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4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54(5):0-0.
    [摘要](147) [HTML](0) [PDF 5.23 M](391)
    摘要:
    2  目录
    2023, 54(5):0-0.
    [摘要](159) [HTML](0) [PDF 661.33 K](369)
    摘要:
    3  花椒果皮正丁醇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王玉萍,史波林,刘珺琪,陈琳,黄帅,赵镭,周先礼
    2023, 54(5):1353-13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1
    [摘要](739) [HTML](0) [PDF 932.39 K](741)
    摘要:
    目的 对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正丁醇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应用HR-ESI-MS、NMR、IR、CD等多种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花椒果皮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dihydroxy-3α-vanilloylmethyl-γ-lactone(1)、phellolactone(2)、香草酸(3)、异香草酸(4)、4-hydroxycryptone(5)、ZP-amide A(6)、ZP-amide B(7)、ZP-amide D(8)、马齿苋酰胺E(9)佛手柑内酯(10)、(±)-dorsteniol(11)、苔黑酚葡萄糖苷(12)、phloroacetophenone 4-O-β-D-glucopyranoside(13)、(1R,2R,4S)-trans-2-hydroxy-1,8-cineole-2-O-β-D-glucopyranoside(14)、(3S,6S)-6-ethenyltetrahydro-2,2,6-trimethyl-2H-pyran-3-yl-6-O-β-D-glucopyranoside(15)、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glucopyranoside(16)、betulabuside A(17)、大豆苷(18)、葛根素(19)、金丝桃苷(2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1)、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22)、扁蓄苷(23)、橙皮苷(24)和tamarixetin 7-rutinoside(2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γ-内酯类化合物,命名为异花椒戊内酯(isophellolactone),化合物12911131417192223系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524系首次从花椒中分离得到。
    4  山橙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瑞,方忠莹,杨梓依,方磊,周洁
    2023, 54(5):1362-13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2
    [摘要](676) [HTML](0) [PDF 875.79 K](748)
    摘要:
    目的 研究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茎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采用酸溶碱沉法富集,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橙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美乐苏胺A(1)、柳叶水甘草碱(2)、3-羰基柳叶水甘草碱(3)、白坚木胺(4)、△14-长春布宁(5)、△14-vincamenine(6)、3-羰基-11-甲氧基柳叶水甘草碱(7)、alstoyunine G(8)、pachysiphine(9)、洛柯宁碱(10)、土波台文碱(11)、venalstonine(12)。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表明,化合物2810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411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G2和人前列腺癌PC-3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11、0.84和3.78 μmol/L。
    5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的多骨架类型萜类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陈俊锟,崔晚香,卜庆,万佩里,姚励功,梁林富,郭跃伟
    2023, 54(5):1370-13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3
    [摘要](659) [HTML](0) [PDF 799.27 K](662)
    摘要:
    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萜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结合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文献数据,开展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5个倍半萜: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1)、(7R*)-opposit-4(15)-ene-1β,7-diol(2)、15-hydroxy-α-cadinol(3)、nephalbidol(4)和isodauc-6-ene-10β,14-diol(5);1个单萜:pubinernoid A(6);8个降二萜:norcembrene 5(7)、norcembrenolide 2(8)、sinularcasbane O(9)、scabrolide D(10)、5-epi-sinuleptolide(11)、sinuleptolide(12)、ineleganolide(13)和yonarolide(14);1个二萜:dihydrosinularin(15)。结论 化合物36为首次从软珊瑚科软珊瑚中分离得到,125为首次从短指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倍半萜15分别隶属于大根香叶烷、oppositane、杜松烷、愈创木烷和异胡萝卜烷共5种不同骨架类型,单萜6隶属于罕见的反Bredt规则的双环桥烯型骨架,降二萜714分别隶属于降西松烷、inelegane和yonarane共3种不同骨架类型,二萜15隶属于西松烷骨架。活性测试时,化合物16对人肺腺癌A549、人结肠癌HT-29、人肝癌SNU-398、人胰腺癌Capan-1细胞株均未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715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1与ATP-柠檬酸裂解酶均未有明显的酶抑制活性。
    6  基于UHPLC-QTOF-MS/MS和分子对接筛选紫菀中润肠通便的效应
    吴浩,黄蓓蓓,贾志鑫,刘洁,陈奕君,肖红斌
    2023, 54(5):1377-13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4
    [摘要](599) [HTML](0) [PDF 2.96 M](603)
    摘要:
    目的 通过UHPLC-QTOF-MS/MS和分子对接技术阐明紫菀Aster tataricus中润肠通便作用的效应成分。方法 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体内肠道内容物的成分,再利用SYBYL-X 2.0与Discovery Studio 4.0分子对接软件研究肠道内容物成分与M2受体、M3受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各成分与靶标蛋白的结合强度。结果 体内肠道内容物中共鉴定出28个紫菀中的化学成分,有10个成分均可与M2受体、M3受体及PKC蛋白分子对接较好,其中astin J与3种靶标蛋白结合的平均打分值最高,这些成分均以非共价键方式与靶标蛋白结合,产生氢键、范德华力、经典作用力等相互作用。结论 紫菀中的astin J、asterin F、asterin A、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共10个成分可能是通过调节M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PKC蛋白的表达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
    7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张心洁,廖洋样,廖婉,李锐
    2023, 54(5):1386-13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5
    [摘要](632) [HTML](0) [PDF 1.61 M](703)
    摘要:
    目的 探究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微胶囊2种制剂方法对姜黄素理化表征的影响,并对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和均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Cur-SLN)和姜黄素微胶囊(curcumin microcapsules,Cur-MC),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度分布、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进行表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ESI-MS/MS)法鉴定ig后大鼠血浆中的代谢产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比较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 2种制剂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姜黄素的粒径,使其均匀分布,Cur-SLN和Cur-MC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84.3±7.9)、(415.3±10.3)nm,ζ电位分别为(-48.1±0.9)、(-16.4±0.4)mV,Cur-SLN和Cur-MC可将姜黄素的体外释药率从原料药的51.12%分别提高至87.79%和83.02%。ig后大鼠血浆代谢物主要为姜黄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curcumin glucuronide,Cur-glu),与游离姜黄素(free curcumin,Cur-F)组相比,2种水溶姜黄素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达峰浓度(Cmax)等药动学参数显著提高,Cur-SLN组姜黄素和Cur-glu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4.31和4.63倍,Cur-MC组分别增加3.19和2.73倍。结论 2种制剂均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且固体脂质纳米粒优于微胶囊。
    8  不同附子炮制品四逆汤化学成分及毒性差异分析
    刘洪,钟凌云,邓延文,童恒力,陈浩,王硕,卢兴美
    2023, 54(5):1397-14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6
    [摘要](562) [HTML](0) [PDF 2.12 M](624)
    摘要:
    目的 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含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4种四逆汤进行分类分析,再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比较4种附子炮制品四逆汤毒性差异。结果 4种四逆汤中成分含量以及毒性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生附片四逆汤>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生附片四逆汤;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仅有生附片四逆汤可使小鼠产生轻微明显毒性反应,4种四逆汤均无致死性。经计算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小鼠最大给药量倍数均相当于人临床每日用药量的200倍左右,和淡附片四逆汤以及生附片四逆汤比较无差异;在长期毒性试验中,4种四逆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均不会致使肝肾损害,无肝肾毒性。结论 综合分析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生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中双酯型生物碱以及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并结合毒性试验结果,得出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经典名方四逆汤均具有合理性,其中以阴附片、阳附片入方四逆汤在一定程度上更具优势,阴附片更佳。
    9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筛选清炒香附的差异标志物
    杨颜溶,田瀚举,李莹莹,贾豪,雷敬卫,龚海燕,谢彩侠
    2023, 54(5):1411-14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7
    [摘要](569) [HTML](0) [PDF 1.43 M](643)
    摘要:
    目的 建立香附饮片、清炒香附、香附炭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筛选差异标志物,并测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为进一步完善香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1批香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个数;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为标准筛选出差异标志物;测定5-羟基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香附烯酮、α-香附酮的含量。结果 21批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不小于0.934,共标定23个共有峰,指认3、10、11、17、21、23号峰分别为5-HMF、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香附烯酮、α-香附酮;PCA结果、OPLS-DA结果与HCA结果一致,均可将21批香附样品分为3类;通过VIP筛选出2、23(α-香附酮)、17(木犀草素)、10(对香豆酸)、11(阿魏酸)号峰为导致样品差异的主要标志色谱峰;5-HMF的含量在香附炭中最高。对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在香附饮片、清炒香附、香附炭中逐渐增加。木犀草素在清炒香附中含量最高。α-香附酮含量经炒后略有增加。香附烯酮含量在香附饮片、清炒香附、香附炭中含量逐渐减少。结论 筛选出未知成分2号峰与已知成分α-香附酮、木犀草素、对香豆酸、阿魏酸为差异标志物;所建立的清炒香附的HPLC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且H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能够为清炒香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可为进一步完善香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10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小豆蔻明纳米混悬剂处方工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刘欣欣,黄甜甜,付婧欣,李鑫,王向涛
    2023, 54(5):1419-14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8
    [摘要](583) [HTML](0) [PDF 1.54 M](579)
    摘要:
    目的 制备小豆蔻明纳米混悬剂(cardamonin nanosuspensions,Car-NPs),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r-NPs,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评价指标,对药载比、均质压力、均质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Car-NPs进行表征,以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和ζ电位,在不同生理介质中监测粒径变化考察介质稳定性,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并评估小豆蔻明游离药物及Car-NPs对人肝癌HepG2细胞、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选用P188为稳定剂制备Car-NPs,最佳工艺处方为药载比4∶1,均质压力为65.37 MPa,均质次数11次;所制备的Car-NPs平均粒径为(198.5±5.4)nm,PDI为0.191±0.020,载药量为(62.54±0.13)%,包封率为(95.65±0.26)%,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呈均一的圆球状;Car-NPs在PBS、5%葡萄糖、生理盐水、人工胃肠液中都能够稳定存在,满足口服和iv给药要求;以0.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Car-NPs冻干复溶后粒径基本不变,便于长期保存;Car-NPs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呈现出先速释后缓释的两相释放曲线,释药过程符合一级释放方程,Q=1-e-0.104 8 t+73.586R2=0.990 3。在168 h内累积释放率达到76.49%,而相同条件下小豆蔻明物理混悬液的累积释放率仅有22.65%;Car-NPs显著提高了小豆蔻明对4T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113.2μg/mL vs 33.89 μg/mL,P<0.001]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IC50,126.4 μg/mL vs 52.94 μg/mL,P<0.001)。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了Car-NPs的处方和工艺,所制备的Car-NPs有效解决了小豆蔻明难溶、难给药问题,冻干后便于长期保存。Car-NPs提高了小豆蔻明的体外释放度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口服有望提高生物利用度;基于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iv给药有望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11  不同粉碎粒度对人参败毒标准汤物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张利恒,陈新,邱智东
    2023, 54(5):1429-14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09
    [摘要](318) [HTML](0) [PDF 1.57 M](573)
    摘要:
    目的 建立人参败毒标准汤的物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粉碎粒度对人参败毒散煎出物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过10、24、50目筛的人参败毒散制备标准汤,测定盐度(S)、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电导率(G)、电位(V)、pH值、动力黏度(μ)、固含量(SC)、表面张力(γ)、折光率(n)9个物理参数,构建其物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similarity analysis,S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通过HPLC-DAD对标准汤中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甘草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HCA法形成指标成分含量聚类分析图,对物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考察9个物理参数与5个指标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15批人参败毒标准汤未出现异常批次,标准汤S1~S5(过10目筛)、S6~S10(过24目筛)、S11~S15(过50目筛)各聚为一类,不同粉碎粒度批次间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小于0.95,物理参数TDS、GV、pH、μ、SC、γn为人参败毒标准汤物理质量的差异性指标,24目煮散的TDS、Gμ、SC、γ均相对较高;指标成分含量HCA结果与物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一致,过24目筛的标准汤指标成分含量均高于过10、50目筛的煮散;物理指标TDS、GV、pH、μ、SC、γn与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甘草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粉碎粒度对人参败毒散煎出物的物理属性和指标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影响,人参败毒散的最佳粉碎粒度为过24目筛,为其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12  水提干法制粒的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与粉体物理属性相关性研究
    汪盛华,秦春娟,安双凤,闫明,徐芳芳,张书嘉,章晨峰,王团结,王振中,肖伟
    2023, 54(5):1439-14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0
    [摘要](562) [HTML](0) [PDF 1.94 M](648)
    摘要:
    目的 为加快实现中药生产过程中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从粉体物料属性出发,探究其对水提工艺下干法制粒的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影响机制。方法 以60种中药配方颗粒及中间体混合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品种混合粉粉体属性进行测定,建立粉体物性参数与颗粒溶化性关联模型。采用二维矩阵热点图对各品种间及物性指标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归类,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初步筛选影响水提工艺下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关键因素。结果 各品种间粉体物性参数相关系数在-0.951~1.000,并按照各品种物理属性大致可以分为5类,结合变量投影响应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自变量回归系数与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分析,最终筛选出其休止角(α)、含水量(HR)、吸湿性(H)与比表面积(SSA)4个指标为影响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关键物料属性(critical material attributes,CMAs)。结论 基于中药粉体物料属性与数据分析初步探寻影响水提条件下干法制粒的中药配方颗粒的溶化性机制,为后期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13  基于斑马鱼多模态评价杜仲配伍补骨脂对其香豆素成分的代谢及毒/效影响
    高一波,李佳妍,石子琪,宁青,韦英杰
    2023, 54(5):1449-14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1
    [摘要](577) [HTML](0) [PDF 1.74 M](574)
    摘要:
    目的 用斑马鱼多模态评价杜仲配伍补骨脂对其香豆素糖苷的代谢及毒/效影响。方法 用受精后1~6 d(day after fertilization,dpf)的斑马鱼评价杜仲提取物(lignan extract of Eucommiae Cortex,LEEC)配伍补骨脂香豆素提取物(coumarin extract ofPsoraleae Fructus,CEPF)以及代表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配伍补骨脂苷(psoralenoside,PSS)和异补骨脂苷(isopsoralenoside,IPSS)的安全性,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情况,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用1~6 dpf斑马鱼暴露于上述配伍组合物,分析PSS和/或IPSS及其代谢物补骨脂素(psoralen,PS)和/或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PS)的动态变化;用25 μmol/L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给药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观察、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上述配伍组合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 LEEC配伍CEPF及PDG分别配伍PSS和IPSS,可改善斑马鱼心包、卵黄囊等形态畸变,减少鱼死亡率,提高鱼致畸或致死浓度;能明显减慢PSS和IPSS脱糖基转化为潜在肝损伤代谢产物PS和IPS的速率,减慢毒性代谢物的产生是杜仲配伍补骨脂减毒的重要因素;LEEC配伍CEPF以及PDG分别配伍PSS和IPSS可显著增加斑马鱼头骨累积光密度值,提示具一定增效作用。结论 采用斑马鱼多模态高效评价了杜仲配伍对CEPF及补骨脂香豆素代表成分的代谢与毒/效作用的影响,为杜仲配伍补骨脂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提供高效的方法与思路。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张永康,孙成宏,王西双,姚景春,张贵民
    2023, 54(5):1461-14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2
    [摘要](621) [HTML](0) [PDF 1.74 M](70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荆防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通过检索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AIH相关的靶点,进而得到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将获得的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的AIH小鼠模型探讨荆防颗粒治疗AIH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荆防颗粒中159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69个相关的靶点,与343个AIH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5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IL-8/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等靶点可能为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炎症途径和凋亡相关途径信号通路。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显著减轻了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炎,表现为小鼠存活率增加、肝细胞坏死减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降低(P<0.05、0.01);荆防颗粒还通过抑制IL-6/STAT3、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IL-1β和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进而调节多种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XCL-8)的产生(P<0.05、0.01),从而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结论 荆防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治疗AIH的作用。
    15  基于miR-124-3p/IL-6信号通路的槲皮素和表儿茶素协同调节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研究
    张磊,罗霄,刘明靓,陈叶梓,袁成福,何毓敏,刘朝奇,周永芹
    2023, 54(5):1471-14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3
    [摘要](355) [HTML](0) [PDF 1.50 M](631)
    摘要:
    目的 基于miR-124-3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通路探究槲皮素与表儿茶素协同作用对炎症相关性结肠癌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建立炎症相关性结肠癌模型,同时单独或联合给予槲皮素和表儿茶素,待整个造模周期结束,测量各组小鼠结直肠长度,统计结直肠组织肿瘤数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检测结直肠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IL-IL-6IL-17]及肿瘤相关基因[c-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iR-124-3p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直肠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和IL-6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直肠肿瘤浸润数量增加(P<0.001),结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发生改变;结直肠组织中TLR4IL-1βIL-6IL-17c-myc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L-6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结直肠肿瘤浸润数量减少(P<0.01、0.001),结直肠组织病理形态明显得到改善,且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单独给药组;结直肠组织中TLR4IL-1βIL-6IL-17c-myc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IL-6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124-3p可靶向IL-6的3’-UTR序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124-3p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miR-124-3p表达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联合表儿茶素通过miR-124-3p/IL-6的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结直肠癌。
    16  基于TLR4/NF-κB/NLRP3通路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研究
    李伟慷,崔清卓,郑玉光,张一昕,郭炳颜,赵京山,刘琳
    2023, 54(5):1478-14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4
    [摘要](505) [HTML](0) [PDF 1.53 M](613)
    摘要:
    目的 基于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抑制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scular adventitial fibroblasts,VAFs)迁移作用。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AFs,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鉴定VAFs。设置对照组、ANG II组、HSYA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LPS+HSYA组,对照组VAFs给予培养基正常培养,其余各组给予1×10-7 mol/L ANG II处理24 h,然后更换为含100 nmol/L LPS或40 μmol/L HSYA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划痕实验检测VAFs的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NF-κB和p-NF-κB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1)及凋亡斑点样蛋白(apoptotic spot-like protein,ASC)共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证实VAFs培养成功。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NG II能够显著增加细胞的迁移率(P<0.01),LPS刺激进一步提高VAFs的迁移率(P<0.01),HSYA能够抑制ANG II及LPS对VAFs迁移的促进作用(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G II显著提高细胞内TLR4和p-NF-κB的表达(P<0.05、0.001),并促进NF-κB入核(P<0.001);HSYA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细胞内TLR4和p-NF-κB的表达(P<0.05、0.01、0.001),并抑制NF-κB入核(P<0.05、0.01、0.001)。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ANG II及LPS促进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及ASC共表达,HSYA可减少ANG II及LPS诱导NLRP3、Caspase-1及ASC蛋白共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结论 HSYA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通路减少ANG II诱导的VAFs迁移。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地骨皮调血脂的作用机制
    赵少磊,原震,朱艳茹,丁浩强,郑鑫杰,张静泽,刘岱琳
    2023, 54(5):1487-14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5
    [摘要](839) [HTML](0) [PDF 1.93 M](85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地骨皮调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地骨皮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和OMIM数据库预测地骨皮活性成分靶点和高脂血症相关靶点,应用Venny 2.1取两者交集;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地骨皮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其调血脂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进一步探究地骨皮的调血脂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地骨皮潜在活性成分14个以及153个交集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主要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肪消化吸收以及胆汁分泌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地骨皮中金合欢素、蒙花苷、β-谷甾醇以及大黄素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蛋白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蒙花苷、β-谷甾醇以及大黄素均能够抑制油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P<0.05、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蒙花苷和大黄素均能上调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A1,ABCA1)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地骨皮中的蒙花苷、大黄素、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PARα、PPARγ等靶点干预PPAR和AMPK等信号通路,影响下游蛋白ABCA1的表达,抑制细胞中的脂质蓄积从而发挥调血脂作用。
    18  基于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金线莲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活性成分发现及机制研究
    沈廷明,颜于露,叶希奇,黄春情,吴军军,方芝,王英豪,沈悰祺,吴荔芬
    2023, 54(5):1498-15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6
    [摘要](602) [HTML](0) [PDF 1.63 M](582)
    摘要:
    目的 探索靶向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及机制。方法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rel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为例,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Western blotting研究金线莲靶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成分。结果 发现并验证了木犀草素、槲皮素可以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同时验证了木犀草素可以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结论 阐释了金线莲发挥抗MAFLD的物质基础及效应机制,为防治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候选药物,同时为金线莲及相关制剂的有效性评价、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9  腰痛宁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王惠,黄炜,韩晓东,赵然,王东
    2023, 54(5):1506-15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7
    [摘要](658) [HTML](0) [PDF 772.28 K](544)
    摘要:
    目的 观察腰痛宁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11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腰痛宁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还原黏度(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WBR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PGE2水平、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PGE2水平及VAS评分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腰痛宁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PGE2水平,缓解疼痛并提高腰椎活动度。
    20  湘A1颗粒改善脾虚湿盛证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谭瑶,王军文,邓玉霞,龚霞,谢小丽,张予晋,刘坤
    2023, 54(5):1511-15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8
    [摘要](204) [HTML](0) [PDF 866.81 K](568)
    摘要:
    目的 探讨湘A1颗粒改善脾虚湿盛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要求的54例HIV/AIDS脾虚湿盛证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湘A1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HAART联合湘A1颗粒模拟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分值,比较CD4+T细胞计数以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TGF-β1、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分值、CD4+T细胞计数、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湘A1颗粒治疗脾虚湿盛证HIV/AI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10、IFN-γ水平相关。
    21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普济方》中治疗喘证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张庆,姬文帅,孔欣欣,杜琛,王海峰
    2023, 54(5):1517-15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19
    [摘要](561) [HTML](0) [PDF 1.32 M](614)
    摘要:
    目的 挖掘《普济方》中治疗喘证的相关方剂,探索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喘证提供借鉴。方法 提取《普济方》中治疗喘证的方剂信息并使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Subscription 1.0和Lantern 5.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隐结构模型分析和综合聚类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普济方》中治疗喘证的方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方剂721首,涉及中药308味,方剂平均药味数7.88味,剂型多为煮散、丸剂,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生姜、甘草、苦杏仁、人参、陈皮、肉桂。药物功效主要为止咳平喘、化痰、补虚,药性偏温、寒、平,药味偏辛、苦、甘,归经多归肺、脾、胃经。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22条强关联规则,其中3项强关联规则17条,包括半夏+陈皮→生姜、麻黄+陈皮→苦杏仁、半夏+茯苓→生姜等,4项强关联规则5条,包括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半夏+肉桂+甘草→生姜、麻黄+陈皮+苦杏仁→甘草等。隐结构分析得到17个隐变量,结合专业知识推论得到8个综合聚类模型、14个核心方剂,推断喘证的常见证型有表寒肺热证、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饮停胸胁证、上实下虚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结论 《普济方》治疗喘证多用益气养阴、止咳平喘之法,治疗实喘侧重祛邪利气,辨证选用解表散寒、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泻水逐饮的药物,治疗虚喘侧重培补摄纳,辨证选用理气健脾、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的药物。
    2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靶向中药成分筛选验证
    肖振,李盛华
    2023, 54(5):1526-15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0
    [摘要](505) [HTML](0) [PDF 2.73 M](557)
    摘要: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中涉及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筛选靶向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Perl语言和R软件处理GEO数据,获得SONFH的关键差异基因,使用David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然后使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分析蛋白互作关系,用MCODE和CytoHubba插件识别重要基因簇模块和核心基因,并进一步验证。使用CTD数据库搜索靶向核心基因的中药活性成分并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以及探索核心基因与SONFH的相互作用。利用激素诱导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on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通过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SONFH中鉴定出118个与血管新生相关的关键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黏附斑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通路和Ras相关蛋白1(Ras-related protein 1,Rap1)信号通路等。鉴定出10个核心基因依次为PDGFRBTHY1PTPRCITGB1VEGFAALBINSIGF1CD44COL1A1。通过验证,核心基因的表达差异明显,其中PTPRCCD44ITGB1表达上调。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提示PTPRCCD44IGF1PDGFRBITGB1VEGFA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白藜芦醇、雌二醇、槲皮素和姜黄素与核心基因的相互作用指数较高,其中白藜芦醇最高,可能为修复SONFH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体外实验表明,白藜芦醇能逆转激素诱导的BMECs增殖活性降低,增加细胞划痕愈合率,促进细胞迁移,增加细胞中VEGF、PI3K和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尤其白藜芦醇浓度为100 μmol/L时效果最为显著(P<0.05),当使用PI3K抑制剂3-MA时,细胞增殖及迁移效果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核心基因与通路,并筛选其受靶向调控的主要中药活性成分,通过细胞实验证实白藜芦醇可能通过PI3K/AKT/VEGF信号通路参与激素诱导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为SONFH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23  肉苁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冯展,江媛,郑燕,缪雨静,黄林芳,罗光明
    2023, 54(5):1540-15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1
    [摘要](628) [HTML](0) [PDF 2.21 M](722)
    摘要:
    目的 明确肉苁蓉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盐生肉苁蓉C.salsa、沙苁蓉C.sinensis和管花肉苁蓉C.tubulosa为研究材料,利用CUSP在线软件、CodonW 1.4.2、SPSS、Microsoft Excel等软件分析其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结果 4个肉苁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密码子均以第3位碱基A/T结尾且密码子使用更偏向A/T碱基;4个物种的有效密码子数值(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均大于35,说明肉苁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字数(ENC-plot)分析、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的结果均说明自然选择是影响肉苁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利用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值筛选出肉苁蓉属4个物种共同拥有4个最优密码子。结论 对肉苁蓉属4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分析,揭示了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肉苁蓉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环境适应性和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24  当归MADS-box生物信息学及SOC1克隆与表达分析
    崔秀文,刘迪,黄天苗,李美玲,栗孟飞,魏建和
    2023, 54(5):1551-15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2
    [摘要](536) [HTML](0) [PDF 1.93 M](615)
    摘要:
    目的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SOC1-4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验证。方法 基于当归全长转录组筛选MADS-box基因家族,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检测SOC1-4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当归全长转录组中含有29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10个亚家族,共含有6个保守基序,蛋白质序列长度为49~42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5 697.56~49 624.90,等电点为5.06~11.00,亚细胞结果显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定位于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二级结构预测及3D建模显示同一亚家族结构相似;SOC1-4基因克隆片段与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SOC1-4基因随种苗春化作用和植株发育时期延长呈现高表达,在抽薹植株、茎和叶中高表达,而在冷冻规避春化作用种苗中呈现低表达。结论 当归含有29个MADS-box成员,各成员理化性质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SOC1-4基因表达水平与当归抽薹开花生理调控一致,为当归MADS-box基因家族调控抽薹开花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5  藏药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郭佳妮,向妮艳,张文才,陈忠海,刘星,丁亚丽
    2023, 54(5):1561-15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3
    [摘要](499) [HTML](0) [PDF 3.74 M](727)
    摘要:
    目的 对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分析,为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多刺绿绒蒿中共鉴定到106个MYB转录因子,包括49个1R-MYB、52个R2R3-MYB、5个3R-MYB转录因子。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72~976,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750~110 680,等电点为4.720~10.452,不稳定系数为28.348~71.011。MYB转录因子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在细胞核中,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多刺绿绒蒿R2R3-MYB分为24个亚组,其中有18个亚组能分别与拟南芥各亚组聚类。106个MYB转录因子中,28个转录因子的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11个转录因子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 首次对多刺绿绒蒿MYB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鉴定分析,为深入研究MYB转录因子在多刺绿绒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应对高原极端环境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6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栽培滇重楼的产地鉴别研究
    王元忠,沈涛
    2023, 54(5):1574-15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4
    [摘要](134) [HTML](0) [PDF 1.38 M](602)
    摘要:
    目的 比较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红外光谱特征,建立产地鉴别模型。方法 收集13个产地3~8年生栽培滇重楼样品,共计841株个体;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ATR-FTIR)采集样品红外光谱;结合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和三阶导数(third derivative,TD)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鉴别相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的样品。结果 三阶导数与多元散射校正结合是对3年生和5~8年生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二阶导数与多元散射校正结合是鉴别4年生不同产地样品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分析显示,3700~1800 cm-1在不同PLS-DA判别模型中均为贡献较大的变量波段;当剔除无关信息波段之后,PLS-DA模型能够准确鉴别相同年限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样品,训练集和预测集鉴别准确率均为100%;置换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鲁棒性较好。结论 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鉴别不同产地栽培滇重楼,为不同栽培年限滇重楼产地溯源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依据。
    27  HPLC测定壮药羊开口中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
    刘立辉,黄丽玲,唐林波,常华,邹洵
    2023, 54(5):1582-15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5
    [摘要](554) [HTML](0) [PDF 788.67 K](593)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测定壮药羊开口中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Welch Materials Ultimate AQ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35℃。结果 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进样量在0.02~0.60μ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105.58%,RSD为2.27%。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壮药羊开口的质量控制。
    28  黄芪和蜜炙黄芪中糖类组分和非糖类组分的差异性研究
    赵婷婷,裴科,于子涵,曹岗,李慧峰,孔祥鹏,张朔生,孙琳,刘玉杰,蔡皓
    2023, 54(5):1586-15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6
    [摘要](454) [HTML](0) [PDF 1.29 M](600)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黄芪蜜炙后多糖、单糖、寡糖及非糖类小分子成分的整体变化。方法 结合糖组学和代谢组学,运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UPLC-PDA)、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GPC-ELS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UHPLC-Q-Orbitrap HRMS)等对黄芪和蜜炙黄芪的多糖、单糖、寡糖以及非糖小分子组分进行分析。结果 黄芪和蜜炙黄芪中均可以找到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但3种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3种多糖各自的占比存在差异。黄芪和蜜炙黄芪多糖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7种单糖,但两者物质的量比稍有不同(黄芪vs蜜炙黄芪=0.70∶0.20∶0.85∶5.67∶0.44∶2.04∶0.32 vs 0.79∶0.15∶0.73∶7.10∶0.31∶1.71∶0.35)。在黄芪和蜜炙黄芪中均能检测到寡糖蔗糖,蜜炙后蔗糖含量显著下降(P<0.01)。黄芪和蜜炙黄芪均含有游离单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岩藻糖,蜜炙黄芪中的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黄芪(P<0.05、0.01),而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黄芪(P<0.05),岩藻糖含量在黄芪蜜炙后无显著变化。从黄芪和蜜炙黄芪中共筛选出20个差异性非糖小分子成分,主要为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代表性成分定量分析表明,与黄芪相比,蜜炙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显著增加(P<0.01)。呋喃醛衍生物5-羟甲基糠醛在黄芪中未检测到,在蜜炙黄芪中的含量显著升高(P<0.001)。结论 黄芪和蜜炙黄芪的糖类组分与非糖类组分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造成黄芪蜜炙后补中益气功效增强的主要原因。
    29  《香港中药材标准》发展概况、工作程序和研究技术特点
    聂黎行,康帅,鲁静,戴忠,于健东,王淑红,刘永利,张亚中,魏锋,马双成
    2023, 54(5):1597-16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7
    [摘要](641) [HTML](0) [PDF 1.35 M](845)
    摘要:
    《香港中药材标准》(Hong Ko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andards,HKCMM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组织制订,是对在中国香港特区使用的中药材质量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通过对HKCMMS的发展概况、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笔者的HKCMMS专论起草工作实践,分析了各研究项目的技术特点,并与《中国药典》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30  调和肝脾类中药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贾可欣,李寒,刘闰平
    2023, 54(5):1609-16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8
    [摘要](306) [HTML](0) [PDF 1.38 M](748)
    摘要:
    “肠-肝”轴相关疾病是一类基于肝脏和肠道相互作用失衡而引起或加重的疾病。传统中医学基于五脏整体观对“肠-肝”轴相关疾病的认知延伸了自身的肝脾概念,调和肝脾类中药对“肠-肝”轴相关疾病亦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契合中医“肝脾同调,治肝实脾”的独特理念。通过对调和肝脾类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微环境、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平衡胆汁酸稳态、调节神经递质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进行系统性回顾,为从“肠-肝”轴角度阐释调和肝脾类中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创新中药开发。
    31  泽泻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戴梦翔,金姝娜,宋成武,李森
    2023, 54(5):1620-16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29
    [摘要](515) [HTML](0) [PDF 2.86 M](805)
    摘要:
    泽泻Alisma Rhizoma是具有着悠久使用历史的传统中药,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调脂之功效。历代医书古籍中均有记载,是许多经典名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泽泻有多种炮制品,随着泽泻炮制工艺的历史变革以及使用需求的改变,目前以盐泽泻和麸泽泻最为常用。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泽泻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泽泻及其炮制品的差异进行系统比较和总结。通过对泽泻及其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为泽泻药材的合理使用、质量控制、炮制工艺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2  槲皮素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阳杰,曹瑞梅,毛雅君,邵香敏,冯亚莉,翟广玉
    2023, 54(5):1636-16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30
    [摘要](651) [HTML](0) [PDF 4.17 M](1170)
    摘要:
    槲皮素是蔬菜、水果、中药中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糖尿病、抗菌、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由于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和合成新的槲皮素衍生物,以改善其缺点,进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对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抗糖尿病、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分析,为天然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33  松果菊苷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冯茜,董波,杨旭红
    2023, 54(5):1654-16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31
    [摘要](357) [HTML](0) [PDF 1.37 M](725)
    摘要:
    松果菊苷是从肉苁蓉Cistanches Herba、玄参Scrophulariae Radix、地黄Rehmanniae Radix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也是肉苁蓉的关键质量指标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松果菊苷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价值已得到众多基础研究的证实,临床运用潜力巨大。通过对松果菊苷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探索松果菊苷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34  女贞药用价值及其相关上市药品的研究进展
    徐浩然,程国良,黄志伟,李冰,贾彬,李莎莎,金慧子,王义忠,严诗楷,肖雪
    2023, 54(5):1663-16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32
    [摘要](268) [HTML](0) [PDF 1.22 M](530)
    摘要:
    女贞Ligustrum lucidum是木犀科女贞属药用植物,其果实、叶、花等部位均可作为药用。女贞不同药用部位及单体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现已开发为多种制剂,既有中药单方制剂,也有以单体成分为主的化学药。大量研究表明,女贞相关药品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且临床效果较好。通过对女贞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女贞相关上市药品的工艺与质量、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女贞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为女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35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海洋毒素
    王磊,李骘,张连珊,佟苗苗,付炎,李力更
    2023, 54(5):1672-16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33
    [摘要](547) [HTML](0) [PDF 1.41 M](542)
    摘要:
    海洋的特殊生存环境造就了海洋中奇特及庞大的生物种类,其中某些海洋生物会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且对其他生物产生异常敏锐刺激甚至灭绝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即海洋毒素。从化学角度分析,海洋毒素主要是复杂结构的聚醚类化合物。海洋毒素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危险,但是也引起科学家特别的关注,这些海洋毒素不仅可以作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而且可以直接作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工具。对目前分离得到的一些重要的海洋毒素按照化学结构分类进行了简要总结,为其进一步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36  升麻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李乙,李佳欣,张美晴,姚铁,丁丽琴,邱峰,张德芹
    2023, 54(5):1685-17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3.05.034
    [摘要](604) [HTML](0) [PDF 2.45 M](593)
    摘要:
    升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是一味既具有升浮药性,又具有沉降药性的代表药物。由于升麻属植物资源分布广且品种繁多,为深入开展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传统,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Cimicifuga dahurica”“Cimicifuga foetida”为检索词,检索1990—2021年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075篇,筛除非药典基原品种研究文献后,纳入有效文献156篇,对近30年来《中国药典》基原品种升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传统中药升麻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紧密结合升麻的传统中医功效主治进行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弘扬中医药特色,进一步揭示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