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4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54(9):0-0.
    [摘要](133) [HTML](0) [PDF 5.27 M](385)
    摘要:
    2  目录
    2023, 54(9):0-0.
    [摘要](138) [HTML](0) [PDF 681.67 K](372)
    摘要:
    3  滇重楼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董汛,蒋维,万近福,李小辉
    2023, 54(9):2705-27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1
    [摘要](681) [HTML](0) [PDF 791.57 K](449)
    摘要:
    目的 研究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对滇重楼茎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滇重楼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羟基偏诺皂苷元(1)、薯蓣皂苷元(2)、(25R)-螺甾-5-烯-3β,7β,21-三醇(3)、diosbulbisin C(4)、偏诺皂苷元-3-O-D-吡喃葡萄糖苷(5)、薯蓣皂苷元-3-O-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异紫草酸的结构确定
    田介峰,李淑明,罗学军,李瑞明,霍志鹏,张双,旷文静,何毅
    2023, 54(9):2710-27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2
    [摘要](485) [HTML](0) [PDF 1.08 M](439)
    摘要:
    目的 确定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个紫草酸同分异构体(异紫草酸)的结构。方法 利用质谱、核磁共振、化学转化以及ECD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该化合物鉴定为[(2S,3S)-4-(2-羧基乙烯基)-2-(3,4-二羟基苯基)-2,3-2H-7-羟基-3-苯骈呋喃羧酸-3-[(1R)-1-羧基-2-(3,4-二羟基)乙基]酯](异紫草酸)。结论 总结了紫草酸同分异构体核磁数据的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异紫草酸的平面结构并首次确定了异紫草酸的立体结构。
    5  没药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杨宝,徐莲莲,陈芳有,罗永明
    2023, 54(9):2716-27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3
    [摘要](582) [HTML](0) [PDF 720.25 K](541)
    摘要:
    目的 研究没药Myrrha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来评估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从没药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别鉴定为苍术内酯III(1)、myrrhterpenoid N(2)、木香烃内酯(3)、莪术二酮(4)、去氢假虎刺酮(5)、eurylosesquiterpenol E(6)、t-杜松醇(7)、10β-hydroxyisodauc-6-en-14-al(8)、oplopanone(9)、去氢木香内酯(10)、4-hydroxy-4,7-dimethyl-α-tetralone(11)、3-hydroxy-6-methylacetophenone(12)、(2E,4E)-6- hydroxy-2,6-dimethylhepta-2,4-dienal(13)、erlangerin D(14)、(-)-dimethylmatairesinol(15)。结论 化合物614为首次从没药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810~1315为首次从没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567911~15进行了抗炎活性筛选,化合物1567911~15均对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6  基于UHPLC-Q-Orbitrap-MS鉴定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
    陈馨,张欣然,牟立婷,任恒鑫,张宇,王丽红,孙长海
    2023, 54(9):2722-27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4
    [摘要](381) [HTML](0) [PDF 1.08 M](518)
    摘要:
    目的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化学成分及其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黄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3000-Q Exactive超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获得黄芩水煎液、混合对照品溶液、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液相色谱-质谱信息,通过比对OTCML(Thermo Science)、mzCloud、ChemSpider、Massbank数据库及部分对照品的提取离子流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鉴定出目标化合物。结果 黄芩水煎液中共鉴定出12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苯丙酸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类、生物碱等;对黄芩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5个原型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环烯醚萜类和生物碱类;其中19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的黄芩血中移行成分,包括半乳糖醛酸、α,α-海藻糖、黄芩前列素B、白杨素6-C-葡萄糖苷8-C-阿拉伯糖苷、ajugapitin、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8-C-葡萄糖苷、圣草酚-7-葡糖苷、白杨素6-C-葡萄糖苷8-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白杨素6-C-阿拉伯糖苷8-C-葡萄糖苷、6-O-甲基黄芩苷、二氢黄芩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蓟黄素、5,7,2,-三羟基黄酮、5,8,2'-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黄芩新素I、柳穿鱼黄素、二氢梓醇、香叶木素。结论 对黄芩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大鼠ig黄芩水煎液后血中移行成分,表明黄芩中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阐明黄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
    7  基于UPLC指纹图谱的菟丝子酒炙前后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定量测定
    张秀如,于明,崔雅晴,焦春梅,管仁伟,郭瑞齐,张翠翠,林建强,林慧彬
    2023, 54(9):2733-27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5
    [摘要](591) [HTML](0) [PDF 2.16 M](411)
    摘要:
    目的 建立生菟丝子Cuscutae Semen与酒菟丝子U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定量测定研究菟丝子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菟丝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AccucoreTM C18柱(100 mm×4.6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柱温30℃,梯度洗脱,进样体积为2 μL,体积流量为0.4 mL/min,采用分段波长,建立15批酒菟丝子及15批生菟丝子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来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9个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寻找炮制前后差异成分。结果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中,共匹配了19个共有峰,宁夏产区与内蒙产区的生菟丝子和酒菟丝子相似度均较高,HCA中可将酒菟丝子与生菟丝子明显区分,PCA提取出4个主成分,能够明显区分菟丝子生品及炮制品。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亦可将二者明显区分,并筛选出菟丝子炮制前后的8个差异性成分,根据VIP值排序为峰1、10、2、5、8(隐绿原酸)、4(新绿原酸)、18(槲皮素)、17(异绿原酸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酒炙后菟丝子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增加,紫云英苷、山柰酚、绿原酸、异绿原酸C含量降低。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结果对菟丝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8  水牛角中含巯基肽类成分的富集及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
    汤佳瑶,黄思莹,武文星,朱悦,郭盛,赵明,段金廒,刘睿
    2023, 54(9):2741-27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6
    [摘要](421) [HTML](0) [PDF 1.88 M](465)
    摘要:
    目的 富集水牛角Bubali Cornu中含巯基肽类成分(thiols-rich peptide fractions,SHPF)并探讨其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 通过巯基亲和树脂Thiopropyl Sepharose 6B从水牛角提取液中富集得到SHP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含量;应用单因素实验法优选富集工艺;基于Nano LC-MS/MS技术鉴定SHPF。体外通过H2O2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损伤,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检测SHPF抗氧化活性;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损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结果 优化SHPF富集工艺为上样量10 μmol游离-SH、吸附时间1 h、洗脱剂为含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洗脱剂。从水牛角富集液中共鉴定到704条肽段,其中154条含半胱氨酸(cysteine,Cys)肽段,占总肽段的21.9%,主要来源于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HPF能够提高氧化损伤bEnd3细胞的存活率,同时降低其LDH的泄露,并减少炎症损伤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分泌。结论 采用优选富集工艺能明显提高SHPF的富集效率,SHPF具有良好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为水牛角"清热解毒"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9  基于UPLC-MS对牛黄解毒片中胆酸类成分定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林诗铃,林逸凡,陈涛,林思荣,林晨,郑燕芳,黄鸣清
    2023, 54(9):2750-27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7
    [摘要](536) [HTML](0) [PDF 2.07 M](621)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 Exactive-Orbitrap MS/MS)同时测定牛黄解毒片(Niuhuang Jiedu Tablets,NJT)中牛磺胆酸、7-酮-3α,12-α-羟基胆烷酸、甘氨猪去氧胆酸、12-脱氢胆酸、甘氨胆酸、3-酮-7α,12α-二羟基-5β-胆烷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7-酮基胆石酸、猪胆酸、牛磺脱氧胆酸钠、12-酮脱氧胆酸、猪去氧胆酸、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钠、甘氨石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石胆酸21种胆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批次的NJT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Thermo Bremen Hypersil Gold色谱柱(100 mm×2.1 mm,1.9 μm),以含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为40℃;质谱采用加热型电喷雾离子源(HESI),在负离子平行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IGMA 14.0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21种胆酸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8 9),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均小于6.7%,平均回收率为95.1%~102.5%(RSD ≤ 4.5%),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与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中,样品在95%置信区间内被分为3类,变量重要性排序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alues,VIP)显示猪胆酸、牛磺胆酸、7-酮基胆石酸、甘氨胆酸、胆酸为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所建立方法具有高效、灵敏的特点,能够快速实现对NJT中21种胆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0  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的苦味药物“比苦度”定量方法研究
    李晨旭,任延娜,姚静,王艳丽,高晓洁,李涵,郭晓帆,刘瑞新,李学林
    2023, 54(9):2758-27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8
    [摘要](300) [HTML](0) [PDF 1.67 M](490)
    摘要:
    目的 建立苦味药物比苦度(ratio of bitterness,ROB)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实现不同苦味药物之间的苦度定量比较,为实现复方制剂中的苦味药物定向掩蔽奠定基础。方法 以0.134 mmol/L的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为参比,将其ROB定为1,以穿心莲内酯、葛根素、苦参碱、盐酸青藤碱、芦荟苷、氧化苦参碱6种苦味药物单体为模型药物,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参照"比甜度"的表示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已建立的苦味化合物标准表观苦度(standard apparent bitterness,SAB)的测定方法,反推出6种模型药物SAB=3时的浓度,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其ROB。结果 采用THTPM法测得不同浓度模型药物的口尝SAB值,建立了6种模型药物的威布尔模型与对数模型。根据最优模型计算出了6种模型药物的ROB分别为0.017、0.031、0.208、0.250、0.500、0.714。结论 建立了基于THTPM的ROB定量方法,并成功测定了6种苦味药物单体的ROB,为不同苦味药物单体之间的苦度比较提供了新的苦度标尺,丰富了药物苦度比较标尺的研究,为苦度评价与苦味掩蔽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11  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相关性研究
    贾奥蒙,秦宇雯,李昱,李林,季德,李铭轩,毛春芹,徐葱茏,陆兔林
    2023, 54(9):2765-27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09
    [摘要](462) [HTML](0) [PDF 2.10 M](465)
    摘要:
    目的 探究猪心血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processed by porcine cardiac blood)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之间的关系,快速评价猪心血丹参的质量。方法 基于分光测色等技术对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建立客观量化方法,结合HPLC技术建立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 4个二萜类成分及丹参素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 4个酚酸类成分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上述表(性状特征)、里(内在品质)指标建立参考范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真实世界样品验证。结果 酚酸类成分与横截面直径显著正相关,丹参酮类成分与粉末a*值显著正相关,水分值与粉末L*值显著负相关,建立了7个内外关联的线性回归方程,验证证明相对误差小于10%,可对猪心血丹参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结论 分析总结了猪心血丹参性状特征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为猪心血丹参饮片快速评价奠定基础,并为传统"辨状论质"理论提供支撑。
    12  趁鲜切制和传统切制金荞麦饮片糖类组分比较研究
    陈芳,倪丽,缪兴龙,周桂荣,何毅,李松林
    2023, 54(9):2776-2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0
    [摘要](215) [HTML](0) [PDF 2.12 M](390)
    摘要: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切制方法对金荞麦Fagopyri Dibotryis Rhizoma饮片糖类组分的影响,基于糖组分探究适宜的金荞麦饮片切制方法。方法 采用多维色谱技术表征2种饮片中多糖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物质的量比以及寡糖和游离单糖的含量,结合统计分析,比较2种饮片的糖组分特征。结果 与传统切制法相比,趁鲜切制饮片中多糖、寡糖含量较高;2种饮片中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相似,但传统方法切制饮片在4.456×106~8.095×106区域占比较高;2种饮片多糖都主要由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但传统方法切制饮片的D-葡萄糖物质的量比较高,D-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物质的量比较低。结论 趁鲜切制能更好地保留多糖和寡糖组分,且操作方法相对简便,可以考虑作为金荞麦饮片的候选切制方法。
    13  基于提取温度控制的土茯苓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策略研究
    葛春丽,张定堃,黄梓鹏,宋娇,廖维,宋奕辰,廖嘉宝,韩丽
    2023, 54(9):2785-27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1
    [摘要](441) [HTML](0) [PDF 2.02 M](693)
    摘要:
    目的 通过降低提取温度改善土茯苓Smilacis Glabrae Rhizoma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性。方法 分别采用回流提取、煮开后80℃水浴浸提、直接80℃水浴浸提、煮开后70℃水浴浸提、直接70℃水浴浸提5种方法制备土茯苓提取物并对各提取物的溶化性进行分析,同时考察5种提取方法对土茯苓提取物的特征图谱、多糖与淀粉含量、出膏率、落新妇苷含量及转移率的影响。结果 上述5种方法制备的提取物中不溶物含量分别为34.93%、26.67%、24.48%、29.65%、4.03%,与回流提取相比其余4种提取方法均能改善土茯苓提取物的溶化性,其中直接70℃水浴浸提对溶化性改善最明显。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土茯苓提取物的特征图谱无明显差异,表明其质量稳定。相比于回流提取,直接70℃水浴浸提的土茯苓提取物的淀粉含量降低了11.74%;落新妇苷含量(38.6 mg/g)及其转移率最高(60.95%)。结论 采用70℃水浴浸提法可显著改善土茯苓配方颗粒的溶化性。
    14  银杏二萜内酯通过拮抗PAFR和调节SIRT1/STAT3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PC12神经元衰老研究
    杜雨芯,操娇娇,张倩霞,杨颖博,吴伟,肖保国,肖伟
    2023, 54(9):2793-28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2
    [摘要](647) [HTML](0) [PDF 2.11 M](567)
    摘要: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ginkgo diterpene lactone,GDL)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PC12神经元衰老细胞模型,分别给予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086或GDL预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 β-半乳糖甘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率; 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平均核体积; Western blotting检测p21、p53、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 1,SIRT1)、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蛋白表达; 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了细胞的活性(P< 0.05),衰老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PAFR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WEB-2086显著抑制PAFR表达(P<0.001),显著升高SIRT1蛋白表达(P<0.05),显著减少β-半乳糖甘酶衰老细胞率(P<0.05); GDL显著升高了细胞活力(P<0.05),显著上调Lamin B1、SIRT1、BDNF、NT3的表达(P<0.05、0.01),显著下调PAFR、p-STAT3、p21、p53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GDL可以保护神经元并抑制细胞凋亡,延缓H2O2代表的氧化应激诱导PC12神经元的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拮抗PAFR、调节SIRT1/STAT3信号通路有关。
    15  基于FXR-SULT1E1通路探究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性别差异
    吴育,周浓,梅春梅,石芸,华政颖,李伟东
    2023, 54(9):2802-28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3
    [摘要](452) [HTML](0) [PDF 2.25 M](876)
    摘要:
    目的 从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硫酸基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通路探讨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方法 ICR雌性和雄性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5、10、20 g/kg)的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采用HPLC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取肝脏、脾脏、肾脏、肺脏以及卵巢、睾丸,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盐补骨脂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及FXR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脏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和SULT1E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FXR、Mrp2、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Bsep、SULT1E1、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结果 盐补骨脂给药后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胆管扩张、血清生化指标升高等病理变化,其中雌鼠更为严重(P<0.05、0.01、0.00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给药后肝脏Bsep和Mrp2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0.001),但雌鼠更为明显;雌鼠肝脏中SULT1E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在雄鼠的肝脏中没有差异。ELISA结果显示雌鼠和雄鼠血清中E2、FSH和L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雌鼠更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雌鼠给药后肝脏FXR、Mrp2、Bsep、SULT1E1、HNF4α和Nrf2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0.001),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1);雄鼠给药后FXR和Bsep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盐补骨脂通过HNF4α调控FXR-SULT1E1信号通路,补骨脂下调了胆固醇和胆汁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SULT1E1,增加了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风险,这可能是肝损伤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16  柴胡疏肝散中色氨酸-2,3-双加氧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抗抑郁药效研究
    吴萍洲,梁晓霞,王术玲
    2023, 54(9):2812-28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4
    [摘要](399) [HTML](0) [PDF 2.10 M](418)
    摘要:
    目的 筛选柴胡疏肝散中抑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2,3-dioxygenase,TDO)表达的活性组分,探寻其抗抑郁药效作用。方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化合物对TDO表达的影响;分子对接虚拟评价化合物与TDO的结合能力,TDO过表达人肝癌HepG2细胞株检测其抑制活性;制备柴胡疏肝散各单味药的含药血清,验证抑制TDO的显效药味;将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过表达慢病毒感染人源结肠癌Caco-2细胞,检测活性组分的IDO抑制活性。采用三联一复合应激法构建抑郁样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LC-MS/MS检测血浆中犬尿氨酸含量、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TDO、IDO表达等技术评价活性组分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筛选出芍药苷、橙皮苷、辛弗林、刺芒柄花苷均可抑制TDO表达(P<0.05、0.01);分子对接发现上述4种化合物对TDO有亲和性;过表达细胞株证实芍药苷可抑制TDO和IDO的表达(P<0.01、0.001),刺芒柄花苷选择性抑制TDO表达(P<0.001);抑郁样小鼠在给予芍药苷、刺芒柄花苷或两药联用后,糖水偏嗜显著升高(P<0.001),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01),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0.001),自主活动显著增多,TDO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血中犬尿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芍药苷和刺芒柄花苷均可通过抑制TDO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17  基于肠-脑轴理论探讨甘松对帕金森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薛静文,万国慧,李佳园,魏晓嘉,于佳禾,杨雪,刘朦朦,芦艺凡,范文昕,张鸽,石晋丽
    2023, 54(9):2822-28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5
    [摘要](164) [HTML](0) [PDF 1.90 M](453)
    摘要:
    目的 考察甘松80%乙醇提取物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探究甘松通过"肠-脑轴"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鱼藤酮致大鼠P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50 mg/kg)组及甘松低、中、高剂量(0.41、0.62、0.93 g/kg)组,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研究PD大鼠的运动障碍,ELISA测定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筛选出甘松80%乙醇提取物抗PD运动障碍的最优剂量。选择最优剂量组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大鼠中脑黑质部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征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采用ELISA测定大鼠结肠及纹状体中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结肠和纹状体中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表面标记物离子钙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甘松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甘松中剂量组效果最优,能显著提升大鼠旷场运动总路程和斜板停留角度(P<0.001),显著提高PD大鼠纹状体DA和黑质TH阳性表达含量(P<0.01、0.001)。给予甘松干预后,PD大鼠结肠及纹状体中DA、5-HT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和5-HIAA的含量下降趋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0.01、0.001),且DA的代谢速率得到了抑制(P<0.05);结肠和纹状体中GFAP和Iba-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抑制肠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 甘松能明显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甘松抑制肠道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阻止神经炎症的发展,并抑制结肠与纹状体中DA及5-HT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过程从而提高其含量有关。验证了甘松通过"肠-脑轴"发挥抗PD作用的理论,可为入脾胃经中药的抗PD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18  麻杏石甘汤通过外泌体miR-1249-5p靶向SLC4A1抑制流感病毒细胞级联损伤效应研究
    马心悦,黄家望,冯芷莹,刘卓琳,王康宇,卢芳国,朱梦晨,李玲
    2023, 54(9):2832-28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6
    [摘要](444) [HTML](0) [PDF 1.94 M](459)
    摘要:
    目的 探究麻杏石甘汤通过外泌体miR-1249-5p靶向溶质载体家族4成员A1(solute carrier family 4 member 1,SLC4A1)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肺上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极化的级联损伤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肺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检测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的安全剂量和对流感病毒刺激肺上皮细胞治疗剂量,NanoSight鉴定肺上皮细胞源外泌体的粒径和浓度,qRT-PCR检测外泌体中miR-1249-5p基因表达。以与肺上皮细胞源外泌体共培养的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检测巨噬细胞中miR-1249-5pSLC4A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SLC4A1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和qRT-PCR检测巨噬细胞M1/M2极化表型。结果 CCK-8结果显示,10%和20%的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对肺上皮细胞无细胞毒性,显著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肺上皮细胞损伤(P<0.05、0.01);NanoSight检测各组肺上皮细胞源外泌体大小无明显变化,外泌体浓度有所改变;qRT-PCR结果显示流感病毒刺激的肺上皮源外泌体miR-1249-5p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各给药组miR-1249-5p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0.001)。肺上皮源外泌体共培养后的巨噬细胞中miR-1249-5p基因表达与外泌体相一致(P<0.05、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巨噬细胞SLC4A1和NF-κB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0.001),各给药组SLC4A1NF-κB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巨噬细胞CD86+比例明显增高(P<0.01),各给药组巨噬细胞CD86+比例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共培养后模型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0.001),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0.01),各给药组以上因子表达趋势与之相反(P<0.05、0.01、0.001)。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肺上皮细胞源外泌体递送miR-1249-5p到巨噬细胞中,并靶向巨噬细胞中SLC4A1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流感病毒的细胞级联损伤效应的作用机制。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
    杨燚,王毛毛,于淼,季宇彬,李文兰,辛国松,李海茹
    2023, 54(9):2841-2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7
    [摘要](725) [HTML](0) [PDF 2.52 M](559)
    摘要:
    目的 研究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对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在线预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成分-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预测的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抗肿瘤活性,采用CCK-8实验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乳腺癌MCF-7、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对MCF-7、MCF-7/ADR细胞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甲基毛果芸香碱、光千金藤碱、粉防己碱和甜菜碱为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防己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原癌基因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PIK3C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等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信号通路、Apenlin信号通路、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从而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体外实验结果显示,N-甲基毛果芸香碱、光千金藤碱、粉防己碱和甜菜碱对MCF-7、MCF-7/ADR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能够改变细胞形态,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对关键通路节点蛋白HSP90AA1、MAPK1、PIK3CA、Caspase-3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防己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主要活性成分为N-甲基毛果芸香碱、光千金藤碱、粉防己碱和甜菜碱,可以通过调控关键靶点蛋白HSP90AA1、MAPK1、PIK3CA、Caspase-3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最终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防己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
    20  枸杞多糖中医药研究概况:文献计量学分析
    邓清月,吕芳,董英,姚鉴玲,单东杰,朱彦华,李仙仙,和映玉,宋若兰,折改梅
    2023, 54(9):2852-28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8
    [摘要](581) [HTML](0) [PDF 1.61 M](678)
    摘要:
    目的 对枸杞多糖的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究枸杞多糖的研究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中关于枸杞多糖的文献,通过R语言环境下的Bibliometrix包和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ewer、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国家、发文期刊、资助基金、关键词、文献被引频次的可视化分析。根据可视化结果,探讨枸杞多糖的研究概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检索到文献共1152篇,其中中文876篇,英文276篇,2018年中英文发文总量最高,为93篇;中英文发文总量最多的为罗琼,且该作者在枸杞多糖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发文机构中,宁夏医科大学发文量名列榜首,共发表中英文文章共203篇;研究枸杞多糖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外国在此方面研究较少;收录枸杞多糖相关文章最多的中英文期刊分别是《食品科学》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对枸杞多糖进行资助研究的资金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键词分析显示,枸杞多糖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在肠道菌群、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主要研究内容为降血糖、调血脂。结论 枸杞多糖的年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地方资金的资助下,以宁夏医科大学为首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枸杞多糖展开了大量研究。枸杞多糖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方面,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将主要围绕枸杞多糖生理活性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具体通路开展。
    21  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状Meta分析
    任鹏,李赟,王薇,赵信科,刘凯
    2023, 54(9):2863-28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19
    [摘要](474) [HTML](0) [PDF 2.44 M](47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建库至2022年3月25日所发表的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 5.3、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2项RCTs,包括12种中药注射剂和880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在改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在改善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液可提高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研究质量、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中药注射液的SUCRA排序结果还有待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加以佐证。
    22  夏荔芪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综合评价
    杨硕,谢雁鸣,王连心,孙粼希
    2023, 54(9):2879-28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0
    [摘要](263) [HTML](0) [PDF 1.29 M](495)
    摘要:
    目的 通过整理夏荔芪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本虚标实证)的研究文献,对其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明确其优势和特点及临床精准定位,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的"6+1"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对准则层、指标层赋予权重,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中成药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软件对各维度进行计算后进一步转化为A~D 4个等级。结果 基于现有研究,(1)夏荔芪胶囊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的说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临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等多源数据表明,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胃部不适、腹胀、腹泻等,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可控,安全性好,安全性评为A级。(2)临床有效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表明,夏荔芪胶囊单用或联合常规治疗后,对国际前列腺评分、最大尿流率等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或单用常规治疗组。有效性较好,临床意义较大,有效性评为B级。(3)对夏荔芪胶囊联合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说明其相对经济性。证据报告比较充分、结果较明确,经济性评为B级。(4)夏荔芪胶囊自2004年起先后获得8项国家专利,在临床创新性、服务体系创新性及产业创新性方面均可体现企业的创新性。创新性好,评为A级。(5)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夏荔芪胶囊可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适宜性较好,评为B级。(6)从药品价格水平、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3方面得出夏荔芪胶囊可及性较好,评为B级。(7)夏荔芪胶囊是在络病理论的基础上化裁自李东垣的"通关丸"。中医药特色较突出,评为B级。综合"6+1"维度证据评价结果,夏荔芪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本虚标实证)的临床价值综合评为B类。结论 夏荔芪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本虚标实证)临床价值较好,创新性较为突出,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建议可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
    23  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吴迪,王小乐,杨勤军,杨程,丁焕章,石孟瑶,高雅婷,童佳兵,李泽庚
    2023, 54(9):2889-28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1
    [摘要](450) [HTML](0) [PDF 1.16 M](384)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COPD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中药剂型的不同分为颗粒组和饮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进行匹配。比较两组病例的中医证型、用药特点、中药费用及相关疗效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颗粒组和饮片组各9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用药特点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颗粒组和饮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和8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NEU-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s,EOS)、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配方颗粒和饮片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缺氧状态的改善程度相当(P>0.05);但颗粒组平均中药费用明显高于饮片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药剂型(颗粒/饮片)、吸烟、病情严重程度等与COPD疗效无显著性相关,肺功能是COPD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发挥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肺功能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医特色肺康复技术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24  基于SSR-HRM技术的4种药用天麻变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张俊,于涵,李召辉,邓佳乐,强萌,郑钰宁,张兴国,陈蓉,吕光华
    2023, 54(9):2898-29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2
    [摘要](461) [HTML](0) [PDF 1.38 M](711)
    摘要:
    目的 比较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 glauca、绿天麻G. elata f. viridis、红天麻G. elata f. elata和黄天麻G. elata f. flavida 4种药用天麻变型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信息差异,为天麻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不同产地收集了40份不同天麻变型的花茎。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相结合技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这些天麻花茎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统计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合40份天麻的HRM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15对SSR引物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7.6个。天麻样品的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和Nei's多样性指数(Nei's diversity index,Nei)的平均值分别为0.981 3、0.801 9和0.812 1,表明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这4种天麻变型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乌天麻、绿天麻、红天麻和黄天麻。SSR-HRM分析将这40份天麻样品分为4个基因型,各天麻变型的大多数样品分布在不同的基因型中。这4种天麻变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不同,乌天麻与绿天麻遗传距离最近,与黄天麻遗传距离最远。结论 SSR-HRM技术对天麻基因分型更准确。这4种天麻变型的遗传信息不同,但存在基因交流现象。乌天麻与绿天麻亲缘关系最近,与红天麻次之,与黄天麻亲缘关系最远。可利用不同天麻变型遗传信息差异进行新品种选育。
    25  甘草属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代江鹏,蔡一鸣,刘巧珍,高晓霞,朱爽
    2023, 54(9):2907-29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3
    [摘要](377) [HTML](0) [PDF 1.68 M](431)
    摘要:
    目的 探究甘草属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NCBI获取国内已有的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筛选得到49条共有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odonW 1.44、EMBOSS、SPSS 26.0等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相关参数。结果 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的GC含量均小于50%,共得到了29个高频密码子,其中有28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为A/U,筛选得到的17个最优密码子第3位碱基均为A/U。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的ENC值均大于35,密码子偏好性较弱。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均为这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贡献更大。基于叶绿体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SCU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与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倾向于使用A/U碱基,自然选择是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6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可培养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
    王景瑄,陈文华,李思琦,魏云瀚,秦路平,朱波
    2023, 54(9):2917-29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4
    [摘要](210) [HTML](0) [PDF 1.10 M](382)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可培养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种栽培模式(石壁附生、断木附生、大棚种植)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分析其菌群结构与分布规律。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023株,划分为152个形态型,经分子鉴定后确定为29个分类单元,归属到真菌界2个门3个纲11个目15个科18个属;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耙齿菌属Irpex、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为3种栽培模式共有属;石壁附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最高,断木附生次之,大棚种植最低。茎鲜质量、生物量与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 s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Hypoxylon sp.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丰富了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资源,为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也为铁皮石斛高产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27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用于东阿阿胶鉴定及特征波长筛选研究
    窦琳琳,张淹,刘海滨,徐天扬,李文龙,瞿海斌
    2023, 54(9):2925-29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5
    [摘要](450) [HTML](0) [PDF 1.03 M](379)
    摘要:
    目的 采用便携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仪建立东阿阿胶鉴别分析模型,并优选出特征波段。方法 采用BWS903型NIR光谱仪和microPHAZIR™ RX型NIR光谱仪2款便携式光谱仪采集了47份阿胶样品的光谱,并采用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class analog,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学算法,建立了东阿阿胶的判别分析模型。结果 所建立模型能够准确区分东阿阿胶和其他品牌阿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法优选出BWS903光谱特征波长为1300~1380 nm和1460~1540 nm;microPHAZIR™ RX光谱特征波长为1600~1680 nm和2160~2240 nm,上述波段分别代表-NH2和-CONHR肽键的1级倍频吸收,这些波段可作为东阿阿胶的特征波段,并可据此设计专用型、小型化的NIR光谱仪,用于东阿阿胶的品牌鉴定。结论 便携式NIR光谱携带方便,分析快速,借助化学计量学算法即可进行品牌鉴别,在名贵中药材的鉴定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8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评价杜仲叶质量
    冯淼,王超纯,凌伟红,龚慧敏,田学文,田春莲
    2023, 54(9):2931-29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6
    [摘要](431) [HTML](0) [PDF 1.36 M](427)
    摘要:
    目的 建立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μL,波长为207、240、277、350 nm,检测杜仲叶中12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应用SPSS 25.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产地杜仲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不同产地杜仲叶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原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车叶草苷、咖啡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差异显著,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53%~4.563%、0.078%~0.977%、0.018%~0.084%、2.634%~6.183%、0.010%~0.088%、0.124%~0.582%、0.001%~0.242%、0.033%~0.163%、0.065%~0.215%、0.045%~0.865%、0.199%~0.910%、0.020%~0.221%;20批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11个色谱峰,相似度0.905~0.996;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按不同产地分为2大类,最后筛选出绿原酸、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芦丁、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是导致不同产地样品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杜仲叶质量评价。
    29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龙雨青,曾娟,王玲,付学森,刘紫璇,童巧珍,周日宝,刘湘丹
    2023, 54(9):2940-29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7
    [摘要](494) [HTML](0) [PDF 4.18 M](2489)
    摘要: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CRISPR-associated system,CRISPR/Cas)起源于细菌和古细菌的免疫反应。目前改造的II型CRISPR/Cas9系统是一项突破性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通过引导RNA识别靶基因序列位点实现基因组水平上的DNA序列精准修饰。该项技术已在主要农作物的抗病、抗逆和增产等方面广泛应用,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和提高、抗病抗逆等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通过对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完善、结构和原理及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等进行综述,为该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30  红芪多糖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魏小成,李成义,贾妙婷,罗旭东,梁婷婷,刘书斌,王燕,强正泽,王明伟
    2023, 54(9):2953-29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8
    [摘要](535) [HTML](0) [PDF 1.74 M](450)
    摘要:
    红芪是甘肃道地药材,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红芪多糖是红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由五碳糖、六碳糖和其衍生物糖醇或糖酸构成的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机体保护、防治糖尿病及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阐明红芪多糖药理作用可能的机制,为红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1  青钱柳化学成分及抗代谢性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徐若宸,张鹏,向明
    2023, 54(9):2962-29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29
    [摘要](494) [HTML](0) [PDF 2.15 M](517)
    摘要: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为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具有生津解渴、降压强心等功效。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高尿酸和肝病在内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全球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青钱柳含有丰富的三萜、黄酮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降尿酸和肝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对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和抗代谢性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该资源后续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32  桑黄中的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彭睿,徐睿鹏,辛芮,王晓丹,毕研平
    2023, 54(9):2978-29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0
    [摘要](645) [HTML](0) [PDF 1.79 M](503)
    摘要:
    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苯乙烯α-吡喃酮、苯丙素、异香豆素及其他酚类化合物。这些有效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等方法来提取,并利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桑黄中的单体成分及有效部位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对药材"桑黄"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特征、提取纯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桑黄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33  玄参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戴瑶瑶,闫滨滨,颜雨豪,王升,郭兰萍
    2023, 54(9):2993-30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1
    [摘要](484) [HTML](0) [PDF 1.73 M](449)
    摘要: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玄参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根据化学结构将其分为环烯醚萜苷和非苷环烯醚萜两大类。并以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为基础,推测脱羧环烯醚萜苷途径为玄参中环烯醚萜苷类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哈巴苷、哈巴俄苷和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在抗脑缺血、降血糖、保护心肌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大部分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并不明晰。通过对玄参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种类、生物合成技术以及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玄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34  引药达所,中药的“向导”——药引的研究进展
    李嘉昕,张铁甲,李晶芳,孙瑜,宋丽丽
    2023, 54(9):3004-30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2
    [摘要](476) [HTML](0) [PDF 766.86 K](614)
    摘要:
    中药药引在古代医家的医案中多次被提及并加以运用,药引存在于方剂中或在煎煮时另外加入,加入药引之后,疾病治愈所需时间缩短,处方对于人体的作用效果提高。从药引的概念及起源、分类及各自作用、加入药引的原因及规律、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对于药引的讨论及展望,结合古今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对于中药药引的研究进展,为后续中药药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35  通脉养心方及其化学成分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旭,于鲁,李珠,何媛媛,高杉,李琳,于春泉
    2023, 54(9):3012-30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3
    [摘要](496) [HTML](0) [PDF 852.95 K](606)
    摘要: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关键问题。通脉养心方具有益气养阴和通脉止痛的功效,含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和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各有侧重,尤其是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在治疗MI/RI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通脉养心方及其化学成分具有调节线粒体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钙离子超载等作用,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关于通脉养心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也逐渐增多,且临床效果显著。从该方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治疗MI/RI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36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抵抗生物胁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宸瑞,李晓岗,顾雯,杨培,余从涛,贺森,曹冠华
    2023, 54(9):3022-30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4
    [摘要](617) [HTML](0) [PDF 585.33 K](639)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的共生内生真菌。归纳分析了AMF介导宿主植物提高对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原微生物胁迫抗性能力,发现AMF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有着明显特异性,且受植物的种类、AMF多样性、定殖密度等因素影响。AMF主要通过激活茉莉酸、水杨酸等植物激素介导的系统性抗性,调控ERF等转录因子表达,增强营养物质吸收,改善植物根系结构,竞争病原体生态位点,调节根系有益分泌物等途径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并可与植物共生放线菌(plant symbiotic actinomycetes,PSA),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益生菌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明确AMF提高植物抗病原微生物胁迫能力的作用机制对实施生态农业、中药绿色种植、生物防控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37  滇重楼药材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李早慧,都晓伟
    2023, 54(9):3032-30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9.035
    [摘要](476) [HTML](0) [PDF 2.11 M](727)
    摘要:
    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评价及构效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结合滇重楼中化学成分与其功效主治、药性、可测性、质量传递与溯源等方面的关联性分析滇重楼潜在的Q-Marker。在功效与滇重楼中化学成分关联中发现,滇重楼作用于肝、肾、肺、血、胎盘等组织,干预癌症、高血压、癫痫、肝损伤、关节炎等疾病;结合中药Q-Marker理论指导原则,揭示了重楼皂苷I、II、III、VI、VII、H,纤细薯蓣皂苷,蜕皮激素、多糖、黄酮等可作为滇重楼功效相关的Q-Marker,为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滇重楼质量控制标准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