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和心室在长期压力和过重容量负荷下,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损伤心肌,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致使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进而引发出相关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劳力性呼吸困难、气急、疲乏、肢体水肿和肺瘀血等为主要表现[1]。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对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左卡尼汀是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具有为心肌提供能量以及抗炎、抗氧化应激的作用[2]。补益强心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功效[3]。本研究采用补益强心片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其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2.52±4.37)岁;平均心衰病程(51.42±18.49)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82例,Ⅲ级68例。
排除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和Ⅳ级者;伴有严重心率失常、心包填塞、限制型心肌病、营养不良性心肌病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增加死亡率等疾病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有精神障碍及不配合治疗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2 药物左卡尼汀注射液由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g∶10 mL,产品批号120412、140806;补益强心片由苏州滋露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 g/片,产品批号120415、140816。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45±4.34)岁;平均心衰病程(51.35±18.47)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42例,Ⅲ级33例。治疗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2.43±4.32)岁;平均心衰病程(51.32±18.45)个月;心功能分级:Ⅱ级40例,Ⅲ级3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给予扩血管、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休息、利尿、低盐低脂饮食等常规处理。对照组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3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益强心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价[5]显效:Lee氏心衰积分减少75%以上,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50%≤Lee氏心衰积分减少<75%,心功能提高1级者;无效:Lee氏心衰积分减少不足50%,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Lee氏心衰积分超过治疗前,心功能恶化≥1级者。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Lee氏心衰积分包括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浮肿、肝大、颈静脉充盈、胸片6项,每个选项计0~4分,其中总分6~10分为轻度心衰,11~14分为中度心衰,15~18分为重度心衰[6]。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量表共有21项,每个选项计0~5分,量表满分是10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7]。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进行比较;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O;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
1.6 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胸痛、皮疹、腹泻、头晕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7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two groups |
2.2 两组患者Lee氏心衰积分、6MWT、LVEF、CO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而6MWT、LVEF和CO则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
表 2 两组Lee氏心衰积分、6MWT、LVEF、CO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n = 75) Table 2 Comparison on Lee's integral,6MWT,LVEF,CO,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75 ) |
2.3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ANP、ALD及AngⅡ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ANP、ALD和Ang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两组血浆NT-proBNP、ANP、ALD和AngII水平比较(x±s,n = 75) Table 3 Comparison on the levels of NT-proBNP,ANP,ALD,and AngII between two groups (x±s,n = 75 )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胸痛、皮疹、腹泻、头晕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以劳力性呼吸困难、气急、疲乏及肢体水肿和肺瘀血等为主要表现[1],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左卡尼汀是一种主要存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的特殊氨基酸,足够量游离的左卡尼汀可以使堆积的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和心功能,并且左卡尼汀还可降低血清单核细胞内磷酸化蛋白水平和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活性,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2]。补益强心片由人参、丹参、黄芪、葶苈子、香加皮、麦冬等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具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的功效;丹参起活血凉血、以通血脉的功效;黄芪能够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葶苈子具有利水消肿、泻肺平喘等功效;香加皮可以利尿除湿、强健筋骨;麦冬起益胃生津、生气补气、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等功效。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补益强心片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血浆相关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NP主要由心房合成并分泌,受心房的牵张影响;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室压力的改变和室壁张力的增加,是刺激心肌细胞合成分泌BNP的主要原因。ANP和BNP均有利尿、扩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肽类激素作用[8]。血浆BNP水平和LVEF值是预测心力衰竭死亡率和心功能程度的独立因子[9]。RAAS的激活致使循环中ALD和AngⅡ水平增高,AngⅡ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Ⅰ介导,使细胞增殖、左心室肥厚及血管间质增生;ALD不仅可增加水钠潴留,还可对血管及心肌产生负性作用,促进其肥厚和纤维化,进而导致血管顺应性不断下降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10]。本研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9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LVEF和CO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ANP、ALD和AngII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补益强心片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
陈国伟.
现代心脏内科学[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741 -742.
(![]() |
[2] |
王燕群, 宋海峰, 姚刚.
左卡尼汀改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 2015, 30 (3) : 318–321.
(![]() |
[3] |
张敏, 毛静远, 刘春香, 等.
补益强心片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概述[J]. 辽宁中医杂志 , 2010, 37 (8) : 1620–1621.
(![]() |
[4]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07, 35 (12) : 1076–1095.
(![]() |
[5]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 77 -82.
(![]() |
[6] |
Lee D C, Johnson R A, Bingham J B, et al.
Heart failure in outpatients:a randomized trial of digoxin versus placebo[J]. N Engl J Med , 1982, 306 (12) : 699–705.
DOI:10.1056/NEJM198203253061202 (![]() |
[7] |
胡元吉, 周红梅, 郭金瑞.
参芪汤对气虚血瘀型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 2012, 19 (4) : 29–30.
(![]() |
[8] |
王永霞, 任红杰, 朱明军, 等.
参附益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心钠素、脑钠素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1, 17 (4) : 118–120.
(![]() |
[9] |
De A M, Lupon J, Galan A, et al.
Combined use of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 and 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mproves measurements of performance over established mortality risk factor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Am Heart J , 2012, 163 (5) : 821–828.
DOI:10.1016/j.ahj.2012.03.004 (![]() |
[10] |
Lahmer T, Hermans R, Schmaderer C, et al.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m and aldosterone synthesis inhibition do not improve glomerulosclerosis and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a model of chronic kidney allograft injury[J]. Kidney Blood Press Res , 2012, 35 (6) : 561–567.
DOI:10.1159/0003396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