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近年来,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治疗抑郁症的一线用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具有其他类抗抑郁药不能比拟的优势,包括镇静及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少,对神经递质5-羟色胺选择性高,使用过量时中毒症状轻等特点[1, 2, 3, 4]。现在临床使用的SSRI主要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有发生。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就国内文献报道的SSRI引发ADR的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以“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4年1月—2014年12月,剔除重复报道、摘要、过于简单的报道、综述后,共获得75篇符合标准的ADR报道,病例82例。笔者通过逐一查阅全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分布、ADR发生时间及预后、合并用药情况、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82例ADR中,男性27例(32.9%),女性55例(67.1%);从年龄结构来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83岁,ADR的发生集中于41~60岁,见表 1。
![]() |
表 1 性别与年龄分布 Table 1 Genderand age distribution |
不同的原发疾病使用SSRI治疗后造成的ADR差异很大,抑郁症发生的ADR例数最多,为49例,占59.8%,见表 2。
![]() |
表 2 原发疾病的分布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diseases |
在引发ADR的SSRI中,帕罗西汀的发生率最高,共31例,占37.8%,见表 3。
![]() |
表 3 引发ADR的品种分布 Table 3 Varieties distribution of drugs induced ADR |
服药4周后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共25例,占30.5%,8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其余患者经过医生的对症处理,均好转或痊愈,见表 4。
![]() |
表 4 ADR发生的时间分布 Table 4 Time distribution of ADR |
在所有ADR中,有25例联合用药,其中帕罗西汀联合用药的例数最多,为15例,见表 5。
![]() |
表 5 联合用药情况 Table 5 Combineduse o f drugs |
SSRI引发的ADR以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生殖系统及乳腺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44.9%、19.5%、6.9%,见表 6。
![]() |
表 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Table 6 Organ/system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3.1 性别与年龄分布
从性别来看,SSRI引发的ADR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为男性例数的两倍,这可能由多种因素作用而导致。从年龄情况来看,41~60岁发生ADR例数最多,占34.1%,这可能由该年龄段多方面的生活压力较大、生理条件各项因素均有下降趋势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提示应该防范特定年龄患者ADR的发生。
3.2 原发疾病的分布
不同的原发疾病使用SSRI治疗后,抑郁症发生的ADR例数最多,为49例,占59.8%,可能由于SSRI主要适应症为抑郁症,所以该病所占比例最高。
3.3 引发ADR的品种分布
在SSRI当中,帕罗西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西酞普兰、舍曲林和氟西汀,提示可能这几种药在临床上用量较大,因此ADR发生率较高,达到92.8%。可能由于艾司西酞普兰相对于西酞普兰价格较高,氟伏沙明对于治疗强迫症的应用较多,二者占比仅为7.4%。
3.4 ADR发生的时间及预后
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情况来看,SSRI引发ADR多发生在4周以后,提示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当中容易发生迟发性ADR。发生ADR的最短时间为10 min,是皮肤过敏反应,最长时间为3年,是一名44岁男性患者,服用帕罗西汀,每日30 mg,3年后发现患者有迟发性运动障碍[5]。死亡病例的ADR分别为重度胆汁瘀积型黄疸和恶性综合征[6, 7]。提示应该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并依照说明书用药。
3.5 联合用药情况
从合并用药情况来看,明确提及ADR由联合用药所引发的有25例。以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与精神类药物(奋乃静、氯硝西泮、氯普噻吨/文拉法辛、氯米帕明、碳酸锂、丁螺环酮、曲唑酮、奥氮平、奎硫平、阿普唑仑、利培酮)引发的ADR最为多见[8]。在所有ADR中,以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共10例,其中6例是因为合用奋乃静、氯硝西泮、丁螺环酮、阿普唑仑、碳酸锂引起。可能由于奋乃静、丁螺环酮、阿普唑仑等CYP2D6或其他CYP同工酶的抑制剂或作用底物与SSRI合用,会使这些药物的代谢受阻,血药浓度升高。另外,患者长期大量应用这些药物,使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增强,表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等ADR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并具有滞后性。因此,应该长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旦有迟发性ADR发生,及时对症治疗。此次统计中,有4例致5-羟色胺综合征的ADR,其中3例是因为联用氯普噻吨/文拉法辛、利培酮、碳酸锂引起。可能由于SSRI与其他5-羟色胺活性药物,如锂盐(碳酸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其他SSRI、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等)、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药(SNRI)合用时,前者可以使5-羟色胺能神经亢进,增加5-羟色胺综合征等ADR的发生率[9, 10]。
3.6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从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来看,由该类药物引起ADR以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癫痫、锥体外系反应、口舌颊运动综合征[11]、迟发性运动障碍[12]、恶性综合征、5-羟色胺综合征等。6例致癫痫的ADR中,有4例是由氟西汀所引起,可能因为连续服用该药后,氟西汀浓度会一过性升高,相应突触部位的5-羟色胺浓度一过性升高,使得神经元出现短暂的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但随着神经元敏感性的增加,而患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异常放电将中断,使癫痫自行缓解[13]。鉴于SSRI有诱发癫痫的风险,应逐渐增加患者的用药剂量,具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慎用,如必须使用,应密切监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本次调查中,还有4例锥体外系反应ADR发生,可能由于SSRI可以激动人体内的5-羟色胺受体,使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增强与其联用的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而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等ADR的发生率。因此,在使用SSRI时,一旦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应减少用量或换用其他类抗抑郁药,针对肌张力障碍症状应用抗胆碱能药苯海索对症治疗,针对静坐不能症状应用普萘洛尔或苯二氮类药物对症治疗[16]。另外,SSRI还可以引起重度胆汁淤积型黄疸、严重脱发[14]、蛋白尿[15]等少见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综合来看,由于受到个体差异、诊断标准和医疗水平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对ADR的判断和治疗存在较大不同。另外,SSRI引发的ADR多具有迟发性,因此有时难以区分ADR症状与临床其他病症。因此,对SSRI引发ADR的分析评价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1] | 颜文伟. 临床精神药理学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9. |
[2] | 黄伟侨, 杨 威, 吴丽华. 广东省75家医院2005-2007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8): 1611-1614 . |
[3] | 王惠明, 师 会.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6): 635-638. |
[4] | 范 毅.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J]. 药物评价研究, 2012, 35(2): 126-129. |
[5] | 赵芳霞, 王怀海, 何 宏. 帕罗西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3例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0(3): 216. |
[6] | 冯彦虎, 黄晓俊. 帕罗西汀致重度胆汁瘀积型黄疸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4): 290-291. |
[7] | 赵玉武, 陈静炯, 薛 波, 等. 联合应用盐酸帕罗西汀、氯硝安定和黛立新引起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1例病例报道 [C].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广州: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06: 527. |
[8] | 赵新慧, 温进哲, 袁 芳.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3): 269-272. |
[9] | 王长海. 氟西汀致5-羟色胺综合征8例 [J]. 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6): 691. |
[10] | 黄韶清, 邱泽武. 药物引起的5-羟色胺综合征及其治疗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4): 243-246. |
[11] | 白云洋, 张婷婷. 盐酸帕罗西汀与氢溴酸西酞普兰致口-舌-颊三联征1例 [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6): 625-627. |
[12] | 张婷婷, 白云洋, 韩丽彤, 等. 盐酸帕罗西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2(3): 208-208. |
[13] | 孙艺平, 张万秦, 王 尧, 等. 神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416-417. |
[14] | 郝 伟. 精神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07. |
[15] | 许来好. 氟西汀所致严重脱发1例报告 [J]. 四川精神卫生, 2006, 19(4): 259-259. |
[16] | 计 成, 王维敏, 张海霞. 氟西汀致蛋白尿1例 [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8, 17(1): 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