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 北京 100194
2. Haidian District Mental Health Prevention-Treatment Hospital, Beijing 100194, China
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后常可出现抑郁症状[1, 2]。临床上,约有2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和愈后情况[3]。目前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或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4, 5]。中药植物药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一般较小,王亚军[6]报道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取得了一些效果,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舒肝解郁胶囊的主要成分是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该药从肝气郁滞、脾气亏虚入手,起到舒肝解郁、健脾安神的作用,从而能够缓解抑郁症状。为了提高临床疗效,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入组100例,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50±7.25)岁;平均病程(14.98±7.14)年。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57±7.28)岁,平均病程(15.50±7.43)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21±7.17)岁,平均病程(14.47±6.9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 37项评分≥18分;服用抗精神病药剂量相对稳定3个月;入组前2周未使用过其他抗抑郁药;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患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严重躯体疾病者,抑郁症者,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者,有自杀(伤)倾向或既往有自杀(伤)史者。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7]:最近1年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抑郁症状;以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为主要症状,虽然遗有精神病性症状,但已非主要临床表现;排除抑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9]: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痛无定处,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苔薄腻,脉弦。
1.3 药物舒肝解郁胶囊由四川康宏药业公司生产,规格0.36 g/粒,产品批号20130401;帕罗西汀由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mg/片,产品批号20130206。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组在用帕罗西汀的同时加用舒肝解郁胶囊1.44 g/d(2粒/次,2次/d);根据病情调整帕罗西汀的剂量,初始剂量10~20 mg/d,逐渐加至20~40 mg/d,早餐后服用。两组均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8周后采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
1.5 疗效评定标准以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10]:≥75%为痊愈,74%≥HAMD减分率≥51%为显著进步,50%≥HAMD减分率≥25%为进步,<25%为无效。
HAMD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
用TESS评价不良反应[8],严重程度按0~4级评分,同时评定和记录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及采取的措施。最后进行不良反应判断,按规定评分。于治疗中定期用该量表评定,时间跨度与疗效评定一致。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测定时间与疗效评定同步进行。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α=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HAMD减分率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脱落。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9.344,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和HAMD减分率比较(n=50)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ect and HAMD scores redu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n=50) |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2、4、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HAMD及TESS评分比较见表 2。治疗组出现恶心12例,口干10例,头痛头晕4例,乏力5例,食欲减退7例,视力模糊3例,便秘4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有恶心10例,口干11例,头痛头晕5例,乏力4例,嗜睡2例,食欲减退6例,视力模糊1例,便秘2例。两组不良反应的程度均较轻,均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能耐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在治疗2、4、8周后TE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联合应用舒肝解郁胶囊后没用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TESS评分比较(n=50)Table 2 Comparison on scores of HAMD and TES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50) |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很大痛苦和危害,增加了自杀的观念和行为[2]。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由于目前抗抑郁药物的种类较多,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尝试将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在服用舒肝解郁胶囊合并帕罗西汀治疗2、4、8周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并且明显低于单用帕罗西汀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减分率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均较轻,都未给予特殊处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T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以上表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并且治疗过程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取得较好疗效可能归因于制剂中贯叶金丝桃与刺五加的作用。贯叶金丝桃具有清心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11],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心的功效,能镇静、抗疲劳、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2]。国外研究证实帕罗西汀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13],舒肝解郁胶囊与帕罗西汀两种药物的合用起到了协同和增效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采用盲法,而且选择样本数相对较少,观察周期较短,远期疗效稳定性如何及有无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 | Tremblay J F, Sire D J, Lowe N J, et al. Light-emitting diode 415 nm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cne: an open-label, multicentric, pi-lot investigation [J]. J Cosmet Laser Ther, 2006, 8: 31-33. |
[2] | 谌霞灿. 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研究 [J]. 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 2008, 7(9): 157-158. |
[3] | 梁绍材, 余国汉, 张椿苹, 等. 住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分析 [J]. 中国民康医学, 2003, 15(7): 389 -390. |
[4] | Cotyll W, Leon A, Winokur G, et al. Importance of psychotic features to longterm cour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Am J Psychiatry, 1996, 153(4): 483-489. |
[5] | Guelfi J D, White C, Hackett D, et al. Effectireness of vanlafaxin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ajor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ia [J].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10): 450-458. |
[6] | 王亚军.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10): 466-467. |
[7] |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2-113. |
[8] | 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21-126, 214-217, 98-99. |
[9] | 黄永生. 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40-241. |
[10] | 葛红敏, 陈 征, 陆永艳.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J]. 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4(5): 339-341. |
[1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681-683. |
[12] |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05: 143-159. |
[13] | Wagstaff A J, Cheer S M, Matheson A J, et al, Paroxetine, an updat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dults [J]. Drugs, 2002, 62(4): 655-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