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臭蒿Artemisia hedini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肝损伤活性。方法 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MCI CHP20P树脂、ODS反相硅胶以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利福平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肝损伤模型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肝损伤活性。结果 从臭蒿中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rickellin(1)、芹菜素(2)、chrysosplenoside I(3)、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高车前苷(6)、5,2′,5′-三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2′-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11,12-二羟基桉叶烷-4-烯-3-酮(10)、(7R,9S,10S)-9-乙酰氧基桉叶烷-3,5,11(13)-三烯-12-酸(11)、9β-乙酰氧基-4,5-脱氢-4(15)-二氢广木香酸(12)、artetourneforin B(13)、9-氧代-6α,7α(H)-桉叶烷-4,11(13)-二烯-12,6-内酯(14)、3α,16α-二羟基-4,4,9,14-四甲基-(9β,10α)-19-去甲孕甾-5-烯-11,20-二酮(15)、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7)、(E)-茼蒿素(18)、(Z)-茼蒿素(19)、(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20)、3,3′,4,4′-四羟基-δ-苯并二氢吡喃酸乙酯(21)。所有化合物的抗肝损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2、4、5、9~11、13、20可显著降低利福平诱导的HepG2细胞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P<0.05、0.01)。结论 化合物1、3、7、10、13、15、20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6、8、9、14、16~19为首次从臭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9~11、13、20具有抗肝损伤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