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生坦片是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制的特异性内皮素受体A(ETA受体)抑制药,该药薄膜包衣片的规格为5、10 mg/片,2007年6月由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由于被用于治疗罕见疾病,安立生坦被FDA授予孤儿药待遇,并给予药品开发商税收优惠和市场激励[1]。
安立生坦的化学名为(+)-(2S)-2-[(4,6-二甲基嘧啶-2-基)氧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安立生坦的合成方法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2, 3, 4, 5, 6, 7],大都采用了如图 1的合成路线即以二苯甲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醇解、水解、拆分、游离和取代反应或拆分后直接取代反应合成安立生坦,但较易引入有关物质[8, 9]。
![]() | 图 1 安立生坦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ambrisentan |
文献报道[10, 11],图示路线中的醇解反应是在 Lewis酸BF3·Et2O、对甲苯磺酸或硫酸作用下发生,本课题组实验验证以上条件可行,但BF3·Et2O是一种易燃、有毒、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强腐蚀性的试剂,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产生剧毒的氟化氢烟雾,该方法虽适于实验室研究,但不适于工业化放大生产;对甲苯磺酸在醇中反应,易生成对甲苯磺酸酯,具有基因毒性,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应避免使用;文献用到的硫酸[11]易与甲醇发生酯化,生成剧毒的硫酸二甲酯,为中间体的杂质控制及最终成品的质量控制增加隐患,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药品注册申报要求避免使用可能生成剧毒、基因毒性或潜在基因毒性的试剂,故应该避免硫酸与甲醇配伍使用。
另外,图示路线中拆分反应的文献报道中[4, 12],(S)-1-(4-氯苯基)乙胺价格昂贵,采用该方法会大大提高产品的成本,难于实施工业化。价格相对低廉的L-脯氨酸甲酯或(S)-1-(4-硝基苯基)乙胺也可以用来拆分2-羟基丙酸消旋物,然而,L-脯氨酸甲酯分子无荧光,不便于检测,进行完拆分反应后回收困难;(S)-1-(4-硝基苯基)乙胺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常温暴露于空气中,颜色就会变深,放置时间久,HPLC检测有杂质产生。
参考李小刚[11]的合成路线,针对现阶段文献报道醇解、水解和拆分反应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工艺优化:选用价廉易得的盐酸进行醇解反应,反应安全,不产生基因毒性杂质和剧毒物质如硫酸二甲酯和对甲苯磺酸酯;选用一水合氢氧化锂进行水解反应,相比文献报道的氢氧化钠方法,水解后的锂盐固体更易抽滤,且部分杂质随滤液被清除,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选用稳定性较好的 (S)-1-(4-硝基苯基)乙胺盐酸盐和小分子有机碱如 Et3N在单一溶剂中一锅法进行拆分,克服了(S)-1-(4-硝基苯基)乙胺稳定性差等问题。
1 仪器与试药Bruker Avance 400 MHz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Waters E2695—2998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PDA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Finnigan LCQ Advantage Max型质谱仪(美国Finnigan公司)。二苯甲酮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氯乙酸甲酯购自昆山市亚龙贸易有限公司;(S)-1-(4-硝基苯基)乙胺盐酸盐购自上海波以尔化工有限公司;4,6-二甲基-2-甲基-磺酰嘧啶购自安耐吉化学;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所用试剂均无需处理。
2 方法与结果 2.1 3,3-二苯基-2,3-环氧丙酸甲酯(1)的制备取1 L单口瓶,先后加入四氢呋喃(THF,300 mL)和二苯甲酮(80 g,439.6 mmol),搅拌,加入氯乙酸甲酯(95.4 g,879.1 mmol)。控制内温小于 10 ℃,分批加入甲醇钠(47.5 g,879.1 mmol)。加料完毕,保持料液温度(20±5)℃反应13~15 h。将反应液倾入1.8 L冰水中,搅拌,加入500 mL醋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棕色油状3,3-二苯基-2,3-环氧丙酸甲酯(1)粗品,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2.2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甲酯(2)的制备将化合物1的粗品用500 mL甲醇溶解,转移至1 L单口瓶中,搅拌,滴加30 mL盐酸。加毕,继续搅拌1 h。旋蒸,除去约300 mL溶剂,剩余溶液中加入200 mL水,析晶1 h,抽滤,烘干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2)117.0 g,收率93.1%(以二苯甲酮计)。ESI-MS m/z:309.109 7 [M+Na]+。1H-NMR (400 MHz,DMSO-d6)δ:7.33~7.19(10H,m,Ar-H),5.72(1H,d,J=5.6 Hz,CR3H),5.18(1H,d,J=5.6 Hz,OH),3.39(3H,s,CO2CH3),3.18(3H,s,OCH3)。
2.3 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3)的制备取2 L单口瓶,加入800 mL甲醇、400 mL水和化合物2(117.0 g,409.2 mmol),搅拌,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34.3 g,816.7 mmol)。加毕,60 ℃反应4 h。抽滤,固体转移至2 L单口瓶中,加入 500 mL水,搅拌下,1 mol/L盐酸酸化至溶液pH<3,30 ℃反应1 h,抽滤,烘干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3) 107.4 g,收率96.5%。ESI-MS m/z:295.094 1 [M+ Na]+。1H-NMR(400 MHz,DMSO-d6)δ:7.37~ 7.18(10H,m,Ar-H),5.24(1H,br,OH),5.14 (1H,s,CR3H),3.18(3H,s,OCH3)。
2.4 (S)-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4)的制备取2 L单口瓶,加入850 mL无水乙醇、三乙胺 (39.9 g,394.9 mmol)、(S)-1-(4-硝基苯基)乙胺盐酸盐 (39.9 g,197.5 mmol)和化合物3(107.4 g,394.9 mmol),加毕,搅拌回流1 h,冷却至20 ℃,搅拌析晶1 h,抽滤,得到化合物4,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2.5 (S)-2-羟基-3-甲氧基-3,3-二苯基丙酸(5)的制备取2 L单口瓶,加入1.2 L水和化合物4,搅拌,1 mol/L盐酸将溶液调至酸性,加400 mL醋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约1 L溶剂,向剩余溶液中加入500 mL甲基叔丁基醚,搅拌析晶1 h,抽滤,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 (5)36.7 g,收率34.2%(以化合物3计),对映体超量ee值99.7%。ESI-MS m/z:295.094 2 [M+Na]+。 1H-NMR(400 MHz,DMSO-d6)δ:7.36~7.18(10H,m,Ar-H),5.25(1H,br,OH),5.13(1H,s,CR3H),3.18(3H,s,OCH3)。
2.6 安立生坦的制备取100 mL三口瓶,加入100 mL DMF、化合物 5(36.7 g,134.9 mmol),搅拌,冰浴,加入氨基锂 (5.0 g,217.4 mmol),加毕,搅拌0.5 h,加入4,6-二甲基-2-甲基-磺酰嘧啶(27.6 g,148.4 mmol),60 ℃搅拌4 h。将反应液倒入800 mL水中,用1 mol/L盐酸调至溶液pH<4,搅拌析晶4 h,抽滤,烘干得到白色粉末状安立生坦49.7 g,收率97.4%,质量分数为99.7%,光学纯度为99.8%。ESI-MS m/z: 379.165 7 [M+H]+。1H-NMR(400 MHz,DMSO-d6) δ:12.53(1H,s,COOH),7.36~7.19(10H,m,Ar-H),6.92(1H,s,Py-H),6.16(1H,s,CR3-H),3.38(3H,s,OCH3),2.33(6H,s,CH3)。
该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30.0%。
3 讨 论本实验针对文献报道的路线中较重要的醇解和拆分步骤进行了优化,克服了文献在醇解步骤运用Lewis酸BF3·Et2O、对甲苯磺酸或硫酸时操作不便、产生毒性大副产物及基因毒性物质等缺点,采用价廉易得,且不产生毒性副产物的盐酸顺利地完成反应。
同时,本课题组还针对文献报道拆分步骤的不足进行了优化。经分析,文献报道的拆分剂主要有 3种:(S)-1-(4-氯苯基)乙胺、L-脯氨酸甲酯和 (S)-1-(4-硝基苯基)乙胺,其中,(S)-1-(4-氯苯基)乙胺价格昂贵,L-脯氨酸甲酯无荧光,不易检测,故 (S)-1-(4-硝基苯基)乙胺是最适合于本实验的拆分剂,但它的稳定性较差,常温放置颜色变深,市售以盐酸盐形式为主。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拟采取将外消旋反应物、拆分剂盐酸盐和碱试剂“一锅法”完成拆分,选用了无机碱和有机碱作对比试验,10 mmol化合物3、5 mmol (S)-1-(4-硝基苯基)乙胺盐酸盐和10 mmol碱试剂在无水乙醇中反应下的产品光学纯度见表 1。
![]() |
表 1 产品的光学纯度 Table 1 Optical purity of products |
试验数据显示,三乙胺的拆分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碱试剂。拆分反应结束后,拆分剂(S)-1-(4-硝基苯基)乙胺可以成盐酸盐形式回收,回收的拆分剂质量好,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再次拆分的效果与新品相当,极大的降低了工艺的成本。
经过对醇解和拆分步骤的工艺优化,本课题组得到了一个操作性好、条件温和、避免产生基因毒性和其他高毒性物质、成本较低的安立生坦合成工艺,更适于药品的工业化生产。
[1] | 彭 婕. 安贝生坦的研究进展 [J]. 医药导报, 2010, 29(5): 640-643. |
[2] | 刘爱霞, 陈一芬, 禹艳坤, 等. 安立生坦合成的改进 [J]. 化学世界, 2011(2): 100-103. |
[3] | 周付刚, 谷建敏, 苏信杰, 等. 安贝生坦的合成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0, 41(1): 1-3 |
[4] | H·里彻尔斯, D·克林吉, W·埃姆伯格, 等. 新的羧酸衍生物, 其制备和应用 [P]. 中国: 1160396, 1997-09-24. |
[5] | E·鲍曼, J·莱恩海默, U·J·沃格尔巴彻, 等. 3-(杂)芳基羧酸衍生物, 其制备和中间体 [P]. 中国: 1121711, 1996- 05-01. |
[6] | H·里彻尔斯, D·克林吉, W·埃姆伯格, 等. 新的羧酸衍生物, 其制备和应用 [P]. 中国: 1923820, 2007-03-07. |
[7] | H·里彻尔斯, D·克林吉, W·埃姆伯格, 等. 新的羧酸衍生物, 其制备和应用 [P]. 中国: 1513844, 2004-07-21. |
[8] | 陈保来, 李家春, 仲 艳, 等. HPLC法测定安立生坦原料药中有关物质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 30(2): 149-152. |
[9] | 吴国顺, 王 博, 张海枝, 等. HPLC法测定安立生坦中R异构体 [J]. 药物评价研究, 2015, 38(2): 185-188. |
[10] | Riechers H, Albrecht H P, Amberg W, et al. Discovery and optimization of a novel class of orally active nonpeptidic endothelin-A receptor antagonists [J]. J Med Chem, 1996, 39(11): 2123-2128. |
[11] | 李小刚. 安立生坦的合成研究 [J]. 应用化学, 2014, 43(9): 1675-1678. |
[12] | H·博纳德, H·理查斯. 2-羟基丙酸类消旋物的拆分 [P]. 中国: 1325375, 2001-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