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3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2, 53(5):0-0.
    [摘要](223) [HTML](0) [PDF 1.05 M](541)
    摘要:
    2  封面
    2022, 53(5):0-0.
    [摘要](151) [HTML](0) [PDF 2.97 M](431)
    摘要:
    3  中药饮片质量标志物( Q-Marker)研究策略
    薛蓉,张倩,陈鹏,屈凌芸,秦宇雯,梅茜,季德,张伟,李林,毛春芹,陆兔林
    2022, 53(5):1285-12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1
    [摘要](651) [HTML](0) [PDF 1.01 M](941)
    摘要: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剂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饮片的Q-Marker研究亦逐渐引起重视,但尚缺乏对饮片质量的专属性系统研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药饮片Q-Marker在物质基础识别、药理药效、性味归经、炮制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形成以炮制机制和复方配伍为关键点的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
    4  基于“性状-质量标志物-生物效应”的饮片质量整体识别研究思路
    秦宇雯,费程浩,毛春芹,张伟,苏联麟,李林,李昱,王彬,季德,陆兔林
    2022, 53(5):1294-13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2
    [摘要](429) [HTML](0) [PDF 718.38 K](728)
    摘要: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原料,其质量控制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对中药 饮片的质量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但仍缺乏符合中药饮片整体性与专属性特点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基于上述问题,通过 综述性状电子检测、色谱-质谱联用、多效应生物评价等技术在中药饮片质量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中药饮片“性状-质 量标志物-生物效应”的关联性,为构建符合中药饮片整体性及专属性的质量识别关键技术,实现中药饮片质量识别模式的 现代化转变提供参考。
    5  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对3种五味子饮片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标志物研究
    李昱,宫静雯,费程浩,苏联麟,季德,卞振华,张伟,秦宇雯,毛春芹,陆兔林
    2022, 53(5):1303-13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3
    [摘要](7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对3种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SCF)饮片进行气味特征分析,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快速判别模型,拟解决生产流通及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品种混淆问题。方法 通过建立五味子饮片Heracles NEO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方法,对生五味子、醋五味子(vinegar-processed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VSCF)及蜜五味子(honey-processed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HSCF)气味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各成分峰双柱Kovats相对保留指数,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指认了各样品气味成分及潜在气味差异标志物,最终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快速判别模型。结果 建立了五味子饮片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条件并通过了方法学考察,通过对3种五味子饮片气味指纹图谱分析,指认了36个气味特征成分,结合热图分析发现,乙酸和2-甲基-2-丙烯酸己酯可能是醋五味子气味差异标志物;3-甲基十六烷和3-乙基十六烷可能是蜜五味子的潜在气味差异标志物。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训练正确率和测试正确率均为100.0%,可成功实现对3种五味子饮片的快速鉴别。结论 Heracles NEO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可较好分析五味子饮片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准确判别分析,可应用于在线检测等质量监控环节,也为其他饮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6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对温郁金醋制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的快速识别研究
    秦宇雯,费程浩,苏联麟,季德,李昱,张伟,姜梁钰,毛春芹,陆兔林
    2022, 53(5):1313-13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4
    [摘要](707) [HTML](0) [PDF 1.23 M](556)
    摘要:
    目的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对温郁金醋制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生、醋温郁金的Heracles NEO检测方法,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其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经Heracles NEO检测,温郁金共18个色谱峰,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表征出17个气味成分,采用PCA、DFA均能将生、醋温郁金准确区分,通过OPLS-DA模型中VIP值分析,在MXT-5和MXT-1701色谱柱下,5、6、10号色谱峰的VIP均>1.0,推测γ-松油烯、芳樟醇、乙酸癸酯是生、醋温郁金的潜在气味差异标志物。结论 Heracles NEO可应用于生、醋温郁金的气味差异标志物快速识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7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广藿香饮片的快速鉴别及气味指纹图谱研究
    朱广飞,王静,钱怡洁,张科卫,陆兔林,毛春芹
    2022, 53(5):1320-13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5
    [摘要](590) [HTML](0) [PDF 870.87 K](550)
    摘要:
    目的 通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广藿香饮片快速鉴别方法,建立专属性特征性强的广藿香饮片气味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广藿香饮片及黑龙江、四川和湖南3个产地的藿香饮片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根据获取的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通过建立的化学计量学模型实现广藿香饮片的快速鉴别,通过2个不同极性色谱柱,即MXT-5(低极性)和MXT-1701(中极性),对广藿香饮片真实气味进行气味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软独立建模分析(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ysis,SIMCA)3种化学计量学模型能够实现对广藿香饮片的快速鉴别,通过方法学考察得到2个不同极性色谱柱下专属性特征性强的广藿香饮片的气味指纹图谱。结论 所建立的广藿香饮片气味指纹图谱专属性强,可以根据所建立的气味指纹图谱对广藿香饮片进行快速鉴别,为中药材的真伪快速鉴别及中药饮片整体性质量的评价控制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8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生长年限及采收期黄芪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余亦婷,赵乙萌,袁曦,曹丽娟,李西文,陆兔林,严国俊
    2022, 53(5):1328-13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6
    [摘要](716) [HTML](0) [PDF 1.07 M](621)
    摘要:
    目的 建立以气味特征为指标的黄芪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黄芪药材气味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不同产地、生长年限及采收期黄芪药材进行品质评价。结果 产地为山西南坪村、生长年限为4年、采收期为秋季的黄芪药材综合评分最高。结论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能够快速、准确地区分不同来源的黄芪药材,能用于黄芪的品质评价,对黄芪药材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确立提供参考。
    9  基于色谱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相结合的青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任明军,胡云飞,朱永波,仇萍,李正,李文龙
    2022, 53(5):1338-13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7
    [摘要](831) [HTML](0) [PDF 1.44 M](631)
    摘要:
    目的 建立青风藤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更全面、合理地控制青风藤药材的质量。方法 建立青风藤药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对74批青风藤药材进行分析,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74批青风藤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使用SIMCA-P(V 14.1)软件对74批青风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从活性物质中选择对青风藤产地及部位影响较大的共有成分作为青风藤的质量控制成分,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测定结果。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方法适用于青风藤药材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经化学计量学分析与文献调研,最终选择木兰花碱和青藤碱作为青风藤的质量控制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用部位的青风藤中青藤碱含量差异较大,而不同产地的青风藤中木兰花碱含量差异较大,青风藤根茎与根中的青藤碱含量较藤茎中青藤碱含量高,湖北产青风藤中木兰花碱较其他产地高。结论 所建立的青风藤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峰分离度、拖尾因子、准确度、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参数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可对青风藤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适用于青风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10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绿萼梅质量标志物的评价研究
    赵宏苏,赵茹,乔金为,金传山,王灿灿,张伟,吴德玲
    2022, 53(5):1345-13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8
    [摘要](728) [HTML](0) [PDF 1.38 M](558)
    摘要:
    目的 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绿萼梅药材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特征性指标成分从而建立绿萼梅Q-Marker的定量分析策略,为绿萼梅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3个产地绿萼梅的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出不同产地绿萼梅化学成分的特征成分作为绿萼梅Q-Marker,并定量分析。结果 30批绿萼梅U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16~0.969;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较好的区分各产地绿萼梅,综合分析筛选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作为绿萼梅Q-Marker,质量分数分别在3.08%~4.71%、0.41%~0.71%、0.13%~0.25%、0.25%~0.38%。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分析策略可快速有效的筛选绿萼梅Q-Marker,为绿萼梅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11  巴山花椒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桑宜宁,唐思琦,周田歌,张鹏
    2022, 53(5):1354-13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09
    [摘要](747) [HTML](0) [PDF 998.30 K](575)
    摘要:
    目的 研究巴山花椒Zanthoxylum pashanense根的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以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从巴山花椒根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出7个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1)、柄果花椒酰胺(2)、beecheyamide(3)、(−)-N-acetylanonaine(4)、(−)-N-acetylxylopine(5)、白鲜碱(6)、γ-崖椒碱(7)。化合物15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的抗炎活性最强,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所释放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3.64±0.32)、(27.27±2.86)、(29.54±0.20)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柄果花椒酰胺,并首次对其氢谱和碳谱数据进行归属。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均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2  分心木中2个新的脂肪酸酯
    谭金燕,李建丽,苏琪辉,李慧,程艳刚,乔元彪,李青山,王颖莉
    2022, 53(5):1360-136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0
    [摘要](713) [HTML](0) [PDF 787.90 K](63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酯A(1)、胡桃酸酯B(2)、pinellic acid(3)、(Z)-11R,12S,13S-trihydroxy-9-octadecenoate(4)和9S,12S,13S-三羟基十八烷-10E,15Z-二烯酸(5)。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胡桃中分离得到。
    13  银花青蒿栀子方抗A6型柯萨奇病毒活性成分的分离
    李菲,赵新亚,赵雪梅,毕研平,李娟,崔清华,田景振
    2022, 53(5):1365-13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1
    [摘要](791) [HTML](0) [PDF 1.27 M](537)
    摘要:
    目的 研究银花青蒿栀子方(Yinhua Qinghao Zhizi Description,YQZ)抗A6型柯萨奇病毒(Coxsavirus A6,CV-A6)的活性成分。方法 对YQZ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以病毒抑制率为指标追踪其抗CV-A6活性成分,利用Discovery Studio2017软件将其与受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YQZ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的青蒿酸和青蒿素、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的栀子苷、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对CV-A6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5、0.01),上述成分分子和CV-A6衣壳蛋白VP1之间均存在多个氢键、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亲和力大。结论 YQZ中的青蒿酸、青蒿素、栀子苷、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具有良好的抗CV-A6活性,可能与抑制病毒衣壳蛋白VP1有关。
    14  山茱萸药材加工过程废弃物制备木醋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评价
    张浩宽,郭盛,尚尔鑫,张森,严辉,钱大玮,高松,李俊科,段金廒
    2022, 53(5):1372-13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2
    [摘要](227) [HTML](0) [PDF 1.31 M](586)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果核木醋液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优热解温度,为山茱萸果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干馏法(306~600 ℃)制取山茱萸果核木醋液,温度每升高50 ℃收集1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滤纸片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抑菌活性最优热解温度木醋液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 共收集到6个热解温度木醋液,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62种化合物,对其中1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乙酸、糠醛、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正戊酸、愈创木酚、甲基环戊烯醇酮、2,6-二甲氧基苯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种化合物除糠醛外均以热解温度506~556 ℃收集的木醋液样品(W506556)中质量浓度最高,其中丙酸质量浓度高达45.07 mg/mL;抑菌实验显示,W506556抑菌效果最佳,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781 25%、0.781 25%和1.562 5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果核木醋液的抑菌活性与其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热解温度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化学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以热解温度为506~556 ℃所得木醋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山茱萸果核木醋液可作为其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15  三氧化二砷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王笑红,张宇婷,吴婕,李俊松,李文,王若宁
    2022, 53(5):1382-13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3
    [摘要](561) [HTML](0) [PDF 1.63 M](549)
    摘要:
    目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天然药物载体,通过形成砷硫键负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酰胺化反应连接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构建基于BSA的载ATO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旨在解决ATO在治疗脑胶质瘤时体内生物分布不良、难以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等问题,使其更有效地用于脑胶质瘤治疗。方法 通过形成砷硫键和酰胺化反应分别将ATO和Ce6与BSA结合制备三元复合物纳米粒ATO-BSA@ Ce6,采用纳米粒度分析仪考察ATO-BSA@Ce6的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ζ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形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考察UV-vis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荧光光谱和制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验证ATO的载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ATO和Ce6的包封率、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不同pH值下的体外释放行为。对ATO-BSA@Ce6进行细胞摄取及机制、细胞毒性、LIVE/DEAD染色、ROS水平和体外跨越BBB等体外细胞学研究,并通过小鼠尾iv对其脑靶向性进行考察。结果 成功制备了三元复合物纳米粒ATO-BSA@Ce6,在TEM下可观察到其形态规整,呈圆整球状分布,大小均匀,测得其粒径为(112.73±4.91)nm,ζ电位(−10.86±1.19)mV。通过ICP-MS测定ATO的包封率为(66.72±1.43)%、载药量为(10.83±0.21)%;Ce6的包封率为(91.50±0.51)%、载药量为(3.45±0.32)%。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FTIR光谱结果证明Ce6、ATO与BSA的成功连接。体外ROS生成实验结果表明Ce6与BSA的结合不影响其ROS产生。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ATO及Ce6具有pH响应性释放。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入胞能力和体外抗肿瘤活性。体内活体成像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跨越BBB的能力并到达脑部。结论 ATO-BSA@Ce6纳米递送系统能够有效增加ATO跨BBB转运,增强对GL261细胞的细胞毒性,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16  松香骨架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竹节参皂苷IVa吸附性能研究
    孙璇,杨瑗瑗,胡乔,李瑾,唐于平,孙静,袁普卫,宋小妹,郭东艳,雷福厚,左振宇
    2022, 53(5):1392-14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4
    [摘要](643) [HTML](0) [PDF 1.47 M](496)
    摘要:
    目的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备了松香大分子骨架的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脱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竹节参皂苷IVa分子印迹聚合物。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静态吸附实验、重复再生实验、解吸附实验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并将聚合物应用于珠子参提取液的分离。结果 制备的聚合物形貌规整,具有介孔结构;吸附实验表明MIPs的印迹因子为1.58,通过Scatchard方程分析,聚合物存在2种结合位点,其中高亲和力位点最大结合量为270 mg/g,低亲和位点的最大结合量为142.01 mg/g;重复使用5次后聚合物的吸附量仅降低了13%;解析率为83.7%。与C18萃取小柱相比,MIPs对珠子参粗提物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结论 制备的聚合物对竹节参皂苷IVa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竹节参皂苷IVa分离新材料。该研究也可作为其他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供前期理论基础。
    17  碳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李晚谊,李宏,李秋兰,杨德志,杨亚玲
    2022, 53(5):1402-14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5
    [摘要](507) [HTML](0) [PDF 1.58 M](476)
    摘要:
    目的 以氯、氮掺杂碳点(Cl/N-CDs)为荧光探针,基于Cl/N-CDs和绿原酸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Cl/N-CDs的荧光,建立了绿原酸荧光检测新方法。方法 以氯化胆碱与尿素形成的低共熔溶剂及柠檬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完成碳点制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对其光学性能、形貌及相关基团进行表征。结果 绿原酸在0.47~62.70 μg/mL对Cl/N-CDs的荧光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检测,其检出限可达到36 ng/mL。在绿原酸不同提取方法中,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剂时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效率最高。结论 以低共熔溶剂作为碳点制备原料和绿原酸提取溶剂,可实现绿原酸的提取和检测的双重作用,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8  淡豆豉炮制中黄曲霉毒素产毒株的筛选鉴定和产毒能力测定
    李春玲,贺婧,王立元,李翠英,龙凯,翁美芝,冯驰,谢小梅
    2022, 53(5):1411-14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6
    [摘要](690) [HTML](0) [PDF 1.12 M](582)
    摘要:
    目的 对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s)的微生物(简称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定量分析和产毒能力测定。方法 运用紫外荧光法初筛淡豆豉炮制中各样本的产毒菌并菌落计数;对初筛菌株的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比对、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各产毒菌培养液中AFTs含量,确定各产毒菌的产毒能力。结果 紫外荧光法结合分子生物学共筛选鉴定出15株产毒菌株,为黄曲霉和溜曲霉;“黄衣上遍”阶段产毒菌菌落数逐渐增多,至发酵第6天时最多,为1×106.30 CFU/g,进入“再闷”阶段产毒菌数量逐渐减少,从再闷第9天开始至第15天均未检测到产毒菌;经UPLC-MS/MS法确定15株菌中有5株不产毒,10株产毒,且产毒能力各不相同并均低于5 ng/mL,远低于黄曲霉标准株(654.90 ng/mL)。结论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产AFTs能力不同的黄曲霉、溜曲霉且产毒菌数量呈现先升后降,将为探讨淡豆豉炮制中AFTs消长机制奠定基础,并首次从安全性角度证实了淡豆豉“再闷”的重要性和“再闷”时间的合理性。
    19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心可舒片促血管生成活性成分研究
    柳晴,张云,刘可春,王西新,张长青,周洪雷,夏青
    2022, 53(5):1418-14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7
    [摘要](294) [HTML](0) [PDF 3.15 M](1203)
    摘要: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心可舒片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分。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采用CCK-8与EdU-48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成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成管腔能力,评价心可舒片对HUVECs的促血管生成活性。以斑马鱼为模型,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TK787建立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模型,根据各组节间血管长度,评价心可舒片对斑马鱼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心可舒片29个成分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VEGFR2的7个晶体结构进行分子对接,通过打分值与对接能筛选潜在活性成分,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潜在活性成分的促血管生成活性。结果 心可舒片可显著提高细胞增殖能力(P<0.001),提高细胞迁移能力及成管能力(P<0.05、0.001),恢复PTK787造成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P<0.01、0.001);通过分子对接共得到12个心可舒片潜在活性成分,斑马鱼验证结果表明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紫草酸、迷迭香酸和考迈斯托醇可显著恢复PTK787诱导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P<0.05、0.01、0.001)。结论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与斑马鱼模型从心可舒片中筛选得到10个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活性成分。
    20  补骨脂炮制前后水煎液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作用比较
    符映均,吴育,梅春梅,华政颖,李伟东
    2022, 53(5):1434-14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8
    [摘要](319) [HTML](0) [PDF 1.92 M](572)
    摘要:
    目的 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 d 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取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肝脏中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雌激素硫酸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和E2含量。结果 补骨脂经盐炙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新补骨脂异黄酮含量下降,其余8种成分含量均升高,其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corylifol A升高较为明显。雌性小鼠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后出现生殖器损伤,小鼠阴道口红肿,有水样浸润。与对照组比较,生、盐补骨脂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及DBIL、TBIL、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炙后补骨脂致肝损伤较生品更严重;肝脏FXR、SULT1E1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血清E2、FSH、IL-6和肝脏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盐补骨脂与生补骨脂比较,IL-6升高更明显,FXR、SULT1E1下降更明显。结论 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Corylifol A可能是补骨脂药效成分同时也可能是其主要毒性成分,盐补骨脂较生补骨脂更易造成肝损伤。
    21  基于Akt/mTOR及ERK/mTOR信号通路探究活心丸对心肌肥大大鼠自噬的影响
    高展旺,张昕,莫尊汇,廖弈秋,王羚郦
    2022, 53(5):1442-14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19
    [摘要](538) [HTML](0) [PDF 1.82 M](1222)
    摘要: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mTOR信号通路探究活心丸对心肌肥大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 SD大鼠ip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大,分别给予活心丸和盐酸普萘洛尔进行干预,检测大鼠超声心动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肌肥大指标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 ERK,p-ERK)、Akt、p-Akt、mTOR、p-mTOR和L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心肌肥大缓解,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ANP、BN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心肌组织中p-ERK/ER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LC3 Ⅱ/LC3 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活心丸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大鼠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mTOR及ERK/mTOR通路相关。
    22  基于miR-208a-3p探究萝卜硫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梅孝臣,王磊,王娟,张理想,陆莹,张娟,孙万日
    2022, 53(5):1450-14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0
    [摘要](643) [HTML](0) [PDF 1.87 M](608)
    摘要: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10、20、40 μmol/L萝卜硫素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肝癌HepG2细胞48 h,通过CCK-8法筛选合适的萝卜硫素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萝卜硫素(20 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与侵袭。设置对照组、miR-208a-3p模拟物(miR-208a-3p mimic)组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组、miR-208a-3p抑制物(miR-208a-3p inhibitor)组及其阴性对照(inhibitor NC)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3)过表达物(pcDNA-EIF4E3)组及其阴性对照(pcDNA)组、EIF4E3小干扰RNA(si-EIF4E3)组及其阴性对照(si-NC)组、pcDNA-EIF4E3+mimic NC组和pcDNA-EIF4E3+miR-208a-3p mimic组,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盒对HepG2细胞进行转染,转染48 h后,各组分别加入20 μmol/L萝卜硫素处理24 h,q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miR-208a-3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与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miR-208a-3p与EIF4E3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IF4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萝卜硫素组HepG2细胞在24、48 h的A450值、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HepG2细胞中miR-208a-3p呈高表达,EIF4E3蛋白呈低表达;miR-208a-3p靶向负调控EIF4E3的表达;下调miR-208a-3p或过表达EIF4E3可增强萝卜硫素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抑制作用,而过表达miR-208a-3p或沉默EIF4E3则呈相反趋势;同时过表达miR-208a-3p和EIF4E3不会影响萝卜硫素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 萝卜硫素可能通过下调miR-208a-3p进而上调EIF4E3的表达来抑制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23  首荟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性便秘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
    李翔子,李市荣,杨田野,周继栋,姚景春,张贵民
    2022, 53(5):1458-14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1
    [摘要](699) [HTML](0) [PDF 1.48 M](672)
    摘要:
    目的 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性便秘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首荟通便胶囊(300 mg/kg)组,小鼠ig复方地芬诺酯(10 mg/kg)建立便秘模型,同时给予药物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肠蠕动和排便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D-乳酸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考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Occludin、Claudin 5、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排便功能和肠蠕动功能降低(P<0.05、0.01),肠道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血清中D-乳酸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肠组织Claudin 5、Occludin、ZO-1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首荟通便胶囊组小鼠排便功能和肠蠕动功能增强(P<0.05、0.01),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D-乳酸和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肠组织Claudin 5、Occludin、ZO-1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首荟通便胶囊能够治疗小鼠便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便秘小鼠肠道炎症和通透性、调节肠道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保护肠道屏障有关。
    2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巴戟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杨艳妮,袁培培,冯敖梓
    2022, 53(5):1463-14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2
    [摘要](545) [HTML](0) [PDF 1.83 M](1002)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巴戟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OMIM、TTD以及String数据库获得巴戟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RA相关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化学成分-靶点-RA”网络图,采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hemdraw、PyMOL、AutoDock Tools软件以及RCSB PDB数据库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11个巴戟天活性成分和37个关键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巴戟天可能通过信号转导、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起始、蛋白质结合、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结合等生物学过程,作用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Janus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JAK2、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等关键靶点的表达,进一步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HTLV-1感染等信号通路,从而治疗RA。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巴戟天中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结论 巴戟天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机制治疗RA。
    25  基于“干法+湿法实验”和“配位化学”探讨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
    皮雯敏,韩娜娜,袁枝花,王志家,林晓钰,雷海民,王鹏龙
    2022, 53(5):1471-14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3
    [摘要](637) [HTML](0) [PDF 1.65 M](572)
    摘要:
    目的 整理分析含有石膏的古方,挖掘石膏在治疗热证时的配伍用药规律,并结合“有机小分子活性成分与无机金属离子”间的配位化学探究其解热的物质基础。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石膏且具有解热作用的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各中药出现频次,通过SPSS Modeler 18.0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得到核心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用等温滴定量热仪滴定核心药物组合,验证其是否发生反应;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探究石膏解热物质基础。结果 共纳入方剂1440首,以汤剂、散剂为主;涉及中药770味,其中与石膏配伍的高频中药29味(频次≥100),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6条,其中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和“石膏-甘草”的有效成分分别为43、99个,与发热的交集靶点有51、9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个核心药物组合很可能以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为主,同时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细胞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协同发挥作用。以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为例,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显示黄芩和石膏互作强烈,而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和钙离子也发生了配位反应,证明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和石膏中的金属离子可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推测石膏药效的发挥与其中金属元素和配伍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干法+湿法实验”结合“配位化学”理念,探究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石膏在自身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其中丰富的元素可与配伍中药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等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生物活性,发挥协同作用,以期为石膏解热物质基础及机制的探究提供新的方向。
    26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热熨治疗膝骨关节炎用药规律及其毒性中药的应用
    张潇斌,马玉宁,颜晓,周悦,夏庆昌,路运萍,马玉侠
    2022, 53(5):1483-14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4
    [摘要](629) [HTML](0) [PDF 1.40 M](644)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中药热熨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及其毒性中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和组建新热熨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药热熨治疗KOA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毒性中药用量,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用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处方241首,共计219味中药,包含毒性中药37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独活、牛膝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毒性中药使用频数较高的为透骨草、川乌、草乌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湿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其中大毒中药6味、小毒中药12味、有毒中药19味,大毒、小毒、有毒的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川乌、透骨草、制川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4条,3味药组20条,4味药组17条,5味药组1条。聚类分析可见中药热熨治疗KOA潜在新处方4首。结论 中药热熨治疗KOA的处方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兼补虚药等,具有祛邪为先,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乳香-没药”“透骨草-没药-乳香-伸筋草-红花”等配伍最常见。毒性中药在热熨治疗KOA时使用较多,用量较大,虽可增强疗效,但需严控用量,防止中毒现象的发生。
    27  中药复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罗超,涂斯婧,李宁宁,鞠培俊,徐一峰,陈剑华
    2022, 53(5):1494-15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5
    [摘要](693) [HTML](0) [PDF 1.47 M](826)
    摘要:
    目的 解析近10年临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antipsychotic-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AIMS)的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及预测这些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AIMS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高频中药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 从44篇文献中整理出复方50个(最高频复方为六郁汤),涉及86味中药(最高频君药为半夏);通过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发现这些中药多味甘,性温,归脾、肺经。从中药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筛选出排名前5的高频中药已验证的靶点285个(经过合并、去重),从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和利培酮的作用靶点675个(经过合并、去重),从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出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靶点1027个,将3部分靶点取交集,发现共有靶点33个。最后,将这33个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将结果在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分析,找到核心靶点8个。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上。结论 治疗AIMS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可为中药治疗AIMS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方向。
    28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干旱及盐胁迫对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影响的研究
    管仁伟,郭瑞齐,林慧彬,林建强
    2022, 53(5):1504-15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6
    [摘要](743) [HTML](0) [PDF 1.25 M](633)
    摘要:
    目的 分析干旱及盐胁迫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不同干旱及盐胁迫处理组黄芩根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和单变量分析(univariate analysis,UVA)的统计学方法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和二级质谱数据库,依据UHPLC-QTOF-MS矩阵中的保留时间、质荷比及碎片离子对黄芩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差异代谢产物。结果 共分析鉴定出44个黄酮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共筛选出18个黄酮类成分;且主要黄酮类代谢产物相对定量值随干旱及盐胁迫程度增强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干旱及盐胁迫会引起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和差异成分种类的改变,适度干旱胁迫促进黄芩黄酮类成分的合成积累,但促进程度是有限的。
    29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辽藁本质量评价研究
    乔萍,贾萌,王洪兰,狄留庆,赵晓莉
    2022, 53(5):1512-15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7
    [摘要](812) [HTML](0) [PDF 1.20 M](633)
    摘要:
    目的 建立辽藁本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 T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0 ℃,同时测定15批辽藁本指纹图谱及相关成分含量,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辽藁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15批辽藁本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58,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 7个成分,对前6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108%~0.524%、0.168%~0.268%、0.016%~0.029%、0.004%~0.007%、0.056%~0.033%、0.590%~1.293%。聚类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4%,表明这4个主成分可包含原有数据的大多数信息,PLS-DA法标记出药材中的5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辽藁本的质量评价,为辽藁本质量控制及相关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
    30  基于组织结构特征和蛋白质与钙含量比值的鹿茸分区研究
    赵海平,姚梦杰,徐源,刘佳,岳志刚,齐晓妍,李春义
    2022, 53(5):1518-15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8
    [摘要](566) [HTML](0) [PDF 2.12 M](491)
    摘要:
    目的 建立客观鹿茸分区方法。方法 采集3种规格的鹿茸,分别为马鹿三杈茸、梅花鹿三杈茸和二杠茸。通过纵向剖面、横断面和组织学切片对鹿茸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组织类型进行分析,确定鹿茸的感官分区指标。通过测定鹿茸不同区段成分上的差异,设立数据化的分区指标。结果 建立血管形态和骨密质环2个感官分区指标,蜡片:无肉眼可见血管;粉片:血管细密,粗细均匀;蜂片:开始出现密质骨时,周围血管细密,中间粗,呈蜂窝状;骨片:密质骨连成骨密质环。利用蛋白质含量和钙含量的比值设定了不同区段鹿茸分区值(PV值):蜡片≥65.00,粉片6.30~64.99,蜂片4.70~6.29,骨片≤4.69。结论 通过感官指标和PV值建立了鹿茸的客观分区方法,能够精确客观地对鹿茸进行分区,不仅适用于不同种鹿茸,如马鹿茸和梅花鹿茸;而且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鹿茸,如二杠茸和三杈茸;还能够适用于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鹿茸,如传统煮炸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该方法为增强鹿茸治疗的针对性和促进鹿茸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31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王杰,隗鑫曈,陈威,吕燕慧,魏艳平,祖先鹏,张秀云
    2022, 53(5):1528-15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29
    [摘要](691) [HTML](0) [PDF 1.88 M](666)
    摘要: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32  中药炮制设备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升级途径策略
    张雨恬,王学成,黄艺,张询,林瑞华,陈丹,章俊,胡恢权,张海宾,万丹丹,伍振峰,杨明
    2022, 53(5):1540-15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0
    [摘要](675) [HTML](0) [PDF 1.47 M](1370)
    摘要: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特色传统技艺,在中医药学科占有极重要地位。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被列为国家战略,但我国中药炮制工艺设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同时存在高耗能、低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情况。为加快中药炮制设备行业现代化进程,传统炮制企业迫切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设备。对中药炮制工具、设备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探讨了其技术升级的可能途径与策略,以期为中药炮制工艺设备创新发展、实现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新思路与方法。
    33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叶情,王宇红,邹蔓姝,赵洪庆
    2022, 53(5):1548-15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1
    [摘要](567) [HTML](0) [PDF 1.70 M](831)
    摘要:
    槲皮素属于黄酮醇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抑郁、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免疫抑制、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从神经保护作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等方面总结槲皮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此外,从槲皮素糖苷衍生物角度总结了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4′-O-葡萄糖苷、槲皮素-3-α-L-阿拉伯呋喃糖苷等抗抑郁活性,以期为今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抗抑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为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思路。
    34  葫芦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霍晓爽,王钧篪,斯建勇
    2022, 53(5):1558-15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2
    [摘要](698) [HTML](0) [PDF 2.37 M](667)
    摘要:
    葫芦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是在葫芦烷型三萜的30个碳骨架的基础上减少1个或几个碳所得。按其缺少碳原子的位置可分为2-降(a)、3-降(b)、19-降(c)、27-降(d)、29-降(e)、19,29-降(f)、25,26,27-降(g)、24,25,26,27-降(h)、23,24,25,26,27-降(i)、22,23,24,25,26,27-降(j)、22,23,24,25,26,27,29-降(k)、20,21,22,23,24,25,26,27-降(l)共12种类型。此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多样,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糖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葫芦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特征以及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35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网络药理学的余甘子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陈静梅,郝二伟,杜正彩,李思维,王星圆,侯小涛,邓家刚
    2022, 53(5):1570-15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3
    [摘要](592) [HTML](0) [PDF 3.06 M](520)
    摘要:
    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干燥成熟果实。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对余甘子从传统药性、药效、药效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初步预测。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余甘子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等化合物可作为余甘子的主要Q-Marker,为其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36  生态胁迫促进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与质量评价思路
    孟祥才,李晓颖,姚杰,孔玲,关瑜
    2022, 53(5):1587-15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4
    [摘要](729) [HTML](0) [PDF 2.43 M](451)
    摘要:
    道地药材以优质而著称,其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中药材由野生转为栽培,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的基石和传统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中药含有大量不同功效成分和功效相同的多种成分,难以评价质量。根据人体与植物的异同点,对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道地药材质量复杂性的本质原因以及目前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论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通常是药材的活性成分,指出其生态作用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应选择在人体内相对稳定的成分,以高含量成分与具有代表性的高活性成分相结合的“双高”作为质量标志物(Q-Marker)可更加客观评价道地药材的质量。
    37  射干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凌悦,陈金鹏,叶晴,刘怡妙,徐旭,田成旺
    2022, 53(5):1595-16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05.035
    [摘要](558) [HTML](0) [PDF 1.88 M](717)
    摘要: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射干中化学成分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为黄酮类、三萜类、挥发油、甾体类等,一般认为异黄酮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在射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从化学成分与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可测成分、不同产地和采收时期、入血成分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射干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发现以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芒果苷表现最为显著,为明确射干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