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天津 300380;
3. 天津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 天津 300380
2. Drug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380, China;
3.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380, China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指与正常月经周期的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分为两大类9个类型,按英语首字母缩写为“PALM-COEIN”,“PALM”指存在结构性改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和(或)组织病理学方法明确诊断,而“COEIN”为无子宫结构性改变者[2, 3]。在过去,无子宫器质性病变的AUB,又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2014年FIGO指南中已废弃该术语),常分为无排卵型DUB和排卵型DUB两大类[2, 3, 4]。前者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前期,少数发生于生育期;后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妇女[5]。目前,无排卵型DUB基本属于FIGO分型中的排卵障碍型AUB(AUB-O),排卵型功血则涉及AUB-O和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型AUB(AUB-E)[3]。AUB-O包括稀发排卵、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常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AUB-E多发生在有规律且有排卵的周期,多数仅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IMB)或经期延长。
AUB的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复发,有生育要求者可促排卵治疗。常用止血药物有性激素、抗纤溶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常用调整周期的药物包括孕激素治疗、短效口服避孕药等;常用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或溴隐亭等[5]。研究显示,对AUB-E而言,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INS-IUD)减少月经量的有效率71%~95%,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的有效率35%~69%,高效合成孕激素为87%,凝血酸26%~54%,NSAIDs为10%~52%[6];AUB-O的治疗以性激素为主,COC比单纯雌激素或单纯孕激素的止血率、止血所需时间更短[6, 7, 8, 9]。
本病属于中医月经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与“崩漏”、“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病证类似。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10, 11]。为使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更加规范,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最新诊疗和评价指南、技术指导原则、专业权威著作、最新学术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本机构与相关科室多年的临床试验设计与实践经验,总结了中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试验的研究路径、设计与评价的考虑要点,以期不断提高该类中药的临床评价水平。
1 研究策略目前,中药的临床评价以病证结合模式为主,治疗育龄期非妊娠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的中药多选择慢性AUB,以无子宫器质性改变的AUB-E和/或AUB-O为目标适应症。临床研究目标以恢复正常月经(月经周期、规律性、经期长度、经量)为主,同时也可以评价防止AUB复发或诱发排卵(促进卵泡发育或诱导排卵)的作用。
2 总体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仍是国际公认的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慢性AUB一般无需紧急处理,多采用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如有已批准上市、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也可采用阳性药对照或阳性药、安慰剂对照的三臂试验设计。针对有可预期月经周期的临床试验,也可以采用交叉试验设计[12, 13]。
3 诊断及受试者选择AUB-E或AUB-O的诊断均为排除性诊断。按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3],应首先根据病史确定异常子宫出血模式(如月经频发、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律月经,经间期出血,月经稀发,月经过少,闭经),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以排除妊娠、子宫器质性病变(FIGO分型中的P、A、L、M、C以及部分E、N)、全身凝血相关疾病以及医源性AUB(性激素药物、宫内节育器等引起的),确定病因。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妊娠试验(血清/尿β-HCG)、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阴道涂片(排除衣原体感染)、盆腔B超、子宫内膜活检(>45岁者,排除子宫内膜恶变)、宫腔镜检查等。
常用判断无排卵的手段是基础体温测定(BBT)、黄体中期(估计下次月经前5~9 d)血孕酮水平(P)测定。同时,早卵泡期测定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有助于了解无排卵的病因,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试验时可根据药物的特点及其前期研究基础,选择纳入AUB-E或AUB-O的患者。
中医证候的分型和诊断可参照《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妇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14, 15, 16, 17, 18, 19],选用针对具体病证的中医证候分型。
4 试验流程试验流程应结合所选适应症的异常出血模式,根据试验目的,合理设置。
以单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者的AUB-E为目标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可以设置导入期,一般为1个月经周期~90 d [6, 12, 13],洗脱既往用药和稳定基线。由于有规律的周期,其观察时点及疗程的设置多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设置3~6个月经周期的疗程。为观察药物的作用是否持续,通常设置1~3个月经周期的有效性随访。
针对以月经周期频率或规律的改变为主的AUB-O(月经稀发、月经频发、不规律月经)的临床试验,常需设置筛选期,监测BBT,经前5~9 d测定孕酮,以确定是否排卵。同时,以孕激素撤药性出血的方式诱导人工月经[7]。设3~6个月的观察周期和另外3~6个月的随访期。
5 有效性评价对月经的评价是本病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正常月经包含4个要素: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和经量,临床试验往往针对具体的一两个要素进行重点评价。对月经频率(21~35 d)、规律性(月经提前或错后不超过7 d)、经期长度、月经量的评价均采用“月经复常率/治疗应答率”,即治疗/随访期间出现正常月经患者的比例。
常用的出血量评估方法有碱性正铁血红素比色法(alkaline hematin technique)和月经失血图法(PBAC)[20, 21]。前者应用碱化血红蛋白光电比色法,即用氢氧化钠溶解、洗脱月经用具上的陈旧经血,并使之转变为碱性正铁血红素,以584 nm波长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值,并且与按照同样方法测得的同期自身静脉血吸光度值比较,计算出月经血量。此法所得月经量的回收率可达92%~96%,是国内外公认的测量月经血量的“金标准”[4, 13]。后者根据每张卫生巾的血染程度、遗失血块的大小,分别赋分,记录每张卫生巾的评分、数量及天数,填于“卫生巾记数及评分表(月经卡)”并计算总分,评分≥100分者,月经量≥80 mL。此法与金标准有高度相关性,使用简便,在不同文化层次患者中可接受性较好[22]。此外,用以评价月经过多的还有卫生巾称重法、血红蛋白检查法等[4, 23]。
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诱发排卵率、AUB复发率等,也是本病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有关本病的中医证候特征、规律及其规范化的研究较多[24, 25, 26, 27],但尚未见公认的、信效度较高的证候量表。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出血相关性生活质量量表(bleeding related of QOL)[28, 29]。诱发排卵可通过监测基础体温(BBT)、排卵试纸测LH、孕酮检测、B超下监测成熟卵泡等方法[30, 31, 32, 33]。
6 安全性评价子宫异常出血情况同时也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试验过程中如发生与给药前AUB出血情况不同的改变(如针对月经过多的试验中出现经间期出血),应当检查子宫内膜,以明确增生或癌性改变。重视药物可能的类性激素样作用,当前期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雌激素作用时,应增加子宫B超、乳腺B超、性激素等检测。
7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尽管有地区或人种等差异,全球范围内青春期少女平均初潮年龄12~13岁,初潮后3年约有60%~80%的少女月经周期21~34 d[7]。一般将月经周期在21~45 d(第一年平均32.2 d)、经期长度在7 d以下均视为正常[34]。青春期AUB主要原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未成熟,多为AUB-O型,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律月经为常见出血模式。目前,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推荐的治疗药物为COC,治疗目标是出血期止血,止血后控制月经周期或诱导排卵,防止复发[35, 36]。青春期患者最终能否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与病程长短有关。有研究显示,发病4年内建立正常周期者占63.2%,病程长于4年者较难自然痊愈,可能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36, 37]。近年来,用中医药治疗青春期AUB的研究日渐增多,其结果多提示中药在调整月经周期方面的优势,为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38, 39, 40, 41]。
8 结语中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难点在于临床定位。临床研究的合理定位需结合药物的组方特点、治疗预期、所选适应症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是否遵循伦理原则等方面综合考虑[42]。中药的治疗优势主要在于调整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等方面,某些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因此将临床研究方向分为两个,既可针对AUB-E和/或AUB-O(稀发排卵、黄体功能不全)的所致异常出血模式,以恢复正常月经为目的;也可以选择AUB-O(无排卵),并同时观察其可能的促排卵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两个不同研究方向下各自的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包括总体设计的原则、诊断流程和受试者的筛选、试验流程的设置、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目前,由于方法学水平限制等原因,在育龄期女性中开展以AUB-O(无排卵)为目标适应症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难度较大。但对于青春期患者、或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临床实践中的科学探索等,文中分析的临床研究设计要点,也可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国内同行们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研究难点多做探索,为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新药的研发与评价奠定基础。
[1] | Fraser I S, Critchley H O, Broder M, et al. The FIGO recommendations on terminologies and definitions for normal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J]. Semin Reprod Med, 2011, 29(5): 383-390. |
[2] | 张以文. FIGO关于月经异常相关术语的共识和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新分类系统 [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2): 105-107. |
[3]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11): 801-805. |
[4] | 郁 琦. 现行各国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综合资料 [A]//中华医学会.高泌乳素血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C]. 中华医学会, 2007: 12. |
[5] |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 [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574-2582. |
[6] | Matteson K A, Rahn D D, Wheeler T L 2nd, et al.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 Obstet Gynecol, 2013, 121(3): 632-643. |
[7]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Manage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ovulatory dysfunction. Practice Bulletin No 136. [J]. Obstet Gynecol, 2013, 122(1): 176-185. |
[8] | Gallos I D, Shehmar M, Thangaratinam S, et al. Oral progestogens vs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for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10, 203(6): 547. doi:10.1016/j.ajog.2010.07.037. |
[9] |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2): 81-91. |
[10] | 刘瑞芬. 中医药防治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研究思路与方法 [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C].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1: 3. |
[11] | 舒 霞. 中医药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概述 [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12] | Fraser I S, Römer T, Parke S, 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eavy and/or prolonged menstrual bleeding with an oral contraceptive containing estradiol valerate and dienogest: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III trial [J]. Hum Reprod, 2011, 26(10): 2698-2708. |
[13] | Fraser I S, McCarron G. Randomized trial of 2 hormonal and 2 prostaglandin-inhibiting agents in women with a complaint of menorrhagia [J]. 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1991, 31(1): 66-70. |
[14] | 金楠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证候特征研究 [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
[15] | 王美霞.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 |
[1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59-75. |
[17] |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 [M]. 第2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20. |
[18]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
[19]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9-10. |
[20] | 冯力民, 夏恩兰, 丛 捷, 等. 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血量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1): 51. |
[21] | 沈雅琴, 黄雅萍. 月经血量测定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 [J]. 陕西医学检验, 1995, 10(2): 5-7. |
[22] | 朱虔兮, 林 侠, 张 敏, 等. 月经卡评分估计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7, 142(8): 471-474. |
[23] | Lethaby A, Duckitt K, Farquhar 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31(1): CD000400. DOI: 10.1002/14651858.CD000400.pub3. |
[24] | 陈碧川.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侯规律回顾性研究 [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25] | 孙晓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见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D]. 长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 |
[26] | 孙晓峰, 尤昭玲, 雷 磊.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6): 1200-1202. |
[27] | 尤昭玲, 李卫红, 王若光, 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侯规范化研究现状评述 [J]. 湖南中医杂志, 2008, 124(3): 106-108. |
[28] | Khrouf M, Terras K.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rmerly called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ccording to PALM-COEIN FIGO classification and the new guidelines [J]. J Obstetrics Gynecol Ind, 2014, 64(6): 388-393. |
[29] | Fadhlaoui A, Khrouf M, Chelbi A, et al. Quality of life during menstruation in women with an inherited bleeding disorder: report of 31 cases [J]. Tunis Med, 2012, 90(12): 856-861. |
[30] | 周庆娥, 张 琼, 冷灵芝, 等. 阴道B超结合尿LH试纸测定在不孕妇女卵泡生长及排卵监测中的应用 [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22(7): 958-959. |
[31] | 范玉婷, 梁晓燕. 卵巢储备及其检测方法评价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31(1): 2-4. |
[32] | 黄欲晓. 中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疗效与机制的探讨[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
[33] | 张俊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IVF-ET中对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价值 [D].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34]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Committee Opinion No. 651: Menstruation in girls and adolescents: us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s a vital sign. [J]. Obstet Gynecol, 2015, 126(6): e143-e146. |
[35] | 邢福祺, 张曦倩.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9): 526-527. |
[36] | 王秀霞, 方媛媛.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特点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9): 660-662. |
[37] | 王鹍鹏. 中医分期疗法结合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
[38] | 李丽莉, 石振美, 黄玉秋. 妈富隆联合归肾丸治疗青春期功血38例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2): 132-133. |
[39] | 袁庆婷, 刘方洲, 张迎新, 等. 补肾固冲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系统评价 [J]. 中医研究, 2014, 27(5): 69-72. |
[40] | 廖 维, 朱南孙, 王采文, 等. 中药对青春期功血307例患者月经周期的调节和建立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6): 1059-1060. |
[41] | 郑小敏, 陈静平. 青春期功血治疗方法及疗效影响因素新进展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 243-244. |
[42] | Loudon K, Treweek S, Frank S, et al. The PRECIS-2 tool: designing trials that are fit for purpose [J]. BMJ, 2015, 350: h2147. doi:10.1136/bmj.h2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