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5日,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大会&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合作会议暨中草药杂志社4刊编委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为落实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的倡议,共谋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新发展新路径,2022年9月1日,“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宣告成立。本次大会是联盟成立后的首次以产业合作为主题的行业国际盛会。会议以“加强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合作,构建生命健康良性生态体系”为主题,由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办,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承办。、
上合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詹内什·凯恩莅临现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高秀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外交部欧亚司公使衔参赞、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郑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商务部驻天津特办特派员刘长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等来自国内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阿富汗、尼泊尔、蒙古国等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政府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媒体代表近500人参加了大会主论坛。张伯礼院士和吴振斗司长分别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和“中医药走出去”的主题报告。中国医保商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孟冬平主持了开幕式。
招商局集团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药物研究院董事长黄晓华受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他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医药产业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此次大会可以连接相关国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资本,产生前所未有的动能,推动整个传统药物产业加速发展。天津药研院深耕传统药物研究几十年,不断继承和发扬深厚的科技创新积淀,积极致力于推动传统药物相关国际合作,在促进传统医药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传统医药领域伙伴的合作交流,共同去推动传统药物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各方一道开创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互利合作新局面,为构建全球生命健康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由天津中草药杂志社联合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中医药报社研究的2023年版《中药上市企业国际影响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在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并推出“最具国际影响力中药企业TOP20”榜单。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常青研究员主持发布仪式,天津药研院总经理黄长江与相关领导及嘉宾共同见证《报告》发布。《报告》对中药上市企业海外接受度与影响力进行了研判分析,为中医药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益思路,助力探寻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特色发展之路。
大会设置了“传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与发展”“传统医药的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青年科学家论坛”“细胞基因治疗(CGT)”等4个平行分论坛。
天津药研院主办、中草药杂志社承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由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常青研究员主持,邀请了 8 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围绕中药复方、中药制造、中药质量标准、中药抗肿瘤活性、中药脑靶向递送系统、中药干扰癌细胞周期等相关领域展开了交流,展示了我国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深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子峰副院长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双线奔赴”的研究,为中药抗呼吸感染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李宁院长分享了甘草护肠护肺的作用,证实了古老中药的新价值。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探讨了中药制造测量学的实践与应用,提升了中药制造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杨建波副研究员的研究为制何首乌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天津中医药大学于海洋教授的研究揭示了靶向 LIF 天然产物抗肿瘤活性的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王若宁教授的研究集中在中药多组分脑靶向仿生递送系统,为中药脑靶向递送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于淼教授研究了石蒜碱干扰微管功能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田成旺研究员分享了基于“三结合”模式的经方新药研发路径,为我国经方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论坛为中外专家、青年学者共同打造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交流平台,为中医药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贡献青年力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天津药物研究院主办、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承办“传统医药的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由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军研究主持,8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传统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和研发合作经验。天津药物研究院王晓良研究员做了《濒危动物中药材替代品的成药性研究和新药开发》的主题报告,提出了利用替代品解决濒危动物药材问题的新思路。澳门大学王一涛教授分享了《中药创新研发与国际拓展》的经验,为中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在《“古丝路”是链接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桥梁》的报告中,阐述了古丝路在推动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带来了《基于大数据和 AI 的中药研发探索》的报告,展示了大数据和 AI 技术在中药研发领域的应用前景。论坛还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研究员分享《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大品种培育》的经验,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南开大学白钢教授则在《基于多学科整合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研究》的报告中,强调了多学科整合在中药研究中的重要性。广西中医药大学侯小涛教授带来了《中国 - 东盟传统药物互补优势分析与合作实践》的报告,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药物合作提供了思路。论坛的最后一场报告《面向产业需求的中药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路径》,由和光中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军研究员分享,为中药产业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
大会期间还召开了天津中草药杂志社4刊编委会,编委会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常务副总经理贾鹏主持,来自国内外的编委、青年编委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编委会得到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科技期刊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这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杂志社各期刊与编委、青年编委和行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加快与上合组织国家间传统医学和传统医药产业交流互鉴,为共同助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国际化交流平台,为推动整个传统药物产业加速腾飞带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