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性及高致死率的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临床诊断方法为呼吸停顿超过20 s或不足20 s而伴发绀、突发苍白、心动过缓或肌张力低下,且心率低于100次/min[1-2]。常多发生于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一般超过20 s的呼吸暂停会直接影响大脑血流动力,造成脑缺氧损伤,甚至对患儿远期的脑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患儿猝死[3]。近年来,枸橼酸咖啡因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治疗患儿呼吸暂停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但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机制,已显现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不良反应,仍需进行广泛的临床研究,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和高效性。本研究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呼吸暂停疾病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28~32周,体质量在900~2 000 g的经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女性患儿分别为22、18例,胎龄平均 (29.7±2.1)周,体质量平均为(1 224.0±22.1)g。观察组男女性患儿分别为21、19例,胎龄平均 (30.7±1.9)周,体质量平均为(1 180.0±27.3)g。所有患儿治疗方案及详细用药情况均告知监护人或家属,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体质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第4版[4]。纳入标准: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超过20 s,心率低于100次/min,或伴有发绀,肌力减弱,血氧饱和度过低。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感染性疾病,分娩时使用麻醉止痛药物或其他不符合本研究的疾病。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早产患儿护理,记录身体指标参数,保温箱中护理,心电图连续监测,呼吸困难或初次暂停患儿进行托背及足底刺激,及时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氨茶碱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L : 0.5 g,批号14021891)治疗,首次剂量5 mg/kg,静脉滴注30 min,12 h后剂量调整为2 mg/kg,每12小时1次,治疗7 d,若出现呼吸暂停根据情况加大药量或减少给药间隔时间。
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意大利Alfa Wassermann Spa公司生产,规格1 mL : 20 mg,批号20130109)治疗,首次剂量20 mg/kg,24 h后调整剂量为5 mg/kg,1次/d,治疗7 d,若出现呼吸暂停根据情况加大药量或减少给药间隔时间。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的PCO2、PaO2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症状消除时间,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5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相关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用药24 h后无呼吸暂停症状,心率、肤色等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恢复;有效:用药48 h后无呼吸暂停症状或发作次数 < 3次,心率、肤色好转;无效:用药48 h后仍有呼吸暂停症状,患儿心率、肤色无变化,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因素多组间变量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患儿的PCO2、PaO2检测值分析治疗前PCO2、PaO2检测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PCO2、PaO2检测值均有所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 < 0.05)。见表 1。
![]() |
表 1 治疗前后患儿的PCO2、PaO2检测值比较(x±s,n=40) Table 1 Comparison on PCO2 and PaO2 valu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n=40) |
2.2 观察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症状消除时间
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 |
表 2 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情况对比(x±s,n=40) Table 2 Comparison o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eizures of respiratory pause after treatment (x±s,n=40) |
2.3 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n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
3 讨 论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主要源于早产儿自身发育不良,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液氧合作用减少,脑血管缺氧导致脑损伤,或者神经末梢高敏,呼吸系统黏膜因刺激而水肿,呼吸受阻或暂停,或者早产儿血氧饱和度过低,食物反流,酸中毒等因素[6-7]。虽然目前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是临床倾向于认为由于早产儿的呼吸功能生理性不成熟导致[8]。临床可见发作时间长,缺血性脑损伤,呼吸衰竭等高危症状。
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茶碱类、咖啡因类、多沙普伦类、纳洛酮和吲哚美辛治疗。氨茶碱作为黄嘌呤的衍生物,主要通过刺激呼吸系统,解除呼吸抑制作用,或者增加膈肌收缩和心排血量,增加氧合作用进而缓解呼吸困难或者暂时停止[9]。但氨茶碱类药物有效治疗的血药浓度范围较窄,容易产生质量浓度范围内的不良反应,比如增加脑部耗氧引发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临床选择使用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枸橼酸咖啡因临床使用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强通气量,还可降低膈肌疲劳,有效的改善呼吸肌收缩力[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CO2、PaO2检测值均有所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 < 0.05),说明枸橼酸咖啡因可以较好的改善血氧饱和度来改善呼吸抑制,缓解呼吸暂停且效果显著;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枸橼酸咖啡因在解除呼吸抑制,改善呼吸暂停及相关症状疗效显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患儿呼吸暂停方面效果更好,且更加安全。
综上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添加枸橼酸咖啡因可以较好的改善早产患儿的氧合能力,提高呼吸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显著缓解呼吸暂停及各种伴随症状,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1] | 柳国胜. 新生儿呼吸暂停[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 (2) :89–92. |
[2] | 许景林, 王瑞泉, 陈冬梅.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比较[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2 (22) :102–104. |
[3] | 姚丽, 付建华.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及治疗策略[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07 (01) :1–3. |
[4] |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 |
[5] | 刘玲, 申孟平.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 (24) :57–59. |
[6] | 陈红雨.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11 (1) :123–124. |
[7] | 王素敏. 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及护理分析[J]. 中国药业,2015,24 (9) :69–67. |
[8] | 郑纪华, 唐守绢.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0,25 (10) :243–244. |
[9] | 曾丽春. 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5,28 (13) :169–170. |
[10] | 许景林, 王瑞泉, 陈冬梅.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比较[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1 (8) :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