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4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54(6):0-0.
    [摘要](168) [HTML](0) [PDF 1.22 M](328)
    摘要:
    2  目录
    2023, 54(6):0-0.
    [摘要](120) [HTML](0) [PDF 735.20 K](329)
    摘要:
    3  《中医药法》与《药品管理法》有关中药保护衔接机制研究
    岳远雷,王文延
    2023, 54(6):1705-17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1
    [摘要](825) [HTML](0) [PDF 650.12 K](820)
    摘要:
    就中药保护与发展而言,《中医药法》与《药品管理法》属于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但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适用法域。中药治理现代化及中药依法行政要求两法协调衔接,且初步形成了相关的协调衔接机制,但两法有效协调衔接还存在现实困境。构建两法协调衔接机制的核心要素应坚持职权法定、合目的性、合理性原则,应以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运转顺畅为建构标准。构建两法协调机制应当考虑的重要事项主要包括:抓好中药质量源头管理、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医疗机构临方炮制中药饮片管理、细化以传统工艺配制的院内制剂备案管理。
    4  江南山梗菜中1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邱珏琳,陈俊磊,魏英焕,王朝阳,李欢阳,付茂,苑春茂,黄烈军,郝小江,顾玮
    2023, 54(6):1713-17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2
    [摘要](597) [HTML](0) [PDF 839.76 K](659)
    摘要:
    目的 对江南山梗菜Lobelia davidii中的三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 法筛选分离得到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定分离得到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江南山梗菜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正十六酸酯-齐墩果烷-12-烯-11-酮(1)、熊果酸(2)、齐墩果酸(3)、sumaresinolic acid(4)、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11-酮(5)、32,33,34-三甲基-细菌藿烷-16-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A54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6.72±2.05)、(36.70±3.43)μmol/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3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28.97±1.73)、(11.87±1.18)μmol/L,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化合物1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为(148.47±2.09)μmol/L,抑制活性与阳性药阿卡波糖相当。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梗菜萜A;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江南山梗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5对A549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3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5  唐古特白刺果实酚酸类化学成分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蒋思绒,王路雅,贾雯靖,伍立,梅丽娟,邵赟,陶燕铎,岳会兰
    2023, 54(6):1719-17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3
    [摘要](591) [HTML](0) [PDF 1.35 M](571)
    摘要:
    目的 对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果实中酚酸类成分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MCI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对化合物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从唐古特白刺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对香豆酰基-α-槐糖(1)、6'-O-对香豆酰基-β-吡喃葡萄糖基-(1-2)-α-甘露糖(2)、4-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原儿茶酸甲酯(5)、对香豆酸(6)、咖啡酸(7)、6-O-对香豆酰基-D-半乳糖(8)、反式-4-O-D-吡喃喃葡糖基阿魏酸(9)、cynarin(10)、芍药苷(11)。化合物7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809.1和768.5 μmol/L,化合物10的IC50值分别为473.3和114.3 μmol/L;分子对接显示化合物7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结合自由能分别为-27.6和-25.5 kJ/mol,化合物10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36.8、-36.4 kJ/mol。结论 化合物12是新化合物,并分别命名为香豆酰苷A和香豆酰苷B;化合物58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710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6  杏香兔耳风化学成分研究
    徐贞权,何明珍,姚闽,王昭君,欧阳辉,李志峰,杨世林,李军茂,冯育林
    2023, 54(6):1728-17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4
    [摘要](548) [HTML](0) [PDF 831.99 K](612)
    摘要:
    目的 研究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杏香兔耳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β-D-glucopyranos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岩白菜素(2)、glucozaluzanin C(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costunolide-15-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8)、绿原酸(9)、1,3-O-二咖啡酰奎宁酸(10)、3-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原儿茶酸(14)、5-O-顺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5)、1-O-咖啡酰奎宁酸(16)、隐绿原酸(17)、5-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8)、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9)、2′-O-E-caffeo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3β-O-β-D-glucozaluzanin C(20)。结论 化合物24811151618为首次从兔耳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薏苡仁多糖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分析及对脾气虚证调节作用
    杜镇,张玲,曹桂云,于瑞雪,崔媛,田振华,蒋海强
    2023, 54(6):1736-17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5
    [摘要](550) [HTML](0) [PDF 1.00 M](631)
    摘要:
    目的 从薏苡仁Coicis Semen中分离纯化多糖,分析其单糖组成并通过血清代谢组学探讨薏苡仁多糖对脾气虚证的调节作用。方法 石油醚脱脂、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得到薏苡仁多糖(Coicis Semen polysaccharide,CP),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Sephadex G-75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水洗脱多糖CP-W,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通过饮食失节(高脂低蛋白饲料)与劳累过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脾气虚证疾病模型,对获得的血清进行HPLC-TOF/MS分析,以期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薏苡仁多糖对其脾气虚证的调节作用。结果 从薏苡仁中分离纯化得到CP-W多糖,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7.32%,单糖组成分析表明CP-W多糖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组成,单糖组成比例为0.4∶0.3∶1.1∶97.7∶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给予CP-W之后,在血清中发现12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与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激素代谢相关。结论 薏苡仁多糖能改善脾气虚证模型的生理特征,血清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薏苡仁多糖能够调节脾气虚证大鼠紊乱的脂质代谢、能量代谢、激素代谢等异常。
    8  心脉安的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定性分析和UHPLC-QTRAP-MS/MS含量测定
    张薇,李楚源,王德勤,郭海彪,孙晓波,徐科一,殷玮
    2023, 54(6):1743-17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6
    [摘要](589) [HTML](0) [PDF 1.40 M](566)
    摘要:
    目的 应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分析心脉安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建立一种快速同时测定心脉安中15种成分含量的UHPLC-QTRAP-MS/MS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分析推定心脉安化学成分。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CS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正负离子同时对心脉安中15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比对或文献报道,共从心脉安中分析推定109个主要化学成分,包括31个三萜类(主要是三萜皂苷类)、25个黄酮类、15个苯丙素类、13个甾体、9个单萜类、7个醌类、9个其他类化合物。在优化的液相-质谱条件下,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麦冬皂苷D、鲁斯可皂苷元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8%~106.5%,RSD为1.9%~4.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6%。结论 该研究基本阐明了心脉安的化学物质基础,建立的UHPLC-QTRAP-MS/MS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和专属性好,稳定可控,可用于心脉安的质量控制。
    9  氧化石墨烯基纳滤膜对5种小分子生物碱的透过行为研究
    张慧苗,吴倩莲,崔娇阳,黄铭聪,周艺,李博,唐志书,张悦,朱华旭
    2023, 54(6):1757-17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7
    [摘要](487) [HTML](0) [PDF 1.46 M](541)
    摘要:
    目的 研究水溶性、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生物碱透过氧化石墨烯基纳滤膜的规律,为氧化石墨烯基纳滤膜应用于中药水提液药效成分分离提供依据。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为模板分子,研究膜材料中氧化石墨烯含量、碳纳米管含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而以5种生物碱小分子——硫酸长春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苦参碱、槐果碱为考察对象,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对膜截留率和通量的影响,探究氧化石墨烯基纳滤膜对小分子的选择性透过规律。结果 随着氧化石墨烯用量增加,氧化石墨烯膜对盐酸小檗碱的截留率增加,膜通量随之降低;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膜对盐酸小檗碱的截留率降低,膜通量随之升高。当生物碱相对分子质量由246.35增加至371.82时,对应的膜截留率由64.75%增加至97.29%,但继续增加相对分子质量至909.05后,膜截留率不再有显著变化。结论 氧化石墨烯基纳滤膜对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左右的生物碱分子具有理想的分离效果,有望实现该类小分子的高效分离。
    10  微针对白脉软膏经皮渗透性及应用安全性研究
    肖五庆,梁军,竺楹银,刘凯列,钟宛凌,杨天姿,席铖,胡晓红,武慧超,杜守颖
    2023, 54(6):1766-17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8
    [摘要](535) [HTML](0) [PDF 1.62 M](572)
    摘要:
    目的 为改善白脉软膏经皮渗透性,采用微针技术进行促透,考察其对白脉软膏经皮渗透性和应用安全性的影响,以筛选安全、有效的微针应用条件。方法 以小鼠腹皮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性评价,计算不同微针条件下白脉软膏3个主要成分甘草酸铵、甘松新酮、姜黄素的24 h累积经皮渗透量及稳态透皮速率,评估促透性能;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记录微针处理后0、10、20、30、40、50、60、90、120 min时的微孔道深度,进而对皮肤损伤及恢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作为安全性评价依据。综合体外渗透性、皮肤损伤及恢复程度为评分指标(权重分别占40%、30%、30%),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将微针长度、作用力度和作用时间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条件优化,筛选适宜的微针条件。结果 3个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大小为微针长度>作用时间>作用力度,最终筛选出的微针条件为微针长度250 μm、作用力度5 N、作用时间5 min。结论 综合考虑了微针对白脉软膏体外渗透性、皮肤损伤及恢复程度的影响,为白脉软膏及微针促透的临床合理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1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产毒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毒菌的拮抗作用
    李翠英,贺婧,戴家齐,龙凯,王立元,周立分,杨安金,徐佳,翁美芝,谢小梅
    2023, 54(6):1775-17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09
    [摘要](479) [HTML](0) [PDF 1.33 M](507)
    摘要:
    目的 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8株疑似黄曲霉菌),为36.69%,发酵上清液对产毒菌的抑制率在14.29%~43.23%,抑制效果最好的是Z3-X1(指第2批在“再闷”阶段的第3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1株疑似黄曲霉菌),达43.23%。结论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不产毒黄曲霉菌,且在炮制的不同时间点其数量变化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独特趋势,不产毒菌及其发酵液具有抑制产毒菌生长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不产毒黄曲霉菌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的作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12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的当归精油纳米乳递药系统的构建、表征及评价
    邱菁,徐纯艺,周玮玲,赵淋仙,李燕燕,胡慧玲
    2023, 54(6):1783-17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0
    [摘要](333) [HTML](0) [PDF 1.70 M](520)
    摘要:
    目的 构建当归精油纳米乳(Angelica Sinensis Radix essential oil-loaded nanoemulsion,AEO-NE)递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稳定性、毛囊靶向、毛发生长促进作用评价。方法 分别应用伪三元相图法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CCD-RSM)对纳米乳处方进行筛选和优化。对纳米乳乳剂类型、粒径、ζ电位、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微观形态、黏度、pH值进行表征。以粒径、PDI、外观变化及Z-藁本内酯含量为指标,评价最优处方纳米乳离心稳定性、放置稳定性以及稀释稳定性。通过在体给药荧光标记的AEO-NE于小鼠背部皮肤研究制剂毛囊靶向能力。应用C57BL/6小鼠研究AEO-NE体内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结果 AEO-NE最优处方为AEO-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无水乙醇-水(2.25∶0.75∶1∶96);按最优处方所制AEO-NE外观澄清、透明、微泛蓝光,乳剂类型为O/W型,平均粒径为(15.95±0.33)nm,PDI为0.11±0.02,ζ电位为(-0.14±0.10)mV,pH值为5.89±0.16,黏度为(1.57±0.08)mPa·s,透射电镜结果表明AEO-NE乳滴呈球形,外观圆整,大小在20 nm内。AEO-NE离心稳定性、稀释稳定性良好,在4 ℃条件下密封避光放置稳定性良好,粒径及Z-藁本内酯含量无显著变化。AEO-NE局部皮肤给药24 h内均表现出毛囊靶向性,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结论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成功构建了以AEO为唯一油相的AEO-NE,其宏观及微观形态、相关理化性质符合纳米乳制剂要求,稳定性良好,在靶向促进毛发生长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13  基于液质联用结合网络药理学的复方伤痛胶囊中5种药效成分定量及作用机制研究
    高渐联,周霖,王肖辉,聂兴国,朱超男
    2023, 54(6):1793-18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1
    [摘要](589) [HTML](0) [PDF 1.70 M](651)
    摘要:
    目的 对复方伤痛胶囊中的5种药效成分进行定量,提升药物质量标准,并对药效成分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进行成分初步分离,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仪器,使用Full mass/dd MS2模式对药物中的关键成分进行快速、准确含量测定;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关键成分-重要靶点网络,并进一步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找到关键信号通路和作用靶点。结果 建立的分析方法学较为稳定,能够满足分析的标准需要;5种药效成分(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延胡索乙素)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0;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药物中的药效成分可能是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 9,MMP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MMP2、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炎症、疼痛关键靶点,从而发挥缓解疼痛及炎症等作用。实验验证结果发现,没食子酸能够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RAW264.7细胞中的IL-2水平,大黄素能够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PTGS2水平,大黄酸能够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MMP9水平,大黄素甲醚能够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EGFR水平,延胡索乙素能够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MMP2水平。结论 对复方伤痛胶囊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中医药相关药效成分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思路。
    14  基于物理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构建升陷汤标准煎液质量评价方法
    杨婉,邹海英,邱智东,杨晶,陈新
    2023, 54(6):1804-18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2
    [摘要](486) [HTML](0) [PDF 1.61 M](530)
    摘要:
    目的 建立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及6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遵古理念制备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以溶解性固体总量、pH值、密度、动力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折光率及固含量8个物理参数构建升陷汤标准煎液物理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物理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及异常样品判断。以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芒果苷、异阿魏酸6种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5批升陷汤标准煎液的物理指纹图谱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溶解性固体总量、动力黏度及电导率3个指标上;相似度分析与PCA结果显示,15批标准煎液相似度均大于0.9,15批标准煎液聚为2类,A1、A2、A3、A8、A12、A13、A15聚为一类,其余标准煎液聚为一类。由DMod X控制图监测显示,15批标准煎液均为正常样品;15批标准煎液中6种指标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4.81~6.30 μg/mL、刺芒柄花苷1.50~1.78 μg/mL、毛蕊异黄酮3.50~4.65 μg/mL、芒柄花黄素1.33~1.63 μg/mL、芒果苷68.33~75.23 μg/mL、异阿魏酸3.50~5.65 μg/mL,15批标准煎液指标成分含量HCA结果与物理指纹图谱HCA结果一致。结论 构建的升陷汤标准煎液物理指纹图谱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其一致性评价、质量控制及其煎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15  基于DNA甲基化测序技术研究青蒿琥酯干预脑胶质瘤的分子机制
    闫向英,毛霞,李涛,KojiMizuno,KatsukiOkuyama,林娜,张彦琼,TakashiSato
    2023, 54(6):1814-18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3
    [摘要](542) [HTML](0) [PDF 2.14 M](362)
    摘要:
    目的 探究青蒿琥酯干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药效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ell Titer-Blue检测青蒿琥酯对U87和U251 2种人源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琥酯对2种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青蒿琥酯对2种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采用DNA甲基化联合网络药理学从表观遗传学层面研究青蒿琥酯干预GBM的靶标基因,并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计算网络中各节点的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出青蒿琥酯干预GBM的核心靶点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4.2.6和AutoDock Vina v1.2.0软件开展分子对接虚拟计算,考察青蒿琥酯与其候选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青蒿琥酯对2种脑胶质瘤细胞中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 青蒿琥酯可显著抑制U87细胞的活性和增殖(P<0.05、0.01、0.001),而对U251细胞的药效不显著;高剂量青蒿琥酯可影响2种细胞周期分布;高剂量青蒿琥酯可显著提高U87细胞中3种自噬标志分子[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ATG6 autophagy related 6 homolog,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ubiquitin-binding protein,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mRNA表达水平(P<0.001),而仅高剂量青蒿琥酯升高U251细胞中p62的mRNA表达水平(P<0.05);低、中、高剂量青蒿琥酯可显著提高U87细胞中Beclin1、p62、LC3B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仅中、高剂量青蒿琥酯可以影响U251细胞中Beclin1、p62、LC3B蛋白表达。利用给药前后的U87与U251细胞进行DNA甲基化测序与网络药理学整合分析,在获得青蒿琥酯敏感型和耐药型脑胶质瘤细胞的差异基因集,以及青蒿琥酯干预2种细胞效应基因集的基础上,发现其干预2类脑胶质瘤细胞的关键网络靶标共同参与GBM恶性进展密切相关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A)-大鼠肉瘤基因(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RAS)-B-Raf原癌基因(B-Raf proto-oncogene,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且青蒿琥酯与其直接靶标(PDGFRA、BRAF)具有较强的亲和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青蒿琥酯可以抑制U87和U251细胞中关键靶点PDGFRA和BRAF蛋白的表达(P<0.05、0.01、0.001)。结论 青蒿琥酯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DGFRA-RAS-B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GBM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为青蒿琥酯治疗GBM提供了体外实验依据,也为解决临床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16  黄连须多糖降血糖活性及结构表征
    田谷正男,周鑫超,颉若童,王誉,毛美林,邓子言,蔡长君,涂康,朱希强,姜宁,刘晓鹏
    2023, 54(6):1825-18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4
    [摘要](463) [HTML](0) [PDF 1.40 M](358)
    摘要:
    目的 探究黄连副产品黄连须多糖(Coptidis Radix fibrous polysaccharides,CRFP)的降血糖活性和物质基础。方法 研究CRFP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检测纯化产物的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分析其结构和单糖组成。结果 给药8周后,CRFP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P<0.01),加速小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提高空腹胰岛素水平(P<0.01),改善血脂紊乱(P<0.05、0.01),提高肝脏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P<0.01),改善氧化应激(P<0.05、0.01)。CRFP经纯化后得到成分均一的多糖CRFP-1和CRFP-2,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 307±311和18 405±168,CRFP-1为α-型多糖,由8种单糖组成;CRFP-2为β-型多糖,由10种单糖组成。结论 CRFP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为黄连这一传统中药的深度开发和提高利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17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研究黄芩苷联合栀子苷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赵麓,张行行,孙欠欠,赵安东,史永恒,王川,王国全,王斌
    2023, 54(6):1833-18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5
    [摘要](255) [HTML](0) [PDF 1.63 M](372)
    摘要:
    目的 以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研究黄芩苷-栀子苷(7∶3)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0 mg/kg)组和黄芩苷-栀子苷低、中、高剂量(30、45、60 mg/kg)组,每组10只。ig药物7 d后,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水肿情况;激光多普勒检测脑血流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心肌酶谱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心组织损伤严重,炎性因子水平升高(P<0.01),心肌酶谱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心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减轻,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中心肌酶谱显著降低(P<0.05、0.01),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0.01)。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NOD样信号通路在黄芩苷-栀子苷防治脑缺血及其并发心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选取NOD样受体家族NLRP3炎性小体继续深入研究,ELISA和qRT-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8、TNF-α水平及脑组织皮层、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各给药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和脑组织皮层、心肌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芩苷-栀子苷能抑制炎性介质的表达,通过下调NLRP3炎症小体发挥抗脑缺血损伤及卒中后心肌损伤作用。
    18  淫羊藿醇提物调节M2样巨噬细胞极化减少乳腺癌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研究
    侯曼婷,杨慧捷,李强,湛小燕,柏兆方,肖小河
    2023, 54(6):1842-18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6
    [摘要](497) [HTML](0) [PDF 1.31 M](339)
    摘要:
    目的 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醇提物对体外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及对M2样巨噬细胞促进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醇提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BMDM)活力的影响,确定淫羊藿醇提物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样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CD163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相关基因炎症区域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Ym1)、趋化因子2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4,CCL24)、巨噬细胞半乳糖型C型凝集素2(macrophage galactose-type C-type lectin 2,MGL2)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mRNA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TAMs促4T1细胞迁移的影响;集落实验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TAMs促4T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淫羊藿醇提物在0.015 625~2.000 000 mg/mL对BMDM细胞无毒副作用;淫羊藿醇提物显著抑制M2-TAMs相关基因Arg-1CD163Fizz1PPARγCCL24Ym1MGL2IRF4表达(P<0.05、0.01、0.001),抑制M2-TAMs促4T1细胞的迁移和集落形成能力(P<0.05、0.001)。结论 淫羊藿醇提物减弱M2样巨噬细胞对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有关。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赵韦欣,王晴,王梦齐,季安璇,郑晶莹,赵淑华
    2023, 54(6):1850-18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7
    [摘要](712) [HTML](0) [PDF 1.93 M](519)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内验证,探究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鸦胆子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靶点以及结直肠癌相关的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出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成分-疾病的交集靶点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鸦胆子活性成分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结果 在满足筛选条件的15个成分中共筛出鸦胆子苦醇、木犀草素、鸦胆子苷B、β-谷甾醇4个鸦胆子生物活性成分及32个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可能在鸦胆子治疗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示4个生物活性成分均可较好结合,其中鸦胆子苦醇与3个关键靶点的平均结合能负值最大,结合最稳定,可能是鸦胆子抗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鸦胆子苦醇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P<0.01),下调肿瘤组织中EGFR、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与G1/G0期细胞阻滞相关的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P<0.01),上调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值(P<0.01),下调与迁移和侵袭相关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MMP7表达(P<0.01);鸦胆子苦醇组裸鼠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液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鸦胆子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结直肠癌,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鸦胆子苦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引起G1/G0期阻滞,抑制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体内实验探究脉络舒通丸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曹宁宁,李市荣,王清果,王伟,孙成宏,姚景春,张贵民,肖学凤
    2023, 54(6):1860-18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8
    [摘要](387) [HTML](0) [PDF 1.65 M](463)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整合体内实验方法探究脉络舒通丸抗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从药物及疾病相关数据库筛选脉络舒通丸的成分作用靶点及STP疾病相关靶点,根据拓扑特征值筛选关键靶点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奥司明(0.168 g/kg)组和脉络舒通丸低、中、高剂量(0.56、1.68、5.04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耳缘iv 20%甘露醇建立STP兔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连续ig给药14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兔耳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耳组织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共筛选得到脉络舒通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112个,STP疾病相关靶点837个,二者共同靶点84个,根据拓扑特征值筛选出核心靶点31个,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主要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炎症反应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调控等生物过程,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脉络舒通丸组兔耳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耳组织Akt、PI3K、JAK2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0.01)。结论 脉络舒通丸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发挥抗STP的作用。
    21  狐臭柴中精油GC-MS测定及其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李爽,向东,崔令军,周大寨,朱玉昌
    2023, 54(6):1870-18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19
    [摘要](459) [HTML](0) [PDF 1.17 M](350)
    摘要:
    目的 研究狐臭柴Premna puberula叶片精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抗氧化、抑菌及抗肿瘤的能力,为狐臭柴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鉴定狐臭柴叶片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合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抑菌圈法探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狐臭柴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72种化合物,约占精油总成分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左旋-β-蒎烯(15.27%)、1-辛烯-3-醇(14.46%)、蒎烯(14.29%)、1-石竹烯(6.26%)、α-石竹烯(4.47%)和芳樟醇(3.1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狐臭柴叶片精油具有较强的总还原力,且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8.48、3.10 mg/mL。狐臭柴叶片精油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0%、30%、30%、40%。狐臭柴叶片精油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3、4、5 h下的IC50分别为0.11%、0.10%、0.06%。结论 狐臭柴叶片精油中成分丰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在食品、制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2  痹祺胶囊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周忠良,朱俊琛,苏国宏
    2023, 54(6):1879-18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0
    [摘要](408) [HTML](0) [PDF 1.23 M](310)
    摘要:
    目的 评价口服痹祺胶囊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注射2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50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痹祺胶囊4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症状和体征量表分值、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症状和体征量表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K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症状和体征量表分值、K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痹祺胶囊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膝功能方面效果更好,远期疗效明显。
    23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中药减轻雷公藤雌性生殖毒性的规律分析
    孙利辉,丁樱,韩姗姗,代彦林,徐闪闪,邢亚萍
    2023, 54(6):1886-18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1
    [摘要](506) [HTML](0) [PDF 1.79 M](292)
    摘要:
    目的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中药减轻雷公藤雌性生殖毒性的规律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规避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以“雷公藤、中草药、生殖”为主题,检索自1981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人工筛选文献,用Excel 2021数据透视表统计中药的药味、药性、归经和功效分类,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符合纳入标准的43篇文献,共涉及84味减轻雷公藤雌性生殖毒性的中药,使用频率≥1%的有熟地黄、菟丝子、当归、枸杞子等28味中药,性味归经以甘、辛、苦3味,温、平、微温3性,肝、肾、脾3经占据前3,补阳药占21.88%,补血药占16.96%,补阴药占12.50%,补气药占10.49%,活血调经药占9.15%。药物关联分析得出21个常用药物组合。对频率≥1%的2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个新处方。结论 雷公藤雌性生殖毒性的减毒用药规律中,熟地黄-菟丝子是高频药物中最常用的制约雷公藤雌性生殖毒性的药对。
    24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水蛭可视化分析
    连妍洁,商钰,刘红旭,尚菊菊,来晓磊,周明学
    2023, 54(6):1896-19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2
    [摘要](418) [HTML](0) [PDF 1.69 M](408)
    摘要:
    目的 分析破血消癥代表药水蛭在中医药领域相关研究文献,了解该药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1963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5日收录的水蛭涉及中医药领域的中、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1.6.18绘制核心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及高频关键词排序,运用CiteSpace6.1.R3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展示。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943篇,英文文献43篇。结果提示核心作者较少,合作网络显示团队内部合作较多,缺乏团队间合作。中、英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显示水蛭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名医经验、临床研究、数据挖掘等,关键词突现提示冠心病、作用机制、数据库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结论 近年来水蛭在中医药领域的相关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名医经验与临床研究、数据挖掘、制剂研发及对于各类疾病的作用研究为其主流研究热点。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水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可能是未来研究趋势。
    25  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陈中国,王歆玮,邢发萍
    2023, 54(6):1906-19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3
    [摘要](485) [HTML](0) [PDF 1.56 M](413)
    摘要:
    目的 系统性评价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济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数据库,收集从2000年1月至2020年9月发表的关于宁泌泰胶囊及其同类产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试验,治疗周期为4周。纳入分析的化学药包括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中成药品种包括癃清片、三金片、双石通淋胶囊、前列舒通胶囊、前列倍喜胶囊。统计不同药品纳入文献的治疗总有效率,核算总治疗成本,计算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结果 共纳入83项研究,6467例患者。比较分析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宁泌泰胶囊以及宁泌泰胶囊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的经济性,结果显示宁泌泰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成本效果比最低,且相比单用坦索罗辛,临床有效率每提高1个单位,成本仅增加8.2元。进一步比较分析宁泌泰胶囊或其同类中成药联合化学药(包括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或二者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济性,结果显示治疗总成本最低的为三金片联合化学药或宁泌泰胶囊联合化学药,相比单用化学药,两者总成本均略有降低,而疗效提升明显,ICER均为负值,但三金片临床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此外,癃清片、双石通淋胶囊、前列舒通胶囊、前列倍喜胶囊分别联合化学药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但疗效与宁泌泰联合用药相当。结论 宁泌泰胶囊缓解疼痛或不适、抑制细菌生物膜的特点使其在临床使用时可与化学药的疗效形成优势互补,并且不会增加总成本,使医保患者在获得最佳治疗体验的同时控制医疗总成本的上涨,减轻医保资金压力和患者负担。
    26  竹节参鲨烯环氧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鹏飞,黄朝康,杨小林,牛腾飞,陈军峰,赵淑娟,王峥涛,王如锋
    2023, 54(6):1917-19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4
    [摘要](571) [HTML](0) [PDF 1.36 M](342)
    摘要:
    目的 克隆竹节参Panax japonicus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PjSE)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竹节参中克隆得到PjSE序列;以PjSE基因序列作为输入数据,利用多序列同源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序列分析;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Cold-PjSE,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竹节参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PjSE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PjSE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 639.49,初步预测其具有跨膜结构域,可能定位在叶绿体上;聚丙烯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该基因在竹节参叶中表达量最高,须根次之,根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PjSE基因的克隆、生信分析及原核表达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竹节参中该类功能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完善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也为后期开展竹节参皂苷的异源合成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关键基因元件。
    27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组织分离法的虎耳草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美琪,王兴,黎俊彦,谭绮雯,李鉴滨,姚华雄,张玉鑫,谢思韵,邓祖军
    2023, 54(6):1924-19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5
    [摘要](499) [HTML](0) [PDF 1.59 M](475)
    摘要:
    目的 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技术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内生真菌类群及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筛,为虎耳草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天然抗氧剂的筛选提供了菌种资源。方法 虎耳草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分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组织分离法,利用化学法检测虎耳草内生真菌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 O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 等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而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结果 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虎耳草内生真菌隶属于347属,其中Dactylonectria(15.68%)为根部优势菌属,茎部的优势菌属为Humicola(9.57%),而叶部优势菌属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5.33%)。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虎耳草分离到381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1个属,主要类群为炭疽菌属(19.42%)、篮状菌属Talaromyces(10.76%)和曲霉菌Aspergillus(8.66%)。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和组织分离法分析的多样性指数显示虎耳草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茎部和叶部,而且虎耳草内生真菌总体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多数已报道的其他药用植物。24株代表性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初筛结果显示: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高于50%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91.67%、79.17%和83.33%,其中菌株Talaromyces sp. HECS10对DPPH、OH和ABTS 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75%。结论 虎耳草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且蕴含着较高比例的抗氧化活性菌种资源,为筛选微生物来源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重要资源库。
    28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的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质量差异分析
    郝壮壮,曹宇欣,刘朦朦,薛静文,张鸽,芦艺凡,范文昕,周莹,冯靓,王春国,石晋丽
    2023, 54(6):1935-19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6
    [摘要](497) [HTML](0) [PDF 1.72 M](427)
    摘要:
    目的 建立山慈菇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冰球子、毛慈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优化山慈菇药材的提取方法,应用HPLC法分别建立冰球子和毛慈菇指纹图谱,并对特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FLDA)对特征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建立了冰球子和毛慈菇HPLC指纹图谱,分别匹配了46个和43个共有峰,共标示出17个色谱峰,指认出天麻素、loroglossin、dactylorhin A、白芨苷、山药素III、白芨联菲A、白芨联菲B、卷瓣兰蒽8个色谱峰并同时建立了上述除天麻素以外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CA与PCA结果可将2种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样品明显区分。OPLS-DA分析结合含量测定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商品规格的山慈菇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5种成分是loroglossin、dactylorhin A、白芨苷、白芨联菲B、卷瓣兰蒽(P<0.001)。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CA、PCA、OPLS-DA分析及多成分含量测定能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商品规格山慈菇中主要成分的差异,可为山慈菇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29  基于指纹图谱对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分及各品种金银花质量评价
    齐大明,董诚明,刘天亮,高启国,杨林林,侯文川
    2023, 54(6):1946-19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7
    [摘要](399) [HTML](0) [PDF 1.21 M](368)
    摘要:
    目的 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对河南封丘金银花与湖南不同基原山银花进行区别比较,并对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HPLC法构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以“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通过HPLC法测定河南封丘不同品种金银花成分含量。结果 河南封丘产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湖南各基原山银花相似度在0.97以上,金银花和山银花相似度在0.57~0.79,豫金二号与金银花及山银花药材相似度均在0.6以下,共有多成分PCA分析也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各品种中北花1号酚酸类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之和为5.1%,比其他品种高约15%;木犀草苷豫金1号含0.062%、北花1号0.064%,比四季花高约25%、比羊角花高约50%。结论 该化学指纹图谱方法能显著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亦能为金银花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参考。金银花不同栽培品种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豫金1号和北花1号药材质量较优,是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优质种质资源。
    30  面向行业需求的中医药标准:发展现状与建设思考
    韩星星,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李璇,段金廒,郭盛,宋忠兴,付廷明,张悦,张严磊
    2023, 54(6):1953-19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8
    [摘要](428) [HTML](0) [PDF 964.16 K](397)
    摘要: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标准建设在各行各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彰显,中医药标准建设则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及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医药标准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紧跟标准改革的步伐,同时面向行业的需求,梳理了当前中医药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的概况,解析新时期下标准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不足,旨在为中医药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31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倪建成,范永飞,叶祖云
    2023, 54(6):1963-19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29
    [摘要](1020) [HTML](0) [PDF 2.36 M](1005)
    摘要: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e Radix是中国传统补益中药材之一,兼具药用和食疗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多糖、环肽、生物碱、皂苷、酚类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保护细胞、抑制酪氨酸酶、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及太子参在临床、食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兽药制剂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应用进行总结,为太子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百合色泽变化机制及控制的研究进展
    杨莉萍,郭旭东,姬捷,胡慧芳,席少阳,黄钰芳,马晓辉,晋玲
    2023, 54(6):1978-19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30
    [摘要](561) [HTML](0) [PDF 1.31 M](486)
    摘要:
    百合作为药食同源之品,因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和经济价值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褐变、紫红色变的色泽变化问题影响着百合的贮藏加工以及品质。研究百合的色变机制和防控技术,对保持百合营养价值和色泽特性、延长货架贮藏期、保障品质、提高消费者接受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百合色变机制、控制技术及色变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百合色泽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33  基于整体化学和生物效应谱推演的中药靶点研究新模式及应用
    李鹏,张浩然,张元媛,詹灵敏,陈建新
    2023, 54(6):1986-19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31
    [摘要](532) [HTML](0) [PDF 1.82 M](549)
    摘要:
    中药的生物靶点是中药和机体互作的核心元件,明确中药靶点对阐明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中药和靶点的作用方式进行总结和定义,系统阐述了当前中药靶点研究发现的思路和方法,评述其特点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将几种思路凝练整合,提出一种“基于整体化学和生物效应谱推演的中药靶点研究新模式”,综合“化学性”和“生物性”对中药靶点作用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新模式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更加系统的思路和框架。
    34  栀子“辨状论质”及其品质成因研究进展
    饶志,张帆,董毓松,魏玉辉
    2023, 54(6):1998-20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32
    [摘要](564) [HTML](0) [PDF 1.23 M](469)
    摘要: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首批列入药食两用的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传统栀子品质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辨状论质”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在栀子品质评价中极具价值,已有大量研究依据该理论对栀子的品质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对栀子的状-质关联、品质内涵及其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为建立科学的栀子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35  复方芩兰口服液抗病毒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闫久江,孟杰,刘树民,索迪,颜正华
    2023, 54(6):2005-20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33
    [摘要](741) [HTML](0) [PDF 1.12 M](530)
    摘要:
    复方芩兰口服液(Compound Qinlan Oral Liquid,CQOL)由银翘散化裁而来,由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板蓝根Isatidis Radix组成,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通过对CQOL的有效成分、抗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药效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CQOL临床用于治疗SARS-CoV-2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提供依据。
    36  中药品种选育与“中药品质育种”研究思路
    王洁,陈江,鲜彬,王瑞,裴瑾
    2023, 54(6):2012-20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6.034
    [摘要](522) [HTML](0) [PDF 949.30 K](633)
    摘要:
    中药是中国医药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优良的中药品种是药材质量的保证,直接影响着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良种选育是传承创新中药品质的根本途径。作为中药产业的源头工程,中药良种选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已选育了许多品种,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中药品质选育理念的缺失,造成中药品种选育缺乏中药特色,成为中医药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总结了近20年来中药品种选育的成果并对当前中药品种选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中药品质特征,提出“中药品质育种”的研究思路,同时以红花为例介绍了中药品质育种的具体应用,为今后中药品种选育提供新思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