图谱,测得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样品溶液于48 h内保持稳定。
2.7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2.7.1 10批巴戟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将10批巴戟天药材分别按“2.3”项方法制备,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将所得指纹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计算各样品指纹图谱与生成的对照图谱的相似性系数。从各批巴戟天的HPLC图谱与相似性系数都可以看出:以蒽醌类成分评价药材质量,S1、S2、S6、S8 4个产地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成分差异不明显;而S3、S4、S5、S10相似度均低于0.800,成分差异显著。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各成分量是有差异的,说明巴戟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优质品种、生态环境、物种资源和栽培条件均可能影响药材品质。还是主要产地的药材为优。结果见表 2、图 1。
![]() |
表 2 10批巴戟天药材相似度结果 Table 2 Similarities of 10 batches of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
![]() | 图 1 10批巴戟天HPLC指纹图谱(A) 和共有模式(B)Fig. 1 Fingerprint (A)and common patterns (B) of 10 batches of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
本实验建立的具有17个共有峰的不同产地巴戟天蒽醌类成分HPLC共有模式,可确定为巴戟天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将10批巴戟天指纹图谱中的主要共有峰与“2.2”项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色谱峰进行对照,鉴别出5个共有成分: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
2.7.2 10批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将10批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分别按“2.3”项方法制备,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实验建立了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的共有模式并指认出巴戟肉、盐巴戟各5个共有成分(分别为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制巴戟6个共有成分(分别为甘草素、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巴戟天经甘草水炙后,HPLC图谱上新增1个保留时间为13 min的峰面积较大的18号峰,经混合对照品验证,与甘草素的保留时间一致,初步认定该新增成分为甘草素。10批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共有模式及混合对照品指纹图谱,见图 2、3。
![]() | 图 2 10批巴戟肉(A)、盐巴戟(B) 和制巴戟 (C) 共有模式Fig. 2 Common patterns of 10 batches of morinda pulp (A),salt-steamed M. officinalis (B),and licorice-processed M. officinalis (C) |
![]() | 图 3 混合对照品色谱图Fig. 3 Chromatogram of hybrid reference substances |
将各个批次的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所得指纹图谱分别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计算各个批次炮制品指纹图谱与各自生成的对照图谱的相似性系数。结合指纹图谱,巴戟天不同炮制品间蒽醌类成分差异不大,但其量有变化。制巴戟与其他炮制品相似度差异较大,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了辅料甘草和水,新增了成分甘草素。见图 4、表 3。
![]() | 图 4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Fig. 4 HPLC fingerprintsof different processed M. officinalis |
![]() |
表 3 各个批次4种炮制品相似度值与其各自对照图谱相比(中位数法) Table 3 Similarities of four different processed M. officinalis in each batch compared with each reference chromatogram (median method) |
3 讨论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色谱峰分离比较理想。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以满足指纹图谱分析测试的要求。并通过10批次各炮制品的测定分析,建立了巴戟天4种炮制品的标准指纹图谱,并对不同炮制品间相似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且指认了6个指标成分:甘草素、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相对于已有的图谱[5,6,7,8,9]更加全面地阐述了不同炮制品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为揭示巴戟天炮制原理奠定科学基础。
本实验从各药材产地先后收集的10批巴戟天药材,通过测试,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差异显著。巴戟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优质品种、生态环境、物种资源和栽培条件均可能影响药材品质。亟待优化物种资源,并建立简便、可靠的鉴别方法。巴戟天不同炮制品间蒽醌类成分差异不大,但其量有变化,制巴戟由于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了辅料甘草和水,出现新增成分甘草素,差异较大。甘草素是甘草中重要的黄酮类物质之一,具有抑菌、抗真菌、抗肿瘤、抗诱变、抗病毒、抗氧化、保肝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于研究制巴戟的药理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制巴戟四种炮制品种。“补汤宜用熟”,“盐制引药入肾经”,“去心者免烦”等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炮制品功效各异。但现今临床使用区分不是很明显,亟需找到巴戟天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再结合药理药效,进一步揭示其炮制原理,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 中国药典 [S].一部.2010. |
[2] | 陈美燕, 郭素华, 高佳, 等.炮制方法对南靖巴戟天蒽醌含量的影响 [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 25(12): 840-841. |
[3] | 段淑娥, 李敏.中草药中蒽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05, 8(1): 24-28. |
[4] |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S].1988. |
[5] | 丁平, 楚桐丽, 徐吉银.不同种质资源的巴戟天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J].华西药学杂志, 2006, 21(1): 12-14. |
[6] | 丁平, 徐吉银, 楚桐丽, 等.不同农家类型巴戟天DNA与HPLC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研究 [J].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13): 974-976. |
[7] | 程学仁, 罗文汇, 孙冬梅, 等.巴戟天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J].中国药业, 2010, 19(13): 8-9. |
[8] | 郭念欣, 李颖春, 蔡佳良, 等.不同生长年限的巴戟天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1): 65-68. |
[9] | 钟成, 许晓峰.炮制方法对巴戟天蒽醌类成分指纹的影响研究 [J].中药材, 2012, 43(7): 1049-1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