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3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2, 53(22).
    [摘要](186) [HTML](0) [PDF 4.40 M](439)
    摘要:
    2  目录
    2022, 53(22).
    [摘要](147) [HTML](0) [PDF 676.58 K](454)
    摘要:
    3  土茯苓总苷化学成分研究
    汤迎湛,刘菊妍,江振洲,江涛,彭红英,张陆勇
    2022, 53(22):6977-69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1
    [摘要](796) [HTML](0) [PDF 1.41 M](636)
    摘要:
    目的 研究土茯苓Smilax glabra总苷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土茯苓总苷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结合分离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总苷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茯苓色酮A(1)、花柏色酮(2)、花旗松素(3)、北美圣草素(4)、柚皮素(5)、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6)、高圣草素(7)、6-甲氧基柚皮素(8)、二氢山柰酚(9)、6-甲氧基橙皮素(10)、落新妇苷(11)、异落新妇苷(12)、新落新妇苷(13)、新异落新妇苷(14)、黄杞苷(15)、异黄杞苷(16)、槲皮素(17)、芹菜素(18)、高车前素(19)、山柰酚(20)、光叶菝葜苷(21)、5,7-二羟基色原酮(22)、儿茶素(23)、表儿茶素(24)和金鸡纳素Ib(2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是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9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  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分析黄连解毒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组织分布
    王永丽,黄广建,刘从进,戚胜兰,李荣胜,刘伟
    2022, 53(22):6985-70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2
    [摘要](777) [HTML](0) [PDF 3.00 M](533)
    摘要:
    目的 运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实现高效、快速、精准分析鉴定黄连解毒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ig后其主要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HRMS的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2),对黄连解毒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大鼠口服黄连解毒汤后血及组织中的移行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与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从黄连解毒汤中共鉴定出110种化学成分,包括36种黄酮类、28种环烯醚萜、15种生物碱、15种有机酸、5种木脂素以及11种其他类化合物。大鼠ig黄连解毒汤后,分别从血清、心、肝、脾、肺、肾、脑、睾丸中检测到40、50、55、65、61、62、32、46种原型成分。根据各原型成分在原方、血清及各组织中的均一化峰面积,可知栀子新苷、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柏碱等成分在肝、肾等组织中有较大的暴露量。结论 借助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系统、准确、快速地实现了黄连解毒汤化学成分鉴定,并揭示了黄连解毒汤大鼠ig给药后主要成分的组织分布特征,为后续黄连解毒汤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5  基于弱键诱导的小檗碱-黄酮苷类超分子“结构-构象-形态-活性”传导关系探讨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
    刘小靖,李桐,袁枝花,皮雯敏,郭文博,王志家,雷海民,王鹏龙
    2022, 53(22):7001-70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3
    [摘要](702) [HTML](0) [PDF 1.53 M](697)
    摘要:
    目的 以2种不同的超分子,即黄芩苷-小檗碱(BA-BBR NG)和汉黄芩苷-小檗碱(WOG-BBR NF)为研究对象,利用弱键化学从"结构-构象-形态-活性"相关性探讨中药配伍"驱邪不伤正"的科学内涵。方法 基于2个超分子葡萄糖醛酸基团构象(A式和N式)的不同,结合2D-NMR分析和最低能量构象研究,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对超分子进行表征,从宏观和微观现象的不同探讨这种结构和构象的差异对超分子形态的影响;同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划线法、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物膜清除实验评价超分子活性的差异。结果 BA-BBR NG形态随浓度变化,当浓度大于成胶浓度(>10mmol/L),其形态在电镜中观察到球形超分子逐步形成"珍珠链"状超分子,而WOG-BBR NF在各浓度下均为非交联的刚性纳米纤维;BA、WOG的最优构型分别为N式和A式,但当它们各自和BBR通过弱键作用力自组装后,最优构型则转变成了A式和N式;另外,体外抑菌研究表明2个超分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与小檗碱相比明显不同,且超分子抑菌活性呈现"选择性"。结论 中药超分子物质基础与单体成分相比具有独特性,单体成分结构和构象的不同,会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弱键诱导下形成不同的超分子形态,进而影响生物活性。
    6  红小米黄酒心肌保护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
    李爽,陈林玉,王东浩,李英梅,刘藤藤,娄舒奇,毕跃峰
    2022, 53(22):7010-70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4
    [摘要](616) [HTML](0) [PDF 1.38 M](453)
    摘要:
    目的 选用2种河南南阳红小米黄酒和1种糯米黄酒,对比研究其心肌保护作用及红小米黄酒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作用于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利用普鲁士蓝显色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了总酚酸、总黄酮含量以及相关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结合各种波谱分析技术,对红小米黄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3种黄酒对过氧化氢氧化损伤心肌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红小米黄酒作用显著;从红小米黄酒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主要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小米黄酒中总酚酸、总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均最高。结论 红小米黄酒对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酚酸、总黄酮及γ-氨基丁酸。
    7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岩黄连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工艺及体外药效评价
    苏晓丹,麦琬婷,钟华帅,曾勇珠,陆建媚,覃裕翠,黄秋洁,叶勇
    2022, 53(22):7019-70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5
    [摘要](348) [HTML](0) [PDF 1.67 M](483)
    摘要: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岩黄连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ehydrocavidin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DC-NLCs)处方,并进行体外药效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DC-NLCs。以包封率、载药量和ζ电位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C-NLCs的处方。对DC-NLCs进行表征,并考察体外药效作用。结果 最佳处方为投药量为10.0mg、固-液脂质比为1:8、卵磷脂用量为85.0mg、表面活性剂为1%聚山梨酯-80。DC-NLCs测得包封率为(85.29±0.01)%,载药量为(6.27±0.00)%,ζ电位为(-17.90±1.09)mV、粒径为(188.50±11.77)nm,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药效学实验表明,DC-NLCs体外抑制肝纤维化的效果显著。结论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用于DC-NLCs处方优化,准确度高,预测效果较好,且优化制备的DC-NLCs具有显著的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8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研究
    李文静,齐飞宇,霍晓乾,卢雪明,张志强,张燕玲,乔延江,徐冰
    2022, 53(22):7029-70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6
    [摘要](558) [HTML](0) [PDF 1.37 M](476)
    摘要:
    目的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辛、益母草、苦参、熟地黄、荆芥和川芎)浸膏粉为研究对象,检索每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根据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计算出每种中药化学成分群平均性质,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该平均性质与对应中药溶液浊度值的关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客观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对从13种中药中检索得到的1840种成分分子描述符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由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可知分子描述符可以区分出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类别;随机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后,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预测溶液浊度值的PLS预测模型的R2Xcum=0.873,R2Ycum=0.998,Q2cum=0.869;川芎、荆芥和益母草的浊度预测误差分别为3.4%、9.3%、23.8%。结论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为从中药整体成分层面预测宏观物性提供参考。
    9  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吴红伟,李东辉,宋沁洁,李国峰,李咸慰,杨新荣,李越峰
    2022, 53(22):7039-70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7
    [摘要](342) [HTML](0) [PDF 1.32 M](494)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UV等方法测定并比较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黄芪传统饮片的指标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不同加工方式的黄芪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等方法对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黄芪传统饮片的7种指标性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总黄酮、总多糖、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熵权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价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黄芪传统饮片进行区分和比较,同时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对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黄芪传统饮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熵权综合评分法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式对黄芪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黄芪趁鲜切制饮片综合评分均高于黄芪传统饮片;同时,黄芪趁鲜切制饮片组与黄芪传统饮片组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560、8.168mg/mL,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10.994、15.045mg/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8.126、14.546mg/mL,表明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黄芪传统饮片。结论 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分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对黄芪趁鲜切制饮片与黄芪传统饮片进行分析,为不同加工方式的黄芪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0  复方蜘蛛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组分定量分析
    郝佳旭,杨丽娟,范晓,查丽春,崔利利,程炳铎,李元增,马云淑
    2022, 53(22):7048-70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8
    [摘要](662) [HTML](0) [PDF 1.83 M](447)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蜘蛛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其10个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15批复方蜘蛛香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建立指纹图谱,使用中南大学"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计算相似度,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利用GC法测定挥发油中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15批挥发油得量在4.4~6.8mL;GC-MS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其中峰1、11归属于蜘蛛香挥发油;峰31归属于木香挥发油;峰6~9、15、21归属于草果挥发油;峰2~5、10、18为蜘蛛香、草果挥发油共有;峰23、25、27、29、30为蜘蛛香、木香挥发油共有;峰12~14、16、17、19、20、22、24、26、28为蜘蛛香、木香、草果3者挥发油共有;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与中位数法生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在0.798~0.998;聚类分析可以将样品分为2类,其中S1、S2、S5、S6、S11、S14、S15为第1类;S3、S4、S7~S10、S12、S13为第2类;PCA及OPLS-DA可将样品分为4类,其中S1、S2、S5、S6为第1类,S3、S4、S7~S9为第2类,S10、S12、S13为第3类,S11、S14、S15为第4类。异戊酸(峰1)、α-蒎烯(峰2)、β-蒎烯(峰3)、1,8-桉叶素(峰7)、α-松油醇(峰13)、香叶醇(峰15)、β-榄香烯(峰23)、β-丁香烯(峰25)、反式-橙花叔醇(峰28)、石竹素(峰29)的质量浓度在19.49~43.24、2.90~13.15、7.47~17.19、182.94~248.19、12.83~20.48、21.82~57.63、1.54~2.83、3.07~6.50、12.06~19.02、2.94~5.43mg/mL。结论 建立的复方蜘蛛香挥发油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方法分离度好、准确性高,可为复方蜘蛛香挥发油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11  基于特征图谱与5种成分含量的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量值传递分析
    杜克群,成颜芬,李敏敏,江华娟,马川,黄成武,张羽斌,王团结,何瑶,傅超美
    2022, 53(22):7058-70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09
    [摘要](661) [HTML](0) [PDF 2.52 M](476)
    摘要:
    目的 探索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的全过程质量传递规律,为其经典名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制备15批TSD水煎液、基准样品,建立水煎液、基准样品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PLC)特征图谱,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传递过程中的转移率。结果 15批TSD水煎液和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共归属20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11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地黄苷D、苦杏仁苷、绿原酸、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5种成分在水煎液、基准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地黄苷D0.26~0.46、0.11~0.30mg/g,阿魏酸0.33~0.51、0.09~0.18mg/g,芍药苷1.07~2.43、0.48~1.49mg/g,苦杏仁苷1.66~2.31、0.60~1.58mg/g,羟基红花黄色素A0.98、0.26~0.44mg/g。药材至饮片、饮片至水煎液、水煎液至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地黄苷D101.50%、55.44%、64.11%;阿魏酸94.31%(当归药材至饮片)、93.91%(川芎药材至饮片)、37.24%、35.61%;芍药苷111.55%、72.80%、63.48%;苦杏仁苷117.34%、91.78%、64.60%;羟基红花黄色素A93.64%、60.23%、34.19%。结论 采用UPLC特征图谱结合5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分析TSD药材-饮片-水煎液-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为TSD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基础。
    12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与质量综合评价优化葛根芩连汤煎煮工艺
    徐蓓蕾,韩晓宇,刘晶晶,张文君,孙志伟,胡扬,綦峥,杨雪晶,孙文斌,杨娜娜,李文兰
    2022, 53(22):7070-70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0
    [摘要](639) [HTML](0) [PDF 2.60 M](543)
    摘要:
    目的 优化和科学评价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的煎煮工艺,为其经典方剂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参考。方法 以指纹图谱概貌结合多指标定量为综合评价,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化。指纹图谱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在质荷比(m/z)50~1200进行扫描,建立29批GQD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对图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UPLC多波长检测方法测定木兰花碱、葛根素、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大豆苷元、黄芩素、甘草苷8个成分含量,计算各样品综合得分,优化煎煮工艺。结果 建立了29个试验号GQD样品的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下指纹图谱。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共有峰23、19个,并对其进行指认,指认出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素、黄芩苷、巴马汀、药根碱、木兰花碱、甘草苷、甘草次酸、大豆苷、异甘草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甘草酸、glyasperinsD、甘草醇、绿原酸、韧黄芩素II。对共有峰中8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26号工艺为最佳工艺。最终确定GQD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0.5h。结论 所得出的GQD最佳煎煮工艺主要成分溶出率高,稳定可行,可为经典方剂GQD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13  基于物料粉体学性质对5种制剂品种颗粒溶化性的相关性研究
    汪盛华,闫明,徐芳芳,章晨峰,王团结,王振中,肖伟
    2022, 53(22):7082-70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1
    [摘要](561) [HTML](0) [PDF 1.68 M](527)
    摘要:
    目的 以杏贝止咳颗粒(Xingbei Zhike Keli,XZK)、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Jiaonang,GFJ)、天舒胶囊(Tianshu Jiaonang,TJ)、腰痹通胶囊(Yaobitong Jiaonang,YJ)与参乌益肾片(Shenwu Yishen Pian,SYP)5个品种的中间体粉末及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间体粉体学性质与颗粒溶化性的相关性,筛选出影响颗粒溶化性的关键物料属性,为提升产品质量属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5个品种各20批粉末及颗粒取样,以物料粉体的休止角(α)、松密度(Da)、振实密度(Dc)、孔隙率(Ie)、卡尔指数(IC)、豪斯纳比(IH)、含水量(HR)、吸湿性(H)、粒径(D10、D50、D60、D90)、均匀性(UN)、比表面积(SSA)、相对均齐度(Iθ)、分布范围(span)、宽度(width)、粒径<50μm百分比(Pf)为自变量,中间体颗粒溶化率(DR)为因变量构建关联模型,并以物理指纹图谱与热点图分别对各品种批次间及品种间物理属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物料粉体学与颗粒溶化性的相关性。结果 对所绘制雷达图进行相似度分析,XZK混合粉相似度为86.52%~99.92%,GFJ、TJ软材细粉相似度分别为90.38%~99.97%、89.79%~99.99%,YJ喷干细粉相似度为87.98%~99.90%,SYP干膏粉相似度为86.94%~99.97%;品种间物性参数相关性矩阵热点图显示,各品种指标间相关系数为-0.964~0.998,且在Da、Dc、Ie、IC、IH、HR、Iθ及span上存在较高相似性,在α与粒径分布范围上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了2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由IC、IH、SSA及代表粒径性质的D10、D50、D60、D90与Iθ、width、Pf构成,解释率达到57.06%;主成分2由α、Da、Dc、Ie、HR及UN、span组成,解释率达到20.76%。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PLS)结果显示,对DR影响显著的是Dc、H、SSA、HR、IH、Ie及IC。结论 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中间体影响颗粒溶化性的关键物料属性,通过控制相关属性指标来达到改善颗粒生产中出现的析出、焦屑、结块等溶化性问题。
    14  芍药苷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α-异硫氰酸酯诱导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吴和霏,章方玲,邓昕雨,李煜兵,陈沅,胡启超,马骁,赵艳玲
    2022, 53(22):7091-71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2
    [摘要](674) [HTML](0) [PDF 2.05 M](474)
    摘要:
    目的 确证芍药苷对α-异硫氰酸酯(α-isothiocyanate,ANIT)诱导胆汁淤积大鼠的药效作用,通过16SrRNA技术探究芍药苷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组和熊去氧胆酸(60mg/kg)组,每组10只。给予药物干预7d,第4天igANIT(60mg/kg)诱导胆汁淤积模型。测定胆汁体积流量;检测血清中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活性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收集大鼠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探索芍药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有效改善胆汁体积流量(P<0.05),显著下调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活性及胆汁淤积指标TBIL、DBIL、TBA水平(P<0.01),改善肝细胞损伤。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可知,芍药苷显著上调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及异杆菌属Allo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丰度(P<0.05),降低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丰度(P<0.05、0.01)。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改善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发挥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15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毛冬青三萜皂苷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王莹,陈冰莹,伍钰蓉,张颖茵,王倩,李瑜,张蕾
    2022, 53(22):7102-71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3
    [摘要](667) [HTML](0) [PDF 1.56 M](768)
    摘要:
    目的 探讨毛冬青三萜皂苷(Ilex pubescens triterpenoid saponin,IPT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肠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PTS低、中、高剂量(88、176、264mg/kg)组,给予药物干预7d,ipLPS诱导小鼠小肠损伤,造模7h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回肠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和肠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挖掘IPTS作用于回肠的潜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IPTS组小鼠回肠组织完整,氧化应激损伤改善(P<0.001),回肠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1),肠屏障恢复(P<0.05、0.01、0.001)。RN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出258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模型组比较,IPTS高剂量组共筛选出25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相关的肠道免疫、花生四烯酸代谢、B细胞受体、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炎症调控、亚油酸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 IPTS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小肠损伤,可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IgA相关的肠道免疫代谢以及TRP通道炎症调控通路密切相关。
    16  槲皮素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畅,王浩,贺千羽,郭向宇,姜彤伟,郭焱
    2022, 53(22):7112-71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4
    [摘要](666) [HTML](0) [PDF 1.44 M](795)
    摘要:
    目的 基于铁死亡信号通路探究槲皮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筛选槲皮素作用于A549细胞的实验浓度;平板克隆法检测槲皮素对A549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检测槲皮素对A549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A549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及线粒体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槲皮素对A549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检测槲皮素对A549细胞内GSH水平及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显著抑制A549细胞存活率,且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P<0.01);槲皮素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549细胞集落形成(P<0.01),显著降低A549细胞内GSH水平(P<0.01),上调细胞内mtROS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P<0.05、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显著促进铁死亡相关蛋白p53表达(P<0.05、0.01),并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recombinant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蛋白表达(P<0.01);显著促进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P<0.05、0.01),并抑制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表达(P<0.01)。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NAC组与槲皮素+Ferrostatin-1组均不同程度恢复槲皮素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0.001),Ferrostatin-1可显著上调GPX4及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回调GSH水平(P<0.05)。结论 槲皮素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铁死亡,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具有诱导A549细胞铁死亡的生物学效应。
    17  人参固本口服液对椎间盘退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艺璇,姜艳玲,廖镒,王伟,欧儒珍,唐树杰,孙国栋
    2022, 53(22):7121-71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5
    [摘要](571) [HTML](0) [PDF 1.53 M](434)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固本口服液对椎间盘退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洛芬(90mg/kg)组和人参固本口服液(3mL/kg),每组7只。采用尾部全层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8d,拍摄尾部核磁共振;采用苏木素-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小鼠肝、肾、椎间盘的病理变化;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结肠内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椎间盘结构明显破坏;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Chao指数、Shannon指数无明显差异,β多样性PC1、PC2水平均有明显偏移;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巴氏杆菌门(Patescibacteria)、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0.01),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固本口服液组失序的椎间盘结构得到修复;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P<0.05),β多样性在PC1水平更趋向于假手术组;疣微菌门、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阿克曼氏菌属、回肠杆菌属Ile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0.01、0.001),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01)。结论 人参固本口服液能够修复髓核、纤维环的结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微环境有关。
    18  基于HPLC-MS的消岩汤在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牛小玉,杨佩颖,孔凡铭,韩增风,查春媛,李小江,贾英杰,孙彬栩
    2022, 53(22):7129-71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6
    [摘要](600) [HTML](0) [PDF 1.06 M](394)
    摘要:
    目的 研究消岩汤中的有效成分并分析其在正常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从而初步探究消岩汤中抗肿瘤有效成分及其代谢规律。方法 取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ig消岩汤浓缩液,对照组ig单药黄芪(消岩汤中君药)浓缩液;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目内眦取血0.5mL,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测定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黄芪甲苷、咖啡酸的浓度,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SA2.0软件计算血浆药动学参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消除速率常数(K10)、清除率(CL/F)均小于对照组(P<0.05、0.01),消除半衰期(ttl/2β)、表观分布容积(V/F)、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对照组(P<0.05、0.01、0.001),两组的达峰时间(tmax)相同。实验组大鼠血浆中咖啡酸的CL/F小于对照组(P<0.01),ttl/2β、V/F、AUC、K10、Cmax均大于对照组(P<0.05、0.01、0.001)。结论 消岩汤能够促进其抗肿瘤成分黄芪甲苷、咖啡酸的吸收代谢。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肠炎宁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田文国,陈金鹏,王春芳,刘毅,盖晓红,刘全国,田成旺,陈常青
    2022, 53(22):7135-71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7
    [摘要](454) [HTML](0) [PDF 1.92 M](543)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肠炎宁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检索肠炎宁颗粒5味药材的成分;SwissADME平台筛选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反向靶标预测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FD和IBS-D靶点;Venny 2.1.0获取肠炎宁颗粒治疗FD和IBS-D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9.1软件获取核心靶点;OmicsBean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及"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Schrödinger-Maestro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肠炎宁颗粒中筛选得到治疗FD和IBS-D的活性成分30个,其中10个关键活性成分为甲基异茜草素、槲皮素、4',5-二羟基黄酮、山柰酚、鞣花酸、焦性没食子酸、金圣草黄素、咖啡酸、木犀草素、芹菜素;24个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 2,MMP2)、MMP9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内分泌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通路。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肠炎宁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降低内脏敏感、减少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治疗FD和IBS-D。
    20  腰痛宁胶囊联合射频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王惠,黄炜,韩晓东,闫仲凯,冯云波
    2022, 53(22):7148-71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8
    [摘要](549) [HTML](0) [PDF 1.12 M](516)
    摘要:
    目的 探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12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基础上口服腰痛宁胶囊,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30d两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及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F-β1、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30d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时间越长血清TGF-β1、IFN-γ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4、30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GF-β1、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30d后,两组的VAS和ODI评分均下降,两类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分值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4、30d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痛宁胶囊联合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与单纯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相比,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TGF-β1、IFN-γ水平相关。
    21  基于AHP-SOM聚类-TOPSIS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组方规律
    王嘉欣,姚鉴玲,马嘉慕,鲁艺,折改梅
    2022, 53(22):7153-71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19
    [摘要](353) [HTML](0) [PDF 1.65 M](623)
    摘要:
    目的 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聚类-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算法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结合中医理论,挖掘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新组方。同时证明AHP-SOM聚类-TOPSIS算法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处方规律挖掘。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21年)中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方剂信息,先后使用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AHP、SOM、TOPSIS等关联、决策和聚类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其中高频原料药味的配方规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得到可能的新组方,并且使用TOPSIS对新方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同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新方。结果 用药频次分析得到前3位高频药味为柴胡、白芍和甘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高频药味之间产生较强的关联性,排名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柴胡-白芍、柴胡-甘草、柴胡-茯苓。继而对39个高频药味进行AHP分析和加权后,得到加权值排在前5位的药味为柴胡、白芍、甘草、郁金、半夏,这些药味可以考虑在组方时优先选择。SOM聚类显示所有高频药味可分为7类,其中最优选配方药味与AHP分析结果权重排名前列的药味有极高的重叠。依据传统中医理论中疏肝理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治则进行配伍组合,最终设计了10个可能的配方,并进行TOPSIS分析评价,排名第1的配方为柴胡、酸枣仁、白芍、半夏、郁金、甘草。最后使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2个潜在的核心药组: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远志,核心药组再次组合成1个新处方:白芍-麦冬-远志-石菖蒲-柴胡。结论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组方规律,设计获得可能的新组方,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22  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网状Meta分析
    张梦也,蔡莉莉,张依,孙文聪,胡思源
    2022, 53(22):7164-71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0
    [摘要](651) [HTML](0) [PDF 2.04 M](41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20日。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0篇文献,包含11种治疗措施(10种口服中成药):蒲地蓝联合抗菌药物、热速清联合抗菌药物、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金莲花联合抗菌药物、小儿青翘颗粒联合抗菌药物、芩翘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双黄连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小儿咽扁颗粒联合抗菌药物、小儿化毒散联合抗菌药物、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总有效率方面,热速清联合抗菌药物疗效最佳;在缩短退热及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方面,小儿化毒散联合抗菌药物疗效最佳;在缩短咽痛时间方面,金莲花联合抗菌药物疗效最佳;在不良反应方面,各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多数研究仅报道了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 口服中成药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差异,且中成药直接比较的研究较少,结论仍有待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23  紫龙金片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疗效分析
    张晋韬,吴万垠
    2022, 53(22):7177-71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1
    [摘要](581) [HTML](0) [PDF 1.27 M](603)
    摘要:
    目的 探讨紫龙金片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是否服用紫龙金片划分为紫龙金片组及非紫龙金片组,提取患者人口学、诊断、治疗、中医辨证、症状等信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一年生存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最终205例患者被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紫龙金片组99例,非紫龙金片组106例;紫龙金片组一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紫龙金片组(67.7%vs44.3%,P<0.05)。生存分析显示,紫龙金片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7个月,非紫龙金片组为8.88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服用紫龙金片是死亡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服用紫龙金是独立保护因素,并降低了60%的死亡风险[P<0.001,HR=0.400,95%CI(0.239,0.669)]。结论 紫龙金片可以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能延长生存时间。
    24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组装与序列特征分析研究
    王震,柳驰,任伟超,张美琦,刘秀波,马伟
    2022, 53(22):7183-71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2
    [摘要](648) [HTML](0) [PDF 1.12 M](444)
    摘要:
    目的 以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新鲜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变豆菜属植物的进化和遗传发育提供指导方法。方法 实验流程按照Illumina公司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包括样品质量检测、文库构建、文库质量检测和文库测序等流程,使用已报道的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序列,得到红花变豆菜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组装、特征序列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长度155700bp,包括1个大的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85979bp),1个小的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17053bp),1对相反的序列(inverted repeats sequence,IR,26333bp);共注释到130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的基因86个,tRNA基因36个,rRNA基因8个,AT含量占叶绿体基因组的61.83%;共检测到1个正向长重复序列(forward repeat sequence),3个回文长重复序列(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此外,还检测到了16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位点;与蛋白编码基因对应的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编码异亮氨酸的密码子(I)使用次数最高,编码半胱氨酸的密码子(C)使用次数最低;最后与7种已报道的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和2个外类群物种通过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红花变豆菜与变豆菜和直刺变豆菜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红花变豆菜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伞形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完善的资料,为该物种叶绿体基因工程和系统进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5  洋金花与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毕光耀,丁怡宁,王丽,胡赛文,李贺敏,雷明,张占江,夏至
    2022, 53(22):7191-72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3
    [摘要](496) [HTML](0) [PDF 1.48 M](414)
    摘要:
    目的 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26  黄芪属植物DNA条形码与聚类分析的研究
    常晶茹,姚萱航,张雪薇,周仪,刘翠晶,刘霞
    2022, 53(22):7201-72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4
    [摘要](642) [HTML](0) [PDF 1002.47 K](415)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吉林产10种黄芪属植物的ITS2、matk、rbcL、psbA条形码序列,为黄芪属植物的物种分类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30份样品,以ITS2、matk、rbcL和psbA作为条形码序列,对黄芪属10种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结果经校正处理后,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TS2、matk、rbcL和psbA4种片段,单独的每一种片段并不能将10种植物全部鉴别出来,只能鉴别出部分植物,即蒙古黄芪A.membranceus var.mongholicus、扁茎黄芪A.complanatus、糙叶黄芪A.scaberrimus、华黄芪A.chinensis、草木樨黄芪A.melilotoides、细叶黄芪A.angustissimus、兴安黄芪A.dahuricus、新巴黄芪A.hsinbaticus;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以锦鸡儿Caragana sinica为外类群,10种植物中,华黄芪为单独1支,细叶黄芪与扁茎黄芪聚为1支,糙叶黄芪、斜茎黄芪与新巴黄芪聚为1支,膜荚黄芪A.membranceu、蒙古黄芪与草木樨黄芪聚为1支,并且这3者与兴安黄芪关系较近。结论 ITS2+rbcL+psbA组合可以将8种黄芪属植物鉴别出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黄芪属植物被划分为5支,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10种黄芪属植物的传统分类相一致。
    27  不同产地杜仲雄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张智,龙华,曾罗,李韬,李鹂
    2022, 53(22):7207-72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5
    [摘要](671) [HTML](0) [PDF 1.23 M](511)
    摘要:
    目的 建立4个产地21批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杜仲雄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35℃;程序变化波长;进样量20μL。通过相似度评价、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以及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等对杜仲雄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4个产地杜仲雄花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6个色谱峰,分别为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芦丁、槲皮素;21批杜仲雄花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11~0.989;PLS-DA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雄花样品具有一定差异,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出7个差异性成分;差异性成分峰面积结合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号峰峰面积与3、4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15号峰槲皮素峰面积与3月平均降水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差异性成分与气候因子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该方法可应用于杜仲雄花的质量评价,为杜仲雄花质量控制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28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当归和欧当归药材的成分
    王亚丹,陈明慧,闫建功,马萧,姚令文,戴忠,马双成
    2022, 53(22):7214-72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6
    [摘要](582) [HTML](0) [PDF 1.13 M](440)
    摘要:
    目的 建立当归Angelica sinensis和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药材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二者的成分差异,从而为建立欧当归掺伪当归的鉴别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T3柱(100mm×2.1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10nm。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2种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寻找2者的成分差异。采用UPLC-MS/MS及NMR波谱等技术对主要差异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从当归和欧当归指纹图谱中分别识别出23个和19个共有峰,与当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比,当归样品组内有3批样品相似度较低,为0.59~0.80,其余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9,而欧当归与之相比,相似度在0.53~0.94,且组内差异较大。PCA和HCA结果显示,当归和欧当归可明显分为2组,对区分贡献较大的色谱峰有6个,鉴定为色氨酸、阿魏酸、E-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异构体、绿原酸和法卡林二醇,其中后2种成分在欧当归中含量较高,其余成分在当归中含量较高。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区分当归和欧当归并揭示其差异性成分,为当归的质量控制及掺伪欧当归鉴别方法<建立提供依据。同时首次从欧当归中分离得到法卡林二醇,该化合物为欧当归区别于当归的主要成分。
    29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伟,孙叶芬,金传山,高波,任萃姣,赵宏苏
    2022, 53(22):7221-72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7
    [摘要](762) [HTML](0) [PDF 1.26 M](955)
    摘要:
    随着《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从政策法规、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障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0  中药基于外泌体影响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任文静,李朝霞,仇峰
    2022, 53(22):7234-72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8
    [摘要](606) [HTML](0) [PDF 1.19 M](734)
    摘要:
    传统中药作为肿瘤现代疗法的主流补充和替代疗法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目前很多有确切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却无法用对抗医学的思维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外泌体作为一种内源性物质,可参与肿瘤微环境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相互通讯,也可作为中间媒介物质影响肿瘤治疗。系统综述了中药通过外泌体间接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外泌体用作中药载体拓展抗肿瘤中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旨在基于外泌体发掘更多的抗肿瘤中药药效成分,进一步阐释中药抗肿瘤的复杂机制,推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31  盐黄柏炮制历史沿革和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阙涵韵,罗秋林,王楠,张鑫,顾健,龚普阳
    2022, 53(22):7242-72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29
    [摘要](748) [HTML](0) [PDF 1.51 M](532)
    摘要:
    盐黄柏是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经盐水加工后的炮制品,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在我国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及现代研究文献报道,梳理盐黄柏的历史沿革,并对其现代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从药性、盐制后化学成分与功效变化、药动学及体内过程相关性等方面对盐黄柏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小檗碱、小檗红碱、黄柏碱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以期为盐黄柏的质量评价、临床有效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2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防脱生发的研究进展
    赵海婷,郑琴,章德林,张明霞,魏韶锋,熊慧,蔡可珍,吴梦琪,杨明
    2022, 53(22):7254-72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0
    [摘要](855) [HTML](0) [PDF 1.29 M](1390)
    摘要:
    脱发是一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与遗传、衰老、免疫、激素、感染、精神和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药防治脱发历史悠久,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防治脱发的中药以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为主,该类中药除具有生发、育发的药理活性外,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调节毛囊生长异常的特点。对补虚、清热、活血化瘀等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防脱生发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脱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为中药防脱发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33  微生物发酵转化皂苷类化合物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倩,于丹,国立东,都晓伟
    2022, 53(22):7264-72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1
    [摘要](611) [HTML](0) [PDF 2.21 M](656)
    摘要:
    皂苷类化合物是天然药物中存在的一类重要化学成分,通过微生物技术可以将其转化为多种衍生物,常用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转化反应以水解脱去糖基为主,来提高转化产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此外,通过羟基化、糖基化、羰基化和酯化等反应,能够降低底物的不良反应,改善药物功效。甾体皂苷的微生物转化主要以皂苷与皂苷元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主,是实现某些特殊皂苷类化合物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以人参皂苷、甘草次酸、黄芪皂苷、薯蓣皂苷、知母皂苷等为例,分析并阐述皂苷类化合物的微生物发酵转化机制,以期为皂苷类成分生物合成及新药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34  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叶敏,万军,王李俊,章黎明,刘志强
    2022, 53(22):7279-72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2
    [摘要](306) [HTML](0) [PDF 995.94 K](574)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且长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临床上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增效减毒、疗效可靠的优势。通过总结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将中药、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关节炎三者关联起来,以期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35  大黄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曹强,郭亚菲,叶蕾蕾,张成园,寇仁博,郭玫
    2022, 53(22):7285-72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3
    [摘要](769) [HTML](0) [PDF 1.28 M](668)
    摘要: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等活性。对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脓毒症、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防治炎症疾病中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36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载中药抗肿瘤成分的研究进展
    黄华婷,蔡梦如,付京,刘晶,孙铭忆,游龙泰,郎晓雪,胡雪凌,王开心,倪健,董晓旭
    2022, 53(22):7295-73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4
    [摘要](319) [HTML](0) [PDF 1.16 M](456)
    摘要: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单体按所需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构可修饰性、释药速度可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领域。随着对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中药抗肿瘤成分被证实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复乳法、沉淀法、透析法成功将中药抗肿瘤成分负载在PLGA纳米粒中,应用于改善药物的性质、靶向递药系统、免疫佐剂等领域。综述PLGA纳米粒载中药抗肿瘤成分的制备和应用进展,以期为中药抗肿瘤成分的新型递药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37  从中药全过程视角探析纳米颗粒自组装行为及应用
    胡静雯,贾国香,董亚倩,卢倩,田锁燕,杨珅珅,李遇伯
    2022, 53(22):7307-73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22.035
    [摘要](736) [HTML](0) [PDF 2.11 M](1188)
    摘要:
    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自组装成为了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自组装是分子间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纳米管、纳米纤维、胶束和囊泡等纳米结构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材从采收、炮制、煎煮、制剂到进入体内等过程中,普遍有纳米形态产物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药活性成分如糖类、蛋白质、黄酮、萜类、生物碱、有机酸、金属离子等具有自组装特性,能基于相互作用力与不同成分缔合,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强药理活性,减少不良反应。中药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发现,对改善中药体内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中药自组装行为及应用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存在于采收到体内各个过程的自组装现象,以期为实现药物精准递送、丰富中药剂型、阐明中药药效学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应用拓展思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