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鱼台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山东 济宁 272300;
3. 山东省立医院 麻醉科, 山东 济南 250021;
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麻醉科, 上海 200040
2.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tai County, Jining 2723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Jinan 250021, China;
4.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治疗,且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1]。目前人们对手术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停留在手术是否成功,对麻醉效果及费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在相同麻醉前提下,选择更为经济的麻醉方法是目前临床的关注点之一。临床上七氟醚与丙泊酚是腹部微创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2]。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丙泊酚是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两者可行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式。本研究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案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为(48.4±5.6)岁;其中76例为子宫肌瘤切除,42例为胆囊切除,26例为子宫切除,20例为肾部分切除,20例为其他。排除标准: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药物七氟醚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规格120 mL/瓶,产品批号101203;丙泊酚由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规格50 mL∶1 g,产品批号101122;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由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mL∶0.5 mg,产品批号101112;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 mL∶ 0.1 g,产品批号100525。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3±5.4)岁,平均手术时间(59.5±24.4)min;丙泊酚组67例,男34例,女33例,平均年龄(48.7±5.6)岁,平均手术时间(60.8±27.3)min;联合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48.3±5.8)岁,平均手术时间(57.82±22.31)min,3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本研究后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完善患者相应的影像学及生化检查,保证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及血常规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前所有患者均完善血细胞分析、生化系列等检查。
在监测心率、呼吸、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麻醉前30 min im 0.5 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0.1 g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面罩吸氧3 min后,在建立静脉通路的基础上行麻醉诱导,进而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七氟醚组患者诱导麻醉与维持麻醉均吸入1.5%~3%七氟醚,氧流量6 L/min(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2 MAC)。丙泊酚组患者诱导麻醉与维持麻醉均给予2.5 mg/kg丙泊酚,4 µg/mL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血浆靶浓度3~6 µg/mL。联合组患者诱导麻醉给予2.5 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维持麻醉给予吸入1.5%~3%七氟醚。术中根据情况可给予患者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 μg/kg追加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停止维库溴铵与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停止七氟醚、丙泊酚麻醉,术后给予预防恶心、呕吐及镇痛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记录不同组别患者的插管、自主呼吸恢复、苏醒、拔除气管插管等时间,并于术前、术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等免疫反应指标。麻醉药物费用根据药物使用数量计算。
1.5 不良反应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心动过速、低血压、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采用x±s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麻醉和恢复质量比较七氟醚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显著短于联合组,丙泊酚组高于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七氟醚组、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
表 1 3组麻醉和恢复质量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quality of anesthesia and recovery in three groups |
3组术后3 d CD4、CD8、CD4/CD8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 d,3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 |
表 2 3组患者免疫水平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n immune level in three groups |
七氟醚组、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显著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显著高于七氟醚组,但追加麻醉费用低于七氟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
表 3 3组麻醉费用比较 Table3 Comparison on anesthetics cost in three groups |
2.4 3组不良反应比较
3组患者均可发生心动过速、低血压、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及寒战等不良反应,但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4。
![]() |
表 4 3组不良反应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ree groups |
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手术的主要方式,但如何选择手术诱导麻醉及维持麻醉的麻醉药物,以便在保证麻醉效果及手术顺利的条件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关注的热点之一[3]。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具有诱导与苏醒迅速、血气分配系数低等优点,是相对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4]。丙泊酚是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的镇静,具有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5]。
本研究比较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案麻醉恢复质量发现,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且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意识消失时间高于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可见与静脉麻醉相比,吸入七氟醚麻醉的诱导效果最好,可能与七氟醚可以更好的通过血/气分配达到血药浓度有关,吸入七氟醚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氧流量[6],在目前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设备的有效监测下,可更方便的进行七氟醚浓度的调整[7];同时吸入麻醉在麻醉深浅与脑组织中药物的分压相关[8],与静脉给药相比,吸入麻醉代谢及排出时间更短,因此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短。
本研究对3组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及免疫应激分析发现,3组心动过速、低血压、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及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麻醉不仅可以影响患者意识,且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亦可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能产生骨髓抑制。CD4、CD8可以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CD4是辅助T细胞表面的一种标记,CD8是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标记。CD4/CD8不仅可以有效评价免疫功能,且可以对骨髓抑制状态进行预测。本研究分析发现术前、术后3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提示3种麻醉方案均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3组麻醉费用发现,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和联合组,追加麻醉费用低于七氟醚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七氟醚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追加麻醉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高于联合组。可见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麻醉方案。分析原因认为丙泊酚组与联合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的规格为200 mg∶20 mL,按照患者体质量以2.5 mg/kg进行给药,多数患者使用1瓶即可,与丙泊酚组采用500 mg∶50 mL相比,避免了浪费[9]。而七氟醚组患者为更好达到诱导麻醉效果,需要提高氧流量及七氟醚浓度,因此诱导麻醉费用比较高[10]。在维持麻醉中七氟醚组与联合组虽然均采用吸入七氟醚维持,但与七氟醚组相比,联合组由于诱导麻醉为丙泊酚靶控输注,其麻醉深度比较大,因此其需要吸入七氟醚浓度及氧流量均比较低[11, 12],同时术中追加维库溴铵及芬太尼麻醉的量亦比较少,进一步降低了其追加麻醉费用。丙泊酚组虽然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但其维持麻醉采用500 mg∶50 mL规格,造成了术中丙泊酚实际使用量低于处方量[13, 14],因此丙泊酚组维持麻醉费用比较高。这与刘光跃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麻醉及麻醉恢复质量相近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案中,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Thal S C, Timaru-Kast R, Wilde F, et al. Propofol impairs neurogenesis and neurologic recovery and increases mortality rate in adult ra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Crit Care Med, 2014, 42(1): 129-141. |
[2] | Redhu S, Jalwal G K, Saxena M,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duction, maintenance and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sevoflurane and halothane anaesthes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6 months to 6 years) [J].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 2010, 26(4): 484-487. |
[3] | 朱海颖. 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2): 172- 173. |
[4] | Yost C S, Niemamm C U. Anesthesia for Abdominal Organ Transplantation [M].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 2155-2184. |
[5] | Chen L, Yu L, Fan Y,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using propofol plus remifentanil and volatile induction maintenance of anaesthesia using sevoflurane in children undergoing flexible fibreoptic bronchoscopy [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13, 41(6): 742-749. |
[6] | 罗小玲, 房先杰, 黄 琴.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师杂志, 2010,12(12): 1724-1725. |
[7] | 周 颖, 李振英, 刘浩东, 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9): 1208-1210. |
[8] | 张久祥.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9): 825. |
[9] | Siddiqui M N, Siddiqui Z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intmopemtive versus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and suspect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J]. Br J Surg, 2012, 99(1): 144. |
[10] | 王 洪, 涂生芬, 柏 林, 等.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2012, 41(4): 327-329. |
[11] | 姜爱华, 陈林静, 史秀姗, 等.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32(6): 752-755. |
[12] | Kowalczyk M, Fijałkowska A, Nestorowicz A. New generation pulse oximetry in the assessment of peripheral perfusion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pofol and desflurane [J]. Anaesthesiol Intensive Ther, 2013, 45(3): 138-144. |
[13] | Ferguson A J, Filippich L J, Keates H L. Delivery of sevoflurane to dogs using a Stephens anaesthetic machine [J]. Vet Anaesth Analg, 2014, 41(1): 54-63. |
[14] | Ali M A, Abdellatif A A. Prevention of sevoflurane related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denotonsillectomy: A compa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propofol [J]. Saudi J Anaesth, 2013, 7(3): 296-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