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3卷第1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2, 53(15).
    [摘要](168) [HTML](0) [PDF 1.05 M](365)
    摘要:
    2  封面
    2022, 53(15).
    [摘要](148) [HTML](0) [PDF 584.64 K](350)
    摘要:
    3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用于中药风险评估的思考及认识
    苏布达,李晓萌,刘慧,杨珅珅,魏金霞,李遇伯
    2022, 53(15):4593-46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1
    [摘要](366) [HTML](0) [PDF 983.39 K](503)
    摘要:
    中药含有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残留物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其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科学手段。通过具体剖析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及问题,以解决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风险评估相关文献,提出了生理药代动力学(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的实用性,重点阐述其在风险评估研究中用于组织内剂量预测、跨物种种间剂量外推、不同暴露途径及剂量药动学预测以及不同生命阶段或疾病人群药动学预测的功能优势和局限性,探讨PBPK模型在中药毒害物风险评估研究中的潜在利用价值,以期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和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技术参考及新策略。
    4  番荔枝子中4个新的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
    马程遥,李月,卢佳慧,汪茂林,季君洋,张园娇,李祥,陈建伟,居文政
    2022, 53(15):4604-46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2
    [摘要](597) [HTML](0) [PDF 1.14 M](374)
    摘要:
    目的 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番荔枝子超临界CO2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番荔枝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12-[5-[5-(1-羟基十二烷基)-2-四氢呋喃基]-2-四氢呋喃基]-9,12-二羟基十二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1)、3-[11-[5-[5-(1-羟基癸烷基)-2-四氢呋喃基]-2-四氢呋喃基]-8,11-二羟基十一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2)、3-[9-[5-[5-(1,3-二羟基十四烷基)-2-四氢呋喃基]-2-四氢呋喃基]-9-羟基壬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3)、3-[8-[5-[5-(1-羟基十四烷基)-2-四氢呋喃基]-2-四氢呋喃基]-2,8-二羟基辛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4)、阿诺西林甲(5)、annosquacin A(6)和乙酰紫玉盘素(7)。结论 化合物14为4个未见报道的新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顺式-11-羟基鳞状辛素丙(1)、10-羟基鳞状辛素(2)、鳞状亭素戊(3)和鳞状亭素己(4)。
    5  毛华菊中1个新的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
    张洪权,王艳丽,董馨语,向涛,周巧巧,朱世明,熊校勤,张蕾,郑平,刘杰
    2022, 53(15):4611-46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3
    [摘要](689) [HTML](0) [PDF 1.06 M](401)
    摘要:
    目的 研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的化学成分及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Diaion HP-20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测定各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5R,6R,7R,8S,10S)-8-乙酰氧基-愈创木-3,11(13)-二烯-2-酮-12,6-内酯(1)、(1S,5R,6R,7R,8S,10S,11S)-8-乙酰氧基-愈创木-3-烯-2-酮-12,6-内酯(2)和2α-(2',4'-hexadiynoyl)-1,6-dioxaspiro[4,5]-deca-3-ene(3)。结论 化合物2为1个新的愈创木内酯,命名为毛华菊内酯A,其对HepG2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的氢谱全谱、碳谱以及绝对构型为首次报道,它对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5.95±0.19)μmol/L;化合物3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
    6  石菖蒲根茎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邱路雅,杨刚,金琼,罗晓东,刘亚平,王易芬
    2022, 53(15):4617-46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4
    [摘要](660) [HTML](0) [PDF 1.15 M](489)
    摘要:
    目的 对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YMC、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来评估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从石菖蒲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9个苯丙素类、4个酚类、2个木脂素类、1个倍半萜、1个甾体及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2)、4-(乙氧基甲基)苯酚(3)、(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戊酯(4)、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5)、反式-阿魏酸二十烷基酯(6)、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7)、3-(2-甲氧基乙基)苯酚(8)、反式松柏醛(9)、对甲氧基苯酚(10)、β-细辛醚(11)、α-细辛醚(12)、2-乙酰基-菖蒲烯酮(13)、对羟基苯甲酸(14)、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15)、(−)-丁香树脂(16)、(−)-松脂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此外,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与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比较,化合物146121416在20μg/mL质量浓度下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IL-6、IL-1β、TNF-α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和NO的释放,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作用。
    7  泽漆全草中二萜类成分研究
    王妍,梁旭博,赵珍珠
    2022, 53(15):4625-46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5
    [摘要](674) [HTML](0) [PDF 1.03 M](436)
    摘要:
    目的 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全草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用醋酸乙酯对泽漆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粗提物,然后采用大孔树脂、硅胶、中压制备色谱、Sephadex LH-20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对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漆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0个二萜,分别鉴定为euphoscopin A(1)、euphoscopin B(2)、euphoscopin C(3)、euphoscopin E(4)、euphorbiapene D(5)、euphornin A(6)、euphornin B(7)、euphornin(8)、helioscopianoid M(9)、euphoheliosnoid D(10)、2α-hydroxy helioscopinolide B(11)、helioscopinolide A(12)、helioscopinolide B(13)、helioscopinolide C(14)、helioscopinolide D(15)、helioscopinolide H(16)、helioscopinolide L(17)、ent-16β,17-dihydroxyatlsan-3-one(18)、20-O-acetylingenol(19)、altotibetol(20)。并且所有化合物均筛选了NO生成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51720为首次从泽漆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报道于大戟属的不同植物,说明大戟属植物合成二萜的酶系具有高度同源性;活性结果显示681019显示了微弱的抗炎活性。
    8  基于UHPLC-QE Plus-MS/MS法分析柴黄颗粒及柴胡中化学成分
    陈晶,傅欣彤,陈有根,郭洪祝
    2022, 53(15):4634-46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6
    [摘要](832) [HTML](0) [PDF 1.54 M](533)
    摘要:
    目的 基于UHPLC-QE Plus-MS/MS方法分析柴黄颗粒以及柴胡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质量特征。方法 以5%氨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采用Luna Omega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二级离子碎片信息,结合相对保留时间,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和对照品比对,进行成分指认。结果 鉴定出柴胡药材中化合物50个;柴黄颗粒中71个化合物,其中36个峰归属于黄芩,33个归属于柴胡。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分析柴黄颗粒和柴胡化学成分,归纳各主要成分裂解规律,并通过与两者成分比较,发现柴胡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提示柴黄颗粒及柴胡中的质控成分。
    9  干燥动力学结合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地黄饮片干燥过程表征
    吴梦玫,张英,吴孟华,吴卫刚,骆维,曹晖,马志国
    2022, 53(15):4645-46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7
    [摘要](385) [HTML](0) [PDF 1.81 M](407)
    摘要:
    目的 研究地黄饮片干燥特性,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优化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0、80、90℃ 3个干燥温度,分别建立地黄饮片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研究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水的相态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变化,采用HPLC法动态跟踪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Page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变化,水分比变化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加快,模型中干燥常数k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常数n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逐渐散失,水的相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前4 h自由水比例由干燥开始时的93.667%减少至0.329%,束缚水比例由0.985%增加至92.966%,不易流动水比例先增后降,前后变化不明显。硬度、压缩循环功等物性指标在前4 h内随干燥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4 h后各物性指标明显增加。地黄饮片含量测定的6个指标成分中,只有梓醇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他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采用干燥动力学模型、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以直观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干燥工艺参数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10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对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多指标成分分析
    张涛,张青,易海燕,万全,谢亚婷,黄敏,康爱圆,陈明霞,陈华师,蔡仲希,张金莲
    2022, 53(15):4653-46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8
    [摘要](642) [HTML](0) [PDF 2.06 M](436)
    摘要:
    目的 建立3个主产地何首乌、炆何首乌、制何首乌共30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HPLC建立何首乌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并进行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层次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不同批次何首乌的质量差异,找寻不同炮制品间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成分。结果 30批何首乌、炆何首乌、制何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20个共有峰,指认了6个共有峰,峰面积占比均在75%以上。没食子酸(峰1)、二苯乙烯苷(峰8)、大黄素-8-O-葡萄糖苷(峰14)、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峰16)、大黄素(峰19)、大黄素甲醚(峰20)质量分数分别在0.59~5.86、4.64~25.83、0.03~3.11、0.01~0.59、0.07~1.98、0.25~1.81 mg/g。方法 学考察结果显示,各成分在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7.80%~101.51%。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显示,何首乌及其2种炮制品各自10批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但不同类型炮制品的相似度降低。HCA可将3者聚为3类,PCA结果提取了3个主成分,OPLS-DA能有效地将3种饮片明显区分,并根据VIP>1的原则筛选出了6种主要差异成分,共指认了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大黄素甲醚4种与何首乌炮制品质量相关性较强的化学成分。结论 建立的何首乌及其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为特色饮片炆何首乌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1  反式西红花酸-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安全性和抗肿瘤评价
    刘雪城,丁平刚,金皓洁,何凌云,刘陶世
    2022, 53(15):4663-46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09
    [摘要](615) [HTML](0) [PDF 2.15 M](505)
    摘要:
    目的 制备难溶性药物反式西红花酸(trans-crocetin,TC)与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的包合物(TC-MβCD),并评价包合物对TC溶解度、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环糊精种类等工艺参数,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TC-MβC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V法、体外释放度测定法等对TC-M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TC含量。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TC与TC-MβCD的体外转运机制。采用斑马鱼鱼卵/胚胎发育保护模型评价TC-MβCD包合物的安全性,采用体外乳腺癌4T1细胞和裸鼠体内乳腺癌MCF-7肿瘤模型对比研究TC及TC-MβCD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5种环糊精中,MβCD对TC的增溶效果最好,优化包合工艺参数为料液比33%,搅拌温度60℃,搅拌时间120 min。TC-MβCD冻干粉中TC含量2.2%,增溶效果显著,复溶性良好。SEM和UV法表明TC被MβCD的空穴结构包合,TC-MβCD冻干粉可在0.1%聚山梨酯80-pH 6.8介质中释放,其拟合曲线符合一级释药模型。Caco-2细胞模型表明TC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包合促进吸收。斑马鱼鱼卵/胚胎发育试验发现,TC-MβCD包合物对斑马鱼的孵化率、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和心率几乎没有影响,表明包合物安全性好。乳腺癌4T1细胞体外抗肿瘤表明TC-MβCD的IC50明显低于TC,说明包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裸鼠体内MCF-7肿瘤模型表明,相同药物剂量下,TC-MβCD的抑制率为33.71%,远高于TC的16.86%。结论 采用相溶解度法筛选出合适的环糊精,通过冷冻干燥制备TC-MβCD冻干粉,并对其进行评价。TC被MβCD包合后,显著增加了TC的溶解度,提高了TC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为TC包合物制剂工业化生产提出理论依据。
    12  超滤-固体膜萃取-反萃取技术制备异甘草苷工艺研究
    刘梅清,段瑞,孙晓燕,王继龙,冯晓莉,万玲娟,魏舒畅
    2022, 53(15):4673-46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0
    [摘要](612) [HTML](0) [PDF 1.40 M](345)
    摘要:
    目的 采用固体膜萃取技术制备甘草超滤液中的异甘草苷,以期得到该技术分离异甘草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异甘草苷的萃取和反萃取率为指标,考察膜萃取过程中三相体积流量及反萃取温度对异甘草苷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固体膜萃取条件为甘草超滤液体积流量94 mL/min、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剂体积流量188 mL/min,反萃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异甘草苷的平均萃取率可达到97.15%,反萃取率达到80.41%,最终异甘草苷的转移率达到78.12%。结论 作为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的一种新型技术,固体膜萃取技术具有高效、简单、萃取剂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点,可为异甘草苷的分离制备提供一种新的适用技术。
    13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黄芪甲苷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李姿锐,王一婷,兰帆,周素华,李雅
    2022, 53(15):4678-46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1
    [摘要](649) [HTML](0) [PDF 1.89 M](348)
    摘要: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优化黄芪甲苷PLGA纳米粒的处方配比及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芪甲苷纳米粒。以黄芪甲苷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大小以及PDI计算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对黄芪甲苷纳米粒性质影响显著的工艺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并对其进行表征评价,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基于QbD理念,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关键工艺参数(CPPs)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处方总投药量为5.03 mg、泊洛沙姆浓度为0.48%、W/O体积比为14.33∶1。经验证黄芪甲苷纳米粒的包封率为(68.86±2.90)%,载药量为(4.78±0.45)%,粒径为(112.87±4.69)nm,PDI为0.134±0.010,ζ电位(−29.77±1.40)mV,且纳米粒呈圆球形,粒子均匀分散,未见粘连聚集,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得知,纳米粒体外释药规律符合Riger-Peppas释药方程模型。结论 基于QbD理念,得到了优化模型的产品,符合预期的QTPP质量稳定、可控,精度高,预测效果较好,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14  基于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选大皂角油制工艺[
    王唱唱,左蓓磊,彭新,朱建光,周宁,李红伟,张振凌,李凯
    2022, 53(15):4687-46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2
    [摘要](317) [HTML](0) [PDF 2.13 M](377)
    摘要:
    目的 优选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炮制工艺,并评价不同油制对大皂角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刺囊酸、色度值、饮片外观性状、总皂苷、水溶性浸出物、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熵权法-AHP计算复合评分,对辅料用量、烘烤时间、烘烤温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工艺参数,优选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炮制工艺,并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油制大皂角饮片质量。结果 酥油制大皂角的最佳工艺为每50克大皂角,用酥油7.5 g,烘烤时间20 min,烘烤温度160℃;羊脂油制大皂角的最佳工艺为每50克大皂角,用羊脂油5.0 g,烘烤时间20 min,烘烤温度14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刺囊酸含量与L*a*b*E*ab均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与L*b*E*ab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油制大皂角饮片质量与色度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优选的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工艺稳定,简便易行,为大皂角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15  整合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酸枣仁汤质量评价研究
    李佳涵,王慧,刘佳星,杜晨晖,闫艳
    2022, 53(15):4698-47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3
    [摘要](576) [HTML](0) [PDF 2.25 M](493)
    摘要:
    目的 利用HPLC-DAD-ELSD分析技术,建立酸枣仁汤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在282 nm和335 nm检测波长下,分别以芒果苷和斯皮诺素为参照峰;ELSD漂移管温度105℃,载气体积流量2.5 L/min条件下,以酸枣仁皂苷A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0批自制酸枣仁汤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建立13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应用于市售产品及自制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 10批自制酸枣仁汤的平均出膏率为21.57%,在282 nm和335 nm分别标定了5个和4个共有峰,相似度分别为0.907~0.999、0.926~0.999;HPLC-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4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46~0.999。13种指标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69%,RSD值平均为2.04%。10批不同剂型市售产品中新芒果苷、乌药碱、芒果苷、异芒果苷、甘草苷、斯皮诺素、阿魏酸、6'''-阿魏酰斯皮诺素、异甘草苷、知母皂苷BII、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和甘草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3.38、0.02~0.20、0.27~6.04、0.33~1.38、1.54~12.02、0.16~0.87、0.16~1.27、0.04~0.35、0.25~3.12、3.66~20.92、0.36~0.98、0.32~0.89、4.90~36.37 mg/g,波动范围大。自制酸枣仁汤13种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小。结论 建立了酸枣仁汤HPLC-DAD-ELSD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准确、可靠,为市售酸枣仁汤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16  大黄-桃仁药对调控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机制研究
    易永丽,雷娅,王坤,付先芸,蔡三金
    2022, 53(15):4709-47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4
    [摘要](596) [HTML](0) [PDF 1.74 M](316)
    摘要: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on protein,Parkin)蛋白表达。培养人永生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观察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前后细胞增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自噬蛋白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中、重度的浸润比例较模型组减少。TEM观察发现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消失,部分形成线粒体自噬体;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无明显肿胀、线粒体脊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子宫内膜层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上调(P<0.001);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下降(P<0.05、0.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EM15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呈较高水平;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hEM15A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下降(P<0.05、0.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水平下降(P<0.001),抗氧化酶系统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上调(P<0.01、0.001),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下调(P<0.01)。hEM15A细胞线粒体与溶酶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共定位关系,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PINK1、Parkin及其下游视神经蛋白(Optineurin,OPTIN)、核点蛋白52(nuclear dot protein 52,NDP52)经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后显著下调(P<0.01、0.001)。结论 大黄-桃仁药对可通过改善线粒体抗氧化酶系、调控线粒体自噬水平、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等多途径维护AM在位内膜细胞乏氧线粒体稳态,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17  基于代谢组学的速效救心丸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贾志鑫,潘明霞,刘力榕,朱美霞,方聪,于智颖,刘洁,李月婷,肖红斌
    2022, 53(15):4719-47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5
    [摘要](686) [HTML](0) [PDF 1.94 M](481)
    摘要:
    目的 研究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干预心肌缺血的代谢途径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垂体后叶素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切片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生化指标评估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技术对血浆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速效救心丸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血浆CK、AST、HBDH、LDH活性(P<0.05、0.01),升高SOD活性(P<0.05、0.01)。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到3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等7条通路。结论 速效救心丸能够有效改善模型大鼠的心肌缺血损伤,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及鞘脂代谢等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18  乌药挥发油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及NO-sGC-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
    欧阳林旗,蒋司晨,陈镇,王胜玫,何阳,邓桂明
    2022, 53(15):4730-47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6
    [摘要](638) [HTML](0) [PDF 1.22 M](387)
    摘要:
    目的 探讨乌药挥发油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乌药挥发油高、中、低剂量(3.76、1.88、0.94 g/kg)组和复方丹参片(1.20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双因素复合刺激14 d制备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从造模第15天开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2%聚山梨酯-80溶液,1次/d,连续7 d;在给药过程中间隔2 d给予1次造模条件,维持大鼠血瘀证表现。末次给药后的第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NO、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cGM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磷酸二酯酶5A(phosphodiesterase 5A,PDE5A)和sG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ET含量、胸主动脉cAMP、cGMP含量、PDE5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NO含量和胸主动脉sG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药挥发油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胸主动脉PDE5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血浆NO含量、胸主动脉cAMP和cGMP水平、sG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大鼠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血管内膜损伤明显、血管内皮细胞不完整、血管平滑肌细胞呈螺旋收缩样改变;乌药挥发油组大鼠血管内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收缩显著改善。结论 乌药挥发油能有效改善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NO-sGC-cGMP信号通路有关。
    19  中药多糖对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及其跨膜转运机制的影响
    何佳莹,袁芳英,刘湾,程勐,刘美,金一,奉建芳,涂亮星
    2022, 53(15):4738-47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7
    [摘要](564) [HTML](0) [PDF 1.19 M](403)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6种中药多糖(人参多糖、白芨多糖、茶多糖、大豆多糖、枸杞多糖、葛根多糖)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探讨中药多糖对葛根素口服吸收的影响,并采用犬肾MDCK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中药多糖的促口服吸收机制。方法 大鼠ig葛根素及不同中药多糖-葛根素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经适当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并以此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采用MDCK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中药多糖借助葡萄糖转运提高葛根素跨膜吸收的能力。结果 与中药多糖联合给药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促进葛根素口服吸收的趋势,其中以人参多糖的促吸收效果最为卓越,人参多糖可将葛根素的达峰浓度(Cmax)及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提高1.77及3.14倍。CCK-8实验表明药物质量浓度为5~1000 μg/mL、人参多糖质量浓度为20~10 000 μg/mL时,药物及多糖无明显细胞毒性。在50~1000μg/mL质量浓度内,葛根素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无明显变化;人参多糖可将葛根素的Papp显著升高(P<0.05、0.01、0.001);加入葡萄糖转运抑制剂(根皮素、根皮苷)后,葛根素组的Papp无明显变化,而人参多糖组的Papp显著下降(P<0.001)。结论 中药多糖会通过葡萄糖转运途径提高葛根素的口服吸收,提示利用中药多糖作为递药系统修饰剂,或许可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提高难吸收药物口服吸收的技术手段。
    20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7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李东红,徐翠珊,韩德恩,王孟琰,张运克,贾永艳
    2022, 53(15):4746-47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8
    [摘要](248) [HTML](0) [PDF 1.58 M](345)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7个活性成分(Z-藁本内酯、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苦杏仁苷、芍药苷)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药动学过程,探讨其药动学规律差异。方法 SD大鼠ig复方麝香黄芪滴丸后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测定血药浓度,采用Kinetica 5.1药动学软件计算各给药组中7个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并使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药动学参数在ig低、中、高剂量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7个生物活性成分的某些药动学参数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有显著性差异。各剂量下的Z-藁本内酯的达峰浓度(Cmax)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在低剂量时明显增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苦杏仁苷和芍药苷AUC有所降低;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半衰期有所增加。结论 为进一步探讨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提供参考。
    21  龙琥醒脑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受损脑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张占伟,廖亮英,杨惠,曾劲松,高宇,梅志刚
    2022, 53(15):4755-47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19
    [摘要](639) [HTML](0) [PDF 1.43 M](373)
    摘要:
    目的 研究龙琥醒脑颗粒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受损脑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大鼠制备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龙琥醒脑颗粒低、中、高剂量(75、150、300 mg/kg)组和金纳多(150 mg/kg)组,另设置假手术组8只,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 d后,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透射电镜(TEM)观察梗塞侧脑皮层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1(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1,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2,Mfn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 related protein 1,Drp1)、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反式形成蛋白2(inverted formin 2,INF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P<0.05、0.01);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损伤显著减轻;受损脑组织Fis1INF2Dr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0.001),Mfn2Nurr1Opa1YA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0.01、0.001);受损脑组织Drp1和Fi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0.01、0.001),Mfn2、Opa1、Nurr1和YA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0.01、0.001)。结论 龙琥醒脑颗粒可以改善CIRI大鼠脑梗死面积,减轻缺血病理损伤,延缓CIRI进展,其机制可能为通过Nurr1调控YAP-INF2信号通路,纠正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2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龙血竭潜在降糖活性成分筛选
    莫钧茹,覃淼,朱素梅,黄金梅,奉建芳,黎芳,梁健钦
    2022, 53(15):4764-47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0
    [摘要](555) [HTML](0) [PDF 1.40 M](679)
    摘要:
    目的 基于药效团模型筛选龙血竭Resina Draconi潜在降糖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龙血竭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鉴定和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立龙血竭的化合物库,通过Discovery Studio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toxicity,ADMET)模块预过滤化合物,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筛选候选有效成分,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候选有效成分的降糖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龙血竭含药血清能使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经ADMET模块筛选到179个化合物,经最优药效团模型SGLT2-02、DPP4-03从中筛选出SGLT2、DPP4潜在抑制剂14个,其中5'-甲氧基松脂素(medioresinol)、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1-palmitoylglycerophosphocholine、L-茶氨酸(L-theanine)的结合能均优于对照配体,分别为−852.285、−798.060、−916.116、−667.356 kJ/mol。与模型组相比,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L-茶氨酸能显著提高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5、0.01)。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龙血竭显示良好的降糖活性,龙血竭中的5'-甲氧基松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是SGLT2的潜在抑制剂,1-palmitoylglycerophosphocholine、L-茶氨酸是DPP4的潜在抑制剂,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L-茶氨酸具有降糖活性。
    23  冬凌草甲素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刘殿雷,龙景培,卜贺启,林胜璋
    2022, 53(15):4773-47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1
    [摘要](628) [HTML](0) [PDF 1.27 M](435)
    摘要: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取胰腺癌SW1990和Panc-1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2(cleaved cystein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2,cleaved Caspase-12)、活化的(active)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leaved多腺苷二磷酸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CR检测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冬凌草甲素浓度和时间相关性抑制SW1990和Panc-1细胞增殖,冬凌草甲素可诱导SW1990和Panc-1细胞凋亡,可增加SW1990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能上调GRP78CHOPCaspase-12 mRNA及GRP78、CHOP、cleaved Caspase-1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的作用下,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和GRP78、CHOP、cleaved Caspase-12、active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被逆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素对SW1990和Panc-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依赖于内质网应激的激活,冬凌草甲素可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介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为冬凌草甲素治疗胰腺癌中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4  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分析
    李泽宇,郝二伟,曹瑞,林思,万宛若,李思维,陈静梅,王星圆,侯小涛,邓家刚
    2022, 53(15):4781-47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2
    [摘要](330) [HTML](0) [PDF 1.68 M](519)
    摘要:
    目的 探究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方法 应用文献挖掘的方法,基于现代病毒性疫病病症特点,结合古籍及现代防治病毒性疫病处方构建相关处方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R语言等分析这些处方中的高频药食同源中药、高置信度药食同源处方,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并分析高频药食同源中药的抗病毒特征性活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评价活性成分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药食同源中药在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方面,甘草-陈皮-茯苓置信度最高,甘草-桔梗支持度最高,同时对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金银花-黄芪-藿香、甘草-杏仁-茯苓-桔梗-陈皮、干姜-人参、紫苏-葛根、芦根-桑叶、生姜-大枣新处方;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EGFR、CASP3、VEGFA、STAT3、MMP9、HSP90AA1、MTOR、PTGS2、MMP2、TLR4、MAPK14等,作用机制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核心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6,IL-17)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得到了6个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新处方,初步探讨了作用机制,为防治病毒性疫病药食同源中药处方及相关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25  胰腺癌“炎-癌”转化关键基因筛选及干预中药的预测分析
    肖祥,吴宣諭
    2022, 53(15):4795-48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3
    [摘要](508) [HTML](0) [PDF 1.82 M](429)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组织的差异基因,预测能够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进程的中药及其潜在治疗靶点及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GSE151945、GSE30134基因芯片,应用R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应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使用R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显著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基因,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可视化展示;将上述基因与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相互映射,预测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从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中药化学成分,利用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并使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结果 共筛选出178个DEGs,其中88个上调基因,90个下调基因;DEGs主要参与病毒生命周期、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染色质的共价修饰等生物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志贺菌病、亨廷顿病、癌症蛋白多糖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共得出20个关键基因,生存分析提示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vinculin,VCL)、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L(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L,HNRNPL)、小泛素样修饰物3(small ubiquitin like modifier 3,SUMO3)、整合素α3(integrin subunit alpha 3,ITGA3)、整合素β5(integrin subunit beta 5,ITGB5)、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 1,SDC1)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显著影响胰腺癌预后;筛选得到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进程的潜在中药有夏枯草、金钱草、紫苏、生地、赤芍、菟丝子等。结论 胰腺癌“炎-癌”转化机制复杂,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该研究将为胰腺癌发生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26  白木香转录因子AsNAC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玉秀,刘培卫,吕菲菲,杨云,徐艳红,高志晖,魏建和
    2022, 53(15):4807-48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4
    [摘要](451) [HTML](0) [PDF 1.11 M](367)
    摘要:
    目的 对珍稀南药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AsNAC2转录因子进行分子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以白木香茎的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获取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特性;运用DNAMAN8.0和MEGA6.0等软件分别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sNAC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伤害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 克隆获得AsNAC2基因(GenBank注册号MT130201),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864 bp,编码1条由287个氨基酸组成的弱酸性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AsNAC2蛋白N端具有典型的NAM结构域,与锦葵目中的可可、哥伦比亚锦葵和榴莲NAC 2-like蛋白亲缘关系近,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TAF亚组。qRT-PCR结果显示,AsNAC2基因主要在健康白木香的根和茎中表达,全断干伤害可显著诱导茎中AsNAC2基因表达量的上调,在2 h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至48 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首次在白木香中克隆和鉴定了AsNAC2基因,该基因易受伤害诱导表达,且在伤害早期相对应。
    27  枸骨法尼基焦磷酸合酶IcFPS2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
    涂逸,曾慧,张威威,许锋,廖咏玲,叶家保
    2022, 53(15):4813-48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5
    [摘要](580) [HTML](0) [PDF 2.45 M](406)
    摘要:
    目的 克隆枸骨Ilex cornuta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对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探究其参与调控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方法 结合枸骨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枸骨叶中扩增得到了IcFPS2基因的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进一步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cFPS2 ,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IcFPS2基因长1259 bp,开放阅读框为10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 200、5.54。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枸骨与栀子、杜仲、甘草、绞股蓝、竹节参的FPS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IcFPS2蛋白与西洋参、人参、竹节参FPS蛋白聚为一支,表明枸骨FPS蛋白可能与双子叶植物五加科FPS蛋白在功能上较为接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cFPS2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而后是雄花和茎,该基因在雌花中表达水平最低。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IcFPS2-pET-32a载体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45 000左右,与预测的IcFPS2蛋白大小基本一致。结论 通过对IcFPS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在枸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功能供科学依据。
    28  民族药材飞蓬的质量标志物研究及资源品质评价
    李丽,张剑光,张英秀,苏学燕,张志锋
    2022, 53(15):4822-48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6
    [摘要](709) [HTML](0) [PDF 1.67 M](428)
    摘要:
    目的 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论,从网络药理学(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可测性)角度对民族药材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Q-Marker进行分析,评价其资源品质、寻找灯盏花素的新资源。方法 采用UPLC-Q-TOF-MS分析飞蓬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与可测性对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Q-Marker进行筛选;采用U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飞蓬Q-Marker含量。结果 从飞蓬中鉴定得到灯盏乙素、灯盏花苷I、异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6个活性成分;初步确定绿原酸、灯盏花苷I、灯盏乙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为飞蓬治疗心血管疾病的Q-Marker;建立了基于UPLC-DAD测定飞蓬Q-Marker的方法,10批次不同产地的样品被测定,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43~2.13 mg/g,灯盏花苷I质量分数0.18~1.92 mg/g,灯盏乙素质量分数为0.21~3.75 mg/g,绿原酸A质量分数为0.07~0.18 mg/g,异绿原酸B质量分数为0.56~1.76 mg/g。结论 该方法科学、可行,为飞蓬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灯盏花素的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29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天亮,杨林林,董诚明,高启国,齐大明,徐晓丽,李江华
    2022, 53(15):4833-48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7
    [摘要](609) [HTML](0) [PDF 2.07 M](447)
    摘要:
    目的 建立道地产区及不同主产区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为金银花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集河南、山东、河北产区的金银花样品,优化提取与检测方法,建立最佳HPLC指纹图谱条件。色谱柱: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条件,进样体积10 μL;检测波长245 nm;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38℃。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对HPLC图谱数据进行共有峰确定、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果 3个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45个共有峰成分,标示出16个色谱峰。HCA与PCA结果可将河南产区与山东、河北产区金银花样品完全区分。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异绿原酸B、香豆酸、莫诺苷、芦丁、新绿原酸、断氧化马钱苷等物质含量在河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山东、河北产金银花;绿原酸、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在山东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河北产金银花;忍冬苷在河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山东产金银花。结论 所建立的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可应用于金银花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道地因子的探索。
    30  不同产地桔梗皂苷生物合成与土壤元素关系的研究
    孙雨默,程林,韩梅,杨利民
    2022, 53(15):4844-48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8
    [摘要](585) [HTML](0) [PDF 1.27 M](365)
    摘要:
    目的 研究桔梗皂苷积累与土壤元素的关系,从基因表达水平明确不同产地桔梗皂苷含量差异的原因,为桔梗药材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HPLC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桔梗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桔梗皂苷D和桔梗总皂苷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6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比色法等方法测定土壤元素含量,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土壤元素与桔梗皂苷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河南洛阳产桔梗根中的桔梗皂苷D和桔梗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桔梗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桔梗皂苷含量和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Cu、Ca和Zn含量对桔梗皂苷的合成起主要作用,甲羟戊酸焦P酸脱羧酶基因、法尼基焦P酸合酶基因和异戊烯基焦P酸异构酶基因是桔梗皂苷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关键酶基因,土壤元素对桔梗关键酶基因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 土壤元素通过调控关键酶基因进而影响桔梗皂苷的合成,其中土壤中Zn含量起主要作用。
    31  中药单体抑制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
    庞舜予,张雅琪,罗佳欣,唐敏利,李清伶,陈颖卿,刘丽萍
    2022, 53(15):4853-48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29
    [摘要](755) [HTML](0) [PDF 1.27 M](547)
    摘要:
    药用植物中存在许多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天然单体成分,在抑制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大量中药单体成分缓解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经过深入总结其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单体成分抑制心律失常主要集中在抑制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通道等方面。综述了中药单体抑制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调节心律失常中药单体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为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32  石松生物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谢振,郑东昆,王强,谢新华,刘阳
    2022, 53(15):4862-48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0
    [摘要](781) [HTML](0) [PDF 2.40 M](686)
    摘要:
    石松生物碱是指从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杉科(Huperziaceae)及其近缘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具有生源相同、结构相似且骨架丰富多样的生物碱。目前已有600余个石松生物碱被报道,其根据化学结构特征可划分为4大基本骨架类型,分别为lycopodine、lycodine、fawcettidane和miseelaneous型。miseelaneous型骨架多变,主要以phlegmarine型为主,也有少量cernuane型。部分此类化合物在胆碱酯酶抑制、神经保护和细胞毒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对2015年8月—2022年1月报道的161个石松生物碱的化学结构、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成分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3  胡黄连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吉海杰,郝淑兰,吕林,王淑敏,王晞星,唐旭东
    2022, 53(15):4875-48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1
    [摘要](212) [HTML](0) [PDF 1.14 M](418)
    摘要:
    胡黄连Picrorhizae Rhizoma为中医临床清虚热要药,目前一般认为其功效与环烯醚萜类、苯乙醇糖苷类和酚苷类化合物相关,而对于胡黄连所含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关注较少。研究表明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属于迈克尔反应受体小分子,具有抗肿瘤等重要药理活性。对胡黄连中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进行综述,一方面比较了2种基原胡黄连所含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差异,另一方面对此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总结,为深入探索胡黄连功效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34  不同产地艾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分析
    周洁,李晔,刘洋,张红,狄志彪,万兆新,苏同生,王春柳
    2022, 53(15):4882-48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2
    [摘要](636) [HTML](0) [PDF 1.57 M](560)
    摘要:
    收集艾叶Artemisia argyi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不同产地艾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总挥发油、桉油精、龙脑、樟脑、总黄酮、石竹烯、异泽兰黄素、棕矢车菊素、微量元素钠、镁、铝、钾、钙、锰、铁、锌、钡、重金属铅、镉、汞、砷、铜的含量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横向归纳比较,总结不同产地艾叶成分的研究现状,为开展不同产地艾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5  刺五加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梁子涵,王旖瑶,赖逸翔,张靖怡,宋银宏
    2022, 53(15):4895-49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3
    [摘要](448) [HTML](0) [PDF 1.76 M](586)
    摘要:
    免疫力下降及免疫失衡是临床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调节机体免疫力成为许多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属于五加科五加属传统药用植物,在临床上常用于病后恢复、改善睡眠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刺五加提取物一般分为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其活性成分主要有刺五加多糖、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等。刺五加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可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发挥抗炎作用,体现在刺激细胞因子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调节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主要对刺五加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免疫作用进行综述,为刺五加临床免疫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36  中药注册申报中非临床研究资料常见问题探讨
    周植星,黄芳华
    2022, 53(15):4905-49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4
    [摘要](665) [HTML](0) [PDF 675.56 K](436)
    摘要: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中药产业支持政策,对中药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注册申报提出了新的要求。非临床研究资料作为在中药注册申报资料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开展临床试验或上市重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依据。结合《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注册申报资料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药研发和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37  基于专利计量的天麻药品研发态势分析
    上官晨虹,全毅恒,陈琛
    2022, 53(15):4915-49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2.15.035
    [摘要](604) [HTML](0) [PDF 1.04 M](507)
    摘要: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了解天麻药品专利的特点,掌握其技术研发趋势,以IncoPat数据库和DI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2年以来国内外公开的天麻药品专利,运用多种专利计量学手段,对申请总量、申请地域、申请机构、主要发明人、专利代理、前沿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0年来天麻药品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全球天麻药品专利主要源于中国,韩国和美国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竞争国;国内外申请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且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发明人间缺乏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国内杰出的代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山东省、北京市;天麻药品未来的研究热点在治疗血管性偏头痛、高血压及风湿骨病。该研究能为天麻药品专利未来申请布局、产品创新研发及市场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人员应当紧抓未来前沿热点,加强省际、国际合作,不断研发出高质量的天麻药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