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核磁数据和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梯度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抗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大肠杆菌的活性评价。结果 从猫须草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oxo-9(3,4-methylenedioxyphenyl)-2E,4E,8E-nonatrienyl]-pyrrolidine(1)、piperchabamide B(2)、piperolein B(3)、dehydropipernonaline(4)、胡椒碱(5)、guineensine(6)、piperflaviflorine A(7)、胡椒酸甲酯(8)、胡椒酸乙酯(9)、methyl(2E,4E)-7-(1,3-benzodioxol-5-yl)-2,4-heptadienoate(10)、(1S,2S)-1,2,3-trihydroxy-1-(3,4-methylenedioxyphenyl)propane(1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2)、咖啡酸乙烯酯(1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14)、eupomatenoid-7(15)、licarin A(16)、(7R,8R)-7,8-dihydro-7-(3,4-dihydroxyphenyl)-3′-methoxy-8-methyl-1′-(E-propenyl) benzofuran(17)、denudatin A(18)、futokadsurin C(19)、3-(3,4-di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1-(3,4-dihydroxyphenyl)-2-methoxycarbonylethyl ester(20)、sibiriaester A(21)、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22)、glechomol A(23)、4-hydroxy-2,3-dimethyl-2-nonen-4-olide(24)、(+)-芝麻素(25)、细辛脂素(26)。与阳性药万古霉素相比,化合物15~18对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以及大肠杆菌都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4种菌株的生长和繁殖。结论 化合物1~4、6~12、16~19、21、24均为首次从唇形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15、20、22、23、25、26为首次从猫须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8在抗菌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活性,可为后续研究和开发相关新药提供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