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龙。其主要特点为红斑基础上簇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等,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应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抗病毒、激素、止痛对症、局部洗剂、理疗等)治疗带状疱疹11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计110例,均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0岁。病程最长7 d,最短1 d。实验组5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7岁。病程最长10 d,最短1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带状疱疹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肝经郁热证。
1.3 排除标准对药物过敏者;患有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全身衰竭者;皮损出现脓疱、糜烂、溃疡、 坏死等或严重并发症者;受试者不愿意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常规治疗+疏风解毒胶囊(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2 g,生产批号20131001),组方组成: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tid。疗程1周。
2.2 对照组常规治疗(抗病毒、激素、止痛对症治疗、局部外用药、理疗等)
3 统计学方法临床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析方法选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止疱时间(原有水疱无增大,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的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的时间)。
4.2 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均按计划完成试验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止疱、结痂和止疼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止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止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结痂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结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止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1。
![]() |
表 1 两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x±s,n=55)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x±s,n=55) |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恶心呕吐、腹泻、心慌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6 讨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激活,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的丘疱疹、水疱和神经痛[1]。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2],有文献表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可达50%~70%[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受累的神经节的炎症甚至是坏死所导致的,同时亦由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剧烈的炎症所致[4]。中医认为本病肝郁未解,余毒未清,正气不足,病邪循经入络,阻遏经络,气血瘀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5]。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疗效满意[6]。疏风解毒胶囊来源于湖南老中医的祖传秘方“祛毒散”[7],方中虎杖为君,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湿之功;连翘为疡科妙药,可助君药清热解毒;柴胡可助君药行疏肝解郁之力;板蓝根擅长解毒、败酱草强于化湿、马鞭草可活血、芦根能生津,4味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立足于清热解毒、疏肝利湿,清热不忘活血,利湿又能保津,药物配伍、功效紧扣带状疱疹病机病因,故疗效显著。通过本次临床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常规疗法与单纯的常规疗法相比较,可以明显的缩短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有助于带状疱疹的恢复。
[1] | 潘 涛, 林福清, 李 泉, 等.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14(1): 109-110. |
[2] | 曾奇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60例 [J].光明中医, 2013, 28(12): 2547-2548. |
[3] | 张冬萍, 何 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37): 118-119. |
[4] | 李伟凡, 郗海铭.中药加芒针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 [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杂志, 2009, 8(5): 317. |
[5] | 方玉甫, 刘爱民.疏肝活血止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J].新中医, 2009, 41(11): 57. |
[6] | 李建伟.中西医结合防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体会 [J].中医研究, 2014, 27(10): 55-56. |
[7] | 胡 蓉, 王丽华, 张珺珺, 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临床观察 [J].药物评价研究, 2014, 37(5): 460-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