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的内科慢性疾病,主要由人体的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其并发症较多,如常见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患者的器官功能衰减较快,25%~33%患者会并发肾脏疾病,特别是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1-2]。一般来说,预防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很重要,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则病情会较难控制,并可能恶化为显性蛋白尿,严重影响正常的肾脏功能,最终演变为慢性肾衰。格列喹酮是第2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可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血糖升高的效果,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小,常用于非胰岛素相关型糖尿病的治疗,其可以降低血清胱抑素C、微球蛋白和尿渗透压水平,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保护内皮细胞,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3]。糖尿病伴慢性肾脏病危害极大,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诱发心血管类疾病,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5]。前列地尔作为新一代前列腺素E1药物,可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小肾小球的滤过膜孔径,减少尿蛋白含量,稳定肾小球[6]。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前列地尔联合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伴慢性肾脏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6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性慢性肾病确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慢性肾病的诊断标准[7],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通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4.1±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1±1.4)年;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67例。
排除患有以下疾病者:肝功能不全、肾脏其他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凝血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
1.2 药物格列喹酮片由北京京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30 mg/片,产品批号20130404;前列地尔注射液由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L∶10 μg,产品批号201301151。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3.5±1.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8±0.9)年。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4.7±1.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相应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血糖水平,餐前半小时口服格列喹酮片30~60 mg/次,1次/d,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0.8 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8]显效:患者24 h内的尿蛋白含量的减少量>60%,血肌酐的减少量>25%,基本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24 h内的尿蛋白含量的减少量在30%~60%,血肌酐的减少量在0~25%,基本症状和体征有效缓解;无效:患者24 h内的尿蛋白含量的减少量<30%,肾功能无明显改善,基本症状和体征变化不大。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观察指标采用血糖试纸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水平。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内静脉血5 mL,并收集患者尿液5~10 mL,分别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定量测定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PE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o)的定量值,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CR)。
1.6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的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疲劳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24 h Upro、Scr、UPER和eGFR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ro、Scr和UPER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 Upro、Scr和UPE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eGFR水平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 |
表 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x ± s,n = 40) Table 2 Comparison on blood glucose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 (x ± s,n = 40 )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轻微恶心呕吐,且隔日自行消失,治疗组出现2例注射部位轻微疼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3 两组24 h Upro、Scr、UPER和eGFR比较(x ± s,n = 40) Table 3 Comparison on 24 h Upro,Scr,UPER,and eGFR between two groups (x ± s,n = 40 ) |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改善,长期的膳食搭配不均衡极易导致各种代谢类疾病的出现,并且患病率日趋增高。糖尿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主要是由患者体内的血糖代谢紊乱和血脂状况改变而引起,易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使肾脏因缺血而受损[9-10]。糖尿病性慢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的蛋白尿,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早期难以发现,发病隐匿,病情缓慢,容易被病人和家属忽视,后期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特别是老年患者体内的血管趋于老化,弹性减弱,使血液的黏稠度升高,血流阻力变大,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处于长期缺血状态,导致功能异常或不全[11]。
一般治疗老年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是降低血压和控制血糖。前列地尔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供氧、供血能力,还可扩张血管作用,提高微循环,保障肾脏的正常功能,清除非蛋白氮等免疫物质,在治疗糖尿病伴慢性肾病方面有较好的药理和生理作用[12]。随着近年来微球载体技术的发现,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已经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以脂微球作为载体,前列地尔的有效成分能够被快速送至目标部位,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结合,加快了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减少了药物的浪费,增强药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13-14]。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说明格列喹酮和前列地尔联合使用对于老年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降糖效果较好。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尿蛋白含量与血肌酐浓度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述两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下降,提示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代谢产物的生成,提高肾脏的循环功能,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减少尿中蛋白出现。这可能与前列地尔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生成,舒张血管平滑肌,扩血管,降血脂功能有关。此外,格列喹酮是一种第2代短效磺酰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受体活性,促进胰岛β细胞生成胰岛素,降糖效果短效快速,其次格列喹酮还可以改善肾功能,减轻药物对肾脏的压力,促进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保护内皮细胞,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明显[1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列地尔联合格列喹酮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格列喹酮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糖且有助于肾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
柴剑丽, 吴春燕, 王文娟, 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2) : 170–174.
(![]() |
[2] |
李泽宇, 刘栋, 袁文明, 等.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0) : 2325–2328.
(![]() |
[3] |
张慧儒, 吕会新.
格列喹酮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J]. 医药导报, 2016, 35(S1) : 27–28.
(![]() |
[4] |
Sun Q, Yang G Y, Zhang M, et al.
Effect of Huangshukuihua (Flos Abelmoschi Manihot) on diabetic nephropathy:a meta-analysis[J]. J Tradit Chin Med, 2015, 35(1) : 15–20.
DOI:10.1016/S0254-6272(15)30003-0 (![]() |
[5] |
林子桐, 张超, 沈雪梅.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 28(5) : 765–773.
(![]() |
[6] |
孙永艳, 杨叶虹.
前列地尔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11) : 1262–1265.
(![]() |
[7] |
陈莉明.
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6) : 513–516.
(![]() |
[8] |
黄颂敏.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2) : 95–97.
(![]() |
[9] |
He F F, Li H Q, Huang Q X,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are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Urinary angiopoietin-2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lbuminuria[J].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5, 40(4) : 355–365.
(![]() |
[10] |
凌厉, 劳国娟, 陈立波, 等.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流参数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 : 151–153.
(![]() |
[11] |
张洁, 董闪闪, 康岩, 等.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9) : 3410–3413.
(![]() |
[12] |
Zhang L, Tian X, Ma Y, et al.
Efficac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er J Nurs Sci, 2015, 2(3) : 295–303.
(![]() |
[13] |
邹汶兵.
前列地尔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 : 18–20.
(![]() |
[14] |
任传永, 肖正武, 张青森, 等.
前列地尔联合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 34(1) : 32–35.
(![]() |
[15] |
姚静.
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33) : 165–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