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达仁堂制药厂, 天津 300475
2.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Tianjin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Tianjin 300457, China
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 雄兽的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作等。羚羊角仅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国内产量不大,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且羚羊角现在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其使用量较大,因此,寻找能替代羚羊角的药材显得尤为重要。
山羊角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us L. 的角。《医林纂要》记载“功用近羚羊角”[1]。杨广民等研究表明山羊角含有和羚羊角较多相同的成分,主要有角蛋白、甾族物质及氨基酸等,两者均有解热、镇静、催眠的作用[2,3]。姜清华等[4]用剂量比为10∶1的山羊角和羚羊角进行药理作用比较,得到两药均有解热、镇痛作用,表明两药有替代的可能性。但现有的文献缺乏对山羊角替代羚羊角比例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抗惊厥和解热实验,研究两者的替代比例,为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1.1 药品与试剂
羚羊角粉,白色粉末,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提供,批号为L1301。山羊角粉,白色粉末,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提供,批号为S1302。阿司匹林,石家庄康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124。佐匹克隆,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4120603。戊四唑,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产品。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日期为2013年10月8日。
1.2 动物ICR种小鼠,SPF级,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编号为SCXK(京)2012-0001。SD种大鼠,SPF级,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编号为SCXK(京)2012-0001。
2 方法 2.1 对戊四氮致小鼠惊厥实验的量效关系研究[5,6]选用健康ICR种小鼠2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0)g,预实验确定95%以上动物出现强直性抽搐,并出现一定死亡率的戊四唑用量为100 mg/kg、20 mL/kg,并确定了山羊角、羚羊角的大致剂量范围。正式试验分别以山羊角6 g/kg、羚羊角1.4 g/kg为高剂量,以0.7为剂量组间距,各自分别设5个剂量组,另设模型组及阳性药佐匹克隆0.937 5 mg/kg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ig给药,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5% CMC-Na,给药后1 h,ip戊四唑100 mg/kg(20 mL/kg),连续观察30 min,记录小鼠惊厥潜伏期、强直性惊厥的潜伏期及死亡时间,计算各剂量组强直性惊厥的惊厥率及死亡率。以死亡抑制率和药物剂量作量效关系图,分别计算两药在ED30与ED40时的剂量比例。
死亡抑制率=(模型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模型组死亡率
2.2 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的量效关系研究[6,7]选用健康SD大鼠20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40~160)g,实验前2 d用温度计适应性测量肛温2次,选取2次肛温在(36.6~38.3)℃、温差不超过0.5 ℃的合格大鼠进行实验,并以实验前1 d的平均肛温作为基础体温。实验当天,给合格大鼠sc 10%干酵母溶液10 mL/kg,注射后6 h测定肛温,选取肛温升高≥0.8 ℃的大鼠随机分为12组(根据预实验结果,给药后2 h,两药效果较好,试验剂量分别以山羊角4.5 g/kg、羚羊角1.5 g/kg为高剂量,0.65为剂量组间距),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阿司匹林0.1 g/kg组、山羊角4.5、2.925、1.901、1.236、0.803 g/kg剂量组,羚羊角1.5、0.975、0.634、0.412、0.268 g/kg剂量组。分别ig给药,给药容积均为15 mL/kg,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5% CMC-Na。测定给药后2 h大鼠的体温,以体温升高抑制率和药物剂量作量效关系图,分别计算两药在ED25时的剂量比例。
体温升高抑制率=(模型组体温升高值—实验组体温升高值)/模型组体温升高值
2.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值用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
3 结果 3.1 对戊四氮致小鼠惊厥实验的量效关系表 1结果显示,羚羊角1.4 g/kg与阳性药佐匹克隆0.937 5 mg/kg能有效延长小鼠强直性惊厥的潜伏期,且羚羊角1.4 g/kg能显著降低惊厥小鼠惊厥率和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以剂量-死亡抑制率作图,得到回归方程分别为:山羊角Y=0.843 7e4.364 9X(R2=0.942 3),羚羊角Y=3.000 9 X2+0.851 1 X−0.007 7(R2=968),山羊角与羚羊角在ED40与ED30时的替代比例均为6.0∶1(图 1)。
![]() |
表 1 羚羊角与山羊角对戊四唑致小鼠惊厥的惊厥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 (x±s, n = 10) Table 1 Effect of horns of Saiga tataria and horns of Capra hirus on convulsion time and mortality in mouse induced by Pentylenetetrazole (x±s,n = 10) |
![]() | 图 1 羚羊角(A)与山羊角(B)对戊四唑致小鼠惊厥的死亡分数的量效关系图Fig.1 Dose-effect curve of horns of Saiga tataria and horns of Capra hirus on mortality of mice induced by Pentylenetetrazole |
表 2结果显示,羚羊角1.5、0.975、0.634 g/kg,山羊角4.5 g/kg在给药后2 h能显著降低大鼠的体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阳性药阿司匹林也有显著作用。以剂量−体温升高抑制率作图,得到回归方程分别为:山羊角Y=3.070X2+12.43X+1.209(R2=0.998),羚羊角Y=0.219e4.202X(R2=0.985),则山羊角与羚羊角在ED25时的替代比例为(7.2∶1),由于山羊角0.803 g/kg体温升高抑制率不在作图曲线范围内,故作图时舍去。
![]() |
表 2 羚羊角与山羊角对干酵母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 (x±s, n = 10) Table 2 Effectof horns of Saiga tataria and horns of Capra hirus on increased temperature induced by yeast (x±s,n = 10) |
![]() | 图 2 山羊角(A)与羚羊角(B)对干酵母致大鼠温度升高抑制分数的影响 Fig.2 Dose-effect curve of horns of Saiga tataria and horns of Capra hirus on inhibitory rate of temperature increasing of rats |
羚羊角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而羚羊角的数量却日益减少,如何选用等效的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中研究的代用品主要有山羊角、羚羊角塞、黄羊角、羊蹄角、鹅喉羚羊角、藏羚羊角[1],但大多缺少品间比较,临床应用较少,只有替代品在特定适应症上找到最佳替代比例,并进行临床验证,才能应用于临床,最终解决羚羊角稀缺的问题。
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已与日俱增,新牛黄清心丸是较早用山羊角代羚羊角的药物,南京市药材公司将山羊角10倍量替代羚羊角,制成的新牛黄清心丸用于发热、上感、流感、流脑、乙脑及脑出血等患者,替代前后牛黄清心丸的疗效未见显著差异[8];王菊英等[9]用山羊角替代羚羊角,比较了紫雪散替代前后在解热、镇静、抗惊厥死亡率方面的效果,表明替代后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山羊角可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但并未提示替代比例。痰热清注射液是含有山羊角的复方制剂,具有抑菌、抗炎、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收到较好疗效[10]。尽管研究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文献较多,但都未对替代比例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的论述。
由于羚羊角和山羊角两味单药的主要作用为抗惊厥和解热,本文比较了两单味药各自抗惊厥和解热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羚羊角有明显的抗惊厥和解热作用,在两种不同模型中的起效剂量分别为1.4 g/kg和0.634 g/kg,而山羊角的作用较弱,对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延长潜伏期和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而对干酵母引起大鼠发热的模型中,山羊角的起效剂量为4.5 g/kg,两药作用有较大差异。为了寻找较为合理的替代比例,分别作了量效关系图,在两个模型中,山羊角替代比例分别为6.0∶1与7.2∶1。在复方制剂中,这个比例可以作为山羊角的替代比例范围参考,但在实验前还应依据原方的主要药效实验进行比例确定实验,以期找到最佳替代比例。
[1] | 徐必达, 张华林, 苏燕娴. 羚羊角及其代用品[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 1(12): 1091-1092. |
[2] | 杨广民, 彭新军, 曹 臣. 羚羊角与羚羊角塞药材质量的对比研究[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5, 15(1): 51. |
[3] | 李云谷. 山羊角、黄羊角、羚羊角及其注射液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通讯, 1979, (5): 12-17. |
[4] | 姜清华, 翟延君. 羚羊角与山羊角药理作用比较[J]. 山西医药杂志, 2006, 35(7): 582-583. |
[5] | 姚 俐, 谢炜, 梁一超, 等. 川芎钱康小鼠实验性癫痫的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 6(3): 309-311. |
[6] | 卢熀兴, 李友宾, 彭蕴茹, 等. 羚羊角解热抗惊厥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 23(3): 56-58. |
[7] | 陈 聪, 马 成. 柴胡葛根配伍对干酵母发热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 新疆中医药, 2011, 29(10): 1-2. |
[8] | 南京市药材公司. 山羊角临床应用报告[J]. 中草药通讯, 1978, 9(6): 36-38. |
[9] | 王菊英, 刘继兰, 刘 萍. 含不同羊角和不含羊角紫雪散不同途径给药的药理作用比较[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0, 16(2): 9-10. |
[10] | 刘春鹏. 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物分析及临床运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25(1):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