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眼部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为眼底发病,发病后,后球极视网膜就会出现浆液性脱离,使得视力变得模糊,并随着视网膜色素上皮不断渗漏,导致患者视物变形[1]。其发病主要为单眼,发病后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有些患者可自愈,但时间较长,且视力恢复较差,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2]。临床上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缩短病程,快速吸收病变部位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3]。卵磷脂络合碘片有促进视网膜下液体排出,并可直接渗入细胞内,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的恢复[4]。迈之灵片有较强的抗渗透作用,可降低静脉压和血液黏度,具有消除组织水肿、减轻静脉充血和预防血栓形成作用[5]。基于上述药物作用,本研究采用迈之灵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6]。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25~58岁,平均(48.68±3.74)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49±1.35)个月。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者;(5)伴有散光、玻璃体混浊、角膜浑浊等对视力有影响的眼部疾病者;(6)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2 药物迈之灵片由德国礼达大药厂生产,规格150 mg/片,产品批号121207;卵磷脂络合碘片由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生产,规格1.5 mg/片,产品批号D505。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5~56岁,平均(48.61±3.71)岁;病程2~9个月,平均(5.48±1.33)个月。治疗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6~58岁,平均(48.63±3.72)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46±1.3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迈之灵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7]治愈:治疗后视力恢复至1.0或发病前水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为浆液性脱离区消失,游离脂肪酸(FFA)渗漏也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视力较前提高超过3行,OCT结果为浆液性脱离高度角治疗前下降超过50%,FFA渗漏显著减少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视力较前提高1~2行,OCT结果为浆液性脱离高度角治疗前下降小于50%,FFA渗漏较前有所减少;无效:治疗后视力没有改变甚至下降,OCT结果为浆液性脱离高度没有改变甚至增高,FFA渗漏没有减少甚至增加。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对数视力表、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
1.6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
1.7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分析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选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87%;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视力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均明显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视力情况比较(x ± s,n = 39) Table 2 Comparison on visual acuity between two groups (x ± s,n = 39 )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发生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眼部较为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变,有研究表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还与患者血液中高儿茶酚胺水平有关[8]。发病后,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就会受到损害,使得神经上皮发生浆液性脱离,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临床效果就越差,其视力就越难以恢复至正常[9]。因此,寻找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改善其视力是极为重要的[10]。
卵磷脂络合碘片为大豆卵磷脂碘化合物,能促进机体甲状腺素的合成,进而促进炎症产物坏死及瘢痕组织吸收,对组织新陈代谢具有改善作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体排出,并可直接渗入细胞内,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的恢复[4]。迈之灵片为马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渗透作用,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液体向组织中渗出进行阻碍,并增加静脉壁的弹性,使得静脉回流增加,促进微循环的改善,使得血液流动速度加快,并可降低静脉压和血液粘度,具有消除组织水肿、减轻静脉充血和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5]。
本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79.49%。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患者提高的更为明显(P<0.05)。说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采用迈之灵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迈之灵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视力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吴亮, 张加裕, 林思思, 等. 频域OCT分析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形态学特征[J].
吴亮, 张加裕, 林思思, 等.
频域OCT分析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形态学特征.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 51 (18) : 131–135.
(![]() |
[2] |
Kloos P, Laube I, Thoelen 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 2008, 246 (9) : 1225–1228.
DOI:10.1007/s00417-008-0837-0 (![]() |
[3] |
Yip Y W, Ngai J W, Fok A C,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and anatomical assessments by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Doc Ophthalmol , 2010, 120 (2) : 193–200.
DOI:10.1007/s10633-010-9213-6 (![]() |
[4] |
胡庆庆, 田春玲, 霍艳双, 等. 卵磷脂络合碘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J].
胡庆庆, 田春玲, 霍艳双, 等.
卵磷脂络合碘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 2008, 28 (6) : 844–847.
(![]() |
[5] |
谢萍, 王鲜, 杨夏. 迈之灵应用于义眼台植入术后临床分析[J].
谢萍, 王鲜, 杨夏.
迈之灵应用于义眼台植入术后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 2010, 31 (22) : 3733–3734.
(![]() |
[6] |
葛坚.
眼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312 .
(![]() |
[7] |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 : 147 -148.
(![]() |
[8] |
Fujita K, Imamura Y, Shinoda K, et al.
One-year outcomes with half-dose verteporfin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Ophthalmology , 2015, 122 (3) : 555–561.
DOI:10.1016/j.ophtha.2014.09.034 (![]() |
[9] |
Hua R, Liu L, Chen L.
The noninvasive predictive approach for choroidal vascular diffuse hyperpermeability i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and enhanced depth imaging. 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 , 2014, 11 (3) : 365–371.
DOI:10.1016/j.pdpdt.2014.07.001 (![]() |
[10] |
王彬, 贾淑琴, 罗立勤, 等.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分析[J].
王彬, 贾淑琴, 罗立勤, 等.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 21 (24) : 73–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