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4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54(8):0-0.
    [摘要](111) [HTML](0) [PDF 3.84 M](296)
    摘要:
    2  目录
    2023, 54(8):0-0.
    [摘要](84) [HTML](0) [PDF 992.10 K](309)
    摘要:
    3  关于中药复方制剂均一化研究及制剂中药用物质的探讨
    周跃华,冯怡
    2023, 54(8):2357-23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1
    [摘要](521) [HTML](0) [PDF 1.16 M](371)
    摘要:
    处方药味均一化处理是减少不同批次中药制剂质量差异的有效方法。为推动均一化处理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均一化研究的现状及相关要求进行回顾,进而对均一化的研究对象、前期准备、质量要求、计算方法、风险管理等进行讨论。此外,提出了中药制剂中药用物质的概念,认为保证药用物质的稳定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就药用物质的均一化研究设想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1)以饮片为对象进行均一化投料,需关注待检饮片的同质性,设法保证检验抽样的代表性,必要时应增加取样包件数、包件内取样量,以减少抽样误差。(2)如中药新药处方中的饮片单独提取与混合提取对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不大,可将饮片制成的提取物作为处方药味列入处方,并将饮片制成提取物的工艺列入提取物质量标准。(3)应根据制剂的质量目标、质量传递情况合理确定均一化需达到的质量要求,并结合品种特点(如给药途径、安全风险、成分特点及含量高低等)进行调整。(4)建议以制剂中的药用物质为均一化对象,开展探索性研究。如将其作为均一化对象,将比饮片更有利于减少不同批次中药制剂的质量波动;建议加强以多个处方药味合并提取得到的药用物质为均一化对象的研究,并就相关质量指标、质量要求、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等进行探索,积累经验,为今后以药用物质为对象进行均一化处理提供科学基础和管理基础。
    4  救必应中2个新的咖啡酸半萜酯
    黄婉凤,何佳,张琛伟,何宇铭,王宝林,陆玫霖,陈明,冯育林,杨世林,潘其明,高红伟
    2023, 54(8):2365-23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2
    [摘要](445) [HTML](0) [PDF 1.01 M](388)
    摘要:
    目的 研究铁冬青Ilex rotunda干燥树皮(救必应)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HR-ESI-MS、NMR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作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救必应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 [(E)-4-羟基-2-甲基丁-2-烯-1-基] 酯(1)、咖啡酸 [(E)-4-羟基异戊烯基] 酯(2)、咖啡酸(4-羟基异戊烯基)酯 β-D-吡喃葡萄糖苷(3)、rotundarpenoside B(4)、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紫丁香苷(7)、芥子醛葡萄糖苷(8)、di-O-methylcrenatin(9)、咖啡酸(10)、芥子醛(11)、紫丁香醛(12)、原儿茶醛(13)、丁香酸(14)。结论 化合物12为2个新的咖啡酸半萜酯,分别命名为咖啡酸半萜酯A和咖啡酸半萜酯B。化合物3的氢谱和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211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5  臭阿魏化学成分研究
    张旭,李敏,王月,陈倩,刘敬勃,李韶勇,唐生安
    2023, 54(8):2373-23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3
    [摘要](512) [HTML](0) [PDF 880.12 K](367)
    摘要:
    目的 研究阿魏属植物臭阿魏Ferula teterri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MS、1H-NMR、13C-NMR、DEPT、2D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同时以人肝癌HepG2细胞株为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从臭阿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阿魏脂素A(1)、镰叶芹二醇(2)、阿魏酸(3)、阿魏酸松柏酯(4)、badrakemin acetate(5)、fekolone(6)、mogoltadone(7)、香草醛(8)、γ-甲氧基异丁香酚(9)。化合物1为降木脂素类成分,2为聚炔类成分,57为倍半萜香豆素类成分,34为苯丙素类成分。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9为首次从阿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67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1.09、17.95和23.06 μmol/L。
    6  华中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李斌,萧琪,张嘉诺,刘久石,张本刚,刘海涛
    2023, 54(8):2379-23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4
    [摘要](507) [HTML](0) [PDF 1023.11 K](397)
    摘要:
    目的 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ip葡萄糖耐量实验、ip胰岛素耐量实验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检测,对化合物2进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结果 从华中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戈米辛J(1)、kadsurarin(2)、前戈米辛(3)、戈米辛O(4)、arisanschinin G(5)、sieverlignan E(6)、五味子酯甲(7)、异型南五味子庚素(8)、kadoblongifolin C(9)、五味子酯丁(10)、五味子酚(11)、schizanrin F(12)、7(18)-dehydroschisandro A(13)、戈米辛M114)、安五脂素(15)、桉脂素(16)、kadsufolin A(17)、7-乙氧基迷迭香酚(18)、3,3′-bisdemethylpinoresinol(19)。其中,化合物2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中TC、TG、INS水平。结论 化合物6891619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
    7  苦参不同组织中生物碱类成分的LC-MS分析
    张晓雪,杜宇,张泽坤,王雯静,张蓓蓓,张明亮,海丽娜,王阳,葛祥宇,史社坡
    2023, 54(8):2388-23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5
    [摘要](384) [HTML](0) [PDF 1.15 M](43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不同组织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LC-MS分析,探讨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不同样品中的异同。方法 首先利用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对5年生苦参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全面的鉴定分析。再利用UPLC-QQQ-MS/MS技术,对苦参无菌幼苗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苦参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异同。结果 从5年生苦参根中共鉴定出47个生物碱类成分;利用UPLC-QQQ-MS/MS对其中17个主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不同苦参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苦参无菌幼苗各组织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建立了一种苦参生物碱类成分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5年生苦参根中快速鉴定出47种生物碱;通过对苦参不同组织样品中17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为后续利用比较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并鉴定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奠定基础。
    8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白芍酒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研究
    李鹏飞,岳倩侠,孙叶芬,江栋梁,佟沫儒,金传山,张伟,李培培,罗云
    2023, 54(8):2398-24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6
    [摘要](493) [HTML](0) [PDF 1.78 M](327)
    摘要: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探究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筛选差异性标志物,为探究白芍酒炙前后炮制机制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建立白芍饮片酒炙前后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与相似度评价,以白芍饮片酒炙前后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对白芍酒炙前后进行区分,并筛选出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生白芍与酒白芍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但其酒炙前后峰面积有所差异;HCA与PCA可明显把生白芍与酒白芍分为2类,表明白芍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根据OPLS-DA分析筛选出峰1(没食子酸)、2(氧化芍药苷)、3、7(芍药苷)、8(没食子酰芍药苷)为酒炙前后主要差异性标志物;对其中可指认且含量较高的3个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白芍经酒炙后没食子酸含量显著性增加,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含量显著性减少,HCA可明显把白芍与酒白芍分为2类,进一步证实了选择该3种成分作为白芍酒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的合理性。结论 白芍酒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的研究可以为完善白芍与酒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9  开心散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式对其质量影响研究
    尚炳娴,李军,张佟,高丰,徐冰,雷海民
    2023, 54(8):2408-24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7
    [摘要](404) [HTML](0) [PDF 1.50 M](368)
    摘要:
    目的 优选开心散最佳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工艺,并对比不同灭菌方式对开心散的灭菌效果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远志𠮿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人参皂苷Rb1、β-细辛醚、α-细辛醚、去氢茯苓酸的含量和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考察开心散不同辐照剂量的灭菌效果,优化开心散辐照灭菌工艺参数;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测、指标成分含量及特征图谱检测,并结合灭菌后的制剂性状,对比辐照灭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和乙醇灭菌的灭菌效果和对开心散质量的影响。结果 按照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开心散最佳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工艺条件为辐照剂量6 kGy;不同方式灭菌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与未灭菌制剂相比,经辐照灭菌后样品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6、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降低,人参皂苷Rb1、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含量增加;与辐照灭菌相比,经干热灭菌后多种指标成分含量降低,经乙醇灭菌后多种指标成分含量增加;特征图谱结果显示,各种灭菌方式样品与未灭菌样品相比相似度皆>0.99。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 kGy及以上时能完全杀灭制剂中的微生物,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且辐照灭菌法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能更大程度地保留开心散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得到符合规定的开心散制剂。
    10  基于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联合化学计量学、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的降糖通脉片质量评价研究
    李平,李新锋,蔡晓旭,杨红,韩晓静,冀小君,孙立艳
    2023, 54(8):2417-24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8
    [摘要](301) [HTML](0) [PDF 1.72 M](431)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EW- TOPSIS)对不同厂家降糖通脉片(Jiangtang Tongmai Tablets,JTT)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评价JTT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个厂家15批JTT样品,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JTT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太子参环肽B、哈巴苷、哈巴俄苷、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含量,运用SPSS 26.0和SIMCA 14.1统计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OPLS-DA,建立JTT HCA、PCA和OPLS-DA模型,获取得分图和载荷图及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筛选并分析影响JTT质量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并运用EW-TOPSIS法对不同厂家JTT进行质量优劣性评价。结果 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太子参环肽B、哈巴苷、哈巴俄苷、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分别在5.97~298.50、14.45~722.50、4.89~244.50、0.58~29.00、6.55~327.50、2.46~123.00、1.39~69.50、3.56~178.00、4.25~212.50和7.97~398.50 µg/mL(r≥0.999 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53%、100.10%、98.95%、96.97%、100.03%、98.84%、97.06%、98.37%、99.31%、99.18%,RSD分别为0.71%、0.63%、0.98%、1.47%、0.79%、1.30%、1.26%、1.18%、1.39%、1.55%。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15批JTT样品聚为3类,同一厂家JTT样品聚为一类,不同生产厂家样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葛根素、丹参酮I、哈巴苷和丹参酮IIA是影响JTT样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EW-TOPSIS法可用于不同厂家JTT质量优劣的评价。结论 建立的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结合HCA、PCA、OPLS-DA及EW-TOPSIS法可用于JTT质量的综合评价。
    11  不同加工方法及干燥温度对白芷饮片品质的影响
    朱兴龙,陈晓妍,周永峰,卢丽洁,张佳旭,黄成凤,吴清华,裴瑾
    2023, 54(8):2427-2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09
    [摘要](410) [HTML](0) [PDF 1.49 M](298)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及干燥温度对白芷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饮片外观及香豆素类成分的影响,明确不同加工方法适宜的干燥温度,筛选适宜的白芷产地加工方法。方法 采用烘干蒸切法、半鲜切干燥法及鲜切干燥法结合3个干燥温度(40、50、60 ℃)对新鲜白芷进行加工。采用色差仪量化白芷饮片颜色,HPLC法测定香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5个香豆素成分的含量。利用系统聚类法判定样品颜色和成分差异,基于灰色关联度法探索颜色与成分的关联性,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ank sum rati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RSR)评价样品质量,并利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测定样品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亮度(L*)值以50 ℃干燥样品最高,60 ℃干燥样品次之,40 ℃干燥样品最低,黄蓝(b*)值相反。香豆素总量及氧化前胡素含量随干燥温度上升而增加,60 ℃鲜切干燥样品各成分含量最高,40 ℃烘干蒸切样品最低。颜色、成分聚类结果均显示40 ℃烘干蒸切样品及60 ℃鲜切干燥样品与其余样品差异极明显。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L*值与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关联性较强;b*值与珊瑚菜素、欧前胡素关联性较强,红绿(a*)值与各指标成分关联程度均较低。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3的样品分别为60 ℃鲜切干燥样品、50 ℃鲜切干燥样品、60 ℃半鲜切干燥样品,40 ℃烘干蒸切饮片排名最低;体外抗炎活性测定结果与质量评价结果相近,且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与除佛手柑内酯外的各香豆素类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加工方法及干燥温度对白芷饮片影响显著,其中60 ℃半鲜切干燥饮片及50 ℃鲜切干燥饮片颜色较白,抗炎活性较高,生产效率高,是值得推广的白芷饮片。
    12  基于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工艺的人参饮片质量评价分析
    徐梦丹,张雪晶,刘小康,贡济宇,于澎,谢晓燕,蔡广知
    2023, 54(8):2437-24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0
    [摘要](408) [HTML](0) [PDF 1.85 M](304)
    摘要:
    目的 优选人参Panax ginseng趁鲜切制饮片工艺,比较分析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人参饮片的质量,为人参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考察切片厚度、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优选人参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制备工艺;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2种炮制工艺人参饮片质量差异性;并定量分析2种人参饮片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差异。结果 人参趁鲜切制饮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人参鲜药材含水量65%,烘干温度50℃、烘干时间8 h、切片厚度1.5 mm;指纹图谱分别确定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工艺饮片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2种炮制工艺所得人参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在0.983~0.992、0.948~0.996。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工艺饮片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60~0.993,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饮片归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2种炮制工艺项下饮片的7个差异色谱峰,趁鲜切制及传统工艺人参饮片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差别。结论 趁鲜切制加工工艺在人参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
    13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大株红景天片素片硬度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陈露萍,徐芳芳,张欣,吴云,王振中,肖伟
    2023, 54(8):2446-24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1
    [摘要](423) [HTML](0) [PDF 1.22 M](410)
    摘要:
    目的 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预测大株红景天片(Rhodiola grandiflora Tablets,RGT)素片硬度的方法。方法 采集共600个生产样本与自制样本的NIR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与不同特征变量筛选条件下模型的优劣,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PLS)算法模型,另采集120个样本的NIRS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RGT素片硬度。结果 建立的素片硬度PLS模型中,无预处理的光谱采用全波段建模的模型效果最佳,预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raining set,Rcal)与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verification set,Rpre)分别为0.971 9与0.988 7,相关性良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2.03 N,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6.68,预测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to deviation,RSEP)为4.24%,模型内部验证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2.82%,外部验证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4.59%,均<5%,对不合格素片的检出率高达97.33%。结论NIRS分析技术结合PLS算法建立的RGT素片硬度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模型性能与预测能力,为RGT素片硬度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4  黄芪甲苷经CXCL12/CXCR4信号轴及TXNIP/NLRP3炎性体路径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苏悦,宋虹霏,王鑫,刘进,肖萍,许欣怡,彭杨芷
    2023, 54(8):2453-24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2
    [摘要](515) [HTML](0) [PDF 1.74 M](69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c 40%四氯化碳花生油联合10%乙醇饲喂的方式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判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AS-Ⅳ低、高剂量(20、40 m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6周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以评价AS-Ⅳ抗肝纤维化的疗效;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q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I型胶原(CollagenⅠ)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qRT-PCR检测影响HSCs活化的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信号轴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体路径上关键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肝组织炎症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与模型组比较,AS-Ⅳ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及HA水平(P<0.05、0.01),减轻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此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α-SMA和Collagen I表达显著升高(P<0.01),CXCL12/CXCR4信号轴显著上调(P<0.05、0.01),TXNIP、NLRP3、ASC、IL-1β高表达(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AS-Ⅳ显著抑制肝组织α-SMA、Collagen I表达(P<0.05、0.01),抑制CXCL12/CXCR4信号轴(P<0.01),下调TXNIP、NLRP3、ASC、IL-1β表达(P<0.05、0.01)。结论AS-Ⅳ可显著改善四氯化碳联合乙醇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减轻肝纤维化,并可抑制HSCs活化,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CXCL12/CXCR4信号轴和TXNIP/NLRP3炎性体路径有关。
    15  石榴花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田晓丹,金晨,陈志,曾艳丽,廖佳伟,何小燕,华钰萍,赵鹏,张凌
    2023, 54(8):2462-24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3
    [摘要](293) [HTML](0) [PDF 1.82 M](359)
    摘要:
    目的 探讨石榴花提取物(Punica granatum flower extract,PFE)及其活性成分白桦脂酸和木犀草素对棕榈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棕榈酸、辛伐他汀、PFE、白桦脂酸和木犀草素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后续给药剂量。利用500 μmol/L棕榈酸建立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同时给予PFE(50、100、200 mg/L)、白桦脂酸(40、80、160 μmol/L)、木犀草素(40、80、160 μmol/L)进行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GPO-PAP法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晚期凋亡细胞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Janus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qRT-PCR测定PI3KAktJAK2STAT3的mRNA表达。结果 选取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的PFE(50、100、200 mg/L)、白桦脂酸(40、80、160 μmol/L)和木犀草素(40、80、160 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质、TC和T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PI3K、Akt、Bax蛋白和PI3KAk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JAK2、STAT3、Bcl-2蛋白和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内脂质、TC和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细胞早、晚期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0.001),细胞中PI3K、Akt、Bax蛋白和PI3KAk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01),JAK2、STAT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PFE组和白桦脂酸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0.001)。结论PFE、白桦脂酸和木犀草素能够改善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细胞凋亡、调控PI3K/Akt和JAK2/STAT3通路有关。
    16  基于PERK/Nrf2信号通路研究山豆根提取物诱导鼻咽癌细胞铁死亡作用机制
    丁虹,吴紫陆,蔡纪堂
    2023, 54(8):2471-24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4
    [摘要](579) [HTML](0) [PDF 1.44 M](672)
    摘要: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路探究山豆根提取物(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 extract,TSRE)诱导鼻咽癌细胞铁死亡作用机制。方法 为研究TSRE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抑制作用,设置对照组和TSRE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L)组;为研究铁死亡在TSRE致CNE1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以及PERK/Nrf2信号通路对铁死亡的影响,TSRE处理过程中分别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PERK抑制剂GSK2606414、Nrf2 siRNA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比色法检测铁离子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p-PERK、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PERK表达和Nrf2入核情况。结果TSRE组细胞存活率以及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0.01),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0.01),Fe2+、ROS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P<0.01),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TSRE组比较,Fer-1干预缓解了TSRE诱导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降低CNE1细胞中Fe2+、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P<0.01),提高细胞中GSH水平(P<0.01)。机制研究表明,TSRE诱导Nrf2表达水平的升高并促进Nrf2入核(P<0.01);与NC siRNA组比较,Nrf2 siRNA能抑制TSRE引起的细胞脂质过氧化和Fe2+水平升高和GSH水平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TSRE组细胞中的p-PERK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ERK抑制剂GSK2606414减弱了TSRE诱导的Nrf2信号活化(P<0.01)。结论TSRE诱导的鼻咽癌细胞铁死亡可能与其激活PERK/Nrf2信号通路有关。
    17  诃子水提物对球形马拉色菌及其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蓝诗华,吴小诗,刘嘉鑫,刘瑞杰,邓榕榕,沈志滨
    2023, 54(8):2480-24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5
    [摘要](440) [HTML](0) [PDF 1.53 M](373)
    摘要:
    目的 探究诃子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TRW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活菌计数法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板法构建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XTT法测定生物被膜代谢活性;采用活菌计数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生物被膜活菌量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采用山梨糖醇保护实验、碘化丙啶(PI)染色分别测定TRW对球形马拉色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影响。结果 TRW对7株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90~4.59 mg/mL,其中对TRW敏感性最强的是球形马拉色菌MC14。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TRW对MC14整个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球形马拉色菌MC14生物被膜的初黏附期、聚集期和成熟期分别为0~24 h、24~96 h和96~168 h。TRW可降低MC14各个阶段生物被膜的活菌量,作用效果由强到弱排列为聚集期>黏附期>成熟期;且对MC14各个阶段的生物被膜均有清除作用,可减少MC14生物被膜中的细菌量和胞外基质,破坏生物被膜的结构。TRW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产生抗菌作用。结论 TRW不仅对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性马拉色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而且对球形马拉色菌不同阶段的生物被膜有清除作用,其抗菌机制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完整性有关,为TRW在新型抗菌药物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依据。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16SrDNA测序的当归六黄汤合煎与单煎治疗阴虚甲亢作用的差异研究
    寇柏鑫,于前,闫妍,邱野,翁丽丽,肖春萍
    2023, 54(8):2488-25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6
    [摘要](619) [HTML](0) [PDF 2.18 M](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六黄汤的抗阴虚甲亢作用,阐释传统汤剂合煎和单煎的差异。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当归六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治疗阴虚甲亢疾病的相关靶点,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构建阴虚甲亢大鼠模型,评价当归六黄汤合煎和单煎对阴虚甲亢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揭示合煎和单煎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筛选获得当归六黄汤方中102个活性成分,检索出与阴虚甲亢有关靶点116个。富集分析获得871条GO条目和158条KEGG相关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675条、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77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119条,与当归六黄汤相关度较高的通路主要包括炎症、感染、肠病、癌症等通路。抗阴虚甲亢药效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合煎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净增值和粪便含水率均显著增加(P<0.0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等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作用接近阳性药甲巯咪唑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合煎高剂量组大鼠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接近对照组,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在模型组大鼠肠道显著富集,合煎给药后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而单煎给药后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结论 当归六黄汤合煎抗阴虚甲亢药效作用更好;阴虚甲亢等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极有可能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当归六黄汤合煎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方式治疗阴虚甲亢。
    19  基于NLRP3/IL-1β通路探讨筋骨止痛凝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彭红玉,刘婧,李璐,苏真真,张新庄,曹亮,王振中,章晨峰,肖伟
    2023, 54(8):2502-25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7
    [摘要](262) [HTML](0) [PDF 1.29 M](399)
    摘要: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通路探讨筋骨止痛凝胶改善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炎症、疼痛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筋骨止痛凝胶高、中、低剂量(1.24、0.62、0.31 g/kg)组,扶他林(0.105 g/kg)组和青鹏膏(0.105 g/kg)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左膝关节腔注射50 μ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注射40 mg/mL单碘乙酸钠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1 d开始给药,持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T)、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及足负重;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关节液中IL-1β水平;采用qRT-PCR检测滑膜组织中IL-1βPGE2NLRP3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PWT、PWTL和足负重均显著升高(P<0.05、0.01);筋骨止痛凝胶低剂量组、扶他林组和青鹏膏组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筋骨止痛凝胶高剂量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筋骨止痛凝胶低、中剂量组和青鹏膏组血清中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筋骨止痛凝胶低剂量组和扶他林组滑膜组织中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筋骨止痛凝胶低、中剂量组及扶他林组和青鹏膏组PGE2NLR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筋骨止痛凝胶可能通过调控IL-1β、PGE2、NLRP3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滑膜炎进展,从而发挥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20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常星,王露,程江雪,张小飞,郭东艳,方方,李瑾
    2023, 54(8):2509-25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8
    [摘要](485) [HTML](0) [PDF 1.27 M](393)
    摘要: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的作用,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快速筛选出其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阳性药以及不同配伍比例柴胡-白芍药对均明显地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以柴胡-白芍(2∶1)的抗抑郁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柴胡-白芍药对14个共有峰中7个特征峰与其抗抑郁作用显著相关且贡献较大。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柴胡配伍白芍发挥疏肝解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等在内的7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1  苏合香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观察
    方邦江,赵静岩,姜婧,王园园,金峰,杜娟娟
    2023, 54(8):2516-25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19
    [摘要](521) [HTML](0) [PDF 816.84 K](762)
    摘要:
    目的 探讨苏合香丸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心动过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3年2月—2023年3月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13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87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使用倍他乐克治疗,1次/d,起始剂量23.75 mg,根据患者心率情况适时调整;试验组口服苏合香丸,1丸/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心功能指标、RR间期、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8.85%,对照组总有效率90.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7天时心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7天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从治疗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第3天最大RR间期达到正常值范围,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第7天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苏合香丸对新冠感染后心动过速患者心率改善有一定的疗效,与化学药作用相当,并且能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改善心功能。
    22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SARS-CoV-2介导免疫炎症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潜在机制与防治中药筛选
    高晟玮,薛亚然,张垚,杨继,孙艳君,张露丹,贾福运,王保和,谷旭放,黄宇虹
    2023, 54(8):2523-25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0
    [摘要](550) [HTML](0) [PDF 2.17 M](1312)
    摘要: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免疫炎症角度探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展的核心靶点及重要通路,进而预测潜在防治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芯片数据,利用“limmar”包及“Venn”包筛选2种疾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共同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注释其功能及重要通路。对2组基因集进行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打分,评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识别中枢(hub)基因,引入另外2组数据集对hub基因进行外部验证得到核心基因,并对核心基因分别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调控核心基因的潜在中药。结果 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7898个,AS进展相关基因471个;共同DEGs 51个,其中高表达基因32个,低表达基因19个。GO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共同DEGs主要定位在氯氰菊酯-包膜内吞囊、血小板α颗粒、吞噬泡膜与小泡,经由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信号通路,参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依赖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转导、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生成与正向调节、IL-6生成与正向调节等生物途径,发挥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氧化酶活性、Toll样受体结合、脂肽及糖胺聚糖结合等功能。免疫浸润分析结果展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AS免疫微环境状态。经筛选共获得5个hub基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分化抗原簇1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63,CD163)及补体C1q亚组分亚单位B(complement C1q subcomponent subunit B,C1QB)基因通过了外部验证,成为核心基因。核心基因在免疫浸润分析及GSEA富集分析中均显示出与免疫过程和炎症反应具有较强相关性。川芎、桃仁、当归、黄芩、蒲公英、太子参、黄精等35味中药可作为潜在防治药物。结论 TLR2CD163C1QB是SARS-CoV-2介导免疫炎症反应促进AS进展的核心分子,靶向预测的中药是延缓SARS-CoV-2感染后AS进展的潜在药物。
    23  基于“病-药-量”探讨《中华医典》含竹沥中药方剂相应规律的数据挖掘
    骆宾妃,董佳威,刘红宁,曾展,姚佳,陈钰,陈晓凡
    2023, 54(8):2536-25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1
    [摘要](433) [HTML](0) [PDF 1.80 M](405)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中药方剂“病-药-量”的相应规律,为竹沥的临床诊疗应用及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典》中含有竹沥的中药方剂,录入Excel 2016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对其病症、证型、药物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剂型及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含竹沥方剂349首,主治病证分类共99种,其中高频病证(≥20次)主要为“中风”“痰饮”“咳嗽”,治疗“中风”证型以风痰瘀阻为主,“痰饮”以饮停胃肠为主,“咳嗽”以痰热郁肺为主;组方中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19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生姜、甘草、茯苓、陈皮等,药物功效种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其次为温性药,药味多选用甘、苦、辛味,药物归经以脾、胃、心经为主;高频病症剂型及药物用量分析显示,治疗“中风”时,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100 mL,核心药物配伍重用防风以祛风化痰,改善脑络痹阻;治疗“痰饮”时,剂型多为丸剂,竹沥用量为200 mL,药物配伍偏重化痰逐饮以理气消积;治疗“咳嗽”,剂型多为汤剂,竹沥用量多为200 mL,药物配伍偏重化痰清热以泻除肺热。结论 竹沥应用疾病类型广泛,但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化痰为其主要治则,根据不同证候特点,兼辅以清热、开窍等功效;组方配伍方面竹沥多作为佐助药物进行配伍,因其寒凉药性,宜配伍生姜汁等温性药物协同服用,建议竹沥及生姜汁用量分别为200 mL和100 mL为度,可根据证候痰热症状程度适当加减竹沥用量。对促进竹沥临床实践规范化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竹沥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
    24  基于真实世界的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患者特征和用药规律研究
    李利寻,王志飞,谢雁鸣,杨云云,范海伟,庄严,吕朗
    2023, 54(8):2546-25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2
    [摘要](134) [HTML](0) [PDF 2.06 M](424)
    摘要:
    目的 考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患者的特征和用药规律,为其更好地发挥疗效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患者的电子病历,使用SAS 9.2和R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关联规则分析。从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并与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检索共得到63篇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从电子病历共得到39 03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8∶1,平均年龄(5.17±12.89)岁,且痰热证最为常见(35.82%)。关联分析发现喜炎平注射液常用的合并用药组合为中西药组合:皮质甾体激素类、清热剂→黏液溶解药;化学药组合:皮质甾体激素类、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促效药→黏液溶解药;抗感染药组合:皮质甾体激素类、第3代头孢菌素→黏液溶解药。患者出院转归的治愈率随年龄、喜炎平注射液疗程和日用药剂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治愈率随日剂量/疗程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即日剂量(5, 25)mg治愈率72.55%,[25, 50)mg治愈率75.26%,[50, 100] mg治愈率80.19%,(100, 250)mg治愈率63.09%,[250, 500] mg治愈率44.6%;疗程1~3 d治愈率65.04%,4~7 d治愈率78.23%,8~14 d治愈率69.76%,15~28 d治愈率57.14%,28 d以上治愈率60%。治愈率随年龄增长先增高到4~6岁为顶点(81.79%),7~12岁陡降到51.18%,13~17岁略有升高(63.64%),然后逐渐降低。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第2代头孢菌素是最常与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治疗肺炎的抗生素,而近3年却鲜有文献报道二者联用治疗肺炎。仅有文献报道喜炎平注射液与布地奈德联用、与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联用、与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联用,均为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的疗效与其用药剂量、疗程和患者年龄存在一定规律,临床试验文献报道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今后深入开展临床研究以更好地运用喜炎平注射液提供了线索。
    25  多叶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刘畅,曾宪法,杨小英,赵宇,张涛,周思旋
    2023, 54(8):2558-25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3
    [摘要](291) [HTML](0) [PDF 1.72 M](407)
    摘要:
    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 polyphylla var. 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椇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互为姊妹类群。结论 解析了勾儿茶属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探讨了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关系,为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26  单枝味连不同组织部位生物碱含量与其商品等级关联研究
    李杨松,刘希贤,王珑静,罗婕,张桂荣,张瑾,朱宝洁,杨珏,龙飞,李隆云
    2023, 54(8):2566-25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4
    [摘要](174) [HTML](0) [PDF 3.80 M](1139)
    摘要:
    目的 对不同商品等级单枝味连Coptis chinensis的皮部/木部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阐明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组织部位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以不同商品等级的单枝味连为研究对象,使用游标卡尺对其皮部和木部的占比进行量化,色差仪测定根茎及其2个组织部位的色差值,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三者的总生物碱含量。使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对木兰花碱、格兰地新、非洲防己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小檗碱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对皮部/木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寻找皮部木部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结果 不同商品等级的单枝味连,直径越大,皮部/木部比值越大,其中三等占比0.63、二等占比0.78、一等占比0.87、特等占比1.01。根茎及其皮部色差值L*a*b*均小于木部。总生物碱在根茎及其皮部和木部的含量分别为15.96%、16.68%和13.53%,皮部显著高于木部(P<0.001),不同商品等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测定的8种成分中,大部分生物碱含量随商品等级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商品等级单枝味连根茎生物碱含量与质量、长度和皮部/木部占比没有显著相关性,黄连碱含量与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色差值L*与盐酸药根碱和黄连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盐酸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色差值a*与木兰花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色差值b*与盐酸巴马汀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组织部位颜色测定值L*a*b*与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81.59%的3个主成分,偏最小二乘法找出皮部木部差异的4个标志性成分,分别为黄连碱、小檗碱、非洲防己碱和巴马汀。结论 通过色差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揭示了不同商品等级单枝味连不同组织部位的生物碱类成分分布规律,为黄连“辨状论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27  木香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抗辐射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李硕,王志允,常华杰,侯文彬,周福军
    2023, 54(8):2580-25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5
    [摘要](506) [HTML](0) [PDF 1.45 M](365)
    摘要:
    目的 建立木香Aucklandia lapp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特征峰进行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分析,考察木香抗氧化、抗辐射的谱效关系。方法 对12批不同产地的木香药材进行HPLC分析,建立指纹图谱。采用LC-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特征峰进行结构分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氧化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辐射后的UC-MSC细胞活性,以细胞活力值为抗辐射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辐射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研究木香抗氧化与抗辐射的物质基础。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其中12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71。通过文献比对和LC-MS数据解析,确定了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东莨菪内酯、木香烃内脂和去氢木香内酯等12个特征峰成分。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结果发现,12批木香均有抗氧化能力,谱效分析结果显示,去氢木香内酯同分异构体和去氢木香内酯与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关系。通过细胞活力值显示,12批木香部分批次具有抗辐射能力。根据谱效关系分析,发现木香抗辐射与诱导细胞毒性的物质基础可能均是异木香酸甲酯、木香烃内脂和去氢木香内酯。结论 为木香药材的质量控制及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辐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地评价方法。
    28  林下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陈雅茹,韩梅,程林,杨利民
    2023, 54(8):2588-25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6
    [摘要](422) [HTML](0) [PDF 1.62 M](309)
    摘要:
    目的 研究林下参Panax ginseng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明确影响林下参皂苷积累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林下参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吉林省和龙市12个样地林下参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林下参7种单体皂苷含量,并测定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空气温湿度、透光率等14个生态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人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 不同样地林下参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各样地含人参皂苷Rb1为2.93~6.13 mg/g,均超出《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人参皂苷Rb1不少于0.20%),而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为1.23~5.61 mg/g,有5个样地未达到药典标准(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不少于0.30%),可见不同生境条件对林下参皂苷含量积累具有较大影响;综合多项数学统计结果,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空气温度和适中的透光率等5个生态因子对林下参皂苷含量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土壤容重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其他8个生态因子的影响未得到一致性支持;三醇型人参皂苷受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二醇型人参皂苷具有较高的生态稳定性,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结论 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空气温度和透光率对林下参皂苷的合成积累具有较大影响,在林下参生态种植基地选择与管理中应给予重视。
    29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QuEChERS法快速检测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
    陈黎明,陈洁,张晓丹
    2023, 54(8):2596-26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7
    [摘要](428) [HTML](0) [PDF 2.02 M](371)
    摘要: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ECh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30  药食同源中药党参的研究进展
    苏圆锦,奚佳玉,史奇,黄钰芳,赵鲲鹏,杨扶德
    2023, 54(8):2607-26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8
    [摘要](606) [HTML](0) [PDF 1.82 M](635)
    摘要:
    党参Codonopsis Radix是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保护神经、保护肠胃、保护心血管、调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如复方党参片、生脉饮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党参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食两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党参的可持续发展、药食同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31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方药功效特征与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龚立平,鲜于俊杰,朱晓敏,张天宇,李荣荣,陈思祎,沈显辉,刘颖,张慧杰,孙蓉
    2023, 54(8):2618-26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29
    [摘要](437) [HTML](0) [PDF 2.32 M](542)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32  感染SARS-CoV-2后咳嗽的潜在靶点和中医药治疗策略
    雷伟,周凤洁,李霖,晏一淇,代向东,张晗,苗琳
    2023, 54(8):2636-26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0
    [摘要](459) [HTML](0) [PDF 1.63 M](615)
    摘要:
    自2022年12月7日,国内实施解除新冠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措施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BA.5.2和BF.7是我国现阶段流行的主要毒株。咳嗽是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之一,不仅对感染者的肺部和上呼吸道产生损伤,感染者咳嗽排出的病毒、液体等形成气溶胶,也成为病毒快速传播的媒介。此外,咳嗽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康复后的后遗症之一。当前针对Omicron变异株诱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药治疗咳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对SARS-CoV-2感染后咳嗽的发生机制、潜在治疗靶点及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疗效明显的镇咳类中药进行综述,为SARS-Cov-2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也为广大感染者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缓解咳嗽提供依据。
    33  淫羊藿苷防治膝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远栋,王世坤,杨东元,尹润宇
    2023, 54(8):2652-26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1
    [摘要](292) [HTML](0) [PDF 1.30 M](345)
    摘要: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退变、软骨下骨小梁骨重塑失调和滑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中药在防治KOA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对防治KOA具有一定作用。通过对淫羊藿苷从抗炎、保护软骨细胞、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方面防治KO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苷防治KOA提供理论依据。
    34  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对成分簇动态性与稳态性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
    李文姣,肖美凤,李海英,田丽,王玉钗,张伟龙,张良琦,谯茹,潘雪,贺福元
    2023, 54(8):2659-26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2
    [摘要](360) [HTML](0) [PDF 1.42 M](440)
    摘要:
    中药药效成分是实现其功效的物质基础,受遗传、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是随时随域随法变化的。中药超分子化学理论可为揭示多种中药成分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提供依据。首先进行成分簇整合,根据中药成分在色谱柱上的印迹行为划分出“物质单元”,并建立中药成分簇网络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再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拟合得回归方程,得到各物质单元的作用(活度)系数、作用贡献度、活度、化学势,最后按排序确定各物质单元的贡献大小。该法弱化了对具体成分的分析,强化了对整合成分簇的研究,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成分簇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35  藤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高慧敏,彭代银,王雷,贾步云,彭雷,陈卫东
    2023, 54(8):2668-26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3
    [摘要](432) [HTML](0) [PDF 2.21 M](432)
    摘要:
    藤黄是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笼状呫吨酮、五环三萜和植物甾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藤黄在抗癌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基于藤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可测性、化学成分有效性、制剂因素的角度进行质量标志物初步预测分析,表明藤黄酸和新藤黄酸可作为藤黄的主要质量标志物,为藤黄质量控制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36  天舒胶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顾潇,李臻阳,商娟,李雪娇,袭晓昀,王宇,王永生,邹建东,许美娟
    2023, 54(8):2686-26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4
    [摘要](489) [HTML](0) [PDF 1.17 M](435)
    摘要:
    天舒胶囊是由古代经典名方“大川芎方”改进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由川芎、天麻2味药物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镇痛、镇静、降压、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梗死、紧张型头痛、高血压血瘀证等疾病。对天舒胶囊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中“五原则”的概念对天舒胶囊的潜在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天麻素、天麻苷元、巴利森苷B、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川芎嗪可作为天舒胶囊的Q-Marker,可选择其作为质控指标,为天舒胶囊的质量控制与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7  不同剂型三氧化二砷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新悦,袁一超,许杭俊,郑杭生,朱志红
    2023, 54(8):2698-27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8.035
    [摘要](496) [HTML](0) [PDF 856.71 K](556)
    摘要:
    三氧化二砷(As2O3)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其药性猛烈,中医经典方剂中常作以毒攻毒之用,主要将As2O3用于各类疑难杂症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As2O3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抗肿瘤方面效果显著,但其安全剂量小,不良反应强,限制了As2O3的临床使用与疗效。随着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发展,以及制剂材料、设备技术日渐丰富成熟,各种As2O3新剂型应运而生,为推进实现As2O3类药物制剂减毒增效这一核心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归纳了As2O3古今各种剂型,总结As2O3的药用特性、已有制剂类型及其相关临床适应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As2O3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发掘As2O3临床价值和其新剂型的研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